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交流材料
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交流材料
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交流材料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
一、风景区基本情况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制则每滨,形成于一亿两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白尘纪流纹质破火山,堪称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火山多期喷发、地壳反复升降和亿万年流水侵蚀造就了一个钟灵神秀的雁荡山,锐峰、叠蟑、怪洞、胜门、飞瀑,令人惊叹叫绝,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天下奇秀”。雁荡山独特奇秀的地质景观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吸引了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到来,更引起了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浓厚兴趣,他在《梦溪笔谈》中专门撰文分析了雁荡山奇特地质形成的神秘原因。雁荡山也吸引了许多高僧的到来,唐朝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山的美名美景,率300弟子来雁荡山弘扬佛教,鼎盛时期,雁荡山建有18寺、10院、16亭。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流下了不朽的诗篇和墨宝。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雁荡山在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前提下,大力实施“风景名山、科学名山、文化名山”和“接轨长三角”发展战略,风景旅游事业实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相继获得国家级“安全山、卫生山、文明山”、“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等荣誉。在11月底的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上,雁荡山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评。旅游人次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今年达125万人次,旅游总产值7.5亿元(今年十一期间受14号台风影响,旅游人次为9.5万,经营收入465万元,同期相比都略有减少)。雁荡山正发展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重要的后花园。
二、信息工作有关做法
今年我们在学习兄弟景区成功好验的同时,坚持“上档次、出精品”原则,努力拓展信息渠道,服务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效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
1、抓队伍。局办公室配有文秘人员两名,工作任务繁重,为加强信息工作,体现时效,提高质量,今年我们要求各处室、景区管理站、直属管理队都配备了兼职的信息员。邀请新闻部!司开办了多期专题培训,提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参照新闻部门初步建立了奖惩制度,即每月额定交稿数量和发表数量,按发表的媒体的层次给予信息员物质奖励,所在部门年度考核也相应加分,较好发挥了各部!’司和广大信息员的积极性。
2、抓协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雁荡山信息》和“雁荡山国际风景旅游网”的发展I二经进入轨道,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为扩大影响,提高雁荡山信息被媒体的采用率,我们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加强了与有关媒体的协作。推荐局优秀信息员,担任有关报纸的通讯员,使雁荡山最新鲜的信息都能及时被媒体掌握,稿子采用率大幅提高。同时,与新浪网旅游频道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网站的知名度和点击率。
3、抓重点。今年雁荡山重大活动不断:与中央电视台七套合作拍摄了《感悟雁荡山》大型户外综艺节目;与宝莱公司合作,邀请全国百家媒体记者,在雁荡山举办“百名记者植树活动”;与邮政部门合作发行了“雁荡山大龙漱专用邮资图”;举办了国家地质公园大型开园揭碑仪式;《神雕侠侣》在雁荡山拍摄外景;邀请十四百名国画名家来雁荡山,举办“百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交流材料
名画家绘雁山”活动等等、围绕这些重大活动,我们组织信息员,从新闻背景、过程介绍、活动花絮、总结评论等进行了全面的采写和J详细的介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三、关于加强信息交流的几点想法
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相互借鉴和学习成功的经验,对促进景区管理上台阶,保护上水平,品牌上等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举办全国著名山岳风景区信息年会,对加强各风景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加强各风景区网站的合作
目前各风景区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版面越来越精美,但问站建立了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网站的推介问题。所以,假如能通过《中国风景名胜网》,把各风景区的同站都有机链接在一起,打造风景区网站的品牌,提高点击率,不失为加强同站宣传推介的一个好途径。
2、加强全国性的风景行业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全国性的风景行业信息员认伍,可以加强中国风景协会和各风景区的联系,使地方的各种最新的做法经验能及时反映到《中国风景名胜》杂志上来,也能使地方及时了解协会的思路和一些高层信息。
3、加强信息年会制度。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实践活动,要提高广大信息员的业务素质,必须加强组织到.先进景区的考察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目前的日程安排基本是一大会议,一大考察,建议加大考察时间的安排。
(2004年12月21日)
第二篇:---在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上的讲话
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交流材料
全力打造世界级精品景区
---在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风景区协会领导、兄弟景区各位领导,大家好:
岁末年终之际,我们有幸相聚在碧水丹山的武夷山下,迎来了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区信息年会的如期举办。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各位领导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下武夷山景区的基本情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我国仅有的4处“世界双遗产”地之一,景区面积79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70平方公里,上游保护地带面积363平方公里。区内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景区现有员工1600余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同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2003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建设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风景区工作方针,确立并实施了“一个提升、两个拓展、三个同步”的发展战略。
为严格资源保护,针对性地制订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001年主动请求福建省政府提请省人大通过了《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于2002年9月正式实施,走依法治景之路。2002年景区完成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国际化标准进行运作,逐步实现与国际先进管理接轨。
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景区致力提升核心景区的精品化,投资3.27亿元人民币,全面启动了世遗二期环保工程,其中:工程投资13991万元,拆迁安置7237.50万元,观光车队10000万元,智能系统1500万元。主要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新建南星、高渡、高桂等三条公路;改建、扩建二条旧公路;新建一个以景区主入口为主和四个次入口为辅的景区环景旅游公路;组建景区环保旅游车队;建立景区科学管理系统,实现票点票证网络智能化管理;搬迁安置景区内长住居民,以期进一步推动遗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交通组织优化、旅游秩序规范、竞争实力增强、旅游品牌提升,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打造武夷山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具体地说就是加强景区核心区79平方公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古迹等遗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免遭人为破坏,使之永续利用。通过实施世遗二期环保工程,创造更好的环保条件,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持遗产地的纯真性和完整性,从而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在景区内专用道路上使用环保观光车,最大限度地限制环保未达标车辆的进入,为旅游者创造便捷、舒适、文明的交通游览秩序,提高游览质量,实现安全、自由、便捷、秩序的游览目的。通过实施世遗二期环保工程,对内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提高景区管理科技含量,提升核心景区的旅游档次和品位,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对外整合和重组旅游企业,转换营销模式,规范旅游市场,改善经营状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实施世遗二期环保工程,促进景区保护、管理、开发、经营与国际接轨,扩大武夷山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在提升核心景区精品化工作进程的同时,景区还有序地启动了闽越王城遗址区和九曲溪上游生态旅游区两个区域的建设,不断扩大景区的容量,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为促进风景名胜区行业信息管理、开发以及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以信息年会为媒介,为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科学管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对中国风景区协会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真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在会后多走走,多看看,多多感受美丽的武夷山水和积淀深厚的武夷文化。通过您们的考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相信,美丽的武夷山一定会给您带来惊喜,热情的武夷山人民一定会让您的旅程愉快温馨;我相信,武夷山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记忆和终生难忘的印象。
最后,预祝第三届中国著名山岳风景名胜区信息年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在武夷山期间心情愉快,万事如意!
年12月21日)
(2004
第三篇: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概况导游词
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文革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 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偈镇山门。” 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
第四篇: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2年)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4处,1982年审定公布): 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 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衡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0处,1988年审定公布): 河北:野三坡风景名胜区、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辽宁:鸭绿江风景名胜区、金石滩风景名胜区、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 江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安徽: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鼓浪屿景名胜区
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山东: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湖北: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广东: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花山风景名胜区四川:贡嘎山风景名胜区、金佛山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太姥山风
贵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潕阳河风景名胜区、红枫湖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名胜区
云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
西藏:雅砻河风景名胜区 宁夏: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
第五篇: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分析比较
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分析比较
摘要:1982年,国务院审定批准首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兴起,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迎来了机遇,但在体制发展中的不成熟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开展美国国家公园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对比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自1982年起始,国务院审定共批准了8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计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目前随着风景名胜区,在范围和数量上的提升,风景名胜区事业面临着大好时机,同时对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风景名胜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与趋势也势必更加严峻。因此,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分析研究,借鉴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吸取工作中失败的教训,结合中国自身现在与国情,促进风景名胜区的进一步发展。
1.历史和发展概况
(1)中国风景名胜区历史与发展概况。中国风景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历经数千年的不断发展,荟萃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成为壮丽山河的精华,为当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及无限的信息。从开始萌芽到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五帝以前―风景区的萌芽阶段夏商周―风景区的发端阶段秦汉―风景区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风景区的快速发展时期隋唐宋―风景区的全面发展阶段元明清―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世纪年代―风景区的复兴阶段。
(2)美国国家公园历史和发展概况。“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Catlin)首先提出。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从第一座国家公园建立开始就通过法律规定了其为全民所有并为全民服务的理念。黄石法案中确定了黄石国家公园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利益和休闲娱乐。”全民所有决定了服务的公益性。在美国人看来,无论体系内的何种文化资源,都是从先辈那里继承来的遗产。国家公园的保护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享受”,成功开辟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至今已有近400个成员。美国国家公园作为美国最宝贵的历史遗产,它作为美国人的公共财产得到管理,并为让后代享用而得到保护维修。从1872至今,国家公园运动从美国一个国家发展到世界上225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为各个国家的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美国国家公园的启示
美国国家公园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其特点的管理机构即国家公园管理局,实行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开,美国的国家公园是产权国有的自然遗产和自然状态下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所以美国的国家公园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可分为政府的拨款以及私人或财团捐赠,其中以政府拨款为主。因此,公园管理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公园管理中拒绝所谓的业主概念,即不将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不以自然资源牟利,管理者自身的收益只限于工资。这种体制下无疑可以避免公园在门票价格和相关配套设施中牟利。公园内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商业设施有严格的规划建设要求,不仅通过特许商业经营处批准,而且由特许承租人经营,在财务上与公园管理机构无关,同时改善公园的收入也将从其中获得。
美国国家公园形成了垂直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上,美国的国家公园均由内政部的国家管理局统一管理。国家管理局下设10个地区局,分片管理各地的国家公园。各国家公园设有公园管理局,具体负责本公园的管理事务,国家管理局、地区管理局、基层管理局三级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与公园所在地政府没有隶属联系。该管理体系不仅明确了各级单位的职责,避免了中央政府和地政府的矛盾,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学的规划决策系统是保证国家遗产有效管理的有力工具,这一方面美国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用地管理分区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管理规划-实施计划-报告三级规划决策体系等等。
除了管理制度的差异,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也成了公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顾问费门?提尔顿(Freeman Tilden)在其1957年出版的《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中,对国家公园、州立和市立公园、博物馆及类似的文化机构的所谓“解说”这一功能做了如下定义:“解说是一种教育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原物的使用、切身体验以及说明性媒介来揭示事物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仅传达事实信息。”解说试图达到3个目的:第一个或者说基本目的是帮助游客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欣赏他所参观的场所,第二是实现管理目标,第三是增加公众对一个机构的目标或目的的理解。由此可以明白解说不仅推动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使游客注意并理解公园的特色也影响游客对公园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态度,为理性游园奠定了基础,保护了国家公园并提高了游客的旅行体验质量。
但是目前中国解说大多限于导游,而没有系统和比较专业的解说,在发展官方解说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缺失,甚至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对解说的价值都缺乏必要的认识,一方面,严重限制了解说的发展,也是对中国旅游事业的拖累。因此,现在亟须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使社会各界认识解说、知道解说的重要性,从而为解说的发展而努力。
但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也存在它的不足,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周边环境。美国在这一方面的教训也不少。美国国家公园局在很长时间内只是关注公园内部的管理事务,没能及早参与处理国家公园外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给国家公园边界内遗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隐患。
三、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方向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美国国家公园的垂直管理模式可能还无法适应现阶段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风景名胜区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一定时段内仍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美国国家公园无疑是全球国家公园成功的范例,也是在许多方面值得我国学习的,通过对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思考发现,美国国家公园的垂直管理模式是在国家公园的资源与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在内政部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实行垂直领导和统一管理,把国家公园管理人员纳入到国家公务员体系中来,国家大力支持国家公园的各项管理及保护项目,从人力物力上充分满足需求,为保持公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将其“保存完好”得移交给下一代而建立起来的模式。而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与土地权属存在模糊问题,许多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与土地归集体所有,或由国家所有但长期由集体使用,同时中央财政难以支付所有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巨大资金和人员费用,缺乏开展工作的资金保障,因此,并不具备实行美国管理模式的一些前提条件。
在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风景名胜区社会公益性、建立政府派出型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加速中国解说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强化遥感监测与人工实地监测相结合模式等改进与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对解决当前风景名胜区存在的可持续性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和推进我国风景名胜保护事业发展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如生.美国国家公园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2]徐婕.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3]吴保光.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起源及其形成[D].福建:厦门大学.2009.[4]赵儒青著.世界自然保护区散记[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马吉山.从国外国家公园制度看我国风景名胜保护[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6.[6]刘玉芝.美国的国家公园治理模式特征及其启示[J].国际?t望,2011,5.[7]杨锐.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J].中国园林,2001,1:62~64.[8] Tilden F.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M].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7.[9]Sharpe G W.An Overview of Interpretation[M].Sharpe GW.Interpreting the Environment.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1976.[10]Connally,Eugenia H.National Parks in the Crisi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