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资料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以及7大新兴产业
学习资料
第一部分 工业4.0
一、内容
按一般的划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的发明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实现的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从现在开始,其主要特征就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又称第四次工业革命。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二、背景
“工业4.0” 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三、内涵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第二部分 中国制造2025
一、内容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中国工业未来 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
二、背景
当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 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三、任务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重点方向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
3、航空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7、电力装备。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
8、农机装备。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9、新材料。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
第三部分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内容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七大领域中,每一个大的领域中又确定了具体的分项:
“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
“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
“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二、产业简介
1、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2、新兴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数字、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1)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指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能够容纳各种形式的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号的传输和管理,提供各种宽带应用和传统电信业务,是一个真正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传输接入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网络。(2)物联网是指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3)三网融合主要指电信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网的融合,此融合并非三网的物联融合,而是应用上的有机融合。
(4)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包含多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显示技术本身,同时还包括与显示设备关系密切的其他技术。关注热点主要有OLED、电子纸、LED背光、高端触摸屏和平板显示上游材料等。
(5)高性能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目前中国高端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于成长期,未来随着对专用高集成度集成电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功率型集成电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6)云计算是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由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大量的计算机集群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并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提供给使用者。
3、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分、结构、功能与作用机理开展研究并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
(1)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 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2)生物农业是按照自然的生物学过程管理农业,适当投入能量和资源,维持系统最佳的生产力。生物农业包括转基因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非化学害虫控制和生物农药几大领域。
(3)生物制造指以生物体机能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物质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的新行业,是以微生物细胞或以酶蛋白为催化剂进行化学品合成、或以生物质为原料转化合成能源化学品与材料,促使能源与化学品脱离石油化学工业路线的新模式,主要表现为先进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生物炼制、生物过程工程等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具有低碳循环、绿色清洁等典型特征。
4、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航空装备是以市场应用为先导,以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2)海洋工程装备是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全面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
(3)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 深度融合。重点突破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开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促进“两化”融合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5、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
新材料的分类:按照应用领域来分,一般把新材料归为以下几大类:(1)信息材料包括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以硅材料为主体,新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2)能源材料主要包括专用薄膜,聚合物电解液,催化剂和电极,先进光电材料,特制光谱塑料和涂层,碳纳米管,金属氢化物浆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3)生物材料是和生命系统结合,用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生物质材料等。
(4)汽车材料属于技术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三高产品,主要趋势是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和复合材料等的应用。
(5)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大约相当于1根头发的八万分之一。纳米材料及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能源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相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6)超导材料与技术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广泛用于能源,医疗,交通,科学研究及国防军工等重大领域。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性能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7)稀土材料是利用稀土元素优异的磁,光,电等特性开发出的一系列不可取代的,性能优越的新材料。稀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农业,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国防军工等多个领域,是当今世界各国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
(8)新型钢铁材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机械电力,轻工纺织,医疗卫生,建筑建材,家电通讯,国防建设以及高科技产业,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9)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主要包括铝,镁,钛等轻金属合金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高纯金属材料等。
(10)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国际上建材的趋势正向环保,节能,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11)新型化工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
(12)生态环境材料主要包括环境相容材料,如纯天然材料(木材,石材等),仿生物材料(人工骨,人工器脏等),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袋,包装容器),生态建材(无毒装饰材料等);环境降解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等);环境工程材料,如环境修复材料,环境净化材料(分子筛,离子筛材料),环境替代材料(无磷洗衣粉助剂)等.(13)军工新材料国防科技,国防力量的强弱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展武器装备新功能和降低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取得和保持武器装备竞争优势的原动力.6、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1)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可通过核裂变、核聚变、核衰变释放能量。核能现今主要用于发电,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2)太阳能指太阳的热辐射能, 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主要的利用形式是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水泵、太阳热水器、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干燥等。
(3)风能是由于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4)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7、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应用的行业。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主要包括:
(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新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区别于传统汽油动力与电驱动结合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原理、驱动单元与电动车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车上装备有一台发动机。
(2)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第二篇:学习《中国制造2025》思想汇报
学习《中国制造2025》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国务院又印发了新的改革动向,《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行动纲领。看到这一改革新动向,我内心是无比激动的,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剂良药,我迫不及待的要向您汇报,我此时此刻的想法了。
新一轮的科技改革和产业革命已经发生,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我国目前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急需相应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与之匹敌。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也加快谋划布局,积极着手全球企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入新常态,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改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状态,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的挑战,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着力点,重点难点都在制造业。
建国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已经建立,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深海石油勘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设备取得新的突破。但是,我们的制造业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仍然依赖国外,企业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品牌优势不显,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简单加工,产品组装等制造业生产依然占有一定,制造业高端生产环节,高端制造业发展滞后;四是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不够。
《中国制造2025》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在未来发展的九大任务,如: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等内容。重点建设十大战略,创业和5项重点工程。
中国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不仅是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的重任,不仅是国家中央,地方政府的重任,也是科研工作者和即将从事科研工作的我们身上肩负的重任。一方面,九大任务如何实施,十大战略产业如何发展,5项重点工程如何推进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课题,不能拍脑袋决定,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谋划规划,这是科研工作者身上的职责;另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内经济局部问题存在,难保《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进程中出现难以预期的的问题,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时时警惕刻刻跟随着以战略实施进展,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研究提出妥当的应对方略。
若将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任务提升一个层次,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确保这一战略实施,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实战性的工作,更要将其上升为理论,从其中总结规律,给后来的经济发展指出方向,为后世留下一些启迪。古语有云,读史可以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是过去的记录,而是观察过去可以得到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阅读这些发展规律可以明智,可以知未来,而我们扮演的就是事物,社会的发展规律发现者这一角色,任重而道远。
以上是我对国家政策新动向的观察,对制造业发展战略的一些看法和对科研工作者肩上使命的一些想法,如有不成熟之处请党组织批评指正,谢谢。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第三篇:中国制造2025 学习小结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学习小结
通过观看视频,认真学习《中国制造2025》,视频中,姚珺处长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谈起,深刻分析了目前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迈进的方针及战略对策,并就实施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目标及实现路径,提出了科学的政策建议。
这些学习资料,让我准确理解和把握制造强国的精神实质及战略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刻理解工业4.0”概念由德国人提出,指的是在制造领域把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制造有三大法宝值得嘉兴企业学习,一是产品创新、开发和应用能力,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二是对产品制造流程的把控,也就是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标准;三是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篇: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近日,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谈起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时下热点的话题,对此,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查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背景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相继出台,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企业如何在此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德国作为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其优势领域主要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工业以技术领先、品质精良而著称,但成本较高。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其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 4.0 的提出将成为工业战略性的革命,而中国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工业革命,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由以农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为主。但是,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等原因,一直处于多制造、少创造的尴尬地位。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为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202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使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接轨,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我国实现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德国工业 4.0 与中国制造 2025 在提出背景、发展方向及保证措施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者在发展阶段以及战略定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相似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三点。首先,两者都属于应对全球竞争之国家战略。德国工业 4.0 与中国制造 2025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两者的出发点均是为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竞争,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其次,两者都将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根基。德国工业 4.0充分体现了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中国制造 2025,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再次,两者都需具备掌握良好专业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需加强制造业人才职业技术培训和再培养,使其掌握高端制造业所需的工艺及技术诀窍。
而二者的差异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两国确立战略的起点不同。两大战略的提出,基于两国不同的阶段和发展背景。德国工业 4.0 建立在已完全实现工业化并达到相当深度的雄厚工业基础之上,旨在对现代的技术与现有的产业基础进行整合。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未真正实现工业化过程,基础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德国差距很大,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接近与德国加工深度相似的水准。其次,两国工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德国工业 4.0 主要聚焦于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是成功跨越工业 2.0、工业 3.0 基础上的串行发展模式。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工业 2.0 的后期阶段,面临着“工业 2.0 要补课、工业 3.0 要普及、工业 4.0 要示范跟上”的并行同步发展阶段。中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等方面,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仍面临着质量低端及技术缺失等问题,而此类问题发达国家早在工业2.0时代就已得到解决,因此中国距成为制造强国仍有很大距离。再次,两国战略定位与目标不同。由于我国与德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在制造业基础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自然会有差异。
在通过分析德国工业 4.0 推进思路和发展经验后,我认为对比我国推进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实施以及标准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做起。
从整体上看,德国工业 4.0 的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德国经验,我国推进智能制造的首要工作仍是继续加强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要继续增强服务意识,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体系建设、研发的协同发展。根据德国工业 4.0、中国智能制造、等各国新兴工业发展战略的异同点,取长补短,建立更加全面合理、能够有力支撑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综合体系,从而构建有力支撑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
其次,我们应积极向欧洲及其他国家传递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思路,吸引国内外先进企业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研究。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和专家积极参与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工业、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等相关研究组活动;密切跟踪工业互联网联盟等工作动态,在国际化活动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领域标准的国际化。
工业 4.0 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需要复合人才,我们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应更加关注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能动性、跨学科能力,培养全局意识。
除了以上几点外,在我看来,在深入研究他国工业标准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与借鉴他国经验及发展道路的优缺点的同时。在国际道路发展的舞台上,应 与德国进行积极对接,争取夺取更多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第五篇:中德工业服务区务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
中德工业服务区务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这些无疑是目前中国最炙手可热的词汇。而在国内很多地区的工作还仅仅停留在研究这些概念所代表的深刻内涵时,广东佛山却早已经开始了脚踏实地、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政策落地。
作为国家级中欧工业服务载体及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中德工业服务区落地的中德两国合作项目已经超过34个,目前在谈的国内外项目达到80多个。
“走出去”,帮助企业接轨欧洲
中德工业服务区地处广东省佛山市中南部的顺德区,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从中德工业服务区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到达广州南站仅需10多分钟。
一个多月前,中德工业服务区组织的企业代表团刚刚完成对德国、法国为期八天的商务考察。
据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介绍,此次出访的企业代表有50多家,以机械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照明企业为主,出访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总和几乎等于顺德经济总量的一半,企业市值累积超过2000亿元,其中不乏伊之密、欧浦钢网等上市企业。此次商务考察,企业需求主要集中在装备采购、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市场开拓四方面。中德工业服务区希望通过德国各大合作渠道,帮助佛山企业真正找到合适的欧洲合作伙伴及具体合作项目。在商务考察的报名阶段,中德工业服务区收到企业对欧洲企业合作需求82项,欧洲对中国企业合作项目需求36项。
6月19日,由中德工业服务区举办的一场项目洽谈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举行,众多中国企业家与102家德国企业高管现场对接合作。德国前总理、中德工业服务区顾问洛塔尔?德迈齐埃也专程赶赴现场,为两国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这难得的机会让不少德国企业的代表兴奋不已,他们早早来到活动现场,通过宣传资料和展板提前了解对接信息。据统计,最终有超过九成的企业初步与德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引进来,国际项目来路演
6月23日,“创智融合?赢享未来,中欧中心启用暨国际项目路演大会”在中德工业服务区举行。
中欧中心是中德工业服务区的核心建筑群,包括7幢主楼。G栋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超过3.8万平方米,包括54个多功能会议厅,配备同声传译系统等,是佛山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设施先进,集会议、展览、剧场、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会议展览中心。
在国际项目路演活动中,来自欧洲多个国家,包括汽车、机器人、IT、环保等行业的近百个项目正式对外公布合作需求。其中,6个项目以当下最受热捧的TED演讲模式进行现场路演。活动吸引了300多家本地中小企业和50多家风投机构现场对接涉猎合作商机。为提升服务水平,中欧中心还分别与世邦魏理仕及DTC戴德梁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这次路演项目都十分“接地气”,如澳大利亚“高端智能化工业设计”项目正好对应了从家具、佛山陶瓷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匈牙利“纺织工业机械”项目则直接针对顺德均安牛仔纺织工艺的提升。
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黄海将中欧中心形容为“灯塔”,在中欧交流合作中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因为这个平台推介的都是可信的、优质的项目,减少了企业摸索的过程。”
“隐形冠军”有意出让股权
“500万欧元出让70%的股权。”当法国拉飞集团总裁费特坦陈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并提出期望的被收购价格时,很多来自国内的企业家异常兴奋。
拉飞集团虽然只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年轻企业,但却是全球领先的焊接机器人供应商,是欧洲唯一一个可以提供从原材料到制造、维修、服务等全产业链支持的机器人企业。拉飞集团目前拥有5个子公司,员工横跨整个欧洲,分布在巴黎、图尔,以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中德工业服务区组织的商务考察团在法国期间,费特特意带着拉飞集团的总工程师一起与来自中国的企业家们见面。随后,商务考察团的成员们还到拉飞集团的一个厂房进行了参观。许多国内的企业家对这个厂房一点也不起眼、但却堪称“隐形冠军”的拉飞集团非常感兴趣。费特向企业家们介绍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整套生产流程。据悉,机器焊枪和机器抓手是该企业的最大亮点,由该企业生产的机器抓手应用四个激光定位点,每个激光定位的精确度可以达到惊人的0.15毫米。
该集团总裁费特此后又来到佛山,参与了国际项目路演大会。佛山良好的市政规划和建设,以及中德工业服务区的高速发展,让费特大呼意外,也更坚定了他必须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想法。
对于欧洲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正是他们先进制造业庞大的市场机会。中德工业服务区不会再停留于“去欧洲买技术、挖人才”,而是要促使国际项目在佛山落地,让“佛山制造”与“欧洲智造”通过创新驱动的碰撞赢得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