第一篇:如何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如何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作者:侯永和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在现代化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中,必须有效地发挥监督机制的监督作用,科学系统的对全过程管理进行控制,在决策前实施监督,能防止决策的错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实行监督,能提前排除问题和杜绝潜在隐患,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因此,在实施控制监督中要体现超时性、针对性、适时性,要将监督机制有效地纳入控制网络之中,使管理系统封闭。同时,要力求监督的民主,监督的公开,监督的质量和管理效果,从而达到监督与防范的目的,推动各项目标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现代化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中,监督机制是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尤其是在机构调整、人员精简、管理岗位减少的情况下,更显示出监督机制所处位置的重要。
一、监督是过程正常运行的保证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中,还是各种职能活动中,控制都是普遍存在的。从控制理论来理解,监督就是多过程的一种控制,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要求的行为,防止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其目的在于确保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各项政策纪律的执行到位,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不受任何监督的“全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决策前实施监督,就可以防止决策的错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实行监督,可以提前排除问题和杜绝潜在隐患,以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这就是监督的预防作用。
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因为不可预料的因素存在,或者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均可影响决策的正常执行;另一方面,多种人为因素,例如官僚主义、利己主义等的干扰,也妨碍决策的实施,在上述情况下,必须依靠监督机制去对其失误或过失进行纠正,这就是监督的补救作用。
既然行政管理中出现不当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当失误出现之后,简单机制即可查明原因,弄清是非,判明责任,以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这就是简单的改进作用。
监督机制的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的正常发挥,是管理过程正常运行的保证。
二、当前妨碍监督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员不齐不力
当前,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中,其简单机构主要有: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在某些单位或部门形同虚设,么二厘毫 精简机构,他们人都是主要对象。一个上万职工的单位,往往只配2——3人从事上述某一部门的工作,或是把这些部门作为安置即将退休的干部的场所,成为老、弱、病、残人员的“收容所”。
2、职责不清,任务不明
有些单位或部门的机构变成了办案机构,不出问题无事干,出了问题就办案。封闭原理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适时性和同步性,“办案”仅仅是发挥监督机制的改进作用,仅对后续过程有借鉴作用,起不到对正在运行的过程实施控制的作用(补救作用)。
3、抽梁换柱,职责混淆
有些单位或部门的监督机构的主要领导,又兼任执行机构的重要职务。这样一方面削弱了监督机构的力量,使这些领导同志不能专心从事执法监督工作;另一方面对干部 也是不利的。因为行政机关的领导是主要的被监督对象,从而使监督人和被监督对象混淆,不但造成监督不力,而且为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
4、信息短路,闭门造车
有的单位或部门领导在作出重要决策之前,不咨询监督部门的意见,研究重要决策的会议,又不让他们参加,使这些部门对本单位的许多重大问题情况不明,当然,无法实施咨询与监督,这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监督的主要措施
这里暂且不谈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工作的监督,不谈对执行力情况的检查监督,仅就单位或部门如何加强监督机制谈点认识。
1、学习并合理运用封闭原理
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内的控制网络必须形成一个严密的回路,这样才能实行有效控制。如何运用封闭原理实施有效控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其主要规律与做法有:一是封闭要有超时性。在系统运行之前,要预计各种偏离目标的因素,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使决策者始终掌握主动权,避免不应有的损失或失误。二是封闭要有针对性。在系统允许过程中,偏离目标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只有针对某一情况而采取对策,实施封闭,才能杜绝偏离目标的后果。三是封闭要有适时性。只有对过程的运行,实施同步适时地控制,才能使过程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封闭不适时,就等于没有封闭。此外,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领导的预测与实际总是存在差距的。那么预先设计好的封闭系统,在允许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新的失控因素,破坏系统的封闭。绝对封闭的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决策者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控制手段,使系统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封闭。
2、要将监督机制有效地纳入控制网络之中,使管理系统封闭
现代管理学认为:决策、执行、监督、咨询、信息是构成完整的管理系统的五大机构,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对一个管理系统而言才是封闭的。各尽所能、各尽其职,才能将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各项工作领导好、管理好。所谓有效的纳入控制网络,就是不要把监督、咨询、信息机构当陪忖、当“花瓶”,而是有职有权,在各项工作的决策、执行、总结、验收的全过程中,均应有这些部门参与,有他们的具体任务。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作为决策者,应当允许和欢迎咨询,监督部门与自己“唱反调”,做到兼听则明,否则系统封闭也是不可能的。有的决策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究其原因就是决策者未做到兼听则明。例如,某人提出要开发某一产品,要求决策者贷款,总是向决策者灌输各种有利条件,而决策者对具体情况不熟悉,又不让咨询、监督部门去做点调查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后再定案。而是仅听了一言之词,以为有利可图,就拍板定案,到头来上当受骗,人财两空。这样的事例,近些年已屡有所见。
3、法律、制度中必须有监督措施使法规封闭
要治好一个单位或部门,决策者除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外,还必须根据本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实际,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这是必然的。但如何使这些规章制度行之有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将监督与奖罚作为重要的条款列入构成封闭的法网,法不封闭等于无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那些损公肥私者,谋取暴利者大都是钻了我们的法不成网的空子。
4、决策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监督措施使过程封闭
过程封闭是适时控制、发挥监督的补救作用使过程运行与监督相同步所必须的。监督必须贯穿于过程的发生、发展与结束的全过程,过程无监督等于过程不封闭。
监督机制参与过程控制、执行或制订与本过程有关的法规,均是过程中有效的监督措施。但是,这还不够,要使过程封闭,使决策得以正常实施,还必须有民主监督措施。民主监督也是监督,这里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常被决策者所忽视。决策者应将各种决策意图交给群众,欢迎群众通过舆论、来信、来访与申诉等方式对决策及实施过程实行监督。民主监督中还有一点应特别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即要认真发挥党外民主人士、专家的监督作用,这些同志大都有一技之长,又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往往是十分宝贵的。
综上所述,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集体,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之中,做到了系统封闭、法规封闭和过程封闭,其监督机制的作用就能得到加强。
第二篇:强化监督实效健全监督机制发挥人大作用
强化监督实效健全监督机制发挥人大作用
金坑乡熊晓琼
近年来,我乡人大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履行职责,服务发展”这个主题,以强化监督工作为着力点,以发挥代表作用为切入点,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服务发展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三项监督,提升人大履职能力
乡人大紧紧围绕履行职责,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监督工作,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1、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监督。我乡地处崇义县正北部,气候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植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乡人大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监督重点,督促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当地农民种植油茶是传统,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困扰,油茶产业始终没有做大做强,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到农户了解油茶种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政府尽快落实资金,并聘请技术人员帮助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两年来,全乡低改油茶林2600亩,新种810亩,油茶林丰产后,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500元。
2、围绕对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近几年来,中央出台了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基础教育投入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围绕这
些政策的落实,2009年3月,我乡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对农机具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视察。通过视察,提出了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的惠民政策;要把资金及时落实到位,激发农民群众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等建议,促进了全乡农业的机械化。同时,组织代表对圩镇、农民新村工作进行视察。2009年,我乡圩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在乡人大会上全票通过。
3、围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监督。近两年,乡人大把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视察的主要内容,强化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取消农业税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较多,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这些现象,乡人大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际出发,督促政府解决。政府采取向上争取一点、乡政府拨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等办法解决。通过乡人大监督,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
二、完善三项制度,增强依法监督实效
乡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基层人大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乡人大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2007年换届以后,新代表比例占三分之二,他们履职热情很高,但履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乡人大把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习培训制度。我乡人大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专门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
知识,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传帮带活动,请优秀代表介绍经验,组织代表去外地学习考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目标考核制度。为进一步发挥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激励代表认真履行职责,乡人大从2007年开始,对代表任期内参加调查、调研、视察活动,学习教育活动等履职情况实行量化的目标考核制度,制定细致的考核标准,建立代表履职档案。每年年末,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开展述职活动,接受群众和选民的监督。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也增强了代表依法履职的自觉性。
3、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代表履职工作制度,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保证。几年来,乡人大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代表工作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代表调查调研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等制度,使代表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确保代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注重三项作用,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乡人大代表生活、工作在农村,与农民朝夕相处,与农村工作息息相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对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乡人大主席团成员坚持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双向联系制度,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农村政策,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农民
群众的困难,进一步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把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及时向党委汇报,争取党委的支持,使党委和政府作出的决策更加符合民心、民意。两年来,乡人大组织代表开展活动14次,提出意见建议26条,协调解决群众纠纷28次,充分发挥了人大作用。
2、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带头引导作用。我乡有61名县乡人大代表,32名代表是种植专业户,赖弥勋代表是种植油茶、脐橙大户,他带领农民勤劳致富,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许多代表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帮助其他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如:蒋家桂代表为种植油茶农户担保贷款10多万元;李明生、范廸柱代表经常深入到农户果园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帮助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3、注重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四个一”活动作用。为进一歩发挥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乡人大在代表中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名县、乡人大代表每年要为选民办一件实事,帮扶一户困难户,救助一名贫困学生,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自开展这项活动以来,深受群众的好评。两年来,代表为选民办好事实事114件,帮扶困难户92户,帮助建基地、办合作社、买化肥、送技术等,解决资金100多万元,为贫困学生、灾区群众捐款1.6万元,提出代表建议52条,深受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由于乡人大的积极努力,认真履职,现在我乡已经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政府离不开人大、选民相信人大、代表热心人大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发挥参政党民主监督作用1
发挥民主党派职能优势,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履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职能,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和优势。随着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我国“多党合作政治体制”载入宪法,中共中央2005年、2006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职能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指出:“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国的政党建设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领域将更加广泛,民主监督作为我国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关乎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相适应的民主监督体制和机制,已成为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监督机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必然要求 国家性质、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是“全民所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占有的资本。
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它具有私法人与公法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企业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的这种特性、特质与特征,决定了不同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主观要求,决定了它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担负国家经济管理(调节社会经济)行政职能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体现在国有企业在企业程序设置、权利义务、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国家把发展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多地转化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国有企业“所有者虚设”与市场经济竞争对所有者作用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国与资本归属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之间的矛盾,国有经济战线过长与市场竞争扩展出现的“市场失效”中间的矛盾凸显。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需要在引入资本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现代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要求,解决好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国有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这个长效机制的过程,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决策体系、组织 管理体系、监督保障体系和功能完善的工作机制与之相适应。使之确保我国国有企业在突破制约瓶颈、破解结构难题、化解企业矛盾的改革创新中健康发展。
二、对民主党派依据职能优势发挥国有企业监督保障作用的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监督保障体系建设,在传承优势、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得到了长足发展。围绕国有企业监督,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执政党监督等较为完善的权力机关监督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权力监督体系;从社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看,形成了包括非国家机关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及全体公民采取任意的方式实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体的权利监督体系。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核心是“权力”与“权利”区别,是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强制性与社会监督非强制性的区别。社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更多是人民主权原则直接体现的权利义务。
作为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就政党性质而言,属于政治监督。由于各民主党派成员来源于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民主党派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其履行民主党派职能、行使国有企业民主监督、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高了丰富的监督“权力”与“权利”资源。一是民主党派成员分布广泛,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分别联系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代表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诉求;二是民主党派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他们由教育、文化、科技、经济、金融、医疗卫生、企业管理等领域 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70多万民主党派成员中,集中了一大批各行业人才和骨干,信息和智力资源较为雄厚;三是民主党派精英队伍多,社会威望高,其党派成员中不仅具有社会威望和智慧的各党派领袖、组织领导、各行业领军人物、各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专家学者,还有进入国家各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担任领导职务的成员;四是民主党派作为成熟的政党组织,具有很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六十多年中,为国家民主解放、建国创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真挚的朋友。作为政治上历练成熟的政党组织,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组织实践能力和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阶层的资源优势,他们代表和反映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扩展和深化了表达社会合法权益的空间,为我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推动社会主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主党派所具有的广泛代表性、领域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在关乎民生和国家发展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民主监督保障体体制、机制的过程中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入实践和不断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制度和理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为民主党派参与国有企业民主监督创造条件
1、围绕政治协商要求,不断探索和加强民主党派参与国有企业 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多党合作的理论思想,为深入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为多党合作制度中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改革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制度规范和政治保障。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大职能要求,着眼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客观需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优势,在广泛深入调研国有企业民主监督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人民政协组织各参政党商研民主党派履行国有企业民主监督的办法;立足现实、着眼发展,科学制定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民主监督制度,明确民主党派参与国有企业民主监督的方针原则、目标定位、任务要求、程序规范、监督方式和保障措施,确保各民主党派能在制度和政策规范的框架内,更好地履行职能、行使民主监督权、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确保民主监督制度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2、围绕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国有企业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在人民政协机关的组织领导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参与下,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监督组织机构或专业委员会,融民主监督于国有企业组织架构、企业发展战略之中,科学架构民主监督相关职能,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职权和任务要求;整合民主党派社会各阶层、各相关领域、以及执政党和政府权力机关民主党派成员的优势人 才资源,参与国有企业民主监督实践;使政策理论水平高、政治敏锐性强、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企业影响力和行业威望的精英人才,组织参与国有企业民主监督工作;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确保民主监督按职能、程序、规范有效运行。
3、围绕实践国企发展战略,确保民主监督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新时期中共中央的治国方略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部署和要求。联系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资源优势,以及在履行职能所具有的预测、警示、补救、完善、评价等功能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着眼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围绕国有企业在机遇与挑战中所面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企业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把民主监督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企业重大决策前的沟通协商机制、调研论证机制,决策执行中的跟踪反馈机制,决策实践成果的分析评价机制,使国有企业民主监督的实践,更具宏观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确保民主监督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四、围绕与时俱进振兴国企,积极营造国有企业民主监督建设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民主监督建设,是适应社会进步、企业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在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任务。围绕落实和深化多党合作制度,深入推进民主监督建设,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要与时俱进地加强社会舆论宣传,积极营造民主党派拓展参政议政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民主监督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的社会舆论氛围。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国有企业民主监督队伍建设,在国有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注重民主党派各类优秀干部和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要与时俱进地搭建载体提供平台,多方式、多渠道地为民主党派参与国有企业民主监督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参与国企民主监督建设。要与时俱进地完善互动机制,要通过制度建设,加大民主党派参与国有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途径,整合资源、释放智慧,让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民主党派精英,参与民主监督,为国有企业创业转型、创新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国际竟争能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篇: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监督行政权力运行
2010-9-29 7:38:27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发挥其刚性约束作用,使权力运行“大小有边界、行使有依据、运行能公开、网上留痕迹、全程受监控”,从而构筑廉政“防火墙”。
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在重要行政权力阳光运行中的作用,是电子政务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个重大实践,也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现实意义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把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中去,有利于程序的公开性、制度的严密性和工作的创新性,从而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长期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能,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监察任务非常繁重、人手力量有限,许多工作疲于应付。通过把重要行政权力运行全部纳入统一网络,可以促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廉洁、高效行使权力;可以改变监察方式方法,由被动向主动、事后向事前、应急向规范转变,大大提高监察成效。
当前,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之所以屡屡发生,就在于行政权力尤其是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社会公共资金使用权等重要权力运行失去监督或缺乏有力监督。通过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在重要行政权力运行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大举措。
以建设综合行政电子监察系统为着力点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重要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是一个大课题,主要是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发挥其刚性约束作用,使权力运行“大小有边界、行使有依据、运行能公开、网上留痕
迹、全程受监控”,从而构筑廉政“防火墙”。
在总体架构上,必须抓住当前重要的容易出现问题的行政权力,如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的使用、政务公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分析权力运行的现状,发现工作流程、工作规则、规章制度、监督制约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科学梳理事项、优化再造流程、固化办理程序、分级授予权限、网上同步监控,建设行政权力流程网上实施和对权力运行实时监督为核心的电子监察系统,逐步构筑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上下联动、监督有效的电子监察网络,促使行政权力公开、规范、高效运行,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目的。
在工作原则上,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建设要立足重要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监察工作重点领域的监督需求,从实现资源共享、延伸监督触角的目的出发,构建以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为基础,集合若干行政监察子系统的监督框架。要坚持几项原则:建设综合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各个方面都围绕促进惩防体系构建的总目标、总任务去展开和实施,力求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相协调、相统一、相促进;必须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下,确保各方力量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合理安排,有序推进;必须使制度监督与技术监督相互促进、相互融合,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既要着眼长远,在规划时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又要立足当前,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将信息技术与惩治和预防腐败流程再造相结合,借此破解以往反腐败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权力阳光运行和依法行政提供技术保障。在工作目标取向上,一是要加强重点监控,紧扣各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加大科技手段在防范腐败方面的推广运用力度,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互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如行政审批、招标投标等系统,都应该从本领域、本系统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人、财、物”三个核心问题,通过建立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监控体系,将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固化在各类应用系统之中,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贯穿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之中,加强对权力运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在线监控和对关键部位、环节及异常情况的重点监控,形成符合本系统实际的较为规范有效的科技防腐系统。通过改革审批部门现有的内部审批机制,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即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成建制地向大厅集中;“两到位”是指审批事项进大厅到位,大厅窗口成为部门实施审批的唯一窗口,审批权限授权到位,窗口首席代表具有审批决定权。这样从根本上推动部门内部处室间职能调整,让审批处室主要办理审批业务,部门其他处室主要从事制定政策、后续监管等,这既符合中央提出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也有效避免大厅办件“体外循环”,更有利于整体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要建立联合审批机制。联合审批部门间的程序以及办理效率一直是各级领导和企业、群众关注的重点事项,要针对重大投资项目、关系民生项目、基本建设项目等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部门多的并联审批事项,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和实行“直
通车”制度。
二是要增强透明程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健全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政府门户网站,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的要求,实现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以及与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信息的在线公开,避免出现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对此,要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建立统一的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整性、实时性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监控。
三是要提高行政效能。要健全面对企业、群众的服务系统,特别是要逐步推行企业登记注册、项目申报审批、个人公共事务办理等各项政府业务的网上受理和办理,大力推进跨部门、多环节的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建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网络,防止因互相推诿、效率低下而带来消极腐败现象。加强机关内网建设,促进内部各办事环节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机关内部的扁平化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相互监督制约。要拓展网上投诉受理渠道,规范投诉处理流程、完善投诉处理功能,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行政效能投诉信息的多级流转,完成行政效能投诉件的流转、办理、反馈和监督。
四是要提升预警能力。建立综合行政电子监察系统,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问题可控,即将发生的问题有预警措施。要通过建立案件信息库、资料库、档案库,广泛收集与消极腐败现象相关的案件信息,通过汇总、综合、分析和反馈,提高反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
几点启示
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近年来,全国有很多省、市、县甚至乡镇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重视程度和运用高科技手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应用区域、应用进度和应用层次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削弱了电子监察系统应有的效能。为此,必须统筹推进科技反腐的进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量力而行,又要着眼长远,为日后发展留下扩展的空间。
必须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需要相适应。要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防治腐败工作纳入反腐倡廉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去,围绕中央的有关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仅要重视实时监督、视频监控等基础科技手段的推广运用,还要重视风险预警防范、数据综合分析等高智能系统的配套应用;不仅要抓好硬件平台建
设,为科技反腐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还要从防范腐败的功能出发,有针对性地研发技术,使技术与功能相得益彰,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
必须与推进科技防腐的内在要求相适应。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重要行政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内在要求是通过构建“网络虚拟监督机构”对客体进行全程监督,打破狭小的利益格局,增强监督的客观公正性、及时有效性,提高强制威慑力。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相关信息采集、发布、共享过程的电子监察,加强机关内网建设,加快行政职能部门电子政务系统整合的步伐,重点抓好行政审批、执纪执法、在线监督等信息的互联共享,建立起综合型电子监察信息监控平台。
必须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相适应。虽然各地在科技防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现状相比,有三块短板,即应用人才缺乏、法律法规缺位、信息安全薄弱。这就需要在不断充实应用人才、加强干部培训的同时,抓紧制订完善自主创新、电子政务等政策,尽快出台完善涉及信息管理和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者为山东省青岛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第五篇:发挥班干部作用
发挥班干部作用,管理好班级
如何真正发挥班干部的小助手作用,管理好班级?的确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老师深思的问题。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是班级工作什么都事必躬亲。在时,各项工作还算井井有条;可一旦离开,班里的纪律、学习、清洁卫生全都乱成一团,班干部也成了摆设,他们一个个不知道该干什么,有的甚至和同学一起打打闹闹。
学习了《选班委会》这个专题,联想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不难发现,班干部的培养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班委会,班干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支真正能起带头作用,能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班干部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
让每个小干部清楚自己的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每个班干部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尽可能地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是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