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届全国优秀建造师王光业个人事迹
立足岗位争一流 创新奋进勇拼搏 —记第七届全国优秀建造师王光业
2月28日,在南国荆楚大地湘江之畔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第七届全国优秀建造师经验交流会在此胜利召开,王光业同志作为我公司唯一获得本届全国优秀建造师殊荣的代表登上了领奖台.在兴奋地举起牌匾的同时,不禁感慨颇多,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王光业同志,现任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分公司质安科科长,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自1998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秉承着埋头苦干、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18年来在建筑施工现场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厚积薄发 学无止境
建一栋大楼,树一座丰碑是王光业的工作理念。为了践行这样的理念,他首先意识到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王光业同志一直认为项目管理学无止境,在工作之余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继续深造学习并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
参加工作的前几年,他每天除了正常的工地检查巡视外,还要负责一些工程资料,工作非常忙。但他总是象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的补充自己,自己学习和熟练掌握了CAD、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看图纸,算工程量,施工图纸每天都翻好几遍,经常抱着一大叠图纸找领导请教问题,平常也向项目部的老同志请教施工管理经验,与施工队探讨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法。“勤奋好学,勇于担当”是他留给同事的印象。在考取一级建造师的时候, 他工地非常繁忙,但他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复习。每当夜深人静, 小区里灯光巳经熄灭, 唯有亮着灯光的就是王光业的房间, 此时他正挑灯夜战, 刻苦学习, 作好考证冲刺,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一次性通过国家一级建造师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的资格考试,2013年经过努力又通过了市政工程专业的增项考试。也正是因为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执着和不懈努力,在短短的时间里,以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和肯定。
王光业常常对项目部的新员工说:“在竟争如此激烈的建筑行业不进则退,必须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改变一点点,否则就会被淘汰,只有比别人先起步,比别人多付出,才能有立足之地。”他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的。
运筹帷幄 精益求精
王光业同志每负责一个项目, 都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倾注自已的智慧和心血。分公司领导要求他任南宁市中铁南苑工程项目经理,项目部在组建之即,分公司就提出了不但要创优质工程、安全文明工地,而且还要创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进行有效地项目管理?在施工之前,他和现场执行项目经理认真组织项目部各专业工长熟悉设计图纸、学习施工验收规范及安全施工规范的同时,召集工人召开技术及安全交底会,并对施工中的难点、设计图纸由于变更而易发生错漏的地方、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做详细的技术交底;在对工人做好三级教育的同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做进一步的交底,督促各专业工长加强检查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要求专人跟踪落实整改,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使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且杜绝了不必要的返工而造成人工、材料的损失和浪费,节约了施工成本。他还要求项目部根据全体管理人员讨论优化编制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及材料堆场等进行合理地布置,每天派专人定时清扫现场道路,对凌乱的材料进行归堆,使场容场貌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得此项目荣获了2014年度下半年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和南宁市2014年度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化诚信工地”,该项目为南宁市较大危旧房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具有良好的场容场貌,文明施工促使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项目管理水平也得到业主、监理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并组织了多次安全文明施工观摩活动。
收获荣誉 成就事业
王光业同志主持建设的广西龙州县龙鼎大酒店装修工程荣获2014年度建筑装饰工程优质奖,由于施工质量达到优良且装修豪华,该工程目前已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他主持建设的崇左国际大酒店装饰工程(建筑幕墙类)荣获2015年度广西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奖和2015年度中国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幕墙类)优质奖,该幕墙工程整体造型简洁、大气、美观、时尚,充分体现出崇左地区唯一五星级国际大酒店的涵韵。此酒店已成为崇左地区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并作为崇左市中国-东盟博览会唯一接待酒店,为我公司在当地建筑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凸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此外王光业同志参与建设的南宁市永新区中兴新村B标工程荣获2008年南宁市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和南宁市2008年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王光业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用赫赫“战绩”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广西建筑业企业优秀建造师、广西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广西建筑装饰工程优秀项目经理、企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一步一个脚印,十年磨一剑,最后名至实归地登上了第七届全国优秀建造师的颁奖台。
(佳文)
第二篇:王景光个人事迹
勇担责任 无悔青春
——记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8政教班王景光同学
求学20年,他连续15年被选为班长;
奉献300天,他用汗水无私帮助他人;
他是同学眼中的好榜样,是老师心中的“拼命三郎”;
他就是王景光,一名来自西部,却仍然铭记西部人责任,为学生、学校、教育贡献力量的青年学子。
多彩的西部求学生涯
作为一名在校青年,他有着自己异样的精彩求学时代。从小学到大学,地域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他一直被连选为班长,至今为止已有14年的班长经历。他在锻炼自己的同时,更多的在为自己班级同学服务。初二暑假那年,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经历,到现在他已经在七个不同的行业打工或兼职过,另外他还将自己劳动所得的部分钱捐赠给了慈善机构。在2008年8月份,他的个人事迹作为准大学生的励志典范,被宁夏《固原日报》专题报导,并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2010年6月份,他的个人先进事迹被《南京晓庄学院报》作专题报导,12月份,新华社旗下的《现代快报》率先刊发了题为“80后贫困生拼命打工,资助8个孩子 一天吃一顿饭”的两版专题报道,并连续刊发相关报道。连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新闻周刊、江苏卫视、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并引起全校师生的广泛共鸣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结缘晓庄
高考结束,因慕陶行知先生之名,他选择了南京晓庄学院。初入大学,他便以北方人的朴实、务实,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学两年里,他积极活跃于班级、院系,学校社团等一些学生组织的舞台上,勤奋刻苦,努力上进,认真做事,并用真诚编织了属于自己的人脉网。
初露锋芒在晓庄
他有思想,有梦想,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懂得身在异乡的自己,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自己的家乡。因此,他从不放过任何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现西部人风采的机会。在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南京市高校营销策划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两课一改教学实践论文大赛、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比赛中,他都展现了不俗的表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东西部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为南京晓庄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希望凭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学院贡献一份力,作为一名西部人,他也希望同时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他愿意做东西部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许多场合,他都向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介绍西部的教育发展等状况。在2009年暑假,他第一次将自己的江苏校友带到了宁夏固原市贺套村小
学,他和队友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支教和社会调研活动。这次社会实践对于他的江苏校友和家乡小学的孩子们都意义重大,在宁夏当地和学校师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一次实践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希望将此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因此在2009年12月份,在他和自己同乡学妹的共同努力下,将自己的学校加入了宁夏盐池教育发展基金会(宁夏第一个全面针对服务教育,服务师生的基金会)。2010年7月,作为实践团团长的他第二次带领学校师生奔赴宁夏吴忠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这次他们在这里与宁夏盐池县政府、共青团盐池县委及教体局合作建立了南京晓庄学院盐池教学实践基地,以后每年的暑假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生都可去宁夏进行支教,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当地政府将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有了这样一个交流渠道,可以让跟多的东部的学生切身体验了解西部,同时去宁夏的东部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西部的学生更多的了解东部,从而实现东西部最优化的交流。在盐池麻黄山地区支教期间,他带领团队成员走访了宁夏、陕西、甘肃三省的8个行政村六十多户人家,发现了李秀、高玲玲、李志文三名特困学生,为他们发放了2000余元的资助款,并将他们三人加入了自己的长期资助名单里。
义卖中凝聚爱心
他懂得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存技能的责任,还有更重要的一份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大责任。在大二第一学期期间,他先后举办了两次义卖活动。第一次是在重阳节之夜,他和自己的两名室友,将义卖孔明灯赚来的钱捐献了给了江苏海事学院患白血病的一名安微籍大三学生。(当时,义款和信请海事学院的同学转交给了那位重病在身的学生)。第二次义卖是在圣诞节期间,这次义买是为了自己的家乡宁夏固原市贺套村小学的孩子们。他将自己的生活费和借同学的钱总计1000元投入成本,自己去批发市场进来的货品。每晚6:30——11:00义卖,同时还配有投影影像资料宣传西部及贺套村小学的教育、困难学生状况。义卖三天,在扣除成本的基础上,总盈余3100元。他将这笔钱带回了家乡,将一部分印刷制成600本书籍捐献给了宁夏固原是贺套村小学,另有一部分捐给了生病和困难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很多院系组织、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其他专业学生都积极要求自发参与进来,并提供了很大帮助,共为西部孩子贡献了一份力。
梦圆晓庄
“为了那些孩子,我便不会再有任何倦意”
2010年7月,作为实践团团长的他第二次带领学校师生奔赴宁夏吴忠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盐池麻黄山地区支教期间,他和团队同学发现了李秀、高玲玲、李志文三名特困学生,为他们提供了2000余元的资助款,并将他们三人加入了自己的长期资助名单里。
为了能够切实地帮助他们,在尽可能不影响自己学业的情况下,他又在校外找了一份夜班工作,决定边打工边学习。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18:30——01:00分,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回来途中有好几次因为犯困,他骑摩托车摔得胳膊上、腿上全是伤,但他从未想过退缩。他每天回来的时候已凌晨两三点,宿舍寝室的室友们早已进入了梦乡。但他还要学习,所以他每天的睡眠时间最多也就是5个小时。每个月拿到的工资平均都要捐献出去1000—1200元的资助款,最
多的时候要捐出去1400元。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并且抓紧时间学习,他每天都只吃仅仅的一顿饭,有时候忙起来几天都没有吃饭。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会很辛苦,当他从未放弃过。曾经有人问他,“你这样做不累吗?”。他笑了笑,淡淡的说道:“是的,换成谁,谁都会累。可为了那些孩子,我便不会再有任何倦意。”如今的他共资助了8学生,并且他还希望继续扩大资助名额,成立自己的基金会,帮助更多的家境困难、品学兼优的孩子。
“ 80后贫困生拼命打工,资助8个孩子 一天吃一顿饭”
王景光作为一名大学生但却能够身体力行、勤工助学,资助贫困学子的行为感动了所有的人。12月2日,新华社旗下的《现代快报》率先刊发了题为“80后贫困生拼命打工,资助8个孩子 一天吃一顿饭”的两版专题报道,并连续刊发相关报道。连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新闻周刊、江苏卫视、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在媒体报道面前,他始终保持平常心,他说:“感谢好心人的关注,我会努力做得更好”。这种朴实、从容的心境更坚定了他要做好慈善事业的决心和信念。
这就是王景光,一名来自西部宁夏大学生的无悔青春。从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太多,他用行动一次次诠释着执着、梦想、责任、人生。一个平凡普通的西部人在向我们呈现着一件不平凡的事。相信这名来自西部的学生必将拥有辉煌灿烂的人生!
第三篇:第七届全国优秀建造师公示名单
第七届全国优秀建造师获奖人员名单
北京市
段雪松 柳 沁 刘立军 丛欣江 黄越平李景粤 勘立军 张涿娃 张作赫 景长顺刘 辉 赵建民 陈 卫 金胜强 艾欣荣 李秀峰 邢大鹏 赵 安
天津市
张少珊 刘增欣
河北省 孙振华
山西省
周志英 史智强
内蒙古自治区
孙福才 单庆生
辽宁省
徐 东 葛文志 刘 岩 于柏柱
吉林省
李 博 赵财永
黑龙江省
杨彦忠 金 文
上海市
张学进 谭为先 陆剑波 吴 骏
江苏省
陆 俊 顾晓付 丁平王顺宝 吴海洪 顾 兵高 民 蒋玉明
福建省
银再喜
吴中兴 郝卫华 刘 强 韩保华 徐俊平陆春利 陈维杰 韩雪冬 车彦全 任占军 魏伯翰 董海扶
高 文 李 昊 程从银 薛志松 杨 流 褚鑑堂 吴建华 吴克兵 傅海荣 王宏伟 谭金锁 陈冬泉 沈庚林 沈庚福
万志强 王国利 陈 越 贺 伟 吴志东 何毓强 张士臣 万世坤 李秋月 陈业建 袁正国 周晓锋 唐 军 周泓一 张胜卫 柯向华 步 明 叶汉忠 王夏洋 戴小兵 戴洪君 王邦国 吴 冬 王利莹 董国利
冯立娜 王 猛 刘德进 吴 隽 芮 扬任思澔 颜峻生 郭云道 龚玉圣 佟开奇 郑晓勇 陈冬权 周懿斌 李海涛 孟繁茂 李 凯郑世兴 金俞槐毛登文 李 强 杨国栋葛 杰 黄 坚唐勤志 王凤友
浙江省
陈文虎 沈 明 傅国善 华国富 李家生 邢建忠 徐海军 赵友富 何柏灿 翁建军许建军 卢亦农 徐发进 陈恩成 钱克俭 俞俊斐 姚 琦 孙友态
安徽省
侯田汉 刘德武 李江顺 吴胜斌 朱锡彪
江西省
唐 勇 樊友勇 刘 珩 彭云峰 邓燕华
山东省
邢振波 王发起 张惠亮 张茂文 韩麦金 王寿文
河南省
宋相伟 王 涛 冯艳萍 乔景彬
湖北省
朱海军 董晓刚
湖南省
江 波 徐寿富 涂战红
广东省
胡顺彬 张德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王光业 马振乾 梁时君 苏小艳
海南省
欧善华 沈 忠
重庆市
黄兴旺 谢 丰
四川省
代发云 胡玉伟 李 涛 颜士杰 云南省
陈宝林 查文参 宋延伟 高福军 雷 刚 谷 皋张学军 牛茂明 杨军杰 郑建锋 王永增 尚现庆 唐从俊 李杨唐 陈 浩 叶友华 庄 重 邱 军 庞坚珍 邹 福 周善学 程 岗 黄 勇 陈祠云 王洪田 范立江 陈贵良 周红江 陈在林
邱凤玲 刘宝发 吴绪明 杨列伦 吕 涛 刘家昌 冯敬涛 任红安 张冠领
柯为正 周 进黄正文 谢春喜 黎 明 张民峰 潘伟华 邓万敏 夏永兵 赵 军 谢 伟黄 波
王德强 魏锋茂 李跃伟 孙俊亮 赵 东 马德义
丁维森 杨向峰 夏 华 王 锴 颜昌明 卿 勇 周德天 孙永红 唐 明魏天鸿 叶晓奇 魏建民 刘荣刚耿 海 岳大国陈红茹 李留全李文奇 雷志雄申传胜 黄弦冬叶腾茂 周龙友 刘 勇
陕西省
邹展旗 陈学岩 员子斌 曹团结 董宝琳 王亚国 刘 瑾
甘肃省
王春景 张来安 张建宁 王 彬 张 青 牟继升 郭传红 李明新 王生楠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吴学河 王永生 龚伏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陈晓群 赵建雷 李继明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
毕治国 代小强 何欣奎 陈大刚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
毛广周 王建民 李海军 唐文方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企业协会
张建伟 李志强 梁兴劭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王 荔 黄立新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吕文龙 易乃星 李志福 宗进营
中国安装协会
薛 峰 徐亮亮 王兴忠 季明祥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
宋志勇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
黄勇华 张凤琴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代宏峰 马月峰 刘 文 陈宗奉 周砚涛 邹旭峰 郑春光 姜金富 岳伟良 马卫华 王鸿章 蔡宝华 周前明 张兆平朱 迪 刘 创
李宏运 徐泽济 邵程旺 赵福安 郭观地 吴庆民 贾 渤张勋武 王 伟魏晓时 敖 卫张立磊 徐 钧邓先勇 孔德权 杨茂盛 陈彪华 于福有 李京葆 张 健 刘学锋 张若收 张英涛 崔建丰 向家胜 唐建华 潘文涛 陈永帅 陈超脱 邓守国 易 侃 雷华兵 于 峰田志雄 苏建峰
尹 辉刘俊杰仇春慧皮远明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协会
徐 忠 张 峰 李 贺 郭永泉
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
李作军 霍 欢 陈 刚 胡百根 陆伟伟
第四篇:王景光事迹
爱满天下
他们是满腹理想的天之娇子,但他们却命运多舛、生活坎坷。然而,通过顽强的斗志、不屈的精神和执著的信念,他们越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孝感动天、情满天下。王景光就是其中的一个。2月28日晚,2010感动宁夏人物评选活动在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演播厅揭晓。现正在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读书的固原学子王景光从22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评委们给他的颁奖词是:“当这个22岁的小伙子每天只吃一顿饭来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暗夜中的一盏明灯,寒冷中的一杯热茶。”
王景光其实也是贫困生。父亲是固原市原州区水利局职工,母亲在家待岗,弟弟在新疆上大学。14岁时,王景光背着父母打工,将全部收入捐给困难孩子。读高中时,他省吃俭用资助两名成绩优异的同龄人。2008年王景光考入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资助宁夏失学儿童,他曾同时在校内兼三份职:在校园书店卖书、做老师的助手、在图书馆整理书籍。他卖过菜,发过传单,做过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建筑工地安装工,在小饭店当过伙计。“平时上课不能耽误,只能用业余时间去打工,晚上的夜班最合适。”从今年开学起,他在江宁百家湖一家酒店找到了发货员的工作,工资每个月1300元,每天下午四五点,当王景光吃完晚饭后,傍晚6点多就会赶往百家湖上班,夜班工作一直到夜里12点半,有时候忙到深夜一两点才回家。王景光说,工作就是负责给酒店里的酒水、瓜果发货,晚上有点耗时间。“因为上夜班,王景光还受过伤。”他的舍友透露说:在百家湖到学校四十多分钟的车程中,王景光曾有两次因骑车犯困,摔得胳膊腿上都是伤。
为省钱,他给自己定的每月生活费是115元,每天吃饭的钱仅3元至3.5元。舍友吉启卫说:“王景光每天只吃一顿饭,舍不得给自己买电脑甚至连U盘都没有。但每年他资助的学生数却在增长:大一上学期3名,下学期4名;大二7名;现在增加到了8名。” 他们是原州区开城镇李少华、彭阳县石岔乡毛台子村李小荣、原州区张易镇贺套村邵乾坤、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村高玲玲、麻黄山乡包塬村于茂银、麻黄山乡松记水村文静、刘彦吉、李秀、麻黄山乡黄羊岭村李生晓及麻黄山乡镇的张桓。“因为我自己的资金和能力也有限,通过对比筛选后,才会决定长期资助。”王景光说,“资助的孩子都是来自西部贫困地区,通过宁夏红十字总会、固原团委、盐池等地区,每个孩子都是我一个个认真筛选的,有的孩子是在支教中认识的,有的孩子是在红十字名单中看到的。
2009年10月,王景光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贺套小学校长那里得知该校的邵乾坤小朋友身患骶骨病,家庭贫寒。王景光的心里一直牵挂着那个孩子。寒假回家,景光把在学校打工攒下的1200元钱送到了邵乾坤母亲的手中。从那以后,这种助人之后的欣慰便扎根在景光的心底。这些年来,只要周围的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只要开口,景光都不会拒绝,即使自己做不到,也都会尽力而为,用行动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
爱是一条红丝带,一头连着固原山区及盐池县麻黄山的孩子,一头连着几千里外南京晓庄学院的王景光。王景光资助的这些贫困孩子们。他们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16岁。因为贫困,他们早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贫困,他们的童年被蒙上一层忧郁的灰色。但就在2009年至2010年间,王景光每个月给他们分别资助100元至300元不等,让这些面临辍学的孩子重新看到了希望。这是当代一个模范大学生,他具有的是诗圣杜甫的精神。王景光的心声: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2008年,王景光作为第一批来自西部的学生考入了南京晓庄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在08政教班里,只有两位同学来自西部,剩下的都是江苏人。在许多江苏学生的眼里,这位来自西部的同学,应该是贫困助学的对象。“但是当大学第一年学校通知申请助学金的时候,班里很多同学都申请了,而作为班长的王景光却悄悄地自动放弃了。”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王景光是一位全心为同学着想的好学生好班长。在王景光读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利用假期挣钱。但是挣来的钱却不是为了自己,大多捐给了贫困学生。当王景光读高中的时候,他就开始省吃俭用资助两位成绩优异的同龄人,一个学生正在读高
一、另一个在读初三。“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高中资助的孩子已经被政府接管了,我又可以有新的起点了。“每个月10日是我拿工资的日子,那天晚上我的钱包被1300元塞得鼓鼓的。”王景光脸上洋溢着微笑。他说:“我最开心的日子,是拿工资的第二天。每个月的11日,是我前往邮局和银行的日子。每月1300元的收入,我把1000元分批给孩子们汇出去。有的汇500元,还有的汇200元,但大部分是100元。想到他们又能够读书了,我的心里就会特别满足。”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当王景光一次次看到那些因为贫穷而流泪的眼睛时,他渐渐地懂得了自己活着的真正意义。没有铮铮誓言,没有刻骨铭心,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娇柔,有的,只是他每天默默的付出,和10个山区贫困家庭孩子重新唤起的梦想。他是一个贫困生,可当他面对贫穷的时候,表现出的,却是顽强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更是一个大学生,肩头扛着的,是道义、是信念、是责任、更是理想。他把爱心当做一项事业去追寻,他把道德当做一种信仰去守望!“我想让更多的山区孩子走出来,到大城市去,看到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也许正是这种精彩和无奈,更加明确了王景光人生道路的坐标。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他的精神奏响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寒风中、大雨里,寂静的夜晚,漫长的车程„„孤独对他而言,永远是希望的起点。
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要学会感动,让感动温暖我们的心灵.读完他的故事,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第五篇:王建光同志事迹
青春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异彩
——白山市江源区东风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建光同志事迹
王建光,男,38岁,中共党员。1995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白山市江源区东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16年来,王建光同志始终坚守在山区教育的第一线,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创先争优的真正含义,在平凡岗位上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一、坚定信念,扎根农村教育献青春
对党无限忠诚,献身山区教育事业,一直是王建光的决心和誓言。1995年,王建光毕业于白山师范学校,他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区直学校,来到了艰苦偏远的农村学校,一干就是16年。在这期间,他先后担任过五岔小学、城墙小学和东风学校校长,由于学校师资短缺,他还兼任过班主任,直到现在仍然任课。在这几所学校工作期间,由于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及对新时期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因此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赞扬。
2004年,由于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城墙小学并入白山市第三中学,教育局长亲自找到王建光听取他对工作调整的想法,当时他完全可以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区教师进修学校任副校长,但是他感受到了组织的重视和信任,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到距离市区10公里的东风学校任校长。尽管他家离学校最远,可他总是每天第一个
到校,最晚一个离校。他每天骑车上下班需要两个多小时,一年四季风雨不误。特别是冬天大雪封路,部分路段他只能推车步行,有时干脆就住在学校,学校也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这种敬业精神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学校教师的出勤不知不觉得到好转。由于东风学校教学设施极其简陋,他的办公室也是由化学药品存储室改造成的。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看到他的办公环境对他是既同情又赞叹。面对这种条件,一部分教师接受不了,都想办法调走了,而王建光却义无反顾地坚持至今。
二、锐意进取,推进学校发展创佳绩
作为一名党员校长,王建光认为自己有责任带头改变农村学校的落后面貌,同时也对学校各项工作勇争前列充满信心。在担任城墙小学校长时,他提出了“以爱校为家为荣;以爱生如子为荣;以爱岗如命为荣;以爱书如渴为荣”的“四荣”办学理念和“让学生称心,让家长宽心,让领导放心”的“三心”办学目标。学校的书法绘画小组、文艺队、舞蹈队、体育队相继成立。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共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王建光的领导下,城墙小学逐步变成了一所团结向上、充满凝聚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
东风学校是江源区非常偏远的中小学一体的学校,学额只有百余名,学生大都是周边的农村子弟,且问题学生较多,不是成绩差就是单亲孩子。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把孩子送到外面去上学了。王建光到任后,认真调查了解学校的实际困难,暗下决心,一定要办好这所学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王建光首先做
教师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他经常说:“作为一名老师就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在我们手里耽误任何一个孩子。”7年间,学校教学成绩稳步提升。2005年中考,初三班级在仅有5名学生的情况下,2名学生考入了县高中。尽管学校条件差,可每名师生脸上都挂着微笑,因为这里有他们崇敬的王建光校长,他们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感到开心。其次是想尽办法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争取上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15万元,又自己垫付3万元建成了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办学条件达到了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使这里的孩子同样可以上微机课、实验课,接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三、以身示范,带动基层教师做表率
王建光始终认为,自己既是校长,又是一名党员,处处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学校的各项工作他总是想在前,做在先。他虽然担任校长,但始终在一线任课,为其他老师树立了榜样。学校锅炉出问题,他第一个赶到现场;教室瓦坏了,他领着老师上房换瓦;灰棚掉了,他就当起了泥瓦匠带领老师进行维修;学生课桌坏了他又成了木匠……学校师生都被他这种亲力亲为的行为所感动,每个人都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2010年江源遭区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东风学校及下属两所村级小学都面临被洪水冲毁的危险,面对汛情,王建光积极应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那段日子里,他坚持吃住在学校。夜里他几次爬上围墙头,查看水势,同行的李主任出于校长安全考
虑,几次劝他从围墙上下来,但他却固执地说:“不亲自看到水情,我心里没底呀!”其他老师劝他回办公室休息一会儿,让别人轮流查看水情,他却说:“这里很危险,别人不要靠近。”在整个抗洪期间,他奔走于三所学校之间,十几天都没有踏入家门。在他的带领下,全校男教师全部参加了这次防汛抗洪工作,任何人都没有怨言,表现出了极高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感。由于王建光指挥得当、措施得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国家财产的损失。教育局党委对王建光给予了通报表扬,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系统党员干部向王建光同志学习。
王建光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他曾先后被评为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级“教学能手”、校园校舍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省级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王建光同志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誓词,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