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全

时间:2019-05-13 05: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全》。

第一篇: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全

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 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湖北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治牧,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积极修订完善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着力构建了新型兽医服务体系,稳定激发了基层兽医队伍活力,在推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

一、加强法制建设,出台新动物防疫条例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防疫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8月3日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畜牧兽医部门重要职能,创新和完善了动物防疫管理一系列规定,为破解我省动物防疫难点、推动动物防疫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主要特点如下:

(一)细化了政府的防控职责。《条例》在按照新《动物防疫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建立完善动物防疫体系”规定的政府职责基础上,进一 1 步强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我省实际,对《动物防疫法》关于“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与控制工作”的规定予以细化,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配备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人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引导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二)依法依规强化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在基层,在养殖业第一线,湖北出台的新《条例》还从法制上对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健全体系。《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配备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人员;二是落实经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监测、可追溯体系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动物和动物产品违禁物监测,基层防疫队伍培训等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稳定队伍。《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落实基层动物防疫人才引进、培养及生活待遇保障等制度,对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动物防疫人员在聘用及职称评审、晋升中予以政策倾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乡镇、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

(三)延伸了法规的覆盖面。《条例》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开展违禁物自检,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 2 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屠宰企业应当开展违禁物检测,并接受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从事动物收购、贩卖、运输的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应当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并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条款。《条例》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违法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将受重罚。

我省出台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除了上述特点外,在遵循和细化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实践,还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养殖主体的防疫责任、动物检疫工作新机制等一系列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的规定,体现了湖北特色,是一部立法质量很高的地方性法规。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新体系

为了面对兽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解决基层单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问题,早在2004年,湖北就按照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和要求,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和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地探索和推进工作。

湖北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发【2005】15号、鄂政发【2007】3号文件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着力构建以“县为基础,强化监 3 督,防检统一,治疗放开”的新型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立健全基层兽医管理机构,确保有人管事。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基层。湖北在改革中,十分注重基层兽医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配备,结合全省各地的实际情况,目前基层兽医组织管理机构大致有三种设置形式:一是独立的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分布在乡镇站改革基本到位、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比较明确的地方;二是经营服务型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分布在改革中人员分流较好的地方;三是公益性和经营型合署办公。这种机构形式基本上是在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整体转制下更名和整合的,既设有畜牧兽医站,又建有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且两者合一办公。目前,全省现有行政乡镇1198个,乡镇设有畜牧兽医组织机构1169个,占行政乡镇数的97.57%。另外,有少数乡镇既无畜牧兽医站,也无经营性服务组织,是在乡镇政府内设有动物防疫办公室。通过改革,各级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领导和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兽医机构队伍稳定有序。

(二)组建“两支队伍”,确保有人干事。根据改革的要求,湖北各乡镇均组建了防检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两支队伍。防检监督员队伍按照每个乡镇2~3人定编,实行编制在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模式,专门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公益性服务工作。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通过统一组织考试招聘,实行一年一聘、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签订合同、报酬与业绩挂钩等动态管理模式。目 4 前,省乡镇共有畜牧兽医从业人员21460人,县市实际派驻乡镇防检监督员2280人,乡镇招聘村级防疫员达14449人,从事动物诊疗的兽医服务人员10223人。

(三)公益性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钱办事。根据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试行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全省基层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实行“政府买单”,将公益性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一是绝大部分县(市、区)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规定,按每个农户不低于2元的标准,将公益性服务资金列入县级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省财政动物防疫公益补助经费,按每个农业人口20元的标准,由财政部门采取国库直接支付的办法直达给承担服务的主体。2011年,各级财政拨付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经费超过2亿元,人平达1.32万元;三是建立乡镇兽医从业人员养老和意外伤害保险机制。自2005年以来,全省各地按照购买养老保险分摊比例规定,逐年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购买养老保险。2011年,全省乡镇兽医从业人员应参保17732人,实际参保14570人,实交保险费6235.91万元,其中,单位上缴人平0.43万元,人平个人承担1504.28元。另外,湖北还积极与人保公司协调沟通,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要求全省各地为所有一线动物防疫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障了乡村防疫员在工作一线的人身安全。

三、加强兽医管理,基层兽医焕发新生机

(一)切实加强基层兽医医政管理。近年来,我省在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 5 效的工作,对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起到了保障作用。一是围绕农业部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在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制定并印发了《湖北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办法》,作为我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指导性文件;二是按照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湖北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办法》;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兽医登记。按照农业部《》,目前,湖北已完成注册登记乡村兽医21460名,其中,大专以上1874名,中专及高中10522名,初中及以下9064名,分别占8.7%、49.1%、42.2%;四是认真组织开展执业兽医考试工作。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举办以来,我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2010、2011年我省参加的有效考生为6158人,取得职业兽医师资格782人;取得职业助理兽医师资格877人,总通过率为26.84%,远远高于全国15%的通过率,为全面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加强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湖北十分注重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了全省所有乡镇兽医站的改扩建,部分乡镇兽医站还新建的办公楼,配备兽医实验室专用设备。同时,省级加大对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截止“十二五”末期,湖北省级财政积极支持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省级财政投资5000万以上,给地市级配备了20台疫苗冷藏车,在各县(市区)建设了150个低温冷库,在各乡镇兽医服务中心(站)配备了低温冷柜,给每个防疫员配备保温箱,6 实现了地市有专业大型冷库和专业配送车,县级有中型低温冷库,乡镇有冷柜,防疫员有保温箱,保证了疫苗质量。

(三)树立典型激发基层兽医工作热情。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热情,湖北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全省百名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防疫员,予以公开隆重表彰,并利用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防疫员先进事迹,还组织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到外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宜昌、襄樊等地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优秀乡村防疫员评选活动,不断提高乡村防疫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今年,我省将继续组织开展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表彰活动,继续对优秀乡村防疫员予以重奖,并按照分期分批分片的原则,将所有乡村防疫员进行一次轮训,努力提高的业务能力水平和素质。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建立新型兽医服务和动物防疫体系,逐步提高其经济和政治待遇,使基层兽医人员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基层防疫工作从无人、无钱防疫转变到“有人防疫、有钱防疫”的新局面。

今后,湖北将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继续争取加大公益性服务的财政保障力度,继续开展百名乡村防疫员评选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兽医人员待遇,增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活力,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杨培昌1

(云南省楚雄州畜牧兽医站,楚雄675000)

动物防疫体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体系中最基层的机构,村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重要补充,是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具体实施者,是联系广大养殖户,推进农村养殖观念转变,调整养殖模式,推进健康养殖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石和实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体。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楚雄州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到2007年7月州级和全州十个县市均成立了独立的畜牧兽医局,组建了州、县(市)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完成了全州10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业务、经费“三权”上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工作,兽医工作机构逐步完善。然而理顺县乡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发挥工作机构的作用极为重要,也是县畜牧兽医局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工作管理的实践,谈谈个人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认识。

1、楚雄州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发展情况及现状

楚雄州乡镇畜牧兽医站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兽医防疫队或牲畜血防队,后改为公社、区、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性质不明,为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人员性质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属国家干部身份,工资按干部标准由县级支付,其余人员则为集体身份,工资参照国家干部标准以自收自支为主,不足部分由县级补足,以后由财政按人均1000元/年包干。1985年财政包干到乡镇后,工资由乡级财政解决,1988年“三权”下放由乡镇管理。1990年对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集体人员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并于1990年至1992年分三批将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工资由乡镇财政全额预算,对辞退人员给予40元/月的生活补助。1992年乡镇畜牧兽医站正式定性为国家在基层1作者简介:杨培昌(1965-),男,汉族,云南省楚雄市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管理工作。E-mail: ynypc@126.com。Tel.: 0878-301989

4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并按农业部、人事部„1992‟农(人)字第1号文件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的测算和核定。乡镇站基础设施于1988年开始投资建设,州级3万元,县级配套3万元,乡镇解决建设用地和配套适当的资金,到2000年全州128个乡镇站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2006年因乡镇撤并,乡镇畜牧兽医站随之撤并为103个。现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在职职工479人,其中大学10人,大专208人,中专189人,高中及其以下72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322人,其他97人;本专业人员348人,占72.7%,非本专业人员131人,占27.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158人,占总人数的33%。全州1048个村委会共聘用村级兽医防疫员1095人。

2、楚雄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楚雄州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通过多年的建设,得到一定的发展,解决了人员身份和待遇,明确了机构性质,核定了编制,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乡镇政府在畜牧兽医站建设和动物防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三权”归乡镇管理,也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

2.1、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工作条件差,基础建设欠账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因受当时财力的限制,仍然较狭小,大部分乡镇站一间房子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防疫设备落后,工作生活条件差,而且每次乡镇机构改革畜牧兽医站均未能幸免,分分合合资产被挤占平调和流失,房产被拍卖,编制被削减。目前全州尚有5个乡镇站无工作用房,15个乡镇站工作用房因年久失修处于危房,部分乡镇站建站时的欠账至今未偿还,欠账大。人员编制在1992年核定的基础上被削减1/3。

2.2、专业技术人员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专业人员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中专以上学历的虽有407人,但近一半以上属集体人员录用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学历,是乡镇站的业务骨干,但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33%,且大部分接近退休年龄;有27.3%的非专业人员则是乡镇随意安置或招考公务员安置进来的,部分畜牧兽医站甚至成了“收容所”。编制不仅被削减,还被非专业人员占用,本专业学生多年无法补充,大龄和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由乡镇管理时,畜牧兽医站大部分人员被长期抽调抓乡镇“中心工作”,专业人员不专用,学业被荒废,素质下降。人、财、物管理随意性大,乡镇财政除保证人员工资外,不仅无力解决业务经费,甚至连畜牧兽医站开展业务仅有的微薄收入也被平调,形成名存实亡的“空壳站”,发展后劲不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差。

2.3、职责不清,管理不顺,机制不活。全州十县(市)虽成立了畜牧兽医局,组建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但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按规定理顺,政事不分,职能混杂,职责不清,以政代事,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本应属于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所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装备往往被主管局截留,部分县市甚至将应属于这两个机构行使职能必备的人、财、物管理权全部收归主管局,职责被削弱,遇事相互推诿,工作涣散。乡镇站“三权”虽然上划,但资产不清,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无激励竞争机制。

2.4、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有待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虽已建立,但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动物防疫任务繁重,群众对防疫工作的抵触情绪大,工作艰苦,而补助较低,工作局面难于打开。

3、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工作机构的作用

3.1动物防疫体系归口专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作用:动物防疫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管理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又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贯穿于畜禽养殖、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其工作的专职性与乡镇工作的多样性往往冲突,特别是严峻的动物疫情形势和繁重的动物防疫以及动物疫病追溯制度的建立更离不开动物防疫体系专职职能的作用,必须实行专职化的统一协调管理。动物防疫虽然属公益性服务范畴,工作平凡而又十分重要,但无疫情时期,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往往被社会“遗忘”,是弱势机构。动物防疫体系归口专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有利于动物防疫和公共卫生要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避免动物防疫活动和畜产品质量标准的各自为政;有利于机构人员的稳定,保证有机构有人员落实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避免机构改革造成的资产和人员编制流失;有利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保证技术人员能专心从事本职工作,避免随意抽调技术人员从事“中心工作”造成学业荒废、素质下降;有利于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保证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能够充实到动物防疫队伍中;避免随意安置非专业人员造成专业素质降低。

3.2、基层兽医工作机构的关系:县畜牧兽医局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共同构成基层兽医工作机构体系,但由于机构性质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既相互依托,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职能职责。从管理的角度,畜牧兽医局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负有行政管理权,属上下级关系,负责对这些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基础设施、人员、经费和装备的保障,又依托这些机构作出行政决策和其他行政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自的职能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具有业务归口指导的职能。从机构性质的角度,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是依法或按照国家的规定设立的事业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及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是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行政职责的重要依托,在职责范围内对机构内部的人、财、物有支配权和人员、财务的管理权,财务管理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畜牧兽医局不应将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应当行使的职责和承担业务以及履行职责应具备的人、财、物的支配和管理权全部收缴和取代,应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达到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基层兽医工作机构的职责: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对县畜牧兽医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不再讨论,仅对乡镇政府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关系和职责作进一步讨论。

3.3.1、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畜牧兽医站虽然“三权”已上划管理,但由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地位以及动物防疫在养殖业发展、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的保障作用,属公共服务和公共卫生安全范畴,决定了乡镇政府在动物防疫中仍然具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对辖区内养殖业的发展、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具有组织发动、宣传动员的职责,对辖区内的动物防疫负总责。

3.3.2、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县级畜牧兽医局设在乡镇,协助乡镇发展畜牧业和动物防疫提供技术保障的技术部门。具体承担对辖区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疑似疫情的调查和报告,疫情处理的技术工作,承担动物产地和产品检疫,动物疫病溯源的基础工作--畜禽标识佩戴和养殖档案的建立;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养殖等公益性技术推广。负责对村级防疫员的选用、考核与管理等工作。

3.3.3、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统一管理和组织下,承担对辖区内的动物实施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发现疑似疫情的报告,协助承担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等。

4、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4.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检疫和疫病诊断设施和装备。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州县财政比较困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应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为主,以减轻基层财政困难的压力,县乡人民政府主要解决建设用地,根据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职责和业务范围,每个站用地不少于2亩,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动物防疫属公益性,应将建设用地纳入发展公益性事业以无偿划拨的方式统一规划提供使用。基础设施建成后要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即所有权属县畜牧兽医局,使用权属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受机构改革和变动而平调和侵占,避免再度重演乡镇畜牧兽医站被乡镇政府随意挤占、平调和拍卖的故技。

4.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队伍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基层现有人员的素质教育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和动物防疫防控技术等的培训,对现有非专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学历教育,职称评审时,非本专业的学历不给予认可。二是制定完善的考核、考试标准,通过综合考核,对达不到本专业能力水平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应辞退或调离。三是从源头上制止非专业人员进入畜牧兽医技术队伍。根据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测算标准,对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测算,会同编制部门给予确定,所缺编制只能逐年从对口专业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兽医队伍。通过培训、考核、建立用人激励机制和控制非专业人员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

4.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规范内部管理,明确职工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细化各项业务工作指标,建立健全工作任务目标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和财务物资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年终考核兑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4.4、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基层动物防疫力量的重要补充,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用、日常管理和考核由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首先是制定严格的选聘条件,把好进人关。由村委会择优推荐,乡镇畜牧兽医站审核把关,报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防疫员资格证书,再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择优聘用。其次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和动物防疫任务,制定百分制考评和奖惩制度,将国家的定额补助进行浮动,定期考核兑现,对不服从管理或者无力胜任动物防疫工作的给予辞退更换。三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创优质服务,提高自身报酬。

第三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全县建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522个村级兽医室;市、县、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健全;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100%,有效抗体合格率70%以上,检疫监管、监督执法工作有效开展,无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流行。

第四篇: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七十一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总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六章 动物诊疗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本法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1 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本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条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三)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前款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动物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动物及饲养自用动物的防疫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十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动物疫病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动物防疫科学知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 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十二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第十六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七条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 3 规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第十八条 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

(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三)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四)有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五)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

(六)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动物防疫条件。

第二十条 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名称、场(厂)址等事项。

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容器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 采集、保存、运输动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予以公布。

本法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第二十五条 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二十六条 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

接到动物疫情报告的单位,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

第二十七条 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协定,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或者贸易方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 5 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三十一条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三)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三十二条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第三十三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三十四条 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第三十五条 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

第三十六条 为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派人在当地依法设立的现有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必要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第三十七条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 疫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 6 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三十九条 发生动物疫情时,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控制、扑灭疫病的人员和有关物资。

第四十条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构成重大动物疫情的,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十一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第四十二条 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四十三条 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

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四条 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四十五条 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六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 7 批手续,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取得检疫证明。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第四十七条 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第四十八条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九条 依法进行检疫需要收取费用的,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章 动物诊疗

第五十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二)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

(三)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十二条 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载明事项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或者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诊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 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执业兽医,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

第五十五条 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是,本法第五十七条对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活动。

第五十六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遵守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

第五十七条 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八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一)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

(二)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进行隔离、查封、扣押和处理;

(三)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四)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五)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

(六)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需要,经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车站、港口、机场等相关场所派驻官方兽医。

第六十条 官方兽医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十一条 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

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

第六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向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兽医机构。

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

第六十六条 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七条 对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检疫、监督检查、现场处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动物疫病病原体的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拒不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二)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

(三)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 10 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一条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

(二)发生动物疫情时未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的;

(二)种用、乳用动物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而不按照规定处理的;

(三)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未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 11 下罚款:

(一)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二)未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三)未经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的。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的;

(二)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

(三)发布动物疫情的。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动物疫病扩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兽医执业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动物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执业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注册证书:

(一)违反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的;

(三)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从事动物疫病研究与诊疗和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法行为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行为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的;

(二)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资料的;

(三)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

(四)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的。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等,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第八十五条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姚安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姚安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我县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工作,为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和全面推进姚安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1、机构现状

2007年我县贯彻落实国发(2005)15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及省、州有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撤销了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组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县畜牧科技推广站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各乡镇保留了畜牧兽医站,但人、才、物划归乡镇管理。

2、队伍及人员状况

2011年全县共有编制75人,现县、乡共在岗67人,其中畜牧局5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0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4人,九个乡(镇)畜牧兽医站38人。77个村居委会聘用村防疫员84人。

(1)人员结构:在县、乡53名动物防疫人员中(不包含畜牧局5人、动物卫生监督所10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占88.7%,其中:高级职称8人,占15.1%;中级职称23人,占43.4%,初级职称15人,占28.3%。工勤人员4人,占7.5%。从文化程度看,具有本科学历的5人,占9.4%,具有专科学历的38人,占71.7%;专科以下10人,占18.8%;从年龄结构看,51---60岁14人占26.4%,41---50岁19人占35.8%,31---40岁14人占26.4%,30岁以下5人占9.4%。

(2)在77个村委会聘用的84中人,51---60岁31人占36.9%,41---50岁33人占39.2%,31---40岁14人占19%,30岁以下4人占4.8%。

3、经费保障

由于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困难,在保证畜牧系统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公务费的基础上,我县已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反应死亡补偿经费、村级动物防疫员务工补助、防疫耗材费我县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但在姚安畜牧系统工作,工作必须努力,奖金是不敢奢望的。

4、工作开展情况

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整村推进和生猪“321”免疫技术,实行散养户集中免疫、规模养殖户按程序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方式,免疫密度和免疫率逐年提高,多年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6%以上,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0%以上,畜禽死亡率控制在省、州要求内。二是认真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按省、州要求,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学、免疫抗体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预警动物疫情,并按技术规范及时处置零星突发的动物疫情,排除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确保了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推广猪人工授精、肉牛冻改良、种公羊串换、优良牧草种植、青贮饲料制作等畜牧适用技术,加大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良种良法的覆盖面,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注入活力。

二、存在问题

1、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落后:对乡镇兽医站投入的改建资金不足(每个站15万),乡镇兽医站改扩建效果差。如我县适中乡仍在危房中上班,光禄畜牧兽医站虽进行了立面改造,但在古镇开发中被政府征收,现没有办公业务用房。目前乡镇兽医站下划归乡镇管理,工作人员经常被抽调参与各乡镇的中心工作,专业工作成了不务正业,直接影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经费难以保障:2008年,在省、州部门的支技下,我县建起了实验室,但由于无人才、无设备试剂配备经费,从未开展试验工作;2016年,国家调整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从事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工作职工的关心和重视,但我县因财政困难,从过去到现在从未享受过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

3、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受编制、经费所限,县、乡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流动困难,工作积极性低,人员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村级防疫员招聘难,由于报酬低,工作辛苦,年轻人不愿干,所聘用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年龄大,专业理论素质不高。

三、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针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防控任务的艰巨性、长期的特点,建议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加大基层动物防控体系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对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大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等软件建设,提高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报告的快速反应能力,切实解决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设备简单,防控手段落后的现状;二是加大对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力争使每个畜牧兽医站有办公室、会议室、疫苗冷藏室、检疫检验室、防控物资储备室等。

2、抓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中专学校轮流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下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从国家层面出台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作、医疗、养老、保险等补助政策,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下载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物防疫法》试题

    试题 单选题 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B)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依照有关规定取得检疫......

    动物防疫法宣传单(最终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节选 ●对强制免疫的规定:本法第13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第14条第二款规定: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第三条......

    强化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1 当前**市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1 村级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高,动物卫生服务水平低 主要原因:一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能供选择的范围有限,不得不用年龄......

    动物防疫

    鲁纳乡四措施做好冬季动物防疫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鲁纳乡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一是加强防疫员的......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材料[最终定稿]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努力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二○○四年三月五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畜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高度,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来抓,......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材料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材料是一篇关于经验交流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二○○四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