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祝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天祝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第一部分 天祝人民医院“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广大卫生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执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医疗工作为主体,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使得医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先后被甘肃省卫生厅表彰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支援‛单位;被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单位‛称号;被武威市卫生局、环保局评为‚环境达标医院‛称号;被武威市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2008年,获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2009年,省卫生厅授予‚中央补助甘肃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定点医院‛;2010年,荣获武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一)医院改革稳步推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强化依法执业,理顺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院科两级负责制,明确科主任的权、责、利,并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
124例;甲流防治共诊疗发热患者2105例,其中留观病人1338例,发热病人962例,住院治疗7例,疑似重症1例,转院1例,均治愈出院。践行公益职能,为帮扶点、汶川地震、泥石流灾害、全县教育基金等累计捐款30万元,为贫困病人减免医疗费用25万元,为特困职工捐款3万余元。‚120‛急救中心在无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承担全县的突发事件的急救和各乡镇急诊病人的双向转诊工作,投入资金50 余万元,开设绿色通道,垫付‚120‛中心运行费用年均20余万元,医疗救治费用 10万元。可以说,五年来,我院为提升县城服务功能,为天祝县人民奔小康、保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实施学科人才战略,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院坚持巩固优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推动新兴学科的原则,加强学科遴选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培养学科梯队,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十一五‛期间,医院从深化认识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入手,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的原则,在人才的引进、培养、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新进职工80名,投入34.6万元派遣医疗骨干15人进修、培训。‚十一五‛期未,我院共有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5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42人,大学专科学历85人。
(四)深化后勤改革,医院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基础建设不断发展。为改善人民群众对就医环境的需求,诊就医服务指南,优化服务流程、工作环节,方便病人就医,严格控制临床用药等。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病人费用明显下降,为病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为满意、较满意的达95%以上。
干部、群众工作有声有色。‚十一五‛期间,我院进一步加强党政干部和行政队伍建设,充实了临床及行政后勤一线干部,一批有活力、有思路、有干劲的年轻干部走上管理岗位。五年间,相继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干部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医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十一五‛期间,1人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得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得甘肃省优秀护士称号,1人获得武威市劳动模范称号、2人获得武威市十佳医生、十佳护士称号。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改革的五年,发展的五年,飞跃的五年,更是辉煌的五年,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看到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管理体系还不尽完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管理的重心还没有完全从以‚问题‛为主的应急式管理模式转移到系统管理、战略管理上来。
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后劲不足,重点学科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新兴学科亮点不多,成果不显著,部分学科梯队建设不得力,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分配制度未充分考虑风险、质量和向临床一线倾斜,考核体系不完善。
三、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仍落后,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主人翁意识不强,成本控制不尽人意,浪费现象仍在一些
思路,根据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我县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在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水平、医院管理和院容院貌方面整体再上一个台阶,较好发挥在黟县医疗指导中心的作用;在精神文明、行风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方面要有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在落实政府要求,有效遏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方面,切实将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药占比等指标达到省厅要求的标准。医院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力、美誉度明显提升,为创建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在‚十二五‛期末,争取年出院10000人次,每年递增10-15%,年手术量3000人次,年门急诊量15人次的规模;在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收入年增长5-10%,病床使用率达到90%以上,人均住院费用控制在3500元以内;完成公共卫生领域内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救治以及支农等各项医疗任务。
2、依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医院大力倡导自主创新,通过交流与合作,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并通过邀请专家讲学、手术演示等,全面推进新技术新疗法广泛运用。在整体推进临床医技科室建设的基础上,完成门诊及医技大楼项目建设,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传统优势学科,着力建设好急诊科、ICU重症监护,骨脑科、工作。
6、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才结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十二五‛期间,医院立足后备骨干力量的培养,注重培养专业方向和专业之间的配合,做到‚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最终形成‚梯形‛人才结构。同时,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医院进入良性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
7、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根据中央、地方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以医院整体搬迁工作为契机,继续推行并逐步完善中层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工作;认真扎实做好定编、定岗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全员岗位聘用制制度;立足‚以岗定人、岗职分离、按岗聘用、岗绩考核、岗酬结合‛的改革目标,合理设置科室部门和岗位,定编、定岗、定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岗位考核制度,以客观、真实的业绩评价职工;建立起按岗、按绩定酬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做到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全面实施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8、医疗是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工程‛,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也牵动着政府的心。一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通过采用适宜技术、合理选择药物、规范诊疗方
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决纠正‚红包‛、‚回扣‛等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形成党风带政风促医风的良好局面;努力创建学习型医院,进一步强化学习理论、学习科学技能、学习管理技能, 形成浓厚的创新意识,营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环境。积极构建和谐医院,大力弘扬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精神风貌,妥善解决职工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树立持续改进理念,确保病人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重视医疗质量管理,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完善医疗、护理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落实三级医师责任制、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及全院性会诊制度等;加强‚三基‛训练及考核,根据我院常见病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我院适用的临床路径,同时做好十个单病种限价工作试点,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对人员、新业务等实行准入制,加强医疗关键环节的管理,增进急危重症的反应能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重点保障规章制度、监管程序与措施的落实,服务设施符合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进一步探索建立‚人性化‛与健康服务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的权益,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凸现学科特色与优势。加强传统
112-
第二篇:天祝县十二五劳务产业发展规划
天祝县十二五劳务产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大战略,三大支撑”和发展“五大产业”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西进东出保本埠”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实现农牧民稳定增收,特制定天祝县十二五劳务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产业,狠抓技能培训,广建务工基地,争创劳务品牌,强化维权服务,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自发型向组织型、体能型向技能型、粗放型向品牌型转变,努力实现劳务输出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稳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继续大力拓展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提高劳务输转质量,实现劳务输转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劳务输转人数以每年2%的幅度递增,在2010年4.6万人的基础上,2011年输转人数达到4.7万人,2012年达到4.8万人,2013年达到4.9万人,2014年达到5万人,2015年达到5.1万人;有组织输转率以2%的增幅,2011年达到50%,2.35万人,2012年达52%,2.5万人,2013年达54%,2.6万人,2014年达56%,2.8万人,2015年达58%,2.85万人。劳务收入实现逐年增加,到2015年达到
5.1亿元。
(二)着力提高劳务培训质量。依托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贫困妇女培训计划”等重点培训项目,形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扶贫、发改、教育、妇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进一步整合公共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大力培育和充实我县职业教育“双师型”职业教师,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等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城乡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主渠道作用,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各类培训机构要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工种。
2011—2015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0.2万人、0.23万人、0.26万人、0.29万人、0.32万人。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达到0.2万人。各乡镇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展每年不低于2万人的引导性劳务培训。
(三)不断扩大劳务基规模。在巩固已建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向沿海和境外开辟新的劳务基地。县劳务工作机构和乡镇要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以驻外办事机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的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2011年新建1个百人以上、2个5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2012年建成2个百人以上、3个5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县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等地区力争建成6个百人以上、20个50人以上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努力健全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组织。按每年扶持建立1个年组织输出3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和2个年输出1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到2015年,全县力争扶持建成5个组织输出3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和10个年输出1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
(五)极力打造天祝劳务品牌。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以技能培训为着力点,积极挖掘和培育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务品牌。在已申报注册的“华锐冶炼工”劳务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电气焊、天祝唐卡绘画、驾驶员、厨师、缝纫、保安、铁路养护、电子技术等优势工种,力争每年培育和确立1个劳务品牌和特色工种,到十二五末全县争取培育和确立5个天祝劳务品牌和特色工种。
(六)强化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到2015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劳务工作机构全部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同时建立起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培训、就业状况
台帐,形成“人人有卡、户户有表、村村有账、乡镇有库、县乡联网”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七)积极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十二五期间,要从土地划拨、资金支持、工商税收收减免等措施上进一步完善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和服务机制,鼓励农民工回乡创办冶炼、农产品深加工、特色种养殖业、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内容的企业,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达到0.2万人。
(八)不断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着力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同时,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县工会配合在我县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劳务工作机构。县劳务工作机构专门负责和管理全县城乡劳务输转工作,负责制定全县劳务输转计划与工作规划,配合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考核各乡镇劳务输转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指导和管理城乡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指导各乡镇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负责输转前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及时收集、发布外地用工信息,并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建立劳务基地;协调处理劳务纠纷,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2、设立驻外办事机构。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东稳西进保本埠”的战略部署,在新疆设立“天祝县政府驻新疆办事处”,通过广泛联系在疆各类社会关系,统一开展移民、劳务、商务等活动,促进劳务、移民工作上台阶;开拓特色
无公害蔬菜销售渠道;开展经济协作和信息交流,为两地资金、技术、项目、特色产品销售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负责本县公民赴驻地城市及区域上访的维稳工作;组织两地经贸交流活动,加强宣传,促进天祝对外开放。在未来的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驻山东青岛劳务工作站”、“驻苏州劳务工作站”、“驻内蒙古劳务工作站”等驻外劳务联络机构。通过建立驻外劳务机构,形成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的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县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强化基层劳务机构建设。要大力支持乡镇劳务工作站和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使其真正达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职能作用,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使劳务输转工作向村、组延伸,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4、狠抓技能培训,提高输转质量。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大力推进由县劳动保障局统筹协调,采取“政府抓总、部门负责、乡镇落实、培训机构实施”的分工负责制,乡镇组织输送生源,县就业培训中心、职教中心、农牧机械学校负责培训和民办定点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切实增强务工人员自主择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一要加强技能培训。采取基地培训、订单培训、项目培训等形式,对城乡富余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特种车辆操作、汽车驾驶、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电气焊、瓦工、宾馆餐饮服务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技能培训后稳定就业率达85%以上。特别要采取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方式,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做好“两后生”培训工作。二要注重引导性培训。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不同情况和市场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切实增强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就业竞争能力。三要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充分利用县内冶炼企业优势,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四要下移工作重心。通过政府财政补助、争取项目支持等方式,在人口较多的华藏寺、打柴沟、赛什斯、炭山岭、哈溪、朵什等乡镇,逐步筹划创建符合各自实际的劳务培训基地,积极为本辖区及周边乡镇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五要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劳务输转培训,做到专款专用。县财政预算专项经费,对劳务输转工作中基地建设、技能培训、有组织输转等方面成效显著的乡镇和部门予以经费补助;政府组织的对农民的培训一律免费;对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已签订合同成功输转的学员,按职业技术工种给予培训机构或者学员一定标准的补助。
5、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要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和定期会商制度,负责协调解决劳务经济工作中的政策、资金等重大问题。明确部门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步推进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牧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基地认定办法、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及检查验收办法)和 “五项制度”(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账制度、月报制度及检查验收制度)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法律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法制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为农民工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建设、安监、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在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预防、计划生育等方面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要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在丰富农
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农民工权益和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资源,建立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帮助解决人员和经费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前的培训、失业职工、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指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做好失业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就业事业的发展。
7、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把劳务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制定保障措施,全县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每年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县劳务工作机构参与的督查小组对乡镇劳务经济工作的各类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劳务工作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并按《天祝县劳务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进行全面考核,做到奖惩兑现。
8、完善舆论宣传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采取举办板报、开设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广劳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好机制、好模式、好经验、好典型,激励人们的创业就业热情;要借助“春风行动”、“创业带头人巡回宣讲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农民工维权服务活动”等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人民医院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人民医院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 医院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切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扎实做好卫生责任目标管理工作,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努力完成了全县的医疗救护任务和上级指令性任务。通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xx县第一人民医院属于县级全科医疗卫生单位,是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承担着全县人民的医疗、救护任务,是全县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中心。为了加快医院的发展建设步伐,按照xx县委、县政府县城搬迁工作的要求,医院于2007年3月正式迁往六库租房开展业务工作。在六库开设江东分院和老干村门诊,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治工作,基本能满足患者看病就医的需求。
(二)医疗服务情况。
1、医院设置病床65张,年门诊量7435人次,年业务收入达120万元以上;体检总量40262人次,包括征兵体检1000人次,学生体检7500人次及其他各类人员体检31762人次。
2、及时有效完成我县境内医疗救护任务,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46次114人,出动车辆46台次,共投入药品费五仟元。
3、采取措施,降低药费,按照全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药费降低5-10%;对持有《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领取证》及《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人群,一律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免20%的床位费。
(三)在医疗工作中切实以落实“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创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契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注重医疗安全。不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安全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急救急诊工作,年重大责任和医疗安全事故发生数为“0”。二是完善了临床“三基“、“三严”考核培训制度,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理论考试;严格规范医疗文书,年处方书写合格率98%以上,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6%以上;门诊处方划价合格率98%以上,住院病历划价合格率98%以上。三是着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技术,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职责,加强了医院感染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了感染事件的发生;四是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和规范临床用药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四)医院人才队伍有所增加。全院共有职工57人,其中卫技人员43人(医13人,护26人,药2人,技2人),占职工总数的75%;工人和后勤人员14人,占职工总数的25%。
1、卫技人员43人:高职3人(医2人,护1人),占卫技人员的7%;中职14人(医2人,护10人,技1人,药1人),占卫技人员33%;初职26人(医9人,护15人,技1人,药1人),占卫技人员的60%。
2、执业情况:执业医师12人,执业护士26人,执业药师1人。
3、学历情况:院职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1人,中专学历20人,高中以下学历6人。
4、院职工中女职工47人,占职工总数的82%;男职工10人,占职工总数的18%。
(五)医疗设备配备情况
拥有300毫安X光机、移动式X射线机、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彩超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多功能麻醉机、参数心电监护仪及临床常用医疗诊断治疗仪器。
(六)人才培养有突破:
1、学历培养25人:护理专业14人(专科8人,本科6人),临床医疗专业11人(专科5人,本科6人)。
2、参加省、州、县各种医疗知识短期培训40次131人。
3、进修25人次:进修内科4人次(内科医3人,护1人),外科6人次(医2人,护4人),妇产科6人次(医2人,护4人),中医科2人次,全科医师1人次,手术室护士3人次,五官科护士1人次,麻醉科1人次,B超1人次。
4、积极响应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自2007年项目启动以来,我院已经下派9名医务人员分别对鲁掌卫生院、老窝卫生院、古登卫生院进行医疗支援,有利的提高了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七)新城区医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我院的搬迁建设项目于二00三年省发改委立项批复,自二00四年八月开始筹备实施。xx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于2008年7月成立了xx县人民医院搬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县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专职开展了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项目实行一次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和医技楼等,工程于2009年4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包括急诊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等。
目前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评审通过)、征地、青苗补偿、地质勘察、地界堪测、环境评估、总体规划及门诊楼单体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门诊楼已完成土建施工,现进入内装修阶段;住院楼已建至第四层;医技楼已封顶。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八)预防保健工作成绩突出。
自2006年以来,我院加强传染病管理,做好了法定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共上报传染病44例,主要为乙类和丙类,无漏报发生。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认真完成好上级下达的突发指令性任务,并组织全院职工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手足口病、甲型H1N1型流感等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在妇幼保健工作方面:我院认真配合县保健院开展相关的业务工作,做好了艾滋病母婴阻断的自愿咨询与检测,孕产妇、人流、药流者HIV首次咨询共43人次,其中进行自愿检测HIV的9人。妇产科开展各项节育手术总数117例,所有手术中均未出现异常情况。并开展了5 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腹泻的两病管理工作。做好了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按时完成报表的上报,做到了完整,准确与及时。
二、医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医院没有固定的医疗场所,业务用房紧张,是医院发展的瓶颈所在。
问题分析:我院因长年租房开展医疗工作,基础条件较差,业务用房紧张,布局不合乎规范,科室结构设置达不到要求,部分科室不健全,开放床位少,就医环境简易,不能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施展技术的平台,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严重影响对病人的收治,阻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2:人才短缺
问题分析:医院在岗人员有57人,服务近18万﹙包括流动人口﹚。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我院的编制仅60人,目前医护人员结构比例失调,中职临床医师缺乏,外科、妇产>„„
第四篇:安庆市太湖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庆市太湖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特别是2011年,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创建“二甲”医院,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内部有效治理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以及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太湖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院的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的各项方针政策与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和大胆开拓,不断深化医院内部改革,鼓励技术创新、培养团队学习文化、强化岗位责任意识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建成急诊外科综合大楼、传染病楼,住院综合大楼在建;医院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院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院编制床位225张,实际开放床位316张;医院固定资产由4552万元增长到1.1亿元,年门急诊工作量由 100635人次增至171316人次,年出院人次由7468人次增至15178人次,年业务收入由3525万元增长到8222万元;医疗服务条件和诊疗技术得到明显改善,医疗设备总额由1642万增至2575万元;医院内部机构日趋完善,设有行政、临床及医技科室41个,在编职工358人,专业技术人员32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4人,中级职称118人,硕士研究生 3人,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二)强化管理,健全体制,医院管理体系健全有序
重新修订《医院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重点突出基础管理,诊疗规程,医疗事故防范,医疗、行政、后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三重一大”审核等核心制度;与各科室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规定了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的指标;注重执业医师考核和培训的管理;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形成了医疗质量的三级责任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执业活动;基础医疗质量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
出台有力措施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实行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推行新农合及时结报;在门诊大厅设立导医台等惠民服务项目。
积极稳妥地推进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化医院。数字化建设已完成二期网络工程,包括门诊、病区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电子处方、门诊医生工作站等项目建设,建立并完善了医院网站,使医院信息化建设越上新台阶。
(三)科技为本,人才兴院,医教科研和人才培养齐头并进
制定和完善各项专业技术人才政策,选派优秀的青年骨干进一步深造;支持骨干医师参加国内大型学术活动;实行评聘分开,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全院临床医师本科学历达95%,全院护士大专以上学历占64.4%。
(四)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医院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急诊外科综合大楼于2006年开始规划设计,2007年初投入建设,2008年3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100万元,占地面积3500㎡,建筑面积7200㎡,内设脑外、外科、骨科、妇产科四大病区和4个标准手术室。住院综合大楼于2009年开始规划设计,2010年8月投入建设,预计2012年9月投入使用,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25831㎡,预计开放床位500张,使我院基本符合了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
(五)不断完善,积极发展,逐步提高诊疗手段
“十一五”期间,医院投资约933万元用于设备的购置和更新,拥有飞利浦多层螺旋CT、飞利浦DR摄片机、东软公司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内窥镜、血浆交换机等各种大型先进诊疗设备,为医院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六)克服困难,履行职能,完成突发公共卫生救治任务
我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将认真履行公共卫生救治职能作为首任。制订了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处置领导小组、专家小组、救治小组、消毒小组以及后勤保障小组,认真落实了各项预防控制措施。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强化应急演练,提高诊疗能力,较好完成疾病的收治诊疗工作。据统计,共收住692 例,无一例死亡。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发挥了综合医院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出色地完成了各类救治任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的救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七)德术并重,创新理念,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我院继续坚持“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办院宗旨,努力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健全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工作,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实施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医疗收费公示查询制度,建立起服务质量的约束机制;实行收费项目公示上墙,规范一日清单,让患者明白放心消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 “明星医生”和“明星护士”评选等活动。全院上下呈现出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结成“尊重、理解、宽容、和谐,务实、诚信、奉献、创新”的医院精神,提炼出“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院训。
“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使我院获得了跨越性的发展,为医院新一轮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出台,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强化管理,乘势而上,促进医院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住院综合大楼建设为龙头,全面改善医院基础设施,美化医院环境;以创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主线,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品质,降低医药费用。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医院管理,加快医院建设和发展,全面完成医院“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总目标:达到“四个一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全力打造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指标和措施
1、医院规模:编制床位500张;年门诊量30万人次;收入年增长10%;职工人数800人;固定资产2.5亿元。医院卫技人员拟占总人数的80%以上,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10-15名,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从现在的64.4%增加到90%。
2、基本建设:以住院综合大楼建设为龙头,全面改善医院基础设施,美化医院环境。2010-2012年,合理规划建设好住院综合大楼和配套设施,2013-2015年结合我院实际
完成门诊大楼和急诊外科大楼的改造,依据现有的建筑风格,按照功能性、美学性、生态性等原则对医院大环境进行重新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院环境和条件,进行外环境美化,创建市级绿化达标单位和市级园林式单位。
3、学科发展: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各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医疗特色,争创2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
(1)完成内科系统专科建设工作
———内科分为4个病区:内一科(呼吸、内分泌、肾内);内二科(消化、心血管);内三科(神经内科);内四科(血液、风湿、肿瘤)。
(2)完成外科系统专科建设工作
———外科分为5个病区:普(胸)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骨一病区、骨二病区。
(3)成立重症医学科
(4)加强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病房)、感染科、口腔科、五官科、急诊科等学科建设。
(5)加强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康复医学科、内镜中心、血透中心建设。
4、医院管理目标:
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依规管院,以德治院。实行中层干部及科主任、护士长的任期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调动从事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修订和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充实调整医院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充实管理人员,有计划选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造,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完善医院财务预决算制度,强化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事聘用和职称评聘办法。完善院务公开,发挥工会和职代会民主管理作用,加强审计、监察和监督。
5、科研教学:在“十二五”期间,科研要在“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上狠下功夫,要争取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寻求省内、国内合作,开创医院科技工作的新局面;针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科研活动;加强和促使本单位与省内外医院、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共同申报高层次的纵向课题、共同承接大规模的横向项目;积极争取成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使教学相长,提高医院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6、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要制订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措施,多渠道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医院人才梯队的合理形成。
(1)抓好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实行住院总制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着重选拔培养临床学科带头人和科室业务骨干,造就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学科业务骨干,以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学科人才队伍。
(3)为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成才步伐,实施“中青年医学人才接力计划”,进行“一对一导师制”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批35岁至40岁左右的新一代名医雏形。医院为每一位培养对象设立2—3年的具体发展目标,给予专项基金,在学习培训、业务带教、科研经费、上岗锻炼等各方面提供特殊支持。通过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合作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7、医疗设备:“十二五”期间医疗设备总投入预计15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专科建设发展、新技术项目开展及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的购置,同时兼顾更新常规必备医疗诊断设备的购置,使医院的装备与住院综合大楼相配套,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
8、完善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实现持续改进
“十二五”期间,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应实现标准化管理,医院的质量管理必须做到覆盖面广、项目全、内容细、组织严、兑现狠,医院专门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科,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覆盖面广,即考核范围要覆盖全院所有科室,并根据临床、医技,手术、非手术科室不
同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
(2)项目全,是指考核项目由目前的仅考核病历终末控制发展成为全面控制,其中对临床科室的考核项目有医疗指标、规章制度、运行病历、医患纠纷、病人满意度等,涵盖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所有方面。医疗指标里有工作量指标,包括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例数等;工作效率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等;工作质量指标,包括诊断符合率等。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包括有值班、交班制度、查房制度、会诊制度、讨论制度、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报告制度、核审报告制度等考核。
(3)内容细,是指对各项质控考核都有非常细的评分标准。对临床科室考核评分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运行病历、医患纠纷、病人满意度等。
(4)组织严,成立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质量控制小组下再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重点学科、病历控制、医患纠纷等工作小组,每组都有专人负责。设计专用表格,将每月考核情况记录在表上,按月考核。
(5)兑现狠,考核如果不与奖惩兑现,将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各项考核结果不仅反馈给医院领导、科室领导,还要与各科室的奖金直接挂钩,做到奖惩分明,真正做到与职称聘任,职务任免挂钩。
9、信息化建设
(1)2011-2013年完成数字化医院建设项目方案第二期:医生站、电子病历、LIS系统、PASS系统、RIS系统。2015年力争完成全院PACS建设,打造数字化现代医院。
(2)以临床信息为中心,展开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建立先进的信息化辅助诊断和管理手段,建设具有各部门特色的信息系统,充分享受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如:建设整体护理系统、输血管理系统、数字心电系统、漏费控制系统等等。最大化享受由医院信息化带给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切实好处,计划在2015年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3)以决策为中心,建立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以信息利用为重点,为医院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为临床研究提供丰富的准确的数据。该阶段是数字化医院的成熟阶段,以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为完成标志,计划在2015年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10、党建目标
要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和节约型”的领导集体;打造一支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职工队伍,弘扬“尊重、理解、宽容、和谐,务实、诚信、奉献、创新”的医院精神,从建设医院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着手,增强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不断推进医院在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人才培养、服务能力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11、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从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美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举措、打造服务品牌入手,努力使医院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和百姓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1)全面改进医院的服务质量,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水平,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3)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控制,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规范诊疗程序。
12、医院文化建设:
凝练医院文化,构建和谐医院。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弘扬“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医德医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凝练医院精神、院训、愿景、核心价值,营造医院文化氛围。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努力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利益问题。抓好安全生产,保证安全平稳、有序运转的良好环境,创建“平安医院”。在保证医院业务收入和效益增长的同时,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得到稳步提高,共同构建和谐医院。
十二五期间,把医院建设成为集医、教、研、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性的壮丽事业。全院员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锐意创新,实干兴院,为全面实现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而勤奋工作,努力奋斗!
第五篇:某市人民医院新护理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护理部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德兴护,以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为动力,以创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病房”为契机,转变服务观念,深化医疗改革,推进中医整体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使我院护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1、护士持证上岗率100%;
2、到2015年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例>0.4:1;全院护士与全院床位比例>1:0.65。
3、学历:本科达50%以上,大专达70%以上。培训率≥15%;
4、基础护理合格率≥9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中医特色病房中医传统技术开展率达100%.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均≥95%;
6、大差错、事故发生次数为零,褥疮发生次数为零(难免疮压除外);
7、五年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论文10篇;
8、开展护理科研、新业务、新技术每2年1项;
9、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10、每年护理目标管理检查综合测评达90分以上;
11.开展两个中医特色护理病房两个,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11年开始启动二个病房,逐步在院内推开,到1015年达到全院铺开。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完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继续推行护士长竞聘上岗,量化考核护士长考评表,人人参加省护理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同时,护理部加强对护士长的规范化培训,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
(2)严把人员准入关,优化护理队伍。坚持“三公开”原则,聘用专业思想牢、1
基本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提高新聘护士学历起点(从大专逐渐过渡到本科,)和中医护士的比例,提升护理队伍知识层次;同时增大招聘注册护士比例,规范执业行为。并注重毕业后强化培训,落实继续教育计划,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3)突出专科特色,加速专业发展。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的需要,选派优秀人员进行院内外培训、进修、学习,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五年内培养10名的专科护士,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指导作用,并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专科护士指导、参与危重病人救护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和利用。
(4)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与人事科共同定员定编定岗,岗位调整采取双向选择。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在护士与病床比例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推行人员动态化管理和弹性派班,根据病床使用率和工作量,及时调配人员,科室根据需要,调整工作时间,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5)发挥中医特色护理,体现传统技术优势。
(1)每个病区根据不同病重,确定相关的中医操作,到2015年每科室3-4种。
(2)每科确定两个中医辩证施护病种(单病种或中医专科专病的病种),制订两份标准中医护理病历。每年中医护理病历不少于15份。
(3)中医护理传统技术开展逐步增加,从12项增到20项,临床开展总次数逐步递增,经过五年的努力达到5-10万人次。
(4)每年开展全院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及操作培训各一次,考核各一次,临床护理人员参与率达100%,合格率90%。对毕业3年的护士每年的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达35学时。学习的方法自学、科内学习、院内学习,经考核合格,发给合格证。
(5)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中医护理项目的继续教育,要求学历教育参加中医院校的学习。同时鼓励晋升中级的护士晋升中医的职称,获得者给予经济鼓励,优先聘任。
(6)扩大中医护理特色门诊,把中医妇科理疗室、小儿敷贴、中医护理特色门诊、中医护理专科门诊及糖尿病专科门诊集中起来,形成规范的特色门诊群,扩大影响,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按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充分发挥各级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定期分析、讲评护理质量,实施改进方案,实行科室奖金二次分配方案,量化考核工作质量,与奖惩挂钩,使护理质量不断向更深、更高、更广的标准发展。
(2)强化“三基”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坚持“巩固基础,提高水平”的原则, 切实落实“三基”训练计划,鼓励以自学为主的学历教育,把护理队伍建成学习型团队,创建学习型文化,并把学习和训练成果贯穿于工作中。使每个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终生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医疗工作需要,适应护理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
(3)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防护理缺陷。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及分级护理制度,按要求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和危重病人护理措施,努力打造危重病人护理品牌,并以此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促进康复,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确保护理安全。
(4)深化健康教育,维护健康。举办健康教育培训班,提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丰富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把中医养身纳入平常的健康宣教之中,同时把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职责范围,在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提高健康教育掌握率,保持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生存质量。
3、拓展工作内涵,为病人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服务。把病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做到“三个一”,即提供不误一分钟的便利服务,不乱花患者一分钱,为每个患者奉献一份爱心。
(2)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营造和谐氛围。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四心”教育(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做好面对患者的“四个一”,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笑容、一句问候。提倡能够做到位的工作要做到位,不能做到位的要解释到位,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疏导,化解矛盾,并使部分患者对诊疗的过高期望值回归到理性区间。
(3)加强细节管理,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牢固树立“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细心思考,再造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的流程,服务于精,服务于勤,服务于点滴,服务于病人开口前。
4、深入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1)强化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举办带教老师培训班,推行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教学质量与评先评优挂钩。择优录取实习生,按照《实习生大纲》,实施教学计划,并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同时,与市护理学会共同组织各级医院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和实践培训,满足参观、进修、学习要求。加强与下级医院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积极开展护理科研,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健全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及激励机制,明确职责,纳入目标管理。加强培训和学习,强化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同时加强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学术交流和协作,共享护理资源,提高科研价值。
护理部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