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
如何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
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化大国,农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基层水利工程的大力支持,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但是,就目前的管理现状而言,我国的基层水利工程多由乡镇企业实行集中管理,由于管理资金缺乏,管理技术落后,再加上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就导致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十分不到位,严重制约着工程效益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为此,找准突破口,切实弥补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就成为改善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改善
基层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水利的修建不仅有利于满足农村人口的用水需求,还能够有效参与到城市的防洪和控水工作中,可谓是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基层水利工程是一种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但是相比于大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并不简单,目前,我国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想要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以及完善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做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基层水利工程理应抓住机遇,面向市场,依靠先进技术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但是,在陈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下,我国基层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却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过度依赖管理部门的行政指导,难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适时改革,盲目建设现象严重,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等,现阶段,我国基层水利工程的修建工作已经相继完成,管理工作将成为工程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为了减少体制问题对基层水利工程发展的束缚,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是发挥基层水利工程持续效益的关键步骤。
2.权责分工模糊
基层水利工程是一项施工范围广,参与人员多的工程,其中涉及到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监督机构以及监理单位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明确而清晰的权责分工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与良好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我国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参与各方的权责分工往往是十分模糊的,例如,工程缺失第一责任人,部门人员身兼数职,责任落实不到位,建设单位干预过多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干扰下,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就会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局面,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形成相互推诿,无人承担的现象,不仅制约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基层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管理,近年来也不断加大对基层水利工程修建与管理的财力支持,但是,相较于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难以支撑正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由于传统水费征收方式的不合理,我国的水费征收比较困难,难以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形成有利的财力支撑,在资金支持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就难以进行必要的技术、设备及人员配置,难以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最终限制了管理水平的完善和提高。
二、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提高对管理工作的认识
基层水利工程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强对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农业生产者、政府以及国家对基层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形成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和政府应该对各级水利管理单位进行正确划分,加强对其领导,保证相关政策方针的落实和执行,并能及时了解和监督管理工作现状以及管理责任的落实,同时,国家还需要针对各级政府、各级水利管理部门以及广大的农业生产从事者大力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水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2.明确权责分配
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与工程参与各方的定位及责任义务的明确划分有着重要联系,为了明确权责分配,首先需要界定工程产权,然后依据各项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做好工程的调试工作。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是管理工作的领导核心,应当积极发挥对全局的领导和把控作用,施工建设方应该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开展工程建设,同时,规划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环保部门等也应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另外,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实施也能有效实现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3.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在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人员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主体,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工作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加强基层水利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水利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养成,现代化的水利人才不仅需要储备丰富的技术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时刻关注经济发展现状,及时把握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4.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需要中央及各级政府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一方面需要改革传统的水费征收标准。在当前形势下,用水价格的形成需要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直补政策下,综合考虑水利工程的各项经费,农民收入及负担水平等多项因素,保证水费的收入能够基本满足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所需,另外,各地方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水利设施进行承包和租赁,以缓解管理经费紧张的现状。
三、结语
基层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利工程的修建是一项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工作,而管理和维护工作则是一项长期的,不能间断的工作,有效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合理建设和有效利用,更有助于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形成足够重视,引导各方加强协作,共同推动该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崔彦玲.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213-213.[2]沈峰勇.如何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3(11):118-119.[3]王雷雷.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J.管理观察.2015(15):30-31.
第二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简介:本文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实施改革的相关建议。从观念、体制、机制、资产、定位等方面研究了今后工作的措施,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管单位走向良性循环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字:改革 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 思考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在深入到国民经济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规范。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历时十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喝“大锅水”、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差、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壮大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国家水利产业政策滞后,没有在政策上即时调整、引导水利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对水利工程管理如何进入市场研究不深、不透。
(2)、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无偿用水观念根深蒂固。全社会无偿用水或低价用水观念的转变速度缓慢。
(3)、国家重视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稳定,在商品水的价格上严加限制,将农业产业的商品水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转嫁给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承担。
(4)、将应由地方政府负担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支出转嫁给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担。
以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水利系统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作风,缺乏发展水利工程的新的管理模式。
2.管理体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四十七万多户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拥有数千亿元的固定资产。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种植、旅游等功能要素的,蓄引提结合、大中小并举、地域分布广泛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
在水利工程的这些不同的功能要素中,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又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即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又按流域(或灌区)划分。地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灌区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灌区管理部门。
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事交叉、各自为阵、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编制、灌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水价核定、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供水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不清,出现有利益时大家争着管,有问题时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管的局面。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体顺不顺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危害也是致命的,而理顺管理体制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3.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具有多种功能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运行管理中的各种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
(1)、水价的运行机制。按照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均按照政策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了水价成本测算。实施六年来,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普遍的实收水价只占成本价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虽然水管单位所供的水是商品,其中凝结着商品生产者巨大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但却不能从低廉的收费价格中获得合理的补偿,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然导致水管单位职工的生活贫困和职工队伍的不稳定。水价的审批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既不能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定价,又不能得到政府的价格补贴,这实际是政府转嫁了水商品成本支出的负担。因此,目前全国水管单位的巨大亏损,其主要原因均是政策性亏损。
(2)、水费的计收机制。多年来,水费的征收都是由地方各级政府以“实物计量、货币结算”的方式实施的,在九十年代后期改为“按亩计量、货币征收”的方式。这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行政手段征收水费是可行的,但在市场经济时期就出现了许多矛盾。第一是征收主体的错位:由于水具有商品的属性,就不能回避市场经济规律,回避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的供需服务关系。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普遍出现入不敷出、财政严重赤字的状况,必然将广大农户所解交的水费用于发放工资、奖金、建办公楼、修学校及地方社会公益设施等支出。因此,普遍出现了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挤占、挪用、截留水费等违纪违规的现象,导致一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欠收水费高达几千万元的严重后果。第二是计量标准的失衡:在计量收费的方式上,长期沿用按设计灌面或八十年代初定的灌面,将田土面积折合为标准亩计收水费。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城市化的建设,使田土的比例和各类经济作物的用水量与原有核定的标准严重背离。所以,传统的水费计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3)、水利资产收益划分的机制。在水利工程的单项或单位工程资产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往往同时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效益,如水库工程中的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放空设施等项目,既为防洪保安发挥作用,又为蓄水、养殖、发电、旅游等发挥作用。因此,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各自所发挥的效益就很难用准确的数据进行价值定量,区分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4)、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或灌区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过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的堤坝和各类水库的防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水库跨坝、渠道跨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顺所造成的后果。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多、情况复杂,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4.运行管理经费的问题。
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到“以粮为纲”,“无粮不稳”和“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的”观念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所以,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国家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另外,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每年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又形成水管单位人员增多、机构臃肿、素质低下,根本无法实行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等社会保障体系,大量职工退休、下岗、待岗后,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落后地区和基层水管单位犹为突出。
5.水管单位性质问题。
水管单位的性质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生产型事业单位”的过程,长期实行“自收自支”、“以收抵支”的预算管理形式,没有得到科学、客观、合理的准确定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国家经济不发达所致。水利工程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基础。因此,理应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和财力的支撑。由于水管单位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结合实际界定单位性质就非常必要。光靠水管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来补偿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支出是不合理的,也是补偿不了的。就全国水管单位一九九五年新财会制度改革后每年出现的巨大亏损来看,再过一段时期,很可能出现“所有者权益”的全面赤字,多年积累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将被巨大的“未分配利润”赤字所冲抵贻尽。这都是由于水管单位的性质错位和补偿缺位所造成的结果。
二、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特别是在水管单位内部的供水生产、水产养殖、水利发电、库区旅游、水土资源等生产经营实践中,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内涵,要明白“市场经济没有眼泪”的道理。
通过改革的手段,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形势,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揽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摆脱水管单位举步维艰的困境,才能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实现水利人的小康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认真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⑴、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
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⑵、行政管理和水管单位的关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
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提防、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水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而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的过多、过死、过细。而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开展水商品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对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真正作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
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均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性功能,其综合效益必然具有公益性效益和经营性效益,在公益性效益中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营性效益中表现出水管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处理好这个关系对社会、对水管单位都非常重要。界定清楚两者的资产量、价值量是这次体制改革的焦点。从公平、合理、科学而言,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划分时,可按水库库容的各自占比,或防洪、排涝、减灾、环境效益占灌区范围内平均GDP贡献率,或水管单位总支出中扣除经营收入弥补支出的占比等方法,客观综合确定公益性资产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量。同时结合水管单位现状、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确定公益性耗费的补偿额度,不搞一刀切。
要分别对每个水管单位进行划分和确定,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应承担的补助份额。同时,重新核定水管单位的供水成本价格,分别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灌溉、城市环境等不同用水类别确定不同的水价成本和价格。并对其中的农业水价的成本价和当年执行的收费价格进行比较,按照实际供水量和收费总额核定差额,将这一部份不应由水管单位承担的差额,由受益的地方财政负担。但是,由于存在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国家应从全局出发,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大体平衡各省市区的负担份额.⑷、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中央关注的重点,也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水管单位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自己、状大实力、提高社会地位的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自身综合经营管理的同时,争取上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水管单位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
(5)、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理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主要在于外部管理体制的理顺和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理顺两个方面。外部管理体制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水行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上下领导关系,条块业务关系通过本次改革是必须理顺的。而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涉及到流域内部、灌区内部、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内部关系的理顺,必须在人事、财务、分配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理顺,为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理顺创造条件,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6)、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的关系。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水管单位在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清理撤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兴办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下属企业时,必然会出现人员过多而无法安置的现象,而大量的下岗、失业又必然导致水管单位内部和社会的不稳定。同时,水利事业的发展又将出现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因此,一方面要坚决压缩非生产人员和超编人员,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精减人员队伍,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另一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同时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处理好这一关系,将十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准确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理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的重点在于对水管单位的准确定性,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三类不同性质界定清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而情况最为复杂的也是这一类。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使职工的生产岗位进的来、走的出,退休有所养、下岗有去处。
4.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其主要的机制是:
第一,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加快水价调整进程。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第二,在水费的征管机制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好务,收好费。
第三,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改革长期以来实施的按亩收费方式,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由支渠管理委员会负责某一条支渠的输水、管水、灌溉和维修等工作,配合用水户协会做好水费的征管工作。
第四,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第五,在资产管理机制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严密关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实施动态和静态的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有责任和义务管好用好现有的水利资产,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创造的收益,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第三篇:做好基层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基层思想工作的三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十二部分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明确提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如何实现这一要求,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是我们基层思想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通过对十七大报告的学习,我认为当前做好思想工作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应改为思想工作。做好思想工作,是政治工作的根本。但思想工作加上政治两字,无形之间,使这项工作虚化,实际上也是弱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的正常生活及思想状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存在着对未来信心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责任感淡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积极引导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增强荣辱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态调整工作。思想工作的基点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思想方法上和工作方法上,要特别注意抓住这个基点,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尊重人、信任人。不用官话训人,不拿大话
唬人,不以假话骗人。二要培养人、塑造人。立足教育引导,给干部提供学习、深造、发展、发挥的机会。三要关心人、帮助人。主动关心,办好实事,给干部提供宽松环境,团结工作。四要理解人、支持人。善解人意,真心支持,排难解忧,助人上进。五要激励人、鼓舞人。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宣传理想信念,宣传他人长处,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六要管理人、规范人。敢抓敢管不放松,用党纪国法规范人,既对干部的今天负责,又对干部的今后负责。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务实性,因人施教
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党的一切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发挥政治优势,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既有物质要求、又有精神要求的人,这就决定了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干部的不同特点,必须分层次、多样化地做好思想工作。遵循干部的认知心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特点,讲求思想教育艺术,以真诚的力量感染人,以情感的力量打动人,以人格的力量教育人。要善于从干部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工作做到干部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循循善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干部的心坎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务实性,做思想工作的干部要认真研究不同层次干部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深入基层,了解干部在想什么、盼什么,真正为干部着想,替干部打算,帮干部办实事,把团结、动员、教育干部同服务干部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办实事的有形载体之中。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干部欢迎的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和寓教于管理等活动之中,增强干部对党组织和领导的信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形式多样的谈心、交心活动,个别谈心入人心,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交流,掌握干部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对症下药,凝聚干部的心。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厅过去服务窗口分工明确,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有的窗口排起长队,有的窗口却无事可做。干部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集思广益,经过反复研究,提出AB角制度,一个人至少熟悉两个窗口的业务,一个窗口出现排队,其它的窗口立即开放,有效缓解了过去排队的局面。因等候时间长而出现的矛盾大幅减少,干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和谐。业务手段解决了思想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务虚,更要务实,还要把握基本原则,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讲清道理;对合理的要求,要认真对待,并及时地加以解决。要把热情服务和耐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工作做在前面。今年,分局根据情况,招聘了两名临时用工人员。成员复杂,极易造成矛盾。分局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责成有关同志和相关干部逐个交流思想,取得干部的理解。对两名临时用工人员,也没有采取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手把手教会业务的同时,也心贴心地教会了她们如何和同事相处。分局干部和临时用工人员很快融为一体。
三、结合新时期特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效机制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内容载体上实现转变,突出有效性,把单纯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转变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无”认识。当前,社会处于一个产权变更、经济转形、体制转轨、技术创新的时期,这些变化对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形式与载体都提出了新的适应性要求,必须在内容上创新,积极倡导公开、公正、公平及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学习心得评比、知识竞赛、职业道德评议等活动,努力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和融合性。
外部环境导致部分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即:“理想理想,有利便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在诱惑面前,这些人产生了一种“政府是虚的,理想是空的,权力是硬的,钞票是实的”的错误认识。新形势下干部思想的复杂性,无疑对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上应首先研究、了解工作对象的认知结构,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寻求工作的突破口,从单纯的说教式、注解式转化为符合心理规律的诱导式、解惑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通过谈心这种过去经常使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的方法解决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个道理。何为“高人一筹”的工作方法?肯定有很多,但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事而异、就事论理,因时而异、择机而发,受挫不怒,循循善诱。在亲切的交谈中拆掉隔心墙,架起联心桥。碰“钉子”肯定是免不了的,只要做到宽以待人,大度豁达,具有不怕误解并负责到底的精神,不惧反复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是能够得到干部的理解和支持。这既有利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来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培养、引导等科学的途径,逐步建立起来进而转化为人们的行动指南。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抓好落实,发挥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干部头脑。突出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教育我们的干部,引导他们正确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四篇:关于做好基层政工干部的几点思考
做好基层政工干部的几点思考
——采油307队:章江庆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支部的前沿,在基层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经济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应在把握基本方向,处理好三种关系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做出努力。
一、把握基本方向 提高自身素质
政工干部是企业政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政工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政治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工干部具备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过硬的自身素质。
(一)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质。怎样才算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呢?第一,大脑里要有丰富,夯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只有用政治理论去指导政治工作,才会有说服力。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学习总结,真正将书本知识融会到实际工作中去,将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效。第二,要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觉悟必须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检验我们的觉悟,在实践中提高觉悟,用自己的思想觉悟去改造实践,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样的觉悟怎么来呢?一是从优良的传统中来,用优良的传统激励自己。二是从学习英模人物中来,学习英模人物,看他们是怎样成长的。三是从接受领导教育中来,觉悟是锻炼出来的,不是光靠读书读出来的,遇到挫折的时候,你能把他变成财富,遇到委屈的时候,你能把他变成开阔视野的机会,遇到苦难的时候,你能把他变成一种锻炼意志的机会。觉悟是做人之魂,没有觉悟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人,政工干部的觉悟就是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1
(二)提高自身素质要刻苦学习,有知识。知识是做人之本,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指导生产就是生产力,用知识去指导政治工作,就有说服力,用知识去建设班子就是凝聚力。所以邓小平同志呼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有知识,首先不能满足现状,要用原有知识去开发新知识,跟上时代,同时要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为实践知识,用实践指导行动,指导工作,要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知识,才能有作为。做政工干部要有这样一种心态:遇到困难时要多向群众学习,遇到挫折时用知识做钥匙去攻克,这样你才有作为,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刻苦学习,只要确实拥有了知识,才有立身之本。
(三)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新时期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政工干部,干好工作不仅靠的是实力,还要靠人格魅力,一个品德端正,情操高尚,自身形象好,群众信服的干部必定是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干部,所以我们要把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时刻顾全大局 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在基层干工作,要学会及时的去适应领导的工作思路,然后再根据这个主线,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要多请示汇报,在任何问题上都要与上级保持一致,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也要私下里找上级协商,不能在公众场合与上级产生矛盾。
(二)处理好与同级之间。政工干部时刻要以大局为重,讲团结、讲原则、讲大局,必须要有团结协调的能力,只有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工作中就不会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曾经有个对联形象的描述了做政工工作的经历。上联是:“苦事、累事、窝囊事,事事都干”。下联是:“怨声、骂声、赞扬声,声声都听”。我们走上这个岗位,别光听好的,好的可能不是真实的,牢骚中倒可能有真理,怨声、骂声、赞扬声,声声都听了才全面一点,横批是“鞠躬尽瘁”。
(三)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要树立好“公开、公平、公正”的榜样,树立“大服务”的观念。时刻“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要多为员工办实事,多为员工解决困难,做工作中的朋友,学习上的战友。
三、善于启发诱导 做到对症下药
增强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企业经常性思想工作要以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团结、调动积极性为根本目的,从现实情况看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平时的随机教育与集体组织教育相结合。随机教育是针对一些在日常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它可以利用零星的时间,解决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方式也比较灵活。而集体组织教育,就某一专题集中一定的时间,进行教育。它较随机教育就有相对集中大块时间,内容也较完整系统。二者的结合主要是为保证思想教育的连续性,在渗透中出效果。
(二)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开渠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依靠“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法宝,解决问题。例如工作分工上出现问题,员工情绪波动较大,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多做引导,多做思想工作,多讲政策多讲原则,将员工心中的心结化解,才是问题的关键。作风纪律出现问题,即不能一味的批评训斥,也不能只是苦口婆心,前者易导致“破罐子破摔”,后者则起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把有效的将批评和教育集合起来,即加强
了纪律的严肃性,又能治病救人。还有就是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实际困难。只有通过我们细心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使员工放下思想包袱,让员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注重工作效果 学会工作方法
(一)安排工作要统筹。结合上级安排的工作计划联系本单位实际情况,配合每个时期将会产生的问题,提前做好,季度的工作计划安排,拟订工作的重点,并按时、按质、按量地实施执行,定期检查工作效果,不能万事没有头绪,一把抓,什么也抓不着,分不清主次,即浪费了时间,又无法取得成绩。
(二)要积极工作有政绩。政绩是衡量自己社会价值的标尺,在重大问题上有突破,你的社会价值也就实现了。作为搞政治的干部来说,如果员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稳定,各项工作成绩优异,为企业建设做出了贡献,你的工作得到了认同、同事的称赞、上级的表扬,那么你就实现了一个政工干部的价值,政绩是通过拼搏来创造的,离开了拼搏精神,政绩就很难实现,有政绩的前提是要积极努力的工作。
(三)要时刻做到以身作则。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向员工灌输健康、正确的东西,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应该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并竖立标杆,这样才能以身服人,以德服人,员工才能一心一意向你学习,才会做得更好,假如自己要求员工的,自己都做不到,这样工作开展起来自己都没有底气,又怎能让他人去服你呢?
(四)管理员工要做到激励与批评相结合。假如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批评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增加员工的逆反心理,工作将会陷入被动。如果将激励机制运用到工作中去,效果将会明显好转,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干起工作来
也有劲,激励就像机器运转的润滑剂,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有善于发现闪光点的眼睛,还应该把握好度,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第五篇:如何做好基层班组管理
应用心理学做好班组管理
导言:
基层班组是公司最小的细胞,也是公司战略贯彻、管理到位的最后关键一百米,然而之前关于基层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相对比较缺乏管理理论的有效支撑,并缺乏生动的典范。本文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一个基层管理者的实例,在理论与方法上
为基层管理者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丰富的支撑。
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共有600多个班组,一万五千多名员工。随着新线的规划,每年有约两千名年轻的新员工涌入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其中绝大多数是85后、90后员工。他们注重张扬个性,要求被尊重、被信任、被关注,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很多基层管理者是技术出身,在管理方面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对于管理和激励员工的方法技巧不太了解。因此,基层管理者迫切需要掌握对年轻员工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年底,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党委在国内交通行业率先引进了西方国家管理中广泛应用的EAP(员工心理帮助计划),以提升管理者和员工的心理健康。EAP实践发现,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入到基层管理,对于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产生了巨大的帮助。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种新的研究取向,它强调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提倡用积极的方式解读人。运用于管理中,它提倡管理者应学会赏识员工,并引导员工形成积极的认知方向,激发员工的积极情绪体验,营造快乐的企业氛围,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性。
下面将结合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一个基层班组的实践,分析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基层班组管理中的运用。
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某班组共有9名员工,其中高级工4名,中级工5名。这个不大的团队负责着约25公里轨道上设备设施的日常巡查检修保养和紧急情况下故障排除等工作。长期以来上下团结一心,取得骄人的成绩。自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各项目标、指标完成率均达100%,创造了班组十年“零事故、零故障、零掉队、零违纪”的优秀成绩。
并且,这个班组2010获得了总部十佳班组、2011获得总部标杆班组等诸多荣誉,2012年,更是获得了“广州市先进集体”的殊荣。班组员工也获得了总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地铁人”、“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优秀班组长”等丰富的奖项。
该班级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优秀的班组,与班组长谢伙成的管理风格,及其塑造的班组文化密切相关。在此,EAP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谢伙成班组的案例进行了概括分析,便于将其成功的班级管理经验加以推广。
一、积极赏识员工,发掘身上积极因素
谢伙成善于发现和关注每位员工的优势,具有“人人是人才,人人有平台”的人才理念。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都取个外号,让他们分担相关的工作,比如“知识分子”文笔好,负责写各种宣传材料,“全能王”、“技能王”则负责班组培训。这激发了每个人的工作价值感,也调动了他们的干劲。
谢伙成说:“好的电影要有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好的演员。比如说做汇报,是兄弟们写的稿,做的PPT,他们是导演、编剧。我充其量只能当个演员。”他说:“不要让人觉得自己很强势,不然他们会觉得你能干,什么你都自己来好了。”
不少管理者认为,企业花钱请员工,做好工作是他的本份;做不好是能力、经验和用心问题。于是有的领导只做批评,不做表扬,而且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否定、命令或指责的说话方式,例如:“怎么还没有做完?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那么笨?……”实际上,人是需要肯定的,积极肯定是促进人向上的最大动力。长期得不到肯定就等于被否定,更何况经常受到批评,自信心和积极性自然会弱。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积极的力量,也存在消极的力量,但这两股力量谁可以战胜对方,关键是看我们到底是在给哪—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员工,关注员工的优势和积极方面。
管理者要及时发掘员工身上的积极因素,明确地表达肯定与赞赏,即使员工看不到自己的潜力,管理者也要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的潜力。管理者也需要问自己积极的问题:我自己、我的组织和我的员工的长处分别是什么?当管理者开始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改变消极的思维和眼光,换之以积极角度看待组织和员工。
关注积极,并不是不是忽略弱势和缺点,而是同时重视也积极方面,提高员工的自尊、自信,从而更好地面对困难,开发潜力。
二、开放沟通,班前“调情”,释放负面情绪
班长谢伙成发现,由于每个团队成员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等都不同,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压力和矛盾不能积压。负面情绪会传染,对整体团队造
成不利影响。情绪像气球一样,积攒久了,就爆炸了。因此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沟通平台,让团队成员的负面情绪得以疏通,将隐患消灭在萌芽。只有让团队成员畅所欲言,情绪得到表露、充分沟通和疏导,才能使团队达到和谐。
谢伙成鼓励班组员工直接说出矛盾,因此有时开班组会时跟吵架似的。一次开班组会时,有人指出某位同事工作时打好几通电话,认为
他没有责任心,而这位同事解释说当时家人在急救,所以才打电话,并做了自我检讨。通过直接沟通,同事间达到了理解,不会产生隔阂甚至冲突。
谢伙成还创造了班前“调情10分钟”,每天正式班会前,都花10分钟,同事之间互相善意地调侃一会儿,或就开心的事情交流一下,把情绪调动到比较积极、和谐、愉快的状态,然后再说工作。这帮助同事以乐观的态度轻松上阵面对工作,并及时缓解紧张心情。
该班级内还采用了聚餐、谈心等多种形式促进沟通,通过手机集团短号、QQ和飞信等手段加强交流,这些非正式的沟通产生了比正式沟通更好的沟通效果,大大促进团队和谐与凝聚力。谢伙成发现:“沟通,发自内心的改变比规章制度更重要。”
积极心理学家发现,积极情绪如快乐、满意、自豪和爱,都会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灵活性和创造性,对环境的处理方式也更积极,人际关系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从而给人们带来长期的价值。
组织内个体的积极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具有积极情绪的员工乐意与其他员工形成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工作绩效和组织效能。消极情绪则会让员工相互逃避和争斗,降低效率。因此,管理者应当激发员工积极情绪体验,营造积极气氛。具体做法包括:
首先,管理者要给员工搭建彼此可以坦诚交流、畅所欲言的平台,营造信任与亲密、快乐的组织氛围,使员工产生信任感,满足归属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次,当管理者意识到员工内部出现矛盾、冲突或猜疑时,应积极主动地营造沟通渠道,以消除隔阂和误会。
最后,管理者要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员工。管理者自身产生消极情绪时,可以通过EAP心理专家疏导或与上级沟通取得支持和宣泄,不要轻率在员工面前表达悲观消极情绪。在沟通中多使用积极词语,使员工变得更有创造性、更宽容和开放。
三、尊重同事、平等相待
班组管理遇到问题时,谢伙成很少采取权威压人的方式来解决,而是以平等、尊重的方式进行沟通。
有位同事性格比较急躁,工作产生了倦怠。谢伙成就让他带一天班,他很高兴。在他带班的时候,谢伙成就留意观察他。开会时也不说他什么,开完会了留他下来,问他:“你感觉怎么样?”他很兴奋地说了很多收获,也说体会到带班的艰难。然后谢伙成指出通过观察发现的他的一些不足,他就比较服气了。最后谢伙成鼓励他说:“第一天这样,已经很好了。”这个同事既挑战了自己,又得到了鼓励和教育,工作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一次紧急值班,谢伙成不在市内,打电话问一个同事,同事说不方便值班,再问第二个同事,也说不方便。谢伙成没有批评他们,只是说:“若别人都这样不来值班,我的心情会怎样?”于是同事知道了班长的难处,学会了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谢伙成认为:“不把压力给兄弟,而是让他们感到工班长的压力,让他们自发帮你。这就是团队精神的表达。”
因为是工建的单位,谢伙成及工班同事要和中铁一局的人一起工作。他特别注意和委外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他们也本着真诚、尊重、平等、关注的态度。谢伙成知道双方存在用工体制的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中铁一局的同事心中本来就可能存在不平衡,所以要尽力体现公平、尊重,避免进一步的不平衡出现。他批评中铁一局的人时,也批评自己工班的人。中铁一局的人出了错要做检讨,自己工班的人犯了错误也做检讨。
谢伙成的工班主要负责防护(观察、监督)和质量回检。但他却鼓励自己工班的人不光当监工,自己也和中铁的同事一起干。他告诉工班同事:如果有时间、有机会,不影响安全生产,也动手去做一做,不要怕脏。这对一局的人来说是感动,对于自己来说是提高自己,不然就不会干了,把自己的能力架空了。
积极心理学认为,当员工得到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会受到鼓舞,会有荣誉感和责任心,自觉认同组织目标,真正体验到工作、发展、创造中的快乐,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
制度上管理者和员工有层级之分,但在工作中,管理者应视员工为合作者,管理者和员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要以公平一致的要求来对待一切同事,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此外,管理者也应当尊重员工在职业发展上的需求。员工如果没有目标,心理往往会处在一种混乱、分散并且消极的状态。目标可以激发起员工希望,使心理能量更加集中,明确的发展目标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因此,管理者需要给予员工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这样会增强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工作满意度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带动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四、关心员工,帮助员工积极认知
真诚地关爱每一位成员是谢伙成班组的优良传统,它们建立了员工生日温馨祝福记录、员工困难帮扶记录。哪位员工过生日,班组都会送上温馨的祝福。每当员工家中有困难,班组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使员工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家的关爱。
谢伙成班长也很关心年轻同事的感情问题。一次开班会时,他发现一位同事情绪不对,拿着纸在笔上反复地涂鸦。后侧面了解到他刚刚失恋了,于是谢伙成班长给他调班,给他安排了一些轻松的工作,然后请他喝茶,并且连续几个晚上打电话开导他。之后他又连续一个星期打电话咨询谢伙成,渐渐地负面情绪就疏解开了,近来又再次谈上了恋爱。
工会组织相亲或联谊活动,别的同事有些自卑,没信心去参加,但他带头报名,带领大家参与。他说:“不怕!别人有别人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技术含量很高的。搞技术的,一定有别人做不了的,不然就不叫技术。不管做什么,都一样闪亮的。”
为了鼓励同事,他也拿自己开涮:“我只是风光的一面给你们看到,其实你至少恋爱过,比我强。”“在你们面前,我是最自卑的!”所以同事们在恋爱方面渐渐变得自信。
谢伙成的观点是:“工班长兼着爹娘的责任,要关心工班的同事。”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员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心理,这往往会影响工作效率。积极心理学认为,管理者要以积极心理为主导,促进转换员工消极心理,帮员工获得工作的幸福感,进而与企业建立积极的心理契约。
基层管理者通常比员工更年长,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所以有责任和能力去关心员工的困扰,帮助员工调节情绪。出现问题时,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员工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学会积极归因,将挫折和失败原因归结为可控制的暂时的,同时帮他们悦纳自己,不忽略自己所拥有的优势。从而建立自信心,以乐观精神面对失败和重新振作。
另一方面,要帮助员工悦纳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员工只要正确发现自己的优势,就会产生自信心。这样积极的情感体验,既可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也会提升企业的创新精神,增添企业活力。
最后,要帮助员工摆脱完美主义,以乐观精神面对失败和从失败中站起来。现代竞争社会,虽然比较的是人的能力和动机,但同时也是人的乐观精神的较量。
总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谢伙成及其工班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说明,把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基层管理中,是非常有用的工作方法。管理者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以科学的方法提升员工的积极情绪、团队氛围,开发员工的潜力和活力,促进员工的创造力,从而帮助所有员工更有质量地生活与工作,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也帮助企业获得效率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