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擦罗乡抗震救灾志抢险救灾篇
擦罗乡抗震救灾志抢险救灾篇
石棉县擦罗彝族乡位于石棉县城南部,距县城17公里,东经102゜——102゜25ˊ,北纬28゜50′--29゜15′。幅员面积76.3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跨度4公里,南、北7公里。南桠河由南向北横贯境内,形成东西两条山脉走向,且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境内山高浴深,属中、高山地区,东与回隆彝族乡为邻,西与安顺彝族乡相连,北与新棉镇交界,南与栗子坪彝族乡接壤。乡政府驻地为福龙村一组,海拔高度1300米,全乡耕地1565亩,其中水田500亩,旱地1043亩。据统计,全乡有林地面积5986.5公顷,桑园面积2700亩。全乡有5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藏、白四个民族。2009年末全乡总户数1372户4467人,(其中男2234人、女2233人、男、女比列为100:99)其中:农业人口1299户,4376人,非农业人口3户91人,在总人口中:彝族1742 人,占总
擦罗彝族乡政府(震前)
人口的39%,藏族290人,占6.5%。白族2人,占0.045%。
“5·12”汶川大地震和“6·18”石棉地震以及诱发的次生灾害致使擦罗彝族乡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料遭受巨大损失。全乡255户1123人的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道路交通、饮水管道、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学校、医院、畜牧站等共公益设施严重破坏,厂矿企业也不同程度受损。
房屋受损
(二)房屋受损
(三)房屋受损
(一)房屋受损
(四)房屋受损
(二)房屋受损
(四)房屋受损
(三)在特大灾害面前,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之中。
第一章 组织领导
第一节
决策部署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当即决定迅速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举全乡之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并且作出了如下决策部署:一是成立队伍,投入战斗。立即将全体乡干部分成四个工作组分赴全乡五个村夜以继日地查灾、核灾,及时统计上报地震造成的灾情,为县委、政府和上级领导及时掌握擦罗灾情,指挥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进村入户,安抚民心。及时组织乡、村、组干部进村入户,慰问灾民,安抚民心,对房屋倒塌无安身之处的灾民,乡党委政府号召群众互助互救,通过亲友、近邻借宿,以解决时下居住难。同时,宣传教育群众,做好余震的防护工作并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开展抗灾自救。三是加强值守,严阵以待。要求辖区乡、村、组干部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灾情,随时作好组织抢险救灾准备。
第二节 应急机制
乡党委、政府早就制定有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从人员安排到物质准备都有详细的考虑。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擦罗乡马上启动应急机制,使抢险救灾的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第三节 指挥机构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擦罗彝族乡5.1.2地震应急枪险和灾后
重建领导小组:
组
长:杜文君 副组长:沈永华
成 员:罗建洪、李成钢、黄崇林、余志强、杨端华、牟静、王鸿、黄光华、李明、黄仕英、朱锦、唐高泉、毛勇、李兆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余志强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王鸿,牟静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并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并负责辖区内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四节 现场指挥
乡党委书记杜文君和乡长沈永华都亲自赶赴灾区第一线,现场指挥抗震抢险救灾工作。
擦罗乡党委书记杜文君和乡长沈永华在察看灾情
第二章 救援
第一节 民兵、预备役救援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动员全体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
第二节 公安、消防救援
乡派出所的公安干警立即出动,在第一时间参加了抢险救灾的战斗,充分体现了警民一家的鱼水深情。
第三节 社会救援
除了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而外,全乡社会各界都全力以赴进行救援。
第四节 援外救援
我乡干部群众在自救的同时,还对相邻的栗子坪乡和回龙乡的人员施以援手,帮助他们抢险救灾。
第三章 赶赴灾区
第一节 车辆装备
为了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紧急征用和调用大小车辆五十余台,在运送伤员和救灾物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节 道路保障
为了保障108国道线和乡级道路的畅通,全乡共计安排六千多人次疏通道路,清理坠落到路面上的石头泥沙。
第三节 组织开进
为了确保抢险救灾的车辆畅通无阻,乡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安排,统一调度指挥,选派最优秀、最有经验的驾驶员,把救灾物资及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第四章 抢救生命财产
第一节
自救互救
我乡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在灾情发生后积极行动起来,在自救的同时展开互救,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员和家畜的生命安全。
第二节 紧急救护
地震发生后,我乡房屋和畜栏大面积倒塌,乡医院的医生护士紧急出动,救死扶伤;乡畜牧站的人员也投入战斗,为受伤的家畜疗伤。
第三节 抢救保护国家财产
乡党委、政府积极安排部署,派出相关人员对电力、通讯、道路等有关设施进行抢救和保护,尽量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
第四节 灾民临时安置
乡党委、政府领导亲赴受灾第一线,指挥布置人员搭建住处,让受灾群众暂住。对那些自认为房屋损毁不严重,不愿意离开老屋的群众,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动
员他们搬到安全的地方。
第五章 抢修基础设施
第一节
交通设施
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道路交通设施进行认真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留隐患。
第二节 通讯设施
乡党委、政府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密切配合,对全乡的通讯设施进行维护,确保了信息渠道的通畅。
第三节 应急供电和电力设施
在县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对全乡的电力设施进行了维护,并且制定了应急供电方案,确保了抢险救灾期间的电力供应。
第六章 防治次生灾害
第一节 治理水利隐患
我乡地处南桠河流域,为了防止出现堰塞湖,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乡党委、政府派专人对南桠河进行监测,随时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节 防治塌方、滑坡、泥石流
乡党委、政府组织专门队伍,对全乡各处可能出现塌方、滑坡、泥石流的地方进行重点排查,并作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出动解决。
第三节 清理现场
地震发生后,有些路段发生了石块坠落或小型滑坡造成的交通中断,乡党委、政府及时派出人员,清理现场,加以疏通。
第七章 维护稳定
第一节 维护治安秩序
为了防止有人利用地震造成的混乱局面浑水摸鱼,乡党委、政府及时安排部署了从乡到村到组的三级治安联防队伍,有力地维护了抢险救灾期间全乡的社会治安秩序。
第二节 守护重点目标
对于乡上的重点目标,例如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电力设施等,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巡逻守护。
第三节 处置突发事件
为了应对抢险救灾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乡党委、政府专门开会研究制定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针对可能出现的刑事犯罪活动,我乡由派出所牵头,组织了由公安、民兵和联防队员构成的队伍,加强了在全乡范围内的巡逻,防患于未然,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
第五节 市场稳定
地震发生后,市场的正常的流通秩序被打乱,容易造成物价飞涨的现象。为此,乡党委、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一方面组织货源,提高供应量,一方面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保持了市场的稳定。
第八章 救援保障
第一节 组织保障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擦罗彝族乡5.1.2地震应急枪险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杜文君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长沈永华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负责辖区内的日常事务工作。这就从组织上为救援提供了保障。
第二节 宣传教育
为了鼓舞士气,动员群众搞好抢险救灾工作,我乡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广播站、黑板报、知识栏等)向群众介绍地震常识以及抗震救灾的基本知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第三节 行动保障
乡党委、政府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同群众一起并肩战斗,这就从行动上为救援提供了保障。
第四节 物资保障
乡党委、政府全力以赴,确保道路、通讯通畅,使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灾
民手中,为群众抢险救灾提供了物资保障。先后向灾民发放成品粮53吨,发放过渡安置费52万元,棉被210床,矿泉水62箱,方便面170箱,帐篷37顶,彩条布15000米,新衣服1000件,面条247箱,有效解决了重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随后又启动了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让“三无”、“三孤”人员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五节 资金保障
除了接受县上下拨的救灾资金而外,乡党委、政府迅速发起了抗震救灾捐赠活动,在全乡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组广泛开展了募捐活动,在全乡5个村设立了8个捐赠接收点,全乡干部群众积极踊跃捐款,共接收捐赠资金32621元。为支持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家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篇:擦罗乡抗震救灾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擦罗乡抗震救灾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5·12”汶川大地震和“6·18”石棉地震以及诱发的次生灾害致使擦罗彝族乡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料遭受巨大损失。据统计,全乡房屋倒塌不能住人和严重撕裂成危房的有255户1123人;房屋不同程度损毁需加固维修的有301户1107人,圈舍等附属设施不同程度损毁的有89户367人;上里村落脚沟电站洞内40米堰渠受损;联户路损坏800米;饮水管道损坏6000米,1280人饮水困难;3公里的红军路严重垮塌不能通行,已实施通达项目并通过验收的晏海公路多处塌方塌陷,排水沟损坏严重;乡中心校、晏如小学、上里小学校舍不同程度损坏,部分校舍已成危房。卫
生院、畜牧站房屋出现裂缝,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特大灾害面前,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之中。通过5个多月的艰辛努力,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有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井然有序,全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开展抗灾自救,确保全乡社会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举全乡之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一是迅速反应,措施得力。立即将全体乡干部分成四个工作组分赴全乡五个村夜以继日地查灾、核灾,及时统计上报地震造成的灾情,为县委、政府和上级领导及时掌握擦罗灾情,指挥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进村入户,安抚民心。及时组织乡、村、组干部进村入户,慰问灾民,安抚民心,对房屋倒塌无安身之处的灾民,乡党委政府号召群众互助互救,通过亲友、近邻借宿,以解决时下居住难。同时,宣传教育群众,做好余震的防护工作并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开展抗灾自救。三是加强值守,严阵以待。要求辖区乡、村、组干部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灾情,随时作好组织抢险救灾准备。四是精心组织,发放款物。切实抓好灾民临时生活救助及抚慰金的发放,向283户灾民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资金108万元,成品粮53吨,发放过渡安置费52万元,棉被210床,矿泉水62箱,方便面170箱,帐篷37顶,彩条布15000米,新衣服1000件,面条247箱,有效解决了重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随后又启动了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让“三无”、“三孤”人员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五是迅速发动,筹款赈灾。为支持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家园,乡党委、政府迅速发起了抗震救灾捐赠活动,在全乡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组广泛开展了募捐活动,在全乡5个村设立了8个捐赠接收点,全乡干部群众积极踊跃捐款,共接收捐赠资金32621元。六是规范管理,公正公开。严格按照救灾款物管理暂行办法对救灾资金、物资接收、发放、使用和管理进行严格把关,对恢复重建的农户
根据灾情轻重、受灾户自救能力强弱,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层层把关审核的同时,所有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直接打入受灾农户个人帐户。
二、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全力推进灾后农房重建工作
(一)切实加强灾后农户房屋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擦罗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了灾后重建工作组织指挥体系,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包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决策层,负责制定方案,研究和决策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由各村联系领导牵头、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参加的操作层,负责组织和协调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处置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组建由乡村组干部、土专家和党员代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工作层,负责政策宣传、房屋评定、质量监管和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三个工作层面环环相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运转协调,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二)规范程序,严格标准,狠抓建房质量。
因地震灾害导致擦罗乡房屋倒塌户和危房户都是建筑质量较差的土坯房、石墙房,擦罗乡着眼于应对较大程度的自然灾害的现实需要,主动抢抓机遇,立足“高起点建房、建高质量的房屋”的要求,提出“不建土坯房、石墙房”、“建高质量砖房”的目标。虽然该乡高山村组地理、交通条件和群众经济状况给修建砖木、砖混结构房屋带来了困难,但通过深入细致地宣传和采取党员帮扶、民兵救急、互帮互助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增强了高山村组灾民建高质量房屋的信心和决心。全乡95%的重建户修建砖木、砖混结构房屋,5%的重建户自制水泥砖修建砖房。
确保建房质量是衡量灾后恢复重建成效的关键,擦罗乡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防震意识,严把建房质量关。一是按照县上统一的质量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培训,规范操作程序,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抽调专人巡回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严格实行房屋重建质量责任制,对照房屋质量技术标准同步细化了14个实施环节,并对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流程监控。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海洋村二组13户重建户,引导他们就地取材,自制水泥砖建房,同时在地圈梁、锁口梁等关键环节统一标准,不放宽技术要求。四是将灾后重建与打造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晏如、海洋两个高山彝族聚居村灾后重建与民族风情和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重建房屋体现彝族建筑风格。通过具体措施,力争使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程成为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三)争抢建房进度,千方百计解决制约灾后重建工作的道路交通问题。
宴海公路、南桠公路是我乡交通运输的生命线。地震灾害和立秋以来长期阴雨天气致使通村公路遭受重大破坏,横贯宴如、海洋、福龙三个村,涉及850户3200人的宴海公路损失严重,全线12公里的公路出现18处塌方、12处路基塌陷,塌方堆积量达12000立方;南桠公路9月10日因山体滑坡致使长达20米的路基塌陷,交通中断。特别是受余震和恶劣气候影响以及公路长期超负荷运转致使路段反复损毁。然而就是这两条路却要在短时间内承载208户1040人的房屋建材运输任务。据统计,完成重建物资运输需动用1800多台次的重型车辆,日均车流量达60台次以上,超过了宴海公路、南桠公路前3年车流量的总和。这对于设计档次不高、地质结构较差的高山乡村公路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乡党委政府审视度视,充分认识到抓重建保进度首先要抓交通。切实把交通保畅、交通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狠抓落实。一是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及其救灾、交通、农机等部门支持。二是积极协调驻乡企业参与灾后重建。雅泸高速C16标四川路桥、C17标中铁14局在工程机具和技术指导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三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乡村组织干部坚持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安全检查,着力整治危险地段,并在危险地端设立安全警示牌。四是建立道路交通维护的长效机制,采取机具设备和建材由政府解决、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政府帮办不包办”,切实做好村道维护和动态保畅工作。截止目前,共投入装载机、挖掘机25台次,运输车辆50台次,组织群众义务投工1800个,对宴海、楠桠2条通村公路进行了整治,对5条通组干道进行了维修加固,因山体滑坡中断的南桠公路也在县交通局的支持下抓紧施工。由于及时对村道进行维护,全力组织应急抢险,确保了道路交通畅通,使各类建材运得进、不滞留,有力地促进了农户灾后房屋重建工作进度。
(四)加强建筑材料的协调力度,努力缓解建筑材料供应紧张问题。
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已成为影响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的重要原因。对此,擦罗乡采取通过发动群众、干部包户、友邻互助等措施,特别是抓住县上优先解决中高山建材的机遇,派出人员进驻企业,积极协调,确保短时间集中供应工作落到实处。灾后重建期间,有序组织供应红砖580万皮,水泥2250吨,切实解决了建筑材料供应紧张问题。
(五)全力推进高山村灾民房屋重建,高度关注困难灾民。
确保灾民越冬御寒是灾后重建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今年10月底前海洋、宴如两个高山边缘少数民族村灾民建好房,安全越冬。擦罗乡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使用有限的建筑材料,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
灾后重建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两个高山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同时把孤残户、特困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采取措施,帮助重建。
通过努力,全乡255户重建户已开工建设245户,开工率96%。全乡160户完成房屋重建,65户已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处于高寒山区的宴如、海洋两村127户重建户已全面完成农房恢复重建任务。
第三篇:罗帝可可抗震救灾倡议书
罗帝可可抗震救灾倡议书
亲爱的可可伙伴们: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地区均有较强震感。截止4月21日14时,芦山7.0级地震已造成雅安、成都、乐山、眉山、自贡、德阳、绵阳、宜宾、内江、资阳、甘孜、阿坝和凉山13个市(州)69个县150万人受灾,186人不幸遇难,21人失踪,11393人受伤,伤亡情况在进一步统计中。
灾难无情人有情!还记得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后那些暖人心窝的一幕幕场景吗?那长长的募捐队伍、那激励人心的言语。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全国人民与雅安人民在一起,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一份子,但每一个普通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可以撼动天地,亲爱的可可伙伴们,请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献出我们全体益家人的一点绵薄之力,为受灾的群众提供我们利索能及的帮助,哪怕能给灾区亲人们买一瓶水,一顶帐篷或一盒方便面,能挽救一个生命,也是值得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已紧急行动起来,纷纷组织捐款捐物,作为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益家人,我们更应积极行动起来,为此罗帝可可总部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联合向各位可可伙伴发出倡议,呼吁大家携手行动,奉献爱心,踊跃为灾区群众募捐,与灾区群众共克时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让我们撸起衣袖,给他们献点热血吧,您的每一滴热血,都能让一个生命重生.让我们捐献食物给他们吧,饥饿的孩子在等待奶粉,饼干,水和食品.让我们把帐篷,药品尽快送到灾区吧,不要我们苦难的同胞再遭受一点点伤害了.让我们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吧,让灾后的人们能尽快的重建家园!
上海益客滋实业有限公司2013-4-22
第四篇:乡民兵抢险救灾方案(2012)
**乡民兵抢险救灾方案
为组织民兵做好辖区抢险救灾工作,根据县人武部抢险救灾方案,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现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抢险救灾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把抢险救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民兵组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主力军作用,成建制地组织民兵参加抢险救灾任务,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出动,快速执行任务,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组织机构
1、指挥机构。乡政府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前指组、联络组、保险组。
2、突击力量。想抢险救灾突击队,由乡基干民兵排担任,主要应付突发事件,执行机动抢险救灾任务。乡武装部长任突击队长。
三、任务区分
乡民兵分队在县武装部和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就近作战,保障重点”的要求,合理区分兵力任务,积极配合县民兵抢险救灾指挥部完成辖区
抢险救灾任务。组织40人的突击队,并落实抢险救灾责任制。
四、各种保障
1、通信保障。
主要采取有线电话或手记进行联络,必要时可采取鸣锣、广播等简易通信方法进行联络,确保突击队员及时到达指定地点;执行任务时要每天按时上报情况,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特别是震灾、火灾等重大情况,要始终保持通信畅通,保证上传下达准时无误,确保指挥不间断。
2、器材保障。
乡人武部根据本辖区内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县人武部的统一部署下,切实准备好抢险救灾的物资器材,主要是服装、锹、镐、防爆器材和防震物资,并计划准备好运输车辆,做到“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3、技术保障。
乡人武部平时利用组织训练时,注意训练技术骨干,培训防震抢险技术骨干,同时要组织民兵学习抢险救灾基本常识,请防炎、防震技术人员上课,杜绝蛮干,严防事故。
4、措施与要求
加强教育,统一认识。要根据民兵干部及民兵的思想实际,认真抓好防震抢险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职能意识和社会稳定意识,克服麻痹思想,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的思想,增强民兵抢险救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熟悉方案,落实保障。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抢险救灾方案的同时,要组织民兵熟悉方案中明确的组织指挥机构,通信联络方法和接待任务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情况处置的措施。要落实抢险救灾的通信、物资器材、车辆运输等方面的保障是,做到有备无患。
6、严明纪律,健全制度。
在易发险情时期,县人武部和民兵连(营)要建立值班、巡逻守护、请示报告制度,根据任务定责到人,对广大干部和民兵要进行纪律教育,严明纪律,做到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同时,要大力宣传和表彰抢险救灾中的好人好事,对擅离岗位,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7、加强指挥,落实职责。
乡武装部要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民兵抢险救灾工作,根据任务及方案,制定相应的职责,把
重要目标的任务落实到人,在执行任务期间,要保证上传下达及时,命令畅通;要实施不间断的指挥,灵活机动地处置各种情况;要充分发挥人武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和民兵主力军作用,圆满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老军乡民兵抢险救灾工作组成员名单
组 长:冯金山副组长:杜万善成 员:张克孟 张学祥 彭世强 李科贤 王 福
乡党委书记 乡人民政府乡长
王熹珍 乡武装部长
乡政府副乡长 乡卫生院院长 乡派出所所长 司法所所长 财税所所长 老军乡民兵
抢 险 救 灾 方 案
老军乡武装部
第五篇:枣村乡抢险救灾情况汇报
枣村乡抢险救灾情况汇报
暴雪灾害发生以后,枣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情,立即采取了有力措施,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召开班子扩大会、全体乡机关干部动员会,研究、布署了抢险救灾工作;成立了枣村乡抢险救灾指挥部,制定《枣村乡抢险救灾实施方案》;
其次,组织乡干部40名分包40个行政村,入村带领村干部对各村进行灾情排查,准确统计灾情,及时上报。全乡共排查危旧房屋289间,企业生产用大棚5座、蔬菜大棚150座、养殖大棚30座、商业营业场地25处、五保户98户、低保户1560户、孤寡老人1200人。排查出倒塌房屋1间,受损蔬菜大棚2230平方米,家畜家禽场地2420平方米,死亡鸡1500只,猪2头,生产经营单位倒塌厂房2030平方米,损坏430平方米。合计损失104.32万元。
再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组织全乡的党员、干部、群众清扫乡道、村道、村内积雪,保证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组织乡农业技术人员、乡畜牧技术员对发生灾害的蔬菜种植户、畜牧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开展生产自救。截止目前,全乡主要道路积雪基本清除完毕,保障了交通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