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本原理实践教学实施方案1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我院政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政治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之一。教学目的是对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灌输,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促使学员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通过社会调查和调研报告的撰写,提高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组织实施 此项活动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中进行,由教研室、学员队共同负责组织实施。任课教师具体指导学员进行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
教研室制定实施方案,部署、督促、监督和检查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组织成绩评定工作学员队协助教师组织学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报告学员教师按照教师要求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材料专题辅导、具体部署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解答学员疑问,参与成绩评定 教研室:负责组织研究实践教学实施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和督促指导教师进行相关辅导,监督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协调与学员队的配合,并负责组织学员上交调研报告和案例材料的鉴定、评分及成绩上报工作。学员队:负责协助任课教师组织学员开展实践教学。
任课教师:负责对学员进行社会调研专题辅导。要求就调研方法、要求、调研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具体辅导,并写出辅导教案,时间为2课时;部署社会调研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解答学员调研和撰写报告和案例材料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具体负责学员调查报告和案例材料的回收检查;指导修改优秀报告并向交流报告会或期刊推荐。
学员: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认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和案例材料。调研报告或论文成绩评定结束后,以学员队为单位组织1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交流会”,教员要在队领导的支持下精心指导、周密组织,指定若干名学员有准备的发言,并给其他学员留出即兴发表意见的时间,最后教员要对调研报告和论文撰写情况进行总结。
三、指导性调研方向 调研方向:
(1)调查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的变化,联系唯物史观的交往理论,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关于当前人们职业流动问题的调查报告。
(2)调查所在地区(农村、城市、部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进步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3)深入社区、乡村,调查人们的业余生活时间支配状况,联系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理论,撰写案例材料和一篇关于人们闲暇生活情况及问题的报告。
(4)调查一个村庄、社区、中队(站、所),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状况(如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居民委员会作用的发挥、士兵委员会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完整的了解,分析基层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地位、途径等问题。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5)调查一部分人群,了解大家对改革开放形势的看法,如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希望政府干的事情、最不满意的方面,初步掌握人们目前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认识,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给以分析。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6)调查基层部队官兵关系状况,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原理,分析建设良好的官兵关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7)调查所在地区人们的收入分配情况,撰写案例材料,根据唯物史观的所有制理论写一篇正确认识当前人们收入构成状况及原因的报告。
(8)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城乡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城乡人们在操办婚丧红白喜事过程中的消费和费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理分析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措施及建议。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9)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调查不同职业、地区、阶层的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包括“幸福是什么、怎样获得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等。撰写案例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理论写一篇以当前社会中人们的幸福观为中心的论文。
(10)通过实地调查一个家庭、企业、和中队的实际案例,了解该单位文化建设的突出做法和经验,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论文。
(11)通过调查农村、企业、部队中的干群关系情况,联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有关从基层干群关系看真正落实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重要性的论文。
(12)调查了解所在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现状,总结提炼经验,分析不良文化的表现、危害,分析现实生活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13)通过调查所在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等情况,运用发展理论,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14)通过调查所在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有关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理想、信仰、信念建设的调查报告。
(15)通过调查所在地区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的阶级、阶层变化情况,撰写案例材,写一篇当前社会分层状况的调查报告。
(16)调查一个村庄、企业、城市社区的环境生态状况,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所在地区生态的现状、取得的进步、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的设想等,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17)当前,网络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调查所在单位、社区人们的上网情况,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人们网上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18)“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人们对教育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调查所在地区若干家庭的“教育投入”情况,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关于“教育投入与人的发展”方面的报告。
(19)调查所在地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写一篇正确认识职工下岗问题的调查报告。(20)调查所在乡村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情况,少年儿童辍学、失学情况,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关于当前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调研报告。
(21)结合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求学历程和切身感受,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设想,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22)调查所在地区赌博现象存在的状况,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社会危害,并提出治理的设想,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23)调查所在乡村、街道、社区等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和作用发挥情况,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24)随着社会的变化,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也在发生着变化:如父权家庭的逐步消亡、子女数量的减少、等等。由此,传统的家庭让位于新家庭。调查你的家乡,考察这种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及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25)调查近年来所在家乡交通、饮水、卫生、教育、文化、村民自治民主建设等方面情况,写出案例材料,并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理论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26)围绕“八荣八耻”的某个专题,就自己身边发生的新变化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撰写案例材料和调查报告。
(27)调查家乡某一个农村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变化,写出案例材料和调研报告。
(28)就近调查一个消防中队(或边防检查站、派出所)近年来“三基”工程情况,写出案例材料和调研报告。
(29)就近调查一个社区,了解近年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写出案例材料和调研报告。(30)就你休假所在社区、乡村、部队群众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反映和评价问题搞一次问卷或入户调查,做好材料分析,写出调研报告。
(31)调查你休假地社会治安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完成调研报告。
(32)调查一个县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情况,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掌握丰富资料,做出综合评价,完成调研报告。
(33)调查一个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出理性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34)调查家乡所在地的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旧村改造情况,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分析其中的得失,提出改进的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35)调查休假地社会维稳工作情况,分析维稳形势,找出影响稳定大局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写出调研报告。
要求:
(1)上述调研方向仅供参考,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其中任选一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实际情况,另行确定调研方向。
(2)每篇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如附案例材料则字数不限。
(3)在新学期报到的同时,以学员队为单位,将调查报告和案例材料收齐,由各队课代表交给授课教师。
三、评分细则
案例材料和调研报告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认识要有深度,能够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评价,结论正确。具体标准如下:
(1)优秀(90-100),调查深入、资料翔实,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整理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好,逻辑性强,结论正确,报告撰写认真规范。
(2)良好(80-89),能够深入调查、资料比较丰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资料,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好,调研报告逻辑性比较强,结论正确,报告撰写比较认真规范。
(3)中等(70-79),调查比较深入,掌握了一定的资料,研究报告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结构完整,结论正确。
(4)及格(60-69),进行了实际调研,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初步的分析整理,结论基本正确,能按时完成论文和调研报告。
(5)不及格(59分以下),不认真调研或没有调研,抄袭别人或从报刊上“拿来的”,或是从互联网下载的,或不认真撰写调查报告、敷衍了事的,或不能按时完成调研报告的,成绩为不及格;其中从网上下载的、不能按时完成的成绩为零。
(6)优秀率一般不超过20%;研究报告占本课程考试总成绩的20%。
哲学教研室
2010年12月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校园生活,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实施步骤
1、自由组成 5-7 人小组并选出人小组并选出负责人,确定研究课题负责人,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提纲(由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组织协调分组),第 16 周完成);
2、围绕提纲收集资料,展开调研 ;
3、分析整理调研资料撰写调研心得或论文;
4、撰写调研心得或论文(要求3000 字左右,统一用 A4 纸打印,封面注明论文题目及小组成员的姓名、注明论文题目及小组成员的姓名、班级、学号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班级、学号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 周完成)以上 2-4 项在暑假完成开学第1周以系为单位交到思政部)。
三、参考课题、对如何培养大学生 “ 四种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调查与思考。、从运城周边乡镇企业的发展变化,看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关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或其中一方面)培养的调查与分析。、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运城学院后勤服务管理。、调查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主要存在哪些矛盾,分析解决矛盾中主要存在哪些矛盾,分析解决矛盾的方法。、流行时尚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大学生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文化调查内容:文化娱乐设施、娱乐种类及文化娱乐需求)。
10、大学生缺逃课现象的调查分析。
11、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
12、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13、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
14、我国居民收入状况的调查分析。
15、通货膨胀压力下老百姓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16、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重塑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2012-3-29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据我校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计划的规定,此课程除必须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学时外,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努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增强对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的深入把握和感性认识;
2.使学生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评价某些社会现象或政策;
3.提高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时间安排:
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教学安排,本学期安排4学时为实践教学学时。
一、教学实践总体规划
为了更好地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在教研室全体同仁的多次讨论和多方努力下,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决定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深度。具体安排如下:
1、统一规定4课时(2次)作为课外教学时间,保证师生完成课外教学任务。
2、严格课外教学各环节,做到有计划、有规则、有过程、有结果、有成效。(五有)
二、课外教学实践具体内容
(一)原著选读:要求教师列出书目,制定实行细则(读书形式、交流方式、考核方式),严格组织实施。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推荐读书书目
马恩列毛著作类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页—30
页。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19-760页。
4.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5.毛泽东:《矛盾论》。
6.毛泽东:《实践论》。
哲学类
重点:《形式逻辑》(各种版本的教材)
1.阿.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2.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2年。
4.尾关周二:《共生的理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5.胡军:《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
文科、郑义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
7.傅佩荣(台湾):《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年。
8.黑格尔:《哲学全书.逻辑学》,梁志学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
9.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10.老子:《道德经》。
11.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汉译名著),顾良译,商务印书馆。
经济、政治和其他社科类
1.马克思:《资本论》节选。
2.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
3.马蔚华:《银行家》,现代出版社2008年。
4.[德]维尔纳.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5.陈桂棣等:《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
6.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7.华姿:《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山东画报出版社。
8.陈志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中信出版社。
学生也可以自选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哲学、社科类著作阅读。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实施方法:
1.请按对书目的兴趣(读一本书或内容相近的两本书)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每组5-12人;
2.各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和副组长,由组长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和小组考核;
3.读书后,每人必须写一篇读书心得,字数2000左右,书面提交(不得用电
子版),在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文章和交流情况给每人打分(写在读书心得和考核表上),最高为10分(一般不超过9.5分,每个人的分必须有差别:如,9,9.1,9.2)。另外,小组长给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打分(写在考核表上),最高为10分(一般不超过9.5分,每个人的分必须有差别:如,9,9.1,9.2)。副组长给组长打分。两项合计共20分,计入平时成绩。小组长签名后交给老师(须列项目:小组所读书目,列表——学号,姓名,文章名称,文章分数,参与分数,总分)。
4.小组交流结束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在第三次课时参加课堂汇报,课堂汇
报的形式可以是读书报告、论文、演讲等,这些形式须有文字资料或电子资料(PPT),以备查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2013.5.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研究型教学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研究型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研究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校园生活,特别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去理解和运用理论,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
二、实施步骤
1、自由组成3-4人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提纲(由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组织协调分组,14周周五前完成)
2、围绕提纲收集资料,展开调研
3、分析整理调研资料
4、撰写调研心得或论文(要求3000字左右,统一用A4纸打印,首页注明论文题目及小组成员的姓名、班级和学号。以上2-4项在第17周至第18周完成)
三、参考课题
1、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2、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
3、QQ使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
4、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对大学生交往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5、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6、大学生缺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7、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8、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我国居民收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0、桂林旅游业发展状况报告
11、高校两地办学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12、通货膨胀压力下老百姓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3、高房价时代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4、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重塑研究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经典赏析”实践教学项目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之二——“经典赏析”实践教学项目实施方案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检验、丰富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使思政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切实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促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铭记党的革命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理解与运用,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时代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
二、实践教学内容
革命导师著作及领导人讲话稿子。遵循通俗性、简短性、指导性、针对性等原则,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刘少奇等革命导师的著作中,以及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几代领导人发表的重要系列讲话中,精心挑选出20篇左右的文章供学生选择性阅读。
三、实践教学实施步骤及要求
1.对象与时间
1)对象:全日制在校大二年级学生。
2)时间:课余
3)学时分配:7学时。其中经典阅读2学时,撰写读后感(心得体会)5学时。
2.实施过程
1)教师解读实践教学项目,发放经典文章;
2)学生挑选并阅读文章;
3)学生撰写并上交读后感。
3、有关要求
1)学生所选文章必须是教师所提供的经典论文范围;
2)读后感必须手写,1500字以上,严禁下载、抄袭;
3)教师将优秀的读后感装订成册。
四、考核与评价
采取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通过。取得及格以上成绩的学生,即可取得“原理课”实践教学学分。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实践教学学分,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做一次,批改通过,也可取的实践教学学分,否则,须参加下届同学该实践课程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