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金管理产品概述
现金管理产品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的品质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企业除了传统的存贷款需求之外,更加注重账户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安全高效的收付款服务、灵活的集团内部资金集中和调剂使用、多渠道的富余资金理财增值服务、便捷的短期融资方式、完备及时的信息服务以及丰富的电子服务渠道,传统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呈现出规范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趋势,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带来的成本节约、收益增加的效果普遍得到认可,IT技术的发展、ERP和财资管理软件的运用为企业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条件。此外特别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国资委等主管部门也明确要求“建立适宜的资金集中结算、统一管理模式”。
另外,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主体不断多元分化,金融脱媒日趋明显,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银行传统业务空间和利差空间不断收窄,盈利空间日益压缩。因此盲目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的传统粗放型经营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农行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经营战略转型要求农行建立资本占用低、风险敞口可控、股东回报率高的新发展模式,现金管理业务作为低风险、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是农们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服务“三农”、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金管理业务简介
一、现金管理的概念
伴随着银行和企业的发展,科技手段的创新,现金管理业务的内涵更趋丰富,农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现金管理业务是以法人客户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资金流动性管理为核心,将账户管理、收付款服务、资金归集、融资和理财服务、贸易融资、信息服务等进行有机组合,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资金管理的综合服务方案,以协助客户提高资金收益、降低财务成本、加强风险控制。现金管理业务是通过现金管理系统来实现的,现金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实现现金管理各项业务处理平台。
现金管理业务有以下特点:
——时效性:现金管理业务要快速响应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带动银行内部机制和体制改革快速响应市场;
——组合性:现金管理不是单项的金融产品,而是以现金管理为抓手,联动融资、投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电子银行等多种金融服务方案的组合;
——整体性:现金管理是对集团客户及其分支机构、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的整体服务,银行机构对任何一个集团内的分支机构服务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客户的整体服务;
——灵活性:现金管理在制式产品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客户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并且随客户的需求不断调整;
——持续性:现金管理业务为满足客户日常性、长期性需求; ——扩张性:业务内涵可依市场需求而扩充;
——高技术性:一揽子服务必须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
——排他性:现金管理业务核心是利用银行的网络系统帮助企业管理资金,以此要求将企业的财务系统与银行的网络系统有效连接,深入渗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形成一定程度垄断。
二、农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
农业银行属于最早一批研发推广现金管理业务的国内银行,自2002年开始研发推广现金管理业务以来,业务发展迅速,产品不断丰富,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现金管理服务提供者。现金管理业务是农业银行最具先进性和竞争力的对公业务拳头产品,农业银行利用现金管理产品成功营销了一批长期难以介入的国内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包括铁道部、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IBM、巴斯夫等,目前全行上线的跨国公司、全国性和区域性集团客户上千家,其中尚未包括许多使用了部分现金管理产品或服务的中小客户。
农行现金管理业务的营销理念是“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现金管理服务不应被动的响应客户需求,而应该本着为客户着想的原则,主动分析客户行业特点、资产规模、治理结构、结算特点、成长阶段等特性,协助客户分析现金管理需求,设计个性化现金管理解决方案,以现金管理为抓手,结合理财、代理业务、供应链融资、卡业务等延伸服务打造产品包,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服务,真正让客户体会到是在为其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而不是在推介银行产品,不断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依赖度。
同时,一是要设计产品坚持需求导向。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设计相应产品,为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改进技术手段,而不是从银行内控制度出发设计产品强加给客户使用。二是客户营销追求需求覆盖。客户营销能否战胜对手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决胜于5%),取得相对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而不是取决于一般性无特色需求。
农行现金管理业务于2009年进行了全面提升,形成了品种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本外币现金管理产品体系,并推出了“行云•现金管理”新品牌。“行云”由水升腾汇聚而成,又回归润泽大地,象征了财富的汇聚和价值的传承。农行现金管理就如“行云”一样,帮助客户顺畅地实现资金调配和财富聚合,追求资金管理的最佳境界。
行云Logo
第二篇:产品概述
二、产品概述
(一)产品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13年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影响,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2014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增长。但三大市场表现各异——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继续保持“两升一降”局面。
在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根据规划,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国内旅游业现状
2013年中国旅游业现状分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国家层面上,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十一五”阶段所奠定基础上,未来几年,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大众消费能力加快提升、各类危机影响减缓、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将持续优化,功能将进一步释放,进入战略性发展机遇期。(一)大众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提升,旅游成为国民重要生活方式和“大众消费”重要载体。2008年,中国GDP超过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GDP达39.8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36.7%下降至2010年的35.7%,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3000-5000美元阶段是旅游休闲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爆发期。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从13.9亿人次增长到21.0亿人次,增加了51.1%。到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到33亿人次,国内居民人均出游率将上升到2次以上,旅游消费将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伴随世界经济温和回升和中国经济稳定恢复,以及更加注重消费和民生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预计“十二五”期间旅游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二)社会环境和配套条件优化 一是城镇化持续推进,旅游环境优化、消费主体壮大。2009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城镇化率为46.6%,到2015年城镇人口比例有望超过60%。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旅游可达性增强。1979年至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74246亿元,年均增长19.9%,网络里程从1978年的123.5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473.18万公里,增长2.8倍,目前已基本形成由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截至2009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2.19亿人、3.17亿人和1.24亿人,全国纳入了农村低保、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分别达4284.3万和8.15亿人,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四是带薪休假制度深化落实,工休制度渐趋科学合理。目前已经形成2个“黄金周”加5个小长假的固定假日制度安排,全年节假日达115天,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带薪休假制度深化落实,国民出游时间将更加充裕。(三)应对危机优势和综合功能凸显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优势凸显。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成为核心战略,旅游以其最终性与发展性、综合性与多层次、可重复可持续以及恢复能力强等消费特点,以其促进就业、均衡财富、促进交流、广惠民生等社会功能,已成为较快恢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要产业。二是旅游业成为重大社会事件中的新亮点。在近年“SARS”、“冬季冰雪灾害”、“5.12大地震”、“甲型H1N1”、“青海玉树地震”等公共灾害事件以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大型节事活动中,旅游业以其敏感但不脆弱、极具弹性的特点,成为灾后重建的重点产业,成为各大节事活动的主要效益来源。(四)产业地位提升与政策环境优化 国家层面上,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此外,以国务院文件方式确定的“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等25个区域性国家战略,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地方层面上,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如河南推出“旅游立省”战略、云南旅游实施“二次创业”、广东推出“国民休闲计划”、江浙北京等省市发放旅游消费券鼓励旅游消费等,目前已有27个省或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龙头产业。从协调推动方式看,各地在落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目前国家旅游局已与18个省区市、5个国家部委局签订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就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达成共识,形成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机制。(五)旅游业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受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新疆“7.5”事件、甲型H1N1流感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下,“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仍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9万亿元。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位。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旅游业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位列47,比2008年上升15位,是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上升最快的国家。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44万亿元。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众化需求不断发展,发展中大国的大众旅游优势日益凸显,全球旅游大国地位更加突出,为迈向世界旅游强国奠定了基础。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一是速度较快。“十一五”期间(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为0.82%,入境过夜人数年均增长率为0.63%,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5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94%;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1.90%,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7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5.44%,旅游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0.08%,居民出游率年均增长10.86%。二是规模体系较大。截止2009年,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6万余家,各类旅行社2.1万家,旅游景点2万余家,农家乐130万家,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多样化市场需求逐步发育。已经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旅游消费逐渐从观光旅游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并举发展。四是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随着旅游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一批大型旅游集团和旅游知名品牌,出现了经济型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旅游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成为投资热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实现互利共赢。五是综合性发展功能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促进旅游就业,大力实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了乡村旅游工程等。目前中国旅游直接就业总人数已达1100万,每年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约50万,加上间接就业达6500万,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7%。全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许多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动力。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中国乡村旅游年收入已经超过2300亿元,提供农村旅游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人。六是国际化交流合作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持续升温,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139个,已经实施的有104个。伴随国家政经合作,以周边地缘为依托进行的大图们江、大湄公河、东北亚、中日韩等区域旅游合作成效显著,全面实现睦邻友好,基本形成与世界旅游交融、服务大国外交的格局。此外,中文已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官方语言之一,中国旅游行业加入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PATA),成为全球旅游界举足轻重的力量。
(三)旅游业的特点
从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呈现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现在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决策,中国是把旅游业定位成了战略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加以培育,出台了《旅游法》。美国发布了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措施,包括针对中国旅客的签证便利化措施,同时还增派了50名的领事官员来华工作,俄罗斯政府也是批准了2011——2018年的发展旅游业标计划。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第二个特点就是旅游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第三个特点是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重心在逐步的东移,在2012年时,欧洲仍然是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占全球的比重达到51.6%。未来来看,预测亚洲的旅游市场国际有客接待量会占全球比重到2020年达到30%,2030年将超过36%,而欧洲的比重将分别会降到49%和41%。另外,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还呈现了一个特点就是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旅游跨国界、跨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融合发展的趋势是日益明显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大众化的旅游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同时,旅游业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领域,诸如上海迪士尼,它的总投资是290亿元,目前以已经完成了131亿元的投资;另外还有一笔大投资的项目就是,云南打造十大立体文化旅游项目,项目总投资是大约达到了2000亿元。中国未来旅游特点会呈现新趋势,旅游业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像海洋旅游、自驾车旅游还有房车旅游等新业态正在成为引领旅游消费增长的重要的领域。所以总体来看2014年旅游的发展总体形势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四)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81亿人,年增长6910万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足以反映出在线旅游作为服务类电商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
从投资方向来看,近年投资的重点集中在两个:一个是针对休闲度假等产品,另一个是旅游信息媒体类网站。前者体现出继机票、酒店等产品之后,度假产品将成为在线旅游下一个支柱型产品;后一类公司“轻”(信息媒体类网站仅做相关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转移工作,发挥媒体价值,并不直接持有库存和销售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资本推动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时效性更强,而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是在线旅游行业必将持续景气。
第三篇:公共产品理论概述
关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概述
公共产品理论是当代西方财政理论的核心,其发展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古典学派,以大卫·休谟关于“草地排水”的分析和亚当斯密关于政府执行的三项国家职能等相关理论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萨缪尔森完成了对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确定了现代公共产品理论的正式形成。
所谓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指一个人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的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比如国防、公安等。
公共产品的分类。依据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可以将不同的物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及私人产品。同时具备两个特征的是纯公共产品,比如国防、不拥挤也不收费的公路;两个都不具备的是私人产品,比如食品、衣服、拥挤且收费的公路;只具备一个的是准公共产品,比如有线电视、不拥挤但收费的公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纯公共产品很少,大多数物品都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提供。由于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市场不能以有效的数量水平提供公共产品,使得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来提供。从范围上来讲,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范围就是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产品或者服务,一般来讲,像国防、环境保护、法律等;从提供的规模上来讲,最优规模是要符合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从资金来源上来讲,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自于政府拨款和向消费者收费等方面。
公共产品问题。公共产品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将多少资源配置到公共产品上是合适的;第二,如何分担政府的成本;第三,如何分配公共产品的利益;第四,以何种方式实施公共产品的供给;第五,以上问题谁来进行决策;第六,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或扮演何种角色。
公共产品理论的现实意义。公共产品理论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和社会契约论基础上,以市场失灵为研究的起点,将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作为公共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为解决市场失灵、缓解本国社会矛盾、减轻社会摩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时期,首先,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但是仅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根本无法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民众对公共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其次,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垄断经营,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所以,从现实出发,应该引进市场机制来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应树立公共产品的市场化经营理念,破除公共产品“福利型”、“供给型”的观念,同时引进多个市场主体,在公共竞争的条件下,实现公共产品的高效配置。
四、产权理论的概述
产权的界定。关于产权的定义,到目前为止,理论界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如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 可以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 帮助人们形成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诺斯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权利;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用途进行多重选择的权利。归纳一下各学者的观点,关于产权,它首先是所有权,即法律意义上的归属问题;其次它是一种经济权利和行为规范;再次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权力束,其中有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转让权等;最后它的作用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有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发挥作用。
产权的内容。产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所有权、所有权的分割、非物质权利或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权等;又如张五常教授的观点,认为产权包括资源的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
产权的种类。人类社会经历的产权制度可以分为四类:私有产权、国有产权、社区产权、共有产权。其中,私有产权是将资源或财产的权利界定给个人,其他人不得侵犯;国有产权是将资源或财产的权利界定给国家;社区产权是由某个社区拥有财产的权利,排除外人使用,并调控内部人使用;共有产权是资源或权利属于所有人共同所有,实际上就是没有人拥有产权,如空气、太空等。
产权的重要性。首先,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合理界定产权,有利于克服资源稀缺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鼓励个人以最有利于他人的形式开发并利用资源,使各种资源要素在国家法律、政策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流动,使私有者具有强烈的提高财产的成本效用的动机,能够监督并防止经济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增进公众的福利,克服“搭便车”行为和产权拥挤现象;其次,一个准确界定的、稳定的财产所有权制度, 不但保护了自由, 而
且为更高级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空间, 并且最终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后,产权理论的提出,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挑战,其强调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强调了权利体系演变的重要性,使得西方经济些的分析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产权理论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丰富了经济分析的思路,无论是对环保问题,还是对公共物品的供给等的分析,都拓展了经济学分析的视野,使得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我国,同样重视产权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五、交易费用理论的概述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科斯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思想,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后经新制度经济学家阿罗、阿尔钦、巴泽尔、威廉姆森、张五常等的研究和努力,最终使交易费用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的体系。
关于交易费用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交易费用仅指市场交易的费用,包括进行交易所需的搜寻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行合约的费用等;广义的交易费用不仅包括市场交易费用,还包括社会交易和政治交易的费用。如阿罗吧交易费用看成是“经济体系运行的成本”,张五常把交易费用看成制度运作的费用。
交易费用的分类。交易费用包括市场交易费用,经理交易费用,政治交易费用。具体来讲,市场交易费用,是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经理交易费用,是交易由企业来组织时所涉及的费用,典型的是在企业和雇员之间执行劳动合同的费用,以及经理决策失误的费用;政治交易费用,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如设立、维持和改变一个体系的正式与非正式政治组织的成本、营运一个国家的成本等。经理交易费用和政治交易费用都可以看成是委托-代理费用。
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威廉姆森概括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因素,因为个人都是有限理性的和机会主义的,使得交易双方既不可能估计到所有的情况也不可能防止他人投机取巧,所以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性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由此导致了交易费用的产生,比如婚介所、职介所的存在。另一个因素是与特定交易有关,包括资产的专用性(如打印机,除打印外没其他什么用途)、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程度、交易的频率(次数越多,费用越高)三方面,为了降低由资产的专用性所造成的交易障碍和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过多造成的高成本等问题,需要建立某种一般性的治理结构或中介组织来降低费用。
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认识。交易费用理论引发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同时也为现实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并在国家理论、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中均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实际情况相联系,可以发现,交易费用处处存在,比如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原来的国家-企业养老保险模式向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转变所造成的转制成本,就属于张五常定义的制度运作所造成交易的费用;又如随着自然
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基于产权界定的市场手段配置这些资源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交易费用的高低。只要交易费用低廉,市场配置就有可能。故交易费用理论像产权理论一样对解决环境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于交易费用的概念缺乏统一的认识,这样可能会导致交易费用理论被滥用等问题;又如,交易费用在实际生活中难以量化;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行为假设很难找到心理学基础或者决策模型等,还是需要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继续探讨这些问题,以促进交易费用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四篇:现金管理产品富易网上交易客户端操作指引
现金管理产品富易网上交易客户端操作指引
国泰君安现金管家货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采用电子合同签约方式,根据电子合同签约,事先需前往柜台办理并签署纸质的电子签名约定书;本计划的投资者必须使用深圳中登基金账户进行参与,欲参与本计划前请先行开立深圳中登基金账户,在开立成功后再进行第四项后的操作;每日投资者不需要人为发起申赎申请,系统将根据投资者的签约状态和最低留存额度,自动触发申赎申请;
一、系统登录
二、国泰君安开放基金风险揭示书签署
三、深圳中登基金账户开户
四、签订现金管家风险揭示书、电子合同
五、现金管家货币产品
(一)签约
(二)修改
(三)解约
一、系统登录
登入后界面
二、开放基金风险揭示书签署
进行国泰君安证券开放基金风险揭示书签署 双击下图加深[风险揭示书签署]
弹出
。。
三、深圳中登基金账户的开户
[开放式基金]-[网上开户]-深圳帐户开户 方法
(一)方法
(二)点击上图[现在开户]
四、签订现金管家风险揭示书、电子合同
建议已有或新开立深圳中登基金帐号成功的客户再行操作下面内容。点击弹出窗口
先钩选再点击上图[签署合同]
弹出: [国泰君安现金管家货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风险揭示书]
点击[同意(Y)]后系统弹出:
[国泰君安现金管家货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电子合同] 签署页
。。
签署成功后的界面:
五、现金管家货币产品
(一)签约
可以从[开放基金]-[现金管家货币产品]菜单点击进入或从左侧列示[开放基金]-[现金管家货币产品]点击进入
“国泰君安现金管家货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期参与/退出申请表”,红线部分请投资者特别注意:并仔细阅读表中内容
系统提示客户必需填写信息
投资者确认后系统提示信息。
投资者再确认后系统提示
客户端返回界面
注意:投资者当日不允许重复签约,重复签约操作系统虽然允许操作但最后有提示;
(二)修改
注意:
1)设置最低留存金额,为投资者调整资金账户资金余额留存的最低额,为下一工作可取可用,同时也是客户参与退出本集合计划的触发条件;
2)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必须认真填写,为管理人电子帐单发送之用;
3)目前管理人系统默认配置的最低留存金额为:5万元,管理人根据集合计划说明书和合同规定有权进行调整。
…
(三)解约
投资者解约,请投资者仔细阅读,系统会有提示;
系统弹出“国泰君安现金管家货币集合计划定期参与/退出申请表”以作提示
为防误操作或投资者阅读不够细致,系统再次提示:
投资者确认后,系统返回确认信息
特别提醒:客户当日签约,不允许当日解约;
第五篇:现金管理暂行办法
现金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满足公司正常的现金周转,特制订本暂行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条例进行现金收付的结算业务。1.出纳根据稽核人员审核盖章或签字的收付款凭证,认真复核,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对重大的开支项目,必须汇报单位领导,经过单位领导同意和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后方可支付。收付款后要在收付款凭证上签章,并加盖“现金收讫”、“现金付讫”戳记。2.根据已经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当日的收支款项当日必须入账,并结出余额,每日终了,现金的账面余额要同实际库存现金核对相符,如有差错,要及时查询处理。3.对于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劵,要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无缺,如有短缺,要负责赔偿责任。要保守保险柜密码,保管好钥匙,不得任意转交他人。4.出纳人员所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5.每日末或次日早上8:20前必须把前日的现金日报表报单位领导和财务主管,如有违反,给以50元处罚。6.出纳人员所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二、现金的财务核算: 1.收付现金必须根据规定的合法凭证办理,不准白条顶款,不准垫支挪用。2.库存现金不准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超过限额要当日送存银行。如因特殊原因滞留超额现金过夜的(如待发放的奖金等),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设专人看守。3.库存现金必须每日核对清楚,保持账款相符,如发生长、短款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查明原因按“财产损溢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将长、短款相互抵补。4.因公外出或购买物品,需借用现金时,出纳人员一律凭领导审批的借条方可付款。5.外埠出差人员回公司后3日内应主动向财会部门报账,如因手续没有办完,可将所剩现金先行交回,于7日内必须办理转账手续。6.购买物品所借现金必须当日报账。如因一时购买有困难,次日需向财会部门说明原因,3日内不报账,出纳人员有权收回所借现金。7.出纳人员不得擅自将单位现金借给个人或其他单位,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或个人存人或支取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人银行,不准保留账外公款。8.保管现金的部位要有安全防范措施,门要安装保险锁,存放现金要用保险柜,保险柜钥匙要有专人保管。下班要检查窗户、保险柜,门锁好后,方能离开。9.出纳员根据已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并保证库存现金与明细账完全相符。10.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及开支标准范围应进行严格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