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促进工作协调发展

时间:2019-05-13 05:2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促进工作协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促进工作协调发展》。

第一篇:论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促进工作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 法院文化是近年来在司法领域出现的一个极富学术价值和时代气息的命题,但由于对法院文化论题的认识不足,出现了一些认知和建设误区。拟通过对法院文化内涵及结构的界定,以瑞安法院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为视角,对法院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发展作初步探索,以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论文关键词 法院文化 创新发展 思想建设

法院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队伍素质、增强队伍凝聚力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国战略目标,给法院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近两年,瑞安法院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原则,结合法院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教育培训、载体创新四条途径,努力打造“服务型、高效型、创新型、公信型、学习型”法院,收到良好成效。

一、法院文化的内涵及结构

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根据我国学者庞朴先生的“文化结构三层次”理论,豍笔者认为,法院文化结构亦可分为外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外层即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了能够彰显法院文化氛围的办公大楼、装饰布局、印章符号、审判设施、法官仪表等物质性内容部分;中间层即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了蕴含法院文化特征的有关的审判制度和保障法院审判权正常有效运作的审判支撑制度;核心层即精神文化层,主要包括了法院文化主体在审判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职业特征的思想意识、理想信仰、价值取向、工作方法等内容。

二、前几年瑞安法院文化建设误区

前几年,瑞安法院“抓文化、促审判”,使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有所开展,但与优秀法院文化建设理论的要求、上级的部署、群众的期盼相比尚有一定差距。通过分析,发现该院在文化建设工作上存在四大误区,分别如下:

1.对法院文化结构缺乏深层次思考。法院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三者均不可或缺。但是我国的法院文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学习借鉴,导致理论研究与实际的脱节以及盲从,这使得该院不可避免的将法院文化建设重点放在审判大楼、审判设施以及法官仪表等物质层面的建设上,从而忽略了法院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

2.对法院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片面性。法院文化结构核心部分的法院精神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绝非一日之功。该院对此认识不够充分,较为片面地认为法院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几种固定的文体娱乐活动,或在载体和形式上创新不足,学习有时停留在开例会、学文件等传统的方式上,没有将法院文化各个要素综合起来,未能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

3.对法院文化建设的独特性有所忽视。与其他机关文化相比,法院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职业色彩,因为法院文化的本质是法官文化,而不是一般的公务员文化。该院虽已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有针对性的特色文化建设还不够,未能鲜明展示出法院文化的本质属性,导致法院文化建设趋于大众化。

4.对法院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总结和宣传。法院文化建设中一些好方式没有被及时推广,一些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结束后,也缺乏必要的总结,有点流于形式,没有很好的延续性。对法院文化建设的宣传还不到位,在本系统的报刊上宣传得好,但在系统外的媒体上宣传不多,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共鸣,不利于法院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开展。

三、近两年瑞安法院文化建设创新与发展对策

为扭转不利局面,切实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近两年,瑞安法院按照“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原则、结合三个层次、把握四条途径、打造五型法院”的思路开展工作,将文化建设作为弘扬司法文明、确保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法院文化,有效促进法院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

(一)加强思想建设,端正价值取向

1.确立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理念。法院文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定位问题,假如价值取向偏离,文化建设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该院通过专项教育活动、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撰写调研论文、实地考察等途径确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2.注重长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精心打造、长远谋划。该院为此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科学发展”的原则,确定发展目标——打造服务型、高效型、创新型、公信型、学习型法院。

3.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展开。其一,积极探索,服务温州金改。针对近两年经济形势不明朗、金融案件激增的情况,鼓励干警进行调研分析,今年上半年就发表此类论文多达6篇,占论文总发表量的三分之一;定期撰写《审判态势分析报告》并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院机关成立保护金融债权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金融案件审判的管理与指导;三个法庭成立人民法庭金融债权审判专业合议庭,强化审判力量;执行局成立陈万敏金融执行工作室,提高执行力度。其二,针对全市开展的“违章七必拆”,对行政强制拆迁案件坚持“严格审查标准、多适用听证程序、尽量促成自动履行”的原则,共审结申请强拆非诉案件13件,准予强制执行12件,并均促成自动履行。其三,针对近两年涉诉信访工作量的加大,在信访窗口率先配备心理咨询师,对上访老户进行心理疏导,获得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1.完善案件分流机制,提高办案效率。近两年,该院面临案件数激增的压力豎,案多人少,导致办案效率有所下降,且各个科室分配不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因此,该院首先与市司法局联合建立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诉调对接、深化繁简分流、调整科室设置、重新划分案件归口。其次,与工商、房管、土地、公安等部门建立良好、顺畅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与市消协建立“消费维权巡回法庭”,促使相关纠纷调解更加快捷、专业、有效,减轻法官办案压力。另外,根据省高院的小额诉裁程序试点要求,对标的额5万元以下,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给付案件采取比现行简易程序更为简便的审理方式,实行一审终审,快速高效解决民事纠纷,2010年5月至2011年底已诉裁审结120件,平均审限仅5.1天,调撤率高达97.27%。第四,与市检察院联合制定《关于快速办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的规定》,着力保障刑事简易程序案件快审快结。

2.健全案件评查体系,保证办案质量。公众与法院接触最多的就是通过案件审执工作,人民把争议诉讼到法院,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纠纷和得到一个公正的说法,因此,办案质量与效率同样重要。第一,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与审判监督庭合署办公,明确案件质量管理、审判质效评估分析及通报、审判流程管理、审判态势分析、审委会日常事务工作、审判绩效管理、司法统计管理、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裁判文书上网管理等十项职能。第二,创刊《审判管理动态》,以加强工作指导、通报督办和交流经验为主要目的,充分促进审判管理水平。第三,坚持开展“百名法官百案回访”活动、抓好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办案质量、审判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3.构建目标考核机制,规范管理工作。第一,制定出台《关于抵制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管理办法》,改变“一刀切”的责任追究制,正确对待二审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区分责任有无。第二,出台各种形式的奖惩办法,促使干警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如近期出台的《信息工作奖励办法》,就使信息工作一改往日的消极状态,全院干警争先撰写各类信息。第三,加强巡查检查,坚持由院党组成员轮流带队定期开展检查活动,通报并督促落实文明接待、庭审规范、着装规范等,至今已提出相关建议50余条。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文化素养

1.党组重视,创造学习条件。第一,党组成员发挥表率作用,坚持每月组织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参与党支部学习、为全体干警上党课,提高自身的专业、管理素养。第二,积极鼓励干警进行学历深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目前该院有硕士5人、本科146人,占总人数的90.4%。第三,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活动豏,并要求干警培训回来之后整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课件,通过统一授课或是制作PPT软件,及时将培训的新内容传达给其他干警,使理论学习转化为工作成果。第四,设立法官论坛、三叶草论坛、乐知研读社、法院人才库,并定期开展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座或是业务培训,以达到共同学习探讨的目的。第五,推行青年干警导师制度,以一对一的方式,实行为期二年的传帮带导师培养制,受指导对象每年须结合本职工作撰写1篇以上学术论文,以此鞭策青年干警多学习、多思考。

2.正面宣传,发挥榜样力量。第一,通过观看事迹报告会、研读宣传材料、书写学习心得等形式学习、宣传全国法院系统先进典型,如全国模范法官詹红荔、全国优秀女法官陈辽敏同志。第二,发挥该院优秀干警的榜样作用,及时宣传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一等功臣陈万敏同志,浙江省十佳法官吴婉如同志,并设立“优秀党员示范岗”,以此作为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

(四)加强载体创新,彰显法院特色

1.增强物质烘托。第一,院机关新审判大楼建设项目已进入规划许可审批阶段,现审判大楼已搭建一栋临时办公楼并改造停车场,立案大厅的改造也已通过审批;马屿法庭已搬入新大楼,今年9月底前将对执行局、塘下法庭、陶山法庭办公用房进行整体修缮。第二,重整图书室,派专人负责,并订购各类报刊杂志图书,涵盖法律、社会、文学、管理等多个种类。第三,建立院史荣誉室,集中展示法院发展的历史沿革、工作业绩、法院及干警所获得的荣誉、奖励和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第四,打造符合该院实际的文化长廊,在楼道更新法律名言、廉政格言等字画,彰显法院文化理念。

2.创新活动载体。第一,组建七大兴趣小组,加强经费保障。各兴趣小组基本上由中层正副职担任组长,现有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定期于每周二晚上租用市总工会开展活动,让全体干警锻炼身体的同时加强情感交流。第二,创新并增加各类联谊会形式,如去年举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党史知识竞赛与唱红歌活动,获得全院干警的一致好评。第三,召开老干部团拜会,慰问老干部的同时使青年干警学习各种经验,更好的应对工作压力。第四,与上海闸北区法院签署缔结友好法院的正式协议,在队伍教育管理、法院业务工作交流、法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协作。

四、结语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一个缺少文化积淀的国家是苍白的,一个缺乏文化根基的法院也是难以令社会公信的。只有将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围绕审判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审判,才能使文化建设在法院的各项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效能,才能为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第二篇: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我国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开展工作。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重点,加快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是我国加快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人才开发、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工作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取得初步进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今后要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全面落实中央部署,扎扎实实地把西部大开发向前推进,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首先,突出重点,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一是要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西部地区已开工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江河上游水利枢纽、公路国道主干线等重点工程建设,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和项目稽查监督。同时,有选择地再开工一些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要在西部开发近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尽快建成一批公路、电网、广播电视项目,实现油路到县、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到户,使西部农村基础设施面貌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加快农村乡镇通电建设。全国农村还有700多个左右乡镇用不上电,绝大部分在西部地区。今年国家将加快西部地区农网改造步伐,争取在一年内使具备联网条件的乡镇基本通电,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少数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以及沼气、太阳能、风能发电等,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用电问题。要进一步实施行政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二是要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在近两年试点的基础上,要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草原恢复与建设等生态工程,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改善西部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三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首先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以及农牧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食品、中草药及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积极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钾盐、磷矿等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

其次,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国家已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过》;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确保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增加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一是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二是中央财政要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加强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金融信贷支持。第二,实行优惠政策。国家对西部从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第三,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吸引和用好人才。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重视发展远程教育。加强对西部地区贫困县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设

施建设的支持。加强对西部地区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继续实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不断改善西部地区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人才和智力向西部地区流动。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培训。

其三,推进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在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鼓励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互利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方位经济技术协作。鼓励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到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合作开发。国家要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和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优势互补。

第三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一是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出要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等方面,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农村金融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二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这意味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将成为各级政府建设的重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到2007年,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将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也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将不断扩大,到2008年,将在农村基本普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也将加快建设。三是为保障和增加农民福利,《决定》强调要逐步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实际上是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第四篇: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新闻日期: 2011年09月20日 09:59:39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市六次党代会勾画了濮阳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段喜中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城建、发改、规划、交通等部门肩负着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重要使命。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濮阳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濮阳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强力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用市场经济观念经营城市、按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城市、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城市”的理念,坚持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核心”带动、县城“骨干”支撑、小城镇“支点”吸纳的作用,不断增强城镇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实施“北进东扩”战略,着力打造省级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北进东扩”城市发展战略,推进濮阳县城“中心城区”清丰县城一体化,加速濮阳中心城区与现有油田基地、老城区的融合,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形成核心增长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构建豫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社区四级城乡体系。按照“新区树形象,旧城换新貌,建筑有品位,文化显特色的总体要求,突出城市特色,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通过管理、改造、建设、教育等有效途径,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环境卫生、城市管理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大提升,带动城市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至2011年春节前)以集中整治市容环境“六乱”为重点,启动部分设施改造和规划建设项目;第二阶段(至2011年5月1日前)以城市设施改造为重点,巩固市容环境“六乱”整治成果,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建设;

第三阶段(至2011年年底)以城市建设为重点,实现管理出规范、改造出效果、城市出形象;第四阶段(至2012年年底)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推动中心城市大发展、大提升。

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管理提升成效显著,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改造提升效果明显,绿化、美化、亮化改造进展顺利;建设提升态势良好,濮阳新区和东南片区路网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区在建房屋加快推进。当前,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濮阳新区和东南片区建设。强力推进濮阳新区“五纵四横”路网和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庆路南延、胜利路东延等8条道路建设,年内新修城市道路力争突破50公里。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工程、保障性住房、在建房屋建设,完成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升级改造、地下水源续建工程、外来气源输气工程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旧商业中心、旧商业街改造提升。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理念,严管重罚、严防死守,完善

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增强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按照复合型城市、紧凑型城市及绿色低碳、城乡统筹、全域规划、组团式集群发展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各类规划,实现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全覆盖,引导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全面完成县(区)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中心村(社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县(区)域村镇专项规划、各类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的修编和编制,形成中心城区和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层次分明的发展格局。注重城乡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城市(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统一配套的规划体系。认真开展了濮阳新区总体方案构想、新区空间战略规划编制方案和濮阳新区规划建设研究等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8个省定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三项规划。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区建设与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并重,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濮阳在豫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大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力度,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新型城区。按照“组团式、集群化”发展理念,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促进组团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基本功能,构建周边与中心城区的便捷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集群。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的大城市,充分彰显中心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

提升城市功能。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以大项目为载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发展的功能支撑。用2到3年时间,打通城市断头路。抓好南水北调受水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和引黄供水系统改扩建工程,提高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完成与渝济供气线连接工程,敷设高压外环储气工程,中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5%。增加集中供热能力,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增加中心城区绿量,三绿指标逐年增加,到2012年,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启动污泥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场等环保工程项目。2012年年底前,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在90%以上。

打造城市水域亮点。加快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打造城市亮点。加快濮阳市引黄调节水库建设,谋划金堤河北岸开发,加强马颊河、濮水河综合治理,实施“亲水临河”城市水系工程,引水入城,引水入园,形成“清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景观。实现沿河两岸污水排放的根本整治,建设高效可靠的地下污水排放网络,彻底实现城市水系水质的根本好转。

加快旧城改造。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现有建成区内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对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但尚可使用的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善。对不具有改善和保护、利用价值的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建,争取2012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旧住宅区改造任务。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15年前现有建成区城中村要全部完成改造。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就业社保、集体资产处置、身份转变等问题,加快中心城区内现有旧商业中心区、商业街区改造,整合优化提升商业业态,加快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按照“向心布局、组团发展、两规衔接、四个层次”的指导思想,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一是优化行政区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把临近中心城市的县改设区,使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中心城区、南北两个副中心城区。按照复合型新区的理念规划建设新区,优化居住、产业、生态布局,实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加速周边县城与中心城区整合,南部副中心城区以濮阳县城为主向南亲水临河发展,作为历史文化和商贸服务区;北部副中心城区以清丰县城为主突出居住、文化、教育功能,作为产城互动和生态宜居示范区。二是提质扩容发展县城。支持南乐、范县、台前县城与周边城镇组团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发展壮大小城镇。支持中心镇特色发展,建设专业园区,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向城镇转移。积极推进撤乡建镇,“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经济基础好、特色突出的乡撤乡建镇,建成各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四是积极稳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用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以产业集聚区发展为重要载体,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口集中。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北部的清丰县重点发展食品和家具制造业;南部的濮阳县重点发展医用新材料。其他县城产业错位发展。南乐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范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台前县重点发展羽绒服装和石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吸纳就业、促进消费、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产业发展,广泛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人口聚集,加快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形成依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的态势。

加快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南林高速东延、濮范高速东延、德商高速范县段的规划建设,在我市境内形成“井”字型高速公路网络,实现河南高速公路网与山东和环渤海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对接,彻底打破豫东北地区的交通瓶颈制约。积极开展市区—东明黄河大桥、柳屯—濮城、清丰—南乐、濮阳县城—黄河、范县—台前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动三条干线铁路在濮阳境内交会。协助推进晋豫鲁铁路尽快通车。加快郑州经鹤壁、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安濮荷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来源:濮阳日报)

第五篇:浅谈如何促进人民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人民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日益加大,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为避免出现人民武装工作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民武装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各级坚持“协调发展”方针的自觉性。加强人民武装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是打赢未来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统一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人民武装亦兵亦民、寓军于民,肩负着建设担国、保卫祖国的双重任务。加强人民武装建设,不仅在应对战争,而且在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要利用“军事日”、重大节日等时机,大力宣传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宣传人民武装的职能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政领导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自觉性,为“协调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要落实党管武装的各项制度,为实现“协调发展”提供机制保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党建立了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地方党委议军、军地联席会、国动委例会等一整套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实践证明,落实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确保人民武装 1

力量正确而有效履行职能,保卫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扬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依法治国要求,加大这些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依法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的自觉性。特别在涉及武装工作的人、财、物的调配、使用和管理上,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使人民武装工作逐步走上法规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要自觉把人民武装工作纳入依法行政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研究部署。加强检查督促,依法确保经济建设与武装工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地方军事机关的职能作用,促进“协调发展”的落实。地方军事机关接受双重领导,具有双重性,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贯彻“协调发展”方针,关心支持武装工作方面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人民武装工作的组织实施方面处在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职能部门的作用。要通过参政议政等有利条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上级军事机关关于新时期做好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积极建议和协助地方党委政府把武装工作的职责任务具体分解到各部门,使党管武装变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行动。要按照使命任务要求,科学制订本地区武装工作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步骤,立足担负的具体任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心一意谋打赢。特别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新经验,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新成就,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比如,发挥民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优势,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提高人民武装的现代化水平;又如,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发展,加大城市民兵建设力度,把非公企业民兵建设提到新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军事机关的职能作用,把人民武装工作高质量高标准落到实处。

四、要坚持人民武装工作在有作为中争地位,赢得“协调发展”的广泛支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既是地方军事机关和人民武装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认识、了解武装工作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与形式。各级军事机关要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地方“三个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维护稳定中发挥忠诚卫士作用,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为构建和谐、富裕社会做出突出贡献。通过富有成效的参建参治活动,使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人民武装的平战两用功能,以及军事组织攻难克坚的强大战斗力量,进而更加重视和关心支持民兵预备役建设,推动人民武装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下载论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促进工作协调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促进工作协调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好政协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做好政协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党领导的人民政治协商组......

    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安排

    XX县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安排 本院各部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高级法院、XX市中级法院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院实际情......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精选5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首都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组 中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 试卷 只选错的 1、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公有制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正确 错误 2、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是边际......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

    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范文模版]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范 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动力。近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

    论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论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发表时间:2010-05-11来源:湘潭国土资源局雨湖分局目前,我国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制度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