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医院建设发展规划
----人民医院建设发展规划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医院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综述
----人民医院始建于----年,其前身是----,经过---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是全县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集中、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备的“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面向全县---万群众和外来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业务开展覆盖常见病、多发病与临床急救、应急医疗保障,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
(二)、基础设施
医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门诊、急诊、医技综合楼面积---平方米,于--年--月投入使用,开设内、外、妇产、儿科、----个临床科室和放射、检验、电生理、药房、挂号结算等辅助科室,并兼具行政管理职能。
住院楼----年投入使用,面积----平方米------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现有业务用房中,仅门诊综合楼能够满足诊疗工作需求,其他建筑或为危房或设施不全,尤其缺失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两个关键功能,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传染病区不能使用,导致传染病患者与普通患者同在一个病区,不仅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而且在爆发疫情时完全没有处置能力。
基础设施还共同存在两个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是供电不稳定,医院独立变压器至今未能通电,现有电路承载能力不足、电压不稳且停电不可预知,直接导致已配置到位的大功率医疗装备不能装机,中心血站也一直无法开展工作;二是没有下水管网,洗手设施及厕所不能使用,院感防控难以开展,污水随意倾倒,诊疗环境难以改善。
(三)、开放床位
编制床位----张,按照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中关于二级医院设置“100—499”张病床标准,低于最低要求。
目前开放床位----张,已达到住院部最大载荷。以住院部大楼----m建筑面积计算,每床建筑面积仅为----m,远低于“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每床建筑面积45m的最低要求。
(四)、科室设置
医院设有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信息中心等---个职能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个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电生理科、药房、药库等--个医技科室,其中----科是县重点专科。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二级综合医院需设置科室为: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
22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可见,医院当前设置并开展工作的业务科室明显不足。
(五)、人员
----年经----编办核定医院编制--人,现有职工--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占全院总人数的----%,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
专业构成中,临床医师---人,分布于:----辅助科室---人,分布于:----护理类专业技术人员----人,岗位分布于:----从人员结构来看,现有工作人员维持医院诊疗工作正常运转已非常困难,尤其是一人科室随时可能因人员离岗而关停,更不可能抽调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专业技能提升非常缓慢。尤为紧迫的是:现有人员中年龄在--岁左右、工龄在----年以上的已达半数之多,退休离职压力将逐年增大。
(六)、医疗设备
医院目前配备了GE双排螺旋CT、爱克发CR、万东500MA高频X光拍片机、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迈瑞全自动血球仪、远程会诊系统、信息化系统等医疗装备,省卫计委安排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支援的----项目也正在落实,短期来看医疗设备能够满足检查诊断需求。
二、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的发展成果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面启动医改工作。
按照----省和我县医改工作的进度安排,医院于----年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先后完成了院长竞聘和全员竞聘工作,并于----年底在全----各县医院中率先实现药品“零加成”和“先住院、后结算”,----年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年--月达到----%的占比标准,药品网上平台于----年----月纳入正轨。
在医改政策的支持下,医院基础建设和医疗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门诊综合楼、住院楼等工程完成建设,CT、CR、彩超等先进医疗装备配置到位,诊疗环境与诊断能力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年医院总诊患者----人次,较上年度同期增长----%,门诊人均医疗费用---元,较上年度的----元下降----%;住院人均医疗费用----元,较上一年度的----元下降---%,以上数据真实反映出医改推动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和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群众看病就医困难问题有所缓解。
卫生应急救援出动能力建设初有成效,圆满完成-----等重大自然灾害支援任务,并成功救治--例----确诊疫情。
三、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
1、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长的综合国力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我县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尤其对县人民医院的能力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医院建设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2、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带来更多问题挑战,医疗保障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县正处于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员流动性加大,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医院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一方面,----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等人畜共患病、--慢性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3、医院人才队伍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对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方面的制约作用已明显强于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方面。
4、医院诊疗服务领域与技术水平明显滞后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每年均有大量本应在当地治疗的患者被转出,患者因此而支出的其他费用甚至超过医疗费用,直接导致“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不能根本解决。
四、规划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2、《国务院关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57号
5、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6、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评审细则(2012版)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基本医疗服务、专科特色诊疗、临床急诊急救、辅助检查诊断、保健康复服务等业务领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与群众就医预期间的差距,努力实现“大病、急病不出县”。坚持藏西医并重,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人力资源调配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
——坚持科学发展。立足省情、---情、县情和医院实际,平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科学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取舍业务范围,尤其侧重于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领域建设,如产科、儿科、外科、急诊急救等。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快落实人才梯队建设工作,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体制机制,优先培育重点领域的高素质医疗人才;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突出现代网络科技对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继续教育的促进作用和信息抓取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医院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病区规划及区域设置更加合理,可开放病床达到80—100张,病床与专业技术人员之比达到1:0.88,病床与护士之比达到1:0.4;临床科室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基本“不出县”;辅助检查科室实现全年不间断检查服务;急诊科独立分区建设,急诊急救能力初步提升;消毒供应室和标准化手术室建设完成;传染病区建设完成,具备同时救治10人左右隔离传染病患者的能力;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第一阶段培训。
到2016年,急诊科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人员调配工作完成,建成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急救能力进一步提升;--科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以----科和----为依托的----特色专科初步形成服务能力;中心血站达到运转条件;外科具备开展急腹症手术,妇产科具备开展剖腹产手术能力;---科能够开展----等----特色诊疗业务;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第二阶段培训,全院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培训。
到2018年,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第三阶段培训,全院人才梯队形成;建成急诊科,完全具有急诊急救能力;儿科、---病、---3个特色专科具有区域影响力;外科具备开展胸外、脑外伤初步急救及下腹部常见手术和骨折复位固定术能力,基本解决我县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
第三节 规划实施步骤
一、短期任务(2014—2015)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电网、污水处理、采供暖等市政设施接入项目,彻底清除配套设施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在现有规模上预留部分承载空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夯实市政配套基础。
2、新建住院大楼,按照100张病床容积标准、每床45m
2建筑面积建设,楼内规划急诊区域、重症监护区域、新生儿区域、临床检验和中心血站区域、标准化手术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等独立区域,总建筑面积7000m左右,满足未来10—20年诊疗业务发展空间与功能需求。
3、新建传染病区,按照标准双通道隔离诊疗程序设计,规划设置隔离病房6—10间,建筑面积500m左右,最大病床容量20张,满足中小规模传染病疫情控制需求。
(二)医疗装备建设
1、完成目前已配置到位的医疗装备安装调试工作。
2、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医疗装备的配置重点调整至手术、监护、抢救等小型精密医疗设备和住院设施方面,涉及面广、数量多、价值总量大。
(三)人力资源建设
1、在省编办核准的编制总量不能突破的情况下,当务
22之急是补齐编制,人员选调与新聘优先向重点科室倾斜,除需保证每年有1—2名临床专业技术人员赴上级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进修学习临床急救外,产科、外科需形成能够保证每年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规模;辅助科室需尽快补充人员形成全年不间断提供服务的能力。
2、争取财政扶持,编制外高薪聘请2—3名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手术科室特需人才,带动医院短板领域加快建设。
3、借鉴发达地区医院的普遍做法,在政策与资金均得到支持的前提下,编外聘用一批护理类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护士严重不足的问题,并在收费、结算、库房管理等部门外聘非专业技术人员。
(四)业务科室建设
1、加强急诊科建设。考虑到目前的编制总量,实现急诊科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切实际,但由于急诊工作诊疗风险不可预知,又涉及患者危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因此参与轮值急诊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急诊急救培训,以掌握相应的诊疗技能,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临床医师、护师逐步退出急诊值班,而最终选入急诊值班队伍的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待遇补偿。
2、加强手术科室建设。常规手术如阑尾炎、胆囊炎、剖腹产、四肢骨折复位并行内外固定术等手术因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费用低廉,完全应该在当地进行,也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肠梗阻、空腔脏器破裂等急危患者由于转院风险极大,就近治疗为首选。并且从长远来看,具备对胸、脑外伤和心脑血管意外等极危重患者的初步救治能力、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价值不能仅仅以发生率衡量。因此,产科、外科应切实加强能力建设,短期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进行常规手术学习培训工作。
3、加强常见病诊疗工作。完成2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新成立全科诊室,兼负社区医疗和保健康复职能,完成医疗工作向社区、家庭延伸的进程;进一步严格规范专科疾病的科间转诊、疑难患者的向上转诊和康复患者的向下转诊流程,短期内实现普通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4、加强临床检验、检查工作。将辅助检查科室补充至2—3人科室,完成每人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学习培训,形成全年不间断服务能力,并确保常规检查“不出县”。
5、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科目前是县级重点专科,但实际有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只有一名,应予补充或者考虑正式抽调具有一定社区知名度的----科医师组建二级科室,由----科进行管理与指导;内科因新配置到位的胃镜、----设备,已具备开展新诊疗业务的基础,可考虑增加人员配置,组建----病特色专科;同时由于我县药材资源丰富,----医学在----以及周边颇具影响力,可考虑将----科建设为民族医学特色诊疗专科。
6、受人员编制限制,正式在编人员规模不可能增加;而以目前医院自身的业务收入又不可能自聘大量的必须人才。因此,医院现有工作人员应致力于保障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和重点科室持续发展,可考虑以医院眼科、口腔科等科室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为资源,吸引有条件、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个人组成医疗联合体,弥补医院长期以来在此类专业领域的空缺。
二、中期任务(2016年)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配套设施与诊疗、住院设施设备完备,医院所有功能区域均完全具备开展工作的设备与条件。
2、完成急诊、产科、外科等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第二轮培训工作。
3、完成全院其他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4、急诊科参与值班并经过急救专业培训的的临床各科医师>4名,护师>4名,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退出急诊值班,重症监护室具备工作能力。
5、-----病特色专科、----医特色专科建设完成。
三、中长期任务(2017—2018年)
1、完成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第三轮培训工作。
2、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新老更替工作,并进入下一阶段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第二篇:宁化县人民医院发展规划
宁化县人民医院2011-2015年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1-201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工作总部署,坚持履行“救死扶伤、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职业道义责任和职业政治责任不动摇,实现县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2011-2013年前3年,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内部有效治理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卫生工作总部署,在对发展形势与面临问题深入分析基础上,结合宁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县医院中期发展规划。
一、医院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医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要素禀赋新提升和事业发展新跨越的不平凡的五年。坚持以高新技术和管理创新为依托,“两硬两软”(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制度环境、文化氛围)构筑闽赣边界中部医疗服务大平台,加速向高端医疗服务与常见病诊疗相结合的更高水平区域性医院发展,在为闽赣边界中部人民群众提供更好健康保障的同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1、基础设施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继传染病防控隔离区改造之后,新建传染病防控限制区综合楼,改建数字影像诊断中心、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和妇产科新病区,整理绿化院内环境,基础设施改造取得显著成效。拆除旧门诊楼,新建门诊综合大楼完成规划设计并摆上建设日程。
2、技术设备引进迈出重要步伐
引进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胃肠摄影系统、直接数字化摄像系统、数字影像网络传输系统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完成西门子第三代16层螺旋CT政府采购,数字影像诊断中心功能配置走在县级医院前列。更新彩色超声配置,建设基因扩增实验室,引进电子胃肠镜、系列腔镜和听力检测系统。配置监护仪10台和呼吸机4台,重症监护和救治能力得到加强。引进阴道镜,配置日产液压全自动妇科检查床和产床,妇产科诊疗条件根本改观。全面更新并增加配置病床和床头柜,病房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为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奠定基础。建设现代化消毒灭菌整体供应室,为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基本设施和技术设备支撑。医院安全防卫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建设完工,医院信息系统全面重建进入稳定运行、客户化开发和整理验收阶段。
3、技术消化吸收成果丰硕
在技术设备引进实现物化“硬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建立系列专家工作站机制,依托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的福州军区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以及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支持,腹腔镜胆道取石、经膀胱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腹腔镜卵巢和子宫切除、鼻窦内窥镜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颅内血肿碎吸清除、神经外科、复杂骨关节病和复杂腹部手术、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等高新技术项目成功开展,为解决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4、分配制度改革注入活力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和“强化岗位、突出业绩”原则,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要求,加大向技术含量高、风险责任大、劳动付出多的艰苦岗位、关键岗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倾斜力度。坚持实行岗位工资制,岗位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按国家现行相关规定予以普通保障,优先发放,岗位绩效工资分配以成本核算为依据、以综合绩效考评为约束、以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为前提、以保证质量安全和实现持续改进为目标,突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管理,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岗位绩效工资总额管理,控制岗位绩效工资增幅,规范岗位绩效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构建劳动分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理顺和妥善处理劳动分配关系,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注意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坚定不移地维护劳动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让全体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加强
根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要求,在加强对院科两级领导院内管理培训的同时,适应医院管理职业化发展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EMBA院长高级研修班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院管理文凭课程培训,“卫生-公益-经营”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建立系列专家工作站机制,依托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的福州军区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以及赣南医学院专家支持,外出进修和院内技术帮带相结合,培训业务技术骨干。通过学术交流和学术年会,拓展学科带头人技术视野,并利用省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关系,对数字影像中心技术骨干和重症监护护理技术骨干进行规范化培训。认真执行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和产科质量提高培训项目,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和产科工作人员进行项目能力培训。利用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干部培训。落实传染病防控专项培训,提高传染病防控管理能力。参加省、市、县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项培训,提高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实际能力。
6、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以执业责任教育为基础,以执业行为管理为重点,以院科两级领导履职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执业能力建设为保障,以构建动态实时服务评价体系实现服务持续改进为目标,医院管理年活动逐步深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活动,完善分配办法,控制医药费用;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内设机构和干部队伍调整基础上,“三权分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实施)、两级负责、分类考评(行政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院感管理、药事管理和绩效目标分类考评)、严格奖惩”的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为实现内部有效治理和构建医院管理年活动长效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医院发展面临形势与问题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在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紧密联系起来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的同时,对“以公共财政为主要资金渠道,以公共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和农村卫
生机构为主要服务载体,以基本药物和适宜医疗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居民公平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合理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加快推进阶段,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显,政策性支持稳定可靠,医院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人口大国,尽管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居民个人承担大部分医疗卫生总费用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医药卫生法规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还需进一步规范。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紧密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度和措施亟待完善。
宁化地处偏远,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政府对医院发展的投入保障能力有限,医院发展主要依靠自筹资金的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
因事业发展所需过去5年集中大量固定资产投入形成的债务,受新投资压力制约,一时难以大幅削减。门诊综合大楼建设政府投入不足,势必对医院发展带来新的压力负担。“三权分立、两级负责、分类考评、严格奖惩”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配套制度和配套措施亟待完善。院科两级领导履职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执业能力建设任务繁重,医院人员配置超量,而主体业务科室技术人力不足和骨干人才短缺,对医院基础管理和质量保证形成根本性制约。作为新一轮创业核心支撑的事关当前并影响长远的重症监护室建设和肿瘤专科建设,亟待通过观念更新和机制创新克服观念束缚和基础薄弱双重制约。“服务先行、质量保证、安全防范、绩效提升”共识初成,有效的团队建设和执行力建设任重道远。
二、医院战略定位与发展策略原则
(一)医院战略定位
县医院是宁化县域医疗服务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在“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因地缘关系和历史影响,县医院不同程度地服务辐射周边8个县区,属典型的县际和省际影响并存的区域性医院,在宁化建设中起特殊作用。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在角色确认和环境分析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缘关系和历史影响,继续坚持以高新技术和管理创新为依托,“两硬两软”构筑中部医疗服务大平台,加速向高端医疗服务与常见病诊疗相结合的更高水平区域性医院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要素禀赋新提升和事业发展新跨越,努力在为宁化人民群众提供更好健康保障的同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是县医院应有的战略愿景,也是我们“救死扶伤、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义不容辞的职业道义责任和职业政治责任。
(二)发展策略原则
1、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预算约束,正确处理新增投入与消化债务的关系,保障医院发展,维护财务安全。
2、强化平台意识,创新运作机制,正确处理基础性建设与战略性发展的关系,为重点特色品牌专科建设铺平道路,为新一轮创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机制支持。
3、重点专科重点突破,小专科建设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重点特色品牌专科建设与综合性医院应有的小专科建设的关系,形成以临床主体科室均衡发展为基础,以重症监护与肿瘤专科重点突破为支撑,肝病专科、肛肠外科、疼痛治疗、皮肤性病、社区康复与健康促进积极呼应,中西医并重创业发展新格局,完善医院
服务功能,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全面满足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4、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正确处理规模扩张与内涵建设的关系,实现医院管理与全成本核算衔接,与构建科学绩效考评体系衔接,与营造创业创新氛围衔接,与以“质量、安全、服务”为导向的品牌竞争衔接,实现由吃饭养人向创业创新转化,由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品质管理转化,由主要对事负责向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转化,由硬竞争向软竞争转化,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构建在县级医疗服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5、加强内部治理,提高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以药养医”向“医药分开”转型,从目前实行的“按服务量收费”向“按病种收费”转型,从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片面市场化经营”向“突出非营利和公益性”转型,优化收入结构,控制医药费用,完成公益性目标任务,维护病人适宜治疗、合理付费权益和干部职工劳动分配、社会保障权益。
6、坚持“三权分立”,落实“两级负责”,正确处理院部监管与科室发展的关系,突显业务科室一线责任主体地位,维护业务科室的规划发展权、资源主张权、运营管理权、合理收益权、自主分配权和安全要求权,同时加强对业务科室的规划指导、资源调配、服务支持、权益保障、环境维护和依法治理,遵循“责任与权力对应、义务与利益均衡”原则,真正实现院科两级负责,为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医院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
(一)集中围绕组织架构是否健全、制度规范是否完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计划执行是否到位和工作记录是否完整,加强培训,形成共识,构建机制,强化执行,规范做实,亮点做足,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确保年内在医院管理评价合格基础上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二)遵循“事业发展、管理先行”原则,一般培训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加强院科两级领导履职能力建设,经过3-5年努力,培养一支医院现代职业管理人才队伍,实现由“专家管理”向“管理专家”转变,为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人才支撑。
(三)坚持院内基础培训、院外专科进修与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相结合,夯实“三基”培训基础,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力度,以高新技术和重点专科作平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发展人才,经过3-5年努力,培养一支基础扎实、本领过硬和有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能力的领军人物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医院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四)坚持“贯彻《护士条例》、依法配置护士、保证病人安全、维护护士权益”,3年内实现护士配置达标,5年内调整优化护理队伍结构,为可持续提供安全温馨的整体护理服务奠定护理人力资源基础。
(五)争取政府支持,在对机构人员编制全面评估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调整机构人员编制总数,为早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规范聘用和社会保障问题,制定并实施人才工作规划,全面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奠定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基础。
(六)争取政府投入支持,拓宽上级补助渠道,加大自筹资金力度,力争门诊综合大楼年内主体框架封顶和2009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七)启动重症监护室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装修改造、设备导入和数字化整合三步走,在医院评审前完成设施环境装修改造和设备导入,为保证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提高重症监护能力,规范重症监护服务,保障重症病人安全,实践“普天之下以民为大,医疗服务安全第一”的承诺奠定基础。
(八)深入论证肿瘤专科建设方案,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对口帮扶支持,在不涉及行政隶属关系和产权变更前提下,以华山医院品牌优势重塑提升医院无形资产,以肿瘤专科技术优势整合发展各科医疗资
源,3年内完成肿瘤专科基础框架建设,形成以数字影像技术为依托,外科手术治疗、内科规范化疗、组织间粒子植入治疗与经血管介入治疗紧密结合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专科优势,为新一轮创业提供重点特色品牌专科平台。
(九)坚持循证医学原则,规范提供医疗服务,在坚持公益性前提下,合理组织业务收入,年内新增收入800万元,实现业务收入4000万元,经过3-5年努力,达到6000-7000万元业务收入规模,为更好地完成公益性目标任务,解决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
(十)启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年内实现后勤服务整体外包,为改善医院服务、提升医院形象和促进医院发展奠定后勤服务保障基础。
宁化县人民医院
2011.4.11
第三篇:XXX人民医院教育发展规划
XX人民医院教育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2011至2015年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极为重要的五年,也是我院承前启后、为切实加强医院教学建设,保证我院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按照省卫生厅和XXXX学校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我院2011至2015五年教育发展规划。
一、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
(1)为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一定要深化教育改革,围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的发展,与XXXX科学校共同完善教学计划。
(2)重视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及建设,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和完善临床部各科室建制及明确各科室及年级老师、兼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监督机制。
(3)建立教学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以提高执教业务能力,继续完善各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评优及奖惩制度。
2、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力争五年内使硕士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20%-25%,使上大课的副高以上教师达到50%-60%。
(2)协助XXXX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工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制定教师资格认定、聘任、培养、考核、奖惩一系列相关措施。
(3)分期分批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5年内青年教师培训率力争达到70%以上。
(4)加强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管理和奖惩制度,按国家规定的比例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力争与学生配备比例达到1:30。
(5)继续建立健全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培训制度,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质量控制
(1)健全和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教学过程和考试、教学督导的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成立由老专家组、青年专家及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课堂督导率力争达到60%。
(2)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历、授课教师、课表及备课、实习、辅导与答疑、考试、实习与毕业考试等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和督查。制定相关的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
(3)督促各教研室、各科室对各学科考试的试卷及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并留档,各科平均成绩应逐年提高。
(4)每年末对各教研室负责人、教学秘书进行系统培训,并进行综合考评,每年终评选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4、课程建设
对我院承担的所有课程采取教研室自评,合格后组织教学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合格后报学校进行评估。
5、教学改革
(1)结合学科特点,在临床各学科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
(2)建立富有特色的面向学生的各学科教学网站,积极开展系列网站教学活动。
(3)建立一套学生课外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建设、学生管理工作
1、不断加强党建和政治思想工作,推进临床教学及学生管理的改革。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在教师中开展“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团结拼搏”的系统教育工作。
2、加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和发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3、加强学生党员对党的知识学习,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学习计划。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积极配合年级开展好工作,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4、不断改善学生的基本学习和生活条件,并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就业指导工作
1、协助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办,对在我院实习、见
习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
2、对毕业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广泛的收集用人信息,尽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3、积极创建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四、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及管理力度
1、通过鼓励、引导我院高级职称人员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力争5年内获批项目数逐年上涨。
2、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联系,外请专家到我院讲学,不断提高我院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同时有利于我院有能力的专家进入国家级学术团队,提高我院知名度。
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培训人文素质,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在掌握落实医患沟通制度、知情告知制度、医疗安全预警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年轻医师的人文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保障专业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将以讲座、竞赛演讲、青年论坛、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组织青年医师参加。
2、讲授专业知识,不断完善知识架构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各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是临床医师不断完善知识架构的基本要求。随着各专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专业之间的交流、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每周一次组织临床医技职能相关专业
骨干讲授专业知识;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结束后择优传授学习的新技术新疗法及相关专业的最新进展。加强“三基三严”基本功训练,要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全员参加。
3、进一步完善科室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执行力
发挥临床科室主业培训的桥头堡作用,要求学科带头人及专业骨干与轮转医师结成对子,利用查房、科内讲座、专业年会、病例讨论、上级专家会诊等多种形式使年轻医师尽快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熟悉疑难杂症的诊疗思路,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帮助青年医师尽快成长。将不定期组织青年医师参加各个专业的疑难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培养青年医师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营造进位争先学习风气,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使优秀医师脱颖而出。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四篇:市人民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管理机制,重塑医院形象,树立科技立院思想,夯实医疗基础,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二、医院发展的远期目标
用3-5年时间,完成医院“一个品牌、两个队伍、三个基础、四大目标”的长期发展目标,强调医院要有“跨越式”发展的思维,从而实现我院成为“三甲”医院的发展目标。
塑造一个品牌:株洲市人民医院品牌
打造二个队伍:专家技术队伍;医院核心的经营管理队伍
夯实三个基础:医院管理模式基础
医院文化基础
医院优势项目基础
完成四大目标:人均收入年增长20%,五年后人均收入4万
完成新门诊和第二住院大楼建设
建设成地市级“三甲医院”
发展为湖南省创伤矫形中心
三、工作重点
要完成我们“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保证我院的各项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进行,在今后几年中我们需要完成和完善几项工作。
1、科技立院和人才战略。
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作支持,而人才是关键,因此强调从医院领导层做起,在医院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风气,医院要为他们提供好施展才华的舞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用“心”留住人,用“待遇”留住人,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创造条件,引进医院急需的人才,用多种方式形成我院的技术专家团队。
在近3-5年时间内,要在外系、内系、妇产科培育3-4项医院的优势项目基础和3-4名在市内乃至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积极开展新技术引进和科研项目开展,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医院的新技术引进,在资金、设备上予以扶植,积极与市科技局、市卫生局联系,争取到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增强我院的科研能力,争取我院在市内科研立项中实现“零”的突破。
拨专项资金加强医院图书情报和科技信息管理,抓好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在全院职工中培养起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对科研成果和高质量高级别论文给予5000元以上重奖,制订新的科技奖励办法。
2、实现“国有民营”经营模式,使医院更加科学地适应市场要求。
我院移交市政府管理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形势:一是国家政策对医院经营形式的划分;二是几年后国家财政不可能给予我院补贴。为达到减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实现医院向“三甲”迈进的远期目标,可以借鉴和引进民营医院在管理上的先进办法。考虑到株洲作为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以及我院的现状,作好准备,未雨绸缪,先人一步。为使医院各项工作都能科学的、系统的规范,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加以规范(iso9000)。对我院而言,在改革和稳定之间比较,不改革的风险将会更大!
3、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建设对我院来讲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现代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院文化内涵,它能形成全院职工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爱院如家的精神风貌。从现在起,医院的各项工作要体现和强调“以人为本”,特别是医院管理层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员工,全院职工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强调医院理念,改善医院环境,改进就医服务流程,能使每一位病员来院都能感觉到温馨的就医氛围。
4、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1)现有住院大楼改造,增设卫生间和热水供应,改善病人住院条件。
(2)合理配置利用院内土地,做好新的第二住院大楼建设准备。
(3)大型设备引进上可采用租赁、合作等方式,“借机生蛋”,以满足医院医疗需求!
(4)对医院沿线卫生所、保健站的资产、土地,可考虑向外租赁或一次性卖断,将资产盘活,安置富余人员。
(5)加强营销工作,使医院各项工作要贴近患者的需求,确保医院年业务收入在5年内实现20%以上增长目标,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培训、学习,请专家授课、外出考察等手段,尽快使我院经管工作向科学、系统管理方式发展,在3年之内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管队伍。
第五篇:天祝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天祝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第一部分 天祝人民医院“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广大卫生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执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医疗工作为主体,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使得医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先后被甘肃省卫生厅表彰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支援‛单位;被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单位‛称号;被武威市卫生局、环保局评为‚环境达标医院‛称号;被武威市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2008年,获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2009年,省卫生厅授予‚中央补助甘肃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定点医院‛;2010年,荣获武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一)医院改革稳步推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强化依法执业,理顺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院科两级负责制,明确科主任的权、责、利,并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
124例;甲流防治共诊疗发热患者2105例,其中留观病人1338例,发热病人962例,住院治疗7例,疑似重症1例,转院1例,均治愈出院。践行公益职能,为帮扶点、汶川地震、泥石流灾害、全县教育基金等累计捐款30万元,为贫困病人减免医疗费用25万元,为特困职工捐款3万余元。‚120‛急救中心在无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承担全县的突发事件的急救和各乡镇急诊病人的双向转诊工作,投入资金50 余万元,开设绿色通道,垫付‚120‛中心运行费用年均20余万元,医疗救治费用 10万元。可以说,五年来,我院为提升县城服务功能,为天祝县人民奔小康、保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实施学科人才战略,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院坚持巩固优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推动新兴学科的原则,加强学科遴选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培养学科梯队,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十一五‛期间,医院从深化认识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入手,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的原则,在人才的引进、培养、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新进职工80名,投入34.6万元派遣医疗骨干15人进修、培训。‚十一五‛期未,我院共有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5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42人,大学专科学历85人。
(四)深化后勤改革,医院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基础建设不断发展。为改善人民群众对就医环境的需求,诊就医服务指南,优化服务流程、工作环节,方便病人就医,严格控制临床用药等。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病人费用明显下降,为病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为满意、较满意的达95%以上。
干部、群众工作有声有色。‚十一五‛期间,我院进一步加强党政干部和行政队伍建设,充实了临床及行政后勤一线干部,一批有活力、有思路、有干劲的年轻干部走上管理岗位。五年间,相继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干部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医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十一五‛期间,1人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得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得甘肃省优秀护士称号,1人获得武威市劳动模范称号、2人获得武威市十佳医生、十佳护士称号。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改革的五年,发展的五年,飞跃的五年,更是辉煌的五年,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看到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管理体系还不尽完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管理的重心还没有完全从以‚问题‛为主的应急式管理模式转移到系统管理、战略管理上来。
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后劲不足,重点学科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新兴学科亮点不多,成果不显著,部分学科梯队建设不得力,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分配制度未充分考虑风险、质量和向临床一线倾斜,考核体系不完善。
三、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仍落后,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主人翁意识不强,成本控制不尽人意,浪费现象仍在一些
思路,根据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我县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在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水平、医院管理和院容院貌方面整体再上一个台阶,较好发挥在黟县医疗指导中心的作用;在精神文明、行风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方面要有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在落实政府要求,有效遏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方面,切实将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药占比等指标达到省厅要求的标准。医院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力、美誉度明显提升,为创建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在‚十二五‛期末,争取年出院10000人次,每年递增10-15%,年手术量3000人次,年门急诊量15人次的规模;在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收入年增长5-10%,病床使用率达到90%以上,人均住院费用控制在3500元以内;完成公共卫生领域内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救治以及支农等各项医疗任务。
2、依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医院大力倡导自主创新,通过交流与合作,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并通过邀请专家讲学、手术演示等,全面推进新技术新疗法广泛运用。在整体推进临床医技科室建设的基础上,完成门诊及医技大楼项目建设,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传统优势学科,着力建设好急诊科、ICU重症监护,骨脑科、工作。
6、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才结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十二五‛期间,医院立足后备骨干力量的培养,注重培养专业方向和专业之间的配合,做到‚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最终形成‚梯形‛人才结构。同时,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医院进入良性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
7、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根据中央、地方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以医院整体搬迁工作为契机,继续推行并逐步完善中层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工作;认真扎实做好定编、定岗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全员岗位聘用制制度;立足‚以岗定人、岗职分离、按岗聘用、岗绩考核、岗酬结合‛的改革目标,合理设置科室部门和岗位,定编、定岗、定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岗位考核制度,以客观、真实的业绩评价职工;建立起按岗、按绩定酬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做到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全面实施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8、医疗是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工程‛,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也牵动着政府的心。一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通过采用适宜技术、合理选择药物、规范诊疗方
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决纠正‚红包‛、‚回扣‛等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形成党风带政风促医风的良好局面;努力创建学习型医院,进一步强化学习理论、学习科学技能、学习管理技能, 形成浓厚的创新意识,营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环境。积极构建和谐医院,大力弘扬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精神风貌,妥善解决职工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树立持续改进理念,确保病人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重视医疗质量管理,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完善医疗、护理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落实三级医师责任制、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及全院性会诊制度等;加强‚三基‛训练及考核,根据我院常见病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我院适用的临床路径,同时做好十个单病种限价工作试点,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对人员、新业务等实行准入制,加强医疗关键环节的管理,增进急危重症的反应能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重点保障规章制度、监管程序与措施的落实,服务设施符合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进一步探索建立‚人性化‛与健康服务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的权益,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凸现学科特色与优势。加强传统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