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5:2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小编推荐)》。

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小编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

如果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如何减少这种社会现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则是社会管理面临的永久命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政法委、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在《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减少社会消极因素。”

社区矫正作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其内容包括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和帮扶。其中,教育是社区矫正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因为:犯罪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可能是罪犯心理失衡及其与环境关系失衡造成的,也可能是社会解组、文化变迁引发的,还可能是利益、价值冲突造成的,抑或是上述要素综合形成的结果。但人是可以改变的,人性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藏,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善加诱导,必能改变与发展。社区矫正正是通过教育洗刷服刑人员的心灵,使其获得重生,回归正常社会。因此,社区矫正中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是社区矫正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区矫正活动成败的关键,也是社会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的一环。而我们只有不断检视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矫正对象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科学施教,才能实现社区矫正的终极目标——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践行社会管理创新。

一、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对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社区矫正在我国试点实施至今,8年的实践显示,我国在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以下让矫正效果打折扣的问题:

1、矫正工作者对矫正对象教育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现代刑罚理论之一的教育刑论认为,违法犯罪人的犯罪原因是基于个人素质和社会环境,人在决定是否犯罪的问题上是属于个人意志,意志本身也不过是人的素质,因人而有差别。人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这种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因此,教育刑论主张在矫正中主动发挥教育功能,以达到抑恶扬善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2003年,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之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社区矫正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司法部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中也规定,“司法所应当采用培训、讲座、参观、参加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其它方面的教育。”但是,由于受传统“重管理、轻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认为,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中心内容是对服刑人员进行监管,因此把社区当成了没有围墙的监狱,矫正工作停留在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管和控制的层面,只求 “把人盯住”、“不脱管漏管”,而轻视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教育形式过于单一,主要是个别谈话、集中学习和偶尔的公益劳动,教育内容也限于当前形势及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文化、职业技能教育等因缺乏可利用的资源而没有开展或开展得很少。

2、矫正教育方案与社区联系少。国家设置社区矫正制度的初衷是利用社区的教化功能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使其尽快回归社会。而实践中,矫正教育方案和社区没有联系,违背了社区矫正的初衷。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社区矫正工作者对社区矫正的理解不到位,在制定矫正教育方案时没有将方案置于社区中去设置;二是我国目前社区也正在建设当中,社区功能不够健全,社区矫正与社区的关系法律未明确界定;三是民众对社区矫正认识不够,对参与社区矫正热情不高,司法机关在制定矫正教育方案时索性不考虑社区。如果矫正教育方案和社区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则国家设置社区矫正制度的目的将要落空,社区矫正将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3、矫正教育队伍专业性欠缺、人员偏少。从社区矫正志愿者来看,我国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招聘门槛普遍偏低,志愿者专业素质较欠缺。另外,各地对社区矫正志愿者普遍存在管理不统一、责任不明确、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志愿者承担的矫正教育工作多是临时性或者单项性的工作,因而矫正教育工作效果并不明显。虽然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了较多的专业社工,专门从事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教育工作,教育内容及形式也丰富多样,但上海市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如高校云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相对较多、政府矫正理念先进、投资力度也大。但全国像上海市那样的情况比较少见。另外,因为资金有限,聘请社工的地方,社工配置比例是1名社工必须负责帮教50名社区服刑人员,社工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很多教育措施很难落到实处。因此,矫正教育队伍专业性欠缺及人员偏少也是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创新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2009年,两院两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从2009年起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随着社区矫正在全国范围内试行,放在社区矫正的罪犯会越来越多,矫正教育面临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上述矫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然制约社区矫正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矫正理念,创新矫正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以使社区矫正按其预设的目标、在其本来的意义上前行。

1、树立正确的矫正理念,将矫正教育置于社区矫正的中心位置。社区矫正其一是“人”放在社区,其二是对“人”进行矫正。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被判处社区刑罚放置在社区进行矫正的人,都是一些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过失犯等,这些人在去社区服刑之前都按要求写有社区服刑保证书。另外,《刑法修正案

(八)》及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对不遵守社区矫正规范的人如何进行制裁有明确的规定,服刑人员一旦违反上述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制裁。思想支配行动,只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科学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诱,让服刑人员有美好的思想,他们的行为才会闪光。因此,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矫正工作者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矫正理念,将矫正教育置于社区矫正的中心位置。

2、与社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矫正工作。如前所述,社区矫正其一是“人”放在社区,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社区这种开放、平等的环境及社区的教化、经济生活、社会福利保障等功能,快速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这决定,社区矫正与司法矫正的不同之处在于,社区矫正方案与社区的紧密结合。鉴于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2中分析的原因,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只是将罪犯放在了社区,罪犯也只是和家人在一起;矫正机关针对罪犯设置的矫正方案和社区没有多少联系,罪犯与周围的邻居及所在社区也缺乏沟通和联系。基于社区矫正的本质,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其一,在社区对社区矫正进行广泛的宣传,积极发动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尽力帮助服刑人员改过自新,如居民可与矫正对象结对子对矫正对象进行帮教,形成社区居民人人致力于社区良好治安环境营造的氛围。其二,矫正机关要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将社区矫正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当中。如社区的集体活动要积极吸纳服刑人员参与,做到社区集体活动社区成员“一个都不能少”;社区的活动室对服刑人员开放;社区为每个服刑人员办理图书卡以使服刑人员能利用社区图书馆学习更多知识;社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要吸纳服刑人员免费学习;社区福利活动惠及矫正对象等。其三,制定矫正方案时注重方案与社区的联系,注意充分利用社区各项人财物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矫正教育活动。如在矫正方案中要求服刑人员对社区绿地进行维护、健身器材进行修理、老人进行照顾,改变社区居民对服刑人员的成见;带领矫正对象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比赛,让矫正对象在比赛中学习与竞争对手相处及与本团队人的团结,学习在社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服刑人员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的田间地头进行劳作,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习感恩。其四,教育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契合矫正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社区矫正对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学习的兴趣不大,更不用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因此,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必须在教育的形式、内容上下功夫,注意契合矫正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矫正教育活动。在教育的形式上,可以寓教于乐,善于引领矫正对象。如带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到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举办座谈会、联欢会、自制小报(太原市杏花岭区司法局为辖区矫正对象定期制作内容丰富多彩的小报,用以启迪矫正对象智慧,进行心理疏导,激励成长进步,教授生活常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服刑人员倾诉烦恼和分享喜悦搭建平台,让他们学习分担别人的痛苦分享他人的喜悦,在此过程中也学习如何理解和体谅他人。学习方式可以个别辅导,也可以集体学习。在学习的内容上,可以根据服刑人员的不同需求及犯罪原因,分别为他们提供法律、思想道德、社会保障政策、心理健康、文化素质、情趣培养等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职业技能教育,为其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3、采取分类、分阶段教育,教育与帮助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现代刑罚理论认为,刑罚具有教育性,是一种教育刑。而按照教育原理,所有教育都应是分类实施,体现个别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和矫治效果。因此,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也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原理,实施分类、分阶段教育。所谓分类教育,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分类,如根据服刑人员的风险程度、犯罪类别等进行分类,然后施以不同内容的教育。如诈骗、抢劫、盗窃、贪污受贿等财产类犯罪,多是道德偏差导致其犯罪,违法犯罪是道德底线的突破。对这类矫正对象就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培养教育、奉献教育、高尚人格教育,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教育,矫正其出现偏差的道德体系。再如,所有服刑人员犯罪都存在法治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有的是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正确处理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关系导致犯罪,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教育,使其明确哪些行为是犯罪,哪些行为不是犯罪,自己享有哪些权利,自己与他人的权利边界在哪里,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所谓分阶段教育,则是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将教育矫正过程分为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矫正对象接受矫正后两个月内为入矫教育阶段,解除矫正前一个月为解矫前教育阶段,中间时段为常规教育阶段。入矫教育阶段,针对矫正对象在心理上存在的自卑、封闭、逆反等特点和行为上存在的抵触、试探、被动参与的状况,教育内容要着重对矫正对象进行社区矫正有关法律法规、矫正期间应遵守的纪律进行教育,社区矫正性质、任务、方法的教育,及矫正期间的权利义务教育。常规教育阶段,则针对服刑人员已适应社区服刑生活,心理状态趋于稳定,对未来生活考虑较多,对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法律知识需求较多,教育内容转为思想、法制、文化、职业技能、劳动养成等教育。解矫前教育阶段,针对矫正对象在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的松散、应付的特点,教育内容应转变为形势、理想、前途教育。只有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许多服刑人员对司法所的教育有抵触,原因是他们处于生存困境当中,单纯的说教只能增加他们的烦恼。此时,需要将教育和帮助结合起来,先为矫正对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寓教育于帮助之中,这时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效。如太原市服刑人员王×,由于母亲常年患病,父亲开出租车经常不在家,幼年时起王×就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因一次出于意气帮助同学要钱而犯了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由于犯罪判刑对王×心理打击很大,进入社区服刑初期,王×整天不出门,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司法所工作人员经过走访了解其情况后,多次表扬他孝顺,在他妈妈病情恶化住院后买上水果、牛奶去医院看望他妈妈,并联系专家为他妈妈看病,同时反复讲解社区矫正的性质,一次次的真诚关怀消除了王×担心自己因犯罪而受歧视的顾虑,融化了王×心理的坚冰,王×渐渐开始认同司法所的教育和关怀。在王×情绪稳定、心理压力减轻以后,司法所人员考虑到王×年龄还小,不应该就此荒废下去,而应该找一份工作,在生存中谋发展。于是帮助其办理了失业证,并先找了一份加油站的工作。后来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又与其父母沟通,帮他联系驾校学习,经常鼓励他好好学习,帮他展望美好前景。王×非常感动,经过认真学习,终于考取了驾照。现在,王×可以和父亲换班开车,轮流照顾母亲,一家人的生活井井有条。王×也由对社区矫正的抵触,变为经常到司法所主动谈心,有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问题会第一个想到司法所,司法所也因势利导教育他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之后,王×自信满满,努力工作、学习,不但自己生活困境有所缓解,还主动帮助他人,如义务献血200㏄,同事脑干出血住院他还主动伸出援手捐款200元。司法所人员深有感触的说,用“暖”矫正,说暖心话,办暖心事,只要暖不断,再硬的冰也有化的一天。

4、、加强心理矫正教育,培养矫正对象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社区矫正中很多服刑人员是初犯,主观恶性不深,犯罪只是脾气暴躁、情绪一时失控等个性不良造成的;还有一些未成年犯是因为在单亲家庭缺乏关爱和温暖,对生活理解发生偏差而犯罪;也有些罪犯是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受不良思想意识、亚文化的影响,心理不稳定甚至扭曲而走上犯罪道路。认知偏差等心理问题造成的犯罪必须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在服刑人员中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是教育矫正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服刑人员一入矫,司法所就应当对矫正对象进行全面测试。发现有心理问题,及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同时找出形成其不良心理的原因,根治诱因。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在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中加入心理治疗项目,也可以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对矫正对象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引导,逐步培养矫正对象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5、多渠道网罗矫正教育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矫正教育队伍。在西方,从事矫正教育工作的人,更多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进行宗教教诲的则是一些神职人员。他们并非是隶属于政府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而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专业矫正教育者。因此,借鉴西方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开展矫正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矫正教育队伍。这项工作应当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首先各级党委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其次政府要舍得投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上各类专门组织、专业工作者承担该项工作;再次社会各种组织要强化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最后公众可以作为社区矫正志愿者为这项工作出力献策。队伍组建好后,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稳定工作队伍。相信通过多渠道网络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矫正教育工作队伍,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工作定会取得不菲的成效,实现社区矫正减少重新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社会管理创新积累成功的经验。

山西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 教授谭恩惠 李玲芳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矫正先行

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矫正先行

目前,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创新,我区社区矫正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探索一条路,实现了基础扎实、管理有序、责任到位、规范落实,我区2006年底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在六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区成员单位的配合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先后经历了前期准备、组织建设、计划部署、工作协调、具体实施等阶段,逐步完善了社区矫正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六年来,全区共接纳管理社区矫正对象993人,按期解矫676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区矫正整体工作处于稳步运行之中。

一、构建了多层面的社区矫正组织体系。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仅靠司法行政一家推进势单力薄。2010年,由区政法委牵头,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和区司法局召开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分解四部门的职责任务,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了本部门总体工作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全区9个乡镇(街道)也依托基层司法所全部成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导职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保证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了一支精干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我区共有社区矫正对象317名,这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否完成促使矫正对象早日融入社会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有没有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区司法局共招录了16名社区矫正工作者从事社会服刑人员管理工作,该数字也完全达到省司法厅1:20的配备要求。

为了使社区矫正工作者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开展岗位大练兵,每月开展培训,上课前进行点名,保证学员到课率,改变培训松散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司法局每月的工作例会、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题座谈会、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学习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政策、规定、工作程序等,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

三、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方法。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各司法所紧紧围绕提高社区矫正质量这个主

题,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加强行为监督,强化矫正的对象的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二是加强教育矫正,激发矫正对象的悔改自新意识;三是组织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实施心理治疗,赋予矫正对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五是重

视生活帮扶,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处境,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

我们在抓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专业

人员,把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吸收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一是聘请社区干警为社区矫正指导员,协助基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对社区矫正对象定期举办法制教育课,协助司法所教育重点矫正对象。二是积极与民建清浦区总支联系,聘请专家学者为心理矫正顾问,义务给社区矫正对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矫正对象提出的心理问题,帮助矫正对象悔过自新,定期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治,取得了理想效果。

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区司法局印发《关于在全区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的通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在全区招募了包括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在内的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在农村招募组建了由“五老”组成的矫正志愿者队伍。现全区共有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近400人。

我们紧紧围绕提高矫正工作质量做文章,通过抓制度建设、抓基地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和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等方法,加强行为监督,加强教育矫正,组织公益劳动,实施心理矫治,落实帮扶政策,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程序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同度,全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各基层司法所和辖区单位联系,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公益性劳动基地13个,警示教育基地10个,开展社区矫正的每个乡镇(街道)都有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场所,警示教育基地。认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必要的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归属感和公德意识。

四、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

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注重社区矫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先后建立了社区矫正机构日常工作十项制度,即矫正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查阅档案制度、档案保密制度,走访、汇报制度等,加强社区矫正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建立全区社区矫正开展情况月报制度,要求各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情况建档、逐月上报,便于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时掌握。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的定期报到、外出请销假、迁居审批、公益劳动、汇报、集中教育等多项管理制度,从行动上强化其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五、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坚持正确的宣传报导方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电台等主流媒体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显著成果、以及成功转化的典型事例,引导社会消除不必要的疑虑,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使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关注社区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我区清安街道司法所矫正对象张某向红十字会个人捐款1万元,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今年以来,全区在《江苏法制报》、《淮安日报》、《江南时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刊发关于社区矫正的宣传稿件、照片60多篇(幅)。

六、制定了相应的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四种重大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并成立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指挥小组,以便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四种突发情况包括:矫正对象非正常死亡;矫正对象脱逃;矫正对象行凶、群体闹事及其他重新犯罪;发生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重大事件等。

第三篇:社区矫正对象

社区矫正对象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功能是什么?

社区矫

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对矫正对象的矫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惩罚功能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过程,首先体现为对犯罪人的惩罚,就是将确定的刑罚义务落实到犯罪人身上。对于矫正对象而言,不能享有被法律所剥夺或限制的一定权利,必须服从矫正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必须遵守各项矫正制度并参加公益劳动,使其感受到犯罪之后所受到的否定性的法律评价,切实感受到刑罚痛苦和国家法律的威严,不敢再以身试法,从而矫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教育功能

社区矫正是惩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的惩罚。社区矫正的教育就是对矫正对象实施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积极的系统影响活动。矫正组织通过法制教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矫正对象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增强谋生技能,达到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改造成为新人的目的。

(三)塑造功能

社区矫正的塑造功能主要指通过矫正活动的连续实施,促进矫正对象公民人格的最终塑造。罪犯虽然触犯了国家刑律,实施了犯罪行为,但他们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并不因此而完全泯灭,仍不同程度的具有人的善良、责任、尊严、荣誉、对成功与成就的追求等基本属性。社区矫正将罪犯置于社会化交际生活,使其能够最大可能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并在此基本上进行心理引导和行为规范,促进矫正对象的再社会化,形成健康人格,最终能够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顺利回归社会,避免监禁矫正可能出现的以消极服从、自信心与进取心丧失为特征的“监狱人格”、“囚犯人格”的出现。

(四)感化功能

社区矫正的感化功能是指实施社区矫正的过程中,矫正对象基于矫正组织所给予的人道待遇和人性关怀而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应。社区矫正组织不仅对矫正对象进行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也通过多种形式传授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并积极推荐就业,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矫正对象,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请享受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通过这些人道待遇和关心爱护矫正对象的措施使矫正对象产生感化的心理效应,促使其更深刻的认罪悔罪,调动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治疗功能

社区矫正的治疗功能主要体现为对矫正对象进行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有心理危机的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有效的心理矫治。社区矫正对罪犯心理的矫正,实际上就是把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转化为罪犯的自觉需要,帮助罪犯逐步削减或消除犯罪心理和各种消极心理。

(六)控制功能

在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矫正对象始终处于社区矫正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视野之内,其行为置于监督管理之下,其行踪由矫正组织及时掌握。因此,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虽未被剥夺,但其行为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防止其重新犯罪或从事其他违法活动。

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对象适用范围是什么?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社区矫正对象的适用范围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

社区司法矫正社区司法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司法矫正的主要任务包括:

1、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行为和心理,使他们悔过自新,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社区司法矫正的适用对象

2007年7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司法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本通知的适用范围为五种罪犯:即被判处管

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以上范围是严格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的。

社区司法矫正的注意事项 另外,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要求,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人民法院必须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公安机关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狱管理机关要依法准确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措施,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并积极协助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

社区司法矫正解除

社区司法矫正解除是指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届满或矫正期虽未满但被收监执行、被羁押以及死亡的按规定办理解除矫正手续。

社区服刑人员期满解除的,在期满前30日内,司法所指导其完成《自我鉴定》,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正鉴定表》,司法所、派出所作出解除矫正意见,由街道(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由考核责任人、社区民警、社区干部、自愿者、监护人(亲属)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评议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情况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作出鉴定,并报区司法局和区公安分局批准,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在社区向其本人和社区居民宣告,同时报区人民检察院备案。

矫正期未满但被收监执行、被羁押以及死亡的,由司法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报区司法局和区公安分局批准解除矫正,同时报区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四篇:社区矫正对象分级管理告知

社区矫正对象分级管理告知

社区矫正对象:

根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将你自报到之日起列为普管级对象,现享受的矫正处遇为:

(一)每月交思想汇报一次;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三)一次请假外出一般不超过七天;

(四)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十小时;

(五)每月社区服务时间不得少于十小时;

(六)司法所监管责任人每月走访考察一次。

辰溪县司法所

第五篇: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千灯镇社区矫正对象曹××思想汇报

我叫曹××,现年54岁,家住昆山市千灯镇前进村6组(北七千湾)。我因犯抢劫罪于1986年5月8日被江苏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在无锡市监狱服刑改造。在服刑期间,我认罪服法,认真改造,先后5次被减刑,2005年6月20日被假释出狱。我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千灯。

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这哪是我的家乡啊,宽广的马路,汽车川流不息,到处都是工厂。回家后,看着以前的领居、朋友们家家都住楼房,有的已经到镇上、市里生活,开着汽车,生活多么幸福。再看看自己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还要低着头生活,怕被人家说三道四,心里非常痛苦,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去千灯司法所汇报眼前的生活情况及一些想法,假如不理我的话,准备再去犯罪,到监狱去一天三顿还有保障的。到了千灯司法所,计所长热情的招待了我,请我坐,帮我到茶,一下让我感到了温暖。在听完我的情况后,计所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希望我放下思想包袱,要相信政府一定会帮我渡过难关。随后,计所长自己拿出50元让我先去用。两天后,计所长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村支部书记陪同下,到我家里进行走访,讲了地方的安置政策,又给我送上300元救济金,这让我万分感激。后来,司法所又帮我落实了责任田,办理了农村低保,使我生活有了着落。

现在,我的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司法所成了我心灵的港湾,我有什么困难或想法就去司法所矫正办说说,那里的工作人员总是尽力帮助解决。工作人员平时还会找我谈心,引导我走好正道,把握人生。我的思想也慢慢有了变化,对将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暗自决心好好做人。我相信政府、依靠政府、感谢政府。我愈干愈有劲,真正体会到党和人民政府的胸怀宽大,如此善待一个曾经犯过罪的人员,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做不到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办到。

作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我再次以人格承诺:一定要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矫正部门的各项规定,服从矫正部门的安排;自觉做到每月书面汇报一次,每周电话汇报一次,有事外出请假,回来主动销假;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踏踏实实做人,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努力为社会作出我的贡献。

下载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我是一名因盗窃罪和非法拘禁罪被判刑的犯人,在政府的关心下又被判假释接受社区矫正,在社会上服刑,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强墙内和高墙外的区别。在接受社区......

    社区矫正对象须知[精选]

    社区矫正对象须知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规定(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规定(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试......

    社区矫正对象须知

    社区矫正对象须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公......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本人名叫xxx,是一名因犯职务侵占罪被判三缓四的犯罪人员,在政府的关心下接受社区矫正,在社会上服刑,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强墙内和高墙外的区别。在接受社......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格式

    附件五 社区服刑人员每月情况汇报 ________ 镇(乡)社区矫正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区矫正对象月度小节

    月度小节本人本月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平时无法学到的知识,及时进行思想汇报、当面报到及电话报到。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本月中未外出请假。......

    社区矫正对象须知

    社区矫正对象须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公安......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制度 一、报到登记制度 1.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或离开监所之日起七日内到户籍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 2.司法所应当及时接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