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材料与先进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先进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
综合实践名称:金属材料与先进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 英文名称:Advanced Metal Material Ope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405 面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方向、先进材料加工与制备方向)课程总学时: 3周 课程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梅建平(Tel:52090661 E-mail:jpmei@seu.edu.cn)
一、本综合实践作用和具体目标
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创新思维,将金属材料及材料成形理论中的基本知识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及现代数码分析表达技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
1、实验名称及实验时间(共三周)实验一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0.5天)实验二 钢的淬透性(0.5天)实验三 钢铁材料的组织观察(0.5天)实验四 其它常用金属材料的组织观察(0.5天)综合A 铝合金的制备加工与组织性能分析(约7天)综合B 钢铁材料(约7天)
2、综合A、综合B实验预习报告要求 ① 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② 实验步骤及工艺参数(包括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等)③ 可能选用的设备及原材料 ④ 金相组织侵蚀剂的选择
3、实验报告要求(电子版)① 目的、原理、实验方法、设备及材料
② 实验结果(处理前后的组织图片,均用数码相机采集)③ 分析讨论(包括对缺陷组织的评价,热处理前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等)④ 参考文献 ⑤ 建议
4、综合A “铝合金的制备加工与组织性能分析”的安排 ① 选用材料
LDX ② 工艺路线
备料→真空熔铸(1天)→热形变(1天)→热处理(2天~15天)→组织分析、性能测试(2天)→讨论(1天)③ 分工
第一组 LDX的铸态及热形变态铝合金的组织性能分析(2~3人)第二组 LDX经热处理(自然时效)后的性能变化(2~3人)
第三组 LDX经热处理(人工时效)后的性能变化(分5~10小组)
5、综合B “钢铁材料”的部分候选项目
1# 制备粗大针状马氏体组织的金相样品(黑针及白针),自选材料及工艺。(*)2人 2# 制备含上贝氏体组织的金相样品,自选材料及工艺。(***)3人 3# 制备含下贝氏体组织的金相样品,自选材料及工艺。(*)2人 4# 钢板中魏氏组织的分析与改善。(*)2人 5# 钢管中带状组织的改善或消除。(20G)(*)2人
6# 合金铸钢(主汽门套盖)中魏氏组织的改善或消除。(ZG20CrMo)(**)2人 7# 无磁不锈钢(对焊三通)的磁性消除。(1Cr18Ni9Ti)(*)2人 8# 不锈钢板的组织与性能改善。(1Cr17Ni7)(**)2人 9# 锅炉管的组织状态鉴别。(T22)(**)2人 10# 铝线夹的断裂原因分析。(***)3人
11# 锅炉高温悬吊管爆管原因分析。(20G)(**)2人 12# 不锈钢螺栓的断裂原因分析。(**)2人 13# 钢板冷弯开裂原因的分析(***)3人
4#45#钢圆(Ф18×5),要求硬度达到HRC 55~60及HRC 28~32,含各阶段的组织分析。2人 1
5#T12钢圆(Ф16×5),要求硬度达到HRC 62~66及HRC 58~62,含各阶段的组织分析。2人 16# 球铁及灰铁的组织评定。1人 17
#6542高速钢的性能改善(***)3人 上述各项目注有不同数量的“*”号,“*”越多,表示难度越大。(14#的同学同时需要完成综合A第一组的实验任务和实验报告;15#的同学同时需要完成综合A第二组的实验任务及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综合实验分析报告;其余同学完成综合A第三组的实验任务并且把实验结果交给第二组的同学)。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实验一、二、三、四及综合实验A、B均为必做实验,其中综合实验分组采用自由组合+抽签的方式决定。
2、实验室在三周中对实验学生重点支持,实行24小时完全开放的管理模式,双休日也可安排进行试验。使用热处理炉及大型设备,应提前半天向实验室预约。热处理炉、显微镜及大型设备均应填写使用记录。
3、安全有序开放。开始实验前进行一次集中安全教育。
四、设备与器材配置
1、可供选择的仪器设备
① 各类制样设备,各类化学药品等耗材
② 大型设备(如熔铸、挤压及轧制)
③ 各类显微镜
④ 各类硬度计
⑤ 各类热处理炉:高温炉(1000~1250℃)、中温炉(300~1000℃)、烘箱(室温~300℃)、硝盐炉(150~550℃)。
2、可供选择的原材料
工业纯铁、20#、20G、HRB335、Q235、Q345、45#、T8、T12、40Cr、65Mn、GCr15、12Cr1MoV、35CrMo、5CrNiMo、CrWMn、6542、3Cr2W8V、Cr12MoV、2Cr13、3Cr13、1Cr18Ni9Ti、1Cr17Ni7、Cr25Ni20、ZG20CrMo、T22(10CrMo910)等。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按实验考勤、综合实验的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成果多媒体报告、书面试卷成绩等五方面综合考评,本综合实践最终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戚正风,热处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5
2、刘永铨,钢的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8
3、王笑天,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6
4、崔崑,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4
5、胡志忠,钢及其热处理曲线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6
6、各类金相组织图谱等
7、杜树昌,热处理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5
8、梅建平等,金属材料和先进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指导书,东南大学讲义,2007.8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任务一:
了解常用的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原理的使用:8学时,25分
1.Ping
2.Tracerert/traceroute
3.Arp
4.Route
任务二:packetracer
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交换机的配置和应用:8学时,25分
1.交换机的配置/VLAN
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静态路由(命令行配置)
IP地址网段为172.16.学号后2位.X
任务三:网络编程:16学时,50分
捕获本机网卡的IP包,要求输入抓包数,必须输出以下字段:版本号、总长度、标志位、片偏移、协议、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要求有详细的说明文档,包括程序的设计思想、工作流程、关键问题、程序注释 最多三个人一组
1.IP数据包捕获程序设计
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郭雅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第三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添加人: granger 添加时间: 2006年6月22日
点击次数: 35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学 分:1.5学分 学 时:48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教学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化工工艺
教学目的: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过的化工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和正确使用化工专业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化工专业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工程实验的设计和组织方法;熟悉实验室安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工实验室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单元操作技术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
化工专业实验结合前期已学过的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与分离工程以及化工工艺等课程每位本科生安排做专业实验12个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化工专业有关实验技能: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精确测量方法,加热、冷却及恒温方法,混合物组成或纯度的各种分析方法。掌握相平衡和其它热力学数据测量方法,传递过程数据测量方法;混合物分离方法;反应动力学数据测定方法和气-固、液-固以及气-液-固催化反应技术;部分化学物质的制备技术等。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实验中的应用。熟悉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技术。
教学内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以下实验:
1.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CO2临界状态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掌握CO2的PVT关系测定方法及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熟悉活塞式压力台及低温恒温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重 点:
观测CO2临界现象,测定CO2的PVT关系数据。难 点:
二相区等温等压线的描绘。
2.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恒压汽液平衡釜或鼓泡式汽液平衡釜结构和原理,掌握阿贝折光仪的使用方法;测量乙醇—环己烷(2)体系恒压平衡数据或恒温平衡数据;确定Y—X关联式中参数。重 点:
汽液相平衡数据测定。难 点:
准确确定Y—X关联式中参数。
3.三组分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4学时)(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液液平衡数据测量装置和原理,测绘环己烷—水—乙醇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线;掌握气相色谱仪——计算机工作站系统分析三组分体系的方法。重 点:
用液—液平衡釜测量恒温液—液平衡数据。难 点:
准确描绘平衡二液相结线。
4.气相色谱法测定无限稀释溶液活度系数(4学时)(选做)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色谱法测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原理;了解色谱仪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测量二个组分比保留体积,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和相对挥发度。重 点:
测量比保留体积和无限稀释活度系数。难 点:
减少固定液流失和准确测量出比保留体积。
5.导温系数α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用非稳态导热法测量散状物料的导温系数。重 点:
测出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物料温度(热电偶毫伏数)随时间变化曲线。难 点:
物料的装填、数据的选取和不稳定操作状况的掌握以及各组实验数据的重现性。
6.气相扩散系数的测定(4学时)(选做)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测量气相扩散系数的原理;掌握用斯蒂芬管测定DAB的方法及装置。重 点:
精确测出斯蒂芬管内液位随时间变化数据,计算扩散系数。难 点:
用测高仪准确读取斯蒂芬管内液位高度并将经验公式所得DAB的值与实验值对比讨论。
7.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4学时)
(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类型和结构,计算机进行数模转换和数据采集原理;掌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测定方法。重 点:
测量不同气体流量下气含率、液体循环速度、氧传质系数(选做)。并进行关联。难 点:
通气量的稳定,氧传质系数的测定,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使用,实验结果的关联。
8.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定气液两相流的传递特性(4学时)(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用三传类比原理求算壁面对流传热系数并与Dittus-Beolter式进行比较,掌握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量壁面传热系数的原理和方法。重 点: 三传类比原理。难 点:
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量壁面传热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9.液液萃取分离实验(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转盘式萃取塔的结构及特性,掌握其操作方法,测量传质单元高度。重 点:
测量转盘式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难 点:
进出物料的稳定和条件选定,萃取相、萃余相中溶质浓度的正确测定以及转盘式萃取塔全塔物料平衡。
10.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利用脉冲示踪法测量不同类型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求出数学特征,模型参数。重 点:
测量不同类型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难 点:
准确计算示踪剂的物料平衡。
11.催化剂颗粒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测定(6学时)
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多相系统中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了解内扩散过程及其对反应的影响;熟悉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概念;掌握其它实验测定方法;了解本征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方法。重 点:
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扩散有效因子。难 点:
消除外扩散阻力,求取本征反应速度常数。
12.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研究反应动力学的一般方法;掌握在连续流动条件下测定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进一步了解动力学模型在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操作中的作用。重 点:
本实验所采用的适合快速反应的测温法来测定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难 点:
掌握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和模型参数估计的原理和方法。
13.甲苯液相氧化制苯甲酸(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液相氧化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了解汽液反应器特点;掌握色谱仪使用方法;测量甲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重 点:
测量液相氧化反应器内苯甲酸和甲苯浓度随时间变化数据,计算甲苯转化率和苯甲酸选择性。难 点:
减少物料损失,准确分析反应液浓度。
14.乙苯脱氢制苯乙烯(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掌握乙苯气相催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原理;探索反应条件对苯乙烯收率的影响;熟悉反应器、汽化器、加料泵等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了解反应产物分析方法。重 点:
考查反应温度对乙苯转化率和苯乙烯收率的影响。难 点:
乙苯和水进料量的控制和调节,油水分层操作。
15.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气相催化氧化制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气固相催化反应实验技术;用邻二甲苯制取邻苯二甲酸酐。重 点:
制备邻苯二甲酸酐。难 点:
反应温度的控制和一次、二次空气流量的控制和调节。
16.沿平板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测定(4学时)(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边界层特性,掌握平板边界层速度分布测定技术,在离平板前沿不同距离处,测量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及边界层的厚度。重 点:
测量风洞内沿平板流动边界层内速度分布侧形和边界层厚度。难 点:
正确掌握五孔测针的使用方法,沿X轴、Y轴的速度分布点的选取。
参考教材:
1.丁健, 张雅明, 谷和平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讲义 本校自编教材,2003 2.房鼎业,乐清华,李福清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复旦大学等,物理化学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实验(化工热力学部分)浙江大学自编教材,1993 5.陈同芸等,化工原理实验,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9 6.天津大学化工技术基础实验教研室,化工基础实验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7.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8.陈钟秀等,化工热力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9.刘光永主编,化工开发实验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10.化学工程手册 第一篇 化工基础数据,化学工业出版社
11.Hala, P.et.al.Vapour-Liquid Equilibrium, Oxford : Pergamon Press Ltd.1967
第四篇:历史学方向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中英文名称:专业实习Professional Practice
学分:14学分实习周数: 二十周适用专业:历史学方向
一、实习目的专业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工作能力的初步锻炼及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是一门多科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必修课程。
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及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学生毕业实习情况的考察,全面检验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检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全面检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实习内容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三个指向性发展目标:(1)培养中学历史课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2)培养对专业感兴趣、通过学历提高从事历史学科研究的人员;(3)培养到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编辑、文秘、新闻出版、文博档案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等为引领,结合学生的兴趣,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到中学进行教育教学实习(含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实习);
2、到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宣传教育、文秘等工作实习与调查;
3、到报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编辑、文秘等工作实习与调查;
4、到文管所、博物馆等事业单位从事文博档案等工作实习与调查。
(二)实习要求
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要求和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并按期完成实习日程记录和实习报告,按规定填写实习手册。
三、实习时间及基地
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第6学期进行,时间20周。
实践教学基地:疆内外专业相关行业。
四、实习方式和具体安排
实习方式: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在学院带队教师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实习,熟悉专业相关行业工作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培养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1、考核内容:由实习单位、实习主管教师及各分组组长根据各组学生在实习中的态度、纪律表现、任务完成状况以及实习报告文本,实习报告的汇报与答辩表现和个人技能培养进行综合评定。实习生要上交专业相关行业实习手册,实习报告(要求3000-4000字)。
2、考核方式: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1)实习单位初评。实习生工作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专业指派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给实习生作出鉴定。
(2)专业复评。实习结束学生返校后一周内,由专业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实习单位初评情况、带队教师的意见和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全面表现,评定最终实习成绩。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以不及格处理:
不服从学院安排或擅自变更实习单位和实习时间者;
实习开始后7天内不向专业指导教师报告实习情况者;
凡实习期间请假时间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者,或无故旷课三天以上(含三天)者;
未达到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抄袭别人,马虎潦草、内容有明显错误; 实习单位的评价为不合格者;
严重违反文明规范,有损专业学生形象者;
弄虚作假,欺骗专业者。
3、成绩构成:实习单位初评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实习单位成绩占70%,带队教师评定成绩占30%),专业复评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实习手册、实习中期检查情况、实习总结汇报、实习报告、专业调查实习)。
大纲制定者:马学琴
大纲审定者:马学琴
制定时间:2011.6
第五篇: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参考教材
1.机械制图,参考书:胡建生.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设计,参考书:陈良玉.机械设计基础.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3.机械制造基础,参考书: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第一部分 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理论考试部分(200分)
《机械制图》(60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绘制、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像力,同时又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绪论: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1、正投影法基础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点的投影、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直线的投影、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面的投影。
2、立体的投影
掌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3、立体表面交线
掌握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曲面立体的截交线、两曲面立体相贯线的画法。
4、制图基本知识
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5、组合体的视图
熟练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画组合体视图、读组合体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熟练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规定画法。
7、标准件和常用件
掌握螺纹和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了解键联接、销联接、滚动轴承及弹簧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8、零件图
了解零件图的内容;掌握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9、装配图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尺寸标注;了解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的标注;了解看装配图的方法。
《机械设计》(70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上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及有关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考试内容与要求 1.机械设计概述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课程的研究内容、性质和任务。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了解运动副和运动简图的概念。掌握一般机构简图及其测绘方法;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数的计算(能识别和正确处理机构中含有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3.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连杆机构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判断机构中存在两个周转副的条件,并能确定取不同构件为机架时该机构的类型。了解四杆机构的演化。掌握曲柄滑块机构的特性。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包括按给定连杆的预定的位置,按给定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
4.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常用类型及应用。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滚子对心和偏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线的图解法设计。掌握压力角、基圆半径的概念。一般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5.联接
了解联接的分类;键和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了解螺纹的形成、螺纹的参数及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掌握螺纹联接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应用场合;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受横向外载荷、轴向外载荷的螺栓组联接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6.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掌握有关尺寸参数;掌握弹性滑动、打滑的概念。熟练掌握带传动受力分析和带的应力分析;V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一般了解齿形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7.链传动
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滚子链与链轮的结构。掌握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减轻运动不均匀性的措施;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
8.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其尺寸参数的含义及其计算。了解齿轮加工方法及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一般了解变位齿轮传动。了解斜齿轮传动的特点,掌握其尺寸参数计算和斜齿轮的当量齿轮的概念。了解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有关参数。掌握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掌握三种齿轮(直齿、斜齿、锥齿)的受力分析并掌握设计计算。
9.蜗杆传动
掌握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掌握其受力分析。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热平衡的概念。其它知识一般了解。
10.轮系
了解轮系的类型和功用。掌握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大小和方向)。11.轴
了解轴的分类、特点。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两种强度计算方法。12.滚动轴承
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及选用。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了解滚动轴承静强度计算。
《机械制造基础》(70分)
一、金属切削基本知识
1.掌握切削运动、切削形式和刀具材料;
2.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层参数、进给运动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 3.掌握刀具标注角度。
二、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1.了解刀具磨损的形态和磨损过程; 2.能够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
3.掌握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物理现象: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及其内在联系。4.掌握: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磨钝标准和刀具寿命的概念;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和方法。
三、金属切削机床
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方法、机床运动与传动原理; 2.掌握工件表面形状与成形方法;
3.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其加工方法,合理选择机床。
四、金属切削刀具
1.了解刀具的作用、分类及正确使用;理解各类刀具的工艺范围、加工精度、结构及参数、应用特点等。
2.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其加工方法,合理选择切削刀具。
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了解工艺规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设计工艺规程必需的原始资料;了解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
2.理解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意义;按工序集中原则和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安排工序顺序的一般原则;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3.掌握选择粗、精基准的基本原则;用极值法和统计法解算尺寸链的计算公式;工序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时间定额的组成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机械产品设计工艺性评价。
六、机床夹具设计
1.了解机床夹具的作用、分类及其组成;常见夹紧装置;钻床夹具、铣床夹具、车床夹具的结构特点。2.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夹具的常用定位方式和常用定位元件; 3.掌握常见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分析计算方法。
七、机械加工质量
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
2.理解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3.掌握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方法、控制表面加工质量的工艺途径。4.根据机械加工精度理论,能够对各种加工误差进行分析和计算。
八、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1.了解装配的基本内容;理解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2.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3.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参考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于骏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熊良山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测试(100分)
基本技能考核内容:根据所提供的零件、测绘工具及相关资料,完成零件测绘,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零件图,根据绘制的零件图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最后提交:1)徒手绘制的零件草图A3图纸一张2)计算机绘图的图形文件(文件名:考号姓名,例如:01张晓明)3)你定的工艺路线文件一份。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要求
测绘零件类型范围:齿轮、齿轮轴、传动轴等轴类、轮盘盖类、叉架类零件一个。具体要求:
(一)测绘及徒手绘图部分:50分
1.给定零件名称、材料,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和零件的制造方法;
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绘零件,并能对标准结构(如标准齿轮的轮齿、键槽、退刀槽、中心孔、螺纹等)进行测量,并查表确定尺寸。
3.能够合理选择零件的表达方案,包括选择主视图、其它视图的数量和其它表达方法,掌握标准结构的规定表示法。
4.能够合理给出表面粗糙度、极限尺寸、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5.具备徒手绘制零件草图的能力,将测绘结果通过零件草图记录下来。
(二)计算机绘图部分:30分
1.具有计算机绘图能力,掌握绘图软件的文件管理操作;掌握图层及对象特性工具的控制和使用;掌握定点、定向辅助工具的控制和使用;掌握一般绘图和编辑命令;掌握图库、块功能;能够控制文本和尺寸风格。
2.选择 AutoCAD2006(或CAXA2006)及以上版本的绘图软件,整理测绘得到的零件草图,用计算机绘图完成零件图。绘制的零件图应做到:表达方案合理、图形正确完整、线型规范清晰;尺寸标注正
确、完整、清晰,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技术要求等标注齐备;图面布局合理,图纸幅面、比例选择恰当,图幅格式(A3横放或竖放、左边装订、制图作业可以采用的简化标题栏)正确。
(三)工艺路线拟定部分:20分 1.基准选择正确; 2.加工方法选择可行;
3.加工顺序安排符合原则; 4.加工阶段划分合理。
(二)参考书目
1.《现代工程图学》,杨裕根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AutoCAD 机械制图实用教程》,李银玉等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于骏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熊良山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