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宗丽事迹简介
刘宗丽事迹简介
刘宗丽,女,42岁,宛城区溧河乡第一中学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作为妻子,她做到了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慈爱善良;作为人子,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她认为,孝亲敬老,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让父母的心情好,身体好,想着父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她曾说过,孝不是空话,关键是要行动,平时要为父母多做些事,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他们来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现。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愉悦的日子在1998年公爹的瘫痪中嘎然而止。70多岁的公爹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抢救室,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从此只能躺在床上让人伺侯,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平日里和公爹一天到晚说不上一两句话,如今公爹病了,脾气也变了,自己能把老人侍侯好吗?咋能让老人安心养病呢?于是就专门说一些开心的事让他老人家听,哄得老人高兴,公爹吃饭才会顺当点。否则稍不注意,公爹不是背过去脸不搭理人,或者干脆把饭菜抛洒一地,有时甚至故意用胳膊一抡将饭菜溅人一脸一身。每当这时,她总是不声不响地收拾烂碗碎盘,然后重新给公爹做饭。如此多次,当再次把重新做好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再也不乱发脾气了。多年来,光是在公爹的饮食上她就下了不少心思,为公爹准备的每日三餐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公爹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
给老人洗脸端盆也是她难迈的一道坎,为此,背地里她不知道流过多少泪。当回娘家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时,母亲总是对她说:“女儿,你把公爹当成你的亲爹就不显别扭了。”母亲一席话,点亮心头灯,心里豁亮了,委屈也没有了,她把给公爹洗脸端盆当成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人们常说,床前没有百日孝。多少个日日夜夜,病卧在床10年的公爹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湿疹。10年,短暂而漫长的10年,我做到了为人媳能做的一切。2008年12月,病重的公爹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老人临走时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你以后要善待妻子,10年来她一面上班,一面侍奉俺,从来没有让我受一点委屈。”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老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想想自己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公爹走了,剩下形影孤单的婆母整日愁眉不展,暗自垂泪,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事没事的就和婆母坐在一块闲聊天,拉家常,方便的时候就带婆母到处转一转,宽宽老人的心。饮食方面,隔三差五来点花样,让婆母吃的高兴,吃个顺心。婆母的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有些不知内情的人总会这样对我婆母说:“老人家,养闺女就比养儿子强,想吃啥做啥,您多有福气呀!”婆母听了总是笑眯眯地说:“可不是,这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修来了这么一个好的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要亲。”
花开花落,春去冬来,平静的生活刚刚有了笑语,不幸却又笼罩住了她。2008年冬天,她母亲突发脑梗塞被送进了专医院。当时,姐姐、弟弟正在外地打工,哥哥也在外地工作,一时半会也回不了家,所有的重担又落在了她的身上。母亲瘫痪在床,这是做女儿的理所应当地担负起侍候母亲的重任。给母亲擦身时,她的力气小翻不动,就用棉垫垫着,一点一点的擦,然后再全身按摩,一天几遍,从未间断。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母亲的病渐渐有了起色,饭量增加了,双腿双手明显有力了,高兴得她在梦里也笑醒过几回。可老天没等她笑出声,2009年,母亲病加重了,多次劝慰自己决不能倒下,要用自己的努力让母亲好起来。母亲不会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会说话、时常哭闹,非常难伺候。在母亲未出院时她就提前买来了残疾人座的轮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常给母亲接屎倒尿、翻身、喂饭、洗脸剪指甲,还经常买母亲喜欢吃的食品和饮料;经常为母亲活动四肢,每天多次将母亲从床上挪到轮椅上,又从轮椅上将老人挪回到床上。由于每天如此用力,时间长了,她患上了右臂网球肘病,疼的时候,连一杯水都端不起来,至今肘部仍未康复。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洗尿垫子伺候母亲,一下班就急忙回家,无论酷暑严冬都是这样。侍奉老人再苦再累,只要老人高兴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第二篇:刘丽娟 事迹
刘 丽 娟 事 迹 材 料
刘丽娟,1984年6月13日出生于清水县红堡镇麻池村,现为清水县残联干事,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刘丽娟自幼患右小腿骨肿瘤,治疗效果不佳,落下终身残疾。父亲年老多病,母亲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不幸去世,给本来贫穷的家庭又雪上加霜,两个姐姐在上学,弟弟又小,五口之家度日如年。因为经济原因和病情折磨,她读完初中课程,没有去读高中,但她从未放弃学习的念头,自学完成高中课程,并取得了西北师范大学文秘专业自考大专文凭。
2002年8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清水县残联推荐,刘丽娟走上了残疾人坐式排球训练的艰辛之路,经天水市残疾人排球队主教练精心指导,9月份,她以主力的身份代表天水市参加甘肃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这次比赛中,她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以良好赛场表现入选甘肃省女子坐式排球队;2003年7月份在重庆壁山,刘丽娟以甘肃省队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预选赛,取得第四名;9月份,她又在江苏扬州参加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比赛,获得第四名;2004年6月份以省队队长的身份在浙江嘉兴参加了“交通杯”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获得第三名,个人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5年9月份在家乡天水参加了“麦积山杯”全国坐式排球锦标 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历史性优异成绩;同年年底,她又代表清水县参加了天水市残疾人演讲比赛,获优秀奖;2006年4月份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预选赛第二名,同年6月份,又参加了甘肃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她担任天水队队长取得了女子坐式排球银牌,个人标枪第二名,200米短跑第五名;2007年5月份在昆明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比赛,获得第四名;同时被选为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集训队正式队员;2007年,她被清水县评为“十大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08年9月份,她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比赛,获得冠军,她所在的队被国家评为“五一劳动集体奖章、五四杰出青年集体贡献奖”她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备战及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先进个人”:被甘肃省工会评为“五一劳动奖章”;被甘肃省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CCTV体坛风云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09年3月份,她又代表清水县,参加了天水市举办的 “视点杯”残疾人艺术汇演,小品获一等奖,诗朗诵获一等奖,4月份她又代表天水市参加了甘肃省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二等奖,个人获新人奖,5月份被评为甘肃省五四杰出青年奖章标兵,天水市十大杰出青年,清水县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自强模范,6月份她又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女子坐式排球锦标赛,获得冠军,8月份又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一等奖。她成功了,她获得诸多的荣誉并没有使她骄傲,她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欣赏成功的喜悦;她不忘党和人民对她的重托。她回到清水后,利用自己在体育界良好的声誉,为清水输送了四名残疾人运动员去上海参加训练,其中有一名队员在6月份参加内蒙举办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并深入残疾人家庭为省、市选拔与输送运动员14名。为了清水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她一直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她把奥运精神传播到清水县城、乡村小道,要弘奥运精神在清水大地开花结果。在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残联等单位的帮助下,她在县城各学校做了巡回演讲,师生反响很强烈,签名的、合影的、留言的、讨论经验的,自觉接受她辅导教育的达万人,学习冠军之风传遍清水中小学。“为振兴清水而教,为振兴清水而学”已成为清水教育界的口号。刘丽娟还不厌其烦、积极主动接受来自省、市、县、各行各业的采访达60余次,她知道这不是为自己扬名,而是传播一种精神,超越自我,永不言败的奥运精神。由于刘丽娟无私的奉献奥运精神已传遍轩辕故里、甚至甘肃大地,各行各业都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向行业要效益,出行业精品,创行业桂冠。
成绩是暂时的,道路是漫长的,刘丽娟坚信“有生命必有希望,我坚信我一定能成功。过去的痛苦即快乐。凡事必先难后易。心之所愿,无事不成。”的人生格言,正是她顽 强拼搏的精神,做着她该做的一切,实现着人生梦想。
二00九年十月十四日
第三篇:学习刘丽丽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丽丽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刘丽丽老师事迹的心得体会
2014年6月,年轻漂亮、充满朝气的刘丽丽带着人生美好的理想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在静海县王口中学担任地理教师。2014年初,她被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面对残酷的事实,刘丽丽没有被病痛击倒,她说:“我喜爱我自己的工作,只要我存在一天,我就要工作一天,这样,我的生命才有意义!”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书写了她坚守教书育人岗位、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我们要向刘丽丽老师学习,学习她自强不息,爱岗敬业,为教育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刘丽丽全然不顾身体不适,坚持严
于律己,一丝不苟地做好教学工作。课前,她像先前一样做好各项准备。课上,更是讲究方法模式,注重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主线。课后,依然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培优辅差,突出抓好“临界”生。有时为了把握好某个知识点,她会找出很多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时常忙到深夜。
我们要向刘丽丽老师学习,学习她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刘丽丽以言导行,以身示范,把对学生的爱全部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总是带着她那颗滚烫的爱心和学生讲道理,谈人生,让他们从心底去感悟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重要。一次在上课时,她看到一位同学搞小动作,就让他放学后留下来。那位同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熬到下午放学,等候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放学 1
后,刘老师没有对他大发雷霆,而是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上课时不专心听讲,是我教得不好,也许是我累了,影响了教学效果,以后我会努力的,请你以后要好好听课,同时也要好好监督老师,好吗?”那位同学看着身患重病的老师,听着如此和蔼可亲的话语,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发誓一定要改掉身上的小毛病,认真听课,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师的殷切希望。刘丽丽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崇高风范,集中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刘丽丽老师的精神实质,我要联系学习、工作实际,自觉审视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施教言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度审思。一查“态度”,看在行动上是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对待工作是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勤奋努力,一丝不苟。
二查“形象”,看是否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身作则,注重师表形象和言传身教。
三查“爱心”,看在内心深处能否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全面呵护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四查“敬业”,看是否严谨笃学、勤奋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五查“协作”,看是否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六查“创新”,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无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学习刘丽丽老师,我们要从平常做起,学习她关爱学生、甘为人梯的宽广胸怀。认真钻研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刘丽丽老师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日,我校以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的向刘丽丽学习活动为契机,掀起了“甘
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师德主题教育。作为历经山东、天津两地,从事三年高中教育的我来说,虽然看到过抑或听到过很多爱生敬业感人的故事,自己扪心自问也是从开始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但这几年来,最能震撼我内心深处的,并为之动容为之汗颜的还是这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刘丽丽老师的教育故事。
青春阳光的年纪,面对病魔的突然降临,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刘丽丽,你就是一位勇敢的士兵,在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还没流尽时就不会放弃手中的钢枪;刘丽丽,你就是一颗挺拔的胡杨,任凭飞沙走石的吞噬,屹然在沙漠中诠释生命的顽强;刘丽丽,你就是随风而落的蒲公英,课堂所到之处,事迹所到之处,都会在那里洒下爱的传递与繁衍的种子。
看到 刘丽丽老师拖着疲倦的身躯强打精神屹立在三尺讲台上时的照片,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个弱不禁风的“丫
头”有着超出常人的坚韧,让我们这些七尺男儿感叹巾帼不让须眉。思索再三,两个字在我脑海中与刘丽丽的形象紧紧镌刻在一起:生命!对,是生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当得知自己病情的时候,我可以想象,刘丽丽的内心世界经历了怎样的翻山倒海,怎样的辗转反侧,最终,她放弃了安逸与等待,把生命的最美最珍贵的时刻给了她为之牵挂为之不舍的学生,给了她为之奋斗为之热爱的职业。
曾几何时,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们也信誓旦旦,为教育事业增砖添瓦,鞠躬尽瘁。但当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时候,可能会被这种“重复”与“单调”磨去了激情与慷慨的棱角,部分从教者就会形成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侥幸,甚至已经形成了这种工作与生活的习惯,机械着重复着不能再重复的课堂,却忽略了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教学趋势在变!“以人为镜,可
以知得失。”刘丽丽老师就是我们静海教育系统一片最明亮的铜镜,在她的面前,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需要努力进步的自己,一个要自我鞭策的自己。
曾几何时,我们带着朝圣般的虔诚与憧憬拿起了教鞭,儿时老师的高大形象与社会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使我们为之陶醉,为之满足。日子久了,发现身边儿时的伙伴已经腰缠万贯,大学的挚友已经位列朝班,在这种对比中形成了一种心理的落差与不平衡,开始埋怨待遇低劣,开始嗟叹工作劳累,开始唏嘘生活乏味。扪心自问,对于学生的困惑,是否耐心的解答,做到诲人不倦?对于学生的困难,是否及时帮助,做到甘为人梯?对于学生的迷茫,是否尽心开导,做到指点迷津?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否无私呵护,做到亦师亦友?在孩子们那嗷嗷待哺的眼睛下,在那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而伴随着对教师的尊敬与崇拜下,在那几年几十年后的道一声恩师保重下,我们唯有踏着刘丽丽的足迹,挖
掘出人性的真、善、美,挖掘出对教育使命的责任与敬畏,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才能不枉此生。
只是四肢健全,身体康健的人,而没有生命追求的人,没有职业操守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完人”,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人。哪怕身罹磨难,命途多舛,但是讲奉献,讲大局,讲敬业,讲操守的人,会让世人仰慕会被历史铭记,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最后,道一声,刘丽丽,保重,你是我们静海的最美女教师,你是我们心目中最鲜艳的教师之花。
xx/5/29
学习刘丽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王口中学刘丽丽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我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老师感慨颇多。法国文学家雨果在他的诗里曾经写到:“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都来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 的。”而此时,“甘为绿叶”、“无私奉献”这些字眼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她是用生命在工作,她的生命因平凡而闪光。
24岁,一切才刚刚开始,经过检查她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看着她行动艰难的样子,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两周的住院治疗期间,她想了很多。一天,她把父母叫到跟前非常镇定地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伤心了。这些天我想明白了,快开学了,我要回学校,我要教课,我喜爱这份工作,只要我存在一天,我就工作一天,这样,我的生命才有意义。”半个月后,他再次站在了自己喜爱的讲台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刘丽丽全然不顾身体不适,坚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地做好教学工作。她以言导行,以身示范,把对学生的爱全部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4年来,她精益求精地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用她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真正诠释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内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刘丽丽全然不顾身体不适,坚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地做好教学工作。课前,她仍像从前一样做好各项准备。课上,更是讲究方法模式,注重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主线。课后,依然不遗余力,培优辅差,突出抓好“临界”生。为了把握好某个知识点,她会找出很多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时常忙到深夜。有时,父亲见女儿深夜还在查找教学资料赶写教案,心疼地劝女儿说:“孩子,明天再写吧,注
意身体啊!”刘丽丽说:“快要会考了,有些学生基础很差,我真担心他们过不去。再说,我也想让学生多拿几个a。放心吧,我身体还吃得消。”因为身体原因,她不能外出学习,就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升业务水平。许多人劝她“差不多就行了,身体要紧。”她总是报以微笑做答。她常说:“我爱教师这份工作,更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如果不
尽心教学那可就是误人子弟,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我工作一天,我就要做一名尽职的好教师。” 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教师都要像刘丽丽老师一样具备博爱之心,让爱倾注在每位学生身上。通过学生的成长,让这份爱得以延续和升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学会感恩,学会给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学习张丽丽事迹心得体会
2014年5月8日,在电视新闻中获悉佳木斯十九中学张丽莉老师勇救学生的事迹令我深受感动,范文之心得体会:张丽莉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
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
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近日,在我校教师中掀起了向“最美教师”学习的热潮,老师们都深深地被“最美教师”的义举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最美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心得体会《张丽莉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我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最美教师”学习:一是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二是甘于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责任。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学习张丽丽老师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丽莉的事迹,让人感动,令人振奋,促人奋进。永远鼓舞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自己的大爱去谱写一首壮丽诗
篇。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无悔的人生。用自己的手臂托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张丽莉的英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她那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诠释了师德的伟大,用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鲜血和生命塑造了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是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是我们广大教师学习的光辉榜样。
一、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张丽莉同志奋不顾身救助学生。表现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人民教师就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二、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
张丽莉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用她全
部的热情和勤奋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通过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我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一定牢记使命,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
三、学习她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学生的衣食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生活。恪尽职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一曲爱之歌。用自己的行动唱响一曲爱的奉献。
四、学习她勤奋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职业理想。
张丽莉同志的座右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也是我们每个教
师的准则,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努力奋斗,追求卓越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做一个人民最满意的教师。
张丽莉的事迹,让人感动,令人振奋,促人奋进。永远鼓舞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自己的大爱去谱写一首壮丽诗篇。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无悔的人生。用自己的手臂托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第四篇:刘丽娟事迹1范文
刘丽娟事迹材料
刘丽娟,1984年6月15日出生于清水县红堡镇麻池村,自幼患右小腿骨肿瘤,由于治疗效果不佳,落下终身残疾。因为经济原因和病情折磨,她读完初中课程,没有去读高中,但她从未放弃学习的念头,自学完成高中课程,并取得了西北师范大学文秘专业自考大专文凭。现为清水县残联干事。
奉献残疾人事业是刘丽娟同志矢志不渝的追求。
2002年8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清水县残联推荐,刘丽娟走上了残疾人坐式排球训练的艰辛之路,此期间她虚心接受排球队主教练精心指导,付出比别人百倍、千倍的心血和汗水刻苦训练着,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熟练着各种排球技能,当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一个人练习着俯卧撑、仰卧起坐、背肌等,甚至躺在床上还在思考战略战术,回味学到的新技术动作要领,由于她的执着,技术动作要领掌握的非常快,进步很大。9月份,她以主力队员的身份代表天水市参加了甘肃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这次比赛中,她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以良好的赛场表现入选为甘肃省女子坐式排球队队员;2003年7月份在重庆壁山,刘丽娟以甘肃省队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预选赛,取得第四名;9月份,她又在江苏扬州参加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比赛,获得第四名;2004年6月份以省队队长的身份在浙江嘉兴参加了“交通杯”全国坐式排
在她的鼓励下顽强拼搏,奋勇前行,在甘肃省青少年锦标赛中获得6金5银3铜的好成绩,在甘肃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11枚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
投身残疾人艺术事业是刘丽娟多年来的梦想。
刘丽娟同志始终认为:残疾人应该同健全人一样享有“平等、参与、共享”的生存权利,她想通过发展残疾人艺术事业来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生存环境。2008年12月接到天水市残联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排练文艺节目参加2009年天水市举办的“视点杯”残疾人艺术汇演,她觉得这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极好机会,她积极主动联系排练老师,同老师一同编排节目,组织残疾人排练节目,自己又充当演员角色,她不顾劳累,白天练,晚上练,短短不到两个月,排练节目14个,经市残联验收4个节目参加了2009年3月份天水市举办的“视点杯”残疾人艺术汇演,参赛节目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他本人参演的小品《招聘》、诗朗诵均获一等奖,4月份她又代表天水市参加了甘肃省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二等奖,同年8月又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一等奖。她热衷残疾人艺术事业,在她的倡导下,清水县先后成立了残疾人文艺队,爱心茶园演艺队,在全县巡回开展各类演出活动,既丰富了残疾人文化生活,又有力地宣传了残疾人事业。
关爱残疾朋友和困难群体。
一是,刘丽娟同志默默地在做着份内工作;二是她利用休息
第五篇:刘大铭事迹简介
刘大铭事迹简介
轮椅上的追梦少年
刘大铭,男,20岁,现为西北师大附中2014届北辰人文实验班学生。刘大铭因幼年罹患世界性罕见的成骨不全症,体重只有20多公斤,身材如六七岁的儿童。在19年中,他经历了11次大型手术,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躯干中装载着各式螺钉,肌肤上见证着各个年代的手术刀痕。凭借对生命与知识的渴望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刘大铭被同龄人称为“我们的霍金”。
十余年的求学历程中,刘大铭没有被病魔所击倒,反倒更加坚强,他怀着超然的生命情怀努力学习,坚持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一路走来,他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常常在校内以讲座形式鼓励多届学子;他感恩师长,挂在嘴边最多的,便是希望老师们身体健康,过得快乐。
2013年,在完成一次大型脊椎重组手术后半年,他回到了校园,利用每日的空隙,创作完成了17.5万字的长篇个人自传《命运之上》。人民出版社与之达成出版协定,他也成为了人民出版社建社以来最年轻的签约作者。
刘大铭先后十二次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受邀至人民大会堂领奖,多篇作品在《青年文学》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刘大铭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年轻人,践行着“中国梦”的伟大理想,用自己的灵魂,向时代传递活着的涵义。
刘大铭入围2013感动中国正式候选人,为我省唯一入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