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重点

时间:2019-05-13 04: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监管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监管重点》。

第一篇:金融监管重点

第一章

1不同金融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主体

1.权力层次划分法

一线多头模式:指将全国的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

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

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2.功能和机构划分法

统一监管模式: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多头监管模式: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3.从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三种模式(名词解释)

牵头监管模式

“双峰”监管模式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客体

p5 分业经营(职能分工)体制

混业经营(全能)体制 在统一监管模式下,无论一国银行实行职能分工体制还是全能体制,监管对象都是所有金融机构。

在多头监管模式下,一国如果实行职能分工体制,则监管对象是所有银行类机构,如果实行全能体制,监管对象是经营银行业务的所有金融机构。论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p6 4 金融监管的目标 p9 一般目标:

1.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

4.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具体目标: 各国具体监管目标不同,但基本内容都包括金融业竞争、安全和发展

5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

p13 选择题

金融监管理论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相关理论的含义 监管组织体系p14从监管对象角度,监管组织体系大体上包括四部分:

监管主体系统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

金融业行业自律系统

体制外金融机构监管系统

从监管当局角度,监管组织体系大体上包括以下两部分:

监管系统

监管后评价系统

监管内容体系p15: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

按监管性质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

从监管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1金融风险的含义

p20 仅考虑狭义风险的普遍定义:在金融服务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纯粹风险)金融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三种类型 2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比较p22(单选判断)金融风险:

某一机构支付困难或倒闭,是金融风险的单体释放 必然存在

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内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移和分散,需要有相应的金融结构对风险进行防范和分散

金融危机;一大批金融机构都陷入严重困境,并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严重破坏性影响的局面 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宏观金融风险的范畴

对落后或扭曲的金融结构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调整过程,也是金融风险的剧烈释放过程

3金融风险的特征p24(多选)客观存在性,可能性,普遍性,隐蔽性,可度量性,系统性

4金融风险的种类p25 按衡量风险的范围划分: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个体及含义)5金融风险的监管效应 p27 金融风险的监管效应是指金融监管对防范或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 1 信息不对称 2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分为股权合约风险中的道德风险和债务合约中的道德风险两部分

6金融风险预警的方法 p30

数量模型法,信号法

第三章

一,金融创新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P33 狭义的金融创新指近二三十年来的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创新,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放松金融监管之后引发的一系列金融业务创新。

广义的金融创新不仅包括微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还包括宏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不仅包括近二三十年来的金融创新,还包括金融发展史上曾发生的所有金融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种类:传统业务创新 支付和清算方式创新 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工具创新P34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p36逃避金融管制型的金融创新(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 货币市场存单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规避风险型的金融创新(浮动利率金融工具 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 远期利率协议 互换交易 金融资产证券化)技术推动型金融创新(信用卡 支票卡 记账卡 智能卡 自动柜员机)迎合理财需要型的金融创新(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现金管理账户)

四.金融管制失灵或无效 p49 指的是设定的目标没能实现,即没能实现公共利益,更进一步的认为,管制不但不能实现公共利益,反而事与愿违,会损害公共利益。

学说:1,管制的俘获说 2,管制的供求说 3管制的寻租理论4政府失灵一般理论与管制失灵

五,金融监管成本、管制边界

直接的资源成本包括p49: 由政府负担——行政成本 由企业负担——奉行成本

间接的效率损失因被管制者改变了原来的行为方式而造成的福利损失,其可能的途径包括: 1,道德风险 2,管制可能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 3,可能妨碍金融中介的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 4,管制过于严厉 管制的边界(单选)p56 考虑管制的各种成本,它应该存在适可而止的边界。标准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在这一边界,管制的边际成本刚好等于其边际收益。不过,由于事实上特别是管制的收益难以精确地量化,寻找管制边界的更为可行的原则是成本有效性分析,将有效程度与成本之比的最大化作为管制标准

第四章

1.金融监管当局的界定p65:是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与管理权的政府机构,是金融业监督管理的主体。

目的:维护公众的信心、控制风险、提升效率

2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p65:权威性、独立性、公共性。

权威性:指金融机构作为一国(或地区)的最高权力机构,履行金融监管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其监管决策对金融业相应经济活动或行为主体具有强制力和不可逆性。

独立性:金融监管机构直接对中央政府或国家立法机构负责,其他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金融金管当局的监管工作进行干预。

公共性:金融监管机构履行的监管权力属于公共权力的范畴,它代表了社会公众的利益。3.金融监管当局的组成机构 p66 所谓金融监管体制实际上就是金融监管权力在配制模式上的制度安排。

(1)金融监管的集权模式:监管权力在政府某一部门机构内垂直分配,形成单一的金融监管体系(垂直型)

(2)金融监管的分权模式:监管权力在不同的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之间进行横向分配(横向型)

4金融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的关系p66

(一)中央银行是最早的金融监管当局

私人银行国有化、代理国库与政府融资券、组织资金清算、充当最后贷款人

(二)现代中央银行仍在履行金融监管职能

(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分离的趋势

(四)金融监管向中央银行的回归 5,金融监管模式p72 1.功能监管定义:按照经营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2.机构监管定义:按照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6,金融监管体制模式(论述题)p69 1.分业监管体制(含义、优势、不足)2.集中监管体制(含义、优势、不足)3.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1)“牵头式”监管体制(含义、优势、不足)(2)“双峰式”监管体制(含义、优势、不足)

7.美国伞式+功能监管模式p75 1.内容:同时从事银行、证券、互助基金、保险与商人银行等业务的金融持股公司实行伞式监管制度,指定联储为金融持股公司的伞式监管人,负责综合监管;同时,金融持股公司又按其所经营业务的种类接受不同行业主要功能监管人的监管,二者相互协调,共同配合。2.评价:在实践中FRS很少有机会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支进行监管,只有在获知非银行分支机构出现问题,然后才能作出判断是否对其进行监管,而FRS缺乏与功能监管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很难及时获得有效信息,由此可见,美国的“伞式”监管仍然是分业监管的模式。8,英国(集中单一模式)p78

(一)1979年-1996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JMB事件(1984年约翰逊•马修银行事件)促使英国政府对银行法进行修改,出台了《1987年银行法》:进一步充实了英格兰银行的法律基础,但在监管方式上仍然保留了其原由的灵活性特征。二)英国目前的集中监管体制

英国政府在1997年提出了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方案,成立了“金融服务监管局”,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责任于一体的多元化金融监管机构,它标志着英国集中监管体制的形成。三)准双峰模式《2012年金融服务法》

措施:取消金融监管局,将其职能移交英格兰银行下的三家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委员会、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

第六章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P102 历程:

1.内部牵制:钱账分管、章与支票分开、出纳不得兼管稽核工作 2.内部控制

(1)内部会计控制:保护企业财产、检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内部管理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坚持贯彻就定的管理方针 3.内部控制结构(1)控制环境(2)会计制度(3)控制程序

4.内部控制一体化结构:人人参与、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动态过程、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软控制的作用、强调风险意识、糅合了管理与控制的界线、强调内部控制的分类及目标、只能做到合理保证、坚持成本与效益原则。

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

P109 1.美国垂德威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现行法规的遵守。

2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三大目标: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条件、互相兼容。①运作性目标 ②信息性目标 ③合规性目标

三、建立内控机制的基本原则

P111(名词解释)

一)建立内控机制的一般原则 ①相互牵制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②协调配合原则

③程式定位原则:指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划分为若干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原则和检查标准,充分做到职、责、权、利相结合。

④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二)金融机构建立内控机制的原则(含义)1.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要真正成为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并真正落实到实处。2.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防范各种风险,建立内部控制必须以审慎经营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

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全面、完整,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中和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4.相对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应单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关系 P116

联系:1.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实施目的具有一致性。

2.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在实施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区别:1.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管理主体不同。

2.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不同

3.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控的内容不同。4.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控实施的方式不同。5.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控的对象不同。

五,我国金融业的行业自律

P138

(1)银行业的行业自律:2000年5月1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拥有22家会员银行。(2)证券业行业自律: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理事会为执行机构。

(3)保险业的行业自律:2001年3月12日,中国保险业协会成立,是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保险业民间社团组织,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业协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理事会,由各会员单位推荐出的理事组成。

(4)信托业的行业自律:2005年5月,中国信托业协会成立,是全国性信托业自律组织,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5)期货业的行业自律:2000年12月29日,中国信托业协会成立,是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全国期货行业自律性组织,为非盈利性的的社会团体法人。

六,市场约束机制

P147(名词解释)

1,含义:市场约束是指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由金融机构所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客户来约束其经营行为,影响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以迫使金融机构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维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2,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区别,联系(1)监管的不足与监管真空。(2)政府监管的寻租行为。(3)监管手段上的差异。

(4)在监管的主体和可用资源方面。(5)在监管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方面

七.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具体措施

P149(1)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2)加强金融监管,居安思危,增进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3)建立、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4)充分发挥并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

八.存款保险制度

P153 1,含义: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规定经办存款的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根据存款额大小按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投保的存款机构出现经营危机或破产时,由存款保险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一种制度。

2,功能(1)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防止银行挤兑

(2)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3)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流动性。P154 不容忽视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存在引发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国际上一般将存款保护制度、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和官方的审慎监管公认为构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但所有这些东西都容易引发激励机制问题,因而产生道德风险。P155

第九章

1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有过四种原则*

p197

自由主义;法律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不予规定,商业银行可以自由设立而无须经注册登记的程序; 特许主义;商业银行的设立必须经过特别批准,每设立一家商业银行就必须颁发一道特许批准令;

准则主义;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设立条件即可申请注册,无需监管当局批准; 核准主义;商业银行的设立除了要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之外,还需报请主管当局审核批准后才能登记成立。

2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P198 机构准入;批准金融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

业务准入;按照审慎性标准,批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 高管人员准入;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进行核准或认可

3最低注册资本限额

P198 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0亿元人民币 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人民币 农商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000万元人民币

4银行资本构成P205 5银行日常审慎监管内容

P203 一)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评价银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二)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包括: 一般准备;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一般按季度计提后纳入附属资本,比例1%;;

专项准备;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 特种准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6内部控制 三道监控防线

P208

A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四只眼原则)B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作为第二道防线。

C建立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

7现场稽核,非现场稽核,两种稽核方式比较

P209

现场检查的优点:现场检查对局部、专项的情况具有灵活、高效、准确的特点,有助于监管人员全面、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核实和查清非现场监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疑点,对金融机构的风险作出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因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及时性、灵活性、深入性。

现场检查缺点:对宏观风险的分析和把握明显不足,并且成本较高,容易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

非现场检查的优点: 对风险的把握能力要强于现场检查,而且对实施现场检查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及时和连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运用非现场分析,有助于明确现场检查的对象和重点,从而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力量,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它不会干扰银行的正常运营,所花费的成本也较少。

非现场检查缺点: 属于一种静态的分析,不能很好地揭示问题的深层次内容;它不能提供直接的管理评估,不具有及时性特征。

8根据金融机构所表现出来的风险特征与风险水平,将金融机构判断为基本正常机构、关注机构、有问题机构和危机机构

P219

。。。。。。。。。。。。。。。。。。。。。。。

1证券业监管的三个目标是:P238

1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首要目标);2确保的公平、高效和透明;3系统性风险

2证券业监管体系

P242

(一)法律框架

1.国家法律;2.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3.部门规章;4.自律规则

(二)监管机构

1.政府监管机构;2.证券业协会;3.证券交易所

(名词解释)3信息披露制度

P258 定义:证券市场上有关当事人在股票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规章,以一定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活动标准。内容:投资者评估公司经营状况所需要的信息;股价运行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信息披露基本原则: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时效性公司,所有股东都应该受到公平和同等的待遇

第二篇:金融监管

事件1:87年美联储救市

危机情况: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

政府干预情况:周二白宫发表声明表示,国家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就业率处于最高水平上,生产也不断增加,贸易收支也在不断改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讲话,“为履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责,联邦储备系统为支持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常运作,今天重申将保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这句话实际上是支持银行为股票交易商继续发放贷款:联邦储备委员会立即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已备必须。两家主要商业银行马上宣布降低优惠利率。银行家信托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证客户的资金需要。里根总统和财政部长贝克分别表示,这次股市崩盘与美国健康的经济是不相称的。随后,美国的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降低利率。采取这些措施之后,10月20日,股票指数上升了102.27点,10月21日比20日又回升了186.94点。

事件2: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危机情况: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对冲基金针对香港市场在汇市、股市、指数期货市场进行大规模套利投机,这一投机于1998年8月达到顶峰。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政府干预情况:1998年金融风暴横扫亚洲,根据香港金融局官员的分析,“大势已去”,如果港府不采取行动,恒生指数很快直线暴跌到4000点,银行贷款利息居于历史最高位,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曾荫权与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研究认为香港的根基很好,随即向特首董建华提出入市决定,曾荫权透露,董建华只花了半个钟头就拍板决定直接入世干预。在1998年8月18-28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政府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使用利率、汇率、股票、恒生期指等各种工具,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港府在期指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投机者的损失估计为12亿港元。

我们认为政府及时出手干预避免市场大幅波动仍然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缓解市场的忧虑、恐慌情绪,避免市场由于“潮水效应”出现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亦为市场各方赢得应变的的时间,更有利于化解危机。

第三篇:网络金融监管

一、实验名称:

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

呼叫中心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网络金融业务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措施

熟悉并了解呼叫中心的功能

三、实验的重点、难点:

(1)网络金融业务安全的重要性

(2)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措施

(3)呼叫中心的功能

四、实验内容

(1)访问.cn

写出其职能,及金融监管的内容。

职能: 1.建立统一的证券期货监管体系,按规定对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实行垂

直管理。

2.加强对证券期货业的监管,强化对证券期货交易所、上市公司、证

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和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其他机构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3.加强对证券期货市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

4.负责组织拟订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制定有关证券

市场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定证券市场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与证券市场有关的事项;对期货市场试点工作进行指导、规划和协调。

5.统一监管证券业。

监管内容:

1.垂直领导全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对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管理有关证券公司的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

2.监管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券公司债券和国务院确定由证监会负责的债券及其他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托管和结算;监管证券投资基金活动;批准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

3.监管上市公司及其按法律法规必须履行有关义务的股东的证券市场行为。

4.监管境内期货合约的上市、交易和结算;按规定监管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

5.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按规定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归口管理证券业、期货业协会。

6.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审批基金托管机构的资格并监管其基金托管业务;制定有关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开展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

7.监管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到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监管境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到境外设立证券、期货机构;监管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券、期货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

7.监管证券期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

8.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律师事务所、律师及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活动。

9.依法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罚。

10.归口管理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事务。

11.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12.研究和拟订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制定有关证券期货市场监管的规章、规则和办法。

.cn

(2)找出关于网络金融的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如何防范网络

安全问题。

(3)在新浪网站及证券之星定制自选股。

(4)理财故事。

(5)什么是网上路演,网上路演的作用,网上路演优势?

第四篇:金融监管论文

次贷危机引发的对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思考

摘要:由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过度的杠杆作用而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现在危机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由此而引 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金融监管理念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却是危机留给我们以后相当 一段时间必须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发达经济体对于在危机发 生以后所进行的金融监管措施的改革,继而为我国在危机中如何强化自身在处理 危机时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全面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关的 意见和建议。

次贷危机发生前,缘于整个金融市场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次级贷款引发的局部金融风险迅速向整个金融体系蔓延,造成了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冲击。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的金融当局、IMF、巴塞尔委员会、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纷纷针对次贷发表了各种报告,为研究提供了很多的资料和观点。虽然金融监管在此次危机中承担的责任未有定论,但是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拖垮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迫不及待地改革金融监管。

一、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监管综述

1、欧盟更加注重在欧盟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

各利益相关方对提高监管统一性的意图是致的,为此提出了监管合作来替代蓝图中的合并计划;跨国间的合作也在加强,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英国和美国已达成协议,两国政府将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进行合作,并建立一个联合工作组,就如何监管银行系统提出建议。欧盟财政部长及央行官员在2008年4月4日的欧洲财长会议上达成谅解备忘录,原则上同意加强各成员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继续加强各成员国监管机构间的协作,逐步实现各国监管规则趋同,从而提高对欧盟金融市场的监管。

2、传统形式上的规则监管备受亲睐

2006年,以英国金融服务管理署(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方法出现了重大变化,从基于规则的监管转向基于原则的监管。2006年英国强调原则监管后,英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危机以后FSA发生了转变,加强监管的措施更多倾向规则监管,如新组织一

批监管专家对高风险机构进行日常审查,以确认他们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FSA的高级管理人员更多地参与直接监管和接触高风险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加强,特别是对高风险机构;强化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评估。为了加强金融规则监管力度,金融服务管理局计划招聘100多名管理人员,加强对主要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

3、美国的金融监管趋向于建立更为集权的监管模式

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公布了长达218页的《现代化金融监管结构蓝图》,该计划减少监管机构,将监管权力集中,赋予美联储更大的权力,使其成为履行监管的核心;同时该计划将原由5个机构负责的日常银行监管事务归由一个机构负责,形成该机构更为强大的监管权力以此理顺政府监管机构与华尔街的关系。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计划;美国的这一计划将极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对于金融监管发展方向的思考,也使得各国在重视金融创新的同时,更加意识到监管对于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而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亲手签署新的金融监管法,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完成,华尔街正式掀开新金融时代序幕。

从新推行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来看,改革后法律监管的范围和对象更全

面。明确了系统性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式,为实现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

二、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

在本次危机中,尽管中国的金融业受到直接的冲击较小,但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改进是其对本国金融监管的深刻总结,对我国有着多重启示。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当前国际社会对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并从中获得借鉴。

第一,加强金融立法.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依法监管是监管有效性的前 提和保障。严格的金融立法是银监会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法律保证,是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和必要依据,不能用行政的随意性代替法律,要使金融监管法律能面支持未来金融监管的需要。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次美国政府将加强对重要金融机构、复杂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加强对投资者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写入了监管法案。而对我国而言,吸取美国等国的经验,需要保证金融监管接近市场,合理约束金融机构的销售行为,促进金融机构的自律和约束,切实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这非常重要。2 发展国内的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制度是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虽然欧美国家普遍存在评级公司,但是这一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国内的信用评级,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消除信用评级行业垄断

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信用评级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重要积极意义。受到垄断的评级体系是不公正的,我国应抓住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给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打破行业垄断。

2.2 市场主导机制与国家扶持机制相结合

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尽快解决我国信用严重缺失的状况,完全靠市场力量不可能尽快建立我国统一的征信和信用评估体系,所以构建我国征信和信用评估体系之初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2.3 建立信用信息法律体系与财产权利法律体系

我国信用信息立法在目前只有分散在其他法律法规中的一些保密规范,应尽快修订其他法律法规中与信用信息公开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定信用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度。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制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该法案对于我国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行为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我国应大力吸收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思路,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

第二,强调分业监管部门权利的明晰,注重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分业监管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成果,在我国重新建立超级的大一统的监管体系不太现实。分业监管实质上是按照行业来

划分监管权力,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是最富有效率的监管方法,但发达国家的监管历史表明,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金融产品不断增多,金融机构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分业监管能使政府按行业设立新的监管机构或监管部门,有效实现对新产品、新机构的监管。如何协调我国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避免监管套利,另一方面又减少监管机构间的摩擦,使监管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应树立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中更大的权力,赋予其超过原有的金融监管权力的行业监管机构的权利,使之成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从而树立中央银行在金融尽管方面更大的权威性作用,有效的整合监管资源,维护我国金融市场更大程度上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强调合规管理,促进规则的实施

在规则监管下,规则众多,如何使规则得到理解和有效执行存在难题。特别是有些规则我们移植了发达国家的规定或国际标准,一般从业人员难以理解立法本意。借鉴英国、美国等国家发行合规手册的做法,由监管机构统一编制金融机构各部门合规操作细则,以期金融机构的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规则并按照其操作。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合规风险管理。目前我国银行的合规部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甚至有些职责和银行的法务部产生混淆,使合规变成了如何规避。在这个问题上,银监局上海分局大力提倡的合规文化值得进一步推广,即银行业机构必须从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强化合规文化培育,包括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等,从而逐步增强银行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对不合规现象进行有效抵制。

第四,应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机构重组与业务调整,积极引导我国金融机构(包括商业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从国际化和综合经营等战略出发,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度地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新格局,这也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和分散风险,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建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客观上减轻我国外汇占款快速增加的压力。目前美国金融机构市值大幅下降,是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其重组的良好时机。

在当前形势下参与么过金融机构的并购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国家化战略的实施,帮助相关机构以较低的财务成本和政策成本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金融战略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以简单的财务投资来

牟利的短期行为。因此,不宜采取政府过分干预的形式,也不宜直接使用外汇储备或主权财富基金的方式,而应充分考虑相关金融机构的国家战略拓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其市场自主行为能力,政府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政策支持。

第五篇: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

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

一、清末的金融监管

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设立大抵不受政府严格限制,谁有资本谁就可以开设钱庄、票号,既不向政府登记注册也无须交纳课税。为了改变金融机构发展的无政府状态,1908年,清政府度支部奏准颁发了《银行通行则例》,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发的专门管理金融机构的法令。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金融业实行法律监管的开始。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基本上沿用清末的《银行通行则例》。1924年北洋政府财政部颁布了《银行通行法》。首先,规定了最低资本限额。其次,进一步明确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再次,规定财政部有权“令银行暂停营业”。最后,规定外国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也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为整理混乱的纸币发行状况,北洋政府于1912年在财政部内设立了币制委员会,着手整理币制。1915年,北洋政府颁发了《取缔纸币条例》,严格限制纸币发行。

(三)行业自律监管

金融业的自律主要是通过金融同业公会来实现对金融业的自我管理,与政府监管当局共同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1920年,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钱业公会成立。其间,公会对其会员行具有相当约束力。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

(一)抗战前

1.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了金融监管局,该局直接隶属于财政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专门性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理全国金融行政和金融业务。

2.1929至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对金融业进行监管,其中包括《银行注册章程》、《银行注册章程实行细则》、《银行法》、《储蓄银行法》、《中央银行法》。

3.对货币市场的整理。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彻底废止存在数千年的银两制度,确立银本位制度。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银币流通;取消商业银行的发行权,将纸币发行权集中于国家银行。

(二)抗战时期

为适应战时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改组了四联总处,改组后的四联总处成为战时最高财政金融决策机构,与财政部共同承担监管金融的职能。

(三)抗战后的金融监管

抗战结束后,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恢复金融。四联总处的职权被削弱,金融监管能力亦随之弱化,1948年四联总处被撤销,其监管金融的权力划归财政部。1947年颁布的新《银行法》。(1)重新定义银行。(2)重新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额。(3)详细规定了银行的业务范围。(4)对银行的经营活动监管。(5)首次对外商在中国设立银行实行管理。(6)首次将准备金区分为存款保证准备金和付现准备金。

四、新中国成立后

(一)改革开放以前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实际上全国基本上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因此没有必要实施金融监管,管理体制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

(二)改革开放以后(1979-1992年)

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正式成为中国的货币金融管理当局。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监管,形成了集中监管体制。

(三)1992-2003年

1992年,国务院证劵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5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这是我国第一次从立法角度明确了金融监管的主体。

1998年,国务院证劵委员会并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监管权全部移交证监会。同年11月,保监会成立,并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的保险监管权。至此,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格局正式形成。

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正式挂牌运作,它标志中国金融业目前形成了“三驾马车”式垂直的分业监管体制。

近代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特点

其一,近代中国金融业本就十分混乱,加之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金融监管制度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中国近代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始终注意吸取西方金融业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从而降低了自我摸索的成本;

其二,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是财政部,却不是中央银行;

其三,近代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方式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

概述

中国金融监管始于清末。

在北洋政府时期,金融监管形式为行业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产生了隶属于财政部的金融监管局以及抗战时期的四联总处。抗战后,四联总处被撤销,其监管金融的权力划归财政部。

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无金融监管,管理体制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改革开放至今,随着1998年证监会、保监会拥有独立监管权力,以及2003年银监会正式挂牌运作,中国金融业形成了目前的“三驾马车”式垂直的分业监管体制。

下载金融监管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监管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是金融业或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的唯一主体,已无法适应新的金融格局。这是因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传......

    货币银行学金融监管

    我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制沿革 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调节,以......

    金融监管期末总结(最终定稿)

    1、监管类型:系统性监管,审慎性监管,业务发展方式监管。 2、金融稳定的内涵:1、是一个广义概念;2、同金融体系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能力相关;3、是一个相对概念;4、是一个动态概念......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五篇范文)

    中国银行安庆分行石化支行调研材料 中国银行安庆分行是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实行权力、经营和监督三分立,努力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

    金融监管期末总结

    1、监管类型:系统性监管,审慎性监管,业务发展方式监管。 2、金融稳定的内涵:1、是一个广义概念;2、同金融体系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能力相关;3、是一个相对概念;4、是一个动态概念......

    分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分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

    金融监管工作调研分析

    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专业化优势较为突出,便于分散风险,而这一点亦导致了监管协调中深层次的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来自混业......

    金融监管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金融监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金融监管的内容应该涵盖有关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的全部业务活动,其中主要是日常经营的规范性和风险性监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