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典型围墙民居建筑的探究

时间:2019-05-13 04:5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典型围墙民居建筑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典型围墙民居建筑的探究》。

第一篇:关于我国典型围墙民居建筑的探究

关于我国典型民居围墙建筑的探究

说到中国古代民居的集大成者,不得不提北京的四合院,有人曾把它比喻为一个“正方形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外围就是我们所说的围墙。从古至今,带有围墙风格的建筑不占少数,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被逐渐定型并得到推广,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模式。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围墙情有独钟?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在心理上对围墙的功能和作用有着特殊的理解。

对此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安全感,小到各家,大到单位,再大到国家,它可以在防敌、防贼、防盗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藏族的碉房,南京的城墙,中国的万里长城,无一不是基于安全和防御的心理而建。二是求规整。房子建起来了,如果没有围墙,建筑之间就会变得凌乱,有失美感。有了围墙,就觉得规范、完整,像个“家”一样。特别是东北农村,院子很大,如果不用围墙圈起来,还可能发生地缘纠纷。

下文将在分别南北方以及少数民族选取一种典型的建筑进行说明——北方四合院、南方土楼和藏族碉房。

中国围墙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围墙起于何时,目前似乎还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据推断,早在奴隶社会,中国就开始有围墙了。因为那时奴隶主有庄园,他们要把奴隶圈在一起劳动,不许他们逃跑,这就势必要有围墙。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黔首草民,圈地建屋之后,都不免要耗心费力,加修围墙,而且竞相攀比,式样翻新。

后来,民居围墙逐渐发展至一城之墙。为更安全和更壮观计,城墙上又建了敌楼,增加了女墙箭垛,而墙外也开掘了护城河,城门之外再加挂吊桥,还有内城、外城、瓮城之分。

再后来,在国门之外又修起了更为壮观更具规模的大“围墙”——长城。据说,早在公元前656年,南方的楚国开始筑造“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的大幕。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其中,赵、秦、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的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废弃了隔离各国的长城,将赵、秦、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拓展和修缮,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余华里的长城。

围墙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礼”在围墙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礼”内在化的过程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节奏。“礼”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各个地区的每一个方面,包括它的建筑和组合建筑的每一个部件。我们在这里也可以把围墙看作是一种对中国人居住生活的一种“束缚”。高高的围墙是中国人的血缘关系、宗法礼治在空间结构上的具体表现,其中,当属北京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从明清至今,这种一门一户的独立的民居院落一直是北京人居住和生活的空间的格式。这些大大小小的封闭的空间,体现了社会的礼治秩序,儒家所提倡的“礼”成为围墙内的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围绕着封建礼治和皇权等级制度,围墙的色彩也有很鲜明的特点。在我们的脑海中,黄色和金色才是老北京最主要的象征。但一般百姓也只能用黑色和灰色,这也就形成了老北京民居建筑及其墙体是多以灰色为基调的特色,也正是在众多民居灰色格调的映衬下,紫禁城这些宫殿庙宇才显得更加绚丽夺目。

家族亲法的观念对围墙深深的影响。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中国民居建筑也与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发展的伦理的观念与儒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北京的每一个围墙内的庭院就是一个家,而这一个个“围墙”其实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在民居的围墙中不仅能发现“围”的处事观和价值观,同时兼具“合”的生活观,中国人自古便追求合家团圆的这样一种观念,围墙不只是起到区分内外空间的作用,其实也是蕴涵了聚拢人气和渴望家庭成员大团圆的向往。

围墙中内省与中庸的特点。探讨围墙所蕴涵的生活观和文化价值时我们不能忽略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格这一点,这种性格决定了中国农耕文化所持有的温和的特征,对待事务所采取内省中庸的态度,这种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生活的观念和对待建筑的观念,他们对住宅也有了这种要求,而围墙正好满足了这一点。“中庸”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进而演绎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之意。中庸适于四合院的围墙,具体来说是表现为不求外现而求内涵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北方民居的围墙表面为什么那么质朴敦实,而围墙之内却有着丰富的建筑和环境。

围墙在风水上的体现。在传统的风水观念中,将建筑形态分为“外形”和“内形”,“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顾论宅外形第一”。所以说建筑外型与周围建

筑环境、道路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不仅如此,建筑的外型还要有利于聚集“气”。以道家玄学的一些观念来看,“气”的聚拢需要一定环境条件,既需要一个特定的区域,又需要与太阳、空气、人的接触交合。

北方典型民居围墙建筑——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围墙的色彩。我们一提到北京的四合院,就会想起它那灰色的围墙。四合院内的围墙比较普遍的一种粉刷色是白色,“四白落地”也就是指它。冬天的北京一片灰蒙蒙,屋内的“四白”与屋外的灰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显得干净、平和。当然,最为代表性的还是“内外皆灰”,这种颜色和形式在老百姓家中最为普遍。

北京四合院围墙的材料及筑造方式。北京四合院的围墙是用砖垒砌而成,这些砖有整有碎,砌出的墙也各式各样,依用砖的情况可分为整砖墙、外整内碎墙、碎砖墙等。用整砖来砌墙的方式也不只一种,从精美到简单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磨砖对缝。这是整砖墙中最讲究的一种。是将砖浸过水之后通体磨细,砌墙时砖与砖之间几乎看不出缝隙,用糯米石灰从中间缝隙中灌浆,使之浑然一体。二是磨砖勾缝。砌砖时磨细石灰,对正缝,砖与砖之间的石灰缝成一条极细的直线。三是磨砖打缝。也叫“磨砖打掂缝”。砌时比较粗糙,砌完后把石灰缝修理整齐,则上青灰。在四合院的围墙中,垂花门两边的墙和后墙等大多是磨砖砌的墙。这还只是有钱的人家,一般平民老百姓家的四合院的围墙磨砖墙很少,大多是不磨砖的,甚至是碎砖墙,它们往往只在四周用新砖,中间用碎砖填齐,最后再用青石灰或白石灰抹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围墙,古朴而典雅。再低一个档次的就是围墙全部用碎砖,砌时不全用石灰,而用“插灰泥”,当然牢固程度可想而知。砌好后抹上青灰,甚至画上假的砖缝,也有它的味道。

南方典型民居围墙建筑——福建土楼

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一、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二、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

三、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少数民族典型民居围墙建筑——藏族碉房

在牧区随处可见的是帐篷,在农区或城镇,更多见到的是平顶碉房。最地道的碉房为石头所砌。墙壁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面都比下面薄,整面墙呈梯形。也有的碉房为土木结构,其外形看起来与石碉房没有多大差异,但它的厚度比石墙约薄三分之一,也没有石头墙坚固。但与石碉房一样,都是冬暖夏凉。

一般来说,碉房多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在拉萨等地,我们能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房大多是旧西藏贵族所修。也有的碉房只修平房。

同帐篷一样,碉房也有大有小,这主要依主人家庭人口和修建住房的经济能力而定。在西藏,人们修建房屋以“柱”为单位,1“柱”相当于2米×2米的面积,碉房平面、整体形状都是方的。有些人修十几“柱”房屋,有些人只修二三“柱”房屋。大面积众多的错落有致的碉房连在一起,非常壮观。碉房层高只有2.2米至2.4米,高个子进屋,虽然一般不会碰上头,但也要时间长了才能习惯,就是一般个子比较矮小的人,也会感觉有些压抑。好在碉房楼顶都是平面的,人们只需更上一层楼即可感到心旷神怡。

西藏各地都有碉房,但风格却各有不同,比如拉萨的碉房多为内院回廊形式,放眼望去,全是碉房的窗户,进入院内,如同进了迷宫。而山南地区的碉房则多有外院,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入户外活动。但所有的碉房楼顶都是平顶,人们可以经常在楼顶活动,比如散步、娱乐等等。在家家户户的楼顶,四角都比其它地方高出许多,这些高角会挂满五彩经幡。重大节日或家中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时,会在屋顶煨桑敬神等。中国民居围墙的地域差异及原因

在比较代表北方民居的北京四合院、南方的典型土楼和少数民族的特色碉房等其他地域民居的时候,如果抛开它们样式和材料,以及色彩的差别来谈,转而从地域文化,居住生理及居住心理这些方面来探讨。北京四合院是以东西厢房、南部土楼、藏族碉房的外墙体为整个建筑的外围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而也只是在围墙的东南一角开一扇门,这种建筑的空间形式,从生理上来说,四合院的结构是由于北方的天气较为寒冷,常有强风和和冷空气的原故,民居高而封闭的围墙,有利于挡风和保温。像四合院形式的规范的民居的形式,在北方是多见的,从老百姓的文化性格和生活习惯来说,北方相比较南方,更早时期便形成了文化规范,礼数的观念。北方的寒冷的气候条件使人们形成了物多收敛的性格,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在围墙之内更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生活空间,进而达到这种生活的状态,严谨对称的围墙也反映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追求。

归根到底来说,建筑还是文化的上部结构,即使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围墙也都有它本身的文化根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依赖的是外在的“礼”与“儒”、“道”的人性定义,这也必然会深深的渗入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尤其是民居这个与人类居住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里,而我们现在关注它的重点不仅仅是探究围墙它所代表的是什么,而是我们应该由这一点出发,去思考怎么样保护这些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建筑,怎么样将其中优秀的文化思想传承下来。

第二篇: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包含了建筑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客家民居建筑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然而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基本上都不是圆形的,是半圆形的,屋前定有一个呈半圆的水塘,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些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文化意义

四合院建筑,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它形成了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四合院建筑

它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陕北,山大沟深,万壑纵横。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陕北建造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陕北窑洞在各地样式略有差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但就用料而言,大体分四种:土窑 石窑 砖窑 接口窑。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石窑 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在陕北,许多农户住的就是这种窑洞。

陕北窑洞

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象样的石窑。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广西的“杆栏式”

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湿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云南滇中高原地区

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有些还在正房对面,即进门处建有倒座。通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建筑特点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八卦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自然的了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设计建筑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第三篇:建筑围墙调查报告

关于对两城区建筑工地围墙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建筑工地围墙综合整治的工作安排部署,我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两城区主次干道上建筑工地围墙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市两城区范围内的建筑工地都已基本设置施工围墙且多数能基本满足要求,其中黄果树大道(燕安酒店至二所屯段)沿线多数施工项目的施工围墙样式统一、搭设较好、墙面干净且美观,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例如CK国际项目、葡华欧洲城项目、丰景华府项目等(附图一),但少数建筑工地围墙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围墙搭设不规范、墙面没有进行美化的,其中有的工地是用彩钢瓦进行围护。例如开发区的天瑞国际项目、远城盛景项目、阿波罗项目、中瑞国际商住楼项目、骏园项目、二中新校区项目、世通合府项目施工围墙未进行美化,开发区的黔中物流城项目、西秀区的报业大厦项目用的是彩钢瓦进行施工场地的围护。(附图二)

2、由于施工场地长期闲置未开工的项目,导致工地围墙的长期无人看管,而使围墙墙体局部开裂、破损,墙面脏乱现象的存在。例如西秀区两六路的东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项目、黄果树大街龙井路口项目、学院路的西兴拆迁安置房项目、黄果树大街的电力局项目都因长期未开工,导致墙体破损、墙面脏乱。(附图三)

3、工程竣工后围墙未及时拆除完毕的(含待验收)的项目,无法有效和周边环境形成统一整体,局部存在脏乱差现象。例如西秀区廉租房项目、紫鑫名苑项目、东郊路的湖南达运办公楼项目、开发区的雅沐园项目、华庭嘉园项目等工程竣工后未能及时对工地围墙的进行拆除或拆除不完全,使得周边环境出现脏乱差现象。

4、长期停工的项目,工地无人看管,而使围墙墙体局部开裂、破损,墙面脏乱现象的存在。其中开发区学院路顾山房开实施的翰林景都项目,长期处于停工状态,施工工地长期无人看管,工地围墙墙体出现开裂、变形现象,存在的安全隐患,需及时进行处理。(附图四)

5、两城区部分单位、个人围墙作为非临时性围墙,但未进行墙体的美化,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例如体育路的城投公司、烟叶复烤厂的围墙。(附图五)

通过以上几点问题,结合实际,总结出几点建议:

1、设置一个全市统一的建筑工地围墙标准,并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实施,能有效提高城市整体美感。(附图六)

2、对长期工地闲置未开工的项目,建议由国土局及相关部门进行询问、核查,督促及时开工并修复已破损、脏乱的围墙。

3、对工程竣工后工地围墙未及时拆除或拆除不完全的,由各级住建部门、城管部门进行督促,责令按时完成围墙拆除任务。

4、对长期处于停工状态的项目,由各级住建部门、城管部门进行询问,督促尽快复工并修复已破损、变形、脏乱的围墙,消除安全隐患。

5、对作为非临时性围墙进行美化,以便和周边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安顺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

2014-02-20

第四篇:建筑围墙修建承包合同

建筑围墙承包修建合同

甲方:

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甲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XXXX项目地块围墙建造工程。

(2)工程地点:XXXXXXXXXXXXXX,以测绘公司放置的项目界址点为准。

(3)工程内容、要求:围墙墙高2米,乙方依据甲方提供的围墙图纸和要求施工。

(4)承包方式:包工包料依据综合单价按实测长度计费。

(5)工期:从

****年**月**日开始至

****年**月**日结束。(6)乙方必须设法在明确约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本合同所含工程,否则每推迟一天罚款500元,由甲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除遇特殊情况的,因天灾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被迫停工的,工期顺延。)

第二条:工程结算及付款方式

1、计价方式:本合同为单价合同,甲方按围墙综合单价XXX元/米*围墙实测长度确定该合同的总价。合同内工程的工程量由双方共同测定认可。

2、结算方式:本围墙建造工程经甲方验收合格、双方明确地块无任何遗留问题后,甲方按决算金额向乙方付款。

3、付款前,乙方开具正式工程发票。第三条:工程质量

1、乙方必须确保工程质量,若乙方不按照甲方的要求施工作业而造成围墙倒塌、损毁等质量事故,或由于操作不当,而影响工程质量的一切经济损失 均由乙方承担。

2、本次修造围墙须能抗击台风及周围施工作业的影响。第四条:安全管理

1、承包人是乙方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

2、在施工过程中非甲方原因发生的一切人身、机械、交通事故均由乙方承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第五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按规范标准,对乙方施工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若乙方管理不善,致使承包项目工期拖延、乙方冒险作业违章作业、乙方不服从甲方管理人员监督指挥,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责任,乙方应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2、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对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的违章违纪行为,甲方有权予以处罚或终止合同。

(二)、义务

1、为乙方提供和创造施工条件。

2、协助乙方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第六条:乙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一)、职责

1、全面负责合同范围内分项承包的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技术、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机构,承包人要全权负责承包队的安全管理工作。

3、乙方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围墙修建。

4、乙方不得随意更改围墙建筑结构,如需更改,必须事先与甲方商量,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更改。

5、承包期内,乙方保证依法经营,不得从事违法活动,如有违法犯罪活动,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6、乙方不得无故停止工程,不得做有损于甲方声誉和形象的事。

7、承包期内所有发生的卫生、安全等事项均由乙方自行解决承担。

8、施工过程中村民的各项要求、周边群众的协调均由乙方负责,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二)、权利

1、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2、对危及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

(三)、义务

1、严格按安全操作规范施工,在分项承包施工过程中,爱护现场的安全设施,并不得随意拆除移动安全防护设施及安全标志。

2、全面履行合同内容,服从甲方领导、听从甲方指挥,认真执行甲方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安排,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质保量保工期的完成分项承包合同中的施工任务。第七条:其他

1、鉴证方有义务对甲乙双方执行合同的过程予以监督,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

2、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一份,乙方一份,鉴证方一份。

3、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订立补充条款,补充条款视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鉴证方代表:

****年**月**日

****年**月**日

第五篇:我国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DOC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

一、课文简说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1、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2、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3、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3、八卦布局图,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4、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5、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二)对词语的理解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崇尚:尊重,推崇。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热:形容非常热。

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三、相关链接

1、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4、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下载关于我国典型围墙民居建筑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典型围墙民居建筑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精选范文: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共2篇)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广东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广东围龙屋粤东一带客家人常见的传统民居,始于......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梅州客家民居建......

    采风--苗族民居建筑(推荐阅读)

    采风报告 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班级:2012级艺术设计2班 姓名: 谢庚子 学号:20120268 采风--苗族民族建筑 采风,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清朝的俞蛟有诗云:“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范文x(含五篇)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 篇一:考察报告格式考察报告写作文本格式要求没有参加该线路的考察的同学,需要在学校就近城市进行考察,并将考察报告与之前的申请书复印件一并装订。......

    北方民居建筑调查报告(5篇范例)

    北方民居建筑调查报告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北方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民居建筑逐渐由原来的单纯居住实用性发......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值得欣赏的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精选了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让您一饱眼福…......

    江南民居建筑特色(写写帮整理)

    江南民居建筑特色 江南民居往往与园林合二而一,凡宅必有园,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生活模式和居住模式。江南民居建筑特点是黑瓦、白墙、砖石木构,干栏式建筑。江南水乡民居多傍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