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乡村及村庄改造长效管理项目描述
美丽乡村及村庄改造长效管理项目描述
一、项目概况
主要列示项目背景、项目立项的充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以便评价人员能够迅速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项目背景:闵行区现有130个行政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环境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外来人员多、村庄环境差等诸多问题。
为了改善闵行区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根据中央和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从2007年起,对全区基本农田范围内的村庄实施村庄改造,截至2016年底,共完成了42个村19107户农户的改造任务,同时对已完成改造的村庄进行长效管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2016年,区委、区政府按照闵行区建设成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定位,结合“五违四必”后续生态修复及闵行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决定在集建区内和集建区外地区,以“保基本、全覆盖”为原则,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我区村庄总体上实现路要平、房要洁、水要清、树要盛、垃圾要分类、宅前屋后要干净、村民自治要管用的建设目标。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全区保留5年以上的80个行政村(33945户农户),完成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58个村22477户,2018年22个村11468户)任务。这次美丽乡村建设吸取了过去村庄改造的经验教训,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在硬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路、桥、河、绿、环境、污水等项目,在软件建设方面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建立村规民约,开展村民自治,落实村庄环境和民房出租的长效管理机制。由于美丽乡村2017年刚刚开始建设,长效管理还未开始,回顾以往村庄改造的长效管理模式,自2010年起对已完成改造的村实施长效管理奖补政策,由区财政每年安排500元/户的以奖代补资金(分基础部分300元/户,考核部分200元/户),同时要求街镇每年落实长效管理资金不低于500元/户。通过这一政策引导,镇村长效管理机制已基本建立,镇有管理机构(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村有管理队伍(如卫生保洁队伍、绿化养护队伍、公共设施维护队伍等),资金上区、镇、村基本落实。为监督长效管理效果,采取了区级抽查复核、第三方评估和街镇自行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与区级奖补资金挂钩,实行差别化补贴,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村,奖补资金为550 元/户,对考核结果良好的村,奖补资金为500 元/户,对考核结果合格的村,奖补资金为450 元/户,提高了奖补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历年的长效管理绩效评价结果来看,村庄改造长效管理的立项依据充分,项目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资金使用规范、项目能按计划完成,长效管理效果比较明显。
为了进一步落实镇级主体责任机制,明确长效管理考核内容,我委特申请2018年安排本项目奖励经费,取消前几年安排的村庄改造长效管理经费,改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建设奖补资金,重点关注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和民房规范出租管理工作,形成以保护环境卫生为目标的长效管理机制,用以引导区内各镇、村按照我委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和监
管考核,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2、依据充分性:《关于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沪府办[2014]17号)中指出,“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为实现长效管理提供重要保障。建立由区县财政补助,村集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管护经费分担机制。” 《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闵委办发﹝2017﹞1号)中提到,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美丽乡村后续长效管理机制,对已改造的村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关于加强本区农村村庄改造长效管理的工作意见》(闵府办发﹝2014﹞9号),是目前闵行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奖补的政策依据。因此,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补标准目前参照了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奖补政策,待以后出台新的政策后按新政策执行。
3、项目必要性和重要性:(1)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针对我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环境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外来人员多和村庄环境差等问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下一步为巩固建设成果,留住美丽并持久固化,需要进行长效管理,否则投入大量资金的建设成果可能毁于一旦。同时,在总结以往村庄改造长效管理的经验教训中,存在管理有盲点、村民自治有缺位等问题,所以这次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将范围扩大到全区80个村(计划建设美丽乡村的80个),管理内容增加村民宅前屋后环境、民房出租、违章搭建等内容,更加突出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的作用,实现村庄长效管理全覆盖。
(2)推动街镇更好的做好长效管理
通过建立区级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机制,有利于增强镇(街道)、村干部的重视程度,完善基层长效管理组织架构,落实相应的镇(街道)、村管理机制。通过设立区级奖励资金,使长效管理工作有抓手,确保镇、村管理资金落实到位。(3)缓解村级资金压力
这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地区,大多位于集建区外,其中大部分村的经济实力处于中下水平(如2016年,浦江镇的村平均可支配收入约445万元)。从以往村庄改造长效管理的情况分析,管理资金主要用于设施维护、人员用工、水电、工具等方面,如浦江镇革新村每年村级长效管理支出费用约1500元/户,村级资金压力较大。通过设立区级每年500元/户的引导性补贴资金,各村管理资金基本到位,管理措施基本落实。
4、项目的可行性: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要通过三个保障机制来落实资金的高效使用和政策引导,实现奖优罚劣的目的。(1)组织保障: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现场检查。
(2)机制保障:落实区负责指导、督查、考核、通报;镇(街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村负责宣传、发动、管理的责任机制,抓好制度落实、经费落实、人员落实。
(3)考核保障:采取区级抽查复核、第三方评估及相关镇自行考核三位一体的方式,对考核结果合格的村,全额拨付奖补资金;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村进行通报,并暂停奖补资金,待其完成整改后,再予拨付。
二、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主要对项目目标值做出具体阐述,尤其注意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量化度,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项目的总体目标:以村庄现状问题和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建设为目的,主要完成“四个提升、三个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村庄环境卫生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村民自我管理水平、提升外来人员管理水平;“三个实现”即实现农村地区“路平”、“房洁”、“水清”、“树盛”、“宅前屋后干净”的目标。实现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村规民约建立,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目标;实现以民房出租管理为抓手,调减外来人员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的目标。
2、项目的具体目标:(1)产出目标 数量目标:
①完成每两个月一次的第三方考核,目标值100%; ②完成农委一年两次的抽查考核,目标值100%; 质量目标:
①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完成率,各镇村是否制定并落实长效管理制度,目标值100%;
②村规民约符合度,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是否与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相符合,目标值100%;
③第三方检查考核覆盖率,是否对纳入长效管理范围内的镇村进行全覆盖检查,目标值100%;
④问题处置及时率,发现问题后是否在48小时内处理完成,目标值100%;
时效目标:
村庄验收后是否及时纳入考核范围,纳入长效管理考核范围及时率,目标值100%;
(2)效果目标
①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宅前屋后自我管理水平;
②民房出租及外来人员备案率,目标值达到100%;
③通过考核整改,相同问题不能再次出现,问题重复发生率目标值0%;
(3)影响力目标
项目实施,受益方即村民满意度高,满意度目标值90%,主要包括对村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村民自我管理水平、外来人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满意度。(4)可持续目标
项目专门的实施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目标建立专门的实施机构,配备充分的工作人员;
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情况:目标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
3、阶段性工作目标:2018年,对2017年完成的58个美丽乡村建设村(预计2018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在验收合格后纳入长效管理范围,共计22477户农户。
2019年,在完成剩余22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并通过验收后,全面按照标准进行管理考核。
三、项目投入情况
1、项目总投入和构成情况:
1、预算编制构成
2018年项目预算(一上)为1858.74万元,其中包括:①2017年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考核部分)382.14万元;②2018年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基础部分)294.30万元;③2018年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基础部分)1132.30万元;④第三方考核50万元。
经过预算(一下)调整预算为695.44万元,其中包括:①2017年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考核部分)382.14万元;②2018年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基础部分)294.30万元;③第三方考核19万元。2018年本项目预算为1642.82万元,主要包括两个子项目:(1)2018年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补项目,预算为1260.68万元,包括了两项内容:
①2018年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励资金:预算为1210.68万元。共涉及58个村22477户农户(集建区外15580户、集建区内6897户),参照每年500元/户的基数,集建区外的农村按600元/户进行奖补(15580户*600元/户=9348000元),集建区内的农村按400元/户进行奖补(6897户*400元/户=2758800),合计预算为1210.68万元。②长效管理第三方购买服务费:预算为50万元。聘请第三方考核单位,以2个月为周期,对纳入长效管理范围的村庄进行全覆盖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村庄环境卫生及硬件维护、人口调控及民房出租管理、居民满意度测评三大部分。具体费用按照2017年第三方考核费用同比例估算。由于2017年的长效管理户数为19107户,第三方购买服
务费38万元,2018年的长效管理户数提升为22477户,另外,由于考核内容新增了村民满意度测评,再增加5万元预算,因此2018年的长效管理第三方购买服务费的预算为50万元(380000/19107*22477+50000),合计预算为50万元。最终费用以招标结果为准。
(2)2017年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考核部分)续拨项目,预算为382.14万元。共涉及42个村19107户农户。2017年的村庄改造长效管理(300元/户的基础部分)已下拨,剩余200元/户的考核部分将于2018年上半年根据去年综合考核结果,进行差别化补贴。具体明细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序号 项目构成 项目明细 单价 依据 数量 依据 金额 2018年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补项目 2018年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励资金 600 参照(闵府办发[2014]9号)村庄改造长效管理,每年500元/户的基数 15580 集建区外农户15580户 9348000 400 6897 集建区内农户6897户 2758800 长效管理第三方购买服务费 500000 2017年长效管理19107户配套资金38万元,同比例估算,2018年22477户配套资金45万元;由于考核内容新增了村民满意度测评,增加5万元 1 通过政府购买形式确定第三方考核单位 500000 2 2017年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考核部分)续拨项目 2017年村庄改造
长效管理(考核部分)续拨 200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强本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闵府办发[2014]9号)19107 2017年纳入长效管理范围的农户数 3821400 合计 16428200
下一步,我委将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研究制定新一轮的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励办法,通过政策评估,形成我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的指导性意见,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由于美丽乡村奖补标准的相关政策未正式出台,目前暂时沿用村庄改造长效管理的标准,经过统计和测算,长效管理费用主要用于设施维护、人员用工、水电、工具等方面,以浦江镇革新村为例,长效管理户数为955户,2017年长效管理总投入为141.60万元,平均长效管理支出费用约为1500元/户。具体明细如下表所示: 资金明细 金额(万元)资金投入 区级财政奖补 47.75 镇级配套资金 47.75 村级自行投入 46.0956 合计 141.5956 资金构成 项目明细 金额(万元)
支出构成 公共设施维护费用 主要用于道路、墙体外立面、绿化、路灯等公共设施的维护 86.33
人员用工费用 主要用于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人员用工支出 36 水电费用 主要用于水费、电费、其他能源费用支出 2.7366 工具费用 主要用于卫生保洁、设施维修、绿化养护工具费用 11.5 其他费用 主要用于借地补偿、垃圾清运 5.029 合计 141.5956平均1482.68元/户
2、经常性项目执行情况:项目自2014年至2017年预算批复及实际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年度 预算调整数 实际执行数 预算执行率
2014年 2014年基础部分 18232户×300元/户 911.465 99.99% 2014年考核部分 18232户×200元/户
合计 911.60
2015年 2015年基础部分 19786户×300元/户 612.48 99.98% 第三方考核 19.00 合计 612.58
2016年 2015年考核部分 19786户×200元/户 988.515 98.47% 2016年基础部分 20272户×300元/户
第三方考核 19.00 合计 1003.88
2017年 2016年考核部分 19919户×200元/户 1002.46 98.77% 2017年基础部分 19919户×300元/户
第三方考核 19.00 合计 1014.95
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实施差异化奖补政策,在街镇奖补总金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街镇为单位,对本镇(街道)所有的长效管理村,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档,提高优秀村的奖补资金、维持良好村的奖补资金不变,降低合格村的奖补资金。各年度具体考核情况及补贴发放明细详见附件二。
差异说明:
2015年预算较低的原因是:2015年以前,基础费与考核费均在当年支付,存在资金执行当年度不能完成的问题。自2015年之后,当年度仅安排基础部分费用,考核部分均顺移到下一年度支付。2016年的长效管理范围为45个村19919户农户,但因其中3个村812户于2017年动迁,所以2017年的长效管理范围为42个村19107户。
3、资金来源情况:2018年闵行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奖励经费为915.51万元,全部为区级资金。
4、成本管理情况:美丽乡村长效管理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全覆盖,长效管理的范围应覆盖全部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区级验收的村;二是坚持村民自治,要根据新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通过村民自治的形式,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成效。
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中,街镇是责任主体,村是实施主体,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村庄环境的日常管理,如宅前屋后环境清洁、垃圾收集处理等;二是基础性公共性服务设施维护,如路、河、绿、污水、公厕等;三是民房出租管理,如平台、队伍、出租房备案率、外来人员备案率、两个负面清单的执行情况(房、人)等。针对三个方面的管理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设定考核分值,同时,将群众对管理的满意度纳入考核内容。
具体考核内容、要求及扣分标准详见附件三。
5、设备配置标准情况:
四、项目计划活动
主要列示活动内容、范围、对象、项目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和职责,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项目活动内容:建立镇、区+第三方考评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模式,即村委会做到日常管理与自治共治相结合,建立专业队伍+村民参与的日常管理队伍,特别加强发动志愿者队伍(村民)开展村内公共区域和宅前屋后的环境管理工作;街镇每月开展一次自查;区美村办(农委)组织成员单位每年开展两次抽查,委托第三方单位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查。综合考核结果将与区考核奖励资金挂钩。
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实行差异化奖补,采取“奖优罚劣”措施,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村,提高奖补标准;对考核结果合格的村,维持奖补标准;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村进行通报,并暂停奖
补资金,待其完成整改后,再予拨付。
2、实施范围和对象:实施范围:把村庄改造长效管理与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合二为一,实现80个行政村全覆盖。实施对象:纳入美丽乡村考核范围内的村庄。项目利益相关方:
闵行区财政局:财政拨款部门,负责批复预算和拨付资金。闵行区农业委员会:负责统筹抓总,牵头相关部门,对村庄环境管理、民房出租管理和村民满意度测评制定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抽查,并指定第三方公司进行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奖励资金。各街镇为项目责任主体,村委会为项目实施主体,相关街镇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通过实施对村委会工作评估的机制,将政府监督考核与村委会组织实施有机结合。
第三方公司:项目考核单位,每两月一次进行全覆盖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并开展村民满意度测评。
项目受益方:纳入长效管理范围内的村庄村民。
3、项目实施计划:序号 实施时间 项目内容 实施单位 1 2017年9-12月 制定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各街镇 牵头完成考核标准和方法的制定 区农委 2018年1-2月 审核已建成项目,并落实相关长效管理制度,报至区美村办(农委)备案 各街镇 2018年6月 对已备案的美丽乡村纳入考核范围,未备案的纳入下年度考核范围并作预算调整 区农委 4 2018年1-12月 每个月进行自查 各街镇
每两月一次,对已备案的进行全覆盖考核并出具检查报告,对未备案的考察建设进度及质量 第三方 考核单位
进行两次抽查复核 区农委
五、保证项目实施的制度、措施
1、项目实施的制度保证
(1)《中共闵行区委办公室、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依法<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闵委办发[2017]1号)是项目最主要的文件依据,说明了立项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本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闵府办发[2010]58号)、《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强本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闵府办发[2014]9号)对项目的单价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并罗列了项目的拨付方式、管理考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和审计制度,对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制度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3)《闵行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意见》(讨论稿)明确规定了长效管理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要求。
2、保障项目实施的措施
《闵行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意见》(讨论稿)明确规定了:
(1)明确工作主体。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的责任主体为街镇,实施主体为村委会。相关街镇要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通过实施对村委会工作评估的机制,将政府监督考核与村委会组织实施有机结合。(2)突出村民自治。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村民自治的形式,完善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成效,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3)重点规范民房出租管理。统筹整合农村各类社会治理力量规范农村民房出租管理,街镇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指导,实行各村各办,同时将其纳入农村社会治理工作范畴,增强社会治理实效。(4)落实工作措施。相关街镇应按照“考核意见”的要求,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完善网格化制度,明确村民责任。相关村要落实管理队伍,完善民主管理,强化监督考核。对涉及专业性强的、有安全隐患的管理项目,应按照资源下放的原则,通过市场形式请专业化队伍进行维护。
六、项目整改情况(未评价项目可不填)
1、项目资金分为60%的基础部分,40%的考核部分,2015年以前,基础费与考核费均在当年支付,存在资金执行当年度不能完成的问题。自2015年之后,当年度仅安排基础部分费用,考核部分均顺移到下一年度支付,更有利于对各镇、村的监管及考核结果的应用。
2、管理考核方式由第三方考核、各街镇自查及区综合评估三部分组成。由于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发现考核结果与各村日常管理水平有出
入,发现与整改问题不及时,群众反响较大。为此,从2016年起,我区将第三方考核由原先的一年两次的考核变更为每两个月一次的全覆盖检查考核,不仅增加对长效管理工作的检查力度和频次,同时还将考核结果与区级奖补资金挂钩,推行异化奖补机制,促进长效管理水平。
七、风险因素分析
1、基层组织重建设轻管理轻考核。镇村注重乡村改造的建设,而往往忽视改造后的长效管理,特别是缺乏培育乡村建设内生力量的动力,导致没有严格的后续管理和考核的及时跟进。最后党建引领、长效管理工作流于口头,村规民约流于形式,村民百姓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自治共治机制不落实,建设成果将无法得到长期保留。
2、对于农村民房出租的规范管理,重点围绕民房出租是否符合消防、治安、安全、卫生等要求,承租人员是否从事非法活动、进行群租等方面的管理能否到位,能否常抓不懈,是关系外来人员有效管理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洁有序的关键。这些问题在考核整改后仍有可能出现反弹和反复,需要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
填报单位:
日期:
第二篇:2015年村庄长效管理总结
定山村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总结
2012年来在街道党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各个条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积极开展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结合自身村庄特点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整治投入,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升了企业及群众的环保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农村环境整治已经到了与发展农村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抓好农村环境整治,离不开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定山村在该项工作开始之初就高度重视,成立了为村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班子,要求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村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要求把该项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进行有效结合,要求对分管该项工作的副主任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组织机构各组成人员内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村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构建管理网络。按照农村垃圾处置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街道长效管理要求,建立“村、片、组”的三级管理网络,实行网格化管控。各级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村级负责管理及经费,片级负责具体指导及考核,组级负责日常监督及问题排查,各级联动共同参与环境文体排查、本区域垃圾清扫、清运和卫生督查、考核等日常环境卫生作业与管理工作。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定山村加大对村庄环境工作的资金投入,对群众意见大、反响较强烈的问题做到立即整改。增添各类环卫设备设施,修整垃圾堆放场所,设置各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垃圾桶,对村属范围内坑洼路面进行修复。2015年该项工作村级资金预计投入99.3万元,较2014年增长60.6%。其中对北街黄泥沟整治18万元,增添专业设备购买垃圾清运车4万元。洁员报酬是村级保洁员队伍稳定的基础,截至10月定山村共计支付各类保洁人员工资11.5万元,垃圾清运人员工资18.1万元。
四是做强宣传工作。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主要推动还在于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在于村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定山村结合街道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社区复查等工作,通过各类宣传手段加大该项工作的引导力度。利用橱窗、横幅、版画、村民公约等形式对此进行宣传,广泛开展保护环境卫生的宣传,引导企业及群众提高对搞好环境卫生是自身的需要的认识。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关键还在于企业形成有效的垃圾处理机制,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村还将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寻找薄弱环节,争取将该项工作做的更好更实。
第三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岗位职责
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岗位职责
为切实做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确保村庄整洁、水清岸绿、道路畅通、绿化美观,特制定本职责。
一、村干部工作职责
1、落实保洁人员、工作经费和工作责任。
2、垃圾日产日清,禁止和严厉查处偷倒乱倒建筑垃圾违规行为。
3、落实村民“门前三包”,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洁净,无乱堆杂物,无露天粪坑,禽畜实行圈养。
4、明确绿化养护人员和责任,村庄道路两侧、公共场所、家前屋后做到应绿尽绿,美化环境。
5、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等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持整洁良好,确保设施完好配套和正常开放利用。
6、明确农田搭建棚舍等生产设施的规格和标准,杜绝影响农田风貌和环境的乱搭乱建行为。
二、村庄保洁职责
1、保洁员仪容端正、着装整齐,服从本村的统一调度和工作安排,高标准做好责任区内的清扫保洁工作,有问题及时与本区域负责人联系。
2、保持地面无杂物、无积水,设施设备上无浮灰,无蜘蛛网。
3、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要求垃圾桶无满溢、外表亮洁,地面无污痕,桶内无异味。
4、每天确保工作时间不少于6小时,与区、镇相关考核结合实施奖惩。
三、河道保洁职责
1、村级河道原则每3-5年疏浚一次,水质清澈无臭味,水系流畅。
2、定期对河面、河滩进行卫生保洁。
3、河面清洁,无有害水生植物,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无白色垃圾及漂浮物,无乱设网簖、围网养殖等阻水障碍。
4、河坡完好平整,无暴露垃圾,无违章搭建,无乱堆乱放,无侵占河道、无高杆和藤类农作物种。
第四篇:管理改造村庄建设
文章标题:管理改造村庄建设
**县按照“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县城、小城镇和小康村集中,生产生活设施向城镇和小康村集中,实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针对农村自然条件、产业发展、村庄基础等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推广“四种模式十大类型”,建设新农村,取得良好成效。
依托产业建新村模式培育和依托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出路在工型。我县工业园、西牛、嘉定、大阿、铁石口、大桥6个乡镇临近县工业园、食品工业小区、铁石口工业小区、大桥工业小区的200多个村小组,组织大批农民到工业园、工业小区培训和务工,人均月平均务工收入800元以上,相当于务农收入的3倍以上。二是优势产业型。我县今年拿出近300万元扶持脐橙、烟叶、甜玉米、生猪生产,使脐橙、半夏等10大优势产业规模变大,据初步估算,今年脐橙可实现产值3亿元、甜玉米及加工产值2亿元、生猪1.8亿元、水产1.5亿元,等等,农民从10大农业产业中人均可获益1600元以上,加快了农民致富,发展了农村经济,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亦工亦商型。我县按照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的思路,引导农民进入城镇,发展非农产业。
搞好规划造新村模式为引导农民走城镇化发展道路,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县城与小城镇、小康村、工业园区与农业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个县城、16个小城镇、240个小康村“三位一体”城镇化规划体系,加快农民向县城、小城镇和小康村集中,推行四种类型,加速城镇化进程。一是城市小区型。我们聘请了深圳设计院专家搞好了**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二是城镇商住型。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16个建制乡镇规划修编。在小城镇,规划了既有新农村特色又有商品房功能的社区化新城镇。三是山岗别墅型。我们坚持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过道净化、环境洁化为主要内容,按照“适当集中、科学布局、节约耕地、体现小康”原则,建设小康新村。四是农村社区型。按照“农村社区化、社区城市化、城市生态化”要求,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新社区的建设。
整理改造变新村模式我县坚持把旧村庄整治与农村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分布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新农村。一是扩建治理型。对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采用部分保留、部分新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在其周围扩建新区,吸引周围自然村向新区集中。二是保留治理型。对原规划建设还好的村庄,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要求进行改造治理,使旧貌换新颜,旧村变新村。小江镇新店子新农村示范点,按照“三横三纵、一溪两岸”整体规划,分住宅区、产业区、休闲区、服务区建设新农村,并搞好“三清三改”,建成了一个具有小桥流水、江南特色的新村。
自然和谐出新村模式通过长期不懈地植树造林,**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6.8。我县利用和发挥绿水青山的自然山水优势,实现山水、田园、民居、道路、绿化和谐统一,建设生态庄园型新农村。如,大塘埠镇长岗上连塘新农村示范点按照“一座山头一幢房、一片果园一口塘、一栏生猪一个池”形式建设小康楼,建成了**独有的生态农庄型新农村。西牛镇牛颈村罗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办法,组织全体村民户平集资1300元,大规模地进行“三清三改”,建设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新村。
《管理改造村庄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管理改造村庄建设。
第五篇:浅谈老村改造后的长效管理
浅谈老村改造后的长效管理
沈颖
老村改造是一项福泽于民、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近两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动用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对无锡多个老新村进行综合整治,提升了城市功能、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治安状况。但是改造后的成果维护却一直是个难题。在已改造的老新村中,有物业管理的为数很少,多数新村收取不到物业费,或者无物业管理。如何不让老村改造的成果“昙花一现”,我市的多个小区探索了不少途径,也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老村改造后的长效管理。
一、老新村管理的普遍问题:
目前,老新村管理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业主“主体缺位”制约老新村物业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业主对自身权益的要求远远高于义务的行使;由于启动资金难以落实,居民对物业公司缺乏信任感,加之收费难度大,导致物业公司对老新村“退避三舍”,不愿接手;居民对物业公司这样的公共服务形态还缺乏购买意识,借口各种理由拒绝交费;老新村小区的管理成本较高,但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普遍较低,导致正常的维修不能开展;业委会形同虚设,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老新村管理探索自治之路:
1、业主当物管:改造后的老新村如何保鲜?自2006年开始,无锡市房管局在物管长期“真空”的老新村中,推行业主自治管理的新模式,在政府筹集资金进行整治改造后,随即组建业主自治管理委
员会,由居民自己担起小区物业管理重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南长区的锡惠里小区,锡惠里小区位于梦之岛后面,车位曾被电脑商严重占用,过往车辆穿越小区而行,来往人员芜杂,物业公司也管理不好。后来,居民自治,赶走了物业公司,自雇保安,业委会因地制宜,封闭了一个出口让车辆改道,同时,取消了对居民的一切收费,车位晚上让居民固定停放,白天则将车位交给业委会管理,让外来车辆停放,收取停车费。一年下来,停车费除去应付的垃圾清运费和保安工资,还有不少盈余。
2、沁园新村引进物管公司,锡城早年的“明星社区”沁园新村,经过半年整治后,再次焕发新颜。沁一社区新辟出了近300个停车位,仅此一项,小区即可新增数万元的收入。因为原本条件尚好,通过一部分店面的转让和出租,使小区经济有了一定的造血功能,去年10月,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接盘。该物业公司的经理说,通过完善小区的硬件配套设施,培养老新村的造血功能,从而引进物业公司进驻,解决老新村物业管理问题,目前还只能算是一种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居民要树立“花钱买服务”的理念,并配合社区、物业公司做好长效管理,让老新村焕发出新的魅力。
3、街道接管,居民参与的“金星模式”。金星地区在地域位置上具有其特殊性,金星街道处于无锡的城乡结合部,基本上属于纯居民小区,可开放利用的商业用地较少。辖区10个社区有7个社区都建造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金星地区成为了外来人口多、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吸毒“两劳人员”多的地
区,人口整体素质较差,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居民自我管理意识薄弱。2009年至2010年,金星街道的芦庄二区、金城新村、盛新里小区相继进行了改造,街道为了更好地保持整治效果,自主创新了第三种物管模式,即街道下设一家物业公司,统一为辖区内改造后的老新村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同时,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配合和监督物业公司的管理。物业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于辖区个停车位费用的收取和小区自我造血功能的制造和完善。
在金星的大环境下,相比业主自治和市场化运作,这种模式存在几大优势。一是可以有效整合街道内部多方力量参与新村管理。如在这次金城新村改造前期违章搭建的拆除以及改造之后无证摊贩的管理,都离不开城管部门的配合。新村的保安、保洁也需要社居委和业委会的密切参与。这些都可以由街道层面进行统一调配。二是街道配套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为服务和管理质量提供了资金保障。如中桥二村,街道将小区附近的几家门面房租金下拨给物业公司,一下子就增加了不少管理资金,使得物业公司有条件增加家电维修、装饰装潢、钟点工等延伸服务,满足了居民的个性需求。三是由于非市场化经营,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从而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四是属地管理,容易获得老百姓的认同和配合。
三、建议与意见: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三个地区都起到了理想的效果,本人认为这关键在于这三种模式都根据老新村小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物业管理:
1.在一些初步具备条件的小区和经过整治可以达到引入规范化管理的小区,积极创造条件引入规范的物业管理。
2.对目前条件稍差,尚不具备引入规范物业管理的老新村小区,可由社区居委出面将治安、卫生等主要服务项目外包给专业公司,亦可由社区居委会出面引导老新村小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人员由业主自己推选,管理经费由小区业主自筹,实行业主直接自治管理。
除此之外,如何使整治后的老新村小区步入管理的良性循环轨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出台政策,构建平台,立足长远,建立后续管理机制。
1、建立合理的老村改造的启动机制,在居民与政府之间搭起桥梁,在老村改造前,政府应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通过居民代表与政府签订协议书的形式,明确老村改造后居民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知道他们需要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在权利和义务完全确认后,再启动老村改造工程。
2、政府出台政策扶持老新村长效管理,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加大引导力度。加强对待改造老新村的规划,如适当动迁拆除一些住房,增加物业配套设施,吸引物业公司进驻,进行长效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等。
3、构建一个能有效运转的平台。在老新村的管理中让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例如城管、公安应有执法人员进驻。
4、成立老新村小区长效管理办公室,全面承担对小区管理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协调解决小区的相关问题。
二、加大政府投入资金,设立老新村管理的专项基金。
1、制定现时可操作性措施:采用背街小巷改造经费模式,由市政府从有关专项经费中统一划拨。如房屋大修理基金等,可根据小区规模、人口、房屋年限等按平方划拨。
2、制定长远目标措施,最终实现完全市场化运行。财政暂按一定的标准补贴老新村业委会,作为日常工作经费。区财政补贴每户居民一定物业费,以后逐年递减,直至最终实现完全市场化运行。
三、挖掘老新村自身潜力,拓宽物业收费途径。
1、利用好公建房屋的出租。
2、“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断加强和完善小区经济的造血功能。
3、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对建有配套车库的新村小区全面清理,凡挪作他用或改变用途的车库,一律恢复停车功能。在不妨碍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对公用房和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处置,同时对物业开支进行公示,保证居民的知情权。
四、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
1、街道要通过基层工作者更多细致扎实的工作加以引导和发动。让广大业主了解政策,强化物权意识。
2、利用广播、电视、地方性报纸等媒体以及社区活动进行长期宣传,改变老新村的居民免费享受物业管理的旧有观念。
3、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和关心老住宅小区的长效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巩固整治成果,构建和谐社区。
五、强化素质,加大考核,把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1、理顺管理职能。街道应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有序推动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设立小区警务站,城管站,各司其职,分管一块,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日常指导,经常性督促物业管理公司落实好安全防范各项措施。
2、适当投入,强化保安人员的素质,使小区设施更加完善。除了配置一定数量的保安人员进行夜间巡逻和补装单元电子防盗门之外,还要有计划地在小区内增设安装监控探头,在开放式老新村小区主要通道设置大门、值班室,24小时落实专人管理。真正让居民安居乐业。
3.加大考核力度。要对老新村小区物业管理进行考核,老新村管理办公室负责对物业公司、小区管理方面进行考核。另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可以参考苏州市“红旗街道”评比的做法,建立每老新村荣誉评比竞赛,通过奖惩提高管理效率,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老村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都需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鲜”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