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三篇)(共5篇)

时间:2019-05-13 04:1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三篇)》。

第一篇:有关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三篇)

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1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三下乡”工作的号召,更好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锻炼机会,我在本次暑假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深入了解农村现状“三农”问题,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了更深入了解“三农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去到了我家乡的农村,通过对他们的调查,自己的实地体验,对农村现状“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老乡们的热情和他们的纯朴。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5号 调查地点:家乡

调查人员:全体团队(4人)调查对象:部分农民(生活水平中等的人群)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一些生活水平中等的家庭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的生产生活状况,体验他们的生活,同时询问他们现在生活状况与过去的的不同,从而得到结论,深化调查结果。

在这次关于农村“三农问题”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薄弱,而且形势还比较严峻。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 第一、农业技术装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用机械拥有量75.9万台,农用机耕面占耕地在面积的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第二、抗灾害能力差

解放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由15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8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增加到180万平方公里,两项加起来占国土面积的38%,沙漠化面积也不断扩大,从50-70年代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展1500平方公里,80年代以来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潜在的沙漠化土地还有16万平方公里

第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现在我国人口近14个亿,到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顶峰值。要保证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内400公斤,基本功满足消费需求,2010年约为5.5亿吨,2030年为6.4亿吨。

第四、我国可耕地少,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所以我们在搞科技进步和优化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因为它是农业现代化资金积累的主要渠道;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形式;是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包括农村中镇、乡、村开办的集体企业,各类型的合作企业、个体企业以及股份合作企业等形式。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乡镇企业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形式。

这次调查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措施都与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但是近几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农业产业本身的体制问题也影响金融资本向其流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真正学到不少,对“三农问题”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多多实践,在实践中去体会、去学习。

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2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维持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投入。我国是农业大国,相应的文化教育更应该加强。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目前的主流观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

(2)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有所反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这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因此,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三下乡”工作的号召,更好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锻炼机会,我在本次暑假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了解农村的教育问题。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9日 调查地点:家乡

调查对象:农村儿童(家庭条件中等)调查人员:全体团队(5人)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一些农村儿童家庭的走访,及他们家生活水平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受教育情况,从而得到结论,深化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 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管理问题,传统守旧,部门之见突出,现在的管理只重视行政管理和序惯性管理,缺乏对社会大背景的理解和把握,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整体构架,怕担风险,追求平衡的有序。机关工作人员、校长、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心事素质大多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管理的方法也有很多问题:单向传达式,只注重信息的输出,不注重信息的反馈的线性管理;应对上级式,有很多时候他们做事情都是应付上级。其次是体制问题,一切统一,与实际脱离,没有个性,更没有发展性。现在的教育大多还是升学教育,考核评价认可的还是只看升学率。对于农村贫困县来说,升学教育是脱离实际的教育,全年几千教职工,上亿的投入不可能只盯着几百个能升大学的学生。没有长效益(产出/投入)意识;现在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有钱的教育,加大了人为的不平等性。越穷越闭塞的地方教育越得不到发展。况且进修校、师范、中等学校收的钱并不是补贴了县教育经费;学生读书的目的都是“鲤鱼跳农门”,80%的落榜生,回到家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文不能写,口不能说,连体力就没了,成了真正的废物;盲目性的管理,没有本质的突破,没有根本地改变,几十年如一日;大班化现象严重,60—80人一个班,无法体现人本性和教育性。

再次就是教材问题,现在使用的教材没有地方特色,与我们的经济发展基本无关。小学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在就业上基本没有差别,劳动意识、致富意识没有从娃娃抓起。最后就是教育者问题了,教育者对自己没有革命意识,没有真正理解教育,尤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存在较多较大的问题。教师不能真正起到视导作用,尤其爱心不够,学习不够,奉献不够。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和农村的孩子们相比我们拥有的很多,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同时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更加了解社会,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将来步入社会。

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3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民工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已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作为“民工潮”持续发展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后;第二轮“城市移民”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许多人不再是孤身漂泊;而是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拖家带口地迁移;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因此浮出水面。然而;这些随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儿童的生活状况却并不容乐观;他们始终和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民工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面临“两难”:一是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二是留在家乡的子女;即“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关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这个群体面对的不单单是一个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他们生活的城市社会的问题。因为;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一代;城市新公民。可怕的是;这些未来的城市公民;比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都更强烈地感受到了不公平、受歧视。这些感受发生在他们交不起“借读费”、“赞助费”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时;发生在他们在读的民办学校被“抄家”强行关闭时;发生在无钱上学游荡在街头巷尾时;还发生在读公立学校受城里孩子欺负时„„;幸运的是;“流动儿童”毕竟是跟随父母流动;他们还能在父母的关怀庇护下找到童年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产。而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则是另外一种境况。古训说:“父母在;不远行”。现在变成了“儿女留守;父母远行”。这部分儿童的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总的说来;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在这次“三下乡”社会调查中,我们就关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6日 调查成员:全体团队(6人)调查对象:农民工子女 调查地点:家乡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到结论,深化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状况:(一)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直接反映到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的平等权益问题。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问题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二)师资。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在整体上是好的。特别是公立学校、部分民办学校以及流出地或流入地政府设立的流动人口子女专门学校的教师都具有正规大学或师范院校的学历;也都接受过正规的师资培训;能够胜任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三)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指的是学校的硬件建设;包括校园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等。它们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的质量。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良莠不齐。在这方面;公立学校由于有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以及学校长期的积累;教育教学设施相对较为优越和完善。而简易民工子弟学校与之相比;差距极为明显;其状况极不容乐观。(四)学业成绩。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学校中;在学业状况上大部分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尤其是公立学校中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学业成绩进步较为明显。而简易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限制;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很多学校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设置课程;学校教学只是停留在“识字教学”和“扫盲教育”的层次上。(五)心理状况 外来民工子女一方面沿袭父辈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另一方面又在繁华的大城市中耳濡目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他们能够深切地感觉到出生地与大城市生活的极其悬殊的差距;切身体验到父母的无能为力;这种强烈的落差再与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感受到的排斥和歧视相结合;这很容易就导致相对剥夺感的加强、认同上的危机;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难以与城市生源的学生相融合;并可能引发反社会的行为。据调查;农民工子女普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存在“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

这次的“三下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此外我们不能仅仅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了解社会,以便以后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

第二篇:“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7月21日我们***科技大学2011年赴***镇形势政策宣讲团一行14人来到****,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镇的几天中,我们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大力弘扬“五四”精神,深入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紧紧围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认识”这一主题,开展座谈会、宣传板报、图片展等活动,向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宣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开展革命老区“红色之旅”活动,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阳光课堂,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为-----镇第一中学的孩子们补习计算机、英语、音乐、数学等方面知识;开展电影文化大餐下乡活动,为老区的乡亲们宣传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环境知识等方面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活跃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宣讲团的出色工作也得到了-----镇政府领导、企业单位、人民群众以及各大媒体的一致好评,在形势政策宣讲中我发现群众们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该县青年的就业问题.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全县下岗青年16—35周岁的共计2217人,已求职登记未就业的1045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约540人左右。约1600名青年农民进城务工。调研发现,80%以上的下岗失业青工和90%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工作,青年农民也大都能够在乡镇、私营企业就业或在城市中找到一些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当前,-----青年的就业压力不是很大。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高,为广大青年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总体上看,当前-----青年就业具有以下特点

1、青年人思想活跃,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敢冒敢闯,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就业的群体,是创业的主力军。和其他年龄段的未就业人员相比,青年人具有年轻、知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快、家庭负担轻等优势,很容易找到工作,赋闲在家的青年只是个别现象。同时,上述优势也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条件,许多下岗失业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同时,带动了大批青年就业。

2、希望找到更好的岗位或发展机会是未就业青年登记人数较多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多数青年能够正确面对下岗或者暂时失业,到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青年多是希望通过重新择业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更好机会和发展空间,说明当代-----青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择业观总体上趋于理性。但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希望找一份稳定舒适工作的就业思想,在青年中仍占有一定市场。

3、青年学历越高就业率也越高。到2003年12月底,-----当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是:本科生就业率100%,专科生就业率90%,中专生就业率70%。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青年就业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专以下的层次上,本科以上学历就业率极高,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

4、青年农民的就业流向呈现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就业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把到城市或小城镇作为就业的第一选择,但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低等方面的制约,从事的工作多为临时性、体力型工作,工作安全、各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选择在农村就业的青年农民,属于农村中致富成才愿望比较强烈、思想活跃的一个群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未就业青年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解决这一问题既要重视当前实际,更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使青年就业创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认为应从五抓入手:

1、抓宣传,帮助青年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从思想上解决青年的认识问题是实施青年就业(创业)、再就业的一个关键环节。

2、当地政府应当从全县挑选了演讲能力强,创业成绩大的青年典型组成“青年创业报告团”,在全县各乡镇、各村、县直有关企业做巡回报告,增强广大青年创业的紧迫感、自信心和自觉性,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起自食其力、劳动光荣和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都是就业的观念。

3、抓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就业创业。典型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抓服务,为青年就业打造高效通道。广泛联系,提供岗位。使-----的青年主动走出去,与青岛、威海、滨州等地紧密联系,政府应当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寻求用工信息。并对用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认为可行后,与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输出过程中,严把培训关,跟踪服务关、路途护送关,实行考察、培训、输送、管理、维权一条龙服务.5、抓援助,增强青年就业、创业的信心。利用团组织的社会动员优势,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下岗失业青年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动员团员青年、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青年企业家等先进群体和个人与下岗失业青年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为特困下岗失业青年家庭提供援助并实施“爱心助学”行动。同时,向他们宣传、介绍政府有关再就业政策,增强他们再就业的信心。

总结: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大力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队员们走出校门,走进了农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这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在同农民的接触中,进一步了解了国情,懂得了社会,培养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规划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展示了我们学校的良好精神风貌,真正在实践中,做到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认识”,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实践活动,我将把在这项光荣而有意义的活动中学到的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做一个党的好儿女,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朋友

第三篇: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沾益县农村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一个人从小接受到的德育教育的好坏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德育教育对于农村孩子的意义就像是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意义一样!但沾益县农村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很好,经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第二,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学校和家长都将焦点放在升学考试上很少有人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即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会好;而德育教育则被放在次要考虑。在当今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 ,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其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分数就是一切。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丝毫不差,但是实际上课就只上主要学科,其余的课少上或干脆另有所用。班会、晨会名存实亡,不是改为自习课,就是被老师占用。

第三,部分老师想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但他们却迫于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班级学生的成绩等各方面的压力而把精力放在升学考试上。(老师没有胆量对学生实施重德育式的教育)。

第四,农村中小学条件有限,德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呈急骤上升的趋势。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未能严格按照学生总人数以一定的比例配齐配足德育教师。由于德育工作人员配备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形式,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倾向。在一般情况下,紧缩学校编制,不会减少专业教师的人数。实际上很多学校对德育人员完全没有定人核编。这种情况无疑加剧了农村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剧增与德育工作人员缩编之间的矛盾,导致德育工作人员人员严重缺失,人手不够,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工作精力无法得到保证。

第五,德育的评价机制落后,措施苍白乏力; 对学校、教师德育工作的评价“无章可依”。在对学校工作的综合评价中,现都时兴所谓的“量化”,可纵观各种评估细则,惟独没有德育工作的评估细则。对学校、教师而言,德育工作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只要你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升学率高了,你就是好学校,你就是好老师。就单位奖励层次而言,很多单位“学校工作先进”为一等奖,“教育教学先进”为二等奖,而“德育工作先进”为末等奖(也就是安慰奖)。就个人荣誉而言,“教学能手”称号在评优、晋级中值2分,而“少先队先进工作者”只值0.7分。基层小学各种教学成绩奖、提高幅度奖非常全面,惟独没有德育工作方面的奖项,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老师切实认识到费三倍的力气抓德育不如用一分的力气抓教学。有的学校虽然也制定了一定的“德育工作考评办法”,但太笼统,太肤浅,比如只查有无德育制度、能否背诵《规范》等,反映不出德育工作的好坏,达不到考评对德育工作的评定和督促激励作用。再就是德育工作检查次数太少,频率太低,检查的力度、深度不够,考评结果不能和教师的考核成绩挂钩,这样就导致了学校、教师对德育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平时学生不出事不教育,一有事就雷霆暴雨,致使德育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失去应有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要做好农村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学校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比如纪念传统节日、开展爱国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帮助老人及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等等!虽然在农村传统节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但学生的认识毕竟比较肤浅一些,节日往往在吃与玩中度过。所以,能让传统节日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人文精神角度去挖掘、去认识。比如认识传统节日和节日食品,了解各个不同民族节日的有关习俗、传说、故事,古诗的诵读等等。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无数志士的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政府、学校、家长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学校德育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青少年成才大局。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反对重智轻德,尤其反对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的观点,理清办学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领导重视了,全体教职工才重视。学校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开会、印发材料、举办讲座等,把学习规定为制度,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对班主任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培训、指导,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协调与教务处、政教处的配合,指导并促进各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校应与家长多进行电话沟通,对学生更加关心,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留守孩子”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导师制、征集言警句、撰写心灵日记、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于存在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提高、优化家长的自身素质。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最早启蒙老师。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再者,教育方式要生动、灵活。

3)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增加德育工作的教师;沾益县农村德育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学校不注意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为此只有加强德育师资队伍才能解决现实问题。学校成立德育办公室,一把手负总责;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副职任第一副职,担任专职德育工作干部,并可兼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学校负责人放权、放钱、放时间让其大力开展德育工作;设立专职德育课教师,负责有关课程的教学和有关活动的指导监督;聘任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教师任班主任;每学期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规模、层次不低于教学成绩奖;在评优树先中把德育工作成绩放在起决定性作用的首要地位。

总之,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现状只有社会、学校、家庭携手合作!除此之外,我们也要“道德生活化”,把德育落到实处,渗透到学生的一举一动当中去。

第四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2010年8月17日至8月22日,我随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建颖乡社会实践。对于在大城市读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6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建颍位于颍上县西北部,是1992年撤区并乡后由新集区、城郊区的3个小乡合并成立的乡镇,总面积81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01个自然村,现有人口7.2万人。多年来,历届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负重拼搏,着力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式各样的“三农”问题,实现了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进乡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坎坷的道路和好像许久未有住人的房屋,但是道路两旁种植着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树木,稍微形成了一种对比。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农民应该是很热情和淳朴的。之后我随团队到了一所乡镇初中,我们下车后,看到一些小朋友,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应该是我们此次下乡支教的一小部分对象。

果然,早已等待我们的乡里领导带我们接触了这些小朋友,大概有四五十人的样子。我们统一到了一个会议室,听乡里领导为我们讲述建颖乡的大概情况。听乡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建颍乡是农业大乡,盛产小麦、大豆、红芋、玉米、棉花等。管谷村的大棚蔬菜、西部的延秋辣椒和班草湖沿岸的编织远近闻名。听到这里时,我产生了许多想法,假如在此投资,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厂,经济效益应该是不错的。这个想法我没有提出,只是想再继续听乡里领导为我们讲解建颖乡的事情,乡里领导讲述了建颖乡的地理区位,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情况和教育情况等等,我们耐心的听取,希望可以为我们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

此时,我的脑海里忽闪了一个字眼——教育。因为支教也是我们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任务,我非常渴望给留守儿童上课的情形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到了我们给小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上课的学校——建颖乡希望小学。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仅从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和军人,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

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在给小学生授课的期间,我们也没有忘记此行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农村问题的调研。这里面包括:“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调查研究,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发分析,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情况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研究等。

为进一步了解颍上县建颍乡留守儿童情况,我们在8月19号下午开始了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另一重要任务—问卷调查。

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聚焦国情民生,关注留守儿童”,我们希望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能了解更多的国情民生,在调查问卷开展前,我们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准备了四份调查问卷:即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调查问卷、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调查问卷、关于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我的任务是对建颖乡政治文明建设的调查,我独自一人沿着一条向东的乡村街道,沿途调查。其中有两户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是从一户农民家庭了解到私人非法占地的情况,而且是我调查当天上午才发生的事情,我耐心的听着该农户的讲解,他们说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我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委屈,那时,我的双眸也红润了,心里一直很不满,嘴唇不时的露出可恨两个字。或许这是农村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自己真的不能接受,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这样的事实,那时,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过于单薄,自己的能力十分有限。面对这样的事情,自己却不能立刻帮助他们。当时,自己的内心深深叮嘱:虽然现在我不能帮助你们度过这样的困境,可是,如果有机会,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时,我一定会让这样的事情减少。带着忧恨,我离开了这户农家,继续着我的调查。

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位小朋友,走上去才发现他是我在这带过的一名小学生,当时,我对他进行了调查问卷。问了他一些调查问卷上的内容,然后又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位小学生耐心的听,细心的回答,或许是他的年纪还小,人生阅历比我少了许多,有些问题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只能耐心的为他讲解,我和他聊了许久,因为时间的原因,最后不得不匆忙的离去。

19日下午,由于种种原因,我只做了十份调查问卷,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可是从这十份问卷调查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原来不晓得的事情,或者是只是道听途说,没有真实的听到和见到。此次的调查问卷,深深感觉到自己的人生阅历才是真正的不够,需要锻炼的地方还有许多,需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还有许多,或许是自己的这个年龄段,我想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的人生阅历会慢慢的增加。许多东西不是不能知道,只是还有到那个该知道的年龄段。

通过19日的调查问卷,我回到住处想了许多,一是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太低,二是农村的义务教育需要重大改革。

其实,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调查中,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根据自己从村民口中得知的东西,建颖乡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好,村子应属贫困的行列。特别是村名的思想觉悟和农村教育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建颖乡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

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建颖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希望今后有更多、有知识的人到贫困地区去,帮助那里的一切,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我会更加努力,将坚持自己现在的思想理念,着眼未来,坚持不懈的奋斗,成就自己的人生。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团:王东东2010年9月15日

第五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张卫卫班级:焊接111301系部:船港系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建颍位于颍上县西北部,是1992年撤区并乡后由新集区、城郊区的3个小乡合并成立的乡镇,总面积81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01个自然村,现有人口7.2万人。多年来,历届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负重拼搏,着力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式各样的“三农”问题,实现了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进乡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坎坷的道路和好像许久未有住人的房屋,但是道路两旁种植着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树木,稍微形成了一种对比。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农民应该是很热情和淳朴的。之后我随团队到了一所乡镇初中,我们下车后,看到一些小朋友,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应该是我们此次下乡支教的一小部分对象。果然,早已等待我们的乡里领导带我们接触了这些小朋友,大概有四五十人的样子。我们统一到了一个会议室,听乡里领导为我们讲述建颖乡的大概情况。

听乡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建颍乡是农业大乡,盛产小麦、大豆、红芋、玉米、棉花等。管谷村的大棚蔬菜、西部的延秋辣椒和班草湖沿岸的编织远近闻名。听到这里时,我产生了许多想法,假如在此投资,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厂,经济效益应该是不错的。这个想法我没有提出,只是想再继续听乡里领导为我们讲解建颖乡的事情,乡里领导讲述了建颖乡的地理区位,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情况和教育情况等等,我们耐心的听取,希望可以为我们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

此时,我的脑海里忽闪了一个字眼——教育。因为支教也是我们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任务,我非常渴望给留守儿童上课的情形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到了我们给小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上课的学校——建颖乡希望小学。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仅从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和军人,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

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在给小学生授课的期间,我们也没有忘记此行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农村问题的调研。这里面包括:“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调查研究,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发分析,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情况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研究等。

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聚焦国情民生,关注留守儿童”,我们希望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能了解更多的国情民生,在调查问卷开展前,我们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准备了四份调查问卷:即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调查问卷、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调查问卷、关于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我的任务是对建颖乡政治文明建设的调查,我独自一人沿着一条向东的乡村街道,沿途调查。其中有两户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是从一户农民家庭了解到私人非法占地的情况,而且是我调查当天上午才发生的事情,我耐心的听着该农户的讲解,他们说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我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委屈,那时,我的双眸也红润了,心里一直很不满,嘴唇不时的露出可恨两个字。或许这是农村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自己真的不能接受,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这样的事实,那时,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过于单薄,自己的能力十分有限。面对这样的事情,自己却不能立刻帮助他们。当时,自己的内心深深叮嘱:虽然现在我不能帮助你们度过这样的困境,可是,如果有机会,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时,我一定会让这样的事情减少。带着忧恨,我离开了这户农家,继续着我的调查。

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位小朋友,走上去才发现他是我在这带过的一名小学生,当时,我对他进行了调查问卷。问了他一些调查问卷上的内容,然后又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位小学生耐心的听,细心的回答,或许是他的年纪还小,人生阅历比我少了许多,有些问题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只能耐心的为他讲解,我和他聊了许久,因为时间的原因,最后不得不匆忙的离去。

5日下午,由于种种原因,我只做了十份调查问卷,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可是从这十份问卷调查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原来不晓得的事情,或者是只是道听途说,没有真实的听到和见到。此次的调查问卷,深深感觉到自己的人生阅历才是真正的不够,需要锻炼的地方还有许多,需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还有许多,或许是自己的这个年龄段,我想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的人生阅历会慢慢的增加。许多东西不是不能知道,只是还有到那个该知道的年龄段。通过5日的调查问卷,我回到住处想了许多,一是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太低,二是农村的义务教育需要重大改革。

其实,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调查中,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

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建颖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希望今后有更多、有知识的人到贫困地区去,帮助那里的一切,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我会更加努力,将坚持自己现在的思想理念,着眼未来,坚持不懈的奋斗,成就自己的人生。

下载有关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三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三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赴费县形势政策宣讲团--团员“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费县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于滈 2005-8-5 “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费县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世界经理人-商业报道消息: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

    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5篇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活动报告 系别:政法与经济管理系 班级:法律091班 团队名称:东乡县新农合医疗项目调研小组 实践时间:2011年8月1日——7日 1......

    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报告 ——环保意识小调查 走进大学,仅只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去适应社会、探索社会,为将来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

    “三下乡”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乡村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普及程度及食品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2-06-28————2012-07-07 调查地点: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县 渠江镇桃坪村、连里村 调......

    三下乡调查报告

    三下乡调查报告××县××镇××村环境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年7月25日——31日调查地点:××镇××村(原××乡)新街,××屯,旧街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入户调查。调查成员:××××*×......

    2013 三下乡调查报告

    “三下乡”调研报告 xxxxxx大学 xx学院 2013暑期“三下乡”赴xxxx社区调研报告 题目: 关于环境污染的调研报告 姓名: xxxxxxx xx 学院: xxxxxxxx 年级: 2011级 指导老师: x......

    三下乡调查报告

    三下乡实践调查报 曲靖师范学院 学院:政法学院 组织者:曲靖师院团委 参加者:王果 学号:2009013108 告 三下乡实践调查报告 目的:感受农民工生活,增长社会经验形式:进入实地,亲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