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36条”)和贵州省《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发42条”)精神,全力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及工商界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分别深入县直相关部门及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厂矿开展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外出考察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的历程;从初期的餐饮、商贸业发展到建筑业、矿产业、旅游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措施以来,荔波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1、非公经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1950年解放初期,个体工商户4户,没有私营企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个体工商户20户,从业人员20人,注册资金6750元。没有私营企业。
2007年全县个体工商户2456户,从业人员2736人,注册资金7956万元;私营企业122户,从业人员3765人,注册资金16116万元。
2007年的个体工商户户数比20年前的1988年增长了122.8倍,注册资金增长11786.7倍。
截止2008年6月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692户,私营企业117户。私营企业中:农业牧渔业11户、采矿业2户、制造业11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11户、建筑业5户、批发零售业41户、住宿和餐饮业2户、房地产10户、租赁和商业服务14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户、文化体育及娱乐业1户、其他1户。
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由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矿产、旅游、文化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
2、非公经济对社会贡献不断加大。
一是非公经济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80%以上,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1066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4.18%。2005~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连续三年完成税收均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4%以上。非公经济已成为荔波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和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有效地增加了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此,已为6361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荔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是提高了社会人均收入,2007年全县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工资总额达7633万元,成为农民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
四是非公经济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慈善救助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3、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县直相关部门自觉接受省州环境考评小组考核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受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州、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和无法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工作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的问题。许多部门优质服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相当部门“服务承诺”、“便民措施”、“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制度措施,仍然停留在文字上,办事超时限和办不成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特别是“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 是新时期新阶段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如何推动县域非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两个文件就推进公平准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和信贷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全民创业、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管理服务体制等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部门,对“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的学习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单位甚至不知道国务院和省政府有这样的文件;如何贯彻落实“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目前我县还尚未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
2、管理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我县现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机构,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部门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由于缺少一个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指导、统一服务的部门或载体,对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宏观调控、运行监测和统计指数体系,造成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科学、实际的分析,在发展思路、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法规规章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不利于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同时,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了谁都能管,又谁都不管:谁都想管好,又谁都管不好:谁都不主管,又谁都插手管的局面,上下联系不顺畅,造成对许多上级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失去很多向上争取扶持优惠政策的机会。如省政府出台“省发42条”以后,每年从省级财政拨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而我县每年向上争取到的扶持资金却寥寥无几,有时几乎为零。
3、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
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有的企业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员工长期在有害环境下工作,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还导致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不仅影响到企业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亟待政府引导和规范。
五是企业无龙头、产品无品牌。一方面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除煤炭、建筑方面等企业上一定规模外,大都是一些小型的企业,形不成规模,产业化龙头企业少,难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产品无品牌,作为以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重心的地方,没有什么产品上得了品牌,外地游客到我县,除了看我们的真山真水外,没有什么纪念品及象样的土特产可买的,无法消费。
六是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中,餐饮业、旅店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所占比重较大,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其它行业的民营经济较少,发展滞后,不协调。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吃、拿、卡、要”现象仍时有发生。通过近年来的整治,明目张胆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四乱”行为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个别部门及个别人员“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管理。如有一个石场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的采矿权,其合法获取的矿界内有一部分是别人原来开采的,那部分矿界是后来相关部门对矿区进行治理整顿时,将其纳入了统一的“招、拍、挂”,因此,他们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采矿权的,但是原开采人无视他们合法获取的开采权,多次到他们矿上非法干扰其正常生产,他们找到相关部门,但相关部门相互推委,一直未能给予妥善解决,他们只好暂时停止那部分矿界内的开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前来检查时,只给予罚款,不听取他们的解释,也不帮助他们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
三是有些服务收费不够合理。我县旅馆业的季节性比较强,客房入住率大约只有50%左右,但闭路电视维护费没有考虑这个因素,业主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非法干扰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如蒙寨电站是我县对外招商引资兴建的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当地群众对他们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当地群众就随意到电站去关闸停止生产发电。此外,还有一些群众,向当地的煤矿企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非法采取挖路开车堵路或到矿上干扰正常的生产程序和破坏生产设备。对企业强买强卖和敲诈勒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五是对煤矿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煤矿企业是高危产业,我县又是产煤大县,煤矿企业多,难免有个别煤矿发生事故,而一旦某个煤矿发生事故,全县的煤矿都要停产整顿。这种“一人得病,全家吃药”不分实际情况一刀切式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
六是办事程序复杂,部门推委事难办。如有一个湖南客商,在都匀开办了一家洗涤公司,为了扩大经营,慕名我县的旅游环境,前来洽谈,想到我县,再创办一家洗涤公司,找到相关部门后,因办事程序复杂,部门互相推委,在我县呆了一个多月,花了几万元,什么也没有办成,最后只好失望而去。
七是非公有制企业垫资建设政府工程项目未能及时结付工程款。工程占用企业资金数额大,时间长。有的项目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工程款还未结付完毕。企业承受的资金成本大,负担重。
5、融资困难。
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病,造成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前缺少专门投资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信用贷款比较难;
三是抵押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成本高;
四是缺少中介机构贷款担保,我县虽然成立了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但是资本金太少,目前资本金只有30万元,而担保放大倍数也比较小,担保贷款的能力有限。开通融资渠道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当前,要按照“国发36条”、“省发42条”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我县贯彻“国发36条”、“省发42条”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突破。
一是在公平准入上,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凡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真正做到“四个不限”、“六个平等”,特别应鼓励支持非公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二是在财税扶持上,按照规定,依据我县财力状况,尽快设立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视新增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主要用以扶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技术改造等。同时学习借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因地制宜,制定落实有较强吸引力的财税优惠政策,吸引非公有资本来我县投资。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扶持优惠政策的研究,加大县直部门和乡镇人员到省直机关及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力度。
四是在鼓励全民创业上,出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复员军人、下岗再就业和城镇待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及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在制定出台新政策措施的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行文件和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制约和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律废止。除国家法律规定应审批的事项外,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一是进一步明确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促进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从根本上理顺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
二是建立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强化对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考核和评议。建议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各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探索建立健全公开、便民、高效的政府服务机制。实行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明确办事责任,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对一些重点项目可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五是加强监督制约,用铁的手腕治理“四乱”。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政府部门全面推行投诉追究制,对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行为,凡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二次调离岗位,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继续执行企业负担监督(明白卡)制度,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四乱”行为,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公开投诉电话,及时受理举报、投诉。
六是加大打击非法干扰破坏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力度,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权不受非法侵犯,确实维护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非公经济的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投资种养殖业及旅游业,特别是开发牛羊育肥、生猪快速育肥、瑶山鸡规模养殖、农牧产品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旅游纪念品等领域的项目。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开发樟江和捞村河沿河两岸经果林农业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可采取“公司+农户”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2)、大力发展畜牧业非公有制企业。一是继续扶优扶强现有的几个畜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二是培育和发展购销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牧产品加工及购销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种养殖户”的方式,把分散经营的种养殖户联合起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最佳结合。(3)、发展“绿色”品牌企业。推行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对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对自已的产品成功注册商标的或取得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要分别给予奖励。荔波野生青梅较多,有万亩樟江蜜柚、荔波血桃、优质板栗、麻竹笋、瑶山鸡等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要通过发展“绿色”品牌企业,加工包装系列绿色食品,实现绿色产品就地增值,在推进绿色产品产业化进程中,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4)、发展旅游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一是搞好景区景点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自然资源,依托荔波飞机场的辐射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产业亮点,实现非公经济的新突破。二是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适应市场需要,把城市环境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城市文化,经营城市资产,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让非公经济在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中得到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方面,补充增加县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金(如果由现在的3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则每年可滚动提供担保贷款400万元),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采用会员制形式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担保机构,逐步建立由县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管,防范担保风险,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建议县政府协调县内各金融机构制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扩大信贷投放量,开发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荐会,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产业项目,协同考察论证,予以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双赢。
四是大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整合中小企业信用资源,逐步建立起企业诚信激励和惩诫机制。建议可将现行工商、税务和人民银行分别建立的企业信用评级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对接,建立综合的信用评价体系,使其在企业升等、银行贷款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激励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
5、积极培植非公有制经济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帮助非公经济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加强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学习,吸取先进企业经验,加强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强做大。
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队伍素质。通过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企业需求,重点引进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城镇经营方面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二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全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业外出考察和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开拓市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知明度,打造品牌,注册商标,占领市场,做大做强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三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企业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统计制度,按时编报财务统计报表。教育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严格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主动接受财政、工商、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的违法违章行为,尤其是损害社会利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特别要教育和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努力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建立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7、营造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1)、召开全县非公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每年表彰一批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大、前景好的优秀非公企业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在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部门乡镇和人员。鼓励激发非公经济人士和全社会投身开发荔波、建设荔波、发展荔波的热情,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3)、加大对政府各部门及各乡镇贯彻落实“国发36条”及“省发42条”情况的督促检查,促成政府各部门及乡镇尽快制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办法细则,并对办法细则严格把关,认真研究,严防以部门利益为核心去随意发挥。
(4)加大对非公经济的宣传力度。要求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使之形成各种媒体都热心非公经济、关心非公经济、宣传非公经济、支持非公经济的良好局面。
(5)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改善工商联(商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适当增加工商联人员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加强党和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部门与工商联的工作联系制度等方面予以明确。使之能更好为我县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好工作。
第二篇: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36条”)和贵州省《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发42条”)精神,全力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及工商界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分别深入县直相关部门及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厂矿开展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外出考察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的历程;从初期的餐饮、商贸业发展到建筑业、矿产业、旅游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措施以来,荔波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1、非公经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1950年解放初期,个体工商户4户,没有私营企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个体工商户20户,从业人员20人,注册资金6750元。没有私营企业。
2007年全县个体工商户2456户,从业人员2736人,注册资金7956万元;私营企业122户,从业人员3765人,注册资金16116万元。
2007年的个体工商户户数比20年前的1988年增长了122.8倍,注册资金增长11786.7倍。截止2008年6月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692户,私营企业117户。私营企业中:农业牧渔业11户、采矿业2户、制造业11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11户、建筑业5户、批发零售业41户、住宿和餐饮业2户、房地产
10户、租赁和商业服务14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户、文化体育及娱乐业1户、其他1户。
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由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矿产、旅游、文化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
2、非公经济对社会贡献不断加大。
一是非公经济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县GDP 的比重为80%以上,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1066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4.18%。2005~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连续三年完成税收均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4%以上。非公经济已成为荔波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和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是有效地增加了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此,已为6361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荔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是提高了社会人均收入,2007年全县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工资总额达7633万元,成为农民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
四是非公经济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慈善救助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3、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县直相关部门自觉接受省州环境考评小组考核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受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州、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和无法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工作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的问题。许多部门优质服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相当部门“服务承诺”、“便民措施”、“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制度措施,仍然停留在文字上,办事超时限和办不成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特别是“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 是新时期新阶段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如何推动县域非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两个文件就推进公平准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和信贷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全民创业、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管理服务体制等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部门,对“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的学习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单位甚至不知道国务院和省政府有这样的文件;如何贯彻落实“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目前我县还尚未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
2、管理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我县现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机构,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部门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由于缺少一个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指导、统一服务的部门或载体,对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宏观调控、运行监测和统计指数体系,造成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科学、实际的分析,在发展思路、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法规规章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不利于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同时,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了谁都能管,又谁都不管:谁都想管好,又谁都管不好:谁都不主管,又谁都插手管的局面,上下联系不顺畅,造成对许多上级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优惠政策不
了解、不掌握,失去很多向上争取扶持优惠政策的机会。如省政府出台“省发42条”以后,每年从省级财政拨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而我县每年向上争取到的扶持资金却寥寥无几,有时几乎为零。
3、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有的企业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员工长期在有害环境下工作,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还导致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不仅影响到企业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亟待政府引导和规范。
五是企业无龙头、产品无品牌。一方面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除煤炭、建筑方面等企业上一定规模外,大都是一些小型的企业,形不成规模,产业化龙头企业少,难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产品无品牌,作为以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重心的地方,没有什么产品上得了品牌,外地游客到我县,除了看我们的真山真水外,没有什么纪念品及象样的土特产可买的,无法消费。
六是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中,餐饮业、旅店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所占比重较大,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其它行业的民营经济较少,发展滞后,不协调。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吃、拿、卡、要”现象仍时有发生。通过近年来的整治,明目张胆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四乱”行为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个别部门及个别人员“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管理。如有一个石场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的采矿权,其合法获取的矿界内有一部分是别人原来开采的,那部分矿界是后来相关部门对矿区进行治理整顿时,将其纳入了统一的“招、拍、挂”,因此,他们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采矿权的,但是原开采人无视他们合法获取的开采权,多次到他们矿上非法干扰其正常生产,他们找到相关部门,但相关部门相互推委,一直未能给予妥善解决,他们只好暂时停止那部分矿界内的开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前来检查时,只给予罚款,不听取他们的解释,也不帮助他们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
三是有些服务收费不够合理。我县旅馆业的季节性比较强,客房入住率大约只有50%左右,但闭路电视维护费没有考虑这个因素,业主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非法干扰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权未能得到
有效保护,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如蒙寨电站是我县对外招商引资兴建的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当地群众对他们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当地群众就随意到电站去关闸停止生产发电。此外,还有一些群众,向当地的煤矿企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非法采取挖路开车堵路或到矿上干扰正常的生产程序和破坏生产设备。对企业强买强卖和敲诈勒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五是对煤矿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煤矿企业是高危产业,我县又是产煤大县,煤矿企业多,难免有个别煤矿发生事故,而一旦某个煤矿发生事故,全县的煤矿都要停产整顿。这种“一人得病,全家吃药”不分实际情况一刀切式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
六是办事程序复杂,部门推委事难办。如有一个湖南客商,在都匀开办了一家洗涤公司,为了扩大经营,慕名我县的旅游环境,前来洽谈,想到我县,再创办一家洗涤公司,找到相关部门后,因办事程序复杂,部门互相推委,在我县呆了一个多月,花了几万元,什么也没有办成,最后只好失望而去。
七是非公有制企业垫资建设政府工程项目未能及时结付工程款。工程占用企业资金数额大,时间长。有的项目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工程款还未结付完毕。企业承受的资金成本大,负担重。
5、融资困难。
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病,造成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前缺少专门投资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信用贷款比较难;
三是抵押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成本高;
四是缺少中介机构贷款担保,我县虽然成立了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但是资本金太少,目前资本金只有30万元,而担保放大倍数也比较小,担保贷款的能力有限。开通融资渠道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当前,要按照“国发36条”、“省发42条”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我县贯彻“国发36条”、“省发42条”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突破。
一是在公平准入上,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凡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真正做到“四个不限”、“六个平等”,特别应鼓励支持非公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二是在财税扶持上,按照规定,依据我县财力状况,尽快设立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视新增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主要用以扶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技术改造等。同时学习借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因地制宜,制定落实有较强吸引力的财税优惠政策,吸引非公有资本来我县投资。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扶持优惠政策的研究,加大县直部门和乡镇人员到省直机关及
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力度。
四是在鼓励全民创业上,出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复员军人、下岗再就业和城镇待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及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在制定出台新政策措施的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行文件和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制约和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律废止。除国家法律规定应审批的事项外,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一是进一步明确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促进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从根本上理顺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
二是建立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强化对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考核和评议。建议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各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考核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探索建立健全公开、便民、高效的政府服务机制。实行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明确办事责任,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对一些重点项目可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五是加强监督制约,用铁的手腕治理“四乱”。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政府部门全面推行投诉追究制,对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行为,凡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二次调离岗位,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继续执行企业负担监督(明白卡)制度,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四乱”行为,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公开投诉电话,及时受理举报、投诉。
六是加大打击非法干扰破坏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力度,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权不受非法侵犯,确实维护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非公经济的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投资种养殖业及旅游业,特别是开发牛羊育肥、生猪快速育肥、瑶山鸡规模养殖、农牧产品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旅游纪念品等领域的项目。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开发樟江和捞村河沿河两岸经果林农业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可采取“公司+农户”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2、大力发展畜牧业非公有制企业。一是继续扶优扶强现有的几个畜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二是培育和发展购销
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牧产品加工及购销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种养殖户”的方式,把分散经营的种养殖户联合起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最佳结合。
(3)、发展“绿色”品牌企业。推行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对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对自已的产品 成功注册商标的或取得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要分别给予奖励。荔波野生青梅较多,有万亩樟江蜜柚、荔 波血桃、优质板栗、麻竹笋、瑶山鸡等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要通过发展“绿色”品牌企业,加工包装 系列绿色食品,实现绿色产品就地增值,在推进绿色产品产业化进程中,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4)、发展旅游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一是搞好景区景点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 区、国家级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自然资源,依托荔波飞机场的辐射作用,把旅游业培育 成为新的经济产业亮点,实现非公经济的新突破。二是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适应市场需要,把 城市环境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城市文化,经营城市资产,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让非公经济在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中得到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金融支持力度。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方面,补充增加县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 司的资本金(如果由现在的 30 万元增加到 100 万元,则每年可滚动提供担保贷款 400 万元),做大做强 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出台 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并支持非公有 制企业采用会员制形式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担保机构,逐步建立由县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 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管,防范担保风险,有效缓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建议县政府协调县内各金融机构制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扩大信贷投放量,开发适 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 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荐会,及时向金融机 构推荐优势产业项目,协同考察论证,予以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双赢。四是大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整合中小企业信用资源,逐步建立起企业诚信激励和惩诫机
制。建议可将现 行工商、税务和人民银行分别建立的企业信用评级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对接,建立综合的信用评价体系,使 其在企业升等、银行贷款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激励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
5、积极培植非公有制经济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帮助非公经济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加强科 学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学习,吸取先进企业经验,加强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想方设法 把企业做强做大。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队伍素质。通过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企业需求,重点引进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城 镇经营方面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促进企
业发展壮大。二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全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组织非公有制经 济业外出考察和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开拓市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机制和技术 创新,提升产品知明度,打造品牌,注册商标,占领市场,做大做强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三要帮助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企业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指导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统计制度,按时编报财务统计报表。教育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严格依 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主动接受财政、工商、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的违法违章行 为,尤其是损害社会利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特别要教育和引导个体私营业 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努力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建立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7、营造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1)、召开全县非公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与贡献,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每年表 彰一批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大、前景好的优秀非公企业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在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部门乡镇和人员。鼓励激发非公经济人士和全社会投身 开发荔波、建设荔波、发展荔波的热情,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的历史性跨越作出更大贡献。(3)、加大对政府各部门及各乡镇贯彻落实“国发 36 条”及“省发 42 条”情况的督促检查,促成政府 各部门及乡镇尽快制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办法细则,并对办法细则严格把关,认真研究,严防 以部门利益为核心去随意发挥。(4)加大对非公经济的宣传力度。要求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使之形成各种媒体都热心 非公经济、关心非公经济、宣传非公经济、支持非公经济的良好局面。(5)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改善工商联(商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适 当增加工商联人员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加强党和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部门与工商联的工 作联系制度等方面予以明确。使之能更好为我县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好工作。
第三篇: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这次城市经济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民营企业和项目建设,并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专题座谈会,全面分析总结了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呈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区在册个体工商户15378户,从业人员33382人,注册资金15.19亿元;未注册个体工商户5024户,从业人员11758人;在册非公有制企业4652户(市上3484户,区上1168户),从业人员38060人,注册资金10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8户(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宝塔辖区共有非公有制经济25054户,从业 8.32万人。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42亿元,占全区GDP的29.1%,上缴税金6.39亿元(区国税0.96亿元,区地税3.2亿元,市地税直属分局1.73亿元,市国税直属分局0.5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47%,增加值和税收分别较2008年递增了13%、14%。
(二)非公有制经济涉及领域广阔,发展后劲较为强劲。2002年10月,在原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局,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2003年以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制造、石油煤炭开采配套、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现代服务十大行业。形成了以嘉盛石油机械公司、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常泰药业公司、圣果果业公司为主的16户加工制造企业,狠抓基础管理和省级名牌产品研发,产品质量、产能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以延百集团、丰泉物流建材市场、大华物流园区、帝豪商场等1200户批发零售为主的商贸物流业,销售业绩逐步攀升,吸纳了大批劳动力转岗就业;在以治平建工集团、慧泽房地产、龙飞建筑公司、川口建筑公司、玉龙房地产为主的402户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带动下,区内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居家装饰市场比较活跃,辐射区域不断扩大;以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资协公司为主的79户交通运输企业成为了市区货运的主要力量。以银海(集团)国际酒店、丽森酒店为主的816户餐饮住宿企业,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接待能力持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6.3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7%;对区本级财政贡献达1.8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32万人,支付报酬12.48亿元,人均工资达15000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增加财政收入、安置就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非公有制经济局党委成立以来,按照组建一批、完善一批、提高一批的思路,加快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全区已有34户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有企业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40个,共有党员294名,64户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建立了10个党建示范点和8个工会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培育造就了王西林、张平、沙张明、姜志东、赵文忠、曹春景、郝成斌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致富思源,通过多种形式回馈社会、回报乡邻,积极投身新农村、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建设,特别是治平建工集团的张平,在新农村及农业产业开发建设方面,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张兴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治平机械化养鸡场、旅游接待中心治平山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捐款捐物参与扶贫帮困、贫困生、残疾人救助等慈善事业,非公有制企业累计为全区扶贫帮困、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及新农村建设捐款捐物2亿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及失学儿童1500多人。此外,全区有60多名非公有制企业家被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王西林、沙张明、张平、姜志东四位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王西林同志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治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农村工作思维影响,对于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制定工作措施和落实政策上做的很不到位,一些制度、文件流于形式,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企业规模小,总量少,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非公有制企业在名优产品开发方面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所以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石油产业在产值和社会贡献方面占绝对份额,而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等二、三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发展不平衡。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只有248个,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区GDP的29.1%,而全省平均达到了45%。
(三)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收费、罚款随意性大。有的部门重处罚轻服务,只收费不服务,乱检查、乱评比、吃拿卡要、变相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急需发展,但申请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部门互相掣肘,设置障碍,使手续很难及时办理,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由于发展环境的制约,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将项目和资金转移到西安及周边县区发展,造成税收外流。
(四)融资难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至今没有成立信用担保中心,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担保业务无从谈起;二是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企业可提供的贷款抵押资产有限,制约着贷款申办;三是区内只有四大专业银行和信用社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没有引进商业银行,所以资本金融市场不活跃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自身素质不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大多数仍处于资本的初始积累阶段,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在执行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管理、职工技能鉴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信誉度较低,给自身开展融资、信贷、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工作造成了困难,制约着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要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就没有宝塔区经济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宝塔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二是按照省、市要求,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三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市精神,尽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二)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3年完成产业园碾庄汽车机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入驻标准。同时着手规划姚店区域、冯庄区域、河庄坪区域其它园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二是在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的综合优势,重点抓好五个依托,即:依托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发展机械制造及加工配套产业;依托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相关的配套产业;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餐饮、住宿和乡村第三产业;依托城市扩张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发产业;依托延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产业。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加快组建宝塔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拓宽担保范围,加大担保比例,规范担保行为,发挥已成立的2户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加快其它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尽快与省市金融机构联系,在我区组建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份制银行。二是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推荐重点项目和信用好的企业,为金融部门和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加强创业培训,推动全民创业。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把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培训教育计划。二是充分利用区职教中心、区农发办扶贫培训和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等平台,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实行培训资金捆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厂长(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及创业者进行政策法规、统计信息、计算机财务、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每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赴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发展水平。
(五)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借鉴浙江及外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或创业辅导中心的做法,建立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服务中心(大厅),将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顾问、土地预审、税务、工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服务类型集中到一个地方办理,实行代办制,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设立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考察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定期向企业推荐。联合各类媒体,经常向企业发布政策法规、交流合作、技术改进、中介服务、项目推介等各种信息;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选派部分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四是通过政府引导、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团体成立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
(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在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前提下,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质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法人制度建设等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每年确定一批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协作等活动。对不按时纳税,欺诈客户,还贷不及时的企业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逐步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发挥宣传舆论和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继续按照《宝塔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奖励,赋予优秀企业家应有的地位和荣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支持创业,争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把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基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二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及时受理和认真办理涉及破坏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的投诉和举报,继续开展企业对职能部门监管和服务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是继续实行缴费明白卡制度和缴费登记卡制度,严格执行《陕西省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收费标准按最低限额收取。严禁采用各种形式的罚款收费收入提留分成,任何单位不能定罚款任务,对轻微违法的按下限处罚。对园区、大型超市、市场企业的执法检查由非公有制经济局牵头,组织各执法单位对企业统一检查,一年不能超过2次(除安全检查外)。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持续、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八)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成熟一户,组建一户、巩固一批、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没有党员抓发展、有党员的抓组建,有组织的抓规范,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继续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关于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积极发挥三个作用 加快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中不可或缺。就本部门的职责而言,对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工作,主要是积极发挥“三个作用”:
一、发挥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突出作用、巨大贡献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面向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的关键阶段,区委办要充分发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大局的作用,强化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和提高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把握非公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创建一个有序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推进和指导力度。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牵线搭
第五篇:关于加快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最新)
关于加快大荔县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调研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快大荔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安排,我先后深入我县非公企业、个体户以及有关单位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和制度所决定的,也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紧紧围绕“先工战略”思想,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在政策上支持、发展上引导、环境上保护,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富裕城乡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10年底,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23户。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增加85 户。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工商登记户增长幅度很大,而且是逐年在增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4亿元,增长25.9%,2010年非公经济生产值达到1.8405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1.69亿元,增长22.1%,产销率为87.7%。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总额0.5亿元。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比年初净增2户。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贡献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2、经济贡献比较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2012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0945万元,增长14.4%,人均财政总收入301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11万元,增长26.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615万元,增长25.8%;非税收收入完成1696万元,增长33.1%。非公有制经济贡献明显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发展。
3、社会效益不断增强。非公经济成为安臵就业的主要渠道。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非公经济人士成为光彩事业的主导力量。富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回报社会,扶助贫困、抗灾救灾、修桥铺路、捐资助学以及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做了大量义举、善举,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赏。
4、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的重要抓手,2012年全年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115.3亿元,共计到位资金29.2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 务的104.4%。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思路,实行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单位全员抓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大荔籍在外知名人士的联谊交流,深入全国重点经济地区开展招商,结合产业资源优势,策划包装推介项目。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合理摆放项目,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县投资兴办企业。招商引资有效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荔10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化项目、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大荔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的签约以及大荔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大荔家纺工业园、大荔高科技生物肥研发及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县“先工战略”思想的实施。
二、我县非公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非公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非公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加上受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观念滞后,发展环境有待加强。我县作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发展相对周围县市有一定的差距,相距沿海地区和我省的其他地区比较落后,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思维方式都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这样就造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改革力度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另外从来我县投资经商的和外来人口同周边县(区)相比较少的事实说明,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好,吸引外商的有利因素需进一步加强。
2、发展规模较小,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从发展轨迹看,我县非公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再加上资金、人才、市场和技术支撑后续乏力,客观上造成了其规模较小、组织离散度大、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发展现状。从企业规模看,全县大多数非公企业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整体实力不强,如全县2012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众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单
一、工艺简单、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生产耗能大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新产品研发工作相应滞后,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3、政令不够畅通,政务办事效率不高。个别职能部门或极少数办事人员目光短浅、思维落后、胸无全局,办事推诿,为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想得多,为企业发展想得少。在增强服务意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上,索、拿、卡、要雁过拔毛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务审批登记手续也至今没有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企业主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多头奔波,劳而无功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挫伤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创业热情。
4、信贷机制缺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飞跃发展的瓶颈,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担保、抵押难,我县信贷担保机制不够健全,既没有出台政府担保机制,也没有专业的社会担保中介机构,更未出现由企业联合组建的担保共同体,致使企业无法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向银行融资,因此而坐失商机的现象屡见不鲜。调查中发现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维持日常经营周转主要靠自有资金,资金不足的只好在民间筹措,民间筹措的年息一般高达20-30%,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相当困难,扩大再生产就难上加难了。
5、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企业能力有限。目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缺乏统一归口的宏观管理部门,对非公企业存在多头管理,宏观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统计口径不一。个体、私营归工商局管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归中小企业局管理。多头的行业管理,让企业应接不暇。各个部门各有各的数字,互相重叠,相互矛盾。还有县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处在有名无实或有心无力的尴尬状态,作为一个群团组织,其服务的人力、财力都十分有限,服务手段更是缺乏。其他行政部门多数是行政监管和执法职能。由于缺乏具体而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难以形成众多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造成日常监管的部门多,而当企业有困难时却求助无门。
6、企业素质不高,制约企业上档升级。调查中发现我县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原始资本大多来源于家族或朋友,所以多数企业仍然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愿聘请专家、能人管理企业,排斥外部资本进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资缺智,也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成长壮大。加上一些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层存在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有些非公有制企业缺乏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人员流动性大,使必要的技能培训难予开展,造成了非公企业人才相对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增强我县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针对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先 进地区做法和大荔实际,就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先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必须要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树立加快发展意识,用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更新、政策措施上的大突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要突破小农意识的束缚。要克服怕人赚钱、怕人发财的狭隘意识。外商来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有利可图,别人才会来投资,来兴业办厂。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大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局上,围绕“先工战略”这个中心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2、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环境经济。必须坚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首先要优化政策环境。对非公经济要实行同等待遇,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有关非公经济各项政策,一方面要依据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大荔县情,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生产建设用地、环保、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投资者想进来,留得住,发得了财;
其次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过渡,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上来。对新建投资项目,按照“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原则,精简审批手续,全程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降低准入门槛,畅通绿色通道。严格禁止利用手中权力向企业索、拿、卡、要和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行为,严禁到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要以建立“诚信公平”的市场秩序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彻底消除破坏市场秩序的“潜规则”,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不廉洁的行为发生。要将本地的发展规划、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向社会公开,让外来客商和社会各界了解我县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举措,让他们增强投资信心。
三是优化金融环境。首先,县上每年视财力状况设立一定比例的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基金按照分类扶持的原则,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县内新建工业项目、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促进有市场前景、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加快发展。其次,政府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不断推进银企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对于有前景、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投资企业要引导和鼓励银行对其发放信贷,摆脱惜贷、惧贷的思想束缚,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融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和监管向民间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健康、有序和加速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四是优化法制环境。要加强平安大荔建设,从快从严查处影响大荔形象和损害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实行重大项目县委、政府班子成员联系制度,重要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部门挂牌保护制度,及时化解非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遭遇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五是优化舆论环境。要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家所做的社会贡献和创业事迹,除对非公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外,还应赋予非公企 业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在我县进一步彰显全社会尊重、鼓励、支持、参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3、建立工作机制,增强发展合力。
加强对非公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可设在县中小企业局),负责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抓紧组织编制县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制订出台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建议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合理设臵考核项目,把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各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