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
创业带就业 就业促增收
——长治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早在去年6—8月份,市农业局就安排了对全市13个县市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具体办法是,先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将书面调查报告、统计表和2—3份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报市局,然后在此基础上又确定壶关县、长子县、屯留县作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综合分析,形成报告。现就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体状况
我市有134个乡镇,3个涉农办事处,3456个行政村;总人口3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4.1%。农村劳动力有10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4.4%,其中18—45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有84.5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9 %。从全市农村劳动力的从业情况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种养业的有58.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4.8%,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有3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1.9%,外出(市外)务工经商人员约1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3.3%。虽然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劳务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增长的重要部分,但全市仍然还有20余农村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是今后农村劳动力转 1 移的主体。
(二)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
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市约有2万多名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利用在外学到的技术、管理知识、积累的经验和资金,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回到农村开办农户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企业、园场、基地、专业合作社、协会等达到3800多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
从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返乡农民工在政府支持下兴办规模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将小农户与大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兴办第三产业。许多返乡创业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工作的经验与技术,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促进了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三是成为经纪人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积极参加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通过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传播信息以及开展技术承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跑流通联市场、兴建特色种养基地和科技示范园等,发展了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四是担任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总体上看,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领办非农 企业人数有786人,从事规模养殖业的人数974人,从事规模种植业的人数1097人,从事餐饮美容美发等开发人数926人,担任村干部人数141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挥的重要作用
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形成了农村先进生产力。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开创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新局面,构成了县域经济新优势。长子县大堡头镇王书玲,将蔬菜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无土化栽培技术引回当地,每年可为当地农民提供500万株优质壮苗,从而降低了农民种菜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蔬菜品质和经济效益。2007年以来,他自筹资金150万元,新建了2880平方米的育苗连栋大棚,当年完成无土轻基质育苗500万株,企业实现了年新增效益7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700万元。去年,全国设施农业和无公害蔬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代表参观后说,长治市工厂化育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是拓宽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 就近转移,为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子。壶关县店上乡打工较早的候天文,上世纪末办起全乡第一家种猪场。带动全村十多户搞起规模养猪,年收入户户都在5万元以上。2004年又投资1500万元,办起了金鑫电化有限公司,现在资产达到了3000多万元,吸纳劳动力130人,年完成利税200多万元。
三是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返乡农民通过投资农业,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化生产和现代营销网络建设。长子县大李村李生贵研究出的“生贵移动大棚”是一种成本低、寿命长、操作易、抗性强、效益好的蔬菜简易大棚,其特点是安装容易、拆卸方便;省工省料,一个棚投资不超过3000元。目前,生贵式大棚已推广到了全县、全市乃至全国,我市生贵式大棚已发展到2万多个,累计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
四是增添了建设新农村生力军。外出开眼界,回乡创家业。农民工带着技术、资金和新观念回乡,不少人被村民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成为改变家乡面貌的领头人。壶关县小逢善村张召喜三十岁前开始外出打工,四十岁后回乡开店卖饭、卖粮油、开砖场,50岁回村担任村支书记,采取股份制加贷款的办法累计投资700多万元,办起3个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除安排本村劳力,还吸纳外村劳力50多人。还先后投资约4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 准小学、敬老院、文化大院、篮球场、科技书屋、党员活动室、村支委办公室等一系列公益设施;投资5O多万元绿化、亮化、白化;免除了水、电、闭路等费用, 每月向村民每人发放40斤白面,加上逢年过节,每个村民每年人均享受1500多元福利。小逢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福利村,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村,张召喜也成为全市返乡创业的新闻人物。
五是促进了小城镇发展。回乡农民工向小城镇集聚,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化进程。长子县鲍店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当地集聚了100多户工商企业,较大规模的都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开办的,包括1个农机公司、1个饲料厂、1个缸瓦厂、2个服装加工厂、3个规模养殖场等,带动近200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形成了农民创业竞相迸发、农民创造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三、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
农民工返乡就业,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推动,顺势加以引导。在这方面,我市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
一、政策促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司制农业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户公司的决定》、《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并提出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吸引和促进更多的农民带着在外闯荡的经验、积累的资金、服务的理念、掌握的技能、了解的信息,返乡创业,建设自己的家乡。
二、现场推动。我市始终把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实事之一来抓,2002年底,我市召开了推进公司制订单农业促增收潞城现场会,把公司制订单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促进优势产品区域化,区域产业专业化,形成跨乡镇、跨区域的优势产业专营区,把我市的公司制订单农业推向一个新阶段,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06年,全市大力发展农户公司现场会在长子县召开。总结推广了长子县发展农户公司的成功经验,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加快了农户公司建设进程,增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典型带动。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培育品牌产品,建设特色园区等一系列措施,一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领办企业,兴办园场(厂),涌现出了刘海林的屯留县祥瑞煤焦公司、张建峰的长治市晋峰生态园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公司,魏学领的平顺县大红袍花椒有限公司、杨学斌的屯留县恒山饲料公司等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一大批农户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返乡创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受诸多 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许多艰辛与困惑,阻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
1、上门办事审批难。调查发现,地方政府目前基本没有成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企业从开户申请到正式投产运转,中间“审批部门多、办证时间长、收费项目多”,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成本过高。
2、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引进大项目,并给予政策上扶持。但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者,政策还不够完善,享受不到与引进大项目同等的待遇。
3、环境优化处理难。创业环境问题仍然是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反映的焦点问题。一是前臵性审批环节多。二是不规范收费多。三是收费不透明、不公正。集中表现为某些部门以培训、服务为名,收取费用而不开展服务。
4、资金缺口解决难。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约束,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成为回乡创业企业的发展瓶颈。返乡创业的资金短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建立之初缺少资金。二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五、进一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1、优化“服务环境”,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一是认真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尽快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指导中心,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办证、办照、登记等业务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 龙服务。二是加大农民工技术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扩大培训效果,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有计划地对农民工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让更多农民工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现代企业人才。三是营造农民工创业良好氛围,各级政府部门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和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把其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
2、拓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力度,提供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三是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3、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创业服务、证照办理多个环节为农民工长开“绿灯”,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并保持政府优惠政策的延续性,引领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让农民工大胆创业、放心创业,让广大农村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广阔空间,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二篇:返乡农民工成为河南濮阳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返乡农民工成为河南濮阳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10.01.05 08:10:08
河南省濮阳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黄河长达168公里。由于境内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长期以来,不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务工谋生,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据统计,2008年濮阳市约有65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达52亿元,务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2008年春节前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一带企业陷入生产困境,企业裁员增多,濮阳约有45万农民工因失去工作而提前返乡,目前仍有22万人滞留农村,成为返乡农民工。此时,人们普遍关注,那么多的农民工同时返乡,社会能否稳定?可调研表明:经过背井离乡的磨难,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一大批农民工不仅完成了自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具备了现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利用携带回乡的资金、技术和信息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
一、返乡农民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式
濮阳市委、市政府面对大批返乡农民工,认识到农民工返乡是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及时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回乡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的11条措施,规定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可以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还可享受金融、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搭建了平台。截止目前,全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8890人,总投资为47663万元,兴办创业项目515个,年创产值预计达5.71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3187人,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15971人,工资性支出6702.88万元。获得返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帮扶的有2600人,扶持面达29.25%,年创造产值2.33亿元。从调研情况看,农民工返乡参加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创办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些农民在外出务工期间,一方面积累资金,一方面学习创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后兴办起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将小农户与大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据调查,目前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有9.9万人,约占返乡农村工的34%。如台前县孙口乡郭庄村村民郭德军,从前长年在南方务工,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所在的工厂停产,他不得不回到家乡,琢磨致富之道。目前,郭德军已依托信息,为村里引来了“订单蘑菇”,并办起了养猪场,带动20余户村民走上致富路。再如清丰县瓦屋头镇农民赵培科,在北京务工期间,他看到北京烤鸭非常俏销,就萌发了将士回乡养鸭的念头。于是,他在北京一边务工,一边钻研养鸭技术。去年返乡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养鸭场,并与北京养殖公司签订了养殖合同,带动了周边养殖产业的发展。
(二)投资、捐资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改革开放之初,一批农民为改变家乡面貌,外出寻找致富之路。多年后,他们寻宝归来,主动回家乡投资、捐资,为家乡建设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如濮阳县徐镇镇党员靳洪利,1994年从部队转业后,面对家乡的贫穷落后,立志要让家乡富起来,为此,他远走青岛、温州等地务工取经。5年后,靳洪利完成了创业积累,带着400万元的打工收入返回家乡,成功地创办了濮阳市德望包装有限公司,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先后投资30多万元,为村里硬化了街道,建起了教学楼,家乡面貌大为改观。再如范县龙王庄乡胡洼村人张东民,1985年外出务工,曾先后在河北邯郸、内蒙包头等地的大铁厂、钢厂里出过苦力。在内蒙包钢打工期间,张东民看到铁厂排出的废渣无处排放,便悟出商机,大胆地承包了厂里的废渣,从废渣里筛选铁粉,并用渣粉制砖,开始创业之路。2005年,张东民携带亿元巨资返回故里,创办了范县昊星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安置劳动力2000余人,为村里捐资100多万元,打了10眼机井,硬化了2万多米河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并为村里请来了农艺师、畜牧师,购买了种子、猪仔,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为村里新建了小学,硬化了街道,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三)充当经纪人架起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城市务工,基本具备了亦农亦工亦商的特点。返乡后,他们利用见多识广的独特优势,或参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兴办中介组织,成为各类农村经纪人,通过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传播信息以及开展技术承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架起桥梁。据调查,目前濮阳市返乡农村工中约有6%的人在充当经纪人,利用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
(四)担任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进城务工的农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转变了因循守旧、重农抑商等小农意识,形成了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他们返乡后担任村干部,不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而且传播了民主、科学及城市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的贡献。据调查,濮阳市目前约有1%的返乡农民工成担任起村干部,成为家乡建设的带头人。
二、返乡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返乡农民工正是新型农民的代表,他们返乡后创业就业,通过各种形式参加新农村建设,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新型村民组织的建设者,对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瓶颈。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导致农业科技推广不力,公用事业无人兴办,基层组织严重削弱,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而农民工的大批返乡,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信息,更重要的是返乡农民工经过市场这所“大学”的培育,丰富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接受了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也更懂得把农村实际和市场信息结合起来,成为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有效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瓶颈。
(二)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但当前,农村工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足。而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务工,与产业工人融为一体,经受过严格的技术训练,适应了现代化生产的管理模式,为农村工业化发展奠定了人力和技术基础。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三)形成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工来源于农村,返乡后通过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传播科学知识与现代文明,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还需要建设者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道德水准,改变生活方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而农民工返乡,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崭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提升,有助于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如农民工返乡较多的村庄,村民的文化卫生意识、生育观念、娱乐活动、交往行为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崭新内涵。
(五)充实农村基层组织,为新农村建设打造强力干部团队。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农民工作为农民中的精英,经过城市生活的磨练,摒弃了因循守旧,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返乡后通过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一方面可以用自身的新观念、新思想影响村民,使村民告别传统观念,形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通过民主管理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
三、思考与启示
(一)农民工返乡之路充满艰辛坎坷不平。调查发现,虽然农民工返乡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创业之路原本坎坷,农民创业更是充满艰辛和困难。据调查,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缺乏创业资金,企业融资难。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时积累的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偏窄,流动资金普遍紧张,制约企业发展;二是缺乏创业知识,经营管理难。调查显示,返乡农民工所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虽然外出务工时有过一些企业管理经验,但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企业管理知识仍显贫乏,制约企业发展;三是缺乏创业信息,把握市场难。农民工虽然是农民中的精英,但在大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他们仍然面临着知识、信息、思维观念等各方面的挑战,难以把握市场动向,市场开拓能力明显不足。
(二)返乡创业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由于受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多以手工操作为主,规模较小,品种单一,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若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创业之路会更加艰难,虽然创业都有风险,但农民往往输不起,一旦失败,他们会选择再次离开家乡。因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面对这一课题,加大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用好这股力量,让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栋梁。
(三)寸草之心是农民工返乡的动力源泉。调查发现,无论是返乡农民工,还是奔波中的农民,他们对家乡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调查显示,85.67%的农民工对家乡新农村建设抱有信心,他们表示在外打工时,努力赚钱、学习本领,最终还是要落叶归根,回到本乡本土创业生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做好农民工外出的组织和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去,学习建设家乡的本领;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有成就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的良性互动,为新农村建设储备人才。
(四)整合资源发挥农民工的整体集聚效应。农民工在外务工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天赋,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长处,但现在回乡创业,每个人都创办企业,管理企业,分散为单打独斗的个体,不利于农民工整体优势的发挥。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摸底后,建立农村人才档案,整合资源,引导他们联合创业,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智力和资本的集聚效应,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使返乡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篇: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倡全民自主创业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不少在外打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乡创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是农民工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经验、资金等问题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本文从返乡民工创业就业现状、成果与问题等方面入手,走访诸多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进一步进行实地事情调查,力求为当地农民工寻求新的发展提供思考,同时也丰富自我,为我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汲取经验。
关键字:农民工 返乡创业 现状 成果 问题 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引进生产力,把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资金引回来,而且通过返乡创业、领办企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双向流动的局面 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它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者往往选择到土地、劳力成本较低的家乡来发展,这种亦工亦农的形式,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忙时,可以顾及家里的农田,农闲时到企业打工,农民在家乡就可以获得两份稳定的收入。
(二)创业者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向都与个人之前所从事的行业相同或者有关联,大多农民工在以前的就业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因此,他们在初始创业时,通常选择的是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以占领本乡本土市场为主,场地小,规模小,结构单一的行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资金回笼快,见效收益快。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成果
(一)把优势资源引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 农民工返乡创业部分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改变了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薄弱局面,促进了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意义重大。
(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返乡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作用,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反乡创业的愿望以及认识不足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交税少,发展慢,对本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外商和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二)创业资源的短缺 ①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
当前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这点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资金不足,尽管有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创业者也是举步艰难。
②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调查到的业主普遍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用地难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
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在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民工创业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严重制约着创业就业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使得创业者较难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动态,进而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导,为农民工创业就业引导方向
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返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注重鼓励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创业宣传,开展亲情招商活动
抓好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农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农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农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农民工。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三)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① 拓宽融资渠道
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政府,应该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解决创业融资困难问题,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 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竟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积极吸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
② 政府高度重视,实行各项优惠政策, 拓宽准入条件
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地方政府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推行联合审批。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监察部门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和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
③ 优化创业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平台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四)对创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当地的创业培训机构,对创业人员开展阶段性的创业培训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工人,提高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城镇经济的繁荣,成为改善乡村面貌、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高飞在大山上的领头雁
(乡镇 上报人员)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
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日 期
(姚海定火龙果基地)
第五篇: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2月15日
调查地点:吴家垱村
调查对象:返乡农民工
调查目的: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返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当下返乡农民工大军中,希望返乡自主创业的人占了不少比例。全面了解返乡创业这一农村新型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深入分析其特殊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规律,从历史和制度的演变中寻找体制机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历程,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返乡创业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的情况,就本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
根据农业部最近对15个省份,150个村进行抽样调查,在全国1.3亿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工作或没找到工作,大约2000万人。
据了解,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普遍有“三怕”心理。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干,二怕干了活领不到工资,三怕工资低挣不到钱。这道出了很多返乡农民工的心里话。据石首市劳动部门调查,全市外出农民工有30多万人,其中返乡后处于观望状态的超过5万多人。因为三怕,所以观望,如今是返乡失业农民工的主流心态。
在大批返乡失业农民工寻机再就业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借返乡之机转型,寻找自主创业商机。
在福州做建材经销的农民工李帆最近举家返乡。他说:“虽然在外打工15年了,但大城市有户口门槛,外出务工迟早要回乡创业,不如借生意不好时回家.”据调查了解,像李帆这种选择回家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的5%左右。这些农民工大多在外务工时间长,有一定积累,有一技之长。
就说本村,大多返乡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因为行情不好,返回家乡。他们看好现代农业前景,在家乡承包水塘或土地,搞规模养殖或特色种植。有的人还说:“全国在搞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我想借政策东风二次创业。”
但是,一些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农业技能,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了城市环境,返乡后很不适应。据了解,多数年轻人表示不愿回到土地上
就业。但这一群体身份仍是“农村人”,被迫回到农村后容易心态失衡,如果不及时疏导,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几个方面的特征。从创业目的看,主要有谋求生计型、理想追求型和人生价值型三种,其中以谋求生计型为主,约占返乡创业人数的50%以上。从创业方向看则主要包括了农业经营、加工制造、农村服务三类,其中又以农业相关的种养业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约占返乡创业人数的70%以上。从资本筹集来看分为土地流转、自有资金和利用贷款三类。从经营模式看主要有家庭经营模式、亲友合作模式和公司+农户模式三种。此外,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管理方面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管理为主,而且多为5~20万的结构单一的小规模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全市农村人多地少的就业矛盾非常突出,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任务繁重,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出就业难度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不但解决了他们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拉动了农村就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党群联动,共谋民生大餐。春节刚刚休假,尽管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领导在这里与全村农民工代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共商创业就业大计。在座谈会上,农民工代表踊跃发言,坦陈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苦恼和难题。领导认真地边听边记,还不时与他们进行探讨交流,会场气氛十分融洽。为给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尽快实现再就业,劳动部门针对社会急需的专业,开设计算机操作、焊工、电工、电子操作、酒店服务、电动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对黑山羊养殖、里当土鸡饲养、玉米免耕栽培、种桑养蚕、旱藕栽培、麻竹笋竹管理、剑麻栽培管理等种养技术开展培训,帮助农民工朋友发展种养,为农民工提高就业创业的技能。目前,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家出台了相关农民工返乡的优惠政策,只要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都可以申请领取《返乡农民工优惠证》。返乡农民工领 取《返乡农民工优惠证》后,可以凭证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其中包括从事第二、三产业成功创业,或从事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可以获得一次性的创业补贴。在其创办的企业中,但凡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也可以获得一次性的就业
补贴。此外,返乡农民工还没有实现就业的,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给予的创业就业培训补贴等。
返乡农民工心怀“四盼”,一盼得到真实有效的用工信息,二盼得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三盼解决解决返乡后的生计问题,四盼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大开方便之门。
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则有两大期盼,一盼政府出台补贴扶持政策,二盼金融部门能降低短期贷款的门槛。为解决部分农民工因失业造成家庭困难,国家除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外,还应完善农民工失业保险等政策。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国家已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关键还得落实。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发展建设,化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诸多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