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际涛同志事迹材料(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4:5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际涛同志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际涛同志事迹材料》。

第一篇:高际涛同志事迹材料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先进个人高际涛同志事迹材料

高际涛同志,1981年6月出生,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参加工作,一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 身体力行,践行“五个表率”,以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学习,扎实苦干,立足岗位服务事业与民众,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担任乡镇副职以来,他曾多次荣获乡先进个人。

一、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政治立场坚定。

高际涛同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市委书记董洪运同志提出的 “五个表率”,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他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高际涛同志工作认真肯干,吃苦耐劳,组织协调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经常深入基层。工作中敢抓敢管,敢于承担 责任,顾大局、识大体,注重实践,讲究效率,善于总结创新,善于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善于组织、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工作顺利开展。能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期盼的问题,给群众办好事实事,做出经得起群众、历史、实践检验的工作实绩。

三、真抓实干 凝聚民心

该同志宗旨观念较强,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乡上分管民政工作,主动要求下乡驻村,经常和其他同事一起走家串户,宣传政策、贫困摸底,同时积极主动和村民谈心交心,了解村情、民情,并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工作责任感较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能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及时高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还经常协助其他同事完成工作任务。

勤奋好学,工作较踏实。成为乡镇副职后,能及时转换角色,较快地适应了基层工作。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主动向老党员、老同志学习,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能经常深入到农村,工作在一线,做村民工作,组织村干部、村民一起,积极投入到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积极落实富民惠民政策。历年来,全力为民兴办实事好事,为全乡新建沼气池53座;为党家里村改造圈舍1400平方米;并全力实施了小街小巷硬化、绿化、饮水解困、自来水入户、扶贫栽植枣树等惠民工程。

五、做好本职工作,树己正人

高际涛同志工作以来,作为单位副手,积极主动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乡里的各项工作发展出谋划策,能较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事事、处处、时时都严格要求自己,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他经常说,一个人首先要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让别人来替自己操心、费力;其次要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去拉一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因为如此,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到困难的工作总是主动承担。

4年的风雨奔波、默默奉献,高际涛同志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全乡的每一名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奋尽全力。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高际涛用心打点着每一天,抹亮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没有豪言壮语,不求丰功伟绩,只有诚心、爱心、热心和执著的追求,甘于奉献的精神。他,用自己的一片赤诚浇铸着一个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篇:张亚涛同志主要事迹

张亚涛同志主要事迹

张亚涛是克山农场第四管理区的党总支书记。在他四年多的党总支书记工作中,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风采。他贯彻执行农场职代会精神,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农场党委下达的各项指标。在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坚持党支部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班子建设。在管理区工作中,张亚涛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高风亮节在第四管理区是有口皆碑。深得管理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大家一直赞扬他是:“人民的好公仆。” 在第四管理区的工作中,张亚涛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党建工作。为提高组织建设战斗力和凝聚力,张亚涛做好第四管理区的政治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第四管理区的干群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极大地提高了第四管理区的整体实力。无论到何时,思想工作不能放松。这是第四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张亚涛始终坚持的标准。为此,张亚涛把加强党员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学习放在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三项教育”,努力担当起党总支书记的重担。组织和动员第四管理区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中去。2克山农场二十四作业区青年韩金涛患骨骶恶性肿瘤,在哈尔冰肿瘤医院做了切除手术花掉了七万多元钱家庭陷入困境。张亚涛组织全管理区党员干部群众为韩金涛捐款,并帮助韩金涛在民政局办理低保,到工会申请了3000元重大疾病救助金,使韩金涛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生活有了保障。帮助26作业区养鸡户刘国成解决20万资金建了标准化林下生态鸡舍,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使刘国成年收入在10万元。为将学习制度深入,张亚涛带头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党委的文件精神,及时将农场党委的指示精神传达到班子会、职工群众大会。按照农场党委下达的各项学习篇目进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采取各种形式。农忙时精学、多看、农闲时多学、巧学。利用第四管理区班子会、职工群众大会将上级党委的各项要求、方针政策转达到各家各户,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材料。保证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在政策法规方面,尽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张亚涛没有满足。他深知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要他精心书写。张亚涛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实践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张亚涛以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笑迎美好的明天。

克山农场第四管理区党总支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优秀共产党员涛高同志先进事迹

为了心中的夙愿

------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朗

中学校长涛高先进事迹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涛高同志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这份夙愿,涛高同志在基层学校一干就是30余年,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恪尽职守,忠诚事业的动人乐章。

执著追求,踏实工作,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1978年涛高同志怀着满腔热忱走上了他钟爱的教学岗位。面对一群幼稚的孩子,他暗暗决心一定要教好这群孩子。自打那时开始他就潜心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教育理论丛书充实自己。为了打下坚实的从教基础1981年考入科左后旗师范学习两年。1985年考入哲里木盟教育学院脱产进修两年,期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考取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函授班学习3年。

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是通过这些学习,再加上平时的努力钻研为他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师范毕业分配到吉尔嘎朗中学。对工作极端的热情,起早贪黑,几十年如一日,不懈追求。从班主任到教研组长,从团委书记到副校长、校长。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他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躬行垂范,恪尽职守。深入群众,与同事同甘苦共患难,从不搞特殊化。

“教学成绩优异,工作任劳任怨。”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的,涛高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成竹在胸。

成绩的取得源于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源于对事业的钟爱和执着追求。谁能记得?多少岁月他伴随着莘莘学子苦读灯下,多少岁月他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自打他担任班主任起到现在,早操、晚自习,只要他不出门早晚必到校,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他用执著诠释了自己不懈的追求。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情况,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家访记录中对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有详实的记录记载。谁家有困难,那位学生家中有病号,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他班上有一名同学平时性格开朗活泼,家庭困难。毕业报考工作开始后该同学几天闷闷不乐,细心地他早已猜透了学生的所思,课后找到那位同学耐心做好工作,并替该同学的交付了报考费用。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位同学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

学生李某面临辍学,家访中,得知学生李某父亲病重,因治病家庭经济拮据,涛高同志主动为李某父亲寻医问药,并掏腰包买了两个疗程的中药。当把中草药送到李老汉手中的时候,老汉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放。在他的帮助下学生李某没有辍学,现在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吃水不忘打井人”,毕业多年的学生至今还时常三五成群的看望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师生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看到学生的成熟,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涛高同志因工作业绩突出,1991年组织上任命为副校长,1998年又提升为校长。身份变了,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继续保持学校在全旗龙头学校地位不变,是对他的严峻的考验?走上岗位后,涛高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发现学生优点,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终身负责”的办学理念。他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他的《怎样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等十余篇论文在区、市级报刊上发表。修改完善制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各项工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考成绩、各种竞赛在全旗均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2008年12月,学校正值工作面临终结的时刻,他不幸患上了急性阑尾炎。因病情来得突然只好做手术。他身在医院,心在学校。勉强熬过了三天就说服医生出院了,回到家中指导工作。第八天不顾妻子的反对,回单位上班了。同事们劝他多休息,注意身体,他笑着说:没事。是呀!在这关键时刻他怎么休息得了呀!

改善办学条件,是他上任以来又一项重要工作。搞信息,跑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校田地、操场上时常看到他带领教职工义务劳动的身影。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校园美化硬。地面接收站落户校园,实现了农村牧区学校与现代先进科技的对接。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相继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学生实验室堪称一流。如今学生餐厅楼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办学条件的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效益。心系教职工,公正谦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人

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他很少讲述大道理,没有豪言壮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人。学校的职工都说他人如其名(涛高译成汉语是锅的意思),言中之意就是说他能包容他人,对人宽厚谦和。是的,他以蒙古族人特有的胸怀,以对同事质朴的情谊感染着身边的人。

在他担任校长期间根据上级指示先后有5所学校并入我校。对这一工作,他提出:讲团结,重大局,实现并校平稳过渡。并校后一视同仁,唯才是举,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赞誉和同事的钦佩。

作为一校之长,除了教育教学工作外,他还把教职工的生活挂在心上。每年都要定期去看望退离休老职工,和他们唠家常,询问有没有困难。前几年,周斯琴老师身患癌症,丈夫陪妻子去北京治疗,丢下两个孩子无人照顾,他早已吩咐教职工妥善安排。为了周老师的医疗费他几天眉头紧锁,后来到旗财政局软磨硬泡要求到了5千元。及时解决了部分急需的医疗费用,为病情的诊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亲人和同事的行为感召了上帝,奇迹发生了——周老师康复出院了。不是亲人胜是亲人,教职工们无不为校长的举动所感动。

蒙语文组萨老师患乳腺癌住院了,丈夫为治疗萨老师的病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又欠了亲友一笔外债。他发出倡议号召教职工捐款。不到两天工夫筹得捐款12820元,后来他找教育主管部门发动全旗同仁捐款筹得14300元,又到红十字会筹到2000元。当把筹得的医疗费送到萨老师手中时,她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安抚好病人,他走出了病房,他觉得心里稍有踏实感,脚步却更稳重了。如今萨老师康复了,又和我们并肩工作在一起。

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他倡导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记“我为党旗添光彩”。他对教职工的大事小情都要过问,伸出热情的双手,送去亲切的关怀。扶贫极弱,率先垂范。2003年他当选为通辽市劳动模范,回到学校后他说荣誉是大家的,我只是个代表。他把劳模奖金1000元资助了学校的10位贫困生。2010年五月涛高同志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他拿出2400.00元劳模奖金资助了24名学生。在全镇开展的“爱心父母结对,为孤残留守儿童捐款”活动中他与金狮、春光主动要求结对。先进事迹先后在《阿拉腾文都苏》、科左后旗教育报,旗电视台宣传报道。在每一次的捐款捐物活动中他总是慷慨解囊,且每一次都要多拿一部分。在他的带领下在学校里扶贫极弱已蔚然成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师生也因帮助了别人而感到欣慰。

民族教育的楷模,为民族教育献计献策

多年来,涛高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懈追求,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上级主管部门的赞誉。2002年和2007年两度旗委、人民政府授予他“优秀校长”称号;2003年被评为通辽市劳动模范。2004年被评为旗级“两基”攻坚先进个人;2005年市级教育规范年先进个人;2006年通辽市勤工俭学先进个人;2007年通辽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8年旗级优秀党务工作者;2010年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成绩,面对荣誉,涛高同志总是心态坦然。他认为成绩的取得应属于大家,属于我们吉尔嘎朗中学的师生。

他经常教诲同事要做热爱本民族,热爱民族语言的楷模。要为民族教育的振兴,努力为缩短和其他民族的差距作不懈的努力。2004年涛高同志当选为通辽市人大代表,2008年当选为旗党代会代表。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耐心细致的开展工作,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反应群众的呼声。2004年他提出的“怎样发挥农牧民学习蒙语文的积极性”提案被采纳。针对蒙语授课大中专生毕业就业难,农牧民子女不学民族语言问题。结合外地经验,他法提出“各级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优先考虑他们的就业问题,民族地区录用干部应当从他们中间优先考虑,加强蒙语授课学校的管理,各类资金应向他们倾斜,最终达到振兴民族教育。”被评为优秀提案,并获奖。

民族英雄曾格林沁的事迹他讲述了一遍又一遍,然而每次讲述的都饶有兴趣。是呀,热爱自己的民族,振兴民族教育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

为自己的夙愿奋斗30余年的涛高同志取得了鲜花和掌声。然而,面对荣誉他依然一脸平静,心态坦然,相信他还会一如既往的努力。

2011年4月25日

第四篇:陈允涛同志事迹简介

陈允涛同志事迹简介

从2002年到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新闻节目中,播出了几百条环保深度调查报道,其质量和影响在中央各大媒体中是绝无仅有的,而采制这些新闻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环保首席记者陈允涛。

从2003年初,他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各类环保新闻的报道任务,为加强调查类报道的力度,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他专门负责环保深度调查类的新闻报道,针对环保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每年推出几个大型深度系列报道,他的报道大大推动全社会的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每当有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客观严谨地将事实向社会报道,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类报道任务。

10年间,他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了200多条深度调查报道,作为跑口记者进行此类舆论监督类报道,他顶住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有时甚至是人身的攻击。

10年来四川沱江污染事件、淮河污染报道、松花江污染事件、响水万人逃亡事件、怀宁、德清以及河源等地的铅污染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污染、广西河池镉污染等事件中都留下他采访的身影。

从2003年6月开始,他独家报道了宁夏美利纸业偷排污水的事件,打响了2003年环保专项行动的第一枪。冒着掉进黄河的危险,他沿黄河步行10公里查找排污口,并蹲守了5个多小时,终于抓到了企业的违法行为,此后记者严厉拒绝企业所许的各类好处,在第一时间避开了跟踪人员,赶回北京在《午夜新闻》和《新闻联播》中抢发出新闻,节目获得了2003年“杜邦杯”环境好新闻奖一等奖。

从2004年初,他持续跟踪报道了淮河污染,在4月至10月持续几个月的时间里11次赴淮河进行报道,对淮河污染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播发调查类新闻20多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有多条节目得到全国人大领导的表扬并获得“人大好新闻奖”。

中华环保世纪行的报道在全国环保整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陈允涛在这项活动中体现了作为央视记者的实力和责任。2005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对黄河上中下游水污染进行全面调查,他在活动中推出大型环保深度报道--《直击黄河污染》,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了14条发现式报道,获得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的高度评价,并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听取记者的汇报。

2006年,他随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赴重庆三峡进行环保调查,对长期为害一方的歌乐山中梁水泥厂的污染事实进行调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下,水泥被彻底关停。当地百姓专程送来了“环保卫士”的锦旗,此事受到全国人大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2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露,他作为负责核安全报道的跑口记者,他当然要当仁不让地做好配合报道,事件一发生组内就进行了周密策划,重点关注了环保部核安全局的每日数据监测,各档播发监测数据上百条,为频道直播连线提供了核安全专家,并第一时间对“核污染不会影响我国”进行了专家解读;正确引导了舆论,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通过口播连线以及专家采访解读等各种形式,做好了我国在环保领域内采取的各种措施,准确和及时地传达了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以及满足群众的知情权。

作为中央电视台环保首席记者,他的报道深入到环境保护各个领域,他的每一条环境新闻都体现了作为环保记者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2011年3月,时值两会,九江化纤厂污染直排鄱阳湖的报道异常曲折,在拍摄中记者遇到了厂方和当地的多次阻挠和干扰,但还是完成了节目内容,以高度的专业性和完整的证据链让当地相关部门低下了头,节目播出后因频道国际大事多,虽未成为重点,但江西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环保局副局长在内的多名官员被就地免职,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浪新华等门户网站都选做了视频头条,推动困扰了当地十几年的污染问题的彻底解决。

2012年浙江德清发生了300多人的铅污染事件,闻讯我立刻随环保部应急办对浙江德清血铅事件进行了全程跟踪式的报道,新闻总时长达到了20分钟,分析了企业通过不法手段层层闯关以致酿成污染事故的过程,并对我国环境评价制度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探讨,受到了中心领导的肯定。此后还对事件进行了追踪,对于湖州地区区域限批和相关官员免职和刑拘的新闻进行了及时跟进。

2012年6月,他围绕环评背后的种种问题,在向部里领导汇报后,在65世界环境日前夕,他历时10天时间去挖掘隐藏在环评制度背后的那个黑洞,采访了业内的专家、环评公司、中介公司、民间环保机构等等20多人,《揭秘环评“潜规则”》系列节目在6月5号世界环境日当天播出后,在全国推动环评改革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山西、河南等地还专门针对节目中提到的潜规则现象,展开了一系列的环评专项整治行动。

同年9月,他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曝光了广东三家中石化企业污水直排南海的恶劣行为,迫使中石化总部连夜开会叫停三家企业进行整改。

10年间,当他听说老百姓因为浇地水受到污染,种出了“灰稻米”时,他转战三个省历时一个多月遍访业内专家搜寻证据;当发现70多岁的老汉为防污染在浇地时竟会使用专业的PH试纸时,他又为民请命,历时一个多月调查采访,肇事的污染企业最终被勒令关停。

10年来,他越战越勇,10年来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站在环保第一线的他时刻谨记责任,在威胁与风险面前毫不退缩,一次次揭开弄虚作假的黑幕,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响亮的声音。

责任总是与风险同在,他在采访中多次遭到污染企业的围攻、恐吓甚至殴打。2003年9月,在唐山一家污染企业,他被厂区巡逻队几十个保安围住,记者证和摄像器材被抢;2004年8月在山西一家焦化厂,他被保安围攻,摄像机被扔到煤堆里;2006年11月,在调查四川某电厂柴油泄露瞒报事件时,他和摄像记者被企业保安拖出办公楼,但他不顾伤情连夜返京熬了一通宵于次日清晨播出新闻,促使四川省环保局动用“区域限批”的处罚措施,为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区域限批”首开先例;2007年在四川攀枝花采访污染企业时,他的右腿关节被企业派车撞坏,住院半年;2011年11月在江西赣州稀土污染的调查中,他被十几名当地警察盘查、追踪和搜身,但节目在《朝闻天下》播出后促进了赣州稀土的全面停采,并且在2012年3月美欧日起诉我国限制稀土出口案期间,该节目作为我国不以牺牲环境来开采稀土的证据再次播出。

10年的艰辛换来的不仅是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巨大推动,更有全社会的理解认同和巨大支持。2006年20多条《关注电子垃圾》的系列报道促成了《电子垃圾的管理条例》的出台;他耗时一个多月调查,并在《新闻联播》中播出的《背道而弛的“节能降耗”》,得到了几位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高度评价,认为节目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节能降耗的“软肋”,对政府工作很有启发。2009年一条《北京市十一五海河治污项目完成率远远落后西部地区》的报道,又再次引起了胡总书记的关注,大大推动了北京污染治理项目的推进。

十年的实践报道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事件真相调查的现场能做到抓得准、看得出、拍得到、报得实。许多新闻报道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搁置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了环保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实施。2013年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央领导同志指示要“调查真相”,“澄清事实”,中办督查室委托中央电视台协助完成内参的调研工作,他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在二个多月的暗访调查中梳理线索44条,从打井人入手,终于发现了石家庄同心化工有限公司利用渗井偷排剧毒危险废物的事实,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亲自参与查证,挖出了隐藏在地下的渗井暗管,抓获了相关企业负责人,这个以他为主导制作的内参片受到了多位中央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被环保部督查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新闻调查的精典范例,对环境执法工作有极大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其实,做这类节目的风险无处不在的,不光会得罪曝光单位,有时还会得罪环保部——他十多年的跑口单位,但他身在风中,除了迎风而上,别无选择。当然也有人问他:允涛,你们曝光的这些都是九牛一毛,有什么用?他说: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其实起到的都是啄木鸟的作用,这只啄木鸟虽然没有能力去很快改变整个森林的命运,但揭露问题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啄木鸟的“看护”,至少可以让一棵树健康地成长,这样这片森林才会有希望,如果这片森林连啄木鸟也没有了,这片森林还有什么希望呢?

(注:文中所提到的部分事件的地点和人物因涉及隐私均略去)

第五篇:高铁成同志事迹

高铁成,1988年生,黑龙江海伦市人,北京卫戍区某团纠察连班长。当面馆发生爆炸时,他完全可以保命外逃,但他却选择了与别人相反的方向,三次勇闯火海,奔向后厨去关闭煤气罐阀门。为此,他被烈火烧伤。被称为“最美警卫战士”。

液化气罐爆燃,他却三进火海

5月18日18时30分,哈尔滨市南岗区春申街4号的一家餐馆后厨发生煤气泄漏爆燃事故。在事发现场,回家探亲的北京市卫戍区某部一级士官高铁成正在这里吃饭,混乱中,24岁的军人高铁成,不顾危险,快速往相反的方向厨房跑去,关闭泄漏阀门,防止了更大悲剧的发生。高铁成先后3次返回火灾现场,在已经受伤的情况下,与工作人员共同关闭阀门,避免了危险再度发生。最终,他因烧伤及煤气中毒,被送往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急救。

事发时,探家归队途经哈尔滨的高铁成和初中同学孟令莹在刚坐下准备吃饭,突然有人喊“煤气罐着火了,要爆炸了,大家快跑!”这时,孟令莹和其他食客以及餐馆工作人员马上往外跑避险,着便装高铁成距离餐馆大门仅4米,完全可以快速撤离,着火的厨房距离他6米,但军人的职责促使他来不及多想,马上冲进厨房,试图关闭煤气阀,可在距煤气罐两米左右时,煤气罐爆燃了,他被气浪掀出了门,火烧到了他身上、头发和脸,已经成了“火人”。

高铁成担心里面有人没跑出来,就又冲进火海看了一圈,烟越来越大,熏得他喘不上来气,他只好暂时跑出来。但这时,他已经头脑发胀,晕乎乎的,此时,又听见有呼救声,受伤的高铁成又第三次冲了进去,等他和餐馆员工一起排除险情后,高铁成立即被呛得晕了过去。在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他一再拒绝戴上氧气罩,而要求医护人员先抢救别的伤员。

谈到事发当天的自己的行为,高铁成显得十分淡定,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天职和使命就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快要爆炸时,我真的什么也没想,就是要去关掉煤气罐,避免伤及更多无辜的人。无论是我也好,是其他军人也好,我相信每一个军人都会挺身而出,我的战友周波为了救落水儿童,把生命都献了出去,我虽被烧伤了,但我不会后悔,这是我们军人应该做的。

当有人问起,当时你身穿便装,而且离门口只有4米,而着火的厨房却离你有6米远,你为什么不能像普通顾客一样跑出去逃生呢,即使那样也没有人知道你是军人啊。高铁成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不能这样做,我是一名军人,不能辜负了部队的厚爱和栽培,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我不后悔,如果再碰到类似情况,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英雄、孝子、好班长

高铁成做出这样的举动,了解他的人一点都没有感到惊讶。在家人眼里,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在部队战友眼中,他是个优秀的军人。

高铁成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海伦市永富乡连生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的母亲崔云凤身体一直不是很好,高铁成是个孝子,当兵的第一个月津贴,自己没舍得花,他给妈妈买了一个银手镯。崔云凤每天都会把这个手镯擦的很光亮,因为这是一份爱,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

他受伤住院以来,母亲的每天都偷偷掉眼泪,茶饭不思,高铁成忍着伤痛劝妈妈:“妈我没事,很快就好了,您的心脏不好,不要哭了,吃点饭,身体要紧呢。”

高铁成从小在姥爷家长大,和姥爷的感情很好,这次回家听说姥爷的鼻子经常出血,特地带姥爷到哈尔滨做的微创手术。高铁成对爷爷也是如此,他的爷爷高度近视。去年铁城探亲回来的时候,特地带着爷爷去望奎县医院看眼睛,帮爷爷配了眼镜。每次将工资寄回家里后,他还经常嘱咐哥哥一定要给爷爷买东西,他还告诉哥哥,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带着爷爷去旅游。高铁成家乡人都说,“像铁成这样这么孝顺的孩子,难找啊!”

在乡亲们的眼中,高铁成不仅是孝顺的孩子,还是懂事、勤快和热心肠的孩子。连生村村支书陈振和说,铁成当兵五年就回来过3次,每次回来,脱了军装就干活。除了帮父亲干农活,还经常帮母亲做家务,甚至做针线活。不仅这样,要是村里邻居有啥难事儿,他遇到了都会帮一把。

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高铁成是个成绩突出、素质全面的好学生。他读小学时的班主任贾子龙回忆说,铁成学习很优秀,成绩一直位居前5名,同时,还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劳动委员,每天早上负责给全班同学打开水,放学后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

高铁成的父亲告诉记者,我家铁成从小学习就好,特别崇拜军人,铁成当兵走的时候跟家里人说,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高亮谈起儿子时眼中流露出自豪。高铁成的妈妈崔云凤流着泪告诉记者,高铁成2007年参军,2008年就参加了奥运会的执勤,2009年荣幸地被选上了国庆节阅兵队,参加了阅兵仪式。“那个时候,二儿子很给我们长脸,他获得的奖状、奖章我虽然不懂那是什么,但知道那代表儿子有出息。

高铁成所在部队北京卫戍区某部团政治部季主任告诉记者,入伍第一年,高铁成就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就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徒步方队,因为表现优秀,火线入了党。入伍第三年就当上班长,现在已经晋升为一级士官。高铁成的个人素质、军事素质都非常过硬。在连队里,高铁成是理发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战友理发。在战士眼中,他是班长,是老师,更是肝胆相照的兄弟。

在部队,高铁成平时很节俭,日常开销特别少,但一旦战友有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次,高铁成的一名战友休假回家探亲,他得知战友的母亲身体不好且家里很困难,临走时硬是自己掏出1000元钱塞给战友。季主任说,“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危险时,他能挺身而出,这和他过硬的政治思想、过硬的军事素质及核心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英雄无悔,感动龙江

高铁成三次勇闯火海,排爆除险的壮举经媒体报道后,在事发地哈事情发生后,黑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杨东奇受省委书记吉炳轩委托前往医院探望高铁成。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非常关注,十分牵挂,并做出批示,对高铁成在生死攸关时刻舍身而出抢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壮举表示感谢和敬意。号召要在绥化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大力弘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和英雄壮举。

5月22日上午,绥化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兴东,市委常委、绥化军分区政委赵传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丽颖等领导,受市委书记朱清文委托亲切看望了高铁成。在病房里,刘兴东说:“铁成,你受伤后的情况也牵动着绥化全市人民的心, 你的行为体验新时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你的英雄壮举让绥化全市人民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你的英雄事迹又一次引发了全市人民的大爱情怀。”

面对鲜花和感谢,高铁成说:“抢险救人是军人天职,是我作为一名人民子弟兵应尽的责任。”高铁成的父亲高亮表示,感谢绥化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厚爱,铁成不会忘本,养好伤后一定会加倍努力,报效祖国。

海伦市委已经下发通知,学习救火英雄高铁成同志的英勇事迹。海伦市的相关领导已经去了铁成的家里,并组织相关人员帮助铁成家里搞好生产生活,让铁成安心养伤,无后顾之忧。

23日晚,高铁成所在部队的领导也飞抵哈尔滨,前往医院看望高铁成,并表示将部队组织专人将收集他的事迹材料,组织部队官兵向他学习。

同时,被高铁成的义举感动的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向这位黑土地上走出去的最勇敢士兵奉献爱心。一盆盆花篮摆放在病房外。一下午,朋友、同学、哈尔滨的热心市民还有家乡的领导,纷纷从各地赶来看望他。“我们看着,真的很受感动。”一位前来看望的哈尔滨市民说。其中,一位姓杜的女士和她的妹妹来到病房,在送来祝福的同时,还给铁成送来2000元钱,希望高铁成能早日康复,好人更有好梦。

高铁成入院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组织了专门的专家组和技术力量对其进行救治,副院长、烧伤科主任李宗瑜对记者介绍,高铁成整个颜面水肿情况已消除,精神状态良好,创面的愈合情况也很好,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下一步会进行保守治疗,使用抗生素药物,合理饮食,正常情况下,两周到3周伤口即可愈合。烧伤二科主任杨心波介绍,铁成先前出现的喘、憋、闷等情况已经消除,创面愈合很好,伤势稳定。

据医护人员介绍,入院以来,高铁成一直很坚强,从没有因烧伤的剧痛哼过一声。让医生、护士及医院的患者尤为佩服的是,喝水、吃东西时牵动受伤的面部,高铁成眼中流露出的是军人的坚毅和刚强,眉头都没皱一下。

下载高际涛同志事迹材料(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际涛同志事迹材料(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宏伟同志的主要事迹

    高宏伟同志的主要事迹 高宏伟,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00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河东乡党委组织委员。该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

    孟凡涛同志简要事迹1(五篇模版)

    孟凡涛同志简要事迹 装步四连政治指导员孟凡涛同志,1990年从黑龙江省呼兰县入伍,98年任现职。任职以来,注重研究新时期带兵的特点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使连队连续三年被师评为先......

    陈涛同志先进事迹

    陈涛同志先进事迹 陈涛同志,男,汉族,大专文化,1966年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官埠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该同志多年以来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工作出色,深受当地......

    同志主要事迹

    同志主要事迹一、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理论修养。尤其是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

    同志简要事迹

    做 学 员 放 心 的 领 路 人——28队党支部书记张礼兵同志简要事迹张礼兵同志84年入伍,87年入学,91年毕业留校。几年来,他一直扎根学员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甘于奉献,把自己的理想......

    高乾来同志信访信息工作主要事迹

    高乾来同志信访信息工作主要事迹 高乾来同志系定远县教育局信访办主任。2008年度,该同志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熟练掌握和运用......

    王建涛同志考察材料

    王建涛同志考察材料 王建涛,男,河南省新郑市城关乡人,汉族,1978年7月出生,2008年8月河南省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2010年12月毕业,本科学历。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10月入党,现任观音寺镇人民政府工会干事。 1995年8月......

    宋涛同志座谈会发言材料

    宋涛同志在滨城区2012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发言(2012.9.10)尊敬的赵书记、焦区长,各位领导,同志们、老师们:今天是第28个教师节,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此次高规格、高标准的教育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