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化成功要素及风险
浅谈信息化成功要素及风险
程继辉
摘要 本文从介绍企业信息化目的及意义入手,结合作者在企业信息化实施工作经验,阐述了成功实施企业信息化应该把握的几点关键要素,重点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高层直接领导的关键性作用,根据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具体特点,分析了企业进行信息化工作的风险,并相应地给出了规避风险的建议。
关键字 企业 信息化 成功 IT 风险 管理
ERP 1 前言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正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战略。在一定的阶段里,我国的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将围绕重创新、抓应用、建环境、促发展、见效益,以制造业信息化行动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和民营制造业,重点攻克深海载人潜水器、微机电系统(MEMS)、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数控装备等战略必争的关键技术,促进其实现产业化,培育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通过重点行业、典型区域和示范企业的集成应用,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的智能化以及基础装备的数字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 1 — 然而企业进行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艰难的过程,企业面临的将是一场深刻的甚至是痛苦的变革。2 企业信息化
通俗地讲,企业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企业的各个部门(生产、经营、设计,物资等)进行各种业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更新和维护。
企业信息化的宗旨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发展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利用信息化先进的、智能化的技术工具来实现企业管理目的;而且,随着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企业在提高管理档次、提升生产率、加速资金周转方面,越来越能感受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效果,分别体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上。在内部,它把管理人员从琐碎而繁多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入到发现和改善业务流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环节上来,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同时,由于配备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使研发人员如虎添翼,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强大的计算功能和数据共享优势使生产管理可以做得更细、更敏捷。在外部,利用网络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使企业可以迅速捕获到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下拥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3 企业信息化成功的要素
— 2 — 企业信息化不仅是庞大、复杂,而且也有其自身的战略目标,企业必须分析影响企业信息化目标的成功要素。所谓成功要素,是指实现此目标必须进行的事项或活动。3.1 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计划
“凡事预则立”,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信息化工作也是如此,只不过它将要更复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中心是用技术手段实现管理,那么它就不仅仅是技术范畴内的事情,更多还是管理范畴的事情,实施的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多,业务范围广,而且企业信息化将要贯穿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企业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将是不同的,企业信息化必须围绕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工作的战略计划。
3.2 增强信息意识、坚持领导参与
企业信息意识是企业对各种社会信息现象的能动反映。它影响着企业对信息采集和处理的需求(这种信息需求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目的动机性)以及需求的准确表达和具体的处理方式;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的信息都具有满足人们信息要求的价值,但是,这种满足的实现不是自动的,而是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信息意识水平。企业信息意识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信息开发利用效果的差异。因此,企业信息意识水平不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会涉及到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
— 3 — 程的变化,使企业业务活动透明化,因此,信息化建设就有可能冲击现行管理中的一些不符合管理规律但又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和思想、作风和习惯、程序和方法,甚至责权关系和体制结构。当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岗位发生调整时,有可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当某项业务(尤其是跨部门的业务)需要指定数据提供、维护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的时候,不同部门的业务人员可能会从自己部门的本位出发,或者从自己的业务处理习惯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使信息化的工作停滞在对某个环节重复式的协商、讨论上,延长实施过程。这些时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并参与信息化工作。实践表明,高层领导的参与是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关键,主宰着系统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有人说信息化工程就是“一把手”工程。但是这里说的“一把手”工程并不要求一把手时时刻刻地做这方面的事情,而是在决策、规划、论证方面注入其智慧,在全局上掌控项目的实施。3.3 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也是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的过程,虽然IT部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但是信息化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企业的全体员工,只有每一名员工都积极参与,从系统全局出发,主动调整自己在新业务环境中的位臵,认真研究新业务流程的管理理念,才能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也正是因为全体人员都积极参与了,信息化的成果才是整个企业的成果,而不会成为一个整体失败局部成功的畸形儿。
— 4 — 3.4 坚持提高企业价值和竞争力的恰当投入
追求最大的利润是企业始终如一的目标,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投入),企业信息化也不例外。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是持续性的,而非一次性投入;同时也是多方位的,对信息化各要素的进行投入,包括软硬件平台、日常管理等。
企业信息化的这种投入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而变化的,例如:信息管理的成本随着信息化范围的扩大而增加;软硬件平台的投入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相对减少;信息开发成本也会随着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性而增加。据国外资料分析,一般企业信息化的成本构成大致为资源成本(软硬件构架、数据库软件等)占总成本的20%、日常管理成本占42%、用户运行维护成本占26%、评估咨询成本占12%。
3.5 坚持软件实施与管理模式变更并举
在信息化发展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由于受“技术领先”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技术因素,忽视非技术因素,认为只要技术领先,就“无所不能”,管理模式、制度上不必发生任何更改,结果导致相当数量的企业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失败或效益低下。由于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不断会有各种业务由手工处理转移到信息化平台上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业务,这时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变更业务机构,使新业务得到规范化,条理化,以期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现象。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某特定时期实施的软件只能实现一定业务范围内的功
— 5 — 能,并非“万能”,只有相关业务的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与软件功能完好配合了,信息化协助管理的目的才能达到。3.6 坚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软件
即使企业拥有了IT部门,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但是综合起来看,开发能力同软件公司相比还存在差距,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软硬件产品还要从IT市场上购买。软硬件环境的搭建、实施、维护需要企业做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选型方面大意不得。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充分分析自己的需求,明确判别自己的生产过程是哪种类型,然后再同可以提供相应产品的供应商接触,通过供应商的演示、企业个性要求答疑、针对本企业的解决方案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处理系统,而且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用具备前瞻性的思想考虑和指导信息化工作。
3.7 坚持持续的培训
信息化产品是新生事物,信息化技术属于高端技术,但由我国国情决定,计算机在我国企业内大规模发展时间不长,企业员工对计算机认识不足,在心理上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有一种神秘感,以为这种技术很“高深莫测”,突然要员工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工具进行业务处理,很容易造成员工心理上的恐惧和排斥,不利于信息化工作的进行和普及,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开始,逐渐把正在实施的信息化产品的处理流程和员工的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向员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6 — 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效益”,同时更要详细向员工说明应用软件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实施人员应当认识到这种培训是持续性的、重复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是随时随地的,而不是非得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才进行培训,同时应当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解和讨论,从企业外部请专家或软件公司的实施顾问指导在项目开始实施时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总是依靠“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企业外的专家顾问只能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而本企业的实施队伍成员、接受培训后业务表现优秀的员工,由于熟悉企业情况,可以对比现行管理,说明信息化系统如何解决手工管理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们现身说法,更容易被本企业的人员所接受。笔者正在进行ERP的实施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一直没有停顿过,平时利用技术服务的机会收集员工在业务环节的处理上出现的问题,在现场先进行一次解说、演示,把问题当场解决,在以后的培训课堂上重点复述、并请岗位能手上台,用业务人员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把培训和技术服务结合在一起,渗透到日常的实施工作中去,结果几乎每种业务类型中都有一个“员工老师”,许多问题由他们去讲解,去培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企业信息化领域最近这几年炒的最热的当属ERP,ERP几乎囊括了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然而ERP在全球实施成功率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因为没有考虑周全,实施ERP的时候或者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者没有企业一把手的领导支持,或者软件选型不正确
— 7 — 等等原因,ERP的实施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延误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风险分析
经过“八五”、“九五”的推广、普及,企业信息化的运用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实施保障措施,或者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很多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没有看到成效,或收效甚微,根据国家经贸委2001年底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企业对本企业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仅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企业占52%,不满意的企业占26%。可以说,接近1/3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是不成功的。
随着企业信息化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大,功能、结构越来越复杂,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4.1 动机风险
所谓动机风险,是企业确定进行信息化的目标,并以此作为阶段性的或者最终目的开展信息化工作得到的结果,正确的动机不一定能带来正确的结果,但是错误的动机肯定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
目前有部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成果提升管理、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是:
1、为了所谓的“领导工程/面子工程”,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 2、因为同行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因为上级要求上马信息化建设;
— 8 — 3、为了实现个人职位升迁目的。
很显然,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不可能达到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的理想结果,依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的风险性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在一定要端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动机,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审视是否偏离了起始的初衷。4.2 管理变革的风险
企业在长期发展规划中都考虑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准备大刀阔斧进行信息化建设,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会不可避免地冲击现行管理体制。可以说如果要考虑信息化,首先应该考虑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如果总是抱着不符规律的陈旧观念不放,认为“以前就是这么做的,没什么不好”、“新系统的处理方法不符合我们的流程,不符合我们的习惯”等等,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信息化,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是原来手工操作的计算机“翻版”,不可能给企业带来丝毫的本质上的变革,即使在某个局部业务处理效率提高了,也无法在整体上实现效率的提高。
因此信息化建设要从我们的管理变革开始,而管理变革势必触及企业的核心,触动个别机构的责权,其风险性是必然的,但是哪有一场变革不流血?哪有一场变革不牺牲? 4.3 技术风险
信息化的成果都是技术产品,实现这产品靠的是信息技术,而
— 9 — 信息化产品的建设、实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的范围广,由于需要处理的业务种类多,繁多的业务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而所有数据的安全性、唯一性、集成性和共享性是所有关键技术中最难点,它涉及设计数据、生产计划数据、采购数据、库存数据、销售数据、财务数据及管理数据等等,如何去整合处理这些数据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投入巨大精力。4.4 软件供应商选择的风险
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技术方案确定后,即将面临的风险就是软硬件提供商的选择,这种选择风险包括:企业是否清晰地定义了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企业如何综合地评估即将实施的系统,包括软硬件功能、价格、提供商的技术支持能力等各方面?企业如何将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能够很好地进行匹配,从而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软硬件系统?企业中由哪个部门和人员对该系统作出评估选择? 目前从事信息化产品提供的商家为数很多,这些提供商经营规模有大有小,开发、实施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总体实施效果很难保障,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服务商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服务商选择不当,给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带来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4.5 实施的风险
信息化项目启动开始时,企业往往有全面开花的念头,希望在各个环节同时实施,齐头并进,认为这样能尽快实现目标。但欲速则不达,实施工作应该循序渐进,分步进行,在针对整个企业的咨询报告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找到最易突破的业务环节,这样实
— 10 — 施的效果应该是最佳的。另外,在实施工作进行过程当中,应该先实施标准模块,后进行二次开发,这样为用户的客户化修改留下了功能改进的分析、开发和测试的时间。否则如果缺乏一个具备成熟项目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实施人员总跟着用户的思路走,而从未想过引导用户,使实施工作中伴随着更多的新开发内容,一要保证实施进度,二要满足用户不断提出的欠缺思考的需求,势必造成大量的修改内容的不到充足的测试而导致运行期间错误,同时用户可能很快就推翻原来的需求,造成了人力上的浪费。4.6 系统应用和维护的风险
在不少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企业花了大量资金投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没有人会用,也没有人喜欢用、愿意用,信息化成果最终变成了摆设。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要务实而不是务虚。更要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掌握新系统处理流程、养成使用习惯,否则信息化产品必将被闲臵。
系统正常运行后日常的维护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企业,应勤于积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系统的异常。无论数据库有多先进,软件厂商技术实力有多雄厚,也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因此企业至少应该做到在硬件条件上消除会造成系统全面瘫痪的可能。另外也应该有一定的人员在系统的功能模块的技术实现上有所了解,或者对二次开发内容以及用户自行开发部分的有所把握,从而使企业在软件故障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解决能力。
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前车之鉴,后世
— 11 — 之师”只有认识到了各种面临的风险,善于总结失败经验,就可以规避风险,建立保障措施和制度,企业就会少走很多弯路。5 结束语
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的信息化具体内容也将随着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企业信息化肩负的任务不会改变,政府“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的指导方针不会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准备、充分规划,把握住成功要素,规避风险,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第二篇:连锁药店信息化成功要素
连锁药店信息化成功要素
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是企业面临竞争压力,为加快对市场反映、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而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现阶段在医药流通行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运用信息化科技不仅是未来药店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赢得挑战,获致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企业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工具。这个观念目前已渐被接受,但如何进行信息化呢?相信大多数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这就造成了我们在业界经常听到某家的企业系统崩溃、某家系统瘫痪的案例。甚至于有的企业是历经多次失败的经验,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才初获成功,就已上线成功的现阶段使用者,可能还是抱怨一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经过仔细探讨和研究发现有以下的原因制约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1.导入计算机化的过程过于简化,未做事前需求评估。
2.企业没有全盘的信息规划,盲目的跟进。
3.听信同业使用经验,选择采用相同之软件,但上线后发觉公司管理制度相差太多,此套软件完全不适合本公司使用。
4.选择的计算机软件供应厂商不够专业或是开发力量与经验不足。
5.企业的高级主管缺乏正确的心里准备,未全力支持或负责自动化人员离职了。
6.软件与硬件设备厂商权责分不清。
…………
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失败原因,相信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未能从根本上进行分析,而是抱怨软件厂商的开发水平、技术实力等等。如果静下心来,认真的总结分析,能坚持找出失败原因,对症下药,则医药连锁药店的信息化成功是指日可待。那么如何在医药行业特别是医药连锁行业实行信息化呢?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和国外企业的案例,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如下要素:
(一)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的理念
了解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对于医药连锁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来讲,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装饰,而是在新经济时代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生存发展的必要保证。信息化虽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是企业加强财务、购销等关键环节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WTO的加入,将有更多的国外医药企业进入到国内,我们的企业与国外公司相比差距是多方面的,一个最明显的差距是跨国公司无一例外都是用信息化全副武装起来的。要与国外公司竞争,除在管理上猛下功夫,用信息化来武装自己是通向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门坎和通行证。
作为管理的工具之一,员工与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刚开始势必要花一番功夫学习,唯有熬过这段学习过程,方能享受信息化的好处。
(二)了解自身的业务流程需求与信息化的关系
信息化失败的企业大多是用计算机系统模拟企业的传统管理下的业务流程,在传统的层层叠叠的等级制结构下实现信息化,只能是叠床架屋、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要想推行信息化,就要把企业与市场以最优化、最短的方式结合起来,使之流程合理化、规范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考虑现有流程的不合理性,流程不畅的问题所在,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在设计业务流程时,绝不要盲目跟进,即使是相同的行业,但每一家连锁药店都有其特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及项目管理,因此不同的药店,在不同时候均有不同的问题及工作瓶颈。所以在考虑信息化时,一定要先想清楚本身的瓶颈或问题所在,然后再考虑信息化的成本效益。
(三)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
引进医药连锁药店的信息化,不是单单买几台计算机、建立起内部局域网就可以完成的,信息化工作涉及到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并势必要触犯原有体制下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和权利格局。这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工作,仅仅靠
一、两个副手和IT人员去推动势必会导致失败的覆辙。经营者是催生者,也是主宰者,必须了解信息化除了投入金钱外,也必须投入时间、精力,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唯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经营目标及作业流程,配合信息化,使之企业的各级负责人齐心协力推进,信息化才能成功。一旦上轨道则立见营运效率,其在金钱及时间上的投入必能快速回收。
(四)信息化需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不能期望比其功与一役,更不能一上来就投入巨资搞成无所不能的大系统。一个公司的信息化必须配合其规模,刚开始给予太深太复杂的系统,不仅是没好处,反而浪费金钱、时间及精力。当信息化到某个程度后,必须随着药店成长而修正系统,增加设备,其就如同一旦药店规模扩大时,必须增加人手设备一样。因此信息化的费用是不可能有止境的,除非放弃信息化。
(五)坚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
正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因此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满足现实性的基础上,要考虑有较好的系统扩展性和兼容性。在实施上,贯彻分布实施的原则,找准各部分的问题所在,实施重点突破,针对经营管理的关键和薄弱环节,从比较容易、易见成效的环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确保这些环节能够成功,以此来坚定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信心,为继续推进打开有力的突破口。
(六)做好数据基础工作,确保数据及时、准确
即使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信息化工作也只是具备了必要的基础。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的理论揭示了技术、管理、数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在信息化建设中,基础数据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在信息化工作中,基础数据工作是最繁重的,也是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基石。数据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如果数据不真实、不准确或是过时的数据,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造成系统混乱。一个微小的基础数据错误会逐渐产生放大作用,从而误导企业的经营者的决策,给企业带来致命的错误。因此,做好数据的采集、药品的编码等基础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七)将GSp工作与之相结合GSp是国家药监局为确保药品质量,提高零售市场进入的技术平台和管理平台,严格要求执行药师的配置要求,对药品实行的分类管理。SDA规定所有医药经营企业在2004年底前必须通过GSp认证,未通过者将被淘汰“出局”因此,力争通过认证是目前医药流通企业一项重要工作,而申请认证底准备工作,要求对企业的“硬件”进行一系列的投入与改造,还要按GSp实施细则、规定和要求在经营管理中贯彻相应的规范,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此相结合,贯穿在其中。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的实施对GSp达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给予员工心理建设
引进信息化,不是仅仅单靠经营者的努力就能成功的,必须给予员工心理建设,让他们了解信息化不是来取代他们的,而是帮他们做事,提高工作的效率。虽然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只要好好学习,经过一段过渡期后,就可以增进工作效率并可大大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绝对不能让员工产生排斥的心理。唯有全员投入、人人用心,信息化才会成功。
(九)慎选软件供应商公司
在引进信息化时,应充分考虑软件提供商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实力,现阶段市场上的软件供应商有很多,但真正能符合要求的却很少,许多公司是出于对医药流通领域信息市场的吸引和自身炒作的需要推出医药版软件;更有甚者,将一套商场、超市的进销存软件改改就变成一套医药软件。一套医药行业的应用信息系统,没有数年的纯功去开发,结果多半是一套测试版。因此,选择医药软件供应商应首先看其有没有成熟的案例,其次要考察是否其提供的软件符合本企业当前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吻合,同时可将差异点作为二次开发要求即可顺利解决。第三应考察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和售后响应速度,服务能力的延伸对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及企业的永续经营是必要条件之一。第四要考察软件供应商对本行业了解的深度,因为越能深入问题者,越能解决问题。
(十)不能以外观及价格取向
有些药店把购置信息化系统,当成买电器用品,选外型美观、价格便宜的就好。在与软件提供商接触时,被其华丽的界面和低廉的价格所迷惑。其实信息硬件只是躯壳,软件才是其生命。选购系统时、必须注意是否合乎自己的需要,提供产品的公司是否信誉良好,要知道美好的蓝图与产品的距离是很遥远的,要坚持价格的可比性,那就必须首先将此类软件区分出三六九等。
(十一)要重视专业人才建设
信息化并不难,但要完成一个能做到提升药店经营层次、合乎需求及好用易学的信息化整合系统就很难了。IT厂商的实施人员素质是一部分因素,本企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则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企业的培训体系一方面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进行企业文化思想的宣传,使专业人才热爱自己的企业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还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宽松的环境,让专业人才安心工作,才能图谋“百年”基业。
(十二)系统必须好用易学,充分体现智能性
信息化系统能够打印单据、提供所要的数据就是信息化?当然不是,那最多能算是计算机化。一个好的信息化系统除了功能强、运转快速外,必须具有操作简易、好用易学、体现智能的特性。以采购为例,当采购员在履行采购职责时,系统应自动提示现有库存的种类和数量、在途的种类和数量、待验的种类和数量及历史采购进价、历史供货商等信息,而不是要通过层层的点击界面来查找。同时采购员根据销售情况的可参照性选择上个月或去年同期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商品的存货系数来确定库存数量,这将大大优化库存结构,使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十三)考虑系统的永续性
系统运用时,变动的因素有:硬件设备、软件、资料、人,引进信息化时,要考虑可能的变动因素及应对之道。
要提升药店的经营层次,实现产业升级,最容易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进信息化,因为透过信息化的过程,逼使你必须建立作业流程、规范程序,且订定统一标准、让系统制度化。有远见的经营者,不要怕失败,只要有合理的期望,并找对适合自己信息化的方法及适合的人力,加上经营者的全力支持,则信息化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
第三篇:成功要素
成功与否
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五个因素:
1、学会控制情绪
2、健康的身体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时间管理
5、财务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这五个因素,为什么把情绪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是因为如果你再强的身体,如果你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 你的身体。现在一个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绪,情绪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与人之间,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 情,就暴跳如雷,这样是不好的。就像动作明星史泰龙说的:过去不等于现在,只是暂时停止成功。任何事情发生,必有目的,必有助于我!你要经常的对自己说,这只是我在风雨中磨练性格的一天。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养成什么样的心态呢?你要养成“三不”、“三多”(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你就会成为一个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人。
如果你想让你的伙伴更加的优秀,很简单,永远的激励和赞美他们。即使他们的确有毛病,那应该怎么办呢?这时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建议?在生活中你会发现 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人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别人能够接受,但是有人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别人就会生气。其实建议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赞美、建 议、再赞美!
想一想,你一天赞美了几个人,有的人可能以为赞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马屁。赞美和吹捧是有区别的,赞美有四个特点:
1、是真诚的
2、是发自内心的
3、被大众所接受的
4、无私的
如果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赞美,那就是拍马屁。当你赞美别人时候,你要大声的说出来,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头!
第四篇:成功十要素
一 热诚的态度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未来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了他的态度!成功人士与失败之间的判别是:
成功人士始终有最热诚的态度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以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人生的种种失败怀疑虑所引导和支配。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功
1,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态度就决定了最后的多大成功。
我们的环境---心里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
二 目标明确目标管理
1目标明确
没有线路图什么地方也去不了。
目标就是构筑成功的砖石。
目标使我们产生积极性,你给自己定了目标,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你努力的依据二是你的鞭策。目标给你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随着你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有9 8%的人对心目中的世界没有一幅清晰的图画。如果计划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了----那会降低了你的积极性。
2目标管理
把整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易记的目标把你的目标象成一金字塔,塔顶就是你的人生目标,你定的目标和为达目标而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指向你的人生目标。
金字塔由五层组成,最上的一层最小,最核心的。这一层包含着你的人生总目标。下面每层是为实现上一层较大目标而要达到的较小目标。
三,一勤天下无难事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四 擅于理财、预算时间和金钱
五 喜欢运动
健康的体魄是成就事业的资本。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六 自律
自控能力的强弱对人生的成功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你生气时,你能沉默不语吗?你习惯于三思而行吗?你的性情一般是平和的吗?你习惯让你的情绪控制你的理智。
七 谦虚好学你是否把不断的学习更多的知识作为你的职责?你是否有一种习惯:对你所不熟悉的问题发表“意见”?当你需要知识时,你知道如何寻找吗?
越是成功的人,他们越会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八 良好的人际关系
成功意味着别人的参与
九 信念
十 立即行动
有了价值连城的目标计划,成功已向你展示。有位先生几年以来一直暗恋着某位小姐,可是,连续几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一直在等待,直到那位小姐成为他人之妻,他紧张起来,但是为时晚了!别在犹豫,请立即行动吧!
第五篇:成功演讲的要素
成功演讲的要素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成功的要素具有以下四个: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包括时间、环境等。离开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构成不了一个成功的演讲。作一个成功的演讲者,要能感染观众,演讲时,不仅要注意演讲的内容,还要注意演讲的艺术,这就包括战胜怯场、内容恰当、尊重事实、把握平衡四点。
一、战胜怯场
民意测验显示,人们普遍认为,生活中令人胆怯就是当众发表演讲。关于这一点,我们并不感到诧异,因为就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经验是完全不会陌生的。
其实演讲怯场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同时也是接受挑战的开始。有许多人被怯场所困扰,不敢大胆尝试,要知道,演讲本身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知识与见解的有机结合,是写在纸上或用嘴说出来的言论。如果你能进行富有思想的谈话,那么你就有可能做一场意义深刻发人深省的演讲。这就是说在演讲之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我们所要演讲的主题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借鉴或引用。
二、内容恰当
“近亲远疏”是人际关系规律。这个道理也同样适宜于演讲。它可以帮助演讲者取舍材料,优选内容。演讲内容安排要取近舍远,近多远少。近是指观点、材料与听众关系贴近,为听众关心,为听众熟悉;相反,远是指观点、材料与听众关系疏远,不为听众关心和熟悉。所以不论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有多大差异,都要寻找双方的契合点,选择与两者都贴近的内容。在双方关系的结合点上、双方注意的交叉点上立论取事、展开演讲,拉近与听众的关系,缩小台上台下的心理距离,实现双方的认识交流和情感交流。不过,“近”切不可近“我”。以我为中心,关注个人命运,抒发个人感慨,只会切断与听众的联系,把自己孤立在演讲台上。即使演讲内容有感人成分。也难引起听众共鸣。只有把“我”的关心统一在大家的关心之中,“我”的认识才能变成大家的认识,“我”的感动才会感动他人。
三、尊重事实
演讲是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只有真实的内容、真挚的感情才会被听众所理解、认可。具体实在的事情和其所包含的道理,听众一听就懂,产生信任感,即能与演讲者架起桥梁,做到心灵相通,继而能够持续地听下去,营造和谐的演讲环境。演讲材料是演讲者传播信息,传递感情的书面依据,一篇精彩的演讲材料能使演讲者的演讲更加锦上添花,收到惊人的效果。所以演讲材料无论从立意选材、结构格式还是语言风格上,都应始终受到演讲者的重视。
四、把握平衡
演讲要追求效果,必须寓理于实、寄情于实,而客观事实总是由诸多要素构成,各要素间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而不能相互敌对、干扰和否定。只有内部要素的和谐平衡才能使文章真实可信,因而讲演在突出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要把倾向性寓于平衡性中,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有可能造成片面性和绝对化,而无法准确反映现实世界和演讲者的主观感情。若能合理把握这个平衡度,公正公平地阐述观点,将会得到广大
听众的理解和信任。
只有在把握好以上四方面的前提下,合理恰当地运用演讲技巧,充分展示演讲者的智慧和潜能,向成功的演讲靠近,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演讲者。充满人情味、注重形象化、蕴涵哲理性、讲求音韵美、掌握幽默度、体现新鲜活感。如果你想演讲的话,我相信这样演讲会更有魅力,在演讲台上一定非常的精彩。一场演讲还包括很多其他因素,如演讲的时间、环境等。演讲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冗长的演讲是不受欢迎的,越是重要的信息,演讲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小。众所周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所作的演讲只不过用了3分钟的时间。演讲的环境影响着演讲者该用什么样的形象、怎么样的语言、甚至是什么样的手势都大有讲究,演讲者的一切言行举止只有符合当时的环境才能更好引起听众注意,进而引发共鸣。演讲时,要运用信息的逻辑性而不是其戏剧性来打动听众,在大多数人看来,一场好的演讲似乎就是能够使听众落泪的演讲。政治家告诉他们的演讲撰稿人:“我们的目的是要打动听众,演讲稿要富有音乐和诗歌般的魅力。” 公司的老板们也说:“我要是我的演讲充满柔情和伤感。”然而,为了使听众落泪的演讲其实根本不能够打动听众。实践告诉我们,成功的演讲应该设法引导或帮助听众去思考,而不是只追求一种掌声四起的轰动效果。从根本上打动听众的演讲才是真正富于雄辩的演讲。
总的来说,一场好的演讲只要正确引用客观的道理并恰当地运用典型的事例,再加以演讲者淋漓尽致的表演,就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生动、真切地激发听众的兴趣,引起听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