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提高、农民怎样增收问题的有效形式和具体表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抓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
潮中,如何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把返乡创业经济做大做强,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令人深思的课题。近日,千阳县工商局组织有关人员,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千阳县把“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尤其是工商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四化”建设为抓手,在发展非公经济、打造品牌农业、壮大经纪人队伍等方面,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千阳县约有1.94万人外出务工,已有3000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返乡创业者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活动。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资金、技术及市场信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如南寨镇南寨村李小军在广州打工十余年,当年他从农村走出去,走入城市成了打工仔。如今,他“盖房子、娶媳妇”的最初想法已经改变,揣着存折、技术和满脑子新想法,回到家乡承包濒临倒闭的机砖厂,投资40多万元,安置村上富余劳动力60多人,年产值达450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南寨村外出务工返乡的12名农民,分别创办了水泥预制品厂、建筑工程公司、交通运输队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崔家头镇赵家塬村回乡创业的任来勤与其兄合作,投资近400万元,在段家塬村创办奶站小区,规模饲养畜产奶牛300头,年收入9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多人。在任来勤的示范带动下,千阳县创办规模奶牛饲养小区35处,奶牛存栏数达到1.8万头,人均增收800元。崔家头镇赵家塬村任万江,利用在外出打工学得的市场观念和掌握的市场信息,回乡创办利民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品开发方面,采纳千阳民间刺绣布艺特色设计,以祖国医疗传统中医理论“闻香治病”原理为指导,精选优秀蚕沙,研发了“蚕宝”牌蚕沙保健枕,累计销售600万余副,实现年收入120万元,“蚕宝”牌蚕沙保健枕也被列入陕西省“十一五”名牌创建计划,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蚕桑种植户达1.2万户,种植面积达6.6万亩。
二、返乡创业形成的原因
1、农民工进城就业形势严峻。城镇就业压力比较大,而农民工在大中城市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城市非技术性简单劳动岗位基本饱和;城市生活花费大;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必须回家乡参加升学考试,由于各地区教材不统一,影响升学;一些企业对务工人员年龄有限制,超龄劳动力被迫返乡。
2、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据调查,农民工有5万元就可以做生意,有10万元就可以办企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餐饮、建筑、采矿、运输、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他们在城里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3、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就存在农村老人无人赡养、儿童无人照顾、农村劳动力欠缺的现象,部分老年农民和儿童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势必影响农村人口结构以及当今农村的社会稳定;二是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动;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建了平台。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市场的调整优化为返乡创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人数仅占外出务工农民的15.4%,但他们已逐渐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已凸显出来,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1、在外务工培养了农民工创业的胆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大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各方面基础较好。从相对封闭的乡镇走入比较开放的城市后,个人的奋斗轨迹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通过打工开阔了视野,接触了新理念,熟悉了市场规律,积累了经营经验,也培养了管理能力。
2、在外务工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较大优势和内在潜力。
3、开辟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
4、形成了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他们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
5、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外出务工的农民,一部分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带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返乡创业,以不同形式回报家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了平台。
6、助推了农村公益事业。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诚实劳动,积累了资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他们致富不忘乡邻,对家乡兴办教育、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赤诚相助。
7、提高了村级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下,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部分已成为活跃城乡经济的时代强人。他们返乡二次创业后,不少人经群众推荐选举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落实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的“中硬阻”及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部门甚至利用职权出台“土政策”以保护既得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权威、信誉和形象,特别是影响了潜在的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
2、技术支撑不够。一部分回乡创业者,由于所学技术单一,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技术人才,导致开发的项目上马后举步维艰。
3、资金保障不够。多数回乡创业者全凭在外地务工挣得的资金回乡兴办企业,在企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然而由于现行信用体系不完善,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存在歧视,个私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反映犹为突出,让不少创业者错失商机,企业发展谈何容易。
4、信息支持不够。快速、便捷的市场信息是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的“顺风耳”。返乡创业者对国际国内市场需要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和灵活,甚至了解市场信息滞后,使创业信息受挫。加之,现在政府推行的“农村信息服务工程”未全面覆盖和联网,导致返乡创业者了解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
5、工商部门贴心指导不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宣传培训不够扎实,对创业者领办企业,从事个体、私营经营指导服务不够深入细致,在登记注册、经营管理、维护权益等方面提供的服务没有完全到位,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和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关,工商部门应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强化社会宣传工作,营造创业人文环境。要积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和联络网,每年定期召开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沟通情况,增进友谊,让他们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和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引导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回乡创业有功”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工由“外出打工”向“返乡创业”转变。
2、加强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技能的培训。调研中我们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属于家庭式创业模式,创业与企业管理知识贫乏,对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一些返乡创业者产业选择概念模糊,营销观念落后,商机把握不准,靠经验凭感觉的多,这部分的创业者们对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十分渴求。因此,我们工商部门一是要狠抓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就地培训与外出学习培训并重,职前培训与职中、职后培训并举”的方针,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培训项目招投标等市场化运作办法,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全面开展岗前培训、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培植一批具备专业技术效能的农村劳动力,特别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为返乡创业的各类企业提供各个层次的合格劳动力。二是要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本条件的农村劳动者逐步开展创业培训,给予创办企业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对已经成功创业的企业主进行企业改革,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3、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要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领办私营企业,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在登记注册窗口设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绿色通道”,提供免费的优先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及节假日加班服务。对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当场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三要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其进入,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四要大力支持农村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组改制,转化为非公经济,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构建创业平台。五要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帮扶活动,认真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法律上的保护和信息上的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选准一个能人,培育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组织,带动一方农民增收”的思路,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对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注册登记费、免收工本费,实行“零”收费,重点扶持、科学指导,鼓励扶持发展一批管理规范、运行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返乡创业人员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5、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一村一品”工程。一村一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工商部门应积极开展“合同帮农”、“商标兴农”、“红盾护农”等行动,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发挥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工商部门要积极扶持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发展多种模式的“订单农业”,并通过合同管理,指导签约、帮助履约,调解纠纷等多种途径,为“订单农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工商部门要组织实施“一所一标”和“品牌兴农”战略,充分发挥商标注册和管理的职能作用,帮助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把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积极鼓励引导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册和使用商标,利用商标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知名度,使“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三要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良好的创业环境。
6、引导返乡创业人员依靠二、三产业实现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小城镇建设加快和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活跃,农村二、三产业收益水平明显,二、三产业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最佳选择,也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增收的一个亮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务工企业工作中的经验和技术,掌握的信息和渠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资金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二、三产业,在建筑、运输、餐饮服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7、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各类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架起了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是解决农民买卖难、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工商部门在“两费”停征后,要尽快转变职能,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按照“在培训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培养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投身于农村经纪人活动,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农服务中介组织;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提高经纪人驾驭市场的综合素质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扶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鼓励开展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交易方式,扩大交易渠道,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搞活农产品流通;四是把暂时未能实现返乡创业,继续在外务工,而掌握一定信息,具有一定中介服务能力的人员按照本地的经纪人对待,鼓励他们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让“信息返乡创业”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反馈一条信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六、返乡创业政策性建议
1、建议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的用地、建房意见》、《关于对务工创业人员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鼓励性文件,引导有资金、有门路、有经营头脑的返乡人员带头领办企业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2、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信贷倾斜,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最突出的资金缺乏困难。
3、建立和完善诸如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在税收、收费、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为务工返乡创业者提供“绿色通道”。
4、政府应尽快制定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跨区域对接的保障政策,维护返乡创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提高、农民怎样增收问题的有效形式和具体表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抓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
潮中,如何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把返乡创业经济做大做强,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令人深思的课题。近日,千阳县工商局组织有关人员,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千阳县把“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尤其是工商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四化”建设为抓手,在发展非公经济、打造品牌农业、壮大经纪人队伍等方面,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千阳县约有1.94万人外出务工,已有3000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返乡创业者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活动。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资金、技术及市场信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如南寨镇南寨村李小军在广州打工十余年,当年他从农村走出去,走入城市成了打工仔。如今,他“盖房子、娶媳妇”的最初想法已经改变,揣着存折、技术和满脑子新想法,回到家乡承包濒临倒闭的机砖厂,投资40多万元,安置村上富余劳动力60多人,年产值达450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南寨村外出务工返乡的12名农民,分别创办了水泥预制品厂、建筑工程公司、交通运输队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崔家头镇赵家塬村回乡创业的任来勤与其兄合作,投资近400万元,在段家塬村创办奶站小区,规模饲养畜产奶牛300头,年收入9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多人。在任来勤的示范带动下,千阳县创办规模奶牛饲养小区35处,奶牛存栏数达到1.8万头,人均增收800元。崔家头镇赵家塬村任万江,利用在外出打工学得的市场观念和掌握的市场信息,回乡创办利民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品开发方面,采纳千阳民间刺绣布艺特色设计,以祖国医疗传统中医理论“闻香治病”原理为指导,精选优秀蚕沙,研发了“蚕宝”牌蚕沙保健枕,累计销售600万余副,实现年收入120万元,“蚕宝”牌蚕沙保健枕也被列入陕西省“十一五”名牌创建计划,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蚕桑种植户达1.2万户,种植面积达6.6万亩。
二、返乡创业形成的原因
1、农民工进城就业形势严峻。城镇就业压力比较大,而农民工在大中城市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城市非技术性简单劳动岗位基本饱和;城市生活花费大;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必须回家乡参加升学考试,由于各地区教材不统一,影响升学;一些企业对务工人员年龄有限制,超龄劳动力被迫返乡。
2、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据调查,农民工有5万元就可以做生意,有10万元就可以办企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餐饮、建筑、采矿、运输、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他们在城里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3、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就存在农村老人无人赡养、儿童无人照顾、农村劳动力欠缺的现象,部分老年农民和儿童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势必影响农村人口结构以及当今农村的社会稳定;二是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动;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建了平台。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市场的调整优化为返乡创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人数仅占外出务工农民的15.4%,但他们已逐渐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已凸显出来,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1、在外务工培养了农民工创业的胆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大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各方面基础较好。从相对封闭的乡镇走入比较开放的城市后,个人的奋斗轨迹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通过打工开阔了视野,接触了新理念,熟悉了市场规律,积累了经营经验,也培养了管理能力。
2、在外务工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较大优势和内在潜力。
3、开辟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
4、形成了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他们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
5、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外出务工的农民,一部分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带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返乡创业,以不同形式回报家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了平台。
6、助推了农村公益事业。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诚实劳动,积累了资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他们致富不忘乡邻,对家乡兴办教育、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赤诚相助。
7、提高了村级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下,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部分已成为活跃城乡经济的时代强人。他们返乡二次创业后,不少人经群众推荐选举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落实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的“中硬阻”及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部门甚至利用职权出台“土政策”以保护既得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权威、信誉和形象,特别是影响了潜在的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
2、技术支撑不够。一部分回乡创业者,由于所学技术单一,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技术人才,导致开发的项目上马后举步维艰。
3、资金保障不够。多数回乡创业者全凭在外地务工挣得的资金回乡兴办企业,在企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然而由于现行信用体系不完善,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存在歧视,个私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反映犹为突出,让不少创业者错失商机,企业发展谈何容易。
4、信息支持不够。快速、便捷的市场信息是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的“顺风耳”。返乡创业者对国际国内市场需要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和灵活,甚至了解市场信息滞后,使创业信息受挫。加之,现在政府推行的“农村信息服务工程”未全面覆盖和联网,导致返乡创业者了解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
5、工商部门贴心指导不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宣传培训不够扎实,对创业者领办企业,从事个体、私营经营指导服务不够深入细致,在登记注册、经营管理、维护权益等方面提供的服务没有完全到位,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和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关,工商部门应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强化社会宣传工作,营造创业人文环境。要积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和联络网,每年定期召开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沟通情况,增进友谊,让他们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和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引导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回乡创业有功”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工由“外出打工”向“返乡创业”转变。
2、加强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技能的培训。调研中我们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属于家庭式创业模式,创业与企业管理知识贫乏,对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一些返乡创业者产业选择概念模糊,营销观念落后,商机把握不准,靠经验凭感觉的多,这部分的创业者们对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十分渴求。因此,我们工商部门一是要狠抓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就地培训与外出学习培训并重,职前培训与职中、职后培训并举”的方针,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培训项目招投标等市场化运作办法,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全面开展岗前培训、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培植一批具备专业技术效能的农村劳动力,特别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为返乡创业的各类企业提供各个层次的合格劳动力。二是要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本条件的农村劳动者逐步开展创业培训,给予创办企业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对已经成功创业的企业主进行企业改革,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3、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要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领办私营企业,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在登记注册窗口设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绿色通道”,提供免费的优先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及节假日加班服务。对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当场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三要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其进入,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四要大力支持农村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组改制,转化为非公经济,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构建创业平台。五要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帮扶活动,认真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法律上的保护和信息上的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选准一个能人,培育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组织,带动一方农民增收”的思路,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对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注册登记费、免收工本费,实行“零”收费,重点扶持、科学指导,鼓励扶持发展一批管理规范、运行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返乡创业人员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5、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一村一品”工程。一村一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工商部门应积极开展“合同帮农”、“商标兴农”、“红盾护农”等行动,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发挥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工商部门要积极扶持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发展多种模式的“订单农业”,并通过合同管理,指导签约、帮助履约,调解纠纷等多种途径,为“订单农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工商部门要组织实施“一所一标”和“品牌兴农”战略,充分发挥商标注册和管理的职能作用,帮助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把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积极鼓励引导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册和使用商标,利用商标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知名度,使“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三要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良好的创业环境。
6、引导返乡创业人员依靠二、三产业实现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小城镇建设加快和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活跃,农村二、三产业收益水平明显,二、三产业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最佳选择,也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增收的一个亮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务工企业工作中的经验和技术,掌握的信息和渠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资金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二、三产业,在建筑、运输、餐饮服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7、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各类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架起了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是解决农民买卖难、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工商部门在“两费”停征后,要尽快转变职能,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按照“在培训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培养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投身于农村经纪人活动,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农服务中介组织;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提高经纪人驾驭市场的综合素质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扶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鼓励开展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交易方式,扩大交易渠道,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搞活农产品流通;四是把暂时未能实现返乡创业,继续在外务工,而掌握一定信息,具有一定中介服务能力的人员按照本地的经纪人对待,鼓励他们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让“信息返乡创业”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反馈一条信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六、返乡创业政策性建议
1、建议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的用地、建房意见》、《关于对务工创业人员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鼓励性文件,引导有资金、有门路、有经营头脑的返乡人员带头领办企业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2、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信贷倾斜,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最突出的资金缺乏困难。
3、建立和完善诸如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在税收、收费、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为务工返乡创业者提供“绿色通道”。
4、政府应尽快制定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跨区域对接的保障政策,维护返乡创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外出返乡务工证明
外出返乡务工证明
外出返乡务工证明
同志,男(女),身份证号,从年月在省市工作,因为原因于年月返乡。(本证明为务工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使用,请如实填写。如单位出具虚假证明造成经济损失,有证明单位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特此证明
村委签章:
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签章:
年月日
2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与返乡就业,落实和完善对回乡创业与返乡就业人员帮扶机制,在《新余市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与返乡就业办法》(余府发〔2008〕43号)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2008年1月1日后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以下凭证或资料之一的,由所在县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核发《外出务工人员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一)埠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颁发的社会保险缴费凭证;
(二)与埠外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
(三)埠外企业的上岗证或工作证;
(四)其他可以证明在外务工的凭证。
第三条回乡创业人员开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首期出资额可为零首付,注册资本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第四条返乡务工人员创办企业,未达到起征点的免缴各种税款。超过起征点,报经当地税务机关同意,两年内可以缓缴。
第五条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务工人员,可自愿选择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开办的技能等培训。
从业人员超过200人的企业,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自培基地。新招员工超过20人/次,可实行企业自培,享受相对应的培训补贴;从业人员少于200人企业,可选择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农民工培训机构进行委托培训。
第六条返乡务工人员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免收下列费用:
(一)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收费;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
(三)职业介绍求职登记费;
(四)个人委托保存人事关系和档案费;
(五)税务登记证工本费;
(六)统一代码证书费;
(七)计量器具检定费;
(八)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费;
(九)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检验费;
(十)公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工本费;
(十一)道路运输证工本费;
(十二)船舶登记费;
(十三)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
(十四)城市占道费;
(十五)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
(十六)渔业船舶登记或变更登记费;
(十七)河道堤防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十八)防洪保安资金;
(十九)体育市场经营许可证工本费;
(二十)健康合格证工本费;
(二十一)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
(二十二)预防性体检费;
(二十三)预防接种劳务费;
(二十四)《娱乐场所审核合格证》工本费;
(二十五)《网络文化准营证》工本费;
(二十六)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
除前款规定外,返乡务工人员新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省以上行政事业性收费凡设定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执行;属市、县(区)有权减免的规费予以免缴;市及市以下服务性收费一律按规定标准的50%收龋
第七条返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凭《登记证》可享受不超过5万元的担保贴息贷款;对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可为20万元;属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贴息。贷款期限为两年,可展期一年,展期期间不贴息。
各商业银行应通过资产、土地担保、企业联保等方式,为返乡务工人员创办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返乡务工人员创办再就业基地的,其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就业达到50%和百人以上企业达到15%,可享受200-5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其中200万元贷款的基准利率享受贴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享受200万元以内贷款50%的贴息。
第八条市、县区政府(管委会)应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回乡创业人员解决经营场地。凡回乡在孵化基地创业的,自创办之日起,一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和水电费,三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
第九条持有《登记证》的返乡务工人员创办企业,比照下岗职工或残疾人创办企业享受国家、盛市各项优惠政策。
各企业安置持有《登记证》的返乡务工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安置人数,比照安置下岗职工或残疾人就业享受国家、盛市各项优惠政策。
第十条返乡务工人员创办的企业,经批准在两年内可以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职工应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
第十一条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与返乡就业,或者各类企业安置外出务工回乡人员的,在享受《新余市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与返乡就业办法》(余府发〔2008〕43号)和本办法各项优惠政策后,还可享受法律、法规和省以上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法律、法规和省以上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编印,并随《登记证》免费核发。
第十二条本办法与《新余市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与返乡就业办法》一并施行,有效期至2010年12月31日止。
第四篇:务工返乡创业证明
务工返乡创业证明
兹有 性别,身份证号码,系 乡(镇)村 组村民。年 月 日到 省 市(企业名称)打工,于 年 月 日返乡创业,目前在(经营地址),经营(经营项目)。(本证明为务工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使用,请如实填写。如单位出具虚假证明造成经济损失,由证明单位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特此证明。
村委意见(盖章): 乡(镇)劳保所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篇: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促进农民增收,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从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升华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民增收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要率先在全乡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历来就是事关全乡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么,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带着这个问题,近期,我先后五次深入到我乡农村,对我乡发展打工经济促农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所见所闻令人深切感到:崔家庄乡坚持把外出打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引擎,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逐步探索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XX年全乡外出务工人数约3500多人,总收入超过15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一、崔家庄乡的基本情况及农民外出务工现状
崔家庄乡位于XX市东5公里,邦宽公路沿线,东与建明镇为邻,西与XX镇接壤,南与东旧寨镇以山为界,北与苏家洼镇相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全乡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长约6公里,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共有24个行政村,到二00六年底,全乡共有5728户,19214人,耕地面积20808亩,人均1.08亩。同时,还有丰富的地下铁矿资源和建筑沙,也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畜牧生产基地。近年来,畜牧养殖和苗木生产成为全乡农业的主导产业,铁矿开采、加工及矿山机械制造成为我乡工业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全乡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农民增收速度明显加快,农民现金性收入大幅提高。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00元。
从调查情况看,崔家庄乡农民外出务工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打工经济初步形成,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基本稳定在3000-3500人左右。据调查,从业种类大致可分为五种:餐饮业200多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7%;商业100多人,占3.3%;殡葬300多人,占10%;运输400多人,占13.3%;打零工1500多人,占外出务工50%;其他人员500多人,占16.7%。这样,仅外出务工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多增加1500余元。可以说,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加快我乡发展的重要产业。
2、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造就了一批适应我乡发展的有用人才。“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劳致富,回报家乡”。广大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把外面新鲜的事物带回了家乡,极大地促进了我乡经济的发展。
3、一批农民在外出务工中发家致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经过多年的外出务工,我乡一批头脑灵活,敢闯敢试的农民已经率先发家致富。正是这样的一些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我乡的广大群众,进而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局面。如今,我乡外出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农忙种田,农闲打工”正在成为广大农民的生动实践。
二、崔家庄乡农民外出务工的具体做法
这种“打工经济”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好的措施和做法?调研中我们找到了答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调动。我乡农民历来就有外出务工的传统。对此,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牢固树立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就是创造财富的理念,努力在全乡营造“外出一人,致富一家”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外出务工。乡里制定出台了相关务工措施和政策,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外出务工人员专题会议,年初针对外出务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年终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评选,表彰一批对家乡贡献大、勤劳致富、成绩明显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同时,乡党委、政府每年还要召开在外人士座谈会,恳请他们为本乡农民工寻找、创造和提供就业机会。这些举措,都对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起到了积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二是多管齐下。就是因人而异,合理引导,积极优化农民外出打工途径,努力为广大农民创造就业岗位。近年来,针对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由亲投亲、无亲靠友”的自发状态,乡党委、政府积极加大组织力度,通过乡村两级组织,通过在外工作人员,托关系、找门路,为广大农民尽可能地创造就业机会。现任乡党委书记冀连明同志,经常通过亲朋好友为农民联系就业岗位。三年多来,经他介绍外出务工的农民多达20余人。据统计,今年外出务工农民,通过乡镇、村组织介绍的有500多人,占总外出务工人数15%;经在外工作人员介绍的有800多人,占总外出人数的22%。
三是全力扶持。针对外出务工农民没有务工项目,缺少致富资金,以及家中老小无人照顾等一些实际困难,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以及其它各种渠道,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同时积极与乡农村信用社联系协调,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小额贷款,为他们解决资金困难;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实际困难,要求各村组织人员进行帮助,做好后勤工作,切实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下心来、全力以赴在外打工,谋求更快、更大发展。
三、几点建议
实践充分证明,打工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它给全乡的农民增收工作,特别是崔家庄乡的农民增收提供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应 该说,近年来,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经在我乡形成了共识,大都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从总体上来看,打工经济对全乡来讲,规模还不是太大,还没有成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结合我乡的实际,提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做强做大打工经济,首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外出务工,尽管“搓澡的、卖饭的、出租摩托车的、打墓的、抬材的”等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但大多从事的是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且空间很狭小,不利于长远发展。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农民需要知识,需要技术的迫切心情,以及无一技之长的困惑。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着重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聘请专业教师,切实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好各村农广校资源,在农闲、春节等时节组织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积极和用工单位联系和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使广大外出务工农民走得远、站得住、能致富,实现农民工由单纯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第二,成立中介组织,畅通外出途径。目前,就外出务 工的渠道来看,大多农民还处在一种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农民工的自发、无序、盲目流动,会产生就业难、权益得不到保证等很多负面的影响。尽管近年来我乡乡村两级组织也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对此,我们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乡、村两级都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劳务开发领导小组,特别是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程序,在乡成立劳务输出组织,一方面对农民工加以统一管理和培训,另一方面帮助农民收集各方面用工信息,同时协调农民工的各种劳务关系,从而畅通农民外出务工途径,让外出务工农民实现由自发性向有组织输出转变。
第三,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民创业。一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资金以及生活中遇到得一些困难,让外出务工农民走得放心,干得安心,赚得尽心。二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尽快成立农民工维权服务机构,积极依法维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向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每年都要对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对外出务工先进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从而引导更多的农民外出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