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精选)
打造和合文化品牌
努力发展校内生产力
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宋发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巴东一中始建于烽火连天的1943年,1958年开设高中班,1984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2007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92人,在校学生2566人。学校几经搬迁,2011年9月10日搬迁至现在的校址。十七年来,我们坚持教育教学和文明创建两手抓、两促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着力打造校园“和合文化”创建品牌,形成了“三个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学校以高考成绩为标志的教育质量综合评比连续十二年位居恩施州同类高中前茅,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湖北省示范高中”等诸多荣誉称号,被北京大学授予“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已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持续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用心打磨细胞工程 早在1996年,学校在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创建文明单位的设想,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先后完成了县级文明单位、州级文明单位、州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2001年,学校在“二五”发展纲要中又适时提出创建省级文 1
明单位的规划,2001-2004年连续两届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与此同时,着力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并把这一目标载入学校“三五”发展规划,变成全体一中人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2005-2010年,学校已连续三届被表彰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10年6月,学校又把“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载入学校“四五”发展规划中……十七年来,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胞工程:持续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持续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月活动、名师评选活动、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等系列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努力把每个细胞工程都做成精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了文明创建工作的“五级跳”。
二、不断丰富校园特色文化,为文明单位创建提供丰厚的土壤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文化是文明的母体。学校创建文明单位,就必须以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皇天后土。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打造校园“和合文化”品牌。
一是以坚实的物质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的基座和载体。校园建筑呈台阶状分布,象征着一中不断上台阶;从北大门拾级而上,人们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升堂入室的庄严感;而沿途孔子、荀子等先贤们的教诲又激励着人们去寻芳探幽;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显得大气、典雅,富有生机,让师生在环境中自觉提升品质和精神;校园内的墙壁上、走廊里 2
到处都是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和学生自创的“格言”,“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
二是以完备的制度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学校制定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巴东一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百七十多项制度和规章,形成了较系统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坚持教代会制度,让教职工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实施严格公平的考核机制,营造了积极进取的事业环境,使学校管理成为理性与人性的有机结合。
三是通过不断创新行为文化来丰富校园特色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学校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之首,通过实施系列德育活动,着眼于情感、意志力、创造力、独立人格的培养,着力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育,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主旋律,促进师生生活与生命、精神与人格的和谐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三节两活动”(即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校园文化建设月活动和教学质量月活动)的校本品牌课程,把微型课堂(小组或班级活动)和大课堂(年级或全校活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课程的人文内涵。“文化艺术节”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提升师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操和博爱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体育节”的系列活动,实现了锻炼体力、培养毅力、促进智力、发展能力的课程目标。“科技节”融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学精神培养于 3
一体。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月,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生,感恩社会,学会做人。教学质量月活动则为教师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四是以博大的精神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的源泉和灵魂。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提炼出“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办学理念,聚合了“以人为本”理念和“智慧教育”思想,铸造了校园文化的灵魂;以“厚德、博学、慎思、笃行”作为校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体现了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追求;总结和升华了以“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通过“以德育德,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实现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三个统一”的价值观,即教育质量和学校品牌相统一、学校“工作目标”与教育“终极价值”相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凸显现代教育的终身性和未来性的特征。经过长期思考,我们把校园文化升华为“和合文化”,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大力发展校内生产力,为文明单位创建提供智力支持
教育是生产力,现代化事业、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也要依赖于先进的生产力。为此,我们着力发展校内生产力。一是发展教师生产力。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增强学校的核心发展力。通过完善《巴东一中名师培养方案》,对名师实行量化、动态管理,打破 4
了名师终身制;通过推出一批精品课,帮助教师实现向“学生课堂”过渡,并不断追求“智慧课堂”,打造教学的思维盛宴;通过开展系列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提高研发能力和提高专业化水平,成为拥有善于思考、勤于研究、乐于奉献三张名片的教师。二是发展学生生产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现代化伟业需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省级示范高中承担着培养后两个层次人才的重任。学校提出了培养“志向高远、情趣高雅、能力突出、特长明显、心智健全、体魄健壮的合格中学生”的目标,要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合格品和优质品。学校通过校本教材《走进一中》对学生的做人、学习、生活和思考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序列纲要》,对学生高中三年的德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情商;通过各种评选活动,在学生中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通过“三节两活动”,为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展示能力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培优、竞赛活动,帮助更多的学生走进“985”、“211”工程大学。近十几年来,学校有数千学生考入全国“985”、“211”工程大学,1998年以来有47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巴东一中学生也因成绩优异、素质全面而倍受高校的青睐,一些著名高校纷纷来信表示感谢和祝贺。一大批踏入社会的青年才俊也开始在各个领域崭露才华,各领风骚。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全州文明行业(单位)推进会在巴东召开,是促进我们创建工作提档升级的一个难得 5
机遇。我们将珍惜信任,精诚团结,抓住机遇,不辱使命,为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办人民满意的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典型材料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明卫生问题一直都是人们赖以发展的主要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正面临着大跨步前进的基础上,严格查处一切不合法的文明、卫生行为,发扬新型能源技术的优势,降低企业日常能耗,开拓和谐、绿色、科技的城市,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职责和使命。
文明卫生城市是现代城市的新形态。对国内外相关文明卫生城市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文明卫生城市现状和趋势。不同的城市提出不同的文明卫生城市建设框架,只是各个城市各有侧重点。不同的文明卫生城市框架体系导致各城市建设的关注点不同。江苏省注重文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以解决市民实际需要的社会治安保障问题为重点。不同的文明卫生城市功能需求。大部分国外的文明卫生城市建设注重社会治安的保护和能源的节约,而国内的文明卫生城市建设更加侧重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如江苏省把社会治安和文化产业作为文明卫生城市发展的侧重点,也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另外,国内的文明卫生城市建设的措施没有国外的一些文明卫生城市建设的那么具体和深入。
我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发展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如何让文明卫生城市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有保障的进行下去呢?这就需要依靠我们人民警察的管理。身为一名一线民警,在严格执法的过程中,也
不能忘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严格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法中亦有人情在,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工作中,要始终以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摆正位置、胸怀群众、扎根群众、扎根、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好民警的职责。在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时候,更应该牢记党章和党规认真办事,切实解决群众所需。
中队在日常工作中秉承“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原则,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从严从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党章党规理论武装头脑、荡涤心灵,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以“向我看齐”的底气激发以上率下的正气,时刻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等“四讲四有”,让中队人员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以严的标准和实的精神诠释爱党为民的责任。
民警的工作事情细小,但责任义务重大;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党徽赋予着我神圣的使命。我坚信,只要我们时刻牢记从警宗旨,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群众,终有一日,我们会全面打造出一支“无坚不摧”的民警队伍新形象,来保障我省文明卫生城市的顺利发展。
第三篇:慈利一中创建文明处室
慈利一中创建文明处室、文明工会组活动
评 比 方 案
根据上级创建省文明单位动员大会精神和学校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于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职员工自行管理、自行教育的意识,建立一支整体素质良好的教职工队伍,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建设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各项要求贯穿于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文明和谐文化内涵,组织教职工广泛参与,形成崇尚文明和谐、追求文明和谐、促进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二、评比措施
1、制定评比条件,制定评分表。
2、每年组织文明处室、文明工会组评选。
3、申报文明处室、文明工会组的部门,必须组内进行自查,写出书面材料在校工会扩大会议上汇报创建情况,方能参评。
4、评比结果由行政会上研究审议通过决定。
5、文明处室、文明工会组,学校颁发奖状和奖金,以资鼓励。
三、评优条件
1、组内和谐,人文氛围好。全体成员能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能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无违纪现象。
2、努力工作,绩效成果好。全体成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服从分配,完成任务效果突出,无上班迟到、早退和旷工现象,无不备课、不批改作业现象。
3、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好。全体成员热爱教育事业,教育理念新颖,善待关心学生,无歧视排斥后进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4、团结互助、工作环境好。全体成员能主动关心组内建设,安全意识强,办公室干净、整洁,全年无安全事故现象。
四、一票否决
1、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
2、乱收费行为和商业贿赂现象的。
慈利县第一中学
2011年3月
第四篇:固镇一中文明创建宣传材料
固镇一中文明创建材料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一)端午节主题活动
固镇一中文明创建材料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二)庆祝教师节活动
固镇一中文明创建宣传材料
----网上传播材料
固镇一中文明创建宣传材料
----校内文明宣传牌
第五篇:中学创建文明校园典型材料
中学创建文明校园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78年,是定边县北部滩区唯一的一所镇办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师76人,在校学生1077人,开设22个教学班,占地面积8236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952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二十多年来,由于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香港逸挥教育基金会的鼎力资助下,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以“团结、严谨、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勤奋、守纪、文明、向上”为校训,狠抓常规管理,从而使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与肯定,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普九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示范家长学校”、“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1996年至20**年连续六年获得中考全县第一名,20**年中考再次获全县第一,并多次取得八年级会考、九年级竞赛前三名的好成绩,在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中学组团体第一名,“金天利”杯中学生篮球运动会获中学组团体第三名,中学教职工篮球赛获中学组团体第一名。有刘建军等36名教师获得省、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坛新秀及其他表彰奖励。学校在当地和周边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工作回顾
1、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经过近三年的调整、充实,目前,学校拥有一套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业务精、年龄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分工细致,职责明确。重大问题校务委员会调研讨论,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行政会议落实布置,既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又体现了集体领导。每一位领导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以学习实践提高能力,把学校发展作为己任,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以“民主、勤政、务实、开拓”为宗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两手抓,团结协作,步调一致。
在学校管理上,目标具体——既有短期的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又有远期的发展规划;方向明确——始终坚持办学为民不动摇,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模式创新——人文管理和制度规范相结合,权力管理和人格影响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制度健全——建立了《校长负责制条例》《校务公开实施细则》等十二个基本制度,制定了《校长岗位职责》《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等二十九个岗位职责,细化了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拟定了人事管理办法、教学与课程质量管理办法、学生管理办法、财产与卫生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办法。学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文化,形成了议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厉风行、监督及时到位的新局面。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作为教师更要用高于社会一般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学校在狠抓教师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对师德教育常抓不懈,紧抓不放。我们围绕教师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三个面向”论述的有关文件。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奉献于教育,服务于学生”为主题和以实践师德规划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采用看(看师德录像)、听(听师德报告)、讲(讲师德规范)、做(落实行动)多种方式。在每学年的考核评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师德规范深入每位教师心中,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全体教师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全校还开展了师德群体创优活动,组织创建文明年级、文明班组、文明教师系列活动。使师德建设工作从个体创优走向群体创优,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尊重,同行佩服”的教师形象。
学校领导主动了解教师的内心需求,特别是精神上的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引导教师,使他们对领导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个性,给教师一个适当的“自由度”,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我们认为,学校领导的工作主要是服务,要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对教师的进修提高、外出学习以及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尽可能提供方便,在时间上、经费上给予支持,把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反复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关于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走进新课程》等教育政策法规和理论,深入地讨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标准”等问题,使全体教师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任务和育人目标,理解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懂得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要求。学校千方百计端正每位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考试观、评价观等教育思想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才能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激发出广大教师学习进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加强德育工作,规范学生言行举止
学校专门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有计划地开展德育工作,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教育狠抓不放,校纪校规紧抓不松。我们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通过警校共建、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联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协调开展德育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邀请司法部门来学校做宣传报告,组织学生听法制报告,参加禁毒图片展,观看法制教育光碟,宣讲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通过元旦文艺联欢晚会、田径运动会、歌咏比赛、军训、篮球赛、拔河比赛、越野赛等活动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在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针对当前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行为偏差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我们选定以规范“主题班会”为突破口,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白泥井郑国洲中学学生“一日生活”规范化标准》,引导学生按照学生文明行为“十必须”、“十不准”和校规校纪“十不准”的要求开展自我教育,进行自我管理。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重点抓好“十种习惯”的养成,即“举止文明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规范读写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惜时守时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
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素养,逐步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也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和谐的风气,全面创设了良好的人际环境,使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内遍地开放。
4、加强常规管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坚持将抓好教学质量作为立足之本,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第一,教务处加大对“学科计划、教案、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课堂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检查力度,每学期不定期检查三次。第二,各教研组每学期检查本组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三次,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会议上要求学习《新课标》,每位教师还要求练习说课、评课。第三,学校行政领导在各自兼课的同时,进行跟班蹲点,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并及时向相关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第四,每次考试后,要求每位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及学科特点,写出详细的反思材料,对成绩与同年级差距比较大的教师,学校安排优秀教师进行传帮带,以求共同提高。第五,努力构建结构合理、质量优化的教师队伍,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校本培训,进一步搞活用人机制,使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新的教学发展的需要。
5、加强创建工作,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在集中精力抓常规管理的同时,学校把创建文明单位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目标和具体的创建计划,并通过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宣讲创建的意义,组织教师分析创建工作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差距,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变领导意图为教师群众的自觉意愿,进而化作实际行动。在广泛宣传的同时,我们把创建工作的任务具体分解,层层落实,分头实行,使整个创建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规范、有序地推进。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经费十多万元,硬化、美化校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如经常通过文化橱窗、广播、标语、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途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学生走进图书室,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电影、听好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得到了熏陶,形成了崇尚科学、热爱生活的风尚。
6、加强内部管理,树立教育行业形象
学校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高度,狠抓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治理教育“三乱”现象,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规范教育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大小会议、班会,逢会必讲安全,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完善了安全制度,落实了安全责任,确保了师生安全。
学校认真执行“校务公开”,建立健全校务公开监督机制。每学期召开两次教代会,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实现了学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全员化的目标。
总之,学校取得的成绩是与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随着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一如既往做好学校的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做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使学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诸暨市枫桥镇于20**年10月,探索建立镇综治工作中心。经过六年来不断的完善提高,形成了集综治工作、维护稳定、平安建设于一体的工作平台,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完善的综治组织网络
镇成立党委书记负责的综治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领全镇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综治工作中心主任由镇分管领导担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同时由镇人武部长、派出所长、法庭庭长兼任副主任。综治办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综治办在综治工作中心起牵头协调作用。中心实行综治、司法、信访、调解、警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土地管理、劳动管理、社区矫正、反邪教等十二种力量集中办公,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2名,兼职工作人员16名,形成了各个机构一个场所办公、各类矛盾一个口子受理、各项工作一个目标统领的综治工作体系。
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一站二委三组五员”,建好综治组织网络。“一站”即综治工作站,站长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各自然村至少有一名成员;“二委”即治保委和调解委,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及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三组”即流动人口管理组、应急管理组和社区矫正组;“五员”即综治信息员、治调信息员、安全信息员、法制宣传员、社情信息员,由热心综治工作的群众组成。规模企业也建立综治工作站。全镇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综治大网,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
二、规范工作运行,推行高效的整合联动机制
综治工作中心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协作联动机制,确保综治工作高效运行。重点是实行“二会、三合、五联”工作机制。
一是开好“两会”。综治工作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工作、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形势、部署落实针对性对策。由综治办牵头,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与的案件处理协调会,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做到“三合”。信息报送集合,一般信息每月定期报送,重要信息即时报送;工作力量整合,中心主任统一调配、指派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参与有关案件处置;职能优势融合,中心各部门既分又合,重大问题处置做到政策口径统一、组织指挥统一、措施方法统一,保证了工作的顺畅协调和周密落实。
三是落实“五联”。矛盾联调:实行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治安联防:镇、村分别建立巡防队伍,每日开展联合巡防;事件联勤:综治办牵头协调,落实值班备勤和统一调配力量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问题联治: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上级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整治;平安联创:职能部门、综治中心、基层单位有机对接、协作,整体实施平安乡镇创建工作。
三、创新网格管理,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职能作用 以综治工作中心为主平台,以农村综治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实行纠纷化解、社区警务、安全生产、社会人管理、土地管理、应急管理网格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综治工作中心的效能,把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纠纷调处网格化。实行村(企)综治工作站、管理处综治工作分中心、镇综治工作中心三级调处,切实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村建立综治网格,按村民代表数把村划分为相应数量的网格区域,分层实施两委干部联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网格责任人担当起矛盾纠纷信息员和“和事佬”角色,第一时间做好调解工作。调处未成的,逐级向上移送,填写纠纷移送单,附上已有的事实材料,并提出较妥当的解决方案,以利于上一级调委会准确及时解决问题。下级不能调处和直接在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受理,形成登记、分流、调处、督办、反馈、归档等工作流程,由中心主任实行签单式分流归口办理。运用指令调处、直接调处、联合调处等方法解决矛盾,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中心负责人指定镇相关领导包案调处,确保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
二是社区警务网格化。镇综治中心协调派出所在管理区、行政村实施“一区一警、一村一警”模式;在治安比较复杂、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聚、场所总量较多的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室、一警一员”模式。社区民警兼任各村副书记,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镇建立专业消防队和平安协管队伍各1支共70人,村、企、学校建立治安巡防队114支,实现村企校联防,切实形成治安防控专群结合、齐抓共管新局面。
三是社会人管理网格化。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共建共享”的要求,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设立融司法、调解、劳管、计生、教育、维权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窗口,协调引进流动人口户籍地干部协助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创新实施社区矫正“5+1”监管模式,确定司法助理员、社区民警、驻村干部、村帮教人员和矫正对象家属,联合对矫正对象实行五对一的监督管理,落实交友、谈心、找工、矫错“四步曲”,实现帮矫与帮扶相结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枫桥镇综治工作中心整体联动、统筹协调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稳固,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近五年,全镇共受理矛盾纠纷1449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达98.3%;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较好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