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非公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县非公经济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县工商联通过为期几个月的调研,从立足我县自身实际,审视不足,补齐短板,再造优势,振兴内黄经济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加快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一)纺织、印染、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严重萎缩。
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原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较多,也形成了二安腐竹、豆公木材、亳城三粉、城关花生加工等产业集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自身发展不足,现在我县这些产业集群严重萎缩,传统产业优势已不复存在。(二)陶瓷产业规模扩张受限。
由于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影响,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就我县目前现有陶瓷企业,急需要转型升级,提升陶瓷产业发展层次,加快推进陶瓷生产方式、产品结构等转变。因此审视主、客观因素,我县陶瓷产业要实现大规模扩张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空间不大。(三)我县目前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纵观全县一、二、三产业发展,目前投资拉动主要靠房地产、城市道路等三产项目。投资大、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率高,拉动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少,大项目少,工业发展龙头企业少。一产农业不优,二产工业不强,三产商业过度依赖房地产等。全县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潜力不大。(四)商业发展呈现散乱现象,没有专业园区、专业市场支撑,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尽管新区已建成了万洋建材市场,但县城老区仍存在洗车店、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网点随处可见。各类经营门店混杂,无序经营,产业集中度低,给城市管理和创卫带来麻烦和不便。二、我县民营企业主要诉求和存在问题
(一)职能部门重视生产监管,对企业服务重视不够。
近年来,作为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各相关部门主要人力、精力都放在对企业生产监管上,在服务指导企业整改方面做得还不到位,甚至出现“一刀切”现象,导致企业停产、限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就如何指导企业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工作不到位,如2017年度,陶瓷企业实际生产天数不足6个月。企业停产后造成工人没岗位,企业没效益,严重影响了陶瓷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二)融资难,企业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
由于金融部门政策收紧,银行对企业出现抽贷、断贷现象,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发展乏力,后劲不足。(三)非公企业家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家对现实经济环境不乐观;再加上环保治理带来的冲击,企业家缺乏主动适应意识和能力。另外企业家缺乏创新意识,在企业管理提升、产业升级等方面束手无策。三、加快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营造良好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领导对非公经济的重视决定了地方非公经济发展的态势。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快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工作作为全县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充实我县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建立县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创新一套有效帮办服务企业机制。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考核、评价、监督、责任分解制度、倡导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奖经济发展功臣,炒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思想。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安排、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再掀非公经济发展新高潮。
县委、县政府要切实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提高服务意识,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治理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控措施,实施精准管控。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建立政银企三方协调联动机制,分领域、分行业,持续发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搭建各种创业平台,积极吸纳社会就业。同时放开投资领域,鼓励社会有志之士创业,盘活社会民间资金,奏响经济发展大合唱。
(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领非公经济繁荣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在现有工业园区,盘活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土地浪费。同时加快老企业入园步伐,形成规模效应。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减少政府管理成本。规划各类专业市场,加快商业入市步伐。按照“建一处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在县城附近规划建设一些专业市场。比如:汽车销售、维修、家电、五金销售、门窗加工等专业市场。一方面避免商户无序经营,给创卫和大气污染防治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形成专业有影响市场,有利于行业做强做大,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甚至影响其他县区,进一步繁荣膨胀我县非公经济。
(三)吸引外资,激活内资,以商会建设为契机,促进非公经济大发展。
商会在非公经济发展中往往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内黄在外地商会作用,利用内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强联系,引资金、引项目,助力家乡发展;同时在县城内成立房地产商会、建材商会、装饰装修等商会,把他们组织起来,筹集资金,聚集人气,内联外引,引导他们投资县内公共事业,发挥民间资金服务经济建设作用,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民营经济力量。
另外,搞好各种商会建设,还可以畅通政府和企业交流渠道。政府能听取企业呼声,攻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四)加大企业家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有担当、有能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家掌握新知识、新模式、新业务。提升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要加大领军企业奖励和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特别是在目前宏观经济压力大、企业转变升级关键,号召全社会关心支持企业发展,提振企业家信心,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宽松环境。
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领导。深化党建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群众优势。在政治上关心爱护企业家,在环境上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厚植企业家成长和发展基础,更好发挥企业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