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城乡165万人就业
24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城乡165万人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准确掌握全省农民工返乡的整体状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主要困难、探索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举措,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通过组织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采取与返乡创业人士座谈、深入返乡创业企业实地考察、走访工商税务部门等方式,对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据湖北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计,2009年至2014年,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24万余人,共创办企业6万余家,投资总规模1500多亿元,年产值5000多亿元,带动就业165万余人。根据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返乡创业涉及行业多,以第三产业为主。据统计,全省返乡创业企业中,第一产业占返乡创业的31.07%;第二产业占返乡创业的 24.43%;第三产业占返乡创业的44.50%。总体上看,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家乐、餐饮娱乐、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等行业。
调查显示,返乡创业大多集中在县城和乡镇,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吸引了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城镇集中,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二是返乡创业创办的企业规模小,以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为主。创办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选择申办个体工商户。据调查,创办企业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占返乡创业的66.11%;100万~1000万元的占返乡创业的25.29%;1000万以上的占返乡创业的8.60%。
调查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了大量资金,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通城县依托“回归工程”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被《半月谈》杂志总结为湖北省发展县域经济的三大模式之一。
三是返乡创业者自身素质高,以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中青年为主。自身素质较高且有一定积蓄的中青年,是返乡创业的主力军。他们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及实践能力较强,更容易接受新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市场观念,对成功创业有一定的信心。据黄冈市调查,返乡创业人员中80%以上都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调查显示,一大批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人才,还带回了都市文明及现代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动了整个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是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以吸引本地劳动力为主。返乡创业不仅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非常明显。据统计,近五年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65万余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90%以上。
调查显示,返乡创业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有效解决了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和“空巢”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经验做法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党委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各项制度,搭建创业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
1.优化发展环境,政策吸引返乡创业
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意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在收费、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支持。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襄阳市出台了促进回归创业的42条政策措施,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路线图,着力促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通城县制定了“规费全免、税收全奖、服务全程”的优惠政策,为返乡创业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2008年至今,全县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各类实体2800多个。
2.搭建创业平台,服务扶持返乡创业
武汉市汉南区分别打造了湘口街特色渔业、东荆街畜牧养殖业、朱家山小吃美食城等各具特色的返乡创业板块区,引导返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驻创业。宜昌市坚持以抓平台为着力点,先后建成52个创业园,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基础平台;开设了14个小额贷款窗口,与5家经办金融机构和10个担保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关系,为返乡创业者搭建融资平台。襄阳市襄阳区在朱集镇建立了1000亩返乡创业(生态农业)园,目前有10多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2300万元。
3.亲情乡情感召,感情联络返乡创业
各地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建立商会组织,通过召开同乡会、联谊会等方式,宣传家乡创业政策,推介投资项目,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孝感市利用传统节日的时机,给外出人士以致信问候、慰问拜访等形式,宣传家乡的发展变化;邀请回乡探亲的人员聚会,组织他们参观家乡的发展成就。这激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增强了他们回归创业的自豪感,使一大批农民工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4.典型示范引导,激励能人返乡创业
各地通过对有突出贡献的返乡创业人士进行表彰宣传,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激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人曾思来回乡创立了武汉思念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动了6356户农户,产品远销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年销售收入3500多万元,先后被评为“农村产业带头人”、省市“优秀创业青年”等,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区青年和返乡人员向他学习,积极为家乡建功立业。此外,襄阳电视台每周播出《天下襄阳人》,将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作为宣传重点,使创业致富、创业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市掀起返乡创业的热潮。
三、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目前,全省返乡创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调查中发现,返乡创业企业在资金、人才和自身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三难”。
第二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关于当前我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的报告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不仅是春节前后全国、全市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我市一项重点工作。为帮助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和动态掌握全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日前,我局就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主要成效、经验做法等情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底,全市78、87万名农村劳动力,万人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到省外10人,省内市外47378人,在本市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45581人。节前,到市外转移
就业247988人中,共有93287万人农民工返乡,全市转移就业总数234997万人。春节后,我市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已达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万人,省内市外转移就业22038人,本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民工万人;据调查,目前滞留农民工约11527人,其中约有46%农民工自愿在本地就业和自主创业,其余54%等待未出农民工多数已有了转移就业去向,预计3月上旬可基本实现再转移。
二、主要成效
为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局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现状,在认真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采取创业培训、选派工作人员赴外省市收集用工信息、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组织用工企业举办招聘会等措施,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有序流动,有效引导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或有组织转移就业。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全市召开返乡农民工大型
专场招聘会4场,141家用工单位带着32296个就业岗位分别进场招聘,2万多人进场求职,4376人当场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二是充分发挥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使全市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促进了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占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总数的%。三是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充分显现,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开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2班,共培训返乡农民工近60人,有16人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四是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逐渐发挥功能作用,农民工逐渐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农民工培训人,其中技能培训 人。五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孵化器”作用得到充公展现,目前,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三镇第一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全部建成,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
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预计 月 日全部建成,可入驻 名创业者入驻创业,能带动 人实现就业。
三、工作经验 主动应对出击,就地转移一批。一方面,继续实施“三缓四降二补贴”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鼓励企业与原务工加强联系,待企业形势好转时,及时召回原农民工就业。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全市各类用工企业,举办促进返乡农民工或失地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帮助返乡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强化培训服务,多途径输送一批。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有关培训机构,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促其提高技能素质,以满足当地企业需求实现再就业。建立了农民工培训专项资金,实行了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机构每一名返乡农民工,根据培
训时间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实施帮扶工程,创业发展一批。分别在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
开展就业援助,救助安置一批。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将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农户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加强劳务协作,转移消化一批。积极做好跨省劳务协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环渤海等沿海发达地区联
系与协调,建立与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就业信息交流长期合作工作机制,通过摸清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数量、专业工种、工资待遇等情况,有的放矢将我市劳动力资源向外有组织转移就业。加快园区建设,孵化吸纳一批。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县域、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分别在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3个乡镇和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建立第一批和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通过宣传引导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入驻创业带动就业。
四、工作措施 出台工作方案,稳定就业局势。我局于年初出台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
作实施方案》,针对不少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意愿,我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一定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广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其走创业之路。同时,在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优惠政策方面,我市将适合于返乡农民工企业的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同时在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另外我市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对入园企业落实场地、租金、税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
建立监控点,加强动态管理。为了帮助返乡民工多渠道就业和就近就业,在全市18个乡镇和3个涉农街道设立监控点,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联络员,采取实名制管理,对村里返乡民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
立台账,实行返乡民工周报制。同时,我局组织全市各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开展了返乡农民工调查摸底活动,建立健全了各类基础台账,准确掌握了各类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就业情况和创业意向等。
收集用工信息,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一是深入市各类用工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重点加强对工业园区新建项目跟踪服务,全面摸清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二是成立了3个劳务信息对接考察组,分别到上海、苏州、昆山、浙江、温州、青岛、烟台、北京、天津等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进行收集岗位信息。经过仔细筛选,共收集到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43608个。三是举办劳务协作洽谈会,携手打造“劳务合作联盟”。为拓宽就业渠道,密切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地的联系,2月22日下午,我局与烟台市、南通市就业服务部门及多家用工单位和煤电技师学院、烈山区职教中心、市新科技学校等个教
育培训机构举行了劳务合作洽谈会,共同研究如何对我市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培养和转移就业,促进我市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中实现跨地区转移就业。四是及时互通信息,在“就业网”、《就业报》设立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信息专版,及时发布转移就业岗位信息,协调日报、晨刊及电视台跟踪报道农民工转移情况及各地采取的帮扶措施经验。注重政策宣传,欢迎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一是将中央、省、市近出台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编成宣传单,通过在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的服务大厅设立的宣传咨询窗口免费向农民工发放;二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返乡农民工从电视里了解到当前的各项优惠帮扶政策;三是深入汽车站、火车站、街道和社区举办政策现场咨询活动,现场解答农民工提出的各类问题;四是制作《热烈欢迎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等宣传横幅,分别悬挂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全市各街道,营造政策宣传声势,让政策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截止2月25日,全市共发放最新政策宣传单万份,深入乡镇举办现场咨询活动10场,悬挂横幅标语21条,有效地确保了各项优惠政策深入农村,深得民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为农民工就业牵线搭桥。一是分别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了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专门窗口,为每位前来求职、创业的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创业扶持等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在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活动周”活动,一周期间全市共举办促进返乡工就业招聘会2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21811个次,其中市内岗位40890个次;6470名农民工在招聘会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其中就近就业4676人,异地转移就业1794人。同时,我局还创新服务模式,联合区县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分别在濉溪县南坪镇、烈
山区古铙镇、相山区仁和小区、杜集区石台镇举办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就业等不同主题的“就业服务大逢车下乡”活动,将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创业就业政策送到农民工家门口。共提供就业岗位32296个,发放宣传资料万份,4376人当场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三是组织技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能力。在新闻媒体公布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名单、培训工种和联系方式,引导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工种;建立了农民工技能培训登记台账,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定单、定向培训,做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有效衔接。截止2月25日,全市已培训农民工 人次,其中开展技能培训 人,培训后就业率达 %。强化基层平台,打牢工作基础。把加强乡镇基层劳动保平台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重点环节。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规范工作要求,通过召开现场会、调度检查等各种措施,充分调动起各县区、乡
镇办政府积极性,加大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力度,90%以上劳动保障所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达到“机构、人员、制度、场所、经费、工作”六到位,实现“基础台帐,服务标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四统一。同时各个行政村也都配备了实名制村级协理员,建立起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体系。农村劳动力调查、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在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第三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之路
公务员申论时政热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之路
》》新闻背景
两会工作报告论述:
温家宝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
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
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政策扶持。[摘自2009 ]
人大代表刘友君:”人大代表高德康: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不裁员的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
“从输血到造血”——代表委员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招探路
”
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谭浩、顾瑞珍、任珂)2000多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政府和社会的神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如广东省已确定了‘腾笼换鸟’的发展战略。”在刘明华委员看来,农民工大量转移的趋势不可避免,此次金融危机只是将这种趋势提前了而已。
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不仅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统计,2008年提前回流的农民工占到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左右。在空前的就业压力下,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之路究竟在哪里?
咨询、报班、买书~~~随时欢迎联系广外华图服务专员
李海群QQ:865226296***(669841)
关玉莲QQ:5250***23604(613604)
“希望国家能借现在大力培训农民工之机,对组织培训的单位以及农民工本身给予培训补贴。”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重点改善创业环境,建议开辟农民工回乡创业‘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
“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鼓励和引导城镇企业‘下乡’。”
“建议统筹解决农民问题,根据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编制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规划。”
民革中央的提案指出,农民工就业形势的恶化,来巨大压力。
怎样还返乡农民工一个“暖春”自身实际,“让农民工从接受输血到自己造血”的目的。
而不是让农民工”来自浙江的基层代表张剑星对于刚招聘进来的工人都
而在我们山区,可能更适合种木耳等食用菌。“在组织培训时,这些因素都要考虑”(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易敏利:应把发展中小城镇作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关键着力点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陈玉明、王攀)如何安置大批返乡农民工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建议,应把发展中小城镇作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关键着力点。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批沿海企业停产或关闭,导致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据有关部门测算,返乡的农民工超过2000万。
易敏利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田间农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民工返乡,基本上也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与当前的城市化趋势相悖。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城市化需要来创新解决当前就业问题。
易敏利认为,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发展中小城镇,增加中央政府对中小城市和城镇的投入,既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方式,又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推动城市化进程,从而解决当前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环节。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661个城市中,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就有533个,占全国城市的80.6%,中小城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9%。中小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易敏利说,推动中小城市发展,由此产生的就业岗位对单个城市来说虽然可能有限,但众多的中小城市共同产生的作用,却最终可能有效地分解就业难题。
易敏利认为,发展中小城市,必然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实际上,推动小城镇发展也是发展中小城市的应有之义。中小城镇是城乡结合点,可以为从沿海返乡而又不愿意回乡务农的农民工提供就近择业的机会。而且,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可以避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易敏利建议在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资金中设立专项,较集中地区的中小城市及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可以改善这些城市的居住环境和质量,落实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方面的担忧。
此外,并在()
荣海委员:加大企业用工补是保障就业的有效办法
人民网北京3月11为,2009
“4050”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时,3001到5年。
6个月到1年不等。
别按2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
但是力度太小。仅仅从就业人员角度是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还应该从企业的角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荣委员认为加大用工补贴是扶持困难企业、保障就业安全的最有效办法。他建议:
一、企业实际用工人数,遵循一人一补的原则进行补贴。补贴费用为每年1-5万元,补贴期限3-5年。
二、降低企业和员工社会保险缴纳比例,加大国家社保资金投入。
三、各地政府对企业为员工所建立的生活福利设施、文化设施、物业管理费给予一定补贴。
四、出台国家对企业员工培训基金的补贴政策。
五、根据职工总人数给予一定的金额的劳动津贴补偿。
六、各地每月或每季度举办免费的招聘会,对于高端人才给予100%的猎头费补贴。
七、对职工的发明创造奖、科技进步奖给予专项奖金津贴。(来源:人民网)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伤害要大于对GDP的伤害
4万亿投资能否有效带动就业?日前,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蔡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伤害要大于对GDP的伤害;特别是9000万灵活就业的农民工,他们的失业严重程度容易被低估。“经济复苏了,就业却上不去”也是有可能的。
病征 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被低估
记者: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蔡昉: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危机对就业的伤害要大于对GDP的伤害。其次,受冲击的企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体,所以农民工是遭受就业冲击最严重的群体。
记者: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如何?
蔡昉:这次危机冲击的主要对象,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当中,灵活就业的三分之二,约9000统计体系中得到反映,业扶助措施覆盖的程度也很低。
经济复苏失业率未必下降
蔡昉:经济周期对就业影响的确很大,经济危机时:经济复
提高效率,多用自动化设备而少使
药方
蔡昉:亚洲“四小龙”当年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转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我们跟“四小龙”不尽相同,“四小龙”都是小规模经济体,我们地大人多,不能照搬“四小龙”的经验。
中国东西部差异巨大,我们不妨把在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发展瓶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用中西部地区与印度、越南这些同样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竞争。
虽然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研究表明:中国近年来工资的增幅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是同步的,依然拥有劳动力比较优势。据我所知,中国中西部地区,无论是政策环境、基础设施,还是劳动力素质,都要优于印度和越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明显。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搬到中西部去,尽量不让它们流到印度和越南。
从现实层面看,广东的“双转移”政策很有道理,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
开拓中东和拉美市场 东部可“走出去”谈判
记者:东部“腾笼换鸟”之后该怎么发展?
蔡昉:东部“腾出笼子”之后,重点发展服务业。“中国制造”对美国的依赖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美国商人有很强的采购能力;而我们的谈判能力又很差,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我知道广东的企业已经开始大力开拓中东和拉美市场。
中东人和拉美人的采购能力不太强,我们必须提高议价能力,主动地走出去,不能坐等他们上门来找我们。主动走出去、议价、营销,这些事东部可以试着去干。(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张强、曾向荣、李颖)
温思美委员: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温思美委员代表民盟中央: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王宇)9体会议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农民整体上科技文化素质仍然明显偏低,农民教育和培训仍然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温思美委员建议:
一、深化认识,尽快制订全面的农民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加大投入,(来源:新华社)
大学生就业难也因“工冷文热”?人大代表说我国高等教育要“防错位”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广东省副主委孔令人说,危机因素值得重视,“错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文科严重‘供过于求’,市场需求紧迫的工科却发展迟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了。”
长期在大学教研机构工作的孔令人说,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以来,文科专业的大比率扩张和工科专业的相对萎缩、普通工科招生难等现象日渐明显。“统计显示,近年来很多大学在集中开设一批热门专业,其中七成左右都集中在英语、法律、国际贸易、艺术设计等专业上,社会需求紧迫的传统工科专业却乏人问津。”
此外,过度集中的专业设置使得部分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以避免,而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以新闻专业为例,2005年最高峰时,全国高校当年就新增了202个本科专业点。广东一家大型报业集团招聘时,曾出现过4万人竞争200多个职位的激烈情况。在教育市场整体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光靠多方开拓就业渠道,恐怕还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矛盾。”
而在文科类“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另外一些专业特别是开设门槛较高、投入资源需求较多的工科专业却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孔令人说,根据他的调研,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59万人,学工科的仅占30%,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生物工程、通讯、信息、电子、新材料上,而机械、造船、钢铁、化工、纺织、煤炭、汽车、制药、地质、水力水电等传统工科专业,每年毕业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仅10%。
“而纺织、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勘探又是近十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不论是企业升级转型,还是产业创新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但企业找不到需要的合适人才,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孔令人分析说。
在孔令人看来,除了“文热工冷”的专业设置和招考状况不利大学生就业外,目前我国工科教育本身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力度。“现在我国工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安排”
。他说,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国家和社会长远需要展开布局,导高校积极调整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多种措施,构建多样化的平台加强校、。(来源:新华网)
第四篇:开江县促进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
强化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开江县促进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
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张家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方略,将扩大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开江县有近二十万农民工,2008年9月以来,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破产倒闭或大量裁员,导致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大量失业返乡,人数多达1.96万人。切实解决好他们创业难、就业难问题,畅通再就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确保开江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作情况
开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通知》,进一步放宽政策、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优化就业环境,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资金、场地、技术、人才、服务等问题,支持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机制,保障创业。建立健全创业工作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县上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创业工作,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形成了分层次、分系统推进创业的工作体系。
(二)强化培训,促进创业。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心向返乡农民工转移,科学 1
调配县内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品牌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培训和引导就业培训等培训项目,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培训实效,集中力量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县的返乡农民工都学到了一门以上的创业技能,培训率达95%以上。
(三)政策扶持,鼓励创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一是放宽准入条件。不设置各种限制条件,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工商登记门槛。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农民工开通创业审批的“绿色通道”。三是落实税收优惠。落实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减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四是增加扶持时间。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登记注册后给予3年扶持期,纳入招商引资范围。对规模从事种养殖业生产,按规模给予补助补贴。五是提供金融服务。县内各金融机构按企业投资强度予以信用贷款,优惠贷款利率,增加贷款额度,积极创新服务,推出贷款、承兑、贴现、贷款承诺、信用证等金融产品,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六是落实创业用地。支持返乡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等场地进行创业。七是落实社会保障。对在务工地参加了社保的,可将社保转到县内续保,对失业返乡生活间难符合农村低保的,纳入农村低保。八是享受与下岗职工创业相同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给予与下岗职工相同的小
额担保贷款、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扶持。
(四)强化服务,支持创业。一是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社)三级创业服务平台,配备专管人员,实行创业信息三级联网、实时传输。二是在全县部分村组建立了村级服务站,将创业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门口,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农民、贴近创业者的优势,较好地促进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三是建设各类创业载体,形成了创业基地、创业市场竞相发展的态势。四是创新开展“一对一”职业介绍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项目推荐、成果展示、政策咨询、融资担保、工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五是通过开展“送技术到村,送岗位到手,送钱到户,送项目到乡镇,送资金到企业,送温暖到家”等活动载体积极支持创业。
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有738人已成功创业,建成创业基地3个,建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2家,带动就业12634人。如:开江县新宁镇农民孙小晴,投资300多万在孙家沟创办了天盛科技有限公司;新宁镇农民孙静敏失业返乡后第一期投资600多万元,成功创办了三合制衣厂,吸纳了167名返乡农民工在该厂就业;回龙镇农民马春太,投资200万元在陈家沟修建了大型的猪牛养殖场等等,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全县各地落户,并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主要问题
(一)缺乏创业观念。我县农民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闯荡市场既缺乏途径,也缺少风险意识,创新创业动力不足,创业观念薄弱。
(二)缺乏知识技能。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浓,与文化素质有直接关系。我县农民受教育偏少,文化水平偏低,闯荡市场创业缺少知识与技能支撑,法律意识与政策观念淡薄,不善于利用法律与政策获取创业的依据,寻求创业机会,创业成功的为数不多。
(三)缺乏创业资金。多数农民尚没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自身资金匮乏,无以实施创业计划,农民贷款难问题仍然未获破解,农民创业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办证办照不但手续繁琐且收费项目过多,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农民创业的热情,阻隔了农民创业的路径。
(四)缺乏政策支持。农民创业极需要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以及农村基金互动组织、小额信贷、农业投资担保组织等尚未完全到位,而这都是促进农民创业的必要条件。
三、对策建议
(一)树立务实创新理念,走以务实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务实是基础,是关键,创新是灵魂,是动力,离开了务实的创业,创业就无以起步;离开了创新的创业,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创业,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不创业等死,要创业则找死”。必须从务实、创新的角度来促进农民创业。一是创业的门槛要低。创业的要求要低、领域要广,只要有发展空间,符合产业政策就可以进行创业;二是创业的起点要高。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创生态业,打生态牌,出生
态品,走可持续的创业之路。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促进创业提供制度性保障。要进一步梳理现有与创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并把各项政策统一到“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导向上来。一是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和培育成长性好、关联度大、规模集约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企业带动一批农民创业;二是出台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支持离土离乡农民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逐步建立农村住房产权登记制度和住房产权交易市场,支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房产出租等途径增加收入,加快林权改革进度等;三是形成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优惠、厂房补贴等相结合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为创业提供贷款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为农民创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四是财政支持。设立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专项基金,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担保资金等,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三)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努力营造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大对农民创业观念教育和对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农民创业的服务观念的教育,切实树立服务意识,净化创业环境,增加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形象;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在继续抓好农民培训的基础上,重视对农民创业的培训,在项目选择、项目开发、经营策略、科技服务等方面
切实给予指导;三是进一步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管理和服务。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我们都大力支持;规范政府行为,严肃查处对农民工创业项目的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强化服务理念,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工解决回乡创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信息、人才缺乏,办事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四是搭建创业平台,编制适宜农民工投资的项目,建立创业投资项目库;五是探索建立创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解除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创业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制定促进农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规划;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在促进农民创业中的作用。乡、村基层组织要在促进农民创业中发挥引领、组织、服务、保障作用,切实提高自身带领农民创业的本领,基层组织领导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市场意识强、创业精神好、愿为农民服务的能人;三是建立促进农民创业的工作激励机制。建立促进农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考核机制,从创业政策落实到位、就业措施到户、创业效果突出等方面,加大对基层组织和干部的考核,切实为促进我县农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
二00九年四月十三日
第五篇: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近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金融海啸,国内一些企业和行业效益下滑、用工减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农民工返乡回流逐渐增加,其中因企业裁员提前返乡的有24230人。针对大量农民工返乡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亲自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及时了解掌握农民工回流的有关情况,从早谋划、从早部署、早抓落实,积极有效地实施了“个十百千”工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引导和帮助广大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1145名因企业裁员提前返乡农民工重新在本地实现就业,占此类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6%,其中有730多人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实现了自主创业,并成功带动了2190人就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赣县辖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全县外出务工总数166680人,其中农村外出务工人数144930人,城镇外出务工人数21750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包括春节返乡)总数122730人。据调查了解,外出务工返乡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因企业裁员返乡的有24230人,占返乡总人数的19.7%;正常返乡过春节的有94675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7.1%;政策吸引返乡就业创业的有3825人,占返乡总人数的3.2%。
二、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引导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
(一)搭建一系列服务平台。一是以赣县人力资源市场和19乡镇及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平台,设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 1
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社会保险、劳动维权等就业服务。二是为应对农民工返乡高峰,2008年11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返乡人员就业服务工作会议,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作了专题部署。三是组织开展了全县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台账,做到返乡农民工的姓名、年龄、专业特长、培训愿望、就业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六清楚”。四是组织举办了2009年春季就业招聘大会暨全民创业推介会,共有128家县内外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20668个就业岗位,并组织138个创业项目进行展示推介,进场人数达36000多人次,报名登记应聘人数19476人,达成就业意向9100人,现场录用了6736人,达成创业意向213人。
(二)创优十项惠民政策。一方面,我县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17条和市政府20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10条惠及广大返乡农民工的优惠政策措施。
1、提供贷款扶持。出台了《赣县提供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施方案》,县财政安排返乡农民工小额贷款担保资金300万元和贴息资金360万元,对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实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村经济实体。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目前,共为61名自主创业农民工提供了贷款扶持,累计发放贷款280多万元。
2、落实培训补贴。县财政从县级配套的再就业资金中安排300万元,对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给予补贴。目前,全县已累计使用培训补贴资金120多万元。如在沙地镇开展了烤烟生产、脐橙种植、水库养殖等农业知识培训,培训返乡农民工达1340多人次;在茅店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岗前技能培训,培训
人数达820多人;在其他乡镇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110多人次。
3、优化发展环境。我县在全市率先为返乡农民工办理《返乡农民工登记证》,凭此证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我县在县工业园规划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引导返乡回县人员在工业园创业发展。此外,采取创建“返乡创业一条街”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良好平台,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兑现社保补贴。为鼓励用工企业录用返乡农民工,我县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优先兑现社会保险补贴。目前,已兑现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险补贴资金5万多元。
5、实行岗位补贴。对40岁以上的返乡农民工优先安排在县内公益性岗位就业。对录用他们的用工单位,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拨付岗位补贴资金。目前,共开发和腾出各类公益性岗位140多个。
6、开展职业介绍。凡是返乡农民工,在赣县人力资源市场和各乡镇及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均所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目前,已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1780人次。
7、接续社保关系。农民工返乡务农或失业期间,允许其重新建立个人账户,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接续社会养老关系、失业保险关系,缴纳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8、减免有关税费。农民工返乡新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两年内减免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规费。
9、缓缴社保费用。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经批准可以在两年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职工应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变。
10、调处劳动关系。设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服务,并公布服务电话:4441431。
(三)推介百个创业项目。一是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具体特点,我县就业、外经贸、项目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项目,目前共收集和整理了100个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项目,并在春季就业招聘大会暨全民创业推介会期间进行了集中展示与推介,确保广大返乡农民工及时参观了解本地的创业项目,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民创业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对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代表进行公开表彰,在全县营造起和谐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2009年2月11日省就业局在我县开展“双带”(即带资金、带项目)服务活动,组织了全省80多个极具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进驻我县展示推介。
(四)创造千个就业岗位。我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第三产业,努力扩大县内企业就业安置容量,仅今年元月份工业园就有赣州中瑞科技有限公司、赣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晶泰锂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开工或竣工,将新增就业岗位5000多个。在春季就业招聘大会暨全民创业推介会期间,我县还将举行隆重的“送资金”、“送岗位”活动,确保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进全县就业形势平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