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镇增产村于子滨事迹材料
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农民致富
—记五大连池市华滨农副产品经销站董事长于子滨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对于经过改革风浪沐浴的五大连池市龙镇增产村农民于子滨来说,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变得更加矫健,更加风彩超群,几年间成为五大连池市龙镇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先后被评为“优秀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工商联信誉代表”等,这是因为他走运还是手段高明呢?可能二者兼而有之。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具有一颗强烈事业心,并且具有清醒敏锐的开拓创新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因为他热爱这块黑土地,他在创业致富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一、就像那个时代的多数人一样,1965年出生的农民子弟于子滨,8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生他养他的这块黑土地上,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与多数农村青年不一样的是,于子滨不甘心这样生活一辈子,走先人走过的老路。他像猎人寻找猎物一样,随时随地在寻找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终于让他找到了。经过多方努力,于1998年他筹资3万元办起了农副产品经销站。由于他精心管理,信誉好、诚 信经商,生意日益红火了起来。
当时他的农副产品经销站建在增产村,仅有一所小平房,加上场地仅200平方米,门前院内坑坑洼洼,雨天泥水四溢,晴天灰土飞扬,但他每天笑容满面,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脱离尘土,走向辉煌。短短的几年下来,于子滨就在五大连池龙镇经济开发区建起了场房400多平方米,场区4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600多万元,龙镇华滨农副产品经销站的大牌子也立于202国道左侧。
二、于子滨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毁头脑,他知道没有信息就不能真正致富,他一方面送儿子去哈市专修计算机,一方面购进两台计算机,并上了宽带,从网上获取致富信息,增宽了产业营销面,拓宽了视野,为企业的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经商经验不足,在网上学习犹如纸上谈兵,故几年来,他曾多次南下锦州港、大连港、广州、广西等20多个城市参观学习,广交天下朋友、广取天下商经、广招天下财团、广揽天下生意。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引进了锦州华强集团资金,使自己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这笔资金给“华滨经销站”溶入了新鲜的血液,生意迅速做大,为龙镇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随着商品国际化,受进口大豆的冲击,客商对龙镇大豆质量日见不满,于子滨已敏锐地察觉到了新的危机,他迅速南下,投入20多万元新进大豆精选设备,该设备精选的大豆深受国内各大客户青昧,产品供不应求,销路大开,农民产的普通大豆经该设备精选后就成了精选商品豆,价格迅增,给农民增加效益的同时,也引来了更多的大商家。现在每天电话、网络订货的应接不暇,同行们都说于子滨有眼光,懂科学。
五、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为改变企业原来的家庭式管理混乱状况,于子滨结合自己外出考察学习的经验先后制定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卫生管理、物资管理、供销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完善了各类合同,加强了财务、供应、销售的管理,严格了物资管理和原料产品的入库验收、领发登记手续,并督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企业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尽职尽责,使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六、强化质量管理,以信誉为企业的发展源泉
于子滨董事长始终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他常对员工说,企业要站隐脚根,要有生命活力,必须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狠抓质量不放,并精选企业一位刚直不阿的老先生任质检经理。再三强调抓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出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放松质量管理就等于砸自己的牌子,打自己的饭碗,并且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行动上,做到了责任明确,奖罚有据,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
七、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推进产业化经营,带领 农民共同致富
在市、镇、村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于子滨董事长根据国家关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策,大力发展和推进农村产业化的精神,依托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建设产业链为纽带,培育主导产业。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原则,大力发展大豆种植业,牛、羊、猪、鸡养殖业和大豆产品深加工,为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于子滨董事长首先自己在部队农场承包了二千亩土地,购进大型农机具,其中大型轮式拖拉机1202三台,链轨拖拉机、收割机两台,运输汽车两台(40吨),技术指导专用面包车一台。引进大豆新品种,并从大庆高薪聘请技术指导9名专职种植顾问,指导自己和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奶牛80头,黄牛60头,绵羊400多只,并高薪从内蒙古聘请养殖专业人员做技术顾问。然后动员亲属种大豆、养奶牛、绵羊,以此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为坚定农户信心,于子滨董事长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和扶持农户的措施:
一是为种植、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咨询,优惠为种植户提供豆种。二是发展种植、养殖示范户,帮助示范户速见效益,从而起到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四是实行保护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市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管理体制,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推动了龙镇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化进程,安置了大批农村闲散劳动力,为五大连池市股份制企业华滨修配厂安置下岗职工30多人,龙镇下岗职工9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人。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利的目的。
八、企业发展,造福一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华滨农副产品经销站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稳步发展,于子滨董事长深知,华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的支持,因此时刻不能忘记国家和人民,要尽力为国家多做贡献,致富不能忘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改变家乡面貌,为民众多谋福利。
几年来,企业除按规定及时向国家交纳各项税款外,投资五千元为龙镇公安分局购买110巡逻车,投资千元建设龙源街,每逢节日都带礼品到当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并连续三年为二十多名下岗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每年送米、面、油、肉、鱼上门。农户有了困难,于子滨董事长总是想方设法从技术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扶持,真正做到了企业发展,造福一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7年于子滨董事长将从大连引资筹建肉联厂和大豆深加工厂。只有看的更高,才会走得更远,华滨企业一定会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篇:镇*村党支部事迹
团结务实干实事富民兴村奔小康sO100
——记铁厂镇铁厂村党支部
铁厂镇铁厂村是遵化市第一大村,全村共1163户,4015口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发展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市、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调整结构奶果飘香
铁厂村人口较多,人均耕地较少。前几年,大部分群众常年以种粮为主,一年到头收入很低,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张长生为首的村党支部一班人,对全村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调研,经过认真分析,确定了林果和奶牛养殖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打开局面,村党支部根据群众思想不解放、观念保守的实际,组织党员和种养大户到丰润奶牛养殖小区和北京大兴优新林果示范园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开拓视野;为打消群众顾虑,村党支部确定了党员、干部带头的发展方针,为群众树立典范。村两委成员张明、陶海安、李秀荣等率先购买了奶牛,建起了优质果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还针对群众在养奶牛和发展优质林果中出现的缺乏技术的实际问题,多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强化服务,使全村的奶牛和优质林果这两大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近几年,村党支部共组织群众外出参观12次,860多人;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0多期,放科技光盘530多场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奶牛和优质林果的积极性。全村已发展奶牛520多头,培育出武春明、刘俊泽等养殖大户16个,全村日产鲜奶达到2吨,养奶牛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同时还新发展优新林果1320亩,嫁接改造低产果园540亩,发展大棚菜、大棚花卉58亩,培育出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的种养大户23个。如今,奶牛和优质林果已真正成为了铁厂村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工贸带头强村富民
铁厂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又是一个大集镇村,交通便利,经贸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村党支部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让铁厂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必须走“工贸带动、强村富民”之路。振兴水泥厂是该村的一家大型村办企业。前几年,由于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原因,企业经营一度陷入低谷,为振兴村办企业,盘活企业资产,村党支部经过多方外出考察论证,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走“内引外联,供鸡下蛋”的路子,对振兴水泥厂进行大胆改制。2002年春,经村两委多方考察,果断地将振兴水泥厂承包给了丰润的一家个体私营大户经营。去年为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活力,又对振兴水泥厂实施了整体拍卖。这样不仅解决了租赁制对企业的束缚,又给村集体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改制后的振兴水泥厂两年来已向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160万元,新增上了机械化立窑生产线,使水泥产量由原来的12万吨增加到30万吨,比承包前增加一倍多。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企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使本村300多名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就业安置。
“兴三产,活个体”是村党支部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有效措施。村党支部利用本村集镇优势,大力发展三产和商贸业,在村主要街道建起了南北长2000多米长的商贸易一条街。目前,两侧餐饮业个体门店、摊位已发展到180多个,年营业收入达600多万元。同时,村党支部还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个体运输、个体轴承座厂等私营企业83家,全村已形成了工业、商业、运输业、种养业、劳务业齐发展,共建富裕小康村的发展格局。
建强支部凝聚民心
铁厂村党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的同时,还始终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党支部首先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常年坚持了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修路等组织活动,使党员在班子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全村148名党员,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
其次,村党支部还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这村通往西店子小西街的两座石桥年久失修,每逢雨季村民出行不便。去年村两委多方筹资8万多元,将两座旧桥进行了翻修扩建。同时,还针对村内街道低洼不平的实际,投资12000多元,调动小拖车15辆、装载机1台,组织全村党员义务出400多个,对村内街道进行了维修硬化。同时,村党总支还积极争取市帮扶工作队的支持,将东街路口、西街路口等重点路段建成了近2华里、4米宽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去年,村还投资2万多元,在南北街新增设输电线路2华里,专门为村民发展三产提供电力支持,并将村内2华里的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美化、优化了村内环境。村党总支还针对村内从事经商劳务的人员较多、孩子没人带、入托难的问题,筹资25万元,在村内建起了全遵化市第一所农村全日制中心幼儿园。目前,该园已开设5个班,接纳入托学生130多人,群众都夸村党总支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
与此同时,村党总支还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村两委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群众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村内阵地建设齐全,广播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常年对党员和村民开展教育活动。村党总支还年年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和花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产,全村多年无上访户,无打架斗殴现象。
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村党总支还本着公正、公开的民主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认真坚持
第三篇:镇*村党支部事迹
铁厂镇铁厂村是遵化市第一大村,全村共1163户,4015口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发展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市、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调整结构 奶果飘香
铁厂村人口较多,人均耕地较少。前几年,大部分群众常年以种粮为主,一年到头收入很低,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张长生为首的村党支部一班人,对全村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调研,经过认真分析,确定了林果和奶牛养殖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打开局面,村党支部根据群众思想不解放、观念保守的实际,组织党员和种养大户到丰润奶牛养殖小区和北京大兴优新林果示范园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开拓视野;为打消群众顾虑,村党支部确定了党员、干部带头的发展方针,为群众树立典范。村两委成员张明、陶海安、李秀荣等率先购买了奶牛,建起了优质果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还针对群众在养奶牛和发展优质林果中出现的缺乏技术的实际问题,多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强化服务,使全村的奶牛和优质林果这两大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近几年,村党支部共组织群众外出参观12次,860多人;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0多期,放科技光盘530多场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奶牛和优质林果的积极性。全村已发展奶牛520多头,培育出武春明、刘俊泽等养殖大户16个,全村日产鲜奶达到2吨,养奶牛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同时还新发展优新林果1320亩,嫁接改造低产果园540亩,发展大棚菜、大棚花卉58亩,培育出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的种养大户23个。如今,奶牛和优质林果已真正成为了铁厂村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工贸带头 强村富民
铁厂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又是一个大集镇村,交通便利,经贸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村党支部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让铁厂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必须走“工贸带动、强村富民”之路。振兴水泥厂是该村的一家大型村办企业。前几年,由于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原因,企业经营一度陷入低谷,为振兴村办企业,盘活企业资产,村党支部经过多方外出考察论证,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走“内引外联,供鸡下蛋”的路子,对振兴水泥厂进行大胆改制。2002年春,经村两委多方考察,果断地将振兴水泥厂承包给了丰润的一家个体私营大户经营。去年为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活力,又对振兴水泥厂实施了整体拍卖。这样不仅解决了租赁制对企业的束缚,又给村集体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改制后的振兴水泥厂两年来已向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160万元,新增上了机械化立窑生产线,使水泥产量由原来的12万吨增加到30万吨,比承包前增加一倍多。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企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使本村300多名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就业安置。
“兴三产,活个体”是村党支部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有效措施。村党支部利用本村集镇优势,大力发展三产和商贸业,在村主要街道建起了南北长2000多米长的商贸易一条街。目前,两侧餐饮业个体门店、摊位已发展到180多个,年营业收入达600多万元。同时,村党支部还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个体运输、个体轴承座厂等私营企业83家,全村已形成了工业、商业、运输业、种养业、劳务业齐发展,共建富裕小康村的发展格局。
建强支部 凝聚民心
铁厂村党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的同时,还始终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党支部首先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常年坚持了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修路等组织活动,使党员在班子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全村148名党员,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
其次,村党支部还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这村通往西店子小西街的两座石桥年久失修,每逢雨季村民出行不便。去年村两委多方筹资8万多元,将两座旧桥进行了翻修扩建。同时,还针对村内街道低洼不平的实际,投资12000多元,调动小拖车15辆、装载机1台,组织全村党员义务出400多个,对村内街道进行了维修硬化。同时,村党总支还积极争取市帮扶工作队的支持,将东街路口、西街路口等重点路段建成了近2华里、4米宽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去年,村还投资2万多元,在南北街新增设输电线路2华里,专门为村民发展三产提供电力支持,并将村内2华里的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美化、优化了村内环境。村党总支还针对村内从事经商劳务的人员较多、孩子没人带、入托难的问题,筹资25万元,在村内建起了全遵化市第一所农村全日制中心幼儿园。目前,该园已开设5个班,接纳入托学生130多人,群众都夸村党总支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
与此同时,村党总支还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村两委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群众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村内阵地建设齐全,广播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常年对党员和村民开展教育活动。村党总支还年年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和花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产,全村多年无上访户,无打架斗殴现象。
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村党总支还本着公正、公开的民主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认真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及全体党员共同商定办理,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党总支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在去年开展的第六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拥有3000多选民的铁厂村,原七名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实现了连选连任。
如今,村党总支一班人正带领全村群众向着早日实现富裕型小康目标奋进.
第四篇:石岭子村事迹介绍
石岭子村事迹介绍
彰武县五峰镇石岭子村位于五峰镇的东南端,全村耕地面积15142亩,7500户,2674口人,9个村民组,多年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发展主题,深化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民主管理,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朝着富裕、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693元。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
石岭子村以生产发展为中心,着力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避灾农业和订单农业,既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以龙头企业金禾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宣传、动员广大农户种植甜玉米1000亩,农户亩纯收入700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广泛种植花生种植面积达1200亩,亩纯收入1300元以上;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石岭子村现有农田作业拖拉机200台,实现了从春播到收获的全程半机械化生产作业;对5000亩农田实行了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品质,提高了地力,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植树造林面积达600亩,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达41%,为农户构建了“绿色银行”,形成了林业产值 达20万元。大力发展畜牧业,完成了猪饲养量7900头,出栏7500头,牛饲养量700头,出栏400头,羊饲养量2500只,出栏1330只,禽饲养量6万只,出栏5.1万只。防疫灭病及时到位,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总产值达2703万元,农业增加值1363万元,人均纯收入6350元。
----发展“一村一品”,致力于农民增收
石岭子村致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共发展养蛋鸡专业户280户,蛋鸡饲养量达20万只;今年积极为农户协调资金,又增加了10万只。为开展这项事业,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成立了养鸡协会,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同时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在三户养鸡专业户中率先应用蝇蛆绿色生物养鸡法,鸡蛋价格大大提高,养鸡效益大大增加。
---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开展百万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由于现在种植业,大部分靠机械化来完成,解决了大部分劳动力,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以主导产品花生为基础,引导农民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并切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从而实现以农产品为牵动,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中介服务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农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加,我村发展贩粮大户七户,花生加工大户5户,全面实现供销一条龙。充分利用林木资源优势,兴办木材加工厂二个,同时带动商饮服 务和第三产业在我村兴起,我村设立化肥经销点两处,为农户提供优质化肥和测土配方服务;建规模超市一个,方便了群众生活。目前我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有200多人,实现产值430万元,营业收入983万元以上,利润80万元,增加值125万元以上。
---实施村民道德教育工程,实现乡风文明
石岭子村以构建“和谐五峰”为主题,以《村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基础,在镇宣传、文化、妇联和共青团等报名指导下,广泛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儿女”、“双合格家长”等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家乡富裕我光荣,家乡贫困我有责,我为家乡做贡献”为主体的宣传教育,使全体村民知荣明耻、扬荣弃耻,通过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村民团结友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开展“让爱心感动五峰,让五峰充满爱心”、“美德在农家”、“伸出友爱之手,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活动,在全村形成了友善、和睦、亲情、和谐的文明之风。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人居环境
全村共有9个自然屯,全部由土路变砂石路,实现了村通油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了一万多米村屯路养护任务,三个精品屯保持了净化、美化、绿化、被市政府评为“环境美化示范村”,投资4.3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增设了体育器材,组建了一支农民秧歌队,建农民书屋一个,投放图书1万册;农民利用休闲时间到广场娱乐,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全村上下实现了“土路变沙石、油路通镇区、欢歌笑语遍农户”的新局面。
---强化公共职能,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在西窝卜屯实施了防氟改水工程,打八个村水井4眼,铺设主管线路16130延长米,支管线路21220延长米,入户443户,解决了1520口人的安全引水问题。完善村卫生所,配套了高素质医护人员,药具齐全,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搁;儿童免疫达100%;2329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建设,被省确定为农村社区试点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我村的低保户做到了应保尽保,并为他们建(修)房屋,把改善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做扶贫帮困切入点,把送信息、送致富项目作为工作着眼点,统筹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设立了计划生育组织。
----发挥两委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民主管理
石岭子村把党员干部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着力提升两委班子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为民服务思想。按照“民主定事,制度理财,群众评官”制度规定,推行“六步工作法”,凡村重大事项都首先由村支部提议,党员大会通过,村两委议定,交村民大会讨论后,及时公布公开,完善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使群众充分使 用民主权利,提高了村干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五篇: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事迹
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事迹
村民用上自来水,嫁接西瓜超千亩,关心帮助特困户……这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襄阳区黄集镇薛集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心血,而该村支部书记XXX更值得一书。
XX年春,XXX被任命为薛集村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没有发表演讲,而是和支部委员薛秀章、刘顺忠走村入户搞调查。他说:“当干部不能一门心思求政绩,首先应摸清群众心里在想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经过三天的调查,他发现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吃水难的问题。薛集村是革命老区,然而缺水一直是群众忧心的主要问题,平日人畜饮水全靠积水坑里的黄汤般的雨水。稍遇天旱,就得跑到几公里外去拉水。X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心为村民们解决这个难题。他和镇委书记刘大明、镇老促会会长吴奎树一趟又一趟地跑市、区“老促会”反映情况,诉说群众苦情,终于用他的真情感动了老促会领导。市、区老促会筹资10多万元经费,打了200多米的深井,建起了水塔,终于使薛集400多户农户像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薛集村2组78岁高龄的薛有木老人望着哗哗流的自来水高兴地说:“我们盼了多年的吃水难问题终于被解决了,付才这娃为咱们干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XXX在入户调查中发现村里至今仍有一些农户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使他们早日摆脱困境走上富路,XXX在镇委的指导下开展党员救助工程,组织全村党员对困难户进行全面帮扶。该村农民王有义夫妇在家种地几年也未摆脱贫困,出外打工可仍然挣不了几个钱,两口子呆在家里整天愁眉苦脸。XXX主动上门找到王有义,鼓励他开一家小油坊。没有资金XXX帮他借,没有门面XXX将自家的房子借给他用。如今王有义靠开油坊赚了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支部委员薛秀章、刘顺忠将2组困难户薛长安列为帮扶对象。春耕时,帮老薛家犁地、购买化肥……在党员干部们的帮扶下,薛集村的12家困难户看到了曙光。
西瓜是薛集村的支柱产业,可重茬问题却令瓜农们头疼。XXX是个注重科技的村干部,他把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请到村里来讲课,使瓜农们了解到利用西瓜嫁接技术可有效解决重茬的难题。为使瓜农真正掌握西瓜嫁接技术,XXX带着瓜农们到枣阳、宜城等地的西瓜大镇去拜师学艺。经过学习,薛集村的瓜农们很快掌握了西瓜嫁接技术,从而告别了重茬不能种西瓜的历史。在XXX等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下,薛集村的西瓜面积由以往的几百亩发展到如今的千亩以上。知民、爱民、富民,村支部书记XXX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三个代表”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