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

时间:2019-05-13 04:5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

第一篇: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

2011年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2011年,省国土整治局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为重点,以聚合项目资金为手段,依靠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大力开展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程,土地整治各项业务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思想作风建设有了较大进步。

一、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土地整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项目实施进度取得新进展

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新增粮食产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一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全年省厅先后两次召开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推进会,督办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情况。5月份,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土地整治工作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二是建立了两项工程信息月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月对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项目建设缓慢的县(市、区)进行通报批评,并将通报抄送给当地人民政府。三是抓好土地整治信息报备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要求,督促有关县(市、区)及时上报项目数据资料,认真做好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的信息填报、审核工作。同时对建设进度缓慢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和跟踪督办。2011年,我省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取得了新进展。全年配合耕保处,对85个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组织了验收,对63个验收合格的项目下达了验收批复;对31个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组织了验收核查或专家验收,全部下达了验收批复。目前,2010年度立项的35个重大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31个,38个示范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36个,预计在2012年5月前可以全部完工。2011年度立项的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也已分别开工了5个和6个,建设进展顺利。

(二)项目监督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是加大对项目检查力度。今年年初,组织2家中介机构,对全省2005—2009年立项的280个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了整改和督办。12月份,又组织两家中介机构,对2009-2010年的270个项目进行检查,目前,检查工作正在进行中。二是全面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我省983个应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系统中上报的项目,已入库922个。在建项目共653个,已进入实施监测阶段项目304个,连续每月上报实施监测资料的项目222个。

全年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研究有关项目在实施管理系统中的上报及系统功能优化升级情况。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系统升级改造与系统维护的招投标工作。三是强化对中介队伍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出台了《XX省土地整治项目从业单位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XX省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考核考评暂行办法》。组织了全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招投标代理单位及监理从业人员培训。全年共培训规划设计单位从业人员770名,招标机构从业人员540名,监理单位新进人员376人、继续教育人员550人。四是对从业单位进行年终综合考评。目前正在督促各市(州)国土资源局,汇总上报辖区内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从业单位的项目考核情况,拟对他们分别进行年度综合考评,考评优秀和不合格的从业单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五是参与了省政府驻十堰市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内安协调督办工作组,对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移民内安土地正在项目进行了业务指导,对十堰市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了检查督办。六是参与了咸宁8个灾毁项目和7个在建土地整治项目灾毁项目的现场踏勘工作。七是积极稳妥的推进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对阳新、大冶、洪林村等地开展项目实施委托制的试点基础上,起草了《XX省土地整治项目委托代建制管理办法》,对代建制委托制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并在武汉市、仙桃市、浠

水县等地扩大了试点范围。

(三)土地整治规划迈出新步伐

为全面开展XX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我们成立了土地整治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规划编制技术工作方案。召开了专家座谈会,聘请了有关省直部门及科研院校的专家担任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按照政府采购程序,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承担单位,并确定鄂州市、仙桃市、随县、咸安区为规划试点单位,同步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协助编制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对四个试点县(市、区)进行了检查督办和指导。目前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文本初稿已完成,并通过了省厅验收。

(四)制度标准建设获得新突破

为规范和引导土地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土地整治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了土地整治法规、政策和各项制度、标准。

一是抓好制度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意见》,省政府颁布了《XX省土地整治办法》;同时,我们在总结近几年土地整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配合厅有关处室对原土地整治项目管理16项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新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14项制度;为规范我省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工作,又制定

了《XX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审查管理办法》和《XX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评标办法》;还与省电力公司就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沟通协商,以省厅名义与省电力公司联合下发了《加强农村土地整治电力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通知》。

二是抓好标准建设。编制完成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规范地方行业标准,已经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发布,省厅印发正式执行;正在组织编制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监理规范、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图集和XX省土地整治项目估算标准,下一步拟作为我省地方标准发布;按照部中心的工作部署,开展了土地整治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研究工作,向部上报了我省标准研究成果。

(五)耕地质量监测有了新开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试点的工作部署,我们组织完成了招标投标工作,确定了项目技术承担单位,在公安县召开了实施部署会,全面启动了我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下发了我省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方案,编发了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并与技术承担单位签订了2011年度技术协助协议,与公安县国土资源局签订了质量监测协作协议。组织了技术人员培训,完成了资料准备收集工作,并对监测样区进行了划定,先后两次在公安县实地研究,采集

了2011年度监测所需的土壤样本,完成了数据调查等外业工作和室内数据资料分类整理等工作。目前,2011年度质量监测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达到预定目标。

(六)土地复垦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土地复垦条例》,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精神,我们协助耕保处下发了省国土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对新形势下的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评审和审查作出了新的规定,为规范和加快推进我省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召开了全省土地复垦工作暨培训会,邀请国土资源部专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我省市(州)、各县(市、区)的报备人员进行了培训。按照新的文件精神,调整和规范了土地复垦的工作流程。目前已完成2个省级负责土地复垦项目的现场踏勘和2个土地复垦方案的专家评审工作。

(七)建设用地保障得到加强。

为迎接国土资源部对我省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我们配合耕保处,按照先自下而上清理,后自上而下检查,逐级汇总的方式对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进行了考核。5月,经国土资源部综合考评,我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在全国排名第六。至此,我省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同时,按照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报备要求,我们积极督促

各县(市、区)按时上报项目数据,全年共报备耕地占补指标27万亩,为落实占补平衡提供了坚实保障。已验收的省级投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储备省级补充耕地指标5.91万亩,保障了全省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补充耕地的需要。

(八)土地整治宣传取得新成效。

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宣传活动。全国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启动仪式在我省举行,为保障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按照厅领导和有关处室的意见,我们代拟了XX万里行工作方案、活动通知,完成了万里行采访活动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部万里行办公室,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好评。二是与XX电视台农业组合作,赴有关县市拍摄了土地整治影像资料,制作了XX国土整治宣传片,完成了XX国土整治成就掠影画册制作以及土地整治成果宣传展板的设计。三是积极参加部中心组织的土地整治征文活动,按照部中心的要求,迅速转发征文通知精神,发动各地积极上报优秀文稿,共上报优秀稿件30篇,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四是刊发高产农田简报5期,宣传推广各地高产农田和土地整治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表彰先进,促进交流。五是继续做好国土整治局网站信息发布和维护工作。全年共发布公告380条,通知23条,要闻报道21条,法律法规21条。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新增了土地整治万里行专题专栏,发布新闻36篇。截止目前,国土整治局网站的点击率已达85670人次,成为全面宣传我省土地整治工作业绩和动态的专业平台。

二、以治庸问责活动为契机,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得到较大加强。

(一)精心组织学习,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一是根据厅党组的工作部署,结合各阶段的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制作了创先争优卡和个人承诺书,按时报送了单位承诺书;两次召开了群众评议会开展自评和领导点评活动,积极争当优秀党员,报送单位和个人创先争优先进事迹,今年我局李四江同志被评为厅优秀党员。二是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活动。根据省厅党组《关于反腐败抓源头“十个全覆盖”工作实施意见》和《全省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考核评估细则》精神,结合单位实际,开展了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自查工作。三是根据厅治庸办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治庸问责活动。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撰写心得体会,召开了民主生活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个人自查,并对自查的问题进行梳理,报送了个人和单位的自查整改报告,制定了个人和单位能力提升计划和承诺书,同时根据自查的问题,制定了治庸问责整改计划。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支部建设。全年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治庸问责活动为中心,以学习

创先争优和治庸问责活动相关文件精神为主题,先后召开了三次支部党员大会和五次支部委员会,会上通过互相学习交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对先进积极分子的长期培养和考察,今年我单位杨莹、张艳两名同志被正式批准为预备党员。同时,我们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在工作紧张、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还先后安排了4名同志参加省委党校和省直机关党校学习,为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奠定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土地整治队伍。一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央和全省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国土资源部、省厅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研究试点工作,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土地整理机构。二是结合国土整治局新的工作职能和人员变动,进一步修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调整分工,明确职责,在单位内部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科学、紧密衔接、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运行体系。三是充分履行对全省土地整治业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的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土地整治从业队伍的培训,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一是积极参加了厅机关组织的国土资源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学习读本》,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廉洁自律的思想意识,坚决杜绝为他人承揽项目和工程,打招呼、递条子等现象发生。二是根据省纪委关于工程建设领域治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管理。在调研的基础上,与省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联合下发了《XX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审查办法》、《XX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评标办法》。三是配合省审计署的审计,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整治局的财务制度,从制度上杜绝了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三、几点体会

(一)土地整治共同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一是按照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召开《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以省纪委、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的名义出台了《XX省土地整治工程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强化源头治腐;二是我厅与省审计厅协商,签订了土地整治与审计工作共建协议,通过双方共建,建立审计监督、部门沟通、整改提高、信息通报、政策宣传和培训等机制,从制度上强化审计机关与国土资源部门 的配合与协作,明确双方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审计监督和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实现项目建设全程跟踪审计和监管;三是为共同预防职务犯罪,与武昌区人民检察院签订了廉政共建协议,强化了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四是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协调统筹、相关部分共同推进的责任机制,为加强我省土地整治工作提高了组织保障。

(二)土地整治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作为负责国家及省级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部门,我们十分注重制度和标准建设,几年来经过大量实践、调研和不懈努力,一套以省政府颁布的《XX省土地整治办法》为指导,以《XX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14项制度》为保障,以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工程建设规范、工程监理规范、规划设计图集和项目估算标准为依托的符合XX实际的土地整治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框架已基本形成。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这套框架体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补充完善,促进我省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和管理等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项目管理体制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两年来,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能,我们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上进行了探索,项目管理体制创新

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为调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职责优化管理程序的通知》,将可研、规划设计的评审、中介单位选择等交由市(州)负责。二是为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在大冶、阳新、洪湖等三县、市开展项目委托代建制的试点工作,起草了《XX省土地整治委托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正在扩大试点调研。三是为缩短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审批时限,简化程序,规范规划设计变更管理,配合耕保处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

(四)治庸问责取得了显著成绩。

治庸问责工作启动后,整治局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省直机关治庸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精心谋划,周密部署,迅速行动,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宣传动员,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全方位开展自我剖析,多渠道查找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工作效率、管理效果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全年全体干部职工无一人受到通报批评,也没有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四、提振精神,乘势而上,推动土地整治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家制定了

十二五期间农村土地整治的规划,主要目标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十二五期间,我省计划实施土地整治2200万亩,目前省级及鄂州等4个试点市、县土地整治规划文本初稿已基本完成。2012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XX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为主线,以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联动推进”的原则,在全省全面展开规划编制工作。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实施粮食主产区产能建设工程,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血防“兴地灭螺”工程,脱贫奔小康土地整治工程,低丘岗改造项目,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竹房城镇带、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整治工程等七类重大工程建设。

二是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考核机制,把项目实施进度与项目年度计划安排挂钩,按照好而优则先的原则,进度快的多安排,进度慢的少安排或不安排。在重点抓紧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的同时,督促有关县(市、区)抓好各类在建项目的实施,确保2010年以前的项目明年5月份全面完工,2011年度项目明年年底前全面完工,2012年度项目,力争当年开工。

三是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全面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开

展实施系统升级改造与系统维护工作,研究项目在实施管理系统中的上报及系统功能优化升级等相关技术,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切实加强项目在线监管;加强从业队伍资质管理,在登记备案的基础上,从严管理规划设计队伍、监理队伍、施工队伍资质、认真审查人员资格,加大从业队伍培训力度,落实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从业队伍考核考评制度,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机制,在从严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

四是推进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根据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方案有关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按照“明确任务、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监测试点工作。在继续组织开展公安试点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统筹安排,扩大范围,将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县(市、区)逐步纳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范围。

五是抓好土地复垦技术性工作。选择1个市(州),2-3个县(市)开展全省土地复垦项目试点,总结土地复垦的经验做法,制定我省土地复垦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规范土地复垦管理行为;组织跨市(州)土地复垦方案现场踏勘和专家评审;完成市(州)土地复垦项目的备案审查;组织召开全省土地复垦工作推进会;指导有关市(州)开展县(市、区)土地复垦管理培训。

六是加强土地整治宣传。借鉴今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

展农村土地万里行宣传活动的成功做法,总结我省在活动中取得的经验,结合实际,突出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土地整治宣传工作,利用各主流媒体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综合报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增强共识,大力营造土地整治事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篇: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一、历年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土地开发工作

2011年市政府下达我县造地任务2800亩,我县共实施土地开发复垦项目5个,新增耕地面积6139.17亩,总投资1840.36万元。

2012年市政府下达我县造地任务2400亩,我县共实施土地开发复垦5个,新增耕地面积2441.44亩,总投资849.81万元。

2013年市政府下达我县造地任务2400亩,我县共实施土地开发项目6个,新增耕地面积2406.34亩,总投资1206.01万元。

2014年市政府下达我县造地任务2200亩(其中水田800亩),我县共实施土地开发项目4个,新增耕地面积2334.72亩(其中水田804.174亩),总投资979.64万元。

2015年市政府下达我县造地任务2500亩(其中水田750亩),共实施了6个土地开发项目,已全部完成报部备案,新增耕地面积2825.56亩(其中水田826.66亩),总投资1172.63万元。

(二)、土地整理工作

2012年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7.17万亩,我县共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87万亩,总投资8641.09万元。

2013年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3.67万亩,我县共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6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37万亩,总投资6072万元。

2014年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3.39万亩,我县共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4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92万亩,总投资5190.05万元。

2015年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3.95万亩,我县共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85万亩,总投资7121万元。

(三)“旱改水“工作

2015年市政府下达我县“旱改水”任务1400亩,到目前为止我县实施了旱改水项目1个,新增水田面积661.158亩,立项1个旱改水项目,预计新增水田面积1000.65亩,预算总投资501.58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打造民生工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常委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国土、审计、监察、发改、林业、公安、环保和各项目区所在乡(镇)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实施指导监管、验收和报备;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为项目的实施主体;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农业部门:负责对新增耕地质量进行鉴定,对耕作主体进行作物种植技术培训;水利部门:负责对土地整治项目区内沟渠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形成了分工明确、上下贯通、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我县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实施三级联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我县在实施土地整治过程中,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土地整治工作好坏的标准。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所在乡(镇)及时召开乡、村、组三级干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真做好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查,对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等逐一进行核实、登记,并在村组张榜公布。

在工程用工方面,尽量聘用当地农民,这样即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务工问题,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也争取到当地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和配合。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也自发参与项目质量监督。

项目实施后,对土地整治中应调整的土地及时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及变更登记,从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杜绝了土地权属纠纷的发生,做到不因土地整治而影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两个坚持”、“三个结合”做好选址和规划工作

在项目选择上,做好“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土地整理向中低产田改造倾斜,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二是坚持“空心村”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相结合;在规划实施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与旱涝灾害防治相结合。积极开展旱涝灾害防治,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三)、“六项制度”、“六种做法”打造“样板工程”

1、执行“六项制度”。为加强项目管理的程序性、规范化和科学性,我县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审计制。努力将项目工程打造成“阳光工程”、“样板工程”。

2、推行“六种做法”。做法一: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做到“两征求、两反馈、两评审”,达到意见征求充分,评审两度把关。做法二:开好“三会”,一是开好动员会;二是开好调度会;三是开好现场会,协调施工纠纷,保证工程进度,保障工程质量。做法三:实行材料进场签证,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做法四:实行施工工序制,项目部对每个单项工程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操作程序,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工序施工。做法五:实行单项工程验收制度,对完工的单项工程及时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及时发整改通知。做法六:按月按工程量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确保工程进度。

三、主要成效

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局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增加耕地面积,基本实现了全县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

截止目前,我县建设共占用耕地3619亩,通过土地整治,累计补充耕地13561.27亩,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剩余。

2、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我县土地整治实施以“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大力推广以“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的土地整治,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发展效益农业,大规模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用地经营权的流转,建成了一大批粮蔬种植基地。

4、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经受住洪涝灾害的考验,农村土地的生产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和我县经济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县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增加,补充耕地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易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补充耕地的成本提高,难度逐步加大。

2、土地整理项目区内老百姓的期望值过高,群众宣传工作还不是很到位,项目区群众对这一利好政策了解不够。

3、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县国土局移交给乡镇政府后,乡镇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4、项目区内青壮年大部分都出外打工了,以致劳动力严重缺乏。

5、土地整理项目的工期受天气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影响特别大。

6、由于地方留成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必须专款专用,而运用地方留成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不抵占补平衡指标,以致地方留成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出现一定结余。

7、在地方留成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问题上,财政部门和国土部门沟通不够。

8、目前我县的土地整治只是国土部门唱独角戏,虽然明确了实施主体为乡镇,但是涉及的相关部门积极性不高,对土地整治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土地整治是国土部门的事情,没有真正发挥土地整治的主力军作用,国土部门土地整治工作人员不足,存在隔靴挠痒,有力使不上的问题。

五、“十三五”工作思路及建议

1、“十三五”期间,以省国土资源厅最新的耕地后备资源库为依托,每年完成2000亩的土地开发任务。

2、每年力争1个5000亩的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与其他部门一起完成10万亩的任务。

3、由于2012年以后人工费上涨太快,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编制的预算定额标准较低,建议调整。

第三篇:土地整治

1.土地整治:土地整治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给出了相关的定义: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2.土地分类:土地分类(Land classification)是土地科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产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基础和前期性工作。土地分类是土地类型的划分,其理论是建立在类型学基础上。其分类单位是从区域土地个体单位所具有的相似属性中归纳出来的,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单位级别愈低,分类标志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则愈多,级别愈高则共同性愈少。

对土地进行分类研究,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土地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状况,指出改良与利用的方向及途径,而且有助于扩大土地科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使其理论体系更趋完善。土地分类的分歧

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土地分类问题还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分类系统的建立上,由于应用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系统。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二大类:一类是基于理论研究而建立的分类系统,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如土地类型分类,我们称之为基础理论分类系统或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它包括两种,一是从景观学理论角度出发,所建立的多序列分类系统;二是单系列的分类系统。另一类是基于应用而建立起来的分类系统,称之为应用性分类系统。

土地类型较多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1985 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主持制定了“中国1∶100 万土地类型图分类系统”,该系统是典型的系统分类,是对中国土地分类研究的一次总结,具有开创意义。它把土地类型分为3 个级别: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这一分类系统符合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的基本国情,便于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操作,代表了一种讲究实用的研究方向。由于此种分类不是本文重点,所以不再叙述。

土地应用性分类系统与理论性分类系统相对应,它是从实际出发反映同特定目的关系密切的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和一定的自然属性。这种分类系统主要有三种: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划分对象的土地资源类型系统;以土地利用方式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以城镇土地利用为目的的城镇土地分类系统等。

3.土地投资强度:投资强度,即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除以土地面积,是衡量开发区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标准。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其中前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4.经营性用地:经营性用地一般是指经营性项目的用地,按照现行的政策,经营性项目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经营性项目一般指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服务业、商品房等项目。

5.多用途地籍:以土地产权登记、课税、科学管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等多种用途为目的建立的地籍。它记载有关宗地的全部属性。

6.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分析

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最早来源于对农地的集约利用研究,李嘉图认为,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笔者认为,我国农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是指在区域农地资源科学配置和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在有限的农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相关生产要素投入,充分发掘农地的利用潜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是从农地集约利用借鉴而来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1-5]。由于城市土地利用自身的特殊性,中外学者目前还没有给出明确、统一的定义和内涵解释。笔者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最本质的内涵是加强土地投入以及土地的深度利用与精细利用,即充分挖掘城市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潜力,使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率最佳。,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城市土地布局合理和用地结构优化,即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应高效协作,使城市健康高效发展。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追求的目标是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化,即城市土地利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的内涵不同。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观。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土地的空间尺度和类型不同而不同,即土地集约利用具有层次性,在宏观层次上强调城市的综合效益;中观层次则强调用地功能和结构的合理性;微观层次侧重于单块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衡量具有区域差异性,即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模式也不同。土地稀缺理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现实基础 土地的稀

缺性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现实基础,可以分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马尔萨斯的绝对稀缺理论认为,人口增长呈指数型的加速增长,而自然资源的增长不具有指数型的加速特征,从长远看,人口的数量将超过自然土地资源的承受水平。李嘉图提出的相对稀缺理论认为,自然土地资源不存在均质性。由于土壤肥力存在级差,人们总是先利用肥力高的土地,再利用肥力次之的土地。随着需求的增加,总会有较低肥力的土地得到开发利用,不存在绝对的稀缺。李嘉图还强调,通过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

从土地的供给上看,马尔萨斯的绝对稀缺实质上是指土地自然供给的绝对无弹性;李嘉图的相对稀缺是指土地经济供给的相对弹性。土地供给的绝对稀缺性决定了必须对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的相对稀缺性则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经济供给能力,来解决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2.地租地价理论与区位理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机制(1).地租地价理论。地租和地价理论揭示了土地集约利 用的内在机制。马克思在其地租地价理论中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指出级差地租II是由于对土地的集约经营而产生的。阿朗素在其城市地租理论中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价格之间的简单一致性模型,并指出竞价过程是将土地分配给多个竞争者的一个比较现实的方法。土地集约利用实质就是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力求获得最大的地租收入,而市场机制则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根本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地价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指示器,能够

反映土地供求状态,收益水平的高低以及土地是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就是借助价格标杆的强力调控,来引导土地资源在各部门、各区域间的最有效分配,从而实现整体最优。

(2).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研究特定区域内关于人类经 济活动与社会、自然等其他事物和要素间的相互内在联系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杜能在其区位论研究中,最先将区位与土地利用方式和集约程度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应按土地区位地租的高低即距离市场远近进行配置。此原理为后来的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等研究区位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布规律打下了基础。区位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就是为土地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即宏观政府调控机制,依据区位理论中区位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布规律,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可以对城市各种产业结构和用地类型进行合理地空间配置,优化城市布局和用地结构,以达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可确定土地合理集约度

最直接研究土地合理集约度的经典理论是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对单位土地连续追加投入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追加的投入越多,获得的报酬就会随着增加,当追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追加投入部分所获得的增加报酬就会逐步减少,从而使得土地总报酬的增加也会呈现递减的趋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阐述的就是土地的合理投入问题,研究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度。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上的最高报酬。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有限的。理论上,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达到经济上的报酬递减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经营者将不会追加投入,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因而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可以依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通过科学手段测定最佳的投入点,即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4.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

标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①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以发展为中心,没有发展就不存在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通过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各种要素都维持良好的状态,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效益。③可持续发展要受到自然界物质基础的限制。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④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公平性发展,关键问题在于资源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出一种公平关系和合理性。

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特点,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科学合理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土地集约利用即研究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其目的就是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挖潜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相对供给能力,保持土地价值的耐久性和其自然利用性,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有利条件。7.土地管理中区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制度创新

1.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主导优势地位决定了其在制度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树立长远的、综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则更有利

于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实际上自1984年我国农村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在某些地区的制度创新中已经发挥了有效的主导 作用,例如,先后实行的“两田制”、“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和“股份合作制”,尤其是后两种制度创新更是收到了明显的制度创新绩效。因此,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中转变其发展观念将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关注长远目标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发展观念才更适合时代的要求。

2.搞好地区协调工作,加强中央政府的统一调控能力中央政府在逐步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同时,应在宏观角度加大统一调控力度,主要包括:淤中央政府需加强统一领导和适度下放权力;于加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包括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宏观与微观、监督与被监督等关系,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盂各级地方政府在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地区间资源禀赋和社会人文等差异,综合权衡,从地区差异的角度考虑协调发展的问题。

3.建立政府官员考核制度与公众参与机制。一是建立相应的政府官员考核制度。政府应转变发展观念,为规范土地市场,建立相应的政府官员考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改变过去 单纯以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为主的考评办法,采用综合的指标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的就业生活保障等,以突出对地方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考评;同时应建立短期和长期考评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避免政府官员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短视行为。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有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组织架构、不断提高公众的话语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使其有足够能力与政府进行谈判,从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4.建立外在的第三方约束机构。在土地市场或征地过程中,无论是政府、银行、房地产商,还是社会公众和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而产生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行为偏差。因此,建立外在的第三方约束机构,使之与土地参与者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能够保持公平公正性和监督约束有效性。8.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概念及意义

不动产统一登记,是由201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各地在中央统一监督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将不动产登记职责统一到国土资源部一个部门。2014年6月底,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从住房信息联网上升到不动产登记

住房信息联网一直阻力重重,住建部从2010年开始推进。但在住建部2012年6月如期完成了40个主要城市的联网目标之后,联网的扩围工作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停滞状态。住房信息联网的技术难度其实已经不大,一些地方或部门不愿意主动配合完成联网工作,是主要的阻力。事实上,在联网工作扩围之初,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就曾公开表示,扩围系统有相当的难度。拥有住房私有财产的业主,都不希望过分将这一财产进行暴露。而地方政府,或出于利益考虑,或是行政上的惰性原因,都以不情愿的态度来应对住房信息联网的任务。房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资产,从住建部层面,已经难以推进住房信息联网,所以必须以一种新的思路来推进这一工作,而新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房产登记,将土地、房屋、园林等统一纳入考虑,并由一个部门全盘指挥,有利于破解各自为政下的无力推进局面。国务院决定,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多个部门已经强势表态要推过不动产登记

产权登记三中全会的一系列决定里,对房地产部分着墨不多,政府层面对楼市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朗,中央更希望依靠市场机制来促进楼市健康发展。但推进房产税是这一思路下的一个比较明确的表态。而推进房产税,前提是有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中,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发表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一文。徐绍史表示,要加快推进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全国联网。推动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逐步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从一系列的表态来看,推进房产税已经是不容质疑的决定,而且推进速度也将加快。从短期看,房产税试点扩围可能成为楼市调控政策切入点。当前多个城市已制定并上报房产税试点方案。房产税试点可能最快在岁末年初扩围。由房产税试点带动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拉开房地产领域各项改革的序幕。能否平抑房价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后。许多人从这一制度上读出了“反腐”“控房价”等效果。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微博中表示:“这是好政策,如果实施,房价马上会跌。

统一可参考的信息,正是实行一系列楼市调控的基础,只有当各地部门间实现信息共同可参考的前提下,税务部门才能有效地依据业主的房产数量开征税收,也就是说,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房产税,其执行的前提是拥有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

而,不动产登记的具体操作思路已经开始显现,国务院提出,要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另外,国务院提出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房婶、房叔类新闻层出不穷,官员拥有多套房产的消息刺激公众的神经,只有推进不动产信息公开查询,才能有效抑制一些群体利用不正当方式获取多套房的行为。

如此一来,房产税的加速推进,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对腐败行为的抑制,有效缓解房价的不正常上涨。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其作用或许不仅有利于平抑房价,它更有利财产税的推进,依据高净值人士不动产数量,开征一定的财产税,既平抑贫富差距,同时还能为财政增加收入。9.什么是土地总登记,土地总登记要准备哪些材料?需要注意什么?

土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的全部登记。

土地总登记有以下特点:

一是阶段性。土地总登记有期限,持续一段时间后即结束。

二是区域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全面登记。三是集中性。土地总登记是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有计划、有组织统一进行的。四是社会公开性。土地总登记要实行通告和公告。

一、登记准备与通告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三、权属审核与公告

四、注册登记与颁发证书

土地总登记是一种针对辖区内所有不动产,在一个确定的时点进行的一种普遍性的登记。总登记的特点是不动产权利人在拥有或使用不动产期间,无论是否发生过变更,都必须按照登记机关的要求,在确定的时点,通过一定法定程序,在统一的簿册上进行注册登记。土地总登记:需要进行土地总登记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未进行过土地登记的地区;二是原有登记需要全面更新。

土地总登记具有三个特点:第一,阶段性。土地总登记有期限,持续一段时间后即告结束。第二,区域性。土地总登记作业区一般是一个行政辖区,它通常是一个县或市。第三,集中性。土地总登记是在一定范围和规定时间内有计划统一进行的。

总登记程序一般包括:登记准备、登记通告、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权利公告、注册登记与颁发书状。

土地总登记

土地总登记的程序有三个特殊性:一是增加了准备工作。这是因为土地总登记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一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集中、普遍的总的登记,工作量大、时间集中,准备工作显得特别重要,故在土地总登记中,把准备工作作为一项突出的重要内容,列为土地总登记工作程序的第一步。二是增加了通告。土地总登记的申请事先要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通告。三是增加了公告。权属审核的结果要进行公告。因此,总登记程序一般包括:登记准备、登记通告、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权利公告、注册登记与颁发书状。

一、登记准备与通告

1、登记准备工作

织准备。土地登记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如国土资源、公安、司法、财税、农林、民政等)领导组成。

行政准备。①研究制定土地总登记工作计划。②划分土地登记区。③落实土地总登记工作经费。④购买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用品等。⑤准备土地总登记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宣传材料、通告、表、书、单、卡、册、簿、公告、土地证书等。

技术准备。①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权规定和土地总登记实施细则。②收集资料。③宣传培训。

一、登记准备与通告

2、登记通告

通告是政府让社会知晓进行土地登记的一种行政措施。它的作用在于让登记义务人知道在何时、何地向哪一个机关申请登记,申请登记时,应当履行何种义务,包括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哪些证明材料等。

一、登记准备与通告

土地登记通告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土地登记区的划分;②土地登记期限;③土地登记收件地点;④登记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有关证明文件资料;⑤其他事项。

土地登记通告发布方式有:①张贴。把土地登记通告广泛张贴在整个土地登记区内,并重点在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张贴。②直接送达申请人。把土地登记通告以通知单的形式直接送达土地总登记申请人。通知单除包括土地登记通告的内容外,还可以设置回执栏,通过回执,土地登记机关可以了解通知单的发送情况。③通过宣传媒介发布。为了保证土地登记通告的内容家喻户晓,土地登记通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并重的方法。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土地登记申请是土地权利人,按通告规定的申请期限,向登记机关申请其土地产权状况并提交有关的证明文件,请求予以登记的行为。

1、土地总登记申请人

个人使用土地的,其土地登记申请人一是使用宅基地的城镇、农村居民,由其房屋产权人或房主申请土地登记;二是使用四荒拍卖土地的农村居民,由农地使用合同签订人申请土地登记。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单位使用土地的,其土地登记申请人分别为:①企业法人单位,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凡是以企业法人名义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由企业法人及其法人代表申请土地登记。②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团法人以法人名义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由各法人及其法人代表申请登记。以上法人单位中,有法人资格,但不是以本法人单位名义取得土地使用权,如政府机关、妇联、科协等单位,以政府名义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原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法人及其法人代表申请土地登记。③联营单位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共同投资组成的新的经济实体,并具备法人条件的联营企业。联营单位以单位法人及法人代表申请土地登记。联营单位联营合同中规定土地作为入股或明确土地使用权不作为联营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地登记申请人。④私营单位指生产资料归公民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并已登记注册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作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一般由私营单位代理人申请。私营单位属合作性质且土地使用权不作为合作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视情况确定土地登记申请人。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人分别为:

①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及其代表申请土地登记。②村集体内有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如过去的生产队,目前仍独立存在的,可以由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代表申请土地登记,也可以由村集体代办。

③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由乡(镇)集体及其法人代表申请土地登记。根据我国目前农村乡集体的组织形式,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具体的乡集体组织范围、章程及组织方式,严格地讲没有反映出法人应具备的条件,但是事实上确实有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全面行使着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凡属于这种情况的,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暂不进行土地登记。随着有关法律的健全,再统一解决。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2、土地总登记申请应提交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提交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各个时期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征、拨(使)用的土地批准文件。②因买卖、交换、赠与、继承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的,除提交买卖、交换、赠与、继承协议书或证明外,还应提交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原始取得证明。③无任何手续,擅自占用土地的,应提交按有关规定处理后的证明文件。

由于历史等原因无法提交权属证明材料的,可以按以下办法处理:一是个人使用土地的,由四邻认可,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开具证明;二是单位使用土地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开具证明。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3、初步审查

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按规定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书包括四方面内容:①申请人情况:申请人名称、单位法人代表姓名、住所、上级主管单位等。②申请登记的土地状况:土地坐落、土地产权性质、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和价格等。③宗地范围界线草图(注明相邻单位名称)。④产权来源及产权证明材料。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4、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由登记机关对申请登记的土地采取实地调查、核实、测量、定界、成图等措施,查清土地的位置、产权性质、界线、面积、用途及土地权利人的有关情况,以便进行土地登记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登记申请与地藉调查

地籍调查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

权属调查包括核实土地产权来源、认定土地产权界线、设立土地产权界标等内容。调查前,登记机关应根据登记区的划分,制作调查工作底图,并对各宗地预编地籍号。根据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供的产权证明材料,查实土地产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及产权性质。确认产权界线时,应由被调查宗地产权人的法定代表人,与相邻宗地产权人的法定代表人,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确定产权界线后,需在界线的拐点等处设置界标。权属调查结束后,应绘制宗地草图,标明宗地的位置、界址点线、界址边长、相关距离等。地籍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两大部分。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为了保证地籍测量成果具有统一的数学基础和测量精度,在细部测量之前,在整个调查登记区,由高级到低级,逐级建立控制网。地籍细部测量包括对土地产权界址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量及绘制地籍图,量测宗地面积等。

三、权属审核与公告 土地登记的审核与公告,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登记部门的调查结果和审查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权属审核

权属审核的依据有两个方面:法律依据和书证依据。法律依据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土地的法律、政策及行政法规。书证依据指土地登记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申请登记宗地的权属来源证明、申请登记宗地的地上物产权证明、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等。

三、权属审核与公告 权属审核内容:

(1)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审核(2)对宗地自然状况的审核(3)对土地权属状况的审核

(4)审核两个阶段

审核分为初审、复审两个阶段。

初审,即审核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书、申请登记的项目,参照各种权属证明、调查结果逐项审核,填写审批表。

复审,即复审人员对初审意见进行复核。

三、权属审核与公告

2、权属审核结果公告(1)公告的内容

公告,是指登记机关将经权属审核认为符合登记要求的宗地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并征询意见的行为。公告的主要内容有:土地使用者、所有者或他物权拥有者的名称、地址,拟准予登记的土地权属性质、面积、用途、坐落、地号,以及对公告提出异议方式、地点、期限和要求复查办法等。

公告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让土地权利人及时了解其土地权利是否得到保护;第二,在规定时间内,征询利害关系人的异议;第三,对登记机关在作业中的不足,施予救济,追求登记效力的公平性;第四,保证土地登记的公信力。

三、权属审核与公告(2)权属异议处理

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在登记审核结果公告期限内,对公告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

3、登记审批

公告期满后,登记部门应对公告提出的问题予以逐项复查,对无异议的应按规定报人民政府批准。在一般情况下,人民政府主要对较大问题进行把关,一般的问题不再逐项审查,依据登记部门的审核意见,签署政府的批准意见,如准予登记或暂缓登记或不予登记。

四、注册登记与颁发证书

土地注册登记和颁发证书是土地登记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土地的注册登记就是把经人民政府批准登记后的土地产权及其有关内容,正式填写在土地登记卡(簿)上,使之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同时填写土地归户卡(册)和土地证书。

四、注册登记与颁发证书

土地登记卡是土地登记的主件,也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的法律依据。它由土地登记卡主卡、土地登记卡续表和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三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宗地的基本状况,如地号、图号、座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以及便于查找的有关图、表、册的编号;二是土地使用者、所有者或他物权者名称、通讯地址、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三是登记的其他内容,如他物权、变更事项、登记依据等。土地登记卡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权利人独自拥有或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宗地及土地权利状况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各土地权利人的状况在共用宗地使用权登记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更、注销、或他物权设定及注销的,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但土地登记卡主卡中地号、图号、宗地面积发生变更的,须更换土地登记主卡。

四、注册登记与颁发证书

土地注册登记是一件极为严肃的行为,一经填写,即产生法律效力,不可随意更改。土地归户卡依照土地登记卡填写,所谓归户,就是把产权人作为主项,把由其拥有或使用的土地都归到一起逐宗予以排列。填写归户卡是便于产权产籍管理。

土地权利证书也是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的。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土地权利证书分为三种:《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土地他物权,登记在其所附属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登记卡和土地证上,同时向他物权人颁发《土地他物权证明书》。

10.为什么土地利用具有经济性,简述土地利用经济性对土地布局的影响。11.地籍管理的概念与内容。(1)土地调查(Land Inventory)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根据土地调查的内容侧重面不同,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三种。(2)土地评价分等定级

(3)土地登记(Land Registration)土地登记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依法实行土地登记申请、土地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和核发证书的一项法律措施。目前,我国依照土地法律的规定,主要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土地登记。(4)土地统计(Statistics of Land Record)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制度。

(5)地籍档案管理(Cadastral Archives Management)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报告、统计、提供利用和编研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第四篇:土地整治+

生态发展调节器

——以石柱县脱贫攻坚项目调查为例

土地整治+N 生态;产业;效益;脱贫;科技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据统计,1999~2005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5928万亩,同时我们补充了耕地6929万亩,有效地弥补了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占补平衡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有倒逼的效果,全国年均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从1985~1996年的750万亩左右下降到1999~2015年间的350万亩左右,倒逼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所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坚持占补平衡政策,不仅可以及时补救建设占用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还可以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倒逼节约高效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然,我们也很清醒地意识到,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国家的后备耕地资源也在逐步减少,特别是有一些耕地资源比较匮乏的省份,落实占补平衡政策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下力气改进和优化占补平衡管理。这次出台的《意见》就是按照“控占用、调方式、算大账、差别化”的思路,提出了改进和规范占补平衡管理新的政策措施。“控占用”,就是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从源头上减轻占补平衡的压力;“调方式”,就是要转变补充耕

地的方式,尽量减少未利用地开发,着力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来落实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算大账”,就是要从单纯强调项目挂钩算细账,转向兼顾区域平衡上算大账,更好地落实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差别化”,就是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项目差异,实事求是地解决占补平衡的困难,构建“县域平衡为主,省域调剂为辅,国家统筹为补充”这样一种占补平衡的新格局。

20年前,中发11号文提出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时隔20年,中央又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这是在承前启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的需要。《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个别省、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意见》明确提出探索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是对法律规定的细化落实,是在当前后备资源不足、占地需求与后备资源空间不匹配的情况下,解决部分省份、部分国家重点项目占补平衡难题的改革举措。20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史无前例快速推进,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一边坚持保障经济发展,一边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建立起了包括规划控制、用途管制、标准核定、激励约束的管控性耕地保护框架体系。同期,国务院还建立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等非常重要的制度。《意见》把这些行之有效的严格管理制度固定下来,同时提出“两个绝不能”,即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从耕地资源的特殊战略地位来看,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中国作为13亿多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耕地资源的特殊重要性和战略性。耕地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耕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推进,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是客观事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要进行污染耕地治理,这也需要调减一部分不稳定的耕地。同时,我国的耕地质量总体还不高,局部在退化,还不能满足粮食和农副产品的生产需求,耕地保护面临着数量、质量和生态

等多重压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妥善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出路在哪里?就在于深化改革。中央及时出台加强耕地保护的文件,既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同时也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一是耕地数量红线,二是耕地质量红线。也就是要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行动,遏制耕地退化趋势,提升耕地的质量。特别是要把最优质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永续利用。这次《意见》又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严格实施耕地数量保护,通过控增量、挖存量、促集约来减少新增建设占用的耕地总量。既要做到“少占”,还要通过完善占补平衡的责任落实机制,拓展补充耕地的渠道,确保“补足”,守住这条红线。二是强调耕地质量保护。创新机制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推进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剥离再利用、中低产田的提质改造、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等措施,大力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建好”这个目标。

三是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落实耕地生态保护。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明确禁止开垦的区域和地类,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作用。去年我们在推动耕地休养生息、促进绿色发展上,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实施耕地的轮作休耕,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的拥护。今年还要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技术模式上创新,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特别是思想理念基础。

第五篇:土地整治相关标准规范

土地整治相关标准规范

TD/T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9-2013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40-2013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土地整治工程质量评定规程》、《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下载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可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可缓解人地矛盾,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交通、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不仅有利......

    九,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总结

    九、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㈠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以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加强耕地质量的保护。 要大力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通过砌排灌沟、改良土壤、修筑梯田、种植绿肥......

    国土资源局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切实把每一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先后申报并组织实施地方占补项目124个,建设规模840.8......

    国土资源局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切实把每一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先后申报并组织实施地方占补项目124个,建设规模840.8......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庄墓镇2014年土地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实际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调整......

    山东省土地整治条例2016

    山东省土地整治条例 2015年9月24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土地整治活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

    土地整治施工组织设计(5篇)

    土地整治施工组织设计 孟津县2011年第三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说明及工程目标 ?、编制说明 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平舆县阳城等四个乡,镇,土地整......

    土地综合整治知识

    土地综合整治知识 ------------------ 发布:admin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2-3 10:11:25 一、土地综合整治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