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包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繁荣史

时间:2019-05-13 04:5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部包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繁荣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部包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繁荣史》。

第一篇:一部包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繁荣史

一部包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繁荣史

有人说:‚大庆是一座缺乏文化底蕴的工业城市,60年代,一片荒原上只有钢与铁的单一颜色。‛实则不然,会战初期,当轰轰烈烈的生产生活正在进行之时,大庆这片沃土已孕育了最初的城市文化形态。

工地当舞台、蓝天做帷幕。上个世纪60年代,大庆第一支专业文艺队——松辽石油勘探文工团为会战工人鼓劲助威。国家一级编导王举回忆起那个年代,感慨万千:‚那时,文工团就在大会棚里演出,为生产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1964年春天,女作家孙维世在大庆开发建设初期同丈夫金山一道来大庆深入体验生活,创作并带领会战职工家属排演了多幕话剧《初升的太阳》,这部话剧从大庆一直演到了中南海,受到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好评,也成为了大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作品。

这一期间,刘白羽、黄枫、吕远、张天民、秦咏诚、杨鸿基等著名艺术家来大庆慰问工人、体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创作出了赞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享誉全国的文艺作品。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诞生奇迹的土地相继诞生了一大批经典的传世之作,这其中,有第一部以大庆为题材的故事片《创业》、响彻祖国大江南北、表现石油工人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传世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踏着铁人脚步走》等等。

与此同时,《大庆人的故事》、《油田战歌》、《大庆创作歌曲选》、《大庆曲艺作品选》等十余种业余文艺作品集创作出版;创办了文艺园地《征文选刊》和《大庆战报》文艺副刊;举办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展览‛、‚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展览‛等。

近30支职工业余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各处,建立了原大庆图书馆及24个企业图书室,组建起大庆电影管理站及各企业放映队,1979年,又以会战初期的松辽石油勘探局文工团骨干为基础,组建成立了大庆文工团。这一期间,大庆还建起了展览馆、大会棚及采油一厂、采油二厂、萨尔图、龙凤等20余个企事业单位的俱乐部或影剧院。

数十年来,老文化人王波记载着大庆文化的发展历程,关注着大庆文化发展的一点一滴。他告诉记者,从1960年到1978年,大庆的文化形态是以石油大会战中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严细成风、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题,以歌咏、赛诗、电影、文艺报捷、工地文学、车间文学、业余文艺演出和外来慰问为形式,以荒原、井场、工地、板房、厂房和中小型舞台为设施,以自娱文化、群众文化和企业文化为载体。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大庆市政建设的推进,文化建设被纳入了大庆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话剧、舞蹈、版画承载着大庆文化的独特性,登上全国舞台,相继在国内国际捧回大奖,‚大庆文化现象‛备受关注。

1989年7月25日,新华社记者蒋耀波在一篇名为《大庆文化在荒原上迅速崛起》的报道中写道:‚两部大型话剧《曹植》和《黑色的石头》在首都戏剧界受到好评。一些戏剧理论家赞叹,大庆不仅出石油,还出好戏,话剧界出了个‘大庆油田’……‛

蒋耀波在报道中提到,这里的文化展现出崛起的势头,这主要得益于大庆对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据王波回忆,这一时期,大庆送到全国艺术院校进修的文化人才多达70余人。著名剧作家杨利民就是这批人中的一位。扎根黑土地,用笔当钻头,杨利民相继创作出了反映大庆石油人生活的《黑色的玫瑰》、《黑色的石头》、《大雪地》等作品,大庆以文艺作品为媒,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这片热土上。

1986年到1992年底,大庆文化一次次震撼全国。大庆话剧《黑色的石头》、《曹植》、《大荒野》和舞剧《黑土地》、《高粱魂》以及版画、国画等美术作品先后9次应邀进京,并在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艺术节、首届中国戏剧节、中国舞协研讨会和奥地利‚克里姆斯艺术节‛、匈牙利‚萨尔瓦尔民间艺术节‛上演出,版画作品还被推荐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展出,有160件作品先后在省、国家及国际各项评比中获奖夺魁。其中话剧《黑色的石头》、电视剧《铁人》在国家评比中荣登榜首;话剧《大荒野》喜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电视剧《家族的荣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1980年,大庆市文化局正式成立,大庆组建了市话剧团、歌舞团、评剧团、曲艺团4个专业表演团体,成立了市群众艺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版画院、文物管理站等10个社会文化单位,组建成立了市文联及所属的文学、舞蹈、音乐等11个艺术家协会。与此同时,大庆建起了与城市发展较为配套的文化设施,市区中心先后落成了儿童公园、图书馆、电影公司、新华书店、青少年宫、艺术宫、广播电视大楼等。这一期间,大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工作,全市文化事业已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化市场管理、文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跻身于省和国家的先进行列。1984年10月,国家文化部邀请大庆在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新时期,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建设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引领,全力实施‚大文化‛战略,大气魄建设文化设施,体现现代都市文化品位;大视野培育人文精神,丰富现代文化内涵;大境界打造文艺精品,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大格局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大庆文化进入快速发展全面繁荣时期,现代文化名城的轮廓日渐清晰。

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基石,是现代文化名城的标志。市委书记韩学键的一席话鼓舞人心:‚为了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在文化设施上投入再多钱,也是物超所值。‛

2007年7月,翩跹舞动的《天鹅湖》拉开了大庆歌剧院的唯美面纱,让大庆人第一次在自家门口欣赏到了顶级艺术院团的精彩表演。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一具备国际标准的高雅艺术殿堂,先后引进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交响乐团、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团等国际团体;引进上海芭蕾舞团、国家京剧院等国内知名院团。

近年来,大庆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建设了大庆博物馆、大庆书苑、大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一大批高标准、高档次的地标式文化设施。此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开发,努力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构建了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以县区文化设施为支撑、以乡镇(街道)文化设施为骨干,以村屯(社区)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四级文化设施体系,为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文化是城市文化层次水准的重要标志,文艺精品是文化繁荣的重要特征。大庆在打造现代文化名城进程中,精品迭出、捷报频传。

2009年仲夏,大庆两张文化名片《鹤鸣湖》、《铁人轶事》先后进京献礼共和国60华诞,而这,是大庆文化强劲实力的最佳证明。

‚十五‛期间,我市在国家重大文艺评比或赛事中获奖126项,在东北三省和黑龙江省的重大评比和赛事中获一等奖或金奖137项,成绩斐然、成果丰硕。

以黑土文化的雄浑、石油文化的厚重、移民文化的多姿为内核,千锤百炼,融汇提高,大庆专业文化一改昔日单一的石油题材,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舞台精品画卷。

自‚大文化‛战略实施以来,大庆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生机盎然。从乡村到城市,从大街到小巷,书香大庆、礼仪大庆人、文化下乡,激情之夏、金色田野、大地欢歌、大庆之冬、聆听经典……,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已然形成、深入人心;魔术、民乐、京剧、太极、秧歌、文学、音乐创作……,400多个群众文化团体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大庆这片沃土上,全民文化共享,处处文化飘香……

4承载着大庆文化未来发展的美丽梦想,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领跑大庆文化产业,为270万大庆人展开了一幅绮丽的画卷。通过专业园区建设,整合优势资源、聚集先进要素,大庆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令人期待。

经济是城市的骨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拼的是文化。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高瞻远瞩的大庆决策层将文化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突破口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站在高处,瞄准高位,大庆文化产业高起点、高水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向具有先进经验的地区看齐,实现快速发展,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艺术集群创造财富,以集群的姿态搞艺术、出精品、闯市场。作为我市经济腾飞的新增长点,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使大庆文化呈现更加开放的态势,领跑大庆文化产业,成为了新时期大庆文化提档升级的又一大手笔。

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根据功能分为五大主题区域——百湖艺术群落、动漫梦工厂、东方新文化广场、大庆数码传媒港、国际文化交易所。以园区建设为先导,实施‚创意〃文化〃兴城‛的战略,力争将其打造成大庆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意园区,进而塑造大庆新文化新经济新生活圈。

目前,园区内的百湖艺术群落已落成启用,现已吸引油画、国画、书法等领域的50余位艺术家和10家艺术企业入驻,每天,还有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近年来,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实施‚大文化‛战略的背景下,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创新思路、开拓前行,以文化事业成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产业化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提升。

截至2008年底,大庆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800家,从业人员3.2万人,实现经济增加值9.9亿元、营业收入38亿元。此外,大庆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突出、地域性强。现已建成竹雕生产加工、根雕生产加工等六大产业基地,年加工能力9700件,年销售额约235万元;大庆市自主创排的《铁人轶事》、《经典永恒》等舞台精品勇闯市场,初步敲开了国内演出市场大门,推动了产业繁荣。文化产业在吸纳人才、沟通交流、文化休闲、营造氛围、创造价值等方方面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伴随着缕缕春风,百湖之城吹响了文化发展的声声号角,踏上了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文化产业之旅。

英雄的大庆,昔日以石油的奉献无愧于‚共和国骄子‛的荣耀;年轻的大庆,如今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展露青春容颜……

50年来,大庆不仅为共和国贡献着巨大的物质财富,更贡献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正如人们所说:这里,不仅输出石油,也输出文化……

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魂,大庆文化历经岁月长河的洗礼、沉淀,百花争鸣、丰富多元;她记录着大庆的沧桑巨变,提供着坚如钢铁般的精神意志,营造着和谐温馨的家园环境,更为大庆的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汩汩活力。

三十而立,站在全新的起点上,今日大庆迸发青春与活力,日渐展露出她那张迷人的灵动面孔。

大手笔、大气魄实施‚大文化‛战略,大庆现代文化名城的轮廓日益清晰。

在这片活力四射的热土上,一座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一部部精品力作摘金折桂;专业文化捷报频传;大庆之冬、激情之夏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润泽百姓生活;大庆文化产业一路探索一路歌……

听那铿锵有力的足音,一个个文化经典在岁月中历久弥新,一颗颗文化硕果让百姓精神富足,一张张文化名片推开了大庆通往外界的窗棂,大庆文化,舞出了一部包容并蓄的发展繁荣史。

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造奇迹的大庆土地上相继诞生了《初升的太阳》、《我为祖国献石油》、《踏着铁人脚步走》等一大批传世之作;知名艺术家慰问演出、体验生活,职工业余宣传队进行文艺演出、业余创作……创业之初,大庆文化孕育而生、初现萌芽。

有人说:‚大庆是一座缺乏文化底蕴的工业城市,60年代,一片荒原上只有钢与铁的单一颜色。‛实则不然,会战初期,当轰轰烈烈的生产生活正在进行之时,大庆这片沃土已孕育了最初的城市文化形态。

工地当舞台、蓝天做帷幕。上个世纪60年代,大庆第一支专业文艺队——松辽石油勘探文工团为会战工人鼓劲助威。国家一级编导王举回忆起那个年代,感慨万千:‚那时,文工团就在大会棚里演出,为生产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1964年春天,女作家孙维世在大庆开发建设初期同丈夫金山一道来大庆深入体验生活,创作并带领会战职工家属排演了多幕话剧《初升的太阳》,这部话剧从大庆一直演到了中南海,受到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好评,也成为了大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作品。

这一期间,刘白羽、黄枫、吕远、张天民、秦咏诚、杨鸿基等著名艺术家来大庆慰问工人、体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创作出了赞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享誉全国的文艺作品。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诞生奇迹的土地相继诞生了一大批经典的传世之作,这其中,有第一部以大庆为题材的故事片《创业》、响彻祖国大江南北、表现石油工人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传世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踏着铁人脚步走》等等。

与此同时,《大庆人的故事》、《油田战歌》、《大庆创作歌曲选》、《大庆曲艺作品选》等十余种业余文艺作品集创作出版;创办了文艺园地《征文选刊》和《大庆战报》文艺副刊;举办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展览‛、‚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展览‛等。

近30支职工业余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各处,建立了原大庆图书馆及24个企业图书室,组建起大庆电影管理站及各企业放映队,1979年,又以会战初期的松辽石油勘探局文工团骨干为基础,组建成立了大庆文工团。这一期间,大庆还建起了展览馆、大会棚及采油一厂、采油二厂、萨尔图、龙凤等20余个企事业单位的俱乐部或影剧院。

数十年来,老文化人王波记载着大庆文化的发展历程,关注着大庆文化发展的一点一滴。他告诉记者,从1960年到1978年,大庆的文化形态是以石油大会战中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严细成风、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题,以歌咏、赛诗、电影、文艺报捷、工地文学、车间文学、业余文艺演出和外来慰问为形式,以荒原、井场、工地、板房、厂房和中小型舞台为设施,以自娱文化、群众文化和企业文化为载体。

2当历史的脚步迈入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大庆市政建设的推进,文化建设被纳入了大庆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话剧、舞蹈、版画承载着大庆文化的独特性,登上全国舞台,相继在国内国际捧回大奖,‚大庆文化现象‛备受关注。

1989年7月25日,新华社记者蒋耀波在一篇名为《大庆文化在荒原上迅速崛起》的报道中写道:‚两部大型话剧《曹植》和《黑色的石头》在首都戏剧界受到好评。一些戏剧理论家赞叹,大庆不仅出石油,还出好戏,话剧界出了个‘大庆油田’……‛

蒋耀波在报道中提到,这里的文化展现出崛起的势头,这主要得益于大庆对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据王波回忆,这一时期,大庆送到全国艺术院校进修的文化人才多达70余人。著名剧作家杨利民就是这批人中的一位。扎根黑土地,用笔当钻头,杨利民相继创作出了反映大庆石油人生活的《黑色的玫瑰》、《黑色的石头》、《大雪地》等作品,大庆以文艺作品为媒,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这片热土上。

1986年到1992年底,大庆文化一次次震撼全国。大庆话剧《黑色的石头》、《曹植》、《大荒野》和舞剧《黑土地》、《高粱魂》以及版画、国画等美术作品先后9次应邀进京,并在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艺术节、首届中国戏剧节、中国舞协研讨会和奥地利‚克里姆斯艺术节‛、匈牙利‚萨尔瓦尔民间艺术节‛上演出,版画作品还被推荐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展出,有160件作品先后在省、国家及国际各项评比中获奖夺魁。其中话剧《黑色的石头》、电视剧《铁人》在国家评比中荣登榜首;话剧《大荒野》喜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电视剧《家族的荣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1980年,大庆市文化局正式成立,大庆组建了市话剧团、歌舞团、评剧团、曲艺团4个专业表演团体,成立了市群众艺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版画院、文物管理站等10个社会文化单位,组建成立了市文联及所属的文学、舞蹈、音乐等11个艺术家协会。与此同时,大庆建起了与城市发展较为配套的文化设施,市区中心先后落成了儿童公园、图书馆、电影公司、新华书店、青少年宫、艺术宫、广播电视大楼等。

这一期间,大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工作,全市文化事业已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化市场管理、文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跻身于省和国家的先进行列。1984年10月,国家文化部邀请大庆在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新时期,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建设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引领,全力实施‚大文化‛战略,大气魄建设文化设施,体现现代都市文化品位;大视野培育人文精神,丰富现代文化内涵;大境界打造文艺精品,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大格局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大庆文化进入快速发展全面繁荣时期,现代文化名城的轮廓日渐清晰。

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基石,是现代文化名城的标志。市委书记韩学键的一席话鼓舞人心:‚为了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在文化设施上投入再多钱,也是物超所值。‛

2007年7月,翩跹舞动的《天鹅湖》拉开了大庆歌剧院的唯美面纱,让大庆人第一次在自家门口欣赏到了顶级艺术院团的精彩表演。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一具备国际标准的高雅艺术殿堂,先后引进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交响乐团、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团等国际团体;引进上海芭蕾舞团、国家京剧院等国内知名院团。

近年来,大庆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建设了大庆博物馆、大庆书苑、大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一大批高标准、高档次的地标式文化设施。此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开发,努力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构建了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以县区文化设施为支撑、以乡镇(街道)文化设施为骨干,以村屯(社区)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四级文化设施体系,为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文化是城市文化层次水准的重要标志,文艺精品是文化繁荣的重要特征。大庆在打造现代文化名城进程中,精品迭出、捷报频传。

2009年仲夏,大庆两张文化名片《鹤鸣湖》、《铁人轶事》先后进京献礼共和国60华诞,而这,是大庆文化强劲实力的最佳证明。

‚十五‛期间,我市在国家重大文艺评比或赛事中获奖126项,在东北三省和黑龙江省的重大评比和赛事中获一等奖或金奖137项,成绩斐然、成果丰硕。

以黑土文化的雄浑、石油文化的厚重、移民文化的多姿为内核,千锤百炼,融汇提高,大庆专业文化一改昔日单一的石油题材,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舞台精品画卷。

自‚大文化‛战略实施以来,大庆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生机盎然。从乡村到城市,从大街到小巷,书香大庆、礼仪大庆人、文化下乡,激情之夏、金色田野、大地欢歌、大庆之冬、聆听经典……,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已然形成、深入人心;魔术、民乐、京剧、太极、秧歌、文学、音乐创作……,400多个群众文化团体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大庆这片沃土上,全民文化共享,处处文化飘香……

4承载着大庆文化未来发展的美丽梦想,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领跑大庆文化产业,为270万大庆人展开了一幅绮丽的画卷。通过专业园区建设,整合优势资源、聚集先进要素,大庆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令人期待。

经济是城市的骨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拼的是文化。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高瞻远瞩的大庆决策层将文化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突破口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站在高处,瞄准高位,大庆文化产业高起点、高水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向具有先进经验的地区看齐,实现快速发展,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艺术集群创造财富,以集群的姿态搞艺术、出精品、闯市场。作为我市经济腾飞的新增长点,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使大庆文化呈现更加开放的态势,领跑大庆文化产业,成为了新时期大庆文化提档升级的又一大手笔。

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根据功能分为五大主题区域——百湖艺术群落、动漫梦工厂、东方新文化广场、大庆数码传媒港、国际文化交易所。以园区建设为先导,实施‚创意〃文化〃兴城‛的战略,力争将其打造成大庆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意园区,进而塑造大庆新文化新经济新生活圈。

目前,园区内的百湖艺术群落已落成启用,现已吸引油画、国画、书法等领域的50余位艺术家和10家艺术企业入驻,每天,还有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近年来,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实施‚大文化‛战略的背景下,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创新思路、开拓前行,以文化事业成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产业化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提升。

截至2008年底,大庆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800家,从业人员3.2万人,实现经济增加值9.9亿元、营业收入38亿元。此外,大庆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突出、地域性强。现已建成竹雕生产加工、根雕生产加工等六大产业基地,年加工能力9700件,年销售额约235万元;大庆市自主创排的《铁人轶事》、《经典永恒》等舞台精品勇闯市场,初步敲开了国内演出市场大门,推动了产业繁荣。文化产业在吸纳人才、沟通交流、文化休闲、营造氛围、创造价值等方方面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伴随着缕缕春风,百湖之城吹响了文化发展的声声号角,踏上了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文化产业之旅。

第二篇:浅谈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

浅谈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

一座城市应该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安康是历史名城,西汉高速公路、绿色产业,标志着安康成为步入现代生活的城市,定位和建设安康的城市文化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安康文化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安康文化建设已经有了相当基础。比如现代文明(主要指“三苦”精神、英

模人物、南水北调、水色白河等)、绿色产业就有着深刻的政治、生态文化意蕴。

安康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安康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其目的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所要发展和繁荣的安康文化应该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安康的精神动力,是安康在历史上对中华文化富有特色贡献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安康展示魅力、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生活的方式。

安康文化应该提炼出定位和升华自己的精神主题,以集中、深刻、鲜明地彰显自己。其精神主题,需要分析安康属性特点,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从属性特点看,安康文化是安康这块土地上的,同时又兼容并蓄外来的优秀文化。安康文化是安康历代人民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的结晶。安康处于巴蜀、秦楚接壤处,特殊的地域在赋予安康文化极具个性的同时,又使安康文化富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安康文化与巴蜀文化结盟,与秦楚文化相继承,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展示着鲜活的生命力。安康文化是在安康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又为安康文化注入了时代内容。“惟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水流域自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类栖息繁衍。丝绸之路、造纸发明,屈原、李白。汉水、汉民族、汉文化之间已显示出深刻的历史关联。安康文化是安康过去发展的内在精神,也是安康未来发展的深刻动力。作为精神层面上的文化是物质文明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安康经济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安康文化内在精神的表现和张扬。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康文化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它含有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盼。

从历史视角分析,安康的历史文化,对安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巴蜀、秦楚文化,给安康文化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特色。从现代视角看,定位安康文化要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反映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现代视角赋予了安康文化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朝气和活力。换成生态环境视角,安康生态在全国范围内也可能独具优势,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如生物多样化、大熊猫、朱鹮、绿色产业、南水北调等等。这种生态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素材,是安康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安康文化的鲜明特色。

安康文化还有自我定位和外部评价问题。自我定位多带溢美和理想成分,外部评价是外部对安康文化的认可程度。实际上,外部对安康文化的评价,认可的主要是历史、现代文明(包括“三苦”精神、英模人物等)和绿色生态。

安康文化的繁荣发展重在建设。当前,首先要做好安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规划。通过规划,确定特定期限内的建设目标、重点等,用以指导文化建设的活动。要整合重组文化组织,建立健全机制。安康文化组织、人员等资源应该说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但比较分散,不少力量处于静置或闲置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重组,以激活并形成合力。要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做项目有利于出文化精品,体现特色,建设文化发展的标志。也有利于吸引和积聚人才,统筹资金。因而可以把文化项目作为带动安康文化发展繁荣的战略。相应地,也就发展了文化产业,培育了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市政府办公室:孙传志)

第三篇: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

简答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1)为什么国家要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2)上海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请举出两个既属于文化产业又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行业。

(1)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分)

②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扩大就业,有力促进现代化建设。(2分)

③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符合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利于让资本要素活力迸发,创造更多财富。(2分)

(2)新闻出版、电视传媒、广告、动漫等行业。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党的十七大把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请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材料中重视“文化建设”体现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什么?(2分)

(2)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弘扬先进文化?(6分)

(3)请你为我校“爱校荣校、爱国报国”温馨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个“金点子”。(2分)

(1)以德治国方略。(2分)

(2)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正确领导成果体现在②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关系,国家职能内一,体现国家性质、人民意志和利益

③文化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为,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④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文化建设体现了三府建设

⑤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6分)

(3)略(2分)

3、用政治常识简述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2分)用以德治国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2分)

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2分)弘扬民族文化,争做无愧于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2分)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2分)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综合国力。(2分)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兮勿违天命”、“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念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试运用所学的辩证法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分)

①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和发展中,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2分)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同时分清主流与支流。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精华,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但精华是主要方面。(4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继承和发扬,对其糟粕要予以弃之。(2分)

分析说明

1、※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将成为今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

※2007年4月开始,中宣部、公安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分析说明。

(2)唱响网络文明主旋律,网民是主角,你认为青年网民在日常网络生活中应养成哪些好习惯?(至少两方面)

(1)网络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A、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4)

B、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执政党,通过进行思想宣传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

府提出积极发展网络文化表明:我国政权实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职能,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专项行动表明政权履行依法打击国内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政权行使的国家职能,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4)

(2)、自身不上色情网站;发现其他人上积极劝阻;发现色情网站及时举报。(3)

2、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7年9月18日会见了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阐述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依据。(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理。(8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道德建设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的体现。(3分)

(2)①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2分)

②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分)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人们树立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2分)

④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2分)

论述

1、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党和政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

思想、坚持对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需要。

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进行思想宣传等,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政府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 ○

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职能、坚持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老教材: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必须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和繁荣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共11分。注:如果考生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列出论点,可考虑适当加分,但本大题总分不得超过20分。)

2、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1)这是中国共产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老教材P.57)(加:党的思想领导、有利于完善挡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2)这是国家政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促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老教材P.15)加: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交流与合作的职能;文化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正确的政治领导体现在------,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这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老教材P.105)

(4)这是努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老教材P.98)

3、党的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论断,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

请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论述党如何领导人民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目标?

中国共产党应始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文化建设,提高驾驭先进文化的能力。(2分)

在党的领导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真正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调动人民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证。(2分)

在党的领导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在立法中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借助法律手段发展繁荣文化建设,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时,应自觉接受来自人民的监督(2分)

在党的领导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和指引,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带领人民共同建设精神家园,提高民族的文明素质。(3分)

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同时应积极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2分)

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请用政治常识知识论述:为什么党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

①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

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分)

②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实施以德治国,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减少不和谐因素,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四大重要目标。(3分)

③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分)

④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第四篇: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文化旅游城市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张爱剑 吕小军

2010年第8期 ——文化建设

近年来,鄂州市围绕实施文化鄂州战略,深度挖掘、开发吴楚文化,发展创意文化和公共文化,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吴楚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城,效果明显。

一、加强吴楚文化综合研究,增强文化鄂州的影响力。鄂州是我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公元前879年建成的鄂王城传承下来的鄂文化,也有公元221年在这里建立的武昌城传承下来的吴文化。鄂文化和吴文化传承鄂州文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鄂州人。在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鄂州以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建设旅游城市为切入点,注重加强对吴楚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一是挖掘吴楚文化资源。我市于2005年成立了吴楚文化研究会,邀请吴文化研究专家卞孝萱教授、楚文化研究专家冯天瑜教授来鄂州指导,整理史料,辨真去伪,全面梳理吴楚文化在鄂州的发展脉络。研究专集《鄂州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鄂州三国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已编辑发行,展示了鄂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宣传鄂州人文历史。三国时期,佛、道学在鄂州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发展,如鄂州建有西山寺、葛山建有道观等。2009年,鄂州利用组织举办的佛教、道教研讨会,梳理在鄂州流传的历史人文。此外,鄂州还充分利用鄂州铜和古铜镜这一丰富的文物资源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了鄂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三是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鄂州在全省率先实行文物保护“紫色规划”,把古城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老城区改造中,保留了十字街、古楼街、新民街、熊家巷、邬家巷、谢家巷等老街巷,维修保护了庾亮楼、四眼井、文星塔、怡亭铭、明清武昌城以及吴王城遗址南城垣,复建了凤凰台、明清武昌城墙、黄龙阁等人文景观。组织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保护和利用好牌子楼、玉莲环、雕花剪纸、葛店虾灯、泽林旱龙舟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强文化鄂州的竞争力。充分挖掘吴楚文化、“武昌鱼”饮食文化和优秀民俗民间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催生新的旅游文化业态。一是加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投资建造三国吴都文化博物馆,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发利用三国吴都文化遗产,投资建设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一期工程观音阁公园已于2008年建成开放,二期正在建设。维修西山寺和葛山道观以及武术培训及养身基地。二是提升文化旅游品位。鄂州在城市建设中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把城区当作最大的文化旅游景区来建设,通过旅游业的壮大来完善城市功能,通过挖掘文化的内涵来提升城市形象;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结合,增强城市的配套能力和旅游产业的承载能力;将城市品牌打造与旅游目的地打造统筹推进,建设三国吴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城市。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三国吴都、梁子湖、红莲湖、百里长港等“一都两湖一港”,形成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将西山吴王避暑宫、吴都博物馆、孙权郊天坛、吴王试剑石、武昌门等9个景点一线串珠,形成一条三国吴都文化游精品线。以红莲大道和凤凰大道为支撑,规划建设一个环梁子湖、红莲湖,对接武汉奥林匹克公园的200平方公里运动休闲旅游区。依托梁子岛27洞高尔夫球场、红莲湖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湖北省水上训练竞赛基地和梧桐湖运动休闲公园,形成一条运动休闲游精品线。按照“生态长港、吴楚水乡”的理念,规划建设百里长港示范区。对百里长港水系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治理,海拔18.5米以下的清淤除障,种植水生植物,开展生态护坡;海拔19米以上的,则建设经济林果带和旅游观光带。启动建设25公里旅游生态长港南路,将庙岭、梁子等2个旅游名镇,梁子岛、磨刀矶、桐岭等9个具有鲜明吴楚水乡风格的民居景点,长港沿线众多的乡村农家乐、渔家乐旅游点和水生态示范项目串连起来,形成一条生态水乡游精品线,形成城乡旅游发展一体化格局。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增强文化鄂州的活力。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鄂州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是推进文化与城市共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文化而焕发生机与活力。正在编制的《鄂州吴楚文化建设规划》,将吴楚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中。如江滩公园着眼于三国吴都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洋澜湖生态公园兼顾鄂王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磨刀矶新社区建设按照吴楚水乡风格设计,等等。二是推进文化与产业共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结合吴楚文化研究结果,挖掘出诸如鄂王城、武昌城、鄂王红与鄂国、鄂国铜资源与古铜镜、武昌鱼、东坡饼、“三国菜肴”等历史题材,策划、实施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向农业、工业、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延伸发展,形成红莲湖休闲健身产业区、莲花山文化产业基地、百里长港民间工艺品走廊、吴都风味小吃一条街等一批文化体育产业板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扶持开发古铜镜复制、珍珠工艺、雕花剪纸、布贴画、麦秆画等特色文化产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推进文化与创意相融相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鄂州以创意提升文化品位,以文化推动创意城市建设,推动葛店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发展,依托武汉科教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设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按照特色性、文化性、精美性原则,建立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系统和发展模式,努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着力建设公共文化,增强文化鄂州的亲和力。鄂州以推进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作为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一是实施文化基础工程。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完善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规划,布局和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以市博物馆、市文化中心、市综合体育馆等城市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为龙头,带动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8+1”服务中心及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投资创作排演大型舞蹈诗《吴都风华》,将吴都古城五千年灿烂历史生动形象地搬上了舞台。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这部具有鄂州文化特色的文艺产品走出鄂州,走向全国。创办了“鄂州发展论坛”和“吴都讲坛”,组织讲座36场次,让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互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具有影响的公共文化品牌。三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开展“周周乐”广场文化,实施“每日电影”公益放映等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和繁荣市民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鄂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第五篇:市文化发展大繁荣实施意见

为认真落实*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今年初,铁西区拟定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意见。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富有铁西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发展目标:未来三年内,形成区域文化特色明显,公共文化体系健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局面。通过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文化产业规模化,形成全区统筹规划,城乡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布局。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打造具有一流文化体育设施,举办一流会展、演出、体育赛事,组织一流群众文体活动的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文化展示的平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推动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区、街(镇)、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功能齐全、发展均衡、投资多元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使全区公共文化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群众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的需求。未来三年内,规划立项和基本完成以下几项文化设施:

每年建设5个面积在500平方米的街道(乡镇)文化站;建设10个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室和至少10个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村文化活动室。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新设6个图书馆分馆(城区4个,农村2个)。每个分馆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藏书1-2万册,与区图书馆联网,方便读者借阅。

在铁西十字金廊上,规划建设一座功能齐全、设施现代的大剧院或电影城,并使之成为十字金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建筑。

适应建大以北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兴建一个占地3万平方米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文化广场。

在区体育馆附近,规划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有标准比赛泳道的游泳馆。

在艳粉地区规划建设一座民俗展示馆,与正在建设的滑翔神羊大型游乐园形成文化娱乐、民俗文化聚集展示演艺区。

在铁西新城规划建设一批文体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功能互补、运转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责任明确、富有效率的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以街道、社区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健康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

1、打造10分钟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圈。城区14个街道、114个社区形成“街道有一站(文化站)、社区有一室(文体活动室)、一个活动广场、一套健身器材、一副室外乒乓球案、一个图书阅览室”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普及网络,使群众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0分钟,就能有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在农村实现镇镇有文化活动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2、创建4个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和5个活动中心。4个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即:以辽宁省少儿美术书法基地为中心的青少年、中老年书法学习基地;以区文化馆、启工二校、区青少年宫为中心的少儿舞蹈基地;以铁西区老年大学和中老年合唱团为基础的中老年文化艺术活动基地;以区文联为中心的群众文学文艺作品创作基地。5个活动中心即:以区文化馆、区体育场(馆)、区图书馆(含少儿图书馆)、区妇女会馆及区青少年宫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为依托的全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中心、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培训中心、文化活动成果展示中心、青少年课外教育辅导中心。

3、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整合现有39个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站资源,适当增加居民欢迎的报刊杂志的比例,满足居民群众阅读需求。开展农家书屋建设,为镇、村文化活动站、室配备相应图书和视听设备,力求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

4、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更深入更好地发展。在开展社区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工人文化周、文化广场演出、元宵灯谜竞猜等品牌文化活动内涵和水平。开展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及文化艺术培训、展示、展览活动、各类讲座论坛活动。开展送书下乡、送书到特困群体工作。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员制度,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培育群众文化社团,鼓励区文化馆文艺团队人员进入社区、乡村开展文艺辅导。实施精品工程,鼓励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挖掘创作题材,精心磨砺并积极推荐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参加全国、省市精品节目展示及评奖。每年安排一定场次的低价演出或电影放映,为外来务工人员和特困家庭群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基本文化服务。

5、推进城乡文化多样性发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铸造博物馆等已有的一批文博场馆为依托,继续深入做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展现铁西工业文化历史。

6、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服务管理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文化娱乐场所的整顿管理,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使群众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三)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是发展现代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从现有文化产业资源状况和文化产业发展走势看,我区可以形成7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和一个工业特色文化旅游带。未来三年,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将放在大型演出会展、艺术培训、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产品销售等7个领域,力求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独具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以北二路为轴心,整合区文化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少年宫、妇女会馆资源,形成北部文学艺术培训、娱乐休闲聚集区。

加快建成铁西十字金廊上的大剧院或电影城,使与*工人会堂相呼应,构成现代化演艺传媒产业聚集区。

对区体育场、体育馆进行多方位的项目包装,加快承接商业会展、体育服饰和体育用品经销,各种球类、棋牌类会馆及瑜伽、健身房、跆拳道等体育健身中心的产业化进程,形成西部体育休闲产业聚集区和展览会展服务聚集区。

以南部艳粉民俗文化展示馆为中心,形成民俗文化聚集展示演艺交易区。

以铸造博物馆、东方美术馆文化艺术创意为雏形的创意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引进艺术家和商业机构入驻创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在建大以北地区或某地铁出站口,建设一个书刊电子制品批发零售市场,成为沈城西部文化市场的集散区,并引导植入新兴文化业态。

以遍布区内的民营个体歌舞厅、音像社、网吧等文化经营场所为依托,通过加强管理和有效引导,使之成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文化消费场所。

以铸造博物馆、蒸汽机车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东方美术馆、艳粉街民俗文化展示馆为主线,延伸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特色文化旅游带。同时,在部分搬迁(破产)企业旧址设立永久性纪念标志,开辟一批工业旅游景点,打造具有工业文化韵味的人文景观。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

2、进一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单位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和文化设施建设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改革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办法给予扶持。

3、探索多元化的文化投资体制。政府财政重点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精品创作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团体,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资金需求。设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扶持基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会展产业发展基金和创意产品生产创业基金。建立文化援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公益文化事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或冠名承办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元化、社会化。

4、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合力。着力创造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务、政策、舆论环境,形成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切实保证相关部门重视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建设的立项规划建设。各文化艺术协会充分发挥组织联系群众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建设。

5、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按照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机制,通过选拔、培训和引进,培养一批学历较高、专业对口、适应新形势下文化体育工作需要的文化管理干部,全面提高文化体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同时发掘整合群众文化人才,组建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队伍。

下载一部包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繁荣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部包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繁荣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郊区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郊区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利用郊区资源条件,发掘各种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文化艺术,培植2—3个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提升大通美食文化节、......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在全面建设......

    文化包容与发展座谈会发言材料5篇

    文化包容与发展座谈会发言材料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积淀。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2010年6月,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

    繁荣农村基层文化

    繁荣农村基层文化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009-05-07 15:21:19) 转载▼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

    文化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繁荣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及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最终定稿)

    精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及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 阿右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一、阿右旗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形势阿右旗文化产业因受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

    文化发展繁荣论述题 政治 原因题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