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21期(赫章县平山乡中寨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创先争优)
赫章县平山乡中寨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创先争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赫章县平山乡中寨村党支部及全体党员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家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五园新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自身建设上创先争优。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寨村着力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按照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责任型、发展型、效能型、廉洁型‚六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做到‚党支部争当科学发展‘领路人’,党员干部争做带头致富的‘领头雁’,积极分子争做文明和谐的‘先行者’‛,构成党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三位一体的创先争优格局,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自身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六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在全体党员中推行‚工作流水账‛制度,以流水账形式记录好党支部班子、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天工作情况、帮助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服务对象在记录中当面签字确认,将‚工作流水账‛纳入个人创先争优档案管理。
在提高素质上创先争优。切实抓好党员和群众培训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平山职中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站县级实训基地、生态文明家园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农家书屋、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采取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措施,开展种植、养殖业技术培训和服务。去年以来,该村已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培训700多人次,使每户农户都掌握了1门以上种养殖或加工等致富技能。去年底,还组织近40名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产业大户赴遵义、黔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了解市场供求情况,有效促进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管理技术的更新。比如,通过培训,村党支部争取投资30万元,建设狮头鹅养殖示范服务基地,建圈舍40间,养鹅4000羽。通过‚基地+农户‛的方式,集中养殖和分散养殖相结合,带动了全村养殖业发展。
在创业带富上创先争优。中寨村采取‚1+X‛的带富模式,在每个村民组培育2户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由示范户帮助其他党员或村民谋划发展路子,找准种植、养殖、加工、商贸、运输、建筑、服务等发展项目,目前,该村共有9名有带富能力的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结对帮扶33户农户,带领群众学习相关技术和经营理念,被带动的党员或村民又带动另一批村民,循环带动,达到一村一基地,一组一典型,一人一专长的目的,实现共同致富。目前,该村已启动了富民彩瓦厂、朱绪松特色农家乐、润德园山庄农家乐、水果示范基地、狮头鹅养殖示范基地及养猪养羊等示范基地建设,受带动的群众人均年收入多的达到15000元,少的也达到3975元。党员干部韩德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投资17万元,建起了150亩的桃树、金秋梨种植示范基地,2010年,亩产约1500斤。今年,增加养殖、农家乐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的致富模式。通过水果示范基地的带动,村民们逐渐看到了水果产业的大好前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在逐步转变,并将土地改种了樱桃、杨梅、桃树、金秋梨等水果,走产业发家致富之路。
在村容整洁上创先争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按照‚一品、一业、一模式‛(一品即樱桃、一业即乡村旅游业、一模式即庭院经济模式)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努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逐步达到‚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2009年以来,该村共建设‚黔西北民居‛265户,占全村474户的56.4%;全村主干道现已建成水泥路,院坝硬化、连户路硬化、村组路硬化达90%以上,配套沼气池、改厕、改圈率达90%以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农家书屋、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卫生综合服务站、生态小公园、村级活动室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居 住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第二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xx村党支部 xx村委会
(~年3月30日)
各位领导:
按照市、县通知要求,现将我们xx县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村是蒙古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由xx和xx两个自然屯组成,xx镇阿木塔旅游景区座落在境内。总幅员面积120282亩,其中耕地13933亩、草原28342亩、水面43007亩、林地35000亩(成材林21000亩,村集体拥有成材林10000亩)。全村总农户365户,总人口1371人,其中:蒙古族人口987人,占全村总人口72%,青壮年劳动力787人。~年,全村农业总产值810万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人均收入的65%。现有1000平方米奶站1处,千立方米以上青贮窖3个,村畜牧综合服务室1处; 654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和青贮收割机各1套,双轴灭茬机1台;抗旱大井9眼,小井78眼;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7人,年人均创收3500元。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土地连片种植;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年重点建设项目情况
一是引优汰劣,优化奶牛种群结构,计划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促进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二是建2个1000立方米青贮窖,购置大型农机具5台(套),提升东兴青贮合作社服务水平。
三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奶站安装机械榨乳设备。
四是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打中深井35眼。
五是做大林产业,退耕还林1000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木材加工企业,转移劳动力50人。
六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经营项目,组建旅游服务队。
七是新建环保节能房20所,力争完成40所。同时建成两个大型沼气池,入户率达到40%。
八是打通村内主干道硬化3100延长米,绿化街道2000延长米,主街道安装路灯20盏,修建排水沟5000延长米。
九是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0%。
十是组建文化大院,具体建设图书室、活动室、体育场及卫生所等群众公用基础设施。
四、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已发送《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400余份,悬挂横幅12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0条,召开全体村民大会2次,村民代表会、党员会4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先行的目的。
(二)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
我村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业,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5%。目前奶牛存栏1124头,年交售鲜奶2100吨,商品奶收入350万元,人均占有鲜奶量达1.53吨。围绕畜牧强村,今年重点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卖次买好,优化和扩张种群。今年,通过信用社贷款、扶贫资金支持和农民自筹等方式帮助村民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以进一步优化种群质量,提高奶牛单产,加上自繁,全村今年奶牛存栏可达1350头,同比增长20%。现已报名外购奶牛户达130户。二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全村畜牧业合作化水平,加快该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奶牛业高效稳步壮大,我们村积极发动和组织奶牛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共同组建奶牛合作社。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并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外购大型机械5台,新建1000立方米青贮窖2个,通过反包倒租的形式,以每亩260元从农户手中包回四块耕地800亩,用于连片种植青贮,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并可就地转移劳动力30人。三是全面普及舍饲精养,加大技术指导和投入力度。我们全面推广庭院种植紫花苜蓿,引导奶牛户科学饲喂,提高产奶量,计划平均单产达到4.5吨以上。四是改进奶站榨乳条件和环境。随着进站奶牛数的增加,人工挤奶已受到较大制约,今年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协调伊利公司,为奶站上机械榨乳设备,还想办法解决奶站排污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奶牛业发展。
(三)着眼改善基础条件,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
今年,我们将通过群众自筹与水务部门的项目支持,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新打中深井35眼,加上原有喷灌设施,确保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提高亩产量。目前,在市、县水务部门的支持下,35眼抗旱井已全部落实到具体农户和地块,根据井位、地块,农户按照自己的耕地面积按亩分摊井下及井上配套设施所需资金(经走访农户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已经一致通过),现已筹集资金21万元,推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发展多元林经济
我们xx村土地贫瘠,大部分是沙土地,人均占有耕地不到10亩,每亩收入不到200元。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利用好镇政府无偿提供苗木的优惠政策,我村计划3年内退耕还林4000亩,今年计划退耕还林1000亩,同时搞好林粮、林药、林草间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目前造林工作已做到了地块、苗木、农户“三个落实”,本着“早启动、快推进、保质量”的原则,我们将利用从现在开始的半个月时间集中搞会战,抢抓农时,完成造林任务。此
外,我村有3.5万亩林地,现有成材林2.1万亩,其中村集体拥有成材林1万亩,为了发挥好这项资源优势,我村今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木材加工厂,现已与大庆私营企业经营人于明达成协议,建木材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通过上述多种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五)坚持旅游与劳转并重,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县享有声誉的阿木塔杏花岛旅游区在我村境内。为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我村今年将购入旅游快艇2艘,组建一支20人的旅游服务队,增设勒勒车、射箭等传统娱乐项目,并为游客提供骑马服务和赛马表演。同时,加大就地转移和向外转移劳动力工作力度,计划今年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劳动力26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六)利用好建房补助政策,鼓励群众多建环保节能房
今年,按照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在市、县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宣传政策、强化激励等措施,坚持自筹为主、补贴为辅的原则,积极推进环保节能房建设,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年内我村将确保建设20所,力争达到40所。目前,村里已收到建环保节能房申请55户,并将进一步增加。
(七)着眼改进村容民俗,加快公益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新农村以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这一原则,我们在积极组织群众出工的同时,努力争取市、县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搞好公益设施建设。今年将建设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硬化4500平方米,绿化200平方米,新建、翻建房屋10间,配备图书室、文化室、体育场、卫生室等场所和设施,集学习、娱乐、休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我们已开始实施柴草粪堆出村,现已规划确定了4个具体的柴草粪堆堆放点,并指定专人管理,4月15日前全部完成柴草粪堆出村,大力整治村屯环境。
(八)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塑造农村新风尚
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人人遵纪守法,人人都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建设管理好自己的家园。同时,发挥村妇联的作用,现已组建专门由村妇女同志组成的“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思想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户进行全面发动,认真开展“美在农家”、“洁净爱家”、“畜牧兴家”、“十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活动,以此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向上的新时代新型农民形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之,我们xx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县、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关怀下,各项工作已开启了良好局面。我们xx村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珍惜和把握好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市、县、镇政府及各包扶部门一道共同努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与厚爱,以建设好新农村的实际行动,让上级满意、群众得实惠、乡村大变化,坚实地迈向小康社会。
第三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村党支部 **村委会
(2006年3月30日)
各位领导:
按照市、县通知要求,现将我们**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村是蒙古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由**和**两个自然屯组成,**镇阿木塔旅游景区座落在境内。总幅员面积120282亩,其中耕地13933亩、草原28342亩、水面43007亩、林地35000亩(成材林21000亩,村集体拥有成材林10000亩)。全村总农户365户,总人口1371人,其中:蒙古族人口987人,占全村总人口72%,青壮年劳动力787人。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810万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人均收入的65%。现有1000平方米奶站1处,千立方米以上青贮窖3个,村畜牧综合服务室1处; 654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和青贮收割机各1套,双轴灭茬机1台;抗旱大井9眼,小井78眼;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7人,年人均创收3500元。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土地连片种植;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2006年重点建设项目情况
一是引优汰劣,优化奶牛种群结构,计划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促进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二是建2个1000立方米青贮窖,购置大型农机具5台(套),提升东兴青贮合作社服务水平。
三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奶站安装机械榨乳设备。
四是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打中深井35眼。
五是做大林产业,退耕还林1000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木材加工企业,转移劳动力50人。
六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经营项目,组建旅游服务队。
七是新建环保节能房20所,力争完成40所。同时建成两个大型沼气池,入户率达到40%。
八是打通村内主干道硬化3100延长米,绿化街道2000延长米,主街道安装路灯20盏,修建排水沟5000延长米。
九是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0%。
十是组建文化大院,具体建设图书室、活动室、体育场及卫生所等群众公用基础设施。
四、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已发送《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400余份,悬挂横幅12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0条,召开全体村民大会2次,村民代表会、党员会4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二)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
我村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业,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5%。目前奶牛存栏1124头,年交售鲜奶2100吨,商品奶收入350万元,人均占有鲜奶量达1.53吨。围绕畜牧强村,今年重点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卖次买好,优化和扩张种群。今年,通过信用社贷款、扶贫资金支持和农民自筹等方式帮助村民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以进一步优化种群质量,提高奶牛单产,加上自繁,全村今年奶牛存栏可达1350头,同比增长20%。现已报名外购奶牛户达130户。二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全村畜牧业合作化水平,加快该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奶牛业高效稳步壮大,我们村积极发动和组织奶牛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共同组建奶牛合作社。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并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外购大型机械5台,新建1000立方米青贮窖2个,通过反包倒租的形式,以每亩260元从农户手中包回四块耕地800亩,用于连片种植青贮,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并可就地转移劳动力30人。三是全面普及舍饲精养,加大技术指导和投入力度。我们全面推广庭院种植紫花苜蓿,引导奶牛户科学饲喂,提高产奶量,计划平均单产达到4.5吨以上
第四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模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村党支部 **村委会
(2006年3月30日)
各位领导:
按照市、县通知要求,现将我们**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村是蒙古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由**和**两个自然屯组成,**镇阿木塔旅游景区座落在境内,**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幅员面积120282亩,其中耕地13933亩、草原28342亩、水面43007亩、林地35000亩(成材林21000亩,村集体拥有成材林10000亩)。全村总农户365户,总人口1371人,其中:蒙古族人口987人,占全村总人口72%,青壮年劳动力787人。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810万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人均收入的65%。现有1000平方米奶站1处,千立方米以上青贮窖3个,村畜牧综合服务室1处; 654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和青贮收割机各1套,双轴灭茬机1台;抗旱大井9眼,小井78眼;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7人,年人均创收3500元。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土地连片种植;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2006年重点建设项目情况
一是引优汰劣,优化奶牛种群结构,计划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促进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二是建2个1000立方米青贮窖,购置大型农机具5台(套),提升东兴青贮合作社服务水平。
三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奶站安装机械榨乳设备。
四是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打中深井35眼。
五是做大林产业,退耕还林1000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木材加工企业,转移劳动力50人。
六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经营项目,组建旅游服务队。
七是新建环保节能房20所,力争完成40所。同时建成两个大型沼气池,入户率达到40%。
八是打通村内主干道硬化3100延长米,绿化街道2000延长米,主街道安装路灯20盏,修建排水沟5000延长米。
九是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0%。
十是组建文化大院,具体建设图书室、活动室、体育场及卫生所等群众公用基础设施。
四、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 深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已发送《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400余份,悬挂横幅12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0条,召开全体村民大会2次,村民代表会、党员会4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二)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
我村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业,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5%。目前奶牛存栏1124头,年交售鲜奶2100吨,商品奶收入350万元,人均占有鲜奶量达1.53吨。围绕畜牧强村,今年重点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卖次买好,优化和扩张种群。今年,通过信用社贷款、扶贫资金支持和农民自筹等方式帮助村民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以进一步优化种群质量,提高奶牛单产,加上自繁,全村今年奶牛存栏可达1350头,同比增长20%,工作汇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已报名外购奶牛户达130户。二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全村畜牧业合作化水平,加快该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奶牛业高效稳步壮大,我们村积极发动和组织奶牛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共同组建奶牛合作社。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并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外购大型机械5台,新建1000立方米青贮窖2个,通过反包倒租的形式,以每亩260元从农户手中包回四块耕地800亩,用于连片种植青贮,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并可就地转移劳动力30人。三是全面普及舍饲精养,加大技术指导和投入力度。我们全面推广庭院种植紫花苜蓿,引导奶牛户科学饲喂,提高产奶量,计划平均单产达到4.5吨以上。四是改进奶站榨乳条件和环境。随着进站奶牛数的增加,人工挤奶已受到较大制约,今年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协调伊利公司,为奶站上机械榨乳设备,还想办法解决奶站排污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奶牛业发展。
(三)着眼改善基础条件,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
今年,我们将通过群众自筹与水务部门的项目支持,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新打中深井35眼,加上原有喷灌设施,确保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提高亩产量。目前,在市、县水务部门的支持下,35眼抗旱井已全部落实到具体农户和地块,根据井位、地块,农户按照自己的耕地面积按亩分摊井下及井上配套设施所需资金(经走访农户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已经一致通过),现已筹集资金21万元,推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发展多元林经济
我们**村土地贫瘠,大部分是沙土地,人均占有耕地不到10亩,每亩收入不到200元。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利用好镇政府无偿提供苗木的优惠政策,我村计划3年内退耕还林4000亩,今年计划退耕还林1000亩,同时搞好林粮、林药、林草间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目前造林工作已做到了地块、苗木、农户“三个落实”,本着“早启动、快推进、保质量”的原则,我们将利用从现在开始的半个月时间集中搞会战,抢抓农时,完成造林任务。此外,我村有3.5万亩林地,现有成材林2.1万亩,其中村集体拥有成材林1万亩,为了发挥好这项资源优势,我村今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木材加工厂,现已与大庆私营企业经营人于明达成协议,建木材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通过上述多种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五)坚持旅游与劳转并重,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县享有声誉的阿木塔杏花岛旅游区在我村境内。为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我村今年将购入旅游快艇2艘,组建一支20人的旅游服务队,增设勒勒车、射箭等传统娱乐项目,并为游客提供骑马服务和赛马表演。同时,加大就地转移和向外转移劳动力工作力度,计划今年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劳动力26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六)利用好建房补助政策,鼓励群众多建环保节能房
今年,按照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在市、县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宣传政策、强化激励等措施,坚持自筹为主、补贴为辅的原则,积极推进环保节能房建设,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年内我村将确保建设20所,力争达到40所。目前,村里已收到建环保节能房申请55户,并将进一步增加。
(七)着眼改进村容民俗,加快公益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新农村以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这一原则,我们在积极组织群众出工的同时,努力争取市、县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搞好公益设施建设。今年将建设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硬化4500平方米,绿化200平方米,新建、翻建房屋10间,配备图书室、文化室、体育场、卫生室等场所和设施,集学习、娱乐、休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我们已开始实施柴草粪堆出村,现已规划确定了4个具体的柴草粪堆堆放点,并指定专人管理,4月15日前全部完成柴草粪堆出村,大力整治村屯环境。
(八)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塑造农村新风尚
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人人遵纪守法,人人都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建设管理好自己的家园。同时,发挥村妇联的作用,现已组建专门由村妇女同志组成的“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思想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户进行全面发动,认真开展“美在农家”、“洁净爱家”、“畜牧兴家”、“十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活动,以此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向上的新时代新型农民形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之,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县、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关怀下,各项工作已开启了良好局面。我们**村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珍惜和把握好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市、县、镇政府及各包扶部门一道共同努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与厚爱,以建设好新农村的实际行动,让上级满意、群众得实惠、乡村大变化,坚实地迈向小康社会。
第五篇:大山乡南德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大山乡南德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草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的深入开展,结合南德坝村实际,特制定《南德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请村民审议。
一、基本情况
大山乡南德坝村位于澜沧县的北部澜沧江西岸,东与普洱市景谷县隔江相望,南北西与本乡的芒海、团山、南美村相邻。距县城有185公里。全村有12个自然村寨,23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224人,798户农户。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135亩,其中:保水田2302亩,雷响田313亩,旱地4520亩。村域经济以农业为主。
南德坝村境内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为山区、半山区,是澜沧县比较贫困、边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脆弱,无支柱产业的死角,俗有“山路九弯十道拐,上坡容易下坡难”之民谣。男大难以迎娶,女嫁难回娘家,想路,盼白了头,修路付出了人力、财力、物力巨大的牺牲乃至鲜血。这首民谣唱久了多年百姓心中的无奈,也客观的揭示了桎梏南德坝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基本村情呈“五多五低”状。即“山多资源储量低;耕地多产出低;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低;村组公路多通车率水平低;大小沟渠多灌溉保障率低”。到2006年底止人均有粮40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70元。基本处在温饱线下(国家2000年确定的贫困线为865元)。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全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 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作力点,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南德坝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坚持根据我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三)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又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寻序渐进,做到有重点、既全面,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四、规划建设期限和总体目标
自2007至2010年,为初具规模建设阶段。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使南德坝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把南德坝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到2010年末,全村力争实现社会生产总值500~600万元(2006年为276万元)比2006年翻一番,其中:畜牧业、养殖业产值100~150万元,占总产值的20~35%,通过四年时间,使我村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和其它非农产业所占经济比例为2:1:1:1,农业人口减少40~60 %,转移劳动力人数300~500人,增加劳务收入40~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1500元,住房砖瓦化率要达到60~95 %,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达到 60~95%,全面实行合作医疗,适龄青少年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南德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以村组规划、环境整治为作力点,加强中心组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有序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土地增值率,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完善村民自助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农民实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五、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60~95 %,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95%,组组公路硬化率达到60~95%,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60~95%。巩固和维护好凉水箐大沟约三公里,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旱能保收;为使街道卫生整洁,规划修建村委会所在地南德坝街道溢洪道和污秽物排水沟一条,全长490米;为使人民群众有一个人与人、村与村、寨与寨之间对生产、生活、经济、文化、商品等相互交流的活动场所,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建设一块集市贸易市场,作为群众商品交易和逢年过节的活动场所。采取群众投工投劳,争取上级补助的方式,以南得坝村委会为中心点规划建设,规划交易市场全长为43 米,宽41米,面积为1763平方米;附侧面街道长490米,宽6米,面积为2940平方米;两项总面积为4703平方米。投资预算是:
一、需要水泥(含运费)100吨×500元/吨=50,000元,二、石料940.6立方米,沙子940.6立方米,三、建设施工费4703平方米×20元/平方米=94,060元,其中;沙石料由群众投工投劳,以上两项总计144,060元;为使人民群众能有最低的医疗保障,保证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南德坝村经济社会和其它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计划投资10,000元。规划修建一个医务室,使人民群众能有最低的医疗保障。
(3)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0%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村庄建设。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抓住国家扶持改造茅草房机遇,以南得坝为中心并向有条件的田坝、帮过等村组发展,以采取全面整治“空心房”、村庄整治改造、拆旧建新式房和建设中心组等四种基本模式进行村庄改造。
(1)“空心房”整治: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对村庄内废弃的旧房、猪牛栏、厕所和一户多宅闲置的房屋进行全面清理。对尚可利用的房屋允许依法流转,对废弃的或是无人管理的建议折掉,在规划范围内重新建设。
(2)村组整治改造:以“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为基本目标,在全村以组为单位全面推开“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并固定设置垃圾处理点,柴草垛设在指定位置。搞好房屋建设规划,实行人畜分离,适当完善公共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建立村规民约,使村庄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3)村庄整体改造:逐步淘汰土草房,建统一模式(砖、瓦、彩钢结构)的节能住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户修建。同时要抓住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所有村民到中心组建房。
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组建中心村组,规划建设生活区,以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建设工业区,以n1组建设生态旅游区,以原n2村组建设成绿色生态区。牧业工业区重点以养殖、加工为主,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养殖园区以猪鸡养殖为主,以企业为龙头,以股份制形式实行农户分户饲养,集中收购,分户核算的养殖管理模式,使风险均摊,利益共享,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工园区以农作物、畜产品深加工为主,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或股份制形式进行投资办厂,整合现有的资源,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扩大生产规划,创造集约效益,从而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加速农业向工业的转变;生态旅游区以澜沧江为依托,规划包括休闲娱乐(集餐饮、水上游玩、观赏于一体)、生态保健(集泉水洗浴、中医按摩、卫生保健于一体)、文体娱乐(集文化艺术创作、体育健身、民歌民谣民俗活动于一体)等内容,打造生态、江风旅游项目,充分享受绿色田园的浪漫气息和澜沧江的豪情奔放,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绿色生态区以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为主,选育优质品种,加强产中管理,施用有机肥,打造绿色品牌,创造绿色效益。
(4)建设中心村:我们动员在土坯房集中连片、生活环境差的村庄,绝大多数群众有建房意愿和改建能力的,实施整体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庄。
我们将Nx组确定为新村建设规划用地,将新增村委会、学校、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各1处。撤Ny组(指户数少又分散的组)并入中心村,动员村中各组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住户零散的居住区,建设整洁、美观的新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中心村发展用地向(东南西北),现建设用地x公顷,新增建设用地y公顷。
3、“三改”工作
(1)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解决好全村各组的安全用水和方便用水。首先要集中资金解决各村组自来水未入户问题。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求得各方面技术援助,可以采用防寒管浅埋的方式,争取在近期完成各组自来水联网成功,改水资金由农民自筹一部分,向政府争取一部分。通过水源改造和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使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改厕:坚持“户厕改造为主,公厕改造为辅”的原则,对露天旧式厕所、粪坑进行整治改造,露天式厕所要全部取消,粪堆要全部迁到村外指定地点,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全面推广无害化厕所,户厕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新建公厕由村里协调给予适当解决。拟新建公厕X座,实现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50%。
(3)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我们将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公路建设。通村主干道建成塘石路面,宽不少于6米,通组支道不少于3.5米。边沟为石砌明沟排水,村通村公路x公里。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4、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1)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建立“为农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服务中心要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发展。服务中心一般要设置村民购物、村民教育、农资供应、农技服务、文化娱乐、幼儿教育、计生医疗、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
(2)村寨绿化:在村中“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把我村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
(3)推广“节能灶”,发展沼气池。以户厕改造为基础,引导农民科学创造能源,利用能源并节约能源,发动一场“炉灶革命”,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二)、农业生产
1、农业主导产业的建设:
(1)粮豆生产。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粮豆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在不扩大粮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强良种繁育,提高品质,重点发展早熟品种和高质品种,形成合理的品种结构,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粮豆质量。
(2)畜牧和养殖产业:依据南德坝村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确定畜牧和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产业为主,集厩养、贩运、加工为一体,用畜禽经济带动农业发展。计划以现有的牛、羊、猪、鸡产业饲养为龙头,扩大饲养规模,增加饲养量,通过努力使我村牛、羊、猪、鸡产业出栏达到(牛3000~3500头、猪3500~4000头、羊1000~1500只、鸡10000~15000只),使牛、羊、猪、鸡产业饲养形成集团产业,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减少市场冲击带给农民的风险,增加农民收益。
(3)蔬菜产业:南德坝村地处澜沧江西岸,属半山河谷丘陵地带,蔬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所以我们准备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蔬菜产品加工,使蔬菜产业成为我村农业的支柱产业。品种布局上重点发展辣椒、大葱、大蒜、棚室蔬菜等品种,规划发展种植面积50~100亩。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4)马铃薯(洋芋)产业:马铃薯种植、加工简单易学,投资成本低,发展快,因此以后要大力推广马铃薯优质高产种植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规划80~100亩,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品质和产量,为马铃薯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2、农业机械化建设
加大对农机新技术、新农机具的宣传、示范,从实践中让老百姓认可,确确实实地使他们尝到甜头,真正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
3、本村特色产业的建设
(1)发展扩大竹林种植面积 1500~2000亩。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优势,发展民间竹编手工艺品并可做造纸用工业原料,同时还高提高竹笋食用的商品率。
(2)改良原有的老、弱、残经济林、茶、咖啡500~800亩,新植高质高效生态林园2500~3000亩,以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南德坝村3224人中,有近8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的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2、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
(1)在2010年以前,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
(2)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依托县职教中心、县科协、科委、县劳动就业组织机构,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3、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1)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要与促进劳动力转移,打造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建立培训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打造1-2个劳务品牌。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四)、塑造新风貌
1、加强农村新风貌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塑造农村新风貌,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貌的工作目标: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农村,整治存在的各种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2)全面整治全村生产、生活环境,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型新农村。
(3)加强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的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到2010年末,南得坝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学校开设英语课、信息教育课,80%以上的教师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小学绿化、净化、香化、美化的花园式学校覆盖率达100%,南得坝小学要达到县级一类标准。
——到2010年末,南德坝村将建设完成2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室、500米的体育休闲活动广场建设,安装健身器材,并达到一级文化村建设标准,完成新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建有宣传窗一个10平方米以上,建有广播室一个。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村卫生室医生要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到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率达到80%以上。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的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全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塑造新风貌的工作重点
(1)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反对和有效抵制“法轮功”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农民致富竞赛活动,成立农村禁赌协会,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2)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狠抓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澜沧”主题教育。围绕主题,紧密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开展创建“平安南德坝”、“和谐南德坝”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4)加强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5)加强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保障农村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农村二女户养老保险,建立以利益为导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五)、加强村组班子建设
1、村级领导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级班子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党支部“双带致富”活动,结合村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水平建设,使其党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树立和落实,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2、创建好班子建设的主要目标:
村级班子普遍达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基本要求,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3、村级班子建设
(1)实施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全面推行“两推一选”,进一步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优化班子能力、年龄、文化结构;严格按照村级星级化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考核,建立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2)实施农村党员“先锋工程”。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的评议党员活动,进一步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新途径;实行协会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联合并建,重点在农村合作组织、产业(行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中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3)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六、工作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南德坝村成立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明发
副组长:彭友华
成 员:胡正祥
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新农村步伐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下,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利民政策的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我村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推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跃上新的台阶。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效来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3、组织实施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南德坝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