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我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我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基本情况
1.1 机构管理。2005年我县开始建立乡镇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全县设乡镇动物防疫站22个,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独立法人独立运行,核定编制138名,人员编制不到人,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一年一聘,实行县乡两级共管,以县级畜牧部门管理为主。2011年增加了茶场管理区防疫站,全县防疫站为23个,编制140名,现有专职防疫员151名。
1.2 福利待遇。我县财政预算经费以2010年为例:各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人平1.85万元,23个乡镇动物防疫站平均工作经费6.8万元。我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工资待遇低。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工资普遍偏低。防疫员的待遇除工资全额拔付到位之外,生活补助财政只预算60%的60%,差额部分靠自己弥补,而强制免疫疫种都已取消收费,资金无法到位,防疫员待遇低。
2.2 劳动强度大。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主要从事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养殖业技术推广、畜牧水产生产调查、统计上报、能繁母猪保险、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地域广,一般每人3-5个村,散养户多,家禽养殖量多,畜禽免疫病种、免疫品种多,还要承担产地临栏检疫,劳动强度特别大。
2.3 工作经费短缺。乡镇专职防疫员每年防疫用针头、注射器械每人不少于200元,摩托车燃油和车辆折旧费每年不少于3000元,防疫、检疫电话费每年不少于2500元,不计算乡镇动物防疫站年办公经费、车旅费、招待费、宣传费等,人平每年短缺2500元左右。
2.4 整体素质差。基层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正规教育偏少,大部份子承父业,知识老化,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等问题。
2.5 设备陈旧简陋。基层动物防疫站使用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原畜牧兽医站站房,产权不清晰,站房占地小,面积不大,全部没有常规化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因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建设的改、扩建,普遍存在原兽医对产权的归属有争议和纠纷。
2.6 动物检疫主体不合法。《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而实际操作中,乡镇动物防疫员不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也没有官方兽医资格,但均承担动物产地检疫,也都不是动物卫生监督所委托或委派,其执法主体不合法。几点建议
3.1 全额预算。乡镇动物防疫站应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施范畴,由公共财政足额保障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其依法收取的检疫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2 公开选聘人才并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选聘人才,及时补足动物防疫人员,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专业院校深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快人才更新。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通信、交通、工作服等装备,特别是要装备快速检测设备,培训技术检测人员。
3.4 健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能。修改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制订统一的乡、村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明确职能,整全、精简现有机构,建立起一支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防疫队伍。
第二篇: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杨培昌1
(云南省楚雄州畜牧兽医站,楚雄675000)
动物防疫体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体系中最基层的机构,村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重要补充,是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具体实施者,是联系广大养殖户,推进农村养殖观念转变,调整养殖模式,推进健康养殖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石和实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体。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楚雄州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到2007年7月州级和全州十个县市均成立了独立的畜牧兽医局,组建了州、县(市)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完成了全州10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业务、经费“三权”上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工作,兽医工作机构逐步完善。然而理顺县乡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发挥工作机构的作用极为重要,也是县畜牧兽医局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工作管理的实践,谈谈个人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认识。
1、楚雄州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发展情况及现状
楚雄州乡镇畜牧兽医站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兽医防疫队或牲畜血防队,后改为公社、区、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性质不明,为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人员性质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属国家干部身份,工资按干部标准由县级支付,其余人员则为集体身份,工资参照国家干部标准以自收自支为主,不足部分由县级补足,以后由财政按人均1000元/年包干。1985年财政包干到乡镇后,工资由乡级财政解决,1988年“三权”下放由乡镇管理。1990年对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集体人员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并于1990年至1992年分三批将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工资由乡镇财政全额预算,对辞退人员给予40元/月的生活补助。1992年乡镇畜牧兽医站正式定性为国家在基层1作者简介:杨培昌(1965-),男,汉族,云南省楚雄市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管理工作。E-mail: ynypc@126.com。Tel.: 0878-301989
4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并按农业部、人事部„1992‟农(人)字第1号文件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的测算和核定。乡镇站基础设施于1988年开始投资建设,州级3万元,县级配套3万元,乡镇解决建设用地和配套适当的资金,到2000年全州128个乡镇站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2006年因乡镇撤并,乡镇畜牧兽医站随之撤并为103个。现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在职职工479人,其中大学10人,大专208人,中专189人,高中及其以下72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322人,其他97人;本专业人员348人,占72.7%,非本专业人员131人,占27.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158人,占总人数的33%。全州1048个村委会共聘用村级兽医防疫员1095人。
2、楚雄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楚雄州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通过多年的建设,得到一定的发展,解决了人员身份和待遇,明确了机构性质,核定了编制,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乡镇政府在畜牧兽医站建设和动物防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三权”归乡镇管理,也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
2.1、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工作条件差,基础建设欠账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因受当时财力的限制,仍然较狭小,大部分乡镇站一间房子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防疫设备落后,工作生活条件差,而且每次乡镇机构改革畜牧兽医站均未能幸免,分分合合资产被挤占平调和流失,房产被拍卖,编制被削减。目前全州尚有5个乡镇站无工作用房,15个乡镇站工作用房因年久失修处于危房,部分乡镇站建站时的欠账至今未偿还,欠账大。人员编制在1992年核定的基础上被削减1/3。
2.2、专业技术人员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专业人员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中专以上学历的虽有407人,但近一半以上属集体人员录用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学历,是乡镇站的业务骨干,但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33%,且大部分接近退休年龄;有27.3%的非专业人员则是乡镇随意安置或招考公务员安置进来的,部分畜牧兽医站甚至成了“收容所”。编制不仅被削减,还被非专业人员占用,本专业学生多年无法补充,大龄和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由乡镇管理时,畜牧兽医站大部分人员被长期抽调抓乡镇“中心工作”,专业人员不专用,学业被荒废,素质下降。人、财、物管理随意性大,乡镇财政除保证人员工资外,不仅无力解决业务经费,甚至连畜牧兽医站开展业务仅有的微薄收入也被平调,形成名存实亡的“空壳站”,发展后劲不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差。
2.3、职责不清,管理不顺,机制不活。全州十县(市)虽成立了畜牧兽医局,组建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但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按规定理顺,政事不分,职能混杂,职责不清,以政代事,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本应属于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所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装备往往被主管局截留,部分县市甚至将应属于这两个机构行使职能必备的人、财、物管理权全部收归主管局,职责被削弱,遇事相互推诿,工作涣散。乡镇站“三权”虽然上划,但资产不清,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无激励竞争机制。
2.4、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有待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虽已建立,但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动物防疫任务繁重,群众对防疫工作的抵触情绪大,工作艰苦,而补助较低,工作局面难于打开。
3、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工作机构的作用
3.1动物防疫体系归口专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作用:动物防疫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管理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又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贯穿于畜禽养殖、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其工作的专职性与乡镇工作的多样性往往冲突,特别是严峻的动物疫情形势和繁重的动物防疫以及动物疫病追溯制度的建立更离不开动物防疫体系专职职能的作用,必须实行专职化的统一协调管理。动物防疫虽然属公益性服务范畴,工作平凡而又十分重要,但无疫情时期,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往往被社会“遗忘”,是弱势机构。动物防疫体系归口专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有利于动物防疫和公共卫生要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避免动物防疫活动和畜产品质量标准的各自为政;有利于机构人员的稳定,保证有机构有人员落实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避免机构改革造成的资产和人员编制流失;有利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保证技术人员能专心从事本职工作,避免随意抽调技术人员从事“中心工作”造成学业荒废、素质下降;有利于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保证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能够充实到动物防疫队伍中;避免随意安置非专业人员造成专业素质降低。
3.2、基层兽医工作机构的关系:县畜牧兽医局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共同构成基层兽医工作机构体系,但由于机构性质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既相互依托,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职能职责。从管理的角度,畜牧兽医局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负有行政管理权,属上下级关系,负责对这些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基础设施、人员、经费和装备的保障,又依托这些机构作出行政决策和其他行政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自的职能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具有业务归口指导的职能。从机构性质的角度,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是依法或按照国家的规定设立的事业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及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是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行政职责的重要依托,在职责范围内对机构内部的人、财、物有支配权和人员、财务的管理权,财务管理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畜牧兽医局不应将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应当行使的职责和承担业务以及履行职责应具备的人、财、物的支配和管理权全部收缴和取代,应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达到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基层兽医工作机构的职责: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对县畜牧兽医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不再讨论,仅对乡镇政府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关系和职责作进一步讨论。
3.3.1、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畜牧兽医站虽然“三权”已上划管理,但由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地位以及动物防疫在养殖业发展、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的保障作用,属公共服务和公共卫生安全范畴,决定了乡镇政府在动物防疫中仍然具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对辖区内养殖业的发展、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具有组织发动、宣传动员的职责,对辖区内的动物防疫负总责。
3.3.2、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县级畜牧兽医局设在乡镇,协助乡镇发展畜牧业和动物防疫提供技术保障的技术部门。具体承担对辖区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疑似疫情的调查和报告,疫情处理的技术工作,承担动物产地和产品检疫,动物疫病溯源的基础工作--畜禽标识佩戴和养殖档案的建立;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养殖等公益性技术推广。负责对村级防疫员的选用、考核与管理等工作。
3.3.3、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统一管理和组织下,承担对辖区内的动物实施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发现疑似疫情的报告,协助承担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等。
4、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4.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检疫和疫病诊断设施和装备。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州县财政比较困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应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为主,以减轻基层财政困难的压力,县乡人民政府主要解决建设用地,根据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职责和业务范围,每个站用地不少于2亩,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动物防疫属公益性,应将建设用地纳入发展公益性事业以无偿划拨的方式统一规划提供使用。基础设施建成后要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即所有权属县畜牧兽医局,使用权属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受机构改革和变动而平调和侵占,避免再度重演乡镇畜牧兽医站被乡镇政府随意挤占、平调和拍卖的故技。
4.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队伍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基层现有人员的素质教育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和动物防疫防控技术等的培训,对现有非专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学历教育,职称评审时,非本专业的学历不给予认可。二是制定完善的考核、考试标准,通过综合考核,对达不到本专业能力水平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应辞退或调离。三是从源头上制止非专业人员进入畜牧兽医技术队伍。根据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测算标准,对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测算,会同编制部门给予确定,所缺编制只能逐年从对口专业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兽医队伍。通过培训、考核、建立用人激励机制和控制非专业人员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
4.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规范内部管理,明确职工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细化各项业务工作指标,建立健全工作任务目标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和财务物资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年终考核兑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4.4、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基层动物防疫力量的重要补充,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用、日常管理和考核由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首先是制定严格的选聘条件,把好进人关。由村委会择优推荐,乡镇畜牧兽医站审核把关,报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防疫员资格证书,再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择优聘用。其次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和动物防疫任务,制定百分制考评和奖惩制度,将国家的定额补助进行浮动,定期考核兑现,对不服从管理或者无力胜任动物防疫工作的给予辞退更换。三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创优质服务,提高自身报酬。
第三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全县建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522个村级兽医室;市、县、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健全;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100%,有效抗体合格率70%以上,检疫监管、监督执法工作有效开展,无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流行。
第四篇:姚安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姚安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我县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工作,为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和全面推进姚安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1、机构现状
2007年我县贯彻落实国发(2005)15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及省、州有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撤销了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组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县畜牧科技推广站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各乡镇保留了畜牧兽医站,但人、才、物划归乡镇管理。
2、队伍及人员状况
2011年全县共有编制75人,现县、乡共在岗67人,其中畜牧局5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0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4人,九个乡(镇)畜牧兽医站38人。77个村居委会聘用村防疫员84人。
(1)人员结构:在县、乡53名动物防疫人员中(不包含畜牧局5人、动物卫生监督所10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占88.7%,其中:高级职称8人,占15.1%;中级职称23人,占43.4%,初级职称15人,占28.3%。工勤人员4人,占7.5%。从文化程度看,具有本科学历的5人,占9.4%,具有专科学历的38人,占71.7%;专科以下10人,占18.8%;从年龄结构看,51---60岁14人占26.4%,41---50岁19人占35.8%,31---40岁14人占26.4%,30岁以下5人占9.4%。
(2)在77个村委会聘用的84中人,51---60岁31人占36.9%,41---50岁33人占39.2%,31---40岁14人占19%,30岁以下4人占4.8%。
3、经费保障
由于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困难,在保证畜牧系统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公务费的基础上,我县已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反应死亡补偿经费、村级动物防疫员务工补助、防疫耗材费我县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但在姚安畜牧系统工作,工作必须努力,奖金是不敢奢望的。
4、工作开展情况
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整村推进和生猪“321”免疫技术,实行散养户集中免疫、规模养殖户按程序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方式,免疫密度和免疫率逐年提高,多年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6%以上,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0%以上,畜禽死亡率控制在省、州要求内。二是认真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按省、州要求,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学、免疫抗体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预警动物疫情,并按技术规范及时处置零星突发的动物疫情,排除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确保了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推广猪人工授精、肉牛冻改良、种公羊串换、优良牧草种植、青贮饲料制作等畜牧适用技术,加大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良种良法的覆盖面,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注入活力。
二、存在问题
1、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落后:对乡镇兽医站投入的改建资金不足(每个站15万),乡镇兽医站改扩建效果差。如我县适中乡仍在危房中上班,光禄畜牧兽医站虽进行了立面改造,但在古镇开发中被政府征收,现没有办公业务用房。目前乡镇兽医站下划归乡镇管理,工作人员经常被抽调参与各乡镇的中心工作,专业工作成了不务正业,直接影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经费难以保障:2008年,在省、州部门的支技下,我县建起了实验室,但由于无人才、无设备试剂配备经费,从未开展试验工作;2016年,国家调整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从事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工作职工的关心和重视,但我县因财政困难,从过去到现在从未享受过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
3、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受编制、经费所限,县、乡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流动困难,工作积极性低,人员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村级防疫员招聘难,由于报酬低,工作辛苦,年轻人不愿干,所聘用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年龄大,专业理论素质不高。
三、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针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防控任务的艰巨性、长期的特点,建议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加大基层动物防控体系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对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大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等软件建设,提高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报告的快速反应能力,切实解决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设备简单,防控手段落后的现状;二是加大对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力争使每个畜牧兽医站有办公室、会议室、疫苗冷藏室、检疫检验室、防控物资储备室等。
2、抓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中专学校轮流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下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从国家层面出台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作、医疗、养老、保险等补助政策,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第五篇:对如何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对如何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摘要: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加挂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控措施的主力军。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畜禽的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直接关系到动物疫情的稳定,因此,加强村级防疫体系建设。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迫在眉睫。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村级防疫员;建议
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加挂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控措施的主力军,如何建立一支组织健全、技术精良、队伍稳定的基层动物防疫组织,构建动物防疫屏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做为基层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者,对如何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几点建议:
1、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南山办事处属于宁国市城关、城郊结合部,所辖8个村3个居委会,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28636人。2013年办事处生猪饲养量3.8万头,家禽饲养量达280万羽,是我市重要的畜禽养殖乡镇。近些年来,我办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加强了村级防疫员的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了村级防疫员的基础地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的推进了我办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动物防疫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动物防疫先进单位。
2、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村级防疫员年龄结构老化
办事处共8个行政村,设8个村级防疫员,60~70岁之间的有2人占25%,50~60岁之间的有4人占50%,40~50岁之间的有2人占25%,50岁以上的占到了一半以上,大多数村级防疫员年龄结构老化,动作迟缓,反应迟钝,注射疫苗很容易造成飞针,直接影响到免疫质量,已经不能够胜任新形势下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的需要,影响动物防疫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村级防疫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低
全办8个防疫员,小学学历有4人占50%,初中学历有3人占37.5%,高中(中专)1人占12.5%。村级动物防疫员多半是农村土兽医或者是“半路出家”的学徒,大多数防疫员知识陈旧,同时防疫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水平也不高,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设备的操作不能够熟练的掌握,以致无法胜任村级防疫员工作。由于实际操作水平差,有时会导致免疫注射死亡,造成农户对防疫工作的抵制情绪,也会造成防疫员由于惧怕反应死亡而减少免疫剂量或者出现打飞针的现象,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3)村级防疫员待遇偏低
村级防疫员属于临时工,没有与政府签订劳动合同,报酬少,每年每人3600元,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随着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增多,防疫员劳动量随之加大,除了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外,还承担着日常补免工作,基本常年要扑在防疫工作上,劳动量和劳动报酬不相符,造成防疫员积极性不高,人才容易流失,加之年龄结构老化,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意进来,新生力量断层,直接影响到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稳定。
3、如何加强村级防疫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
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有利于吸引大中专生以及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竞聘村级防疫员岗位,能增强村两委对防疫工作的重视,从而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同时,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使他们能够有办公地点,能够方便群众联系,有利于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要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养老保险问题
对连续工作达5年或者10年以上的,并且考核合格的防疫员落实养老保险政策,或者按照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标准执行,稳定防疫员队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工资待遇
由于防疫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当前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生活需求,如果维持现有的待遇,肯定会影响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防疫工作。国家要明确将防疫经费纳入乡镇级财政预算,要确定村级防疫员的补贴标准,年平均补助村级防疫员每人每年3000~5000元不等,至少要与当地农民日均收入相当,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够稳定村级防疫队伍,才能够更好的为动物防疫工作服务。
(4)建立村级防疫员的选拔、聘用机制
村级防疫员应具备畜牧兽医专业、工作责任心强,并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确保防疫员队伍素质,更好的为动物防疫工作服务。
(5)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
改善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条件,为村级防疫员提供服务阵地。村级动物防疫室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增强农户的防疫意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要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列入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项目,制定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规划,由行政村提供办公用房,项目资金用于购置冷链设备以及基础防疫设施,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各行政村、基础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室,增强村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