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函件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
函件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函件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2-10-29 13:29
函件业务是邮政核心业务,近几年随着客户需求的转变,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函件转型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几点思考意见供大家交流。
坚持传媒理念发展函件业务,不是说什么都要做,而是要运用传媒的理念,做精做细自己的核心业务。现在我们一谈到函件广告的转型就只会在广告形式上拓思路,似乎只要能创收的广告都可以。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受经济发展影响,广告市场略显低迷,部分社会广告公司转型做会展、做活动庆典,甚至做初端的印刷业务。随着市场细分的逐步加快,个性化需求的日趋增长,为直邮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邮政必须有信心在直邮市场中站稳脚跟。现在关键问题是怎么在做精做细上下功夫,如何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名址数据库信息;加强投递末端建设,完善信报箱建设,提高人们对信报箱的重视度;广泛宣传,强化直邮在经济发展、日常生活中服务的理念。
坚持专职营销,不是说只做销售,而是要依托团队力量,发挥个人所长。笔者在组建营销团队时,一些年轻同志往往谈“销”色变。笔者就给他们讲营销并不可怕,这是一个很有乐趣和挑战的过程,营销团队作为专职销售的存在形式,其最大魅力在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在团队中把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实现团队效益的最大化。在笔者团队中有名女同志,认为自己干不了营销。笔者出去拜访客户,总是带着她,让她在实战中慢慢体会,同时安排她写营销方案,负责方案的统筹以及其他文案工作。这样,虽然她不直接参与做营销,但确实为整个团队做了不可缺少的工作。笔者认为,做营销如同打仗,前面有冲锋陷阵的,后面还有担任输送弹药、医治伤员、后勤保障的。只有大家各司其职,才能保证队伍高效运转,继而实现战略目标。
坚持专业化发展,不是说全部依靠专职队伍,而是说在专业发展上要做到专而精,运用先进的团队运行理念,做好对支局的服务支撑、项目策划以及重点客户的开发维护工作。函件业务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经营拓展的市场属性。在向专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常年业务量基数的积累,不是建个团队就能简单承接下来的,而是需要所有力量共同去维护。有些支局函件业务推不动、函件收入上不去,这个问题首先让支局无论在服务还是经营上都要高度重视函件业务,这是邮政的核心业务,绝不能丢;其次,由传统的支局营销向提供信息转变,支局工作千头万绪,对上有多个专业口,集中时间跑客户做市场难免力不从心,由支局提供客户信息、客户关系,专职队伍跟进营销,做好服务支撑,收入归口信息提供单位。这样既解决了支局工作繁多、精力不够的问题,又优化了支局专业水平不足、客户服务外行的现状。毫无疑问,专职队伍要在市场开发上作表率,在市场细分、项目运作、大客户开发上求突破。
第二篇:关于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函件业务发展的思考
函件寄递是邮政的核心业务,这已成为国际邮政界的共识,而人均函件量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邮政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人均函件多少基本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经济发达国家人均函件量达到404.9件,美国更高达700件;发展中国家则只有十几件则几十件;全球人均为68.3件。而我国人均不到6件,这一数字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很不相称。从函件收入占邮政总收入的比重看,也能说明函件业务确实处于核心地位。多数国家的函件收入都超过邮政总收入的一半,有的发达国家则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如美国为88.5%、英国为75.5%、法国58.2,全球则为56%。
我国函件收入所占比重是偏低的。据XX年邮政发展统计公报所示,邮政业务总收入为649.3亿元,其中函件收入57.8亿元,所占比重约为9%,不用说与美英等国比,就是与全球平均水平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我国函件业务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比较正常逐年增长的。50年代末超过10亿件,六七十年代末超过20亿件,70年代末超过30亿件,到1988年接近60亿件。但是,从此时开始,函件量就忽升忽降,进一步退两步。1996年邮资调整前函件量已达到79亿件,调整后一下 子跌掉了10亿件,降到69亿件。此后缓慢回升,曾达到80亿件,但近两年连续下降,以XX年和XX年两年的统计公报作比较,可以发现函件量在XX年已经降到了73.5亿件,而到XX年又继续下降到71.3亿件。这一数字比10年前还要低7亿多件。
近一时期邮政主管部门对函件业务的发展是重视的,曾多次提出函件量增长目标,要求各地下大力气发展函件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当时的邮政主管部门提出到XX年函件量要达到130亿件,人均10件的目标,到期没有完成。进入新世纪,新的主管部门又提出函件量达到100亿件的目标,至今也没有完成,反而出现了逐年下降的局面,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不解。
函件的主要部分信件属于通信性质,是满足人们信息传递的需要。由于近年来先进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使一部分信件转移了,不可否认,现在人们很少写信,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非常方便。有人因此认为邮政函件业务不可避免要走向衰亡,这是不正确的认识。前面所引世界人均函件量已经说明,函件业务并没有衰亡,尤其在美国,一个电信十分发达、互联网网民也最多的国家,函件量仍在不断增长,目前已超过XX亿件,占到全球函件量4000多亿件的43%,这说明电信和电子通信手段固然夺走了一部分函件的阵地,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替代函件实物信息传递的功能。
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电信电子通信手段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保持函件量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实现了函件由个人通信向商用的转变。这些国家的函件组成成分以商函为主,有的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而商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前主要在两个领域,一是账单,一是广告。只要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这两项需求将会不断增长,而且这种书面寄递的功能也是电信电子通信手段所替代不了的,另外一些经济往来如合同、协议、意向书、报税单、提货单等也必须通过邮政寄递。美国政府甚至规定,移民申请绿卡的申请表必须经邮局寄出,有关部门按收到先后办理审批。
函件业务的主体是信件寄递,而信件寄递按法律规定由邮政专营,按说应该是不允许有竞争的。但是,信件专营是指这一项服务产品不允许其他企业或个人经营,即不能有同类产品的竞争,而电信和电子通信是与信件不同的方式,属于非同类产品,不受专营的约束。信件、电信、电子通信都是提供信息传递服务,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这就事实上形成了非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用户对某些信息传递不一定通过信件,打电话、发E-mail更加方便快捷。
信件与电信、电子通信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速度问题,一是价格问题。
信件的传递速度当然无法与电信、电子通信相比,但是,对传递速度的要求是相对的,是因内容而异的。有的信息内容没有太紧迫的时间性,不必立时三刻传到,通过寄信一两天内收到即可。这里有性价比的问题,如果不太急的事情,寄信比较便宜,用户就会选择信件了。
信件寄递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也要讲速度,太慢了人家不用。一些发达国家对一类函件的速度有具体指标,例如美国规定一类函件的次日递率要达到95%,英国为92.5%等。我国也应该分地区制定类似标准,尽量减少十天半个月才送一趟的投递班期。
函件业务的价格是用户十分关心并要仔细计算的一项重要因素。函件寄递属于普遍服务,应该实行万国邮联规定的“所有居民可以承受得起的价格”。我国平信邮资最近调高到外埠1.20元,本埠0.80元,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由于寄信少,按人均6件算,一年也只支出邮费7块多,可以算是“承受得起的价格”。但是,对于大批量寄发商函的企业来说,这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我国商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据XX年的统计,我国大宗函件收入已占到函件总收入的75.6%,企业成为函件业务的大用户。
寄一封信多花2毛、4毛,对个人用户影响不大,而对经常一次寄几千上万封商函的企业来说,就要算计算计了。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吸引这些大用户,采取了很多价格优惠的措施,例如:一次交寄超过一定数量的、经常预处理的、在 规定时间内交寄的都可以享受打折优惠。美国的商函量很大,而商函的资费也与一般信函不同,商函属于第三类函件,比一类函件的资费约低三分之一左右,传递速度则比一类函件略慢一些,企业乐于接受。他们就是运用灵活的价格机制牢牢吸引住了庞大的商函用户群,使函件业务的发展长盛不衰。
函件作为邮政的核心业务,是由邮政的性质定位所决定的,在我们的思想上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一、邮政属于通信服务,通信是邮政的根本,而函件寄递正是体现“通信为本”的一项基本业务,发展函件业务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而是要使宪法规定的人民通信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政治问题。发展函件业务与发展其他竞争性业务不同,不是可发展可不发展,也不是利润大小的问题,而是国家赋予邮政的一项责任,是必须办好的。
二、函件寄递是一项普遍的服务业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函件量不单是个数量概念,它也标志着邮政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要使城市、农村和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平等享受邮政基本服务,解决寄信难、不通邮的问题,必须不断提高邮政普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邮政设施的建设,使寄信方便、速度快。有了坚实的基础,才有利于函件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函件业务,提出指标是需要的,但要实事求 是,搞分阶段的具体目标,例如先达到人均10件,再增加到人均15件、20件。更重要的是措施必须有效并得到落实。除了提高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实行灵活的商函价格机制,采取上门服务等方便用户的措施,还要不断创新,如最近一些地方开展名址库函件直复营销的方式,很受用户欢迎,但名址库要及时更改,经常保持其准确性。
第三篇:企业转型发展思考体会(精选)
关于控股公司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XX市XX控股有限公司经市国资委批准成立,为国资委授权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对授权经营范围内的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履行投资、运营、监管职能,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控股公司成立至今已经7年多时间,时至今日,控股公司自身及周边客观环境都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两年来,按照国资委“逐步将控股公司打造成集团公司”的总体工作部署,控股公司一方面做好劣势企业的改革调整工作,关注弱势群体,保稳定,惠民生;另一方面加速资本运营,盘活存量资产,促发展。积极探索创新“资产盘活、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方式,改善存量资产质量,提高收益水平,为公司集团化建设做好了战略性铺垫。
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是一个新型模式,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及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产物,相对于其它国有企业,一无经验、二无模式可循,其运营方式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在探索、完善、调整之中。国内大家都认可运营比较成功的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一方面担当不良资产加工厂,对移交不良资产处置,对资不抵债企业的依法清算,退出市场,将处置收益再投入到优势企业;一方面担当优势企业孵化器,将划入企业的优势业务电力、煤炭、港航、化肥等重组整合,并扶持做强做大,逐步搭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架构,通过资产及业务优化组合,部分优势企业上市,实现了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良性循环,这一转换提升了国有资本的价值并且提高了流动性。我公司前期实施的分类管理及当前积极推动搭建母子公司管理架构与其不谋而合。
根据公司集团化公司建设的战略目标,结合自己感受,我谈谈以下几点。
1、多一点忧患意识,控股公司成立以来,大家一直感觉是特设机构,是机关,运营费用享有财政资金;监管困难企业的改革也主要依靠政府拨付改革扶持资金。当前控股公司拨款越来越不及时,改革扶持资金申请的难度越来越大。上个月参加省国资委座谈会,交流中得知,大部分地市投资控股公司是与国资委平行的监管运营机构,这类似于当年国资局与国资经营公司的关系,监管范围扩展到市政、公用事业,财政给予全额拨款并列入正常预算;一部分类似省投资控股公司,持有优良公司股权,每年定期分红非常可观。以上两个基础控股公司都不具备,依靠自身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避免。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如我们不能未雨绸缪,主动转型,将来会非常被动。
2、多一点效益意识,能否持续创造足够的效益,是我们长久立足之本。当然,前些年我们创造了不少社会效益,给控股公司带来较高的社会美誉度,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基础,继续争取政策及资金的扶持。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将来我们更需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公司才能逐步步入良性循环,广大员工的福利待遇才能逐步提高,才能同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是成为遗忘的角落。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收入倍增的目标,我们的收入能否倍增或者更高幅度增长,取决于我们未来的效益。在拟订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建议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加强开源节流的计划管理及过程管控。
3、多一点市场意识,大家要把控股公司当作企业,是市场独立竞争的主体,而不是管理机关,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把控股公司当作管理机关,甚至还号称“小国资委”,国家现在逐步将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从当前的环境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来看,我们都不可能转成事业单位,只有转变思想,向资本运营型投资控股公司转变,按照市场法则运营,从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
4、多一点创新意识,控股公司监管资产量大,抵押查封多,质量差,收益低,监管企业大多数停止生产经营,仅靠房屋租赁维持,这些年来,机关本部人员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及监管方面,要参与残酷的市场竞争并且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需要大家打破这么多年的封闭格局及惯性思维,多一些创新意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抓住纺织行业压锭时机快速扩张,依靠自身热电优势,在国家限制电解铝产业的背景下,逆势发展,并于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控股公司的转型发展,也要向魏桥创业集团学习,敢闯敢试,积极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多一点学习意识,人(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能动的要素,任何经营活动都需要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再好的业务,再好的蓝图都需要人去实施描绘。去年,公司招聘一批人员,根据集团化建设及发展需要,建议下一步继续招聘部分急需的专业人才。但是引进外来人才只是辅助,公司应加大内部人员交流培养的力度,广大员工应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结合自己实际岗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储备。
公司发展转型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需要公司上下要一条心,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正确有效的合力,推进公司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广大干部职工也会随着公司的发展强大,共同受益。
第四篇:手机银行业务转型及发展思考
手机银行业务转型及发展思考
2016年,是移动支付产业迅猛发展的起点年。在2016年,移动支付的几项数据引发传统金融行业的思考。在这几项数据中,这几组特别引人注目:
一、2016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通过组织支付宝、财付通、联动优势等成员单位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研和数据信息采集,撰写并发布《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用户使用行为。2016年,受访者中有22.8%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一周使用2-3次的用户占比为26.7%,每周使用1次的占比10.3%,三者合计为59.8%。半个月使用一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3.0%,一个月使用一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14.2%,有12.9%的用户不常使用移动支付。由此可见,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二、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16年餐饮消费调查报告》,对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进行了统计,根据报告,与去年相比,2016年消费者到店消费中,第三方平台现场支付的比重从9.9%跃升至35.6%,实现了360%的大幅增长。
三、伴随着移动支付业务越来越普遍,互联网金融事业也在迅猛发展。由央行发布的7月份河南省金融机构运行情况来看,住户存款减少较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较多。7月份,金融机构住户存款减少359.7亿元,同比少增27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9.3亿元,同比多增135亿元。
四、2016年5月的中国数博会上,马化腾宣布微信支付绑卡用户数已超过3亿,线下门店点接入微信支付综述超过30万家。
五、在过去的2016年,4.5亿实名用户使用了支付宝,其中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比例高达71%,而2015年的比例是65%;2016年,超过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比去年增长218%。由上述几项数据可以看出,谁先抢占了移动支付市场,谁就是未来的行业品牌。移动支付引起的金融改革正在席卷中国,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对于我们传统银行业,如何跟紧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银行的一线人员,从每天接触和外拓宣传的客户那里,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就是如今客户对手机支付软件如微信、支付宝等的高度赞赏和拥护。
针对自己的体验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来看,无现金化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趋势,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跟这些企业作竞争。手机银行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支付宝与微信的成功在于合作商家的广泛性和支付的便捷性。银联在今年7月份开通了二维码支付功能,但脱离了商家的接容度,二维码支付仍然无法迅速推广。
如何让手机银行更简便快捷,应用更广泛应该是未来手机银行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与当地商家合作,组建更加优惠的政策应该可以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机构做更多竞争。
第五篇:企业转型发展思考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企业转型发展思考体会
关于控股公司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XX市XX控股有限公司经市国资委批准成立,为国资委授权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对授权经营范围内的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履行投资、运营、监管职能,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控股公司成立至今已经7年多时间,时至今日,控股公司自身及周边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两年来,按照国资委“逐步将控股公司打造成集团公司”的总体工作部署,控股公司一方面做好劣势企业的改革调整工作,关注弱势群体,保稳定,惠民生;另一方面加速资本运营,盘活存量资产,促发展。积极探索创新“资产盘活、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方式,改善存量资产质量,提高收益水平,为公司集团化建设做好了战略性铺垫。
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是一个新型模式,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及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产物,相对于其它国有企业,一无经验、二无模式可循,其运营方式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在探索、完善、调整之中。国内大家都认可运营比较成功的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一方面担当不良资产加工厂,对移交不良资产处置,对资不抵债企业的依法清算,退出市场,将处置收益再投入到优势企业;一方面担当优势企业孵化器,将划入企业的优势业务电力、煤炭、港航、化肥等重组整合,并扶持做强做大,逐步搭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架构,通过资产及业务优化组合,部分优势企业上市,实现了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良性循环,这一转换提升了国有资本的价值并且提高了流动性。我公司前期实施的分类管理及当前积极推动搭建母子公司管理架构与其不谋而合。
根据公司集团化公司建设的战略目标,结合自己感受,我谈谈以下几点。
1、多一点忧患意识,控股公司成立以来,大家一直感觉是特设机构,是机关,运营费用享有财政资金;监管困难企业的改革也主要依靠政府拨付改革扶持资金。当前控股公司拨款越来越不及时,改革扶持资金申请的难度越来越大。上个月参加省国资委座谈会,交流中得知,大部分地市投资控股公司是与国资委平行的监管运营机构,这类似于当年国资局与国资经营公司的关系,监管范围扩展到市政、公用事业,财政给予全额拨款并列入正常预算;一部分类似省投资控股公司,持有优良公司股权,每年定期分红非常可观。以上两个基础控股公司都不具备,依靠自身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避免。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免费
分享
创新
假如我们不能未雨绸缪,主动转型,将来会非常被动。
2、多一点效益意识,能否持续创造足够的效益,是我们长久立足之本。当然,前些年我们创造了不少社会效益,给控股公司带来较高的社会美誉度,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基础,继续争取政策及资金的扶持。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将来我们更需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公司才能逐步步入良性循环,广大员工的福利待遇才能逐步提高,才能同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是成为遗忘的角落。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收入倍增的目标,我们的收入能否倍增或者更高幅度增长,取决于我们未来的效益。在拟订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建议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加强开源节流的计划管理及过程管控。
3、多一点市场意识,大家要把控股公司当作企业,是市场独立竞争的主体,而不是管理机关,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把控股公司当作管理机关,甚至还号称“小国资委”,国家现在逐步将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从当前的环境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来看,我们都不可能转成事业单位,只有转变思想,向资本运营型投资控股公司转变,按照市场法则运营,从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
4、多一点创新意识,控股公司监管资产量大,抵押查封多,质量差,收益低,监管企业大多数停止生产经营,仅靠房屋租赁维持,这些年来,机关本部人员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及监管方面,要参与残酷的市场竞争并且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需要大家打破这么多年的封闭格局及惯性思维,多一些创新意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抓住纺织行业压锭时机快速扩张,依靠自身热电优势,在国家限制电解铝产业的背景下,逆势发展,并于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控股公司的转型发展,也要向魏桥创业集团学习,敢闯敢试,积极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多一点学习意识,人(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能动的要素,任何经营活动都需要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再好的业务,再好的蓝图都需要人去实施描绘。去年,公司招聘一批人员,根据集团化建设及发展需要,建议下一步继续招聘部分急需的专业人才。但是引进外来人才只是辅助,公司应加大内部人员交流培养的力度,广大员工应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结合自己实际岗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储备。
免费
分享
创新
公司发展转型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需要公司上下要一条心,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正确有效的合力,推进公司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广大干部职工也会随着公司的发展强大,共同受益。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