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高新区“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高新区“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为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西安高新区的支柱产业,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特制定本发展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西安高新区现有汽车生产企业40多家,其中整车(包含改装车)生产企业7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0多家,主要以轿车、商用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和整车装配制造为主,入驻企业包括比亚迪、法士特、欧舒特、联合电子、伊顿法士特、艾尔希庆华等。西安高新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20多家,主要以国内外中高档知名品牌汽车 4S店为主,包括宝马、沃尔沃、奥迪、丰田、广州本田、现代、马自达、一汽大众、东风等。汽车产业2009年末从业人数4万多人,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24亿元,销售收入达到(包含汽车销售服务企业)398亿元,占全区收入的40%左右,上缴税费20多亿元,占全区收入的40%左右,汽车产业已成为高新区优势产业。
“十一五”以来,西安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法士特品牌已经成为国内汽车行业中实力雄厚的自主品牌之一。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名列全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单厂年产量接近60万台,连续四年跃居世界第一;已跻身于中国汽车工业50强,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中国大型企业1000强。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占据第120位,国内8吨以上重型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80%,15吨以上重型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2%。
比亚迪汽车自2005 年9月在西安高新区投产以来,截至2009 年6月,已累计完成生产、销售轿车近40 万辆,产值、销售收入累计分别达到211亿元和223 亿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排名前十。
欧舒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引进了德国的斯太尔及MAN公司大客车底盘技术,已经具有25年专业客车底盘生产经验的历史。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专业生产10米以上客车底盘的制造企业,欧舒特不仅有新能源客车底盘,还有低地板公交客车底盘、13米双层客车底盘、18米BRT公交客车底盘、大中型高档客车底盘等几十种产品目录。仅在北京,欧舒特客车底盘的保有量就达到了近2000辆,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交通服务。同时,欧舒特还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欧舒特底盘出口到亚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在国家和省市客车大赛中获奖。2005年以来,欧舒特客车底盘连续四年的销量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远远超过客车行业年均增长率。
二、存在问题
虽然高新区汽车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上游有车灯、底盘、齿轮、座椅、变速器等,中间有整车生产,下游有专用车、改装车,外部有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产业链条,但仍然存在着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1、零部件配套能力不强,对汽车整车发展没有形成有力支撑。
与汽车整车生产相比,虽然法士特的齿轮在国内外均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零部件的整体发展水平却很低。2009年高新区共有零部件生产企业30多家,除法士特外,其余零部件生产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零部件企业的规模也相对较小。
2、除龙头企业外,制造企业研发能力不强。除比亚迪和法士特等外,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多数汽车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主要依靠技术引进、汽车整车厂提供的图纸生产产品(例如,联合汽车电子、艾尔希庆华(西安)汽车、陕西欧舒特汽车业分别引进美国ARC汽车公司和德国MAN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汽车电子零部件方面尤其突出,虽然电子零部件企业繁多但是大部分生产的是外围产品,技术水平低,缺乏与整车的配套,核心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少并且基本上属于外资企业。这就使西安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核心技术难以形成。
3、汽车产业总量小,缺乏竞争能力强和带动作用大的整车产品。
虽然比亚迪汽车在2009年销售44.84万辆,利税率达到31.72%,但是其年产销量在全国同类型车中仅占到3.6%和3.9%。从产量上生产量最多的F3系列,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年产64万辆仍有较大差距;从利税率上与四川一汽丰田的111.57%,比亚迪也显不足。并且比亚迪属于垂直自我配套,对区内其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不大。而其他整车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强大的竞争力,即使达刚的沥青洒布车产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三,但是与第一名相比产量仍然差距较大。
4、国际国内大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的力度不够,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不多。
在高新区的汽车生产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数量较少,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德合资企业-联合电子,它致力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及其零部件,其产品是汽车电子核心产品。艾尔希庆华是我国最早的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生产企业,也是美国艾尔希汽车公司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2006年投产,年生产200万只,之后发展迅速,年生产扩大到500万只,目前计划将产能扩大至1000万只。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与国际企业合资合作力度不够,中外合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高新区汽车生产企业总产值不到3%。
第二章
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汽车产业形势
1、国际汽车产业出现大规模调整重组,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汽车产业持续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汽车行业发展的几个高速阶段都出现在几次经济危机之后,而且这种汽车产业的发展多以企业的重组为多。近年来,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始终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金融危机之后,汽车产业更是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各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中,都将汽车产业列为振兴的重点之一。汽车产业发展重点、汽车发展类型比例、汽车产业区位规划以及汽车产业消费市场规划成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以及战略规划调整是汽车产业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例如2009年5月保时捷由于90亿欧元的债务危机与大众进行合并,同年大众公司还做出了与日本铃木公司采取了合并生产的战略调整。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9年期间,全球各大汽车公司均采取了相应的重组调整。
2、新技术应用于汽车,汽车零部件由机械类产品向电子类产品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数字化生产技术已经开始在整车研制、零部件制造、整车组织、汽车配售等方面广泛应用。同时随着网络化生产的不断推广,在未来的5年中汽车行业的网络化生产将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汽车整车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也逐步由机械类产品向电子类产品的转变。单纯的机械类零部件生产已成为汽车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生产环节之一,而全球范围内的机械类零部件的生产已开始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电子类零部件的发展已从原先的汽车次配件向汽车主配件发展,目前电子零部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件、汽车控制件以及汽车保险件等领域。同时,数字化零部件的应用将成为汽车电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汽车电子类零部件将成为未来零部件的主要利润来源与发展方向。
3、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研究的重点方向。
2000年以来,石油资源的短缺造成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这种价格的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的能源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各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节能、环保,安全的低能耗汽车和绿色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研发成为汽车技术的重点,尤其是以电力为能源的电动车成为目前研发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本国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组织实施大规模的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计划,帮助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的推广。目前,部分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清洁能源汽车已经投入市场,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设备如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桩等已经进入关键的研发阶段,2009年雷诺、日产、通用等国际多家汽车公司都加快了电动车的研发,并推出了相关的概念车型。依靠新能源的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的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研究发展的的重点方向,是引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制高点。
4、全球范围内汽车生产产能过剩,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危机。
近年来,国际汽车产业受到生产成本上涨、市场利润缩减、业内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整个产业链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汽车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汽车的产销量总体上呈现下滑的趋势。美国2008年末的汽车销量为1315.8万台,与2007年的1620万台相比,下降了18.78%。其产量也从1078.07万台下降到868.1万台。日本的汽车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的汽车产量为1156.4万台,同比减少了0.3%。虽然2009年下半年各国汽车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复苏,但是总体而言国际汽车产业仍然处在发展的低谷中。
二、国内汽车产业形势
1、整车制造业发展迅速,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我国各项汽车产业政策的有效引导下,2008年金融危机并未对我国的汽车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2009年我国整车产量达到1379万辆,同比增长47.7%,国内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同比增长45%,零部件制造业以及其他各项配套产业均有明显的发展。同时,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金融危机中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份额中不断扩大,与国外品牌汽车构成了平行竞争的关系。汽车整车生产总体而言呈现两个态势,一是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二是生产合作的逐步广泛。
2、零部件制造业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技术革新成为重点。
零部件制造业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零部件制造业与整车制造业并行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的特色产业。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不仅需要满足国内整车组装的需求,更大量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在市场需求促使下,我国零部件制造业迅速发展,国内零部件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加之国外部分零部件制造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得零部件制造业业内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金融危机后国际零部件需求的转变,从以机械类为主的零部件向机电类、电子类产品转变。我国旧有的依靠低成本取得市场份额的优势已不再存在。为了应对这种转变,我国零部件制造业产品开始着重于产品的技术革新,发展的重点从原先的低成本模式向高附加值技术模式转变。相关技术的革新既包括整车及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的革新也包括运用于整车与零部件中的技术的更新。汽车生产网络化,汽车部件电子化、数字化,新能源及电动汽车成为此次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
3、国内汽车市场保持稳步发展。
国内汽车市场总体而言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趋势。然而近三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石油价格以及各国的减排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波动,从2008年开始出现了汽车销量的负增长。为了应对汽车市场的低迷,我国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从2009年2月开始,在国内汽车市场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国内汽车市场又出现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4、5、6月产销量均超过110万辆,连创历史新纪录。受燃油税实施、购置税减半等政策的推动,我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稳定。2009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达到1028万辆。其中,1.6升以下的小排量车型成为市场的主要消费车型。商用车在国家投资拉动和汽车下乡等有关政策拉动下同样出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28%。
4、国内汽车服务业份额扩大,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汽车服务业虽然是依附于汽车制造业的服务产业,但是随着服务型经济观念的不断普及,汽车服务业逐步成为汽车产业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独特行业。近些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汽车服务业在汽车产业中的份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07年汽车租赁业务的营业额已经超过100亿元。而2008年1-8月,中国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为1184.19亿元,同比增长16.63%,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重为68.58%。
同时,我国汽车服务业已经形成包含汽车分销、汽车维修和保养、汽车装饰和美容、汽车信贷、汽车保险、二手车市场以及汽车驾驶培训等行业的完整产业结构,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5、区域性产业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国内钢铁、机械、石化、电子、纺织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大多数能立足国内,不少地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汽车工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各地政府普遍加大了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和扶持力度。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吉林、广州等20多个省、市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势头。相对于已有较好基础的省份,其他地区发展汽车工业面临较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按照规模化、系统化、高端化、外向化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进行错位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整合;根据国家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陕西省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园区内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衍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大汽车产业招商引资、中外合作力度,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技术创新意识和科研开发投入,引导和组织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和合作网络化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在高新区形成以比亚迪轿车为品牌的集汽车科研、开发、生产、物流、零部件供应、服务为一体的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并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发展,使西安高新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基地。
二、发展原则
1、规模化原则
整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龙头,西安高新区的轿车生产正在达到一定规模,客车、专用车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还非常弱小,必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推动规模快速扩张。制定有利于地产整车销售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在交通规费、路桥费、新增设备所得税、加速折旧、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鼓励增加生产规模、降低使用成本,促进整车产品本地化生产。高新区零部件企业还要采取国外汽车工业已广泛采取的平台化战略,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实现汽车零部件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尽可能的实现零部件共享。此外,应积极提高其模块化生产能力,实现一个企业为多车型、多厂家配套的目标,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等。
2、系统化原则
为了减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向大模块供应商方向发展,不再是传统的来样或来图加工,而是承担产品设计、制造、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部责任。按专业化分工,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层次发展汽车零部件。从最高层次上发展企业集团,使其具有产品开发、系统配套、模块供货和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从第一层次上发展小型巨人企业,使其按系统开发产品,按规模经济组织生产。从第二、三层次上发展专业化协作企业,为企业集团和第一层次企业提供配套,形成规模效益。
3、高端化原则
由于世界市场对汽车的安全、环保、节能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法规标准日益严格,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推动了汽车零部件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把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到汽车零部件和集成上,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汽车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视频、通信、信息娱乐、导航等领域,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能和舒适性。高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发挥西安地区高新技术的优势,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汽车中高端零部件产品。
4、外向化原则
高新区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是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促进合资合作和企业整合,建立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把发展汽车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与国内外重点汽车公司建立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促进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战略合作。二是重视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能力,在配套本地和服务周边汽车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当前全球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组织产品进行国际测试认证,不断扩大出口,逐步切入全球汽车采购供应链环节。
三、发展目标
根据高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十二五”期间,培育2家产值超200亿大型企业,5家超100亿的中型企业;吸引1到2家国际知名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落户高新区,吸引2到3家跨国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入高新区;将高新区汽车制造产业培育成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研发和总装基地,作大作强高新区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分二个阶段实施:
2010-2012年,围绕扩大建设轿车及专用车、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项目,围绕发展汽车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会展、旅游、售后服务等项目,全面启动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建设。到2012年整车产量达到35万辆,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
2013—2015年,围绕轿车规模化,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国际化,专用车系列化、批量化和汽车金融保险等重点项目,使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园的建设形成相当规模,整车生产基地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整车产量达到70万辆,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到2020年整车产量达到100万辆,实现营业收入4500亿元。
第四章
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西安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关键阶段,也是西安高新区积极应对国内外重大发展环境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安高新区的汽车产业要根据国家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陕西省、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格局,按照规模化、系统化、高端化、外向化的原则,扩大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提高区内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做强做大汽车电子产品,推进汽车工业重要技术开发和应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汽车上下游衍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产品,着力培育新的产业群,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式发展。
一、扩大整车生产规模
1、轿车
重点发展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力争到2015年实现产销规模的新突破,使之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劲的品牌产品。发展经济型和中级轿车,抢占经济型与中级轿车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同时,要根据汽车市场变化及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以多品种共用平台技术原则及国内外汽车设计院所和国际领先的专业技术,参考国际最新流行款式,结合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走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轿车产品,对应市场需求。
2、客车
根据陕汽集团公司整合客车资源的战略规划,打造欧舒特公司“中国客车第一品牌”,紧密围绕“拓展市场、研发新品、精细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由传统的客车底盘生产企业转变为“以底盘为优势的客车整车生产”企业,扩大其城市公交客车、旅游客车、新能源客车等产品规模,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专用车和改装车
运用细分市场策略,搞好产品开发,实现专用车和改装车产品差异化和规模化。大力发展高新区目前已有的沥青洒布车、石油工程车、医疗救护车等优势专用车产品的生产规模,积极促进和扶持其通过境内外上市、中外合资和资产重组等形式扩大规模,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产业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4、引进国外知名整车企业落户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增强对配套企业的吸引力。提高整车企业横向关联度,与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合作,有机融入到世界汽车制造体系中,重点引进国际知名整车生产企业落户高新区,建立总装基地,扩大高新区整车产量规模,提高西安高新区整车产量在全国的市场份额。
二、提高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做强汽车电子产品
1、提高区内零部件配套能力
重点引进汽车关键配件生产企业落户高新区。以比亚迪、法士特等汽车企业为核心,向外辐射,带动上游产业发展,增强上游产业配套能力,突出深加工和配套本地化,形成众星拱月的上游产业群。引进汽车轮胎、汽车玻璃、车身钢材等运输成本大的汽车关键部件生产企业落户高新区,拉长产业链,实现关键零部件的本地配套。
根据整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西安高新区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点可以列为:自动变速箱、缓速器、高性能刹车材料、安全气囊、电喷系统、新型汽车空调系统、车载电子导航系统、大型覆盖件车身设计、高性能汽油机、汽车轮胎、汽车玻璃和车身钢材等以及其他关键零部件。
2、扩大周边辐射能力 以法士特公司的变速器、欧舒特公司的客车底盘、万向公司的盘式制动器总成等汽车底盘系列产品、联合汽车电子公司的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产品等为核心,培育高新区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抓住国际产业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西安廉价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与国内外大整车厂家、维修市场建立联系,与周边河南、湖北、四川等汽车产业优势整车企业加强联系,与省内西安经开区、宝鸡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等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缩短配套半径,降低运输成本,大力发展“小巨人”型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外拓展高新区零部件企业产品市场。
3、做强做大汽车电子产品
以比亚迪、法士特、联合汽车电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和纽带,充分发挥西安高新区电子产业在电连接器、表面贴装元件、光电子器件、新型显示器件、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半导体分立器、电子材料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培育3到5个国家级重点汽车电子研发和测试实验室,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大汽车动力设备、汽车电子技术研发力度,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重点加大传感器、汽车微处理器、汽车集成与模块技术、汽车供电系统技术、汽车光导纤维技术、汽车网络通讯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研制新型智能化汽车零部件产品。突破纳米半导体LED技术,取代传统的发热照明灯,生产车头照明灯、车尾照明灯、仪表板及车内显灯等。
4、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新产品开发机制
以高新区管委会为纽带,促进总装和配件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制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是加强企业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汽车工程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等重点高校院系的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的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共赢,提高创新能力。
三、推动重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汽车工业是国际性产业,要瞄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以发展汽车电子技术、新型能源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发动机排放欧Ⅳ法规技术、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为重点,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汽车电子技术
一是发展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二是发展车载信息系统。将车载计算机与汽车仪表、汽车安全系统相连,组成更为完整的车载设备系统,使之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2、新型能源技术
积极开发和应用燃料电池、乙醇汽油、天燃气和氢燃料技术,发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使之成为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自动变速箱技术
利用传统机械手动变速器和离合器的基础,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变速理论,以电子控制单元为核心,通过液压执行机构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选换挡操作和通过电子装置控制发动机的供油,实现起步、换挡的自动操纵。
4、发动机排放欧Ⅳ法规技术
加强欧Ⅲ之前技术的开发应用,以适应我国分阶段推行欧洲标准的要求,提高整车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CAD/CAE/CAM一体化技术。以重点企业为主,加强3C平台的建设,对汽车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逐步实现从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从经验设计到以CAD/CAE为基础的优化设计的转化,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建设。
5、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
要逐步跨越以机械化生产为主、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阶段,积极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努力实现柔性自动化,并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同时,推广采用优质高效节能节材工艺及装备,有条件的企业要采用高精密加工、激光加工等新型加工方法。
6、管理技术
要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精益生产方式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管理,重视生产模式、组织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创新,积极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应以比亚迪和欧舒特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优势,树立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到2015年,形成比亚迪电动汽车、欧舒特新能源客车的整车品牌,比亚迪铁电池、欧舒特新能源客车底盘、联合电子汽车电子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形成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性产业群。
1、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线
在比亚迪西安二厂扩大生产中,加大电动车研发和生产投入,使电动汽车作为其未来汽车产品中的拳头产品。另外,依托陕汽集团在高新区投资2.6亿元建立的新能源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尽快实现欧舒特新能源客车的整车产业化,占领国内新能源客车、公交车市场制高点,以此带动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发展。
2、新能源汽车电池以及发动机的生产制造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动力源的关键技术,一是动力电池,二是混合动力发动机。高新区必须将比亚迪的铁电池研发基地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引进技术的重点,建立比亚迪铁电池研发与生产基地。就区内配套而言,欧舒特虽然具备独立生产新能源客车底盘的技术,但是客车动力配套均来自区外,因此,重点任务是能够吸引并建立混合动力发动机企业落户高新区,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新能源汽车客车底盘
欧舒特新能源客车底盘是国内首家研制成功的企业,掌握了标准、匹配、开发、制造工艺、安装等关键技术,并且该项技术已通过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应将欧舒特新能源客车底盘作为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项品牌进行推广营销,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份额。
4、新能源汽车电子零部件
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汽车电子零部件包括汽车控制、汽车制动、汽车安保成为重要环节,其发挥意义应远大于传统汽车电子零部件。就目前区内情况而言,并没有完整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因此,作为新能源汽车支撑项目之一,汽车电子零部件应作为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列入十二五的规划之中。
五、带动汽车衍生产业
汽车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经验数据显示,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可带动上游产业增值0.63元,下游产业增值2.65元,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增加10到15个就业人员。
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要发挥其产业特点,结合西安高新区实际,拉动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轻纺、科研设计等上游行业的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租赁、售后服务、二手车市场、旅游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拉伸产业链,形成上中下产业共同发展的集群优势。在不断壮大关联产业的同时,支撑和促进西高新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章
政策措施
一、建立区内汽车行业协会
建立区内汽车产业行业协会,吸引整车企业和配件企业入会,协会负责区内外企业的组织协调,加强整车企业和配件企业的分工协作,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共生网络,避免重复建设,快速发展形成高新区以总装为主,周边地区进行协作配套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链条结构,降低企业配套成本。
二、培养优势企业,发挥龙头作用
继续培育壮大高新区大型制造企业,制定优惠措施,拓展融资渠道,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新建项目、关键技术改造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制定税收和土地供应措施。鼓励并支持优良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上市,加速高新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高新区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三、引进区外整车与零部件生产厂商
吸引区外优秀整车与零部件企业落户高新区,建立总装基地,发展总部经济。在整车方面,选择国内市场保有量适中,国际实力雄厚的汽车企业,尤其应将具备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的汽车企业列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在零部件方面,引进发动机等汽车关键部件与汽车电子部件等相关生产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关键零部件与电子零部件的的本地配套,缩短供销半径,降低运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四、保证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技术资金支持与人才储备
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应发挥管委会职能,积极组织相关企业与科研组织形成企业联盟,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建立税收金融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给予优惠贷款,减免税收及政府担保融资等激励政策,保证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支持。同时由管委会负责协调各企业构建新能源汽车人才储备库,与各重点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导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就业。从而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
五、组建零部件战略技术联盟
高新区管委会应以相关科技计划为依托,创新管理机制和支持方式,发挥政府指导作用,推动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尤其是加强企业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汽车工程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等重点高校院系的合作,构建组织化、制度化的零部件战略技术联盟,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研发,共同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谐有序发展。
六、建立产业间信息交流平台
由管委会主导组建区内产业间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保证产业间信息的畅通化和时效性,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合作机会,减少企业合作的交易成本,避免企业之间由于产品同构、技术雷同、战略冲突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同时在企业和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稳定畅通的交流渠道,使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作为政策调整和战略规划的依据
七、支持汽车产业园规划、建立与完善
高新区要根据产业链条的整体走势和分布特点,按照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结合国际优秀园区发展经验,支持建设以比亚迪、法士特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园区。整合电力、供水、交通等市政资源,在园区内形成包括生产区、生活区、零部件加工生产区、汽车物流、产品交易及人才培训中心等功能在内的若干功能区,使区域各个功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点,并做到优势互补。
八、建立和谐汽车产业环境
管委会应落实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外汽车产业基地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的产业水平。实现与宝鸡高新区泾渭工业园等开发区的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沿承“文明高新、平安高新、和谐高新”的理念发展高新区汽车产业,建立和谐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
第二篇: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011至2015年,是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春高新区)加速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省、市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部署,以及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和《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长春高新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创新、创业和开发建设加速发展,特别是全面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以来,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城市和生态环境建设加速推进,发展变化巨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目标顺利完成,为“十二五”优质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239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532亿元,工业总产值237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130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43%、20.40%、24.24%和21.24%,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64倍、2.53倍、2.96倍和2.62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67.6亿元,年均增长38.19%,是“十五”末期的5.04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31亿元,是“十五”时期4.9倍,年均增长32.67%。全区经济总量200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2010年跃上2000亿元新台阶。在2009年国家高新区指标排序中,长春高新区经济总量居第12位,工业总产值第12位,企业净利润第4位,上缴税费第4位,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之一。
2、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科技引领作用日益突出。长春高新区2006年被评为“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十强开发区”、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计划先进管理单位”称号。科研实力愈加雄厚。全区集聚吉大等高等院校14所、长春光机所等科研机构39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15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2个,博士后工作站15个。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海外学人创业园、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中俄、中白科技园、“一院四所四校”创新战略联盟、“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专利技术(长春)展示交易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创新与产业化平台体系日臻完善。创新成果丰硕。全区累计申请专利3736件,授权专利1696件,其中发明专利631件。承担和实施863计划项目83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6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6项,国家新产品计划项目69项和国家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4项,各类科技计划立项数始终占全市的50%、全省的3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55%。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按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2户,占全市69.17%、全省38.33%。孵化基地建成36万平米,在建97万平米,向区内外输送高新技术企业200余户,全省自主创新型、处于初创期的中小科技企业80%集中在长春高新区。
3、园区和基地建设加速,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生物医药园、文化创意科技产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等重点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实施重点产业化
项目260余项,新兴产业领域的电动车产业链、有机发光显示产业链、动漫产业链形成加快,有力促进了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提速,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与医药、光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区内注册企业3392户,产值超千万元企业206户、超亿元75户。长春高新区是全市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和外商投资的密集区,依托长生生物等医药企业建成亚洲最大的生物疫苗生产基地,光电子行业拥有新产业光电、禹衡光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软件企业360余户、占全省的80%,动漫及相关企业30余家年产动画片超过10000分钟。2010年,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新材料四个产业实现产值234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8.86%,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0.8%。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活力明显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25.4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4.56%。其中出口16.58亿美元,年均增长16.3%。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30.4亿美元,年均增长14.2%。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区内投资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89户,通用、蒂森克虏伯等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8户。中航集团、兵装集团等央企及项目落位集聚于高新北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与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企业间科技合作关系。长春高新区国内首个中俄及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基地,承担中俄政府间重大科技合作项目4项。依托中俄、中白科技园建设发展,设立了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和2个国外技术转移中心,具有国际顶尖水准的光纤激光器等高科技项目获得快速进展。吉林环宇公司通过收购荷兰OTB公司和飞利浦研发中心,与德国MERCK、加拿大INGIS等世界一流企业合作,整合国际高端资源,全面掌握了新一代PLED平面显示产品的最高端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量产。
5、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加速,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成功拓展高新北区并成为长东北开放开发核心区,辖区面积扩大到210平方公里,新一轮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80亿元,其中2009-2010年投入占60%。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22.2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全区形成了完备的道路交通和功能配套体系。远达大街立交桥、硅谷大街立交桥等重大交通节点工程陆续交付使用,公用设施同步建设,实现“十一通一平”。生态环境提升加快。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建成,富裕河治理完工,三佳湖公园、创意公园、体育休闲公园陆续完工,硅谷大街、蔚山路以及天安、高科技广场等一批精品街路、广场建设完成。启动实施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产业发展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面貌焕然一新。
6、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速,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架构了既有政府职能、又有企业化管理的双重体制,实行平等竞争、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用人机制。构建了投资促进、建设发展、经济与科技运行三大支撑体系和社会服务、综合服务两大服务体系。经济运行调节水平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出台30余项鼓励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东北地区率先通过了国内、国际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实效。高新二实验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提高。民生不断改善。失地农民拆迁补偿全部到位,按商品住宅标准建设回迁农民社区。以城乡低保为基础的、以灾害、医疗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廉租住房补贴及时发放。滚动实施民生行动计划。“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社会公共安全综合治理日益强化,平安高新建设提速。
高新区“十一五”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需“十二五”时期妥善解决。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内部汽车一业独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企业群体结构欠佳。二是创新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协同不够,未转化成发展优势。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尚待提升,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财政扶持不强。三是经济外向度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水平不高;四是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需进一步改善加强。
(二)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仍然是高新区实现快速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世界范围看,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进程愈趋加速,跨国公司开始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国际产业转移层次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服务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持续加速。全球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贸易摩擦、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备受关注。科学技术引领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促使各国竞相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具有低碳特征的经济增长引擎。从国内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看,中国经济仍将处于平稳较快增长期,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推进,继续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图们江区域作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极点备受瞩目,长吉图一体化进程、长东北开放开发将明显加快,以中心城市带动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格局将加速形成,东北地区将成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外资转移的新热点地区。高新区作为长吉图区域和长东北区域的核心城区,有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与产业优势,更大规模地集聚先进生产力要素和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区地位。从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看,产业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优质快速发展阶段,重点产业的比较优势日趋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产业集聚区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吸纳国内外高端要素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随着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收入水平的提高必将有效带动新兴消费领域的快速增长,中心城区带动、集聚周边地区消费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将有力推进高新城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拓展和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全区调控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促进发展的凝聚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背景下,高新区科教、人才等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并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
2、面临挑战。首先是竞争发展压力不断加大。珠三角、长三角、天津滨海新区、东北经济区区域发展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地区之间、兄弟开发区之间竞争更趋激烈。其次是资源、环境约束收紧。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要求提高。再次是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突出。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将持续存在,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第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压力加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愈趋复杂,收入差距、人口流动、征地拆迁等引致的各类矛盾仍会不断出现。
二、发展思路及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长春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加速推进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以特色园区和基地建设为支撑,优化提升南区,拓展构建北区,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重点,着力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速跃升发展,建设“五大基地”。打造长春市产业升级主导区、吉林省高新高端产业集聚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北亚高新技术合作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全面建设繁荣高新、智能高新、生态高新、和谐高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主导原则。突出产业价值链高端,集聚、整合创新资源,统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新型产学研合作,建设产业创新联盟,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坚持开放带动原则。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建立开放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合作与竞争,集聚与利用域外资金、人才和技术,引入先进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在开放中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3、坚持集群发展原则。以产业园区为承载,围绕重点产业,“拉长补短”,打造优势产业链条。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服务配套“平台链”体系,实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形成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创新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4、坚持结构优化原则。促进存量优化与增量提升,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社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目标
(一)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并对过去的5年进行了总结及肯定,并对未来的5年提出了实施“三步走”的工作步骤,即一年完善规划布局,三年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实现规模提升。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工作方面,强调了安全生产及消防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消防应急预案,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消防事故。要求社区着力做好民生民计工作,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推进辖区全域城
市化进程。
(三)关于自身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着力强化队伍自身建设,以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出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构建一支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通过各自形式的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举办党课等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推行“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政务、站务、财务“四公开”制度,加强对街道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树改革创新之风。二是要树学习钻研之风。三是要树调查研究之风。四是要树敢抓敢管之风。五是要树团结协作之风。六是要树勤俭廉洁之风。
(二)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突出重点,强化保障。要立足于高新区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好社建处的职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多支持和指导,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重点做好社区建设管理、民族宗教、综治维稳等重点性工作。
(三)提高认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关注高新区马金铺新区规划启动的大势,用新的理念、思路、途径、方法、手段来建构社区管理新体制机制。为此,要推进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结合我区和谐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构筑“四合一”公共服务新模式,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作为议事机构,依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新型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为了使组织构架在“四合一”管理服务模式中建立更强
有力的联席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要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公共户单位代表、片警中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采取双向任职的形式。
(四)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是最终落实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基层社区实现了和谐稳定,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有了保障。和谐社区建设要求到每个社区都要达到“六好”、“十无”、“两满意”等要求,“六好”就是“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标准; “十无”就是楼栋无矛盾、邻里无纠纷、群众无上访、小区无火灾、校园无违法、青年无吸毒、卫生无死角、生产无事故、交通无违章、居民无邪教;“两满意”就是社会各界满意、居民群众满意。经党工委研究后决定,我们正在以国际花园社区设立为创建和谐社区试点。按照“两委一站”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区,“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推开。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方面,一是要开展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二是组织辖区公职人员、街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站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业委会的选举,担任居住地的楼栋长,参加社区义工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共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个社区办公用房优化升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抓好社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社区。高新区在建设发展中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或者正在酝酿成社会矛盾,使我们在维稳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通过有效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基层,才能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建立及强化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联合调处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出租屋综合管理及服务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应急工作机制、司法联席会议机制等系列制度的作用;建立及整合队伍,成立维稳突发事件“青年突击队”、“信息收集队”等队伍,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维稳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格化”巡防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抓好社区矛盾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
(六)重视和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高新区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中村脏乱差、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等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和机制,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在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备案(档案)安全监管模式,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七)继续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民计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就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只有时刻把居民的利益牵挂心头,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作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好面临的实际困难,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各次重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高新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实现高新区“十二五”规划工作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思想,共同营造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六)做好动员和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的基础性建设,以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社区各项工作完成的步伐,并使“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居民群众。
第四篇:十二五发展规划(模版)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院在为晋庙铺镇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农村居民对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这与做好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基层卫生院的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各科室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医院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方面,要科学规划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近期发展目标要合理改善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思想文化机构,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远期目标应着眼于人才,技术,设备,环境,文化的长期效益,走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满足未来的服务群体的医疗需求,做到社会化,区域化,个性化等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发展,服务,管理水平,特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单位基本情况: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53年,位于晋庙铺镇政府所在地,属一级甲等医院,占地约4300平方米。现有职工44人,其中卫技人员32人,后勤管理人员5人,病床25张。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分析国内卫生发展趋势,在国内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乡情和卫生发展阶段特征,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创业发展,坚持生态发展,坚持和谐发展,明确“十二五”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镇未来五年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工作目标:
以农村公共卫生为中心,着力抓好防疫保健各项工作,做好辖区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增添新设备,改善旧设施,并以优质高效的人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为我镇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心脑血管病、痔漏科为重点建设专科,到2014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在全镇及周边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投入,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单位安排在省重点医院进修外科2人,妇产科1人,器械护士1人,麻醉师1人,进修时间分别为1年,计划进修经费2万元,邀请上级医院来我院指导会诊经费1万元。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
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市级医院、县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酶标仪,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胎心监护仪、洗胃机等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建立独立的放射楼,使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建立标准化发热门诊、预防接种门诊,不断完善我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注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
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最新进展和动态,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教育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2、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对中青年卫技人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护理知识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考试,通过组织“三基”学习,训练和考核,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加强医院外科和妇产科手术室的建设
今后五年,单位计划新建一间正规的普通外科手术室和标准化产科。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全面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在五年之内辖区内所有城乡居民实现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城乡居民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居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进一步规划好村卫生室和培养乡村医生。
目前我镇29个村卫生所都有40平方米以上的业务用房,计划在5年内,全镇村卫生所全部达标,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计划在5年内全镇乡村医生31名均取得执业助理以上资格。根据村级卫生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乡医到州、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努力提高乡医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级医疗、防疫、保健工作服务。
六、继续巩固合作医疗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德政工程,能够缓解老百姓因病还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计划在5年内,我镇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100%,真正做到政府得政绩,病人得实惠。
七、进一步做好辖区内防疫保健及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进一步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是预防重大传染病发生和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的措施。计划在5年内我镇十五苗、二十八针,特别是十五苗接种率达98%。各种传染病报告率达100%,初始结核病转阴率98%以上,传染病发病率低于393/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小时内处置率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8/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10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新生儿防视率达到95%。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
防治艾滋病工作。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入,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的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认真贯彻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乡镇卫生院,为晋庙铺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
2010年5月26日
第五篇:街道“十二五”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梳理今后五年xx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xx街道今后发展战略目标,对于xx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接和促进“xxx”以来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总 纲一、十二五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截止XX年末,xx街道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招商引资1.8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综合治税600万元,同比增长400%;完成商品零售总额500万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工业产值4.2亿元,同去年持平。
从指标完成及xx综合发展情况看,问题和优势并存,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慢。吉航维修公司作为xx地域的主要经济支撑,产值长期徘徊在2亿元左右,近三年来呈现负增长,而且目前看不到有好转迹象;全区域范围内经济总量严重不足,注册工商户280家,而且多数未达起征点,地方税收总额不超万元;居民收入水平低,年均不足万元。二是基础设施差。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处“村中城”城市建管资金长期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导致街路破损、棚户区大量存在,无路灯、无绿化,并进而引发环境脏乱、秩序混乱。三是服务功能弱。xx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没有很好地起到吸纳集聚人口,服务周边乡镇及开发区的引领作用。
(二)发展环境优势分析
优势一:发展空间大。xx是为周边乡镇及经开区提供重要生产生活服务的区域,服务人口多达20万,服务企事业单位多达200家;xx地域内有可供开发土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67万平方米为工业用地;随着哈达湾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逐步外迁,xx将成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工业企业布局地。
优势二:产业门类全。吉航公司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xx航校与铁路配件厂合资兴建的精密机械加工基地也很具规模;域内30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企业两家;各类银行五家;入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三家。这对一个人口只有1.3万人的地域来讲,已经显得很热闹。
优势三:投资门槛低。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远,所以房价低、租金低、投资成本也低。特别是随着去年“xx商贸中心”的落成,周边很多农民到这里投资创业,发挥了很好的小城镇集聚功能。
优势四:交通便捷。离高速公路入口只有七分钟的车程,域内还有尚待启用的飞机场和铁路专用线。水电气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二、十二五时期xx区域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xx街道“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在共性中存生存,在特色中求发展,紧紧把握xx区域优势,以加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努力在特色优势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有新的发展,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坚持原则
--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加快发展,兼顾质量效益。
--把握机遇,转变区域发展。
--营造环境,促进改革开放。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定位
建设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建设以维修制造为主、依托吉航优势的北部工业新区;建设为周边乡镇及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
区。三、三大发展板块
(一)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
1、发展优势
XX年xx东博会上,xx街道与中航xx瑞塞和xx瑞融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xx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4亿元,可实施多个项目开发,通过对xx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可带来整体区域变化。
2、发展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实施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建成一个建筑面积达到19万平方米,商住楼多达180栋,常住人口突破5万。商气、人气异常凝聚的新型中心城镇,其中3万人。
3、发展重点
--XX0平方米xx商贸中心
--90000平方米的金街名苑
--XX0平方米的平房区改造
--50000平方米的老中学商住楼
--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以及衍生的特色美食街
--水上乐园、文化广场、棚膜种植园区、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果菜批发市场等项目,(二)以维修制造为主、依托吉航优势的北部工业新
区。
1、发展优势
哈达湾重点企业转移已成定局,随着哈达湾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逐步外迁,xx将成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工业企业布局地。xx未来的工业发展除虹园外,xx应是最好选择。
2、发展目标
依托吉航公司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建好四个小区,实现域内工业产值12亿元,为现有基础的3倍。
3、发展重点
--一是飞机“维修区”。发展吉航公司主营业务,年产值可达2.7亿元。
--二是民品“加工区”。重点为大庆石油、哈飞集团开展配套服务。
--三是汽车“配套区”。利用吉航公司闲置的67垧建设用地,以中航集团和xx省政府签署的合作意向为契机,摆放工业项目,做好汽车文章。
--四是农产品“生产区”。沿吉孤公路向西,在道路两侧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发展一批农产品特色加工项目,并逐渐使xx、孤店子连为一体,集群发展。
(三)为周边乡镇及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
1、发展优势
2、发展目标
3、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服务功能。除传统商业、餐饮、娱乐项目外,深入考虑金融、担保、物流等项目。
二是规范服务环境。提出了规范服务环境的三年规划设想:第一年清脏治乱,第二年改善设施,第三年建设新城。明确了环境优美、街容整洁,停车有位、出入顺畅,市场繁荣、管理规范,平安祥和、宜商宜居四个整治目标。确定了改造棚户区、治理通溪河、批建停车场、改造市政设施、治理环境卫生、新建农贸市场、整顿治安秩序等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
三是配套商业设施。重点是建好四个商场、建好特色美食街。
四个商场包括:农机具销售商场、蔬菜批发市场、建筑材料销售市场、农贸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