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细微处品味亲情
于细微处,品尝亲情
还记得那天,我一进家门就冲房间里大喊大叫:“婆婆!我的校服今天上体育课的时候摔破了,真倒霉!等会你帮我拿去补一下吧。”我随手一扔,把校服扔在了沙发上。这时,婆婆一步步跑了出来,那略显臃肿的身体,却无法隐藏头上那一缕缕斑白的发鬓。我不再说话,静静看着婆婆双手慢慢捧起衣服,眯着眼细细观看,抚摩。而我也走进了房间,关上门,开始做作业。
夜晚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临近冬天,窗外的天黑得特别早,一丝寒风侵进房间,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这时,我察觉到屋外的电视声如同隐没在了夜里,静谧了,“怎么了?难道婆婆要出去?”但随后,却传来一阵“叮咚”的响声,我打开一丝缝隙,屋外的灯光透亮,照耀着客厅,只见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慢慢用手抚过那件擦破的校服,是婆婆。她的手中有着一根针,身旁躺了个针线盒,仿佛默默注视着我,我明白,婆婆想亲自为我补上那一丝缺漏,我的心颤动了一下,也许是窗外的风?无从得知。只见婆婆戴上老花眼镜,一针一线,默默地缝制起来,一阵凉风吹进,天上的几缕斑白轻轻摇动,她同在风中的梨花一般,洁白。那是岁月的痕迹啊。我静静注视着婆婆,她的眼神并不很好,但如今,她的眼中透视出一丝如水的柔波,使我的心再一次波动。一针一线,一上一下,婆婆不停地重复着这一个动作,仿佛时间把这一段动作无限地重播。终于,她停了下来,脸上浮现出一丝难以觉察的微笑却又有一丝憔悴,她再次提起衣服,仿佛欣赏一件艺术品一般,眼神柔和似水。我默默地关上门,想说什么,喉咙却已堵住,泪水早已溢满了眼眶。
第二天起床,发现床头边上有一件校服,我提起细细观看,在袖口处果然有一丝不着痕迹的白色,那是针线经过的痕迹,一阵温热溢进我的心里。那擦口,也如同我心灵的创伤,不着痕迹,婆婆用她的亲情之针,使我的心灵感动。
就在这细微之处,却能品尝出浓烈的亲情,甘美,温暖。
第二篇:于细微处见真情-亲情作文专题
于细微处见真情 ——“亲情”话题写作指导
写作任务 Writing task
亲情,一个温暖的词语,亲情,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被亲情浓浓地包围着,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宝贵财富。但往往,我们却因为习以为常,而忽略了亲情,漠视了亲情。今天,让我们回顾生命中的亲情,用笔写下那些令你感怀的亲情片段或瞬间,以此来感悟亲情,尊敬亲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懂得亲情所蕴含的意义。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题解】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是亲人之间的互爱牵挂,是长者对幼者的疼爱,当然,也是子女儿孙对长辈的孝敬之情。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人精心的呵护,亲人正确的引导,亲人关注的目光,亲人全力的支持„„这些浓浓的亲情时时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使我们不断成长。
亲情的故事太多太多,无法说尽,但在你的记忆中,总有那么几个片段或瞬间击中你,让你感动,让你感悟到亲情之爱、亲情之伟大。
写作亲情类作文,应特别关注以下两点:
一、选材真实、典型——只有真实,你才会写出真情实感;只有典型,才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材料。
二、细节描摹,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细节,能以小见大,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细节,最能打动人心,细节,是写作亲情类文章的必备要素。
于细微处见真情
——“亲情”话题写作指导
大同初级中学 唐铭
“亲情”这个话题很大,用几百字把亲情写好并非易事,所以写作前一定要找好切入点,选好合适的材料,以小见大,精心描摹,于细微处见真情。
一、立意深刻,选材典型
亲情类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和选材:
1、体会亲情,赞美亲情
从小到大,我们在亲情的怀抱中成长。当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亲情,用笔认真去抒写亲情时,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爱——生病时,亲人寸步不离地悉心照料;失败时,亲人的打气和鼓励;苦恼时,亲人温暖的呵护关爱;成功时,亲人冷静的提醒„„那些生活细节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学习疲惫时,母亲为我端来一杯热乎乎的牛奶;父亲用自行车送我上学时用力蹬车的背影;爷爷奶奶等我回家时在门口眺望的身影„„那么,当我们感悟到这一切都是亲情之爱时,就让我们用饱蘸着感情的笔去赞美亲情吧!
2、沟通亲情,理解亲情
“代沟”,似乎已经是孩子与长辈之间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它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几代人之间。例如:我们想要做什么事,父母横加干涉;经常听到妈妈没完没了的叮嘱与唠叨;总是看到爸爸严厉的脸,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或许我们思考问题时太狭隘,如果我们换位思考,试着用心去理解父母这些行为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生活的无奈,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出于父母对我们的爱,于是,唠叨不会嫌烦,训斥不再刺耳。
亲情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这也是亲情文章立意的一个独特角度。选材典型,也就是要选材独特,大多数人都经历的那些事——如雨中送伞、夜晚疾病送医院等,虽然真实,却没有独特性,这样的文章难出新意。
我们完全可以以新视角来审视亲情,如从“沟通”、“理解”、“平等”、“尊严”等角度来写亲情,则会在选材立意上高人一筹。
3、感恩亲情,回报亲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人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你感悟到了,那么你有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亲人呢?
我们应该在享受亲情之爱的同时,也为亲人付出我们的爱,试着去做一些感恩与回报亲情的事,这样,我们会对亲情的理解更深入,文章的立意也会更深刻,更富内涵。
二、细节描摹,于细微处见真情
生活中曾让我们感动的时刻,往往是具体的一件小事,甚至凝聚在一个“动情点”上,我们在记叙记忆中最感人的亲情故事时,一定要突出最动情的那个瞬间。朱自清《背影》中的动情点就是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这是父爱凝聚的瞬间,也是令作者和读者最感动的瞬间,感人的瞬间,会成为永恒的定格,也是全文的焦点。
“动情瞬间”可以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动作,一次回头,一种姿态„„只要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都可以作为我们捕捉的 2 “动情点”。那么,抓住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进行刻画,便能真实再现那“动情瞬间”。
1、神态描写——可着重刻画人物的“眼睛”(它是心灵的窗户,喜怒哀乐全在里面)。
2、动作描写——用精确的动词描写人物连续性动作或细微动作(如背影中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少而精当,可结合神态描写。
4、自己“动情瞬间”感受的描写——细腻描写自己在当时“动情瞬间”情境中的感受,以情激情,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角度新,切入小,写法巧
角度新:如不写长辈对你的爱,而是写你对长辈的感恩与回报;写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爱——如外公与外婆的互爱,父亲对母亲的爱等等。
切入小:假借于物——如一件细小的东西,一杯牛奶,一粒纽扣,一封信,一束花等,都能借其寄托真情。
写法巧:如采用穿越时空法(倒叙、插叙)、欲扬先抑法、巧设悬念法、一波三折法、环境烘托法等,方法有很多,但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用到你的作文中,这样你的文章才能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获得读者的青睐。
注意了以上几点,相信你会写出一篇能打动人心的亲情作文。
素材卡片Material card
语段一
【名家笔下的亲情】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史铁生《老海棠树》】
语段二
【学生笔下的亲情】
伴着鼾声,我闭上眼,我的思绪开始作如烟的飘荡——我又穿越回那个父爱浓浓的童年时代。
恍惚间,我来到了我小时候的家——一间低矮简陋的小屋。我轻轻地打开门,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传入了我的耳际,我循声走了进去,看到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喂一个大人喝药——那个小男孩不就是我吗?那个躺在床上的大人不就是父亲吗?我没有发出声音,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突然,小男孩说话了:“爸爸,明天学校的亲子运动会,你还是让小杰叔叔陪我去吧!你正在发高烧,你就好好休息吧!”。
“这怎么行呢?既然是亲子运动会,咳咳……,就该让我陪你一起去。”父亲由于有些激动,又开始了咳嗽。
听了父亲的话,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说:“算了,爸爸,我不参加运动会了,我要你在家里好好养病。”
但是,儿子的劝阻没有效果,父亲还是执意要去:“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我一定会去的。”
听到这里,在一旁的我眼角不禁有些湿润。我担心地望了望他,他的脸色由于发烧而显得通红。【秦屹玮《谢谢你,我的父亲》】
例文点评Example comments
有一种幸福叫感动
顾一若
幸福是相似的,但获得幸福的经历却各不相同——有的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幸福感却稍纵即逝;有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幸福感却深植于心,终身难忘。
我接连几次升围棋五段都失败了,有一次竟然是三连败被淘汰出局。这时我对自己能否升上五段产生了怀疑,我开始懈怠,甚至想到了放弃。
那段时间里,平时本来就严厉的爸爸总是给我讲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说围棋是能受益一生的才艺,鼓励我坚持下去。
爸爸还为我请来了职业棋手当教练,找来了李昌镐的死活题让我练习,可我还是想放弃。
又到了去学棋的时间,爸爸看我坐在家里一动不动,非常生气地说,“你不去,我去。”说完,把门一摔,走了。我在心里想:你去好了,我才不管呢。
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爸爸还没有回来。这时,天空传来阵阵雷声,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我有点着急了,可我又没有教练的电话。怎么办?我想了想,咬咬牙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爸爸,我坚持,我不放弃了,你快回来吧!”
我站在窗前,看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看着来来往往五颜六色的雨披,想起暑假里,每次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跟随爸爸去上围棋课的情景——在去围棋道场的路上,要经过一座桥,桥面很陡,爸爸骑得很慢,甚至比走路还慢,而且总是骑“之”字形线路,爸爸说这样可以省力,但我明明看见他弓着背,两脚奋力地蹬着脚踏,汗水濡湿了他的后背。下桥时,爸爸让我抱住他的腰,提醒说坐稳,抱紧,下桥速度真快,风吹在脸上,感觉非常舒爽。我坐在后座,很轻松,抬头却看见爸爸的背影,宽大却已微驼,这时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唉,爸爸为我学棋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劳累,想到这里,我的泪水不由得溢满了眼眶……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房门,爸爸站在门外,肩上、头发湿淋淋的,眼镜片上蒙着一层水汽,我一下扑进爸爸的怀里,“你到哪儿去了?电话也不回。”说话间,泪水已像掉了线的珠子,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于是,我重又坐回了爸爸的自行车,让他继续送我的梦想上路…… 我刻苦学习,我沉浸其中,我以此为乐,终于——
“经多年努力,你的棋艺有成。特授予围棋业余5段称号。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当我拿着五段证书走出赛场,读着证书上的这行字,想到曾经的成功与挫折,坚持与放弃,我不禁喜极而泣。
当爸爸看到证明我成功的那张烫金证书时,平素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抚摸着我的头,有力地说:“好,不愧是我的女儿,真棒!”又分明地,我看到他眼里有晶莹在闪烁……
我为自己的刻苦而感动,更为爸爸为我成长的付出而感动。
成长的道路上,我感到成功的幸福,这幸福里包含了太多来自亲人的感动,我深深地领悟到,有一种幸福——叫感动!【简评】
文章的题目是“有一种幸福叫感动”,作者选择了自己生活中真实的经历,刻画了一个为女儿的成长不惜付出一切的父亲的形象。作者善于刻画动情的瞬间,文章中那段回忆父亲艰难地骑车送我去训练途中的描写,颇有朱自清《背影》的影子。几处泪水,也水到渠成,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浓浓的父爱。结尾点题,同时升华了主题。
成长的旅程中,亲情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不管风霜雪雨,唯有亲情,不离不弃!【唐铭】
第三篇:品味亲情
品味亲情
品味亲情
亲情,一个维系血缘关系的代名词,而如今却逐步被金钱、利益、名誉所取代,亲情就像流水般流逝,一去不复返。
如今的社会,灯红酒绿,人们载歌载舞,追求更高的品质生活,而所需物品就是金钱与权势。因此,人们不断让自己往上爬,得到更多利益,而亲情却成为了牺牲品。多少人因亲人间的借款而斤斤计较,多少人因为家族遗传而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几十万,为了几十个平方米的房子,亲人与亲人之间不惜以亲情为代价,不念亲情只要钱与权。亲人的情义也就像是一块脆弱的玻璃,随时会被击碎,甚至四分五裂,即使事后如何拼凑却总有裂缝,总有隔阂,而人与人也渐渐疏远,以致虽然身上流淌相同血液,但彼此早已无情可言。
亲情,是我国华夏五千多年的优良延续,是维系人与人间最美的感情。
仔细回忆,在我们都还未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物质需求时,我们的亲情是怎样?面对身上流淌着相同血液的亲人们是否是欢声笑语,都想给予对方快乐,希望彼此拥有幸福,并且时常一起出游,在一起花费,不分你我,不会将钱与势视为性命,大家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面对对方的不足总能对自己说一个善意的谎言,殊不知为了亲人早已说了千万个善意的谎言,亲人之间也早已冥冥之中拥有默契,不用言语,就可猜透彼此的心。
细细品味亲情是才会发现,亲情正如一杯茶,刚沏好时香气四溢,入口后微微苦味,但细细品尝后,却又甘甜满溢。亲情更须要彼此细心呵护,并且同甘共苦,即使有矛盾也要彼此淡化。身处现今这个紧张社会,一味的急功近利只会折磨自己,如果放慢脚步,品味一下亲情的气息,就会让自己心旷神怡。
亲情是人人都有的感情,亲情是温暖的港湾,没有亲情的人是冷酷的,利用亲情的人更是冷血的,亲情是一切都无法取代的,品味亲情,拾起渐渐淡化的亲情吧!
高一:沈嘉莉
第四篇:于细微处见精神(范文模版)
于细微处见精神
——作文讲评
湖州中学
蔡爱凤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往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于细微处见精神,以细节见真情。
作文要求:选取生活细节,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一、何谓传神的细节?
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现代汉语词典》)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
朱自清说:“细节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细。”
朱自清《背影》节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一)经典的细节 《守财奴》: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死前,“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断不了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一次简单的握手
这是一个圣诞节的前夜,快打烊的时候,来了一个30岁的男子,穿着一套起皱的西装,领带也没有系。他在珠宝店里转悠,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终于,他的目光定格在一条镶有七颗钻石的手链上:“小姐,请把这手链拿给我看一看。”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是按他的请求拿出了手链,递给他。“多少钱?”他懒洋洋地问。“12万美元,先生。”她说。
“太贵了吧。”说完他把手链还给了姑娘,忙着往外走。姑娘小心翼翼地将手链放回原处,她分明看见手链上的钻石只剩下了六颗。她紧走了几步,在珠宝店门口追上了男子,伸出右手微笑着说:“先生,祝您圣诞快乐!”
男子稍微迟疑了一下,也伸出了右手,握住了她的手,笑着说:“谢谢!”说完,转身走出门外。
姑娘感觉有手心多了个硬硬的小东西,她知道就是那颗钻石。十年后的一个圣诞前夜,还是在这家珠宝店里,一位40多岁的富商握住了珠宝店女老板的手:“谢谢你,是你给了我自尊,给了我生存的智慧!”富商,是十年前的那个男子。珠宝店女老板,就是当年的姑娘。
生活中的好多时候,有时就是一次简单的握手、一个不经意的微笑,或许,你就会收获你生命的钻石、人格的尊严!
(二)爱的细节 学生作文片段:
彭月婷:从商店里出来,我情绪一直低落,心神不定。忽然一只大手把我猛得拉了回去,与其同时,一部手机甩了出去,一辆汽车停了下来。朝我喊了一句:“寻死呀。”便疾啸而去。路人都朝我看,“小姑娘,走路怎么不看车呢?”一位老人朝我喊。“我……”我无以回答,爸爸拉着我,把破碎的手机捡了起来,我一脸无辜的表情,爸爸安慰我说:“没事,人没事就好了。”回家的时候,我的手一直被爸爸拽在手里。
徐晋:我好几次看到他拿着那张录取通知书,坐在那里默默地出神。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他的欣慰,他的激励,他的希望
胡亦非:她拿着洗好的桔子,选了只大的,用手剥开,将一丝丝白色的茎轻轻剔去,只剩下一瓣瓣橙色的肉。她让我拿来吃,自己选了一片茎稍多的,塞进嘴里,说:“满好吃的。”便转声走向厨房。
丁珏:第二天,我一大早就听到厕所有水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妈妈正在洗衣服。也不知怎么搞的,水的颜色怪怪的,我走近一看,不觉惊叫一声。那不是洗衣服的水,那是妈妈的血,我连忙把她的手抢过来,领她到房间擦药。
(三)瞬间成永恒 小小说《蝴蝶》:
我和她共撑一把小伞,去寄一封给我远方母亲的信,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
她浅浅地笑,要我立在屋檐下避雨,然后就拿着那白的信封,撑她粉色的伞走向那个邮筒。
再然后,一声刹车,那把伞如蝴蝶般翩跹于细雨里,那封信在雨中染成一抹殷红
信里说:妈妈,我要和她结婚……
学生作文片段:
顾佳慧:“我总会在热痒交加中醒来,虽已深夜,却依旧看到她手中的扇子在摇,半睁着眼睛。
沈莉佳:“奶奶一边和我说着话(打电话),一边还不时地注意着墙上的时钟,不该不必要的钱可别浪费了啊。”
沈蕾:“茶几上摊开着我的《现代汉语词典》,我看见她吃力地翻看着,另一手拿着手机,过了好一回儿才按下一个键……”
宁凯:“妈妈用夹着土话的普通话报中文,而我则在白纸上写下英文。等我默写完后,妈妈便拿着我的红笔将我的字迹和书本的单词表校对,一些较明显的如„m.h”的字母还好辨认,但另外一些却看着相似。妈妈一脸专注的表情,上下左右的打量着这些陌生的面孔,或露出一丝喜悦,或布满了疑虑。她那干家务时灵活有力的双手,如今执笔时却显得有些笨拙。
二、细节如何传神?
(一)观察
2004年,刘翔获奥运会冠军,面对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时,他把吻,也把爱传给了黄种人和爱黄种人的世界人民。
(二)模仿
魏巍《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学生作文片段:
徐涛:那天,你打了我,你打我的情形我依然记得,你拿起一根桑树条子,你高高举起,刚要落到我身上时,速度就减慢了许多,你有意收回力量,桑条打在身上,疼痛是有的,但并不严重。
邹倩文:“那天,我摔倒在地,我哇哇大喊,坐在地上撒娇,希望你能将我扶起,哄我,安慰我。而你,却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一声不响的离开,头也不回。我愤怒,我懊恼,我想你一定是不关心我。旁边的妈妈告诉我„爸在转角时会瞥一瞥我。‟果然,在那个转角,你的那一瞥,是那么地不经意,漫不经心,但似乎又饱含担心,充满关心。”
(三)真切
李舒爽:“她继续说着:„在怀孕之前,想着自己的小孩一定要漂亮,身体要健康,性格啊成绩啊都要好。等到要生了,别的全部都管不着了,只要健康就行了。‟那几天我看到医生就问:„小孩子长全了吗?眼睛、鼻子还有胳膊都长全了吗?医生都被我问烦了。‟”
陈艺婷:“有一次我去外婆家时,看到满屋子的蚕,几条板架在矮凳上通到内室。我几乎不敢走进去。后来,外婆拿来几条蚕,笑着哄我说:“蚕宝宝很可爱的,你试试看抚摩它们,凉凉的、滑滑的。它们身体很软啊。它们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天知道我有多讨厌这种触感,但外婆的话就像不可抵挡的蛊,我鬼使神差地伸出手去,接住它们……
(四)细腻
邵东:不需要太多言语,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就能让人感动良久。记得初来的那一天,老师安排座位,最终问题停留在了身高上,话说出口之前一直在犹豫,因为不想第一天就被定义为斤斤计较的人,但还是说出了口——我穿的鞋子跟比较高。结局出乎意料,你的微笑让我明白是我多虑了,顿时,好像伸出触角试探的蝶儿得到了友善的接受,瞬间便飞翔在快乐的天堂。我看见阴郁的海面有某种亮光在出现。
师诺:奶奶在一边慈爱地望着我,一边不停地夹菜,笑着说:“慢点吃!不急。”奶奶又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汤正准备送过来,可我却看见了汤水在剧烈的晃动,我很疑惑:“这是怎么了?”正在这时,又是一阵颤抖,奶奶将汤洒了出来,她连忙擦干净汤水,又问我有没有烫到,眼神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又一个劲地自责:“人老了,没用了,手抖了好几年了……” 后面的我没听进去,我埋下了头,一口口扒着饭……有几滴眼泪落入了碗中,吃进嘴里,苦的。
(五)情趣
费梦戈:“爸妈的脸色像晚饭时的油焖茄子……真够蠢的,我突然很成熟地想。”
三、琐忆不琐碎
找到切入口,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构思巧妙。如:郭张翼“爷爷的拐杖” 沈丹婷“奶奶的手”
金一帆“丁香树”,开篇:院子里头,有一株丁香树;结尾:院子里头,是我亲爱的奶奶。奶奶身后,是那株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丁香树。陈晖“爷爷的„让‟与我的„让‟”
周之林“斜肩”,“这斜肩值得我用一生去扶持的” 周晖:写他妈妈总以为他在家的幻觉 厉丹阳:母爱的花香,永恒的香。顾淳瑶:女儿和母亲的角色转换 ——独辟蹊径,曲径通幽。例文:
用心灵点亮的光辉
沈捷
首先,这是一个18岁男孩的故事。
其次,这又是一个俗的不能再俗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18岁,就读于市里的重点中学,接受着中等教育。和在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男生一样,他骄傲,自我,讨厌束缚……
和平常一样,他机械地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满脸的不快回到家中,丢下书包,拿出作业,回忆着白天学过的内容,白天的语文课上的是《陈情表》,文章不长,却被老师说成是最为感人的文章。“这么枯燥的文章,怎么会催人泪下呢?”他嘲笑地反问着书本,不耐烦地写着赞扬李密的词句,尽管他并不像本子上写的那样敬佩李密,他甚至认为李密是如此的愚蠢和不识趣.“当个官,赚些钱,拿些钱供养祖母,不比什么都强?”暗自庆幸着自己的聪明与孝心。
楼下飘来饭菜的清香,他知道,该吃饭了。“小杰,下来吃饭了……”楼下按时响起了她的声音。“知道了……真烦!”带着抱怨,他下了楼。在任务性的吃完饭后,她的声音又再次如同他预计的那样响起:“小杰,吃点水果吧……” “小杰,喝点水……” “小杰……” 他如同没有听到一样,不耐烦地上楼,锁上房间,只留下她独自收拾剩下的残羹冷炙。
这样的情景如同舞台剧一样每天上演,她毫不厌烦地对他输送着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他每次都拒收这他看来毫无必要的关心。如此反复,直到他厌倦,甚至痛恨。“小杰,你要不要……” “我说过别来烦我!我在写作业!每天都这样,你不嫌烦,我还烦呢!”他如同一只咆哮的狮子,无端地冲着门外的她宣泄着他的不耐烦,并且添上所有他白天遇到的不快,揉成团,通通砸向门外的她。
门外是死一般的寂静,然后是下楼的脚步声。宣泄过后的他依旧难以平静,抓起一本书就向门砸去。“砰!”一声巨响过后,楼下依旧是那样寂静。
已是深夜了,周围的安静冷却着他的愤怒,刚才的暴怒使得他口干舌燥,他想下楼喝点水。打开门,眼睛似乎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一个果盘安静地被摆放在楼梯的扶手上,里面是削了皮的苹果,已经被切成一块一块,并用牙签串好了。
“最讨厌吃苹果了。”他默默地想,可手还是不自觉地拿了一块,放进嘴里。有什么东西从他高傲的眼角里流了出来,比起苹果的酸甜,那东西真是苦涩。一阵子一阵子的咸味混合着水果的芳香,让他尝到了最美味的苹果。
把那讨厌的东西从脸上抹去之后,他下楼。看见她疲倦地靠在沙发上,强打着精神.看见自己从楼梯上走下来,一个激灵站了起来。
“小杰,作业做完了吧,一定累了,洗个澡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依旧是那种关心,依旧是那种语气,依旧面带微笑,就如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他依旧没有回答,又是头也不回地上楼,锁上房门。他不能让她看到他的眼泪,他不能让她再次难过。
语文书上的《陈情表》似乎不再枯燥乏味,他仿佛看到一位披着大衣的孝子,在寒冷的夜晚,端着连夜熬成的药,轻轻地唤醒他的祖母:“祖母,该吃药了……”
他看到了金钱买不来的东西,他看到了全世界最美的光辉,需要用心去点亮的光辉……
那讨厌的液体再次落下,滴在书上。
“妈,对不起……”
轻轻 陈长
那是开学的第一天。由于分到了一个新的班级,所以班主任在讲台前说话时,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静得好像是暴雨冲刷前的黎明。
忽然从教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习惯地向窗外瞅了瞅,想要看看是哪个家伙来迟了,正快速往教室赶的情形。同时,也有同学想窗外瞟眼,我猜他们也大概想得和我一样。
脚步声滑到了后门口了。忽然,老师提高了一下声音,似乎“嗖”地一声,目光瞬时重新落到了老师身上。我听得出脚步声正踱到了我身边的窗口,停下来了,十分坚定地停了下来,就好像训练有素的士兵的脚步一样,一听着命令马上就位,无半分的迟疑。我正忖着:
“谁啊?怎么不进来?连说话都不……”
外面的人终于说话了,声音很轻,但我肯定那是在叫我。不晓得为什么,我听觉并不是明锐的,但是怎么偏偏让我捕捉到了!小心地,我稍稍地偏了一下头——妈?妈妈!
她看见了我,笑了一下,挥了挥手示意让我出去,又一边向班主任笑了笑、点了点头。我不解地睁大了眼睛、皱了下眉;她赶忙拉开皮包,伸手探进去,迅速掏出了一个水杯,向着我,晃了晃,口头隐约念叨着:“出来一下,给你送杯子嘞!”另一只手还一边拭着额前的汗珠,胡乱地把额前飘散的几根散下的头发抚到一边。
我向班主任打了个招呼,马上跑了出去。妈妈迎了上来,吁了口气说:“我在你房间里没找到你的杯子,应该是来时忘拿了,所以买了个新的。”她递过来水杯,我说:“啊!我把杯子拿教室来了啊。唉,你真是的……”我便推开她的手,她也没有收回手,继续送上来,我感觉着我手上沾满了汗水,这才发现她的手里沁着汗珠——晶莹,滴滴更胜清醇的甘露。我无心再推开她的手,而……而她却收回了手,说:“有啦!那就好。我还怕你没有杯子,自己又不会去买。”他丝毫没有遗憾的意思,也没有在话中责怪我。“放心吧。”我回了句。她笑着看着我,是咧着嘴笑,虽然牙齿并不洁白,但却反射出道道光影:或许是在笑自己傻,小看儿子了;亦或是开心于我的长大。
边笑着,她把杯子放回了包中。突然,她目光会聚到我的脸上,有种温暖的灼热感。她伸出双手,用食指指甲稍稍触了一下我脸上的一颗痘痘,很轻很柔。因为那里已经包着了白白的脓水,所以我还是因为害怕,脸上抽搐了一下。顿时,她脸上煞地显现出犯错的小孩儿的表情,快得如同被火灼到时迅速的收手一样。又慢慢地移开手,害怕不小心又弄到。没一会儿,又伸出手,这时手中已经准备好了餐巾纸。她见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拨开她的手,于是轻轻帮我把它挤破,用纸擦去脓水,还用指头轻轻点了两下。
“好了,你回去吧。老师讲话时听牢点!”她轻声说道。我点点头,道了个别,她轻微一笑。我转过身打算从后门进去,她一把攥住我的手,指指前面,微微一句:“走前面。” 伴着她轻柔的目光,好像暖过阳光,暖在心中。我安坐好,她才离开。我看者门口,那是她离开我视野前的最后一段路——她晃着稍肥的身子,坦坦地轻声走过,少缺了先前的急促,反而多了些怡然。风又起,她用手指静静一抚,同时手背拭着新流下的汗水。包中鼓鼓的,一定是,是那个杯子。
第五篇:于细微处见精神(定稿)
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审视中品历史
——浅谈细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地组阮亚芬
“细节”一词,《辞海》的解释是:“琐细的事情,无关紧要的行为”。然而,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而繁复的细节构成的,看似细小琐碎、“无关紧要”的细节,却具有形象、生动、易接受,难遗忘的效用。若抽去了细节,历史就只剩下苍白的框架、乏味的概念和生硬的说教,失去了它生动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吸引力。使历史课堂了无生气,索然无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恰当地运用历史细节,通过微观层面的切入和描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才能成为情感体验、思想感悟、自我跨越、智慧提升的愉悦过程。
一、巧用细节:如临其境,体验真实
细节可以营造生动逼真的氛围,创设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变过去为当下,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角色,从中感知成败兴衰的历史进程,体验酸甜苦辣的历史情愫,抒发怀古惜今的历史情怀,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心智潜能,形成一种自主参与、深度思考的积极心理状态,从而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在讲述五四运动这块内容时,在教材所提供的“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爱国”、“民主、科学”等等一系列抽象形容词面前,学生难以形成对这段历史清晰具体的感知,无法真切地感受这场学生运动的精神所在。于是笔者有针对性地补充以下细节:当时上海三友实业社工人在“国耻日”罢工一天,他们高呼:“你忘了五月九日的耻辱吗?”,工人们异口同声回答:“不敢忘!”,6月5日以后,上海很多行业的工人陆续罢工,商人也相继罢市,大小商店门上贴着各种各样的标语,表示对运动的声援和支持,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当南京路上有一家服装店无动于衷,仍然开门营业时,立即有人贴上以下字句加以讽刺:“你们雪耻雄心,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孤独开门。”店主见状,连忙关闭店门。卖国贼陆宗舆的家乡浙江海宁召开群众大会,以家乡出此败类为奇耻大辱,一致决议通电全国开除其乡籍,由此,陆宗舆也就成了“没有籍贯”之人。
在上述细节的描述下,五四的场景犹如一幕幕画卷徐徐展开,学生们放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了五四运动波澜壮阔的真实场景,感受到了如火如荼的群众激情,心绪随着运动的发展而跌宕起伏,切实领会了五四精神。
二、善用细节:见微知著,升华情感
历史的魅力在于,它能激发人们向上的动力,培育一种高尚的情感。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善恶并存,美丑交错,既升腾着可歌可泣、流芳千古的浩然正气,也涌动着人神共愤、遗臭万年的汩汩浊流。正反两方面的人文主义素材,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警示作用。诚如李大钊所说:“如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1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被他们激发鼓动了,不由的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的危亡大任都放在自己肩头。”
如讲述抗日战争胜利这块内容时,笔者补充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这段资料,《终战诏书》中说:“„„始初,图谋帝国臣民之安宁,偕万邦共荣共乐乃皇祖皇宗之遗范,此乃朕之拳拳所之者„„敌新近使用残虐之炸弹频频杀伤无辜,惨害所及之甚实不可测。若继续交战,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进而更会破坏人类之文明。果如斯,朕将何以持保朕之亿兆赤子,何以谢慰皇祖皇宗之神灵。此乃朕着帝国政府接受共同宣言之缘故„„”。阅读后不难发现,这份投降书仍在刻意为军国主义者辩护,之所以“接受共同宣言”,是因为“敌人”使用了“残虐之炸弹”,为了阻止更多的“无辜”被“杀伤”,也为避免“我民族之灭亡”和“人类文明”的“破坏”,天皇作出了“圣断”,因此,裕仁是“日本国之救世主”,“人类文明之守卫者”,从而把天皇扮演成“民族”与“人类”的救世主。因此,这份所谓的投降诏书却通篇没有“投降”二字,也找不出“战败”一词,更没有道歉的任何表示,仅仅在标题中用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以致战后每年8月15日,在供奉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和埋葬他们骨灰的日本爱知县的三根山“殉国七士墓”,都会有成群结队的日本老兵穿着二战军服,举着军旗,挎着军刀,吹着军号去祭拜,还以当年的侵略战争无比自豪,甚至对下一场战争依然充满着希望和憧憬。由此可见,《终战诏书》是以免除天皇战争责任的形式在歪曲历史,是战后日本一系列右翼言论的根源。
上述细节的补充,激起了学生的内心波澜,拨动了学生的思想琴弦,增强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情怀。
三、妙用细节: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由于认知和现实的反差太大,时空距离过远,教材中一些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语言难以理解和消化,形成了教学难点。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细节资源,化繁为简,化远为近,由点及面,通过细节的展示,使学生激发想像力,增强洞察力,提升领悟力,从而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跨越。
如在讲述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时,笔者展开了以下细节:武昌起义后,革命风声传至江苏,时任清廷江苏巡抚的程德全见大势已去,主动“顺应”时局,将巡抚衙门屋顶的瓦片挑落几片,同时把衙门的牌子换了一块,以示“革命”,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江苏都督,本质上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又如,当时的革命党人一度错误地认为,湖北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有“资望”的人士来担任,遂用枪逼迫在武昌起义的当天晚上还亲手杀掉两个革命士兵的原清军协统(旅长)黎元洪做领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通过上述细节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其对封建旧官僚的妥协退让,让革命队伍中混进了立宪派、旧官僚和投机分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空洞的说教化为直观的场景展示,抽象的概念变作具体可感的生动情节,使学生在浅显的描述中渐入佳境,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原本生涩抽象的难点问题也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借用细节:触类旁通,涵育智慧
赵亚夫教授说:“历史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历史课堂便是要把这些看似凝固了的历史一丝丝地抽出,使它们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聆听、可以继承、可以实践、可以畅想、可以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感知,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课堂超时空地演绎着,从而获得人类把握未来的智慧与灵感。”历史的魅力在于鉴古明今、提升智慧,让学生通过对特定历史瞬间细节的深度解读,开阔视野,认清国情,在历史知识的挖掘中去感知生活,洞悉社会。
如在讲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块内容时,针对多数学生只知道安徽凤阳小岗村走在改革的前头,而无法真正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改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相关的深层政治智慧,笔者补充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分田到户“生死状”的资料: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2月的一天,在一个普通社员的家里,发生了一件后来震惊全国的事: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秘密签订了一份“文书”,具体内容为:“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可以说,是那18位在一份押上身家性命的“生死文书”上按上自己殷红的手印、订立生死契约的农民,扛起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面大旗,书写了改革进程中颇为浓重的一笔。
上述细节的展示,一方面使学生对中国改革的艰巨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提升了学生对历史本质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了锻炼。
细节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细节的运用又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若要用好、用活细节,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还需特别注意细节运用的方法和技巧。首先,细节的使用要注重选择性,历史细节浩如烟海,不胜枚举,这就要根据教学重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取最富代表性、最具典型性的细节来加以运用。其次,细节的选用要体现科学性。史学以真实为基准,细节要有魅力,但也应真实完整、具体可靠,切忌凭空想象、任意编造,以免南辕北辙、贻误教学。第三,细节的运用要突出目的性,作为细节的史实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真开,为之服务,并努力用于关键之处,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在细节珠玑的点缀下愈发流光溢彩、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