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交流稿)

时间:2019-05-13 04: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交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交流稿)》。

第一篇:浅议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交流稿)

浅议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

目前中国的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靠传统生产要素、特殊历史条件所占据的优势已经不在。烟草企业同样面临以上境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内控包括财务控制、营销控制、风险控制、安全控制等。这里简单谈一谈如何在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建设财务控制体系。

一、建立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首先,要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要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第三,要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和及时;第四,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效益原则;第五,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二、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1.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建立不相容职务分工控制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2.要加强岗位监督。对财务人员岗位进行定期轮换,票据、密码与印鉴分离保管,不定期抽查盘点货币资金及银行资金,杜绝日常现金报销及银行资金划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2.要进一步加强实物资产控制,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全面盘点。认真做好清查和总结阶段工作。二是要对资产记录进行痕迹化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员配合相关实物保管部门建立资产个体台帐,对资产的入库、出库、增减处置、变动和报废做及时、全面的记录并进行账务处理。在实物上加贴资产标识铭牌,建立专门 1 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卡片,保证账实一致。

3.要积极推进财务审批制度建设。要建立并完善费用报销审批、借款审核、销售日报表报送、物流核算、固定资产购置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通过制度的执行来进行内部控制,使日常工作井然有序。

4.要全面加强预算管理。要结合烟草自身的管理特点来选择编制方法,将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结合使用。要统一使用预算软件系统,真正做到全员预算,使数据真实可靠。各级领导与员工可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数据查询、预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本部门预算及执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5.加强对标制度的建设。我们应该通过把握关键点来完备对标制度、确定参照指标以及建立挖潜体系;抓住结合点来与加强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结合、与成本管理的结合以及与信息化工作的结合;找准提升点来进行物流费用的控制和对标指标的修正。大力推进对标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6.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基建财务内控制度。要有针对性的制订基建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要制订《基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对各类资金支出情况进行详细核查和等级备案,确保物流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和有效使用;二是要制订《大宗物资采购管理监督暂行办法》,明确采购组织体系、采购原则及各种采购形式的适用标准。三是要设 立基建专项帐户并指定专人负责,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工程专用帐户要单独核算,工程财务资料存入相关机构并保存5年以上。基建工程项目资金支付要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原则,要严格按照实际进度付款。

7.要加强大宗物资采购财务制度的建设。首先要申报,各部门需要物品(日常办公用品除外)实行预先申报制。其次要审批,采购组汇总各部门申报计划,结合库存情况,提出购物计划报大宗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审批。在采购过程中,要参考市场行情、以往的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提供的报价,精选三家以上供应商进行价格比对,确定采购方案,严格按照“比价、比质、比售后服务”的原则实施采购。

8、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三、保证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执行的主要措施

1.单位负责人依法执政是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执行的首要措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领导在建立和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单位主要领导对财务工作的支持将为我们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能作用,就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企业要非常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引导,鼓励大家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

3.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经过行业审计的洗礼,单位领导的审计意识大大增强,审计观念不断更新,加强内部审计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内部财务制度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随着信息革命和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知识经济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激荡,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进行整体的、深刻的更新改造。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升化管理层次,才能使企业取得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今后,我们要坚持不懈,恪守原则,真抓实干,以 “上水平、创一流”的发展规划为指导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监管,不断促进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二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1.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1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薄弱

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其原因在于企业的治理阶层还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或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有误解,片面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企业成本控制、会计资料完整性控制、资产安全性控制,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1.2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应配有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制度。目前,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此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不仅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内部审计也极为不利。

1.3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滞后

人们普遍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本身是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过程,它的检查与监督主要由内部审计完成。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独立自主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执行其审计监督任务。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和企业并没有设计自身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负责人通常是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兼任,这样做不仅不符合制度规定,并且造成治理层和会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毫不重视,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严厉性,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

2.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2.1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有的企业以人员精简为由,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工作,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这种做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2.2物资采购管理不善

有的企业不按照生产需要安排采购,造成了物资积压浪费,加重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有的企业材料入库、出库手续不全,材料管理部门长期不与财务部门对账。

2.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及时更新

企业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设计的,对新增业务、不经常发生或未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可能没有控制能力。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可能会削弱控制制度的控制力,甚至使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2.4人员素质低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建立的,还要由人来执行,因此,企业人员素质是决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员工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程序或措施误解、误判,那么,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再完善,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内部控制不能防止工作人员粗心大意、精力分散、理解错误、判断失误等情况发生。

3.提高内控会计制度有效性的对策

3.1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责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这种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为内部控制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职能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和报告关

系。严格划分各职能机构的责任权限,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也从根本上杜绝高层管理人员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现象的发生。事实上我国一些企业负责人在资金调拨、资产处理、对外投资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重叠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任职,权力无约束,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3.2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系统,进行有效的组织控制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作者:霍春玲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其以下各基层管理和业务经管部门及人员的内控权限、职责义务范围、履行方法及其奖惩内容、办法等各项内容都应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尤其是各部门及经办人员的内控目标及具体内容应具体详尽、科学合理。及时准确地查错防弊,应由财会部门协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需分离。相关机构及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各资金使用部门应严格遵守授权与批准程序及权限范围的规定,会计部门及人员应严格履行审查监督职责。同时,重塑内部审计控制程序。少企业的内审部门或只注重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或只根据纪检部门的工作安排,把精力放在案件的侦查或审计上,没能把内审的工作置于内部控制系统中,影响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用的发挥。

3.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

目前,我国企业中一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有一定核算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业务和新的会计法规,对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不了解,致使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低下。所以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的会计人员实行考核上岗,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并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进行基础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同时增强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自愿地遵守各项会计政策和法规。

第三篇: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马方冯建海熊正潭

摘要:近年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发展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 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司治理、审计、预算管理、财务委派四个方面梳理了近十年的财务控制文献。从不同的视角梳理、评述这些不同的观点有利于在理论上丰富我国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实践上指导企业提高财务控制水平。

关键词:财务控制公司治理财务委派预算管理

(论文可以修改)

当前世界财政经济紧张,北美和欧洲多国面临主权信用危机,政府与企业均面临严重困境,因此,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0年4月 26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之上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规范》及《配套指 引》的发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新一轮的讨论,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自然成了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梳理分析众多学者的观点,既有利于 在理论上丰富财务控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又有益于在实践中指导企业提高财务控制水平。

一、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公司内部 控制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以股东为首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与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在目标导向、控制方式有许多相同之 处。他们的共有实质都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实现财务控制权的最优配置[1]。李连华,聂海涛(2007)对1985-2005主流刊物上所 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献为对象,系统分析与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选题、主要关注点及其研究思想的演变路径等问题,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受学者的 关注度最高[2]。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财务控制自然在关注之中。程新生等(2007)认为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财务控制有效运行 [3]。张先治等(2005,2010)则认为有效的实施财务控制需要构造一个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层管理者的公司治理结构[4-5]。基于 公司治理的财务控制有两个层次:一是基于经营者层面上的财务控制;二是基于所有者层面上对财务活动的监控以及再控制。前者在国内以汤谷良为代表,汤谷良(1994,1997)提出财务控制分层理论即股东大会、董事会与财务经理三个层次。他认为董事会和财务经理的财务控制是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 地位[6-7]。汤教授(2000)从财务控制的主体、目标、客体以及实现方式四个方面对财务控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财务控制的主体是公司董事 会;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代理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 性;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 金流转;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8]。后者在国内以谢志华为代表,谢志华(1997)认为在两权分离过程中会出现出资者系列和经 营者系列且两者之间关系表现为财务关系,出资者对其所资本的管理控制为财务管理控制,其本质上就是对经营者财务行为的约束,以确保其资本安全和升值,且资 本的安全必须通过对经营者财务的约束才能实现[9]。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李心合(2001),他从企业的性质出发,将公司财务控制的本质界定为一种以公司共 同所有权安排为基础的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分配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安排,构建了一个外部利益相关者(出资者、债权人、政府)、经营者、专业财务和普 通员工“四位一体”的公司财务控制体系,并强调“外部利益相关者”处于财务控制权分享的第一层次[10]。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财务控制是近年来财务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新前沿,国内学

者在两者的内容、目标以及控制方式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可,但在财务控制的主体即经营者财务和所有者财务,国 内学者多倾向于经营者财务,而对所有者财务的研究接近于“真空”状态。理论研究的缺少会引起财务控制实务的缺位,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案与此不无关系。

二、审计与财务控制

一般来说,现代公司的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 动。”[11]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 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11]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或者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12]它的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审计,这是内部审计的最为首要的职能[13];二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等情况进行的审 计,这将成为内部审计职能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11]何玉(2009)以法国兴业银行职务舞弊案为例说明,为预防职务舞弊,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 行,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14]程新生等(2007)认为狭义上的内部审计机制有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委员会构成,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 分,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机构之一,同时拥有这两者的内部审计机制对于提高财务控制水平有显著的影响。[15]徐哲,潘志芳(2008)的研究表明 内部审计作为影响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独立性差、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审计范围过窄等问题。[16]类似的研究还有时现等(2008),他们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表明,除了存在上述问题以外,在内部审计方法选择上与国外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相比,国内企业更多的是选择“账项基础 审计、多种方式交叉使用”。[17]因此,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效果,强化审计监督作用的根本出路。

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 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并应当聘请具有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里的审计指的就是外部审计,所谓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 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于执行业务会计事务所所接受的审计。杨德明等(2009)认为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能 够降低代理成本,保证财务报告质量。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在降低代理成本时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即在高质量的审计环境中,内部控制发挥作用降低代理成本 的作用弱;反之,在低质量的审计环境中,内部控制降低代理的作用强。[18]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马珩,刘益平(2004),他们认为如果被评审单位的内部控 制系统运行良好,外部审计师就可以就可以缩小抽样范围对审查对象进行评价。[19]在实践中,外部审计的主体一般是注册会计事务所,张川等(2009)的 实证研究发现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20]究其原因,审计师的内部控制评价不仅包括了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评 价,还具有其他信息含量,从而促进了企业业绩提高。但是就我国目前外部审计与企业内部一系列控制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袁敏(2008)针对上市公司 2007年的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外部审计师在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名称不一致、依据不同、意见发表方式存在差异、审计类型不 同、发表意见对象不同意等问题。[2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配套指引》中审计配套应用指南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规范 审计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基本依据。

关于审计与财务控制的关系,国内学者大多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就以上两个视角的研究现 状来看,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研究多倾向于规范性研究,缺少实

证性研究,且大多数学者都的选择了“内部控制”这广义范围,而对其核心内容——财务控制却少有 关注。基于外部审计视角文献大都能够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标准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审计制度与财务控制的关系研究,为新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客观 的实证支持。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相关学者对西方经典研究引用、模仿较多,缺乏创新性研究,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学者都对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的替代效应进行重复 的验证,不同的只是地域和时间,而缺乏新颖性的拓展。

三、预算管理与财务控制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目前已越来越 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于增彪等(2004)对清华大学140位DMBA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98.5%的企事业单位已实行预算管理[22],作为企业实 现决策与控制的有效手段,预算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学术界和实务界主要从功能、概念、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佟成生等(2011)认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是决策和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预算过程将组织中某些专属知识和信息传递到组织的另一部门,以便做出资源配置决策,具体包括:沟通、协 调、计划、资源配置功能;后者是指以设定好的并层层分解的预算目标为标准,对组织内部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绩效和报酬挂钩,起到控制组织行为的目的,具体包括:经营控制、业绩评价、激励功能。[23]于增彪(2007)将预算管理在概念上分为具有继承关系的三类,一是成本费用预算,这是我国最早的预算 管理形式,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广为采用;二是资金预算,是成本预算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大型企业或集团广为流行;三是全面预算管理,它是预算管理的最高级形 式,是资金预算的进一步延伸。[24]旨在提高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学者们近年来关注的又一焦点。罗晓文,朱莲美(2006)从内部控制 的五大要素角度阐述了全面预算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措施要靠全面预算来落实,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统驭作用。[25]朱元午(2003)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按照全局观念统一管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方式,对其注入较新的理论和相应改善后,可以“担当”财务控制系统之主线 的重任。为达到这个目标,作者提出了五个相关配套措施:设立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权力机关,如财务委员会等;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和财务与会计机构的设置;重 大财务事项报告审批制度;财务绩效考评制度;财务控制监督制度。

[26]对于预算管理模式早期的学者大多认同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即将预算管理模式分 为资本预算为主(市场进入期)销售预算为主(市场增长期)、成本预算期为主(市场成熟期)以及现金预算期为主(市场衰退期)(王斌,1999;王允平,许 美蓉,2004;庞颖,2004)。

[27-29]于增彪等(2004)认为此种划分方法适合单一产品企业,对于多产品的集团公司则失去指导意义,同时这 四种模式明显忽略了利润预算。基于此,作者将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按照企业所有制形式和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将预算管理系统划分为产 能导向、销售导向和利润导向。[22]李国忠(2005)则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宜采取与其管理目标相适应的预算控制模式,我国企业集团大多为战略控制 型,较适宜采用折中型预算管理模式,即将集权型和分权型的折中。我国预算管理从理论提出到实践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内大多数企业已能够建立预算管理 系统,但是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尚未到位。[30]杨有红(2010)指出我国预算管理工作做的十分到位的企业很少,在 当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与战略脱节,忽略预算管理先导性工作,将预算仅仅当成财会部门的事,没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为指导,作者认为整合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相互嵌入,是大大提升企业预算管 理能力,推动企业战略实施、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途径。[3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企业对预算管理的概念界 定、预算内容与环节、预算管理模式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预算与战略、奖惩制

度以及一些非财务指标相互脱节,预算管理徒有起名,预算“刚性” 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理论工作者仍然把预算仅仅当成是财务部门的“自足自乐”。遗憾的是此类问题虽已被学者和财务工作者所认识,但至今还没 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财务委派与财务控制

作为财务控制的具体手段,财务委派制自1993年在中国深圳试行,经过近20年的实践 和完善,目前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中已得到普遍应用。财务委派制是指母公司为维护集团整体利益,强化对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控制与监督,由 母公司向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人员(总监),并纳入母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32]。实践证明(高言,1998;邵进兴,1999;叶新刚等,2000; 何力民,2003)财务委派制有利于母公司强化对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33-36]。然而,还有一部分学者(邓春华,2000;于曾彪,2004)认为在目前的会计框架下我国的财务委派制不合逻辑、“徒有虚名”、“爹不疼,娘不爱”,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37-38]。究其原因,所有者的缺位,经营者的越权;财务委派总监职能与组织定位不 明确;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导致委派的财务总监与子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合谋”(楼土明,2003;耿云江,2006;苏静,2006)是其主要原因

[39-40]。为此,对财务委派人员进行正确的职能定和组织定位,建立健全独立的委派管理制度和激烈约束机制是学者们针对财务委派制现存问题的提出的对 策建议。

五、结语

国内对财务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规范还处于探索阶段,但许多理论研究和 实践规范已经开始尝试将与财务控制有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融进财务控制的理论与实践。许多企业也正致力于探索适合自己需要的财务管理控制体 系,也有越来越多的财务实际工作者投入财务管理控制的研究,并且出现一些水平较高的实践案例和应用研究成果。但是财务控制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 括:

第一,在国内相关财务文献中,关于财务控制的内容少之又少,它们要么是内含在一般的财务管理之中,要么是隐藏在广义的内部控制之中,缺少它应有的相对独立性,而实践中的财务决策、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失控强烈要求理论层面上独立而先进的财务控制研究。第二,国内学者在财务控制方面的研究存在重“技术操作”层面的研究而轻控制制度建设的研究,且在制度建设的研究上国内学者又存在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无法与公司的整体战略、治理结构弥合。

第三,财务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创新思维不够强烈,仍然存在较多地对西方财务控制理论的简单模仿,缺少原创性成果,西方经验的本土化和财务管理控制的企业个性化任重道远。

第四,对财务控制的执行有效性研究较少,严重忽略了制度评价、执行、奖惩等环节,使很多制度流于形式;

第五,国内学者多集中于规范性的研究,实证性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的理论迫切需要实证证据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元午.财务控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李连华,聂海涛.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J].会计研究,2007(3):71-77.[3]程新生,季迎欣,王丽丽.公司治理对财务控制的影响——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7(3):47-54.[4]张先治,袁克利.公司治理财务契约与财务控制[J].会计研究,2005(11):21-25.[5]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89-95.[6]汤谷良.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J].会计研究,1994(5):

[7]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J].会计研究,1997(5):20-23.[8]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J].会计研究,2000(3):7-11.[9]谢志华.经营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24-29.[10]李心合.利益相关者和公司财务控制[J].财经研究,2001(9):57-64.[11]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0(3):42-26.[12]张杰民.现代审计与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1992(9):19-22.[13]贺颖奇,陈佳俊.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J].审计研究,2006(4):87-90.[14]何玉.职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兼评法国兴业银行职务舞弊案例[J].审计研究,2009(2):91-96.[15]程新生,孙利军,耿祎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2):118-122.[16]徐哲,潘志芳.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55-59.[17]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2008(6):23-26.[18]杨德民,林斌,王彦超.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J].审计研究,2009

(5):74-80.[19]马珩,刘益平.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2):16-18.[20]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J].审计研究,2009(6):79-85.[21]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改进——来自2007年年报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5):90-96.[22]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8):22-29.[23]佟成生,潘飞,吴俊.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会计研究,2011

(5):45-49.[24]于增彪.全面预算管理:从概念说起[J].财务与会计,2007(1):56-57.[25]罗晓文,朱莲美.论全面预算和内部控制的关系[J]财会月刊(会计),2006(8):8-9.[26]朱元午.浅谈财务控制之主线[J].财务与会计,2003(11):11-12.[27]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1999(11):

[28]王允平,许美蓉.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建议[A].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C],2004.[29]庞颖.强化预算管理和实现企业财务控制的系统观[A].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C],2004.[30]李国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J].会计研究,2005(4):47-50.[31]杨有红.整合预算和内控改进企业预算管理系统[J].财务与会计,2010(9):11-13.[32]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反思[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461-463.[33]高言.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试点情况的调查[J].财会通讯,1998(3):15-18.[34]邵进兴.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1999(9):8-12.[35]叶新刚,赵玮.试论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J].经济评论,2000(3):113-118.[36]何力民.委派财务总监加强财务监督——广钢集团委派财务总监的实践和思考[J].冶金财会,2003(12):4-8.[37]邓春华.“会计委派制”的四个悖论及应采取的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

(9):54-56.[38]于曾彪.委派制不符合逻辑[J].新理财,2004(6):1.[39]楼土民.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监督机制分析[J].福建论坛,2003(4):24-26.[40]苏静.派驻财务总监与企业集团内控的实施:基于代理理论的视角[J].会计研究,2006

(1):63-68.

第四篇: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三维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三维体系

及其外部保障环境系统研究

摘要: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内部的资金、人才、技术。建立一套以资金控制为中心,以价值运动为主线,以资金、人才、技术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内部控制三维体系,在支持体系中,由政府行为发挥功能,对其他三个关键要素分别影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人才、技术要素的控制,而随着各个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等)的自由流动,最终形成了以资金流多元流动为链条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三维体系及其外部保障环境系统。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本身是一个以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监控为保证的有机整体。在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存在着“物流”与“资金流”两种流转形式,它们的流转是否合理有效,关键在于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相应地,还应建立一整套包括政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在内的完善高效的支持体系作为保障,而这些环境的建立和优化必须以政府行为作为导向和重心。只有如此,才能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一、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因素

(一)资金

高新技术企业集研究、开发、生产、贸易和服务等多种活动于一身,其资金运动过程相对复杂,其资金运动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资金流入的多渠道性。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得稳健派的投资者望而却步,造成其资金的筹集难度较高,企业不得不从多方面设法筹集资金,形成了资金从投资者、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多方面进入企业的情况。

2.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性,资金进入企业后,主要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等不同环节,并多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商标等形式的资产存在,因此,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

3.用于研发活动的资金较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具有高层次性、先导性和创新性,所以企业不断将资金投入技术的研发活动,以实现技术创新,占领或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其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动的特殊性,致使其不得不面对筹集资金渠道狭窄,政府资金有限且效率不高,商业银行因为规避风险的特性而惜贷、通货膨胀、财政金融政策等引起的利率水平变化而导致投资成本上升的现实局面。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7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专利技术实现率仅为10%左右,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且转化为商品、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为12.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左右。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率达到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为3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左右。

(二)人才

人力资源是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其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企业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发展和创新,不仅需要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手段,更需要能够满足研发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只有具备符合高新技术开发要求的人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只有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企业才能取得成功。根据高新技术的特性其人才主要包括高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两类,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技术人才,这些人往往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理财意识,使得企业发展受阻,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同时,这些人才的稳定性与传统行业相比较差。据外企服务公司下属的咨询公司2004年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全部职位的总体离职率为13.5%,相当于传统行业的1.73倍。而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时间比较长,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频繁的人才流动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使得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人才断层、后继乏人的潜在危机。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管理力度和防止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是建立在高技术、新技术基础上的,其最主要特征就是技术密集,技术创新性强,新的技术发明是高新技术企业成立的首要条件。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或通过市场获取新技术,以保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要达到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研发资金的投入多依靠政府的政策性支出,投入渠道单一化,很难保证资金投入的数量。从企业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小于美国10多个百分点,且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市场渠道,而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支出。总的来看,我国非政府来源的研发资金所占比例较低,政府来源的研发资金所占比例较高,这种状况需要高新技术企业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促进资金筹集方式的多元化,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实施研发资金的有效控制,确保技术创新,以达到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二、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一)内部控制以资金控制为核心

高新技术企业集研究、开发、生产、贸易和服务等多种活动于一身,其资金运动过程相当复杂。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于企业来说相当重要。

(二)内部控制以人本管理为重点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员工素质高、流动性较大、追求高报酬、员工独立性强等特点,必然要求企业为留住人才而投入大量资金,以激励他们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另外,企业需要用资金来吸引和挖掘人才,辅之以高薪金和高福利,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这些都要求企业贯彻以资金控制为保障,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思想,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的控制程序和方法,从而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内部控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在于技术含量高,具有独创性。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发展和存在的前提。技术的管理控制,是由企业的高技术性决定的,要求企业能够快速有效的开发新技术,合理运用新技术,尽快扩散到产品中,并保持技术创新。

(四)内部控制评价融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不仅要依靠财务指标,同时也应结合多种非货币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非财务指标,比如新产品开发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等背景信息。综合计分卡、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等广泛应用,就体现了企业评价方法发展的一种方向。总之,企业只有将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系统地分析出每个企业内部控制的绩效情况。

(五)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性。为此,要求内部控制从预测、决策、计划、分析、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对风险有足够认识,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计量,以确定其对项目及企业的影响。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模型主要由因素分析、预警指标选择、指标数据的取得、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模型的构建等内容组成。

三、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流流转控制

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控制上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最终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基于资金流流转控制的内部控制系统,具体包括筹资控制、投资预算控制、营运控制。

(一)筹资控制

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有多种方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吸收风险投资等。当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需要进行批量生产时,可以选择吸收风险投资的方式筹集所需资金,此时高新技术企业应对吸收风险投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选派综合性人才进入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参与其重大经营决策并监督其日常经营活动及资金流动,实现与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管理,以期控制和降低投资的风险。当企业的生产相对稳定发展时,可以寻求过渡性融资,还可通过上市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伴随着企业管理的逐渐完善,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规模有了大规模的拓展,此时企业应制定最优资本结构政策,选择资金成本最小、资本结构最优的融资组合,使资本结构处于最佳状态,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完善筹资全过程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资金的管理控制能力。

(二)投资预算控制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较高、项目周期较长,会出现盲目投资、资产投向不合理、投资效益不理想、投资期满无法回收的情况。鉴于此,高新技术企业对投资项目应慎重选择,对外投资可以采取兼并、联营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债券等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进行审慎的分析,根据企业当时的状况和外部经济政治环境,充分考虑决策的风险性,力争企业能够得到较大的收益。在保证企业内部经营运转良好的情况下,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健全和完善对外投资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内部控制,强化对外投资管理,以降低投资风险。

(三)营运控制

伴随着资金的筹集和运用,高新技术企业应制定长远而有效的战略计划,避免盲目扩张和发展,决策者应根据环境变化、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实力变化及企业的发展周期调整资本运营战略。针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纠正,规避财务风险,对资金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必须保有一定资金用于R&D,以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使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控制企业的研发成本,实施有效的成本监控体系;加强对

企业的盈利收入、筹资与投资、固定资本金、流动资本金和其他资本金的管理和控制。

由此,本文构建了以资金流多元流动为链条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三维体系,如下图所示。

四、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分析

(一)政策支持环境

政策支持环境是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及产业支持环境发展提供指导、支持与协调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和实施机制。同时通过资金、人才、技术及产业等环境反馈的信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与完善政府行为,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它主要包括国家针对高技术企业制定的财政激励政策和政府扶持政策等。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许多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以黑龙江省为例,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为93亿元,其中,研究与开发经费总额为60.5亿元。可见,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发展较为重视,地方财政给予了大力扶持。但是,其投入力度仍低于一些发达省市,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政府支持环境的建设。

(二)资金支持环境

资金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命脉。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环境己成为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扩张资本实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利于人才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企业需要用资金来吸引和挖掘人才,为员工创造有利于其体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从而实现与保障人力资源的内部控制。同时,良好的资金支持环境使得资金合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技术成果,从而形成良性的技术控制机制。

(三)人力资源环境

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人力资源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人才的储备、科技人员的素质和人才政策环境等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人力资本,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管理核心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资本,带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人才是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关键因素,人才质和量的不断发展使得技术创新环境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缺乏大量的科研技术人才,更需要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以创造人才和留住人才。据统计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留在黑龙江省就业的大约是70%左右,硕士以上毕业生留在黑龙江省就业的不足60%,尽管黑龙江省的科技潜力较高,但并没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要留住更多的人才,还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生活环境等。

(四)技术支持环境

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支持环境主要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研究、产业化研究和竞争前研究的支持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注重技术的研究、引进与消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技术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人才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为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技术的提高会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将更多的投资机会展现在企业面前,从而增进资金积累,推动技术创新。最终,技术支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与人才内部控制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五、结论

综上所述,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实际需要出发,深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因素——资金、技术、人才,并建立支撑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保障体系。该体系包括的子系统有:政策支持环境、资金支持环境、技术支持环境、人力资源支持环境。

在支持体系中,由政府行为发挥功能,对其他三个关键要素分别影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人才、技术要素的控制,而随着各个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等)的自由流动,最终形成了以资金流多元流动为链条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三维体系及其外部保障环境系统。

第五篇: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

纵观现代经济的发展,也不难看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培训上,但是培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员工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部门管理者又纳闷为什么培训之后工作绩效仍然上不去,高层管理者痛惜培训资金的投入和培训效果的不均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华恒智信专家顾问认为,设计一套完整的、针对性培训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且在培训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再好的培训体系也只能束之高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根据华恒智信多年咨询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经验总结,结合多家企业的实际管理现状,我们认为,有效实施企业培训体系,高效组织企业内部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即培训规划、现场组织以及培训服务。三个方面的互相配合,组成了一场高校培训的完整流程。许多培训组织者常常忽视其中的某一环节,或是割断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导致培训有效性的偏失。

一、培训整体规划

培训规划主要是确定一场培训的总体框架安排,搭好框架后,其他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方式等诸方面。根据经验,培训规划一般需要在一场培训前2—3个月左右开始进行。

1、培训对象方面,不同岗位、不同级别、不同阶段的员工,需求的知识、技能、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培训的第一步,要像细分市场一样,细分培训对象,把同一知识、同一水平层面的员工安排在一起培训,这样就可以避免学员接受课程深浅不一的情况,有利于培训现场的充分交流和沟通,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满意度。

2、培训内容层面,需要通过调研,了解人员工作中的难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确定培训重点。如营销培训,就包括营销原理、推销技巧、渠道开发、客户维护等内容,就需要了解人员希望讲解的重点是哪部分,是理论传授还是实战演练,希望掌握哪些技能等。

3、寻找培训讲师时,需要基本上遵循“优质优价”的市场价值规律。随着培训市场的发展,企业采取与知名顾问公司合作是一个缓解讲师挑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因为顾问公司作为专职机构,它对讲师的筛选和使用比较严格,它能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人选。同时,顾问公司还能站在专业立场,为企业提供配套的服务。当然,对顾问公司的考察也要慎重,要根据其声誉、受训客户、培训历史等进行综合考察。

4、培训方法方面要尽力避免讲师一言堂的现象存在。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多采取调动学员参与热情的培训方式,如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双向互动等,培训要有很强的操作性,使人员能即学即用。

二、培训的现场准备

作为一个培训组织者,要保证课程圆满的完成,现场组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工作不到位,也可能会使辛辛苦苦准备的培训达不到期望效果。在现场组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现场的沟通协调与现场应急事件的准备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组织者要及时与老师、学员沟通交流,指出讲师培训的优缺点和学员反映情况,并与讲师协调改进,这时组织者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学员兴奋点。如果老师的讲课很受学员欢迎,培训组织者就要把学员兴奋点及时反馈给讲师,让其重点加强。如果学员对现场培训意犹未尽,这时可以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安排课下座谈研讨等形式,让培训效果最佳。其次,把握主题方向。培训过程中,讲师讲课或者学员讨论,出现跑题甚至是企业避讳的话题;或者讲师讲课层次混乱、内容含混不清时。培训组织者就要随时提醒讲师,调整讲话内容或层次安排,使培训按照事先规划的进行。最后,协调培训形式:培训形式要与学员的具体情况相匹配,在培训中如果学员对培训形式(如游戏、讨论等)不认可,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学员对培训形式所表现的主题不明白,接受起来有难度,这样就需要及时调整培训形式。

作为培训组织者,一定要有课讲砸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措施。一旦出现讲课效果与期望出入很大,学员反映很差时,应急补救措施就派上用场了。通常的措施主要有调换培训形式、缩短培训时间、切换培训主题等(如下图所示)。如果这些措施还不能奏效,就要果断取消培训,把它作为一个深刻的教训铭记在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勤保障的安排。如培训教材的复印、发放;培训器材的调换准备;人员饮食服务;培训纪律的强调;卫生打扫、现场紧急情况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安排具体人员来解决。

三、后期反馈与服务

做好培训跟踪应用,把培训同其他制度、措施结合起来,培训才会带来高绩效。检查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及时检查培训效果,对讲师的水平和培训组织情况让学员打分评价。同时,通过培训现场测评、会后交流分享、结合工作写培训心得等形式,加深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把培训用于实践,把培训内容及时用于工作中,促使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针对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课程,就要急学先用,把学员的时间安排,目标设定和达成作为检查学员日常工作的工具。针对销售技巧培训,也要通过定期的人员模拟实战演练趁热打铁,强化培训效果。

对培训组织者来说,把培训规划、现场组织和培训服务这三大要素做好,培训成功的概率将明显增大,学员的满意度也会直线上升。除此外,领导的支持、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也是一场成功培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一个企业来说,要确保培训效果长期有效,就需要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使培训与绩效薪酬、职业生涯规划等制度密切挂钩,提高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由“要我学”变“我要学”,这样培训的效力才能有效发挥,企业才有持久的竞争力。

下载浅议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交流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交流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探索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探索 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

    做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索者.

    做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索者 一、中集集团基本情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提供物 流装备和能源装备的企业集团,1982......

    做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索者

    做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索者 一、中集集团基本情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提供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的企业集团,1982年9月......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刘晓岩本文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内涵,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建 设吉林省春铁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于显杰企业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

    改善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改善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审计实训论文) 系别:管理系 专业:会计学 时间:2014年12月10日 改善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摘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层为实......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汪渠 学 号: 20092783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年级: 2009级会计学 设计(论文)题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指导教师: 蒋丽斌 副教授 评阅教师: 张昌文 副......

    房地产企业论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论文

    房地产企业论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论文: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对房地产企业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