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期末总结

时间:2019-05-13 16: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监管期末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监管期末总结》。

第一篇:金融监管期末总结

1、监管类型:系统性监管,审慎性监管,业务发展方式监管。

2、金融稳定的内涵:

1、是一个广义概念;

2、同金融体系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能力相关;

3、是一个相对概念;

4、是一个动态概念。

3、监管制度的三道防线:1,预防性措施,事前监管(公开发布的法律制度);2.援救性措施,事中监管;3,事后补救措施,事后监管(存款保险制度)。

4、监管的核心目标:维持系统稳定性、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和保护消费者。

5、多重目标:美国(维护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保护消费者);日本(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利益);韩国(增进银行体系健全运作)。

6、单一目标:英国(保护存款人利益);加拿大(规范货币与信用);德国(保证银行资产安全和业务运营正常);法国(确保银行体系正常运作);新西兰(保持金融体系效率及健全);中国(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7、金融关系:金融交易、金融监管、金融调控关系。

8、监管的组织体系:(1)、从监管对象的角度:

1、监管主体系统;

2、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3.金融业行业自律系统;4.体制外金融机构监管系统。(2)、从监管当局的角度:1.监管系统;2.监管后评价系统。

9、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运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合规性目标。

10、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原则:

1、一般原则:相互牵制、协调配合、程式定位、成本效益原则。

2、其他原则: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相对独立性原则。

11、行业自律组织的意义:

1、建立良好金融秩序的需要;

2、改善金融机构市场环境的需要;

3、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4、转换监管当局职能的需要。

12、行业自律组织的功能:充当金融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同业之间的协调机构、服务机构、监管当局的助手。

13、我国金融业的行业自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行业自律。

14、保险限额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蓄状况,通货膨胀率高低,监管政策的重点和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相适应。

15、最后贷款人小结:

1、其的出现源于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和央行对发行法定货币的垄断权。

2、其功能在本质上是货币功能而不是银行功能。

3、其功能适用于所有的货币制度。

4、其功能与央行货币控制功能并不冲突。

5、其具有宏观经济学上的责任。

6、其功能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惩罚性利率放贷的方式实现,重要的是满足对高能货币的紧急需求,16、最后贷款人制度必要性分析:银行的易受挤兑性(借短贷长)、银行挤兑的传递性(信息性挤兑传递)、银行挤兑传递的系统性风险(逃向货币)。

17、贷款风险分类:正常贷款、不合标准贷款、有疑问贷款和难以收回贷款。

18、保险监管的方式:公告管理、规范管理、实体管理。

1、金融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2、最后贷款人制度:指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对出现危机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的体制安排。

3、银行业监管的目标: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监管内容:市场准入、银行业务运营和市场退出监管。

4、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支持状况等来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5、内幕交易:指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以获利或减损的证券欺诈行为。行为主体:内幕人员。行为表现:证券交易。

6、信息披露制度:指证券发行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与流通诸环节中,依法将其经营、财务信息向证券管理部门、社会公众予以充分、完整、准确、及时地公开,以供证券投资者作投资价值判断的法律制度。

7、保险行业自律:指通过建立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形式,在遵守国家关于保险业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内部协作、调节和约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解决保险组织内部之间的问题,并协调保险组织与国家保险监管机构的关系,协调保险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

1、监管的必要性:1,,市场尤其不完全性。所以监管本质上都是对市场不完全性的一种补充、完善和修正;2,从金融发展看,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通过监管来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2、监管的分类:(1)、按监管主体(金融监管当局):1,按权利层次:完全单一模式,单线多头模式,双线多头模式;2,按功能和机构:统一监管模式,分业监管模式;3,按功能和机构的组合派生出:牵头监管、双峰监管、伞形功能监管模式。(2)、按监管客体(监管的对象,接受监管的金融机构):

1、银行机构;

2、非银行金融机构。

3、监管的作用与职能:

1、有利于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2、有利于维护信用活动的良性运转;

3、有利于中央银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

4、有利于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

4、监管的原则:依法、独立、综合性、三公、统一、协调、适度、稳健、效益原则。

5、金融基础法的特点:

1、调整对象广泛。

2、属于宪法以及民法、经济法等法律之后的第三层次法律。

3、涉及范围广泛。

6、金融基础法与监管法的关系:

1、监管法包含在基础法中,2、基础法是制定监管法的基础,监管法为基础法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区别:1.二者的目的和作用不同;2.行使的主体不同;3.内容不同;4.地位不同。

7、机构的设立申请包括:

1、要有注册资本,监管当局主要监管资本充足率指标;

2、要有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

3、要有最低限度的认缴资本额。

8、监管内容:

1、市场准入监管;

2、业务运营监管;

3、市场退出监管。

9、危机金融机构的拯救:

1、重新注资;

2、接管;

3、收购与合并;4.国有化;

5、债权人参与治理;

6、资产证券化;

7、金融机构私有化或出售给外国投资者。

10、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1.是一种自律行为,主体即制定者是商业银行最高管理层;

2、在银行内部的各级部门中连续运作,银行所有员工都参与这一程序;

3、作为一个有特定目标的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的体系。当内部控制被纳入企业的基本框架中并成为有效的制衡机制时,内部控制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11、商行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1、是外部监管的要求;

2、是商行自我约束的保证;

3、是保障金融业安全的基础;

4、是世界性金融风险给予的启示;

5、是增强商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需要;

6、是商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

12、机构内控与外管的关系:同:实施目的一致;实施内容相关。异:管理主体不同、具体目标不同、内容不同;实施方式不同、对象不同。

13、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前提:

1、行为一致性:理性经济人假设;

2、众多的购买者和参与者: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3、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无交易成本;

4、充分信息: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14、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具体实施:

1、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2、加强金融监管,居安思危,增进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

3、建立、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

4、充分发挥并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新闻监督作用。

15、银行业务运营监管:资本充足率、呆账准备金(直接冲销、普通准备与特别准备法)、贷款集中、流动性、内部控制(三防线)。

16、市场退出监管:(1)问题银行的处理:

1、贷款挽救;

2、担保;

3、并购;

4、设立过渡银行。(2)纠正性监管;(3)救助性监管;(4)市场退出。

17、现场检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内容:资产质量和资产损失准备金的充足程度,实际资本充足水平,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性状况,收益结构及真实赢利水平,市场风险水平及管理能力,管理与内控完美程度及遵守法律、法规情况。方法: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状况、流动性、市场风险、盈亏状况、管理与内控检查。

18、证券市场的缺陷:竞争不完全性、外部效应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不公平。

19、证券业监管的必要性: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干预在证券市场具体化的证券监管就势在必行了。20、证券业监管的目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市场的公平、高效和透明;降低系统风险。原则:三公、适度、倾斜保护、诚实信用、效率与安全原则。

21、证券监管法律框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和自律规则。

22、证券经营机构设立的条件(国务院):

1、具有适当的财产基础,主要是对注册资本的限制。

2、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必须具有证券从业资格。

3、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合格的交易设施。

4、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分业管理的体系。

23、操纵市场的客观表现:洗售(对冲)、相对委托、安定操作、连续交易、散布谣言、联合操纵。

24、欺诈客户的客观表现:混合操作、违背指令、不按时提供成交证明、诱导不必要的交易、其他行为。

25、信息披露的意义和必要性:

1、有利于进行投资判断,维护投资者利益;

2、有利于发行公司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

3、有利于防止信息滥用;

4、有利于证券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控;

5、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26、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易得性、易解性。

27、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1、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

2、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

3、保险发展在市场失灵和破坏性竞争。

28、信用合作原则:门户开放、集股、民主管理、股票等价让渡、盈余分配原则。

29、合作金融组织的业务风险:信用、流动性、利率、操作、资本金风险。30、信托的职能:财务管理、融资、信用服务、社会投资职能。

第二篇:金融监管期末总结

1、监管类型:系统性监管,审慎性监管,业务发展方式监管。

2、金融稳定的内涵:

1、是一个广义概念;

2、同金融体系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能力相关;

3、是一个相对概念;

4、是一个动态概念。

3、监管制度的三道防线:1,预防性措施,事前监管(公开发布的法律制度);

2.援救性措施,事中监管;3,事后补救措施,事后监管(存款保险制度)。

4、监管的核心目标:维持系统稳定性、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和保护消费者。

5、多重目标:美国(维护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保护消费者);日本(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利益);韩国(增进银行体系健全运作)。

6、单一目标:英国(保护存款人利益);加拿大(规范货币与信用);德国(保证银行资产安全和业务运营正常);法国(确保银行体系正常运作);新西兰(保持金融体系效率及健全);中国(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7、金融关系:金融交易、金融监管、金融调控关系。

8、监管的组织体系:(1)、从监管对象的角度:

1、监管主体系统;

2、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3.金融业行业自律系统;4.体制外金融机构监管系统。(2)、从监管当局的角度:1.监管系统;2.监管后评价系统。

9、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运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合规性目标。

10、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原则:

1、一般原则:相互牵制、协调配合、程式定位、成本效益原则。

2、其他原则: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相对独立性原则。

11、行业自律组织的意义:

1、建立良好金融秩序的需要;

2、改善金融机构市场环境的需要;

3、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4、转换监管当局职能的需要。

12、行业自律组织的功能:充当金融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同业之间的协调机构、服务机构、监管当局的助手。

13、我国金融业的行业自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行业自律。

14、保险限额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蓄状况,通货膨胀率高低,监管政策的重点和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相适应。

15、最后贷款人小结:

1、其的出现源于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和央行对发行法定货币的垄断权。

2、其功能在本质上是货币功能而不是银行功能。

3、其功能适用于所有的货币制度。

4、其功能与央行货币控制功能并不冲突。

5、其具有宏观经济学上的责任。

6、其功能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惩罚性利率放贷的方式实现,重要的是满足对高能货币的紧急需求,16、最后贷款人制度必要性分析:银行的易受挤兑性(借短贷长)、银行挤兑的传递性(信息性挤兑传递)、银行挤兑传递的系统性风险(逃向货币)。

17、贷款风险分类:正常贷款、不合标准贷款、有疑问贷款和难以收回贷款。

18、保险监管的方式:公告管理、规范管理、实体管理。

1、金融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2、最后贷款人制度:指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对出现危机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的体制安排。

3、银行业监管的目标: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监管内容:市场准入、银行业务运营和市场退出监管。

4、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支持状况等来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5、内幕交易:指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以获利或减损的证券欺诈行为。行为主体:内幕人员。行为表现:证券交易。

6、信息披露制度:指证券发行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与流通诸环节中,依法将其经营、财务信息向证券管理部门、社会公众予以充分、完整、准确、及时地公开,以供证券投资者作投资价值判断的法律制度。

7、保险行业自律:指通过建立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形式,在遵守国家关于保险业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内部协作、调节和约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解决保险组织内部之间的问题,并协调保险组织与国家保险监管机构的关系,协调保险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

1、监管的必要性:1,,市场尤其不完全性。所以监管本质上都是对市场不完全

性的一种补充、完善和修正;2,从金融发展看,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通过监管来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2、监管的分类:(1)、按监管主体(金融监管当局):1,按权利层次:完全单一模式,单线多头模式,双线多头模式;2,按功能和机构:统一监管模式,分业监管模式;3,按功能和机构的组合派生出:牵头监管、双峰监管、伞形功能监管模式。(2)、按监管客体(监管的对象,接受监管的金融机构):

1、银行机构;

2、非银行金融机构。

3、监管的作用与职能:

1、有利于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2、有利于维护信用活动的良性运转;

3、有利于中央银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

4、有利于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

4、监管的原则:依法、独立、综合性、三公、统一、协调、适度、稳健、效益原则。

5、金融基础法的特点:

1、调整对象广泛。

2、属于宪法以及民法、经济法等法律之后的第三层次法律。

3、涉及范围广泛。

6、金融基础法与监管法的关系:

1、监管法包含在基础法中,2、基础法是制定监管法的基础,监管法为基础法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区别:1.二者的目的和作用不同;2.行使的主体不同;3.内容不同;4.地位不同。

7、机构的设立申请包括:

1、要有注册资本,监管当局主要监管资本充足率指标;

2、要有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

3、要有最低限度的认缴资本额。

8、监管内容:

1、市场准入监管;

2、业务运营监管;

3、市场退出监管。

9、危机金融机构的拯救:

1、重新注资;

2、接管;

3、收购与合并;4.国有化;

5、债权人参与治理;

6、资产证券化;

7、金融机构私有化或出售给外国投资者。

10、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1.是一种自律行为,主体即制定者是商业银行最高管理层;

2、在银行内部的各级部门中连续运作,银行所有员工都参与这一程序;

3、作为一个有特定目标的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的体系。当内部控制被纳入企业的基本框架中并成为有效的制衡机制时,内部控制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11、商行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1、是外部监管的要求;

2、是商行自我约束的保证;

3、是保障金融业安全的基础;

4、是世界性金融风险给予的启示;

5、是增强商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需要;

6、是商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

12、机构内控与外管的关系:同:实施目的一致;实施内容相关。异:管理主体不同、具体目标不同、内容不同;实施方式不同、对象不同。

13、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前提:

1、行为一致性:理性经济人假设;

2、众多的购买者和参与者: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3、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无交易成本;

4、充分信息: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14、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具体实施:

1、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2、加强金融监管,居安思危,增进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

3、建立、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

4、充分发挥并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新闻监督作用。

15、银行业务运营监管:资本充足率、呆账准备金(直接冲销、普通准备与特别准备法)、贷款集中、流动性、内部控制(三防线)。

16、市场退出监管:(1)问题银行的处理:

1、贷款挽救;

2、担保;

3、并购;

4、设立过渡银行。(2)纠正性监管;(3)救助性监管;(4)市场退出。

17、现场检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内容:资产质量和资产损失准备金的充足程度,实际资本充足水平,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性状况,收益结构及真实赢利水平,市

场风险水平及管理能力,管理与内控完美程度及遵守法律、法规情况。方法: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状况、流动性、市场风险、盈亏状况、管理与内控检查。

18、证券市场的缺陷:竞争不完全性、外部效应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不公平。

19、证券业监管的必要性: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干预在证券市场具体化的证券监管就势在必行了。

20、证券业监管的目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市场的公平、高效和透明;降低系统风险。原则:三公、适度、倾斜保护、诚实信用、效率与安全原则。

21、证券监管法律框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和自律规则。

22、证券经营机构设立的条件(国务院):

1、具有适当的财产基础,主要是对注册资本的限制。

2、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必须具有证券从业资格。

3、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合格的交易设施。

4、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分业管理的体系。

23、操纵市场的客观表现:洗售(对冲)、相对委托、安定操作、连续交易、散布谣言、联合操纵。

24、欺诈客户的客观表现:混合操作、违背指令、不按时提供成交证明、诱导不必要的交易、其他行为。

25、信息披露的意义和必要性:

1、有利于进行投资判断,维护投资者利益;

2、有利于发行公司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

3、有利于防止信息滥用;

4、有利于证券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控;

5、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26、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易得性、易解性。

27、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1、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

2、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

3、保险发展在市场失灵和破坏性竞争。

28、信用合作原则:门户开放、集股、民主管理、股票等价让渡、盈余分配原则。

29、合作金融组织的业务风险:信用、流动性、利率、操作、资本金风险。

30、信托的职能:财务管理、融资、信用服务、社会投资职能。

第三篇:金融监管

事件1:87年美联储救市

危机情况: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

政府干预情况:周二白宫发表声明表示,国家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就业率处于最高水平上,生产也不断增加,贸易收支也在不断改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讲话,“为履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责,联邦储备系统为支持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常运作,今天重申将保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这句话实际上是支持银行为股票交易商继续发放贷款:联邦储备委员会立即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已备必须。两家主要商业银行马上宣布降低优惠利率。银行家信托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证客户的资金需要。里根总统和财政部长贝克分别表示,这次股市崩盘与美国健康的经济是不相称的。随后,美国的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降低利率。采取这些措施之后,10月20日,股票指数上升了102.27点,10月21日比20日又回升了186.94点。

事件2: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危机情况: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对冲基金针对香港市场在汇市、股市、指数期货市场进行大规模套利投机,这一投机于1998年8月达到顶峰。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政府干预情况:1998年金融风暴横扫亚洲,根据香港金融局官员的分析,“大势已去”,如果港府不采取行动,恒生指数很快直线暴跌到4000点,银行贷款利息居于历史最高位,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曾荫权与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研究认为香港的根基很好,随即向特首董建华提出入市决定,曾荫权透露,董建华只花了半个钟头就拍板决定直接入世干预。在1998年8月18-28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政府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使用利率、汇率、股票、恒生期指等各种工具,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港府在期指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投机者的损失估计为12亿港元。

我们认为政府及时出手干预避免市场大幅波动仍然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缓解市场的忧虑、恐慌情绪,避免市场由于“潮水效应”出现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亦为市场各方赢得应变的的时间,更有利于化解危机。

第四篇:网络金融监管

一、实验名称:

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

呼叫中心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网络金融业务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措施

熟悉并了解呼叫中心的功能

三、实验的重点、难点:

(1)网络金融业务安全的重要性

(2)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措施

(3)呼叫中心的功能

四、实验内容

(1)访问.cn

写出其职能,及金融监管的内容。

职能: 1.建立统一的证券期货监管体系,按规定对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实行垂

直管理。

2.加强对证券期货业的监管,强化对证券期货交易所、上市公司、证

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和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其他机构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3.加强对证券期货市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

4.负责组织拟订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制定有关证券

市场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定证券市场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与证券市场有关的事项;对期货市场试点工作进行指导、规划和协调。

5.统一监管证券业。

监管内容:

1.垂直领导全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对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管理有关证券公司的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

2.监管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券公司债券和国务院确定由证监会负责的债券及其他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托管和结算;监管证券投资基金活动;批准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

3.监管上市公司及其按法律法规必须履行有关义务的股东的证券市场行为。

4.监管境内期货合约的上市、交易和结算;按规定监管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

5.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按规定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归口管理证券业、期货业协会。

6.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审批基金托管机构的资格并监管其基金托管业务;制定有关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开展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

7.监管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到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监管境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到境外设立证券、期货机构;监管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券、期货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

7.监管证券期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

8.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律师事务所、律师及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活动。

9.依法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罚。

10.归口管理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事务。

11.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12.研究和拟订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制定有关证券期货市场监管的规章、规则和办法。

.cn

(2)找出关于网络金融的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如何防范网络

安全问题。

(3)在新浪网站及证券之星定制自选股。

(4)理财故事。

(5)什么是网上路演,网上路演的作用,网上路演优势?

第五篇:金融监管论文

次贷危机引发的对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思考

摘要:由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过度的杠杆作用而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现在危机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由此而引 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金融监管理念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却是危机留给我们以后相当 一段时间必须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发达经济体对于在危机发 生以后所进行的金融监管措施的改革,继而为我国在危机中如何强化自身在处理 危机时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全面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关的 意见和建议。

次贷危机发生前,缘于整个金融市场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次级贷款引发的局部金融风险迅速向整个金融体系蔓延,造成了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冲击。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的金融当局、IMF、巴塞尔委员会、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纷纷针对次贷发表了各种报告,为研究提供了很多的资料和观点。虽然金融监管在此次危机中承担的责任未有定论,但是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拖垮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迫不及待地改革金融监管。

一、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监管综述

1、欧盟更加注重在欧盟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

各利益相关方对提高监管统一性的意图是致的,为此提出了监管合作来替代蓝图中的合并计划;跨国间的合作也在加强,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英国和美国已达成协议,两国政府将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进行合作,并建立一个联合工作组,就如何监管银行系统提出建议。欧盟财政部长及央行官员在2008年4月4日的欧洲财长会议上达成谅解备忘录,原则上同意加强各成员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继续加强各成员国监管机构间的协作,逐步实现各国监管规则趋同,从而提高对欧盟金融市场的监管。

2、传统形式上的规则监管备受亲睐

2006年,以英国金融服务管理署(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方法出现了重大变化,从基于规则的监管转向基于原则的监管。2006年英国强调原则监管后,英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危机以后FSA发生了转变,加强监管的措施更多倾向规则监管,如新组织一

批监管专家对高风险机构进行日常审查,以确认他们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FSA的高级管理人员更多地参与直接监管和接触高风险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加强,特别是对高风险机构;强化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评估。为了加强金融规则监管力度,金融服务管理局计划招聘100多名管理人员,加强对主要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

3、美国的金融监管趋向于建立更为集权的监管模式

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公布了长达218页的《现代化金融监管结构蓝图》,该计划减少监管机构,将监管权力集中,赋予美联储更大的权力,使其成为履行监管的核心;同时该计划将原由5个机构负责的日常银行监管事务归由一个机构负责,形成该机构更为强大的监管权力以此理顺政府监管机构与华尔街的关系。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计划;美国的这一计划将极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对于金融监管发展方向的思考,也使得各国在重视金融创新的同时,更加意识到监管对于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而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亲手签署新的金融监管法,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完成,华尔街正式掀开新金融时代序幕。

从新推行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来看,改革后法律监管的范围和对象更全

面。明确了系统性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式,为实现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

二、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

在本次危机中,尽管中国的金融业受到直接的冲击较小,但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改进是其对本国金融监管的深刻总结,对我国有着多重启示。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当前国际社会对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并从中获得借鉴。

第一,加强金融立法.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依法监管是监管有效性的前 提和保障。严格的金融立法是银监会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法律保证,是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和必要依据,不能用行政的随意性代替法律,要使金融监管法律能面支持未来金融监管的需要。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次美国政府将加强对重要金融机构、复杂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加强对投资者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写入了监管法案。而对我国而言,吸取美国等国的经验,需要保证金融监管接近市场,合理约束金融机构的销售行为,促进金融机构的自律和约束,切实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这非常重要。2 发展国内的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制度是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虽然欧美国家普遍存在评级公司,但是这一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国内的信用评级,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消除信用评级行业垄断

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信用评级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重要积极意义。受到垄断的评级体系是不公正的,我国应抓住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给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打破行业垄断。

2.2 市场主导机制与国家扶持机制相结合

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尽快解决我国信用严重缺失的状况,完全靠市场力量不可能尽快建立我国统一的征信和信用评估体系,所以构建我国征信和信用评估体系之初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2.3 建立信用信息法律体系与财产权利法律体系

我国信用信息立法在目前只有分散在其他法律法规中的一些保密规范,应尽快修订其他法律法规中与信用信息公开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定信用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度。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制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该法案对于我国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行为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我国应大力吸收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思路,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

第二,强调分业监管部门权利的明晰,注重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分业监管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成果,在我国重新建立超级的大一统的监管体系不太现实。分业监管实质上是按照行业来

划分监管权力,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是最富有效率的监管方法,但发达国家的监管历史表明,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金融产品不断增多,金融机构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分业监管能使政府按行业设立新的监管机构或监管部门,有效实现对新产品、新机构的监管。如何协调我国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避免监管套利,另一方面又减少监管机构间的摩擦,使监管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应树立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中更大的权力,赋予其超过原有的金融监管权力的行业监管机构的权利,使之成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从而树立中央银行在金融尽管方面更大的权威性作用,有效的整合监管资源,维护我国金融市场更大程度上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强调合规管理,促进规则的实施

在规则监管下,规则众多,如何使规则得到理解和有效执行存在难题。特别是有些规则我们移植了发达国家的规定或国际标准,一般从业人员难以理解立法本意。借鉴英国、美国等国家发行合规手册的做法,由监管机构统一编制金融机构各部门合规操作细则,以期金融机构的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规则并按照其操作。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合规风险管理。目前我国银行的合规部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甚至有些职责和银行的法务部产生混淆,使合规变成了如何规避。在这个问题上,银监局上海分局大力提倡的合规文化值得进一步推广,即银行业机构必须从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强化合规文化培育,包括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等,从而逐步增强银行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对不合规现象进行有效抵制。

第四,应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机构重组与业务调整,积极引导我国金融机构(包括商业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从国际化和综合经营等战略出发,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度地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新格局,这也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和分散风险,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建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客观上减轻我国外汇占款快速增加的压力。目前美国金融机构市值大幅下降,是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其重组的良好时机。

在当前形势下参与么过金融机构的并购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国家化战略的实施,帮助相关机构以较低的财务成本和政策成本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金融战略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以简单的财务投资来

牟利的短期行为。因此,不宜采取政府过分干预的形式,也不宜直接使用外汇储备或主权财富基金的方式,而应充分考虑相关金融机构的国家战略拓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其市场自主行为能力,政府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政策支持。

下载金融监管期末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监管期末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监管重点

    第一章 1不同金融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主体 1.权力层次划分法 一线多头模式:指将全国的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

    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

    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一、清末的金融监管 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设立大抵不受政府严格限制,谁有资本谁就可以开设钱庄、票号,既不向政府登记注册也无须交纳课税。为了改变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是金融业或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的唯一主体,已无法适应新的金融格局。这是因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传......

    货币银行学金融监管

    我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制沿革 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调节,以......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五篇范文)

    中国银行安庆分行石化支行调研材料 中国银行安庆分行是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实行权力、经营和监督三分立,努力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

    分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分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

    金融监管工作调研分析

    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专业化优势较为突出,便于分散风险,而这一点亦导致了监管协调中深层次的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来自混业......

    金融监管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金融监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金融监管的内容应该涵盖有关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的全部业务活动,其中主要是日常经营的规范性和风险性监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