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化工新材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从物质结构看,主要是有机材料,也包括部分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的纳米粉体材料);从产品工业类别看,包括:新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氟硅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等、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木塑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已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最活跃的市场,据测算2010年市场规模达3300亿元人民币,但是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化工新材料相关产品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础原材料主题。
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2010年全行业总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企业和科研单位数量达2000家,从业人员在100万左右。化工新材料各个领域主要品种中国均有生产,所有小品种均开始着手进行了研究,部分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少量出口,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生产大国。
针对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培育了一批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中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32.7万吨增长到2010的271.7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1.0%,超过中国合成橡胶40多年产能发展的总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多年来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了中国功能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在,全国从事功能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有300余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在功能膜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国都开展了工作。
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及产业需求,突破了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并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碳纤维一直是航空航天重要的配套材料,这一材料生产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产业化突破。威海拓展公司和中复神鹰公司均已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相当於日本东丽T300级)生产线。丁基橡胶在汽车内胎、轮胎气密层、药瓶橡胶塞中大量使用,以往长期依赖进口。“十一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形成了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使中国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聚苯硫醚(PPS)工程塑料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突破。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五”千吨级加压法合成线性高分子量PPS树脂生产线基础上,不断突破工程化放大技术,目前已形成超过3万吨的树脂合成规模,装置能力居世界第一。
针对国内节能减排的需求,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并建立了示范装置。中国已是世界氯碱生产第一大国。山东东岳集团历经8年科研攻关,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氟离子膜”於2010年6月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应用成功,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工程型热塑性弹性体(TPE)替代不可回用的硫化橡胶制造汽车部件势在必行。道恩集团等单位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出“完全预分散-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硫化橡胶(TPV)产业化技术,批量产品性能可完全替代硫化橡胶和其他同类进口产品,目前已应用於本田、比亚迪等车型。功能膜材
料中中、低压及超低压分离膜己国产化,用於海水淡化的高压膜国产制品的性能己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由五年前的3-5%提升到目前10%左右。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一批骨乾科研单位及企业:北京化工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四川大学、中石化、中石油、金发科技股份、中国蓝星、东岳集团、烟台氨纶股份公司等。
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产业化核心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後10-15年。目前化工新材料仍然是中国石化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因技术问题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行业之一。由於涉及国家重大安全,化工新材料核心技术甚至关键产品都无法用购买方式获得,因此只能依靠自主创新。
分析当前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产品品种少、生产规模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很多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尤其在高端领域严重依赖进口产品。如工程塑料树脂的自给率仅为1/3,尤其是特种工程塑料,中国只有聚苯硫醚等少数产品实现了工业化,且多是低端产品;合成橡胶自给率约为65%;国产膜元件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10%。同时中国化工新材料还普遍存在着品种单一,通用牌号较多,专用、特种等高性能牌号品种缺乏的问题。合成橡胶,中国七大胶种虽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但牌号数量要比国外先进水平少很多,如丁腈橡胶(NBR)中国只能生产5个牌号,而国外牌号有300个之多;碳纤维,中国只实现了东丽公司T300级别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更高级别的产品还处於实验室或中试水平;工程塑料领域,中国已是聚苯硫醚生产大国,但是牌号只有40个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达到70个左右。
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工程转化能力不强、应用技术落後。中国已完成产业化和中试的化工新材料上千种产品中,目前只有聚酰胺1212(PA1212)等极少数产品为世界首创,只有反式异戊橡胶产业化技术等个别技术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国外主要参与研究的大型企业不同,中国开展研究的大多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些单位普遍存在工程转化能力薄弱的问题。如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完成了工程塑料聚酰胺11(PA11)的中试研究,但到“十一五”结束仍没实现产业化技术突破。工程转化能力较强的企业对於技术较复杂、风险高的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更注重於技术引进而不是自主开发,如工程塑料五大品种中的三个产品——聚碳酸酯(PC)、聚苯醚(PPO)和聚甲醛(POM)都是靠引进技术实现产业化。
国际工程塑料巨头都有庞大的应用开发中心,而国内化工新材料企业普遍缺乏对产品的应用研究,关联行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一方面是商业模式上,中国企业习惯於模仿和逆向研发;二是中国工程塑料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缺陷,从事工程塑料人才多是化工或高分子专业毕业生,他们对力学、机械、模具等知识及其重要性认知极少。如中国合成橡胶企业除个别企业外,龙头企业如中石油和中石化均没有自己的橡胶制品生产和研究中心,产品只提供生胶。
部分产品盲目投资、造成大量资金浪费,资源紧张。中国化工新材料整体技术落後,少数技术较成熟甚至不成熟的产品却面临着盲目投资的问题。如工程塑料行业中的聚甲醛产品,中国已建成的装置产能超过40万吨,2010年开工率约1/3;已建成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28%。
十二五发展目标及重点
2015年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产值达到约474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约为18.8%,约为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倍;国内市场自给率从2010年的60.6%提高到2015年的79.0%,其中合成橡胶和工程塑料及改性塑料也要实现70%以上的自给。
针对这一目标,经调研,我们按行业归纳以下技术应为化工新材料领域“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
(一)功能膜材料:在功能膜全领域形成完备的、规模化的膜与膜元件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能力,膜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准。重点发展超低压、抗污染、抗氧化反渗透膜及海水淡化用高压反渗透膜、微孔滤膜(纳滤、超滤和微滤);进一步提高气体分离膜和元件的产能和产品性能;推进医用膜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提高血液透析膜性能;推进建筑玻璃节能用纳米复合膜的产业化,实现低成本化,替代国外进口;发展太阳能电池膜和平板显示薄膜;开发与膜配套的专用设备,促进多功能膜产业链的形成。大力推进功能膜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二)工程塑料:积极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芳醚酮、聚苯硫醚、聚芳醚树脂系列产品;提高聚苯醚、聚甲醛和热塑性聚酯(PET/PBT)等产品品质,增加产品种类;加强功能化、专用化工程塑料新产品及其应用研究;进一步推动聚碳酸酯、长碳链聚酰胺、耐高温聚酰胺、液晶聚合物(LCP)的研制与开发;加快树脂共混、改性及合金化进程,鼓励发展环保型改性技术尤其是不含重金属的改性技术、无卤阻燃技术。
(三)合成橡胶:加快丁基橡胶(特别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和异戊橡胶工业化技术、设备开发;加快丙烯酸酯橡胶、氯醇橡胶等特种橡胶的开发生产;大力增加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新产品、新牌号;解决国内乳聚丁苯橡胶环保橡胶填充油供应,实现低多芳含量丁苯充油橡胶商业化生产;发展苯乙烯类嵌段共聚橡胶SIS和SEBS等产品,增加专用产品比例;大力发展合成橡胶新产品,推进节能型溶聚丁苯橡胶应用,加快稀土顺丁橡胶产业化,开展反式异戊二烯橡胶的应用,增加粉末橡胶、液体橡胶等专用品种和产量。
(四)有机氟硅材料:有机硅控制总量,限制10万吨/年以下的单体项目建设;加快核心技术开发,推进产业化进程,重点是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及其四环体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功能性有机硅橡胶产业化技术和产品开发,特别是耐高温硅橡胶、单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特种硅橡胶生胶及制品等的开发及生产;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先进生产技术及硅烷偶联剂新品种的开发;有机硅/有机改性材料大规模产业化技术的开发;多晶硅工业副产品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硅油制备新工艺及系列产品开发;硅树脂新品种,新技术开发。
有机氟推进系列含氟特种单体的开发及产业化,加快高性能聚四氟乙烯、可熔融性氟树脂(尤其是F46和F40等含氟聚合物)、含氟膜材料生产及加工应用技术开发;鼓励耐低温氟橡胶、汽车专用氟橡胶及预混炼混炼胶新品种的开发;鼓励氟碳涂料的开发,解决高端涂料级聚偏氟乙烯(PVDF)工业放大问题;鼓励杂环类、脂肪族含氟中间体和液晶、平板显示类含氟中间体,以及低毒含氟农药、含氟医药中间体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鼓励含氟电子化学品、新能源含氟材料的开发。
(五)生物降解塑料重点发展方向:包装塑料及其制品、日用塑料和医用塑料及其制品,其次是农业、建筑、工业配套用塑料及其制品。重点发展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二氧化碳共聚物(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脂肪族芳香共聚酯(PBAT)、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聚乙烯醇(PVA)、聚己内酯(PCL)等,以及基於天然产物淀粉、纤维素、甲壳素等衍生物的生物降解塑料等,并大力开发上述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工作。
(六)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大力发展以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纤维等特种纤维及其以其为骨架材料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尽快掌握碳纤维原丝生产、碳化等关键技术,攻克T700以上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生产工艺技术;提高树脂基材环氧树脂的品质;加强应用研究,尤其是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应用。
(七)工程型热塑性弹性体:扩大动态硫化橡胶(TPV)生产规模,大力推进其高附加值品种的开发,实现聚烯烃弹性体(POE)规模化生产;高耐热苯乙烯嵌段共聚物(TPS)、高耐热热塑性聚氨酯(TPU)和熔纺氨纶用TPU切片实现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建立功能化热塑性弹性体(TPE)产业化示范,实现特种功能TPE的国产化。突破新型TPE制备技术。
(八)无机化工新材料:着力培育锂盐等新型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无机纳米粉体材料、无机功能性新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把副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作为行业发展的方向,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销售过百亿人民币的大型骨干企业。
(九)汽车专用热塑性先进型复合材料、熔体静电纺丝技术。
第二篇: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P.96-98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
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3、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学会生来不具有的运动方式;
4、通过训练可使一个系统承担与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功能;
5、通过训练不仅恢复功能,而且在脑的相应部位也发生相应的形态结构性改变。上述5点,雄辩说明脑功能可塑性和施行功能康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研究进展
对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ural system;PNS)损伤,下列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再生和功能康复:
1、神经营养因子(NTF)既有神经营养因子特性,又有促进轴突再生作用。
2、神经生长因子(NGF)能刺激交感神经及背根神经节未成熟神经元蛋白合成,可使神经元体积增大,增殖过程加强。
3、神经节苷脂有人报道应用神经节苷脂,能增强神经发芽,促进肌肉神经再支配。
4、脉冲电刺激疗法(EST)作用方式、脉冲频率、宽度和作用时间。实验研究证明,电刺激能促进轴突再生。发现电刺激作用有: ①能使损伤神经缝合区以下或导管内再生轴突量增加; ②轴突再生速度加快;
③运动轴突数目增加,并与肌肉建立相应联系; ④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三)康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1、根据神经生理学原理,利用特殊运动模式、反射活动、本体和皮肤刺激,可以抑制异常运动,促进正常运动;遵循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规律,以治疗神经肌肉,特別是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生理疗法〔NPT〕,诸如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等,在长期康复临床实践中,对其理论和方法学研究均较成熟,临床应用疗效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确认。
2、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目前康复医学研究重点,正在从经验较成熟之肢体残疾康复,转向失语〔aphsia〕、失认〔agnosia〕、失用〔apraxia〕,及认知〔cognetion〕康复方向发展,即语言、记忆、思维等中枢神经残疾的领域研究。
(四)康复功能评估的进展
1、近几年康复功能评估理论与实践,运动生理评估,运动功能评估,步态分析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神经心理评估,神经肌肉电诊断评估,运动控制分析生物力学评估研究等,均有较多进展。
2、康复评估不仅是有关康复数据收集、整理,更为重要是通过数据来确定康复过程,患者能否从康复干预中获益以及获益的程度。因此,虽然有关残损(Impairment)数据、病理过程得到较多反映、临床上也较适用,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反映功能后果(Outcome)的改善。
3、不同患者或不同疾病,功能恢复过程不尽相同。因而,在施行康复治疗或训练过程中,采用功能后果评估方法能较好反映康复效果。
4、由于影响康复功能后果因素很多,因此专家们建议:不要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评估患者康复管理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起较大规模的康复数据系统,才有可能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分析。
四、康复医学价值观 ㈠康复医疗价值观
1、目前人类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除外急性死亡,大部分患者可以存活下来。如何提高存活患者生活质量?就有赖于康复医学发展。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死亡率36.8%。
2、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
3、在癌症患者中,据统计40%可治愈,60%可存活15年。这些存活者,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癌症需要在手术、放化疗之后,诸如慢性疼痛、身体衰竭、放化疗反应等,给予心理、整形、作业和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
4、在创伤方面,以截瘫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50年后延长到5.9年。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后,1976年已有53%截瘫患者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1980年达到83%。正是康复医学的发展,使得许多严重残疾者重获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二)康复经济价值观
1、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们对康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发展康复医学,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迎接挑战。
2、人们承认康复医疗社会效益,却怀疑、误解康复医学经济效益,这种怀疑误解源于医院经济效益分析误区。过去认为:“医院总收入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好”。现在不同了,开始强调医院净收入、强调医院投入产出比、社会资源占用率等。这样一来,康复医学的明显优势,低投入和高产出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康复医学社会资源占有率,包括医院后勤、管理资源占有率,也相应减少。
3、纵观发达国家发展康复医学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发展康复医学是件利国利民好事,不仅可以减少国家公费医疗支出和家庭负担,还能提高残疾患者、慢性病人群,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我们国家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康复医学与临床之联系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极为密切,临床的内、外、妇、儿、预防保健各科,均有康复医学涉猎。近几年,不仅在偏瘫、截瘫、脑瘫、四肢瘫等康复临床与护理方面取得进展,而且对很多常見病、慢性病、亚健康、精神心理康复等方面也取得可喜进步。
2、康复与临床治疗如何正确整合?综合有效应用大有讲究。就整体而言,临床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当进行综合治疗时,多种方法如何优选?如何正确选择、有效应用?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康复治疗方面,也有康复治疗时机、治疗方法、治疗剂量、康复疗程等具体方法问题。目前对诸如此类关系康复与临床效果的研究,均有待更多关注和提高。
3、美国杰佛逊(Jefferson)大学医疗集团,为适应美国公立保险体系保干医疗需要,提出康复单元工作模式,如:门诊康复治疗单元、住院康复治疗单元、神经康复治疗单元、骨科康复治疗单元、普通内科康复治疗单元等,每个单元均有独立的PT、OT、ST、PS、RE等,工作使用面积在500m2。这些康复治疗单元,在大医院中统一由康复医学科领导管理。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单元模式,既适合大型医院加强康复与临床联系,方便患者就诊医疗;又适合在中小医院、乃至社区开展康复治疗。国内心脑血管病康复单元、骨科疾病康复单元、专科疾病康复单元等都在兴起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第二部分康复医学之未来
一、服务对象之扩展:
康复医学服务对象,从历史发展阶段看,有三个不同时期:
1、康复医学发展初期:
康复医学发展初期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战伤、车祸、意外事件,导致残疾和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功能障碍残疾者。
2、康复医学发展近期:
隨着社会需求发展,康复医学发展近期服务对象,则扩展为久治不癒慢性病、生活方式病、中老年病、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群体服务。
3、康复医学发展远期:
同样是因为社会需求发展,康复医学发展远期服务对象,将扩展到城市社区、以及占社会人群总数70%的亚健康群体。亚健康状态评估、康复医疗与康复调理,将对疾病预防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康复服务社会化:
1、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全方位社会化医疗服务。中国医院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向数字化医院的进程迈进,而目前医院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打破医院的围墙,使医院从医疗型向保健医疗型扩展,从点向面辐射,向社区延伸,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全面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
2、社区康复医疗工作对象,除了残疾者,更多的还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癌症等患者,以及其它老年病患者等。社区医疗的人文化关怀,将把社区康复、保健、医疗、预防融为一体,担负起家庭康复医疗、康复护理、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这将成为社区康复医疗发展的趋势。
3、“残疾者人人享有康复”目标由谁去实施?当然不是几家大医院,必须依靠社区康复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农村及基层医疗单位。大医院对社区康复医疗机构有指导、帮助、培训、提高责任和义务;社区康复工作重要性已经初见端倪,并已引起了国内外普遍重视。
三、康复服务人性化:
1、康复医学服务人性化内容包括:以患为尊,从提高患者机体质量出发,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实施个性化全程康复追踪服务和管理。
2、康复医学涉及危重医学、临床治疗、临终关怀,还要担负社会责任,关注伦理、自律,坚决贯彻“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原则,在保护个人权益和隐私方面,康复医学应该成为表率。
3、我国传统康复医学,以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为主线,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重视人文因素,特別是对“情志”心理因素, 全面考虑预防、预测和个体化医疗服务。
四、康复预防优先化: 1、21世纪医学任务,将从“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之发展,整个社会卫生资源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研究中心服务。
2、未来康复医学,康复预防将占主导地位,那时人们不只是进行被动康复评估与康复医疗,而是将相当康复医疗资源用于康复预防。未来康复预防体系,将运用医学最新成就,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调控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人体与生俱来的“天然自愈力”和“潛在功能”,开发人体功能辅助装置和系统服务装置,从而调动人体的主动康复行为。
3、未来康复医学,将与健康医学紧密结合“人人享有健康”和“残疾者人人享有康复医疗”,将成为健康医学与康复医学发展之崇高目标。
五、中西医药学之融合:
1、西方医药学,自18世纪以来,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实证论和还原分析为主要认识手段,在防治疾病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尤其人类基因图谱诞生,促进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在人体成功运用,以健康基因置换出致病基因。然而,人类还是不能百分之百,医治好自身全部疾病。进入21世纪,面对健康与疾病,西方医药学似乎遇到难以逾越障碍,临床医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抗生素所致二重感染,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等。这些难题,使人们悟出一些道理:化学治疗并非是解除病痛万全之策;有创肝穿、放化疗、激光、伽马刀、移植术等,使不少人视为畏途;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所导致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我国老百姓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欧美西方大国,也不堪医疗费用重负;所有这些,都预示着西方医药学“盛极而衰”时代到来。
2、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具有蕴义深邃而有广博概念和范畴体系。无论是内容和深度、广度,以及反映的科学思维水平,足以与西方现代医学并列。中医学最大特点是:研究对象始终是人,强调精神对生命之特殊意义和作用。它所把握不是器官实体,而是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功能结构关系。因此从本质上说,中医学是“助人抗病”,调动和激发人体“天然自愈力”和“潛在功能”,即帮助人体恢复和提高自身免疫和调节能力,从而实现祛病健身目的。
3、人类医学进步正处在一个历史与未来的转折关头:一方面,西方医学对人体组织形态结构体系研究,从基因图谱完成就已标志到达顶峰;而另一方面,对人体功能结构体系研究,则表现明显滞后。中医学在千百年实践中,与西医学恰好相反。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医学之发展,寄希望于中西医药学之融合,两者可以取長補短。中医学对现代医学是補充、完善、提高与发展,对发展中的未来康复医学,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六、高新科技之应用
1、在未来康复医学中,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生命质量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之长进,所以人类对高新技术应用则有更多期盼。人类希望应用最新前沿技术对“疑难杂证”、对生活方式疾病、对中老年病、对影响人生活质量之骨关节病、精神心理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防治等等,能提供更多实用之康复手段和解决办法。
2、在医学领域里引进和采用更多新技术,对传统康复医学思维和工作方式,提出挑战。比如采用生物反馈技术、全新数字摄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微电子脉冲技术,以及分子设计和模拟技术等,将促进生物能量信息技术成熟,作为整合医学最重要之技巧,被全球思想前卫医生接纳,并在使用中构建中西医融合新的高架桥和快速通道。
3、生物能量信息技术,由20世纪后期,仅限于对于诊断之重要贡献,迅速发展为当今临床医疗之整合运用。对帮助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心功能障碍者,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对人体功能测定、评估、训练、重建、补偿、调整和适应,对通过恢复运动、语言、心理、认知,以及个人自立所需之其他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都将带来不可替代之巨大推动作用。
4、医疗科技之应用与发展,在上世纪帮助日本和加拿大康复医学,走进全球康复医学前沿。本世纪,随着传统医学与生命科学突破性发展,随着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整合实践,人类将获得集成度高、运行速度快、成本低、方式方法多样之更多智能系统。在未来可预计的年代,谁把握住这个趋势和机遇,谁就能在提高康复评估和康复医疗效果方面,在提高机体生存质量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走到世界康复医学前沿,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
结束语:人们可以预见,康复医学将从人体功能康复需求,逐步由现代康复医学上升到未來康复医学之美好境界。未来康复医学,不仅深入到文化、艺术、美学领域,还会与美术、书法、音乐、歌舞、武术、美食、药膳、健康旅游、模拟环境等融为一体。康复手段不仅更人性化,还更加高科技化,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康复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还会更加有效率和有质量。
让我们期待一个更绿色、更人文、更科技的康复医学新未来吧!
第三篇:家政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
家政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
2011-3-2 13:04:00 来源:郑州家政网
作为同行,对家政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我想您所说的“家政行业”大概是指“家政企业”吧?因为关于一个行业的策划,要和政府一起做的,咱们策划人一般这样的机会,有,但是不多。所以我谈几点“家政企业”相关的的意见。
一、考察市场环境,一般中等城市和以上还好做,再低了就难了。家政服务算是新兴的行业,也是首先解决温饱这个起码条件之后才有的的消费可能。同时还要求消费者具有更多的条件,比如稳定而忙碌的工作,连续而较高的收入,家庭成员没有闲在家里的„„而这样的群体在大中城市比较多,才会支持家政服务。当然,还有一个消费意识的问题,请家政公司来打理家务成为时尚,甚至是习惯,这个行业就好做了。而这样的消费意识在小城市、城镇尚难以快速形成。考察市场的另一个意思,除了看消费现状和潜力外,还应该看一下目前这个市场的服务提供者的经营情况。这要认真分析:当地没有这样的公司的原因有两个可能,或是消费需求尚不成熟,或是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市场可以开发。这两种情况对我们是不是要投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当地有现成的公司,起经营的好坏也要具体分析,好,不一定是市场好做,坏不一定是我们不能介入。有好多读者朋友问我目前什么生意好做,或者问某某生意可不可以做,这样的问题我难以准确回答,因为“同行没同利”,什么生意也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赔的——我说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家政服务不是一般服务,起特殊性在于对市场消费环境的准确判断。当然无论做什么,首先需要的就是对市场的认真的考察和准确的把握。
二、制定自己的业务范围,当然,我们希望广一点、杂一点,家政嘛,就是这么多的事情。在考察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当然也就知道了哪些家政服务项目是适应本地消费者的,哪些服务是适应什么样的消费群体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制定自己的服务项目,即业务范围。这个很重要,但也很难具体说,因为要根据当地市场来定,各地的服务重点是不一样的。但这些项目就势必要形成了我们这个企业的特点。
业务范围也决定了服务方式,有些特色的服务必须有相应的服务方式,才能够成为亮点业务。我了解到,有个地方的家政服务公司和花店联合,承揽了花店送花的业务,这就有点礼仪公司的味道了。你想想,这样的服务就需要对我们的员工素质有哪些要求了!
三、选择一两个服务项目的亮点,这样就可以炒做一下,做快速而有效的宣传了。这也是业务范围的范畴,我单列出来是因为亮点项目的意义很重大,很容易吸引消费者眼球,甚至引起一定的轰动,这对于开业初期是很重要的,在平时需要做宣传的时候也可以再次设计一项。所以也可以作为促销手段来思考和使用。另外,这些工作还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利武器。比如,可以设
计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的服务项目,价钱低,服务周到,那我们的形象就很贴心;我们说过的送花的服务,就显得我们的企业很时尚„„要注意,亮点项目不一定挣钱,要的首先是宣传效应。
四、选择最容易的利润点,也就是把我们的所有业务进行分类,选出重点来,便于和利于推广和初期的业务收入。这其实还是业务范围的范畴,我之所以把他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家政服务的项目必然很繁杂,但我们又不能够没有重点,而我们所说的重点当然是可以明显带来利润的那几项。
五、内部管理规范的制定,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企业。这就不多说了,共性的东西多些。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做的扎实、准确,应该还是有点意思的了!
作为策划人,我的经验是放下做文案的念头,只是在做企业。只要把企业设计好,文字的东西说清楚就可以了,也不必讲什么格式、文字量等什么的。文无定法,策划方案的价值在于内容,而不是形式。有的公司很注重文字上的花哨,我是很讨厌这样的。
第四篇: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议建筑结构
摘要:建筑结构在建筑构建中起到了主体构建作用,是房屋建筑的核心设计,决定了建筑的适用层面,使用年限,以及结构强度,楼层数量,楼层高度,不同的建筑结构适用与不同情况,每种建筑结构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特定的情况下,还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
一、常见建筑结构形式
1.砖混结构建筑物的结构特征。砖混结构建筑物是由屋盖、墙体、楼板、过梁、砖基础构成的承重结构体系。主要特征是:结构荷载通过屋盖、楼板传到承重墙上,再由承重墙传到基础。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传力路线。其传力方向为板—墙—基础,或为板—梁—墙—基础。因此承重墙砌筑物质量的好坏、砌体强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基础不均匀下沉,承重墙体出现裂缝,可能导致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整体破坏。
(二)排架结构
1.排架结构建筑物是由屋盖、吊车梁、柱子、基础、支撑、围护结构构成的承重体系。2.排架结构建筑物承受的主要荷载及其传递
(1)排架建筑结构在生产使用和施工期间,承受的主要荷载有以下几种: 恒载。如各种构件和墙体的自重,以及管道等生产工艺设备的重量。
活荷载。活荷载是作用在厂房结构上的可变荷载,包括吊车竖向荷载、吊车水平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和施工荷载等。此外,还可能有某些特殊作用,如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
(2)单层排架结构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单层排架结构建筑物所承重的各种荷载,基本上都是通过柱子再传递到基础、地基的,因此,柱子是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它的强度与稳定性是决定寿命的重要因素,而其外墙墙体仅起保护作用。(三)框架结构
1.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构成包括: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2.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传力路线。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连接。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梁柱传到基础。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墙体越轻越好。框架结构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易于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结构适用于建造办公楼、商场、和轻工业厂房。
(四)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1.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构造。用钢筋混凝土墙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构造表面与砖混结构基本相同,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承重墙体不是砖砌体,而是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抗剪能力,可抗风荷载和地震产生的水平荷载,因此,使用于高层建筑。
2.剪力墙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传力路线。剪力墙结构的楼板与墙体均为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抗震能力比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强,它不仅可承受楼板较大的垂直荷载,更重要的是可承受较大的水平方向的荷载及地震作用对建筑物产生的剪切力,侧向刚度大。剪力墙建筑物的传力路线为:楼板—剪力墙—基础。
影响剪力墙结构造价的主要因素是剪力墙的数量及布置。剪力墙间距根据建筑平面布局确定。过去剪力墙结构多为小开间,墙间距为3.3~4.2m,过多的墙体既导致平面布置不灵活,空间局限,又由于结构自重大,增加了基础工程的造价。目前,剪力墙结构多采用大开间,墙间距为6~8m,中间采用轻质隔墙支承在楼板上,便于建筑平面的灵活布置,又可充分发挥墙体的承载能力,减轻结构自重,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五)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就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剪力墙,或把剪力墙结构中的部分剪力墙抽掉改成框架承重,使框架和剪力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空间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既保留了框架结构建筑布置灵活、延性好的特点,又具有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作用,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荷载的承受构件不同。剪力墙结构利用建筑物的纵横墙体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2)对空间的影响不同。剪力墙结构墙间距小,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常用于高层住宅和公寓建筑物,不适用与公共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布置平面灵活,可形成较大的空间。
(3)建筑经济性不同。剪力墙结构成本比较高,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则与框架结构基本持平。从经济的角度看,剪力墙以少设为好。根据我国大量已建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实践经验,一般认为剪力墙面积在3%~4%较为适宜。
(六)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的演变与发展。它将剪力墙集中到建筑物的内部,与外部形成空间封闭筒体,使整个结构体系既具有极大的刚度,又因剪力墙的集中而获得很大的、可以自由分割的使用空间,使建筑平面设计重新获得良好的灵活性。因此,筒体结构特别适用于30层以上或100m以上的超高层公共与商业建筑。
1.核心筒结构。核心筒一般由布置在电梯间、楼梯间及设备管线井道四周的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核心筒可以作为独立的高层建筑承重结构,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任意方向上的水平荷载的作用,是一个空间受力结构。当单个核心筒独立工作时,建筑物四周的柱子一般不落地,仅由核心筒将上部荷载传至基础,水平荷载也主要由核心筒承受。
2.框筒结构。框筒是由布置在建筑物四周的柱距小、梁截面高的密柱深梁所组成的一个多孔筒体。因其立面上开有很多窗洞,也称空腹筒。
3.桁架筒结构。用稀柱、浅梁和支撑斜杆组成桁架,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就形成了桁架筒结构。
4.筒中筒结构把核心筒结构布置于框筒结构的中间,便成为筒中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是双重抗侧力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内外筒协同工作,外框筒具有很大的整体抗弯能力,内框筒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或支撑框架,具有很强的抵抗水平剪力的能力,两者配合,相得益彰。故筒中筒结构的侧向刚度很大,适用高度比框筒结构跟高。
筒体结构是高层建筑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能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作用,使高层、超高层建筑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创新
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计算基本上已经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计算程序。从1974年开始对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逐步形成了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为适应高层住宅底部设置商业服务设施等要求,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底层大空间,上层为大开间剪力墙体系的研究。进入80年代,为完善筒体结构的计算方法与设计,我国进行了一些复杂的筒中筒结构的有机玻璃模型试验。近年来对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如带有转换层、刚性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等进行了一批模型振动台试验。为了了解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带有转换层、刚性层的钢筋混凝土内筒、周边为钢框架的模型试验。另外对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进行了风洞试验。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并作为规范条文修改的依据。
三、防灾建筑结构上的创新
(一)日本抗震建筑
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上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基础上,政府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抗震加固。
(二)日本防海啸建筑
1.天空村。日本建筑师佐古慶一郎提出可以建立高20米的钢筋混凝土空心圆柱状地基,可以将海浪引向两边,内部的空心结构可以用作办公室和必要的服务设施,而每个地基上会有多达500间的房屋,每个天空村将会用3年左右的时间兴建,可以用大约200年。
2.其他。日本还研发出一种新型建筑,这种建筑一层几乎没有墙壁海浪可以比较平稳地通过,相比普通建筑,新型建筑所受到的冲击力仅为普通建筑的1/5。还有另一种防海啸建筑,采用平滑的圆柱型设计,7层的这种建筑可以抵抗20m高的海啸,可以容纳2000人避难,但是这种建筑物的成本是一般建筑物的一倍到两倍。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浅谈现代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创新》作者 李宇静,赵晓玲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第五篇:OLED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OLED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前言:
“绿色照明”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对节约电能、保护环境的照明系统的形象性说法。绿色照明的科学定义为: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电光源、灯用电器附件、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控制和控光器件),改善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先后制订了OLED定义: 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OLED的应用:
一、OLED在头戴显示器领域的应用
以视频眼镜和随身影院为重要载体的头戴式显示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在数字士兵、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游戏、多媒体设备与视频眼镜融合方面有卓越的优势。与LCD和LCOS相比,OLED在头戴显示器的应用有非常大的优势:清晰鲜亮的全彩显示、超低的功耗等,是头戴式显示器发展的一大推动力。率先把OLED应用在视频眼镜上的是美国的还是工业应用乃至军事用途都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近眼应用解决途径。欧洲的超微OLED显示屏的视频眼镜被推上市场。在国内,凭雄厚的研发实力率先推出世界首款高分子超微借其全知识产权的背景顺利打入国内军事领域,为中国数字士兵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OLED在MP3领域的应用
MP3作为一款数字随身听已经在市场上日益成为时尚娱乐的主角,对于它的功能、容量、价格等等都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是对于作为MP3的眼睛的屏幕却很少有人涉及。除了影音随身看产品之外,不论Flash型还是色LCD面板,仅仅停留在能够聆听音乐的简单要求上。种最基本的功能外,更多的立足于人们对于个性、种生活的观念。所以在面板的设计上,出现了多彩背光设计,色背光”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黄、蓝双色等区域各16色阶)的产品,有代表性的有N10等。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即有机发光显示屏,在用领域属于新崛起的种类,被誉为“梦幻显示屏“绿色照明工程”(ITO),与电力之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不像TFT LCD需加上反应快、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3G与视频眼镜融合、超便携
eMagin.无论是对于民用消费领域随之,采用iTheater(爱视代)OLED显示屏的视频眼镜;凭也是各厂家目光的焦点所在,可
HDD型的MP3,大多采用黑白单但现如今的MP3除了这时尚追求的心理,表达的是一就是经常听到的“7OLED面板(如:BenQ的Joybee180、iRiver MP3 屏幕的应”。它无需背光灯,而是“主动发
产生光亮,的特性是自己发光,已经有用到区域彩色光”。以BenQ Joybee180的OLED液晶屏为例,它摒弃了传统LCD的缺点,每个像素都可自行发光,不管在什么角度什么光线下都可以比传统LCD显示更加清晰的画面,而且环境越黑屏幕越亮,犹如夜间的莹彩精灵。
MP3的消费者多为年轻族群,对他们而言MP3除了基本功用之外,还带有一点点炫耀的色彩。在夜晚寂静的街边,边走边听着音乐,看着OLED屏幕跳动的蓝光,音符的跳动伴着脚步的跳动和心情的起伏,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或是在朋友欢聚的Party上,OLED蓝光的闪烁熠熠生辉,定能让你成为聚会的主角。除了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之外,OLED还有很多LCD面板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可以使MP3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不过OLED的应用还要搭配MP3的整体设计,才能展现出它的魅力。目前刚刚上市的Joybee180可以说是液晶屏的应用与整体设计相结合的典范。Joybee180的造型时尚、简约、大方,整款机器呈正方形,看上去像一个精致小巧的手提袋,精华部分又好似一款华丽精美的手表。而且,运用表带的流行元素取代传统的佩戴方法,提供一系列不同的面板,可依服饰的不同进行替换,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搭配方案,秀出你的时尚搭配,秀出你的独特心情。
OLED应用于MP3产品上不仅增加了产品绚丽的美感,而且也为图文资讯的表达锦上添花,无疑将成为MP3显示面板的主流。
三、潜在的应用
OLED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主动发光。现在,发红、绿、蓝光的OLED都可以得到。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OLED在从背光源、低容量显示器到高容量显示器领域的应用。下面,将对OLED的潜在应用进行讨论,并将其与其它显示技术进行对比。
1999年首度商业化,技术仍然非常新。现在用在一些黑白/简单色彩的汽车收音机、移动电话、掌上型电动游乐器等。都属于高阶机种。目前从事OLED的商业开发全世界约 100多家厂商,OLED 目前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成两大类,日、韩和台湾倾向Kodak 的低分子OLED技术,欧洲厂商则以PLED为主。两大集团中除了KODAK 联盟之外,另一个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的飞利浦公司现在也联合了EPSON、DuPont、东芝等公司全力开发自己的产品。2007年第二季全球OLED市场的产值已达到1亿2340万美元。
在中国企业方面,早在2005年,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决定开始OLED生产线建设,并最终在昆山建设了OLED大规模生产线;广东省也积极上马OLED专案,截至2009年12月,广东已建、在建和筹建的OLED生产线项目有5个,分别是汕尾信利小尺寸OLED生产线、佛山中显科技的低温多晶硅(薄膜场效应晶体管)AMOLED生产线专案、东莞宏威的OLED显示幕示范生产线项目、惠州茂勤光电公司AM(主动式)OLED光电项目、彩虹在佛山建设的OLED生产线项目。根据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报告,全球OLED产业年的产值为8.26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 35%。中国成为全球OLED应用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手机、移动显示设备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都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
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发展趋势: OLED国际形势
OLED技术起源于欧美,但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如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
目前,全球OLED产业还处于产业化初期。全球涉足OLED产业的企业产品主
BenQ TFT2009大规模要是小尺寸无源OLED器件,真正对LCD(液晶)构成威胁的有源OLED器件,实现量产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
就目前而言,中国虽具有一定的OLED产业基础,但产业链尚不完善,尤其是上游产品竞争力不强。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大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手中。国内AM-OLED 目前AM-OLED 所需的TFT 技术还不成熟,目前国际上几大厂家所使用的TFT 技术,几乎都是自已根据LCD 的TFT 技术自主研发的。因为技术不成熟,导致产品的良率低,成本较高,因此在价格方面,目前暂无法与TFT-LCD 形成有效竞争。
国内AM-OLED技术与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最主要的差距在产业化进程及AM-OLED技术开发方面,中国OLED产业缺乏大型电子企业的参与,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作,是一种最为有效的促进AMOLED产业发展的模式。国际产业分布
目前,发展OLED显示技术和产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2010年三星电子在OLED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LCD,并实现了AMOLED产品的量产和销售。除三星外,韩国LG、台湾友达和奇美等传统显示企业也在积极筹建4.5代或更高世代AMOLED生产线。韩国政府在2010年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提出要在2013年成为世界首个实现AMOLED显示面板量产的国家,2015年基本进入新型显示器时代;日本更是在2008年就开始实施“新一代大型OLED显示器基础技术开发”项目,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为这个项目提供5年内连续35亿日元的支持。OLED产业化进程
一、研发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辽宁科技大学、长春光机所、北京化学所等高校、研究所、以及北京京东方、上海广电电子、中国普天集团、长春竺宝科技、杭州东方通信、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约40多家。
二、产业化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技术入股,建有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试生产线,与清华一起申请了190多项国内外OLED专利。开发了128*64、132*64、16*1等OLED产品。并研制成功了64(RGB)*64、96(RGB)*64、160(RGB)*128彩色OLED,96*64多色及240单色OLED样品,并在2008年进入规模化生产。2005年11月开始在昆山筹备建立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
上海航天欧德(上海大学),与杭州士兰微电子合作,最近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款OLED专用驱动IC芯片。其包括一颗80行驱动(SC1680)和一颗80列驱动(SC16805)采用QFP封装,用于手机屏的TAB和COF用驱动IC也已开发出样品。
汕尾信利半导体(技术:韩国Viatron,设备:口本Evatach),该公司的OLED生产线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生产线。
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可以生产AMOLED微型显示器的公司,除现有0.5寸SVGA分辨率OLED微型显示器外,对AM-OLED微型显示器产品进行持续创新,将逐步形成5寸、6寸、7寸、9.7寸等,分辨率从800×600到1920×1080的OLED微型显示器。填补了国内AMOLED微型显示器领域的空白。
三、驱动IC 深圳先科显示(香港城市大学、晶门科技)。香港晶门科技发布一款新的带有控制器的OLED彩色驱动IC-SSD1332。其是一款集成控制器及内建DC/DC电压转换器的单芯片96*64,65K色的OLED驱动芯片,可用于手机及其它移动终端。OLED市场前景
一、2013年全球OLED电视机市场将达14亿美元
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3年全球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机出货量将从2007年的3000台增长到28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212.3%。从全球销售收入看,2013年全球OLED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将从2007年的200万美元增长到1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6.8%。iSuppli称,OLED显示技术要对市场产生真正的影响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首先,AMOLED显示屏制造工艺还不充分。随着显示屏尺寸的加大,成品率损失和制造损失也越来越大。此外,OLED显示屏材料的使用寿命仍需要提高。AMOLED供应商不能保证产量。不过,OLED电视机也有许多优点。OLED电视不需要背光,因此比其它技术更省电和更多做的更薄。OLED电视响应时间非常快,在观看电视的时候没有移动模糊的现象。此外,OLED电视比其它技术的色彩更丰富。索尼在2007年12月在日本市场推出了售价1800美元的11英寸OLED电视机,首先进入了这个市场。包括东芝和松下在内的一些厂商预计将在2009年进入这个市场。
二、商品化过程
1997年Pioneer发表了配备解析度为256x64的单色PM-OLED面板的车用音响;
清达光电HGS256641车载音响显示器
1999年Tohoku Pioneer成功开发出5.2吋、解析度为320x240 pixels、256色的全彩(Full color)PM-OLED面板;2000年Motorola移动电话「Timeport」采用Tohoku Pioneer之1.8吋多彩(Area color)PM-OLED面板;2001年Samsung推出搭载全彩PM-OLED面板之行动电话;2002年Fujitsu行动电话F505i次屏幕搭配Tohoku Pioneer之1.0吋全彩PM-OLED面板,自此PM-OLED在行动电话次萤幕的应用随之大量兴起。
三、P-OLED微显示器即将投入商用
研发暨生产金氏记录最小P-OLED屏幕的Micr oEmissive Displays(MED)公司,将于今年中由日本数位相机厂NHJ推出首宗消费电子产品,结合录音拨放MP3和高解析度数位相机,MED的ME3203为低耗电1/4 VGA解析度(3 20 x RGB x 240)P-OLED微显示器(Microdis play),将用在新产品的电子观景窗和目镜上。据了解,这种全球新产品是由台湾某数位相机厂设计研发出来。
MED策略长安德伍(Ian Underwood)表示,针对微显示器的技术商业化,MED已投入五年的时间,目前已臻成熟,且做到世界级的独特技术层级。
OLED的优点
一、OLED的优点
1、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仅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轻;
2、固态机构,没有液体物质,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
3、几乎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失真;
4、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
5、低温特性好,在零下40度时仍能正常显示,而LCD则无法做到;
6、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
7、发光效率更高,能耗比LCD要低;
8、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OLED的缺点:
1、寿命通常只有5000小时,要低于LCD至少1万小时的寿命;
2、不能实现大尺寸屏幕的量产,因此目前只适用于便携类的数码类产品;
3、存在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不容易显示出鲜艳、浓郁的色彩。
OLED技术的应用目前趋势:
目前,OLED面板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三个地区。三星在AMOLED市场所占份额曾达随后Sony和LG分别推出11英寸、湾等厂商在OLED的市场竞争实力越来越强,高的竞争地位。此外,包括奇晶、术开发的脚步。2011年,随着新建生产线的达产,份额下降至70%左右。
2012年,OLED产业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化。积极力推大尺寸电视品牌大厂为三星电子与LGOLED电视商品,两大韩厂皆积极想在年底推出正式商品。不过,日系大厂Sony与Panasonic电视领域,将于2013年确立量产大尺寸2012年下半年对台湾面板业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持续应用于智能手机,藉此能为台湾面板业者带来成倍增长的空间。随着OLED产业竞争的不断升级,大型企业间战略投资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OLED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OLED
90%以上,是AMOLED面板最大的供应商;15英寸AMOLEDTV,日本、韩国、中国台同时也在AMOLED方面取得了更TMD、友达等厂商,也都加快了AMOLED技三星在AMOLED领域的市场OLED电视的平面2012年5月中下旬展出55吋 6月25日宣布正式结盟,进攻大尺寸OLEDOLED的技术。其AMOLED产品技术将
OLED!电子,两者皆在亦于产业中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