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1:0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瓶颈”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制约因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全州农民在马路市场自产自销农副土特产品,这也是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摇篮”。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继出台一列系适应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和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壮大,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省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年--198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全州个体工商户仅有413户,从业人员547人,注册资金12万元。1981年7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确立市场主体资格的法规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有力地促进了个体经济发展,全州的个体经济也随之得到了恢复发展。1986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988户,从业人员36768人,注册资金2863万元。

2、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1987年8月5日国务院颁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4月全国人大修改后的《宪法》中明确“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州非公有制经济也得以稳步发展。1991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2228户,从业人员43255人,注册资金7116万元;私营企业有114户,从业人员2940人,注册资金1156万元。

3、第三阶段(1992年—1996年):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从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飞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投资者办厂、办企业,推动了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1996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达53215户,从业人员68816人,注册资金24225万元;私营企业发展到558户,从业人员9341人,注册资金9015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第四阶段(1997年至今):持续健康发展阶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下来。1999年7月1日全州出台《黔东南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条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办法。2005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清除了障碍,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州个体工商户达69009户,从业人员86531人,注册资金109251 万元;私营企业达4956户,从业人员38704 人,注册资金410742 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社215个,从业人员4535人,注册资金6963万元。

二、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近年来,全州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发展层次不断加深,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其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1、户数迅速增加。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全州个体工商户达67011户,从业人员84048人,注册资金103946万元,户数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162.25倍。私营企业户数发展到了4875户,从业人员52169人,注册资金403967万元,户数与1989年相比增加了90.28倍。2004到2008年,全州个体工商户户数年均增长5.5%,非公有制企业户数年均增长21.3%。

2、贡献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丰富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贡献巨大,而且在增加城乡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和谐黔东南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迅速提高,2008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6.09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37.8%,比2004年提高4.15个百分点;创税15.3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4.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全州解决社会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自2000年以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94517人,累计安置下岗职工38204人,在全州新增的就业岗位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85%以上的就业岗位,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3、经营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准入条件的放宽和非公有资本自身实力的提高,非公有资本逐步进入农业、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涵盖一、二、三产业,经营领域和投资领域多样化。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内部结构多元化的特点,正由商业零售、小作坊生产逐步向批发、商品超市和规模生产、加工及运输业、建筑业等方面发展。如近年不断发展壮大的中泰药业、东升房产、中昊电子、皓天生物,以及一些介入旅游业、中介行业、社区服务的企业等,既拓展了发展空间,又填补了全州一些产业空白。

4、规模不断扩大。全州非公有制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在50--100万元有1269户;100--500万元有1169户;500万元以上的247户。全州2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私营企业116家,占规模工业总户数的46.8%。目前,全州私营企业中已形成青酒集团、施秉恒盛、凯晟铝业、瑞安水泥、中昊电子、丰球磁材、丰球房产、佳惠连锁等一批特色企业和龙头企业。如施秉恒盛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生产规模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2008年生产工业硅7.15万吨,销售收入7.83亿元,占该县工业总产值的53.8%。

5、品牌逐渐凸显。近年来,全州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打造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品牌,涌现出了以酒、茶、中药材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注册了一批产品商标,如青酒集团“青”、“青酒”,雷山银球茶叶有限公司“银球”,凯里康尔佳制药公司“飞云岭”、丹寨黔丹有限公司“黔丹”、岑巩思州工艺厂“思州”。目前全州有注册商标660件,其中贵州省著名商标22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全州私营企业累计获专利品牌261项,如贵州正康中药研发的灰毡毛忍冬金银花栽培技术、加工产品均获得国家专利,凯里信邦的何首乌、太子参中药材已通过国家GAP认证。

6、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改革开放以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州和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允的原则,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资源配置、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入资本市场等方面逐步享有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

7、产业呈现集聚发展。州、县(市)相继规划建设了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洛贯产业承接区和凯里炉山至麻江碧波循环经济带及丹寨金钟、台江革

一、黎平洪州等循环工业聚集小区,目前已有冶炼、化工、森工、生物制药等一批私营企业相继入驻,有效地激活了生产要素集中经营,集聚发展。

三、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总体来看,目前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总量少、规模小,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仍显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凡带有政府补贴性质的行业,非公有资本进入难度很大,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成为“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看着是打开的,实际上进不去,“非禁即允”的原则还难以完全落到实处。二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贷款贴息、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创业服务、品牌创建、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扶持奖励政策还相对缺乏,在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发展,鼓励参与国企改革,引导产业聚集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三是缺乏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措施,一些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私营小企业因扶持力度弱还难以迅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一些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也急需扶持才能做大做强。四是受州级、县(市)级权属所限,难以完全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五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监测分析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企业对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2、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服务水平、能力、质量还难以达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工商、经贸、商务、国税、地税、工商联等部门均有管理或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职能,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一些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投诉中心和相关机制保障,有的部门推诿、拖拉,问题和困难迟迟难以解决。二是监管方式有待改进,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检查频繁,存在以费代管、以罚代管、以批代管的现象,落实优惠政策、执法检查有时不能一视同仁,随意性较大。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存在服务缺位、管理越位现象。如中昊电子有限公司停电问题,没有得到迅速解决,仅今年5月就停电5次;安平民族制药有限公司货物受铁路运输制约,有时货物停留一个星期仍未发走,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四是对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的行风评议、软环境建设测评、年度考评等方面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有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惩诫、警示作用。

3、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全州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80%以上为业主自筹,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少,导致融资额度小、融资效率低。如今年3月底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02.6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为33.8亿元。同时,全州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少,注册资本金小,截止今年3月底除州级外各县(市)仅有担保公司6家(凯里3家,麻江、黎平、锦屏各1家),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为600万元,最低的仅100万元,难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融资平台。非公有制企业在跨县(市)贷款、抵押担保方面难度较大,银企合作有待加强。

4、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州的私营企业中,2008年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只有247户,仅占4875户私营企业总数的5.06%。目前除青酒集团、凯晟铝业、凯里信邦、贵州正康、瑞安水泥、中昊电子、丰球磁材、丰球房产等初具规模外,其余私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后劲不足,还难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5、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全州私营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当老板和当经理分不开,投资人就是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能力,内部合力不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还不宽,7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在传统加工、高载能、房地产、运输、餐饮和零售等行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的不多,生产工艺落后,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寥寥无几,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优势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少,品牌影响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其发展现状,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文化建设还较为滞后,履行社会责任能力还较弱。

四、促进黔东南州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做大做强全州经济的突破口,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社会经济环境具有高度的关联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因此,必须立足州情,以加大政策支持为重点,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为主线,以营造良好环境为核心,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为基本方法,以企业家培养为根本,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出台更为有力的支持政策。在贯彻好国家、省的政策措施,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市场准入、融资困难、用地紧张、人才缺乏、服务不到位等实际问题,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支持政策。一是大力鼓励全民创业,放宽准入条件,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支持科技人员携非职务科研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允许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辞职、提前退休创办企业,积极吸引黔东南籍在外经商人员和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创业。二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投融资担保和信息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大力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商业性担保机构,不断完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和需要政府安排的资金配套等方面。四是鼓励争创品牌,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应按其产品所获品牌的不同层次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积极组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引导、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申请使用产品地理标志。五是切实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政策一经制定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该放的权坚决放,该给的钱主动给,该奖励的奖励,该扶持的扶持。

2、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从源头上优化政务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受理机制,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权投诉中心受理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投诉,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切实消除“吃、拿、卡、要”现象。二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次性告知”、“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制度,开展并联审批,做到主办负责、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一次办结。依法公开收费,按最低标准收费,公示收费,亮证收费。三是建立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重大事项协调制、挂牌督办制等机制,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四是强化行风评议、软环境建设测评、年度考评等结果的运用,对评议、测评、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部门和单位,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侵害企业权益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严厉打击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活动。

3、创造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一是大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倡导合法经营和文明经营,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二是放手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加快建立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逐步赋予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参与行业规划和资质审查、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行业利益等职能。三是大力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网站、市场营销快速反映网络体系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抢抓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等大通道建设带来物流条件改善的机遇,积极引进大型超市和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各类专业市场,稳步推进有条件城镇的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

4、营造更为宽松的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一是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和干扰非公有制经济合法经营活动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二是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由党委、政府定期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评选表彰贡献突出的非公有制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纳税大户和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三是建立政府统计与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体系,准确反映、科学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定期发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信息。四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帮助外来投资者解决入户登记、子女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政策,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2007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36条”)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意见》(黔府发〔2006〕14号,以下简称省“42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各项工作的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挥支柱作用,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非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

2、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76.16亿元,同比增长 38.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44.35%,比上一提高6个以上百分点。其中:在全市国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0.9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28.07%;在全市地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45.26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73.4%。

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增就业主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新安置就业4.44万人,占当年全市城乡统筹就业人数的59.3%;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安置和灵活就业1.88万人。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64万人,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0.68万人,占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82.5%;当年转移就业的2.6万名农民工绝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

(二)非公有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实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3%、36.4%和54.3%,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非公有制经济由以前的粗放型、低层次逐步向集约型、高层次发展;发展领域由以前的以工业为主逐步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服务业、信息化产业等领域拓展;非公有制工业由以前的以高耗能、低附加值为主逐步向低耗能、高附加值转变。在老干妈、益佰制药等原有优势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还涌现出同济堂制药、星力百货、新希望农业科技公司、塑力线缆等一批企业,为壮大相关产业规模、形成相关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三)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1.09亿元,同比增长16.29%;实现工业增加值70.03亿元,同比增长15.35%,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非公有制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强市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两个壮大”。一是从数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户数已超过10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比重达到92.4%。二是从发展的质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例如老干妈公司,2007年克服瓶盖**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产值突破11亿元,上缴税收1.45亿元,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同济堂制药于2007年年初成功赴美上市,并于同年成功兼并老来福药业,当年完成工业产值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7.6%;其他一部份企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宏立城房开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星力百货2007年销售收入6.52 1 亿元,比上年增长23.9%。2007年,我市30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户均产值达到3.8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

(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六大特别是2003年全市第一次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继续贯彻落实《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法》和《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议》等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扶持措施,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措施》(筑党发[2003]1号)和《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筑党办发[2003]14号)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2007年,我市继续狠抓这些鼓励扶持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和发展环境,大大激励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解决融资难问题。2007年,我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扶持渠道进一步拓宽,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市委[2003]1号文件精神,从全市技改资金中切块专门用于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市科学技术创新资金、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的倾斜力度;二是充分发挥贵阳市与国开行贷款平台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2007年,非公有制企业获得由市经贸口安排的流动资金贴息、技改资金贴息、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达到4800余万元,获得开发行贷款1000万元,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金额1705万元。同时,贵阳市对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予以总量1:1的资金匹配。

3、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对外交流,积极开拓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中博会”、“中创会”、APEC等国内、国际大型会展,拓宽视野,加强对外交流;同时引进了一大批涉及新材料制造、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等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壮大和发展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六)利用“多彩贵州”两赛一会的契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产业

通过2006年和2007年的“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活动,积极组织推荐企业参赛,发掘出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全市共有168件(次)作品获市级选拔赛奖项,140件(次)作品获省级评选赛奖项。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商品产业,一是按照省两赛一会组委会《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贵阳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积极提供资金扶持,2006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拨付扶持资金200万元,为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发掘出的12项旅游商品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总的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总量偏小,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呈现“低、小、散”的特征,发展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弱,产业化水平低。三是长期以来,由于创业阶段融资困难、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政府机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三、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展望

由于2008年年初严重的雪凝灾害,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雪凝灾害中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直接损失就达到2.51亿元,间接损失达19.53亿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总体要求,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幅要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与法规实施,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非公36条”、省42条和市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完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 环境。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保障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营造发展环境,围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取得突破;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建立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提高服务及办事效率。

(二)继续着力推动和解决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

落实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的贷款协议,发挥贵阳市借款主体平台的功能,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贷款的开发和扶持力度;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安全运行保证机制,积极探索融资渠道,逐步完善融资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认真贯彻《典当管理办法》,依法对全市典当行业进行监管,规范典当公司行为,增强典当公司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典当业对非公有制企业典当融资的功能,准确把握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促进典当行业快速发展。

(三)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针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专业培训(典当、统计培训),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监控工作

加大对非公有制工业运行的监控力度,将重点监控的非公工业企业由30户扩大到50户;新增加50户服务业企业的统计与建档;摸清全市第三产业非公经济构成情况、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力争在非公第三产业工作中有所突破。

(五)大力推进优质企业改制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的要求,确保每年均有1-3户企业进入上市通道(进行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上报国家证监委待批)。

(六)继续做好“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的组织工作

编制《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为促进贵阳市生产旅游商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个人搭建平台,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步伐。继续挖掘,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吸引全省能工巧匠进驻贵阳,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人才聚集,做好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

第三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一、2005年及“十五”期间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在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从而使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十五”期间保持了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非公有制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贵阳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17.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2.2%提高到39.6%,比重上升7.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01亿元,同比增长20.21%。实现税收48.8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和扩大就业的主力军,是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成长迅速,规模明显增大

2005年,全市共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300户,占全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3.7%;非公企业经“十五”期间的发展,在行业分布上,已由制造、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开始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重化工等领域拓展。一方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市场,而一些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改制、联合、“退二进三”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重组,推进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并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结构上正在从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靠拢。全市产值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71户,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34户,占19.89%,形成了京瓷振华、老干妈风味食品、益佰制药等一批龙头企业,造就了西洋肥业这样的非公有制大型企业;益佰制药成为省内首家上市的非公有制企业。2005年,列入全市考核目标的30户重点非公企业纳税达5.2亿元,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纳税额达1亿元以上。

(三)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全市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十五”期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安置就业23.2万人,占全市城乡统筹就业总人数的81.7%,比“九五”期间增长43.5%。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全市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四)非公有制经济区域特色初步形成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形成一批以专业化、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白云及清镇铝工业生产及加工的产业群的形成,清镇、扎佐等医药工业园的建设,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的发展及配套产业链的延伸,以微硬盘为主的其它高科技产业的引进、发展,为贵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十一五”期间贵阳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五)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贵阳市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首先是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方面具有了科学性,合理地确定企业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从整体策划上提高了战略眼光;其次是企业发展贴近了贵阳经济发展主线,产业选择、产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贵阳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方向,确定了迅速将贵阳在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第三是企业更加注重技术进步,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大了高新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比例;企业的市场意识大大提高,在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采用、营销策略制定、人才引进和培训、企

业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六)政府扶持力度逐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逐步拓宽

“十五”期间全市各种渠道用于非公有制企业技改、技改贴息、流动资金贴息等的资金达2.8亿元,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3.6亿元。自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贵阳市小额贷款协议以来,全市55个企业提出申请,获得向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推荐企业(项目)33户(个),获得贷款企业23户,已获贷金额13230万元。自国家、省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以来,全市获得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企业43户,资金总额1292万元。

二、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展望

2006年,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预期目标为增加值确保增长17%,力争18%;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到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7%;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50%以上,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2005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8%。

围绕上述目标,在2006年及“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推进法规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地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贵阳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统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治理向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切实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切实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扶持一批“专、精、特、新”非公有制企业,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和信息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对企业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和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市场,参加各种投资展销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培育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改进和拓宽服务手段

重点围绕信用担保、投融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信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推进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科研机构的作用,整合资源,构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筹建、力争开通“中国中小企业贵阳市信息网”,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多服务和帮助。

(四)着力推动和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规范、推动和扶持信用担保业及典当业的健康发展,探索设立再担保机构。二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建立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中小企业投资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四是运用好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功效。五是按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达成的下一步贷款协议,在工作中加大对市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开发和扶持,确保完成3亿元贷款额度,力争完成5亿元贷款额度。六是为企业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协助银行了解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状况,指导企业执行好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其它政策,规范企业财务和资金管理,促进企业信用建设,争取得到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培育名优品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打造一批销售额达10亿元的企业。建立与名牌产品战略和名牌商标战略相统一的运行机制,提高名牌产品质量,完善名牌产品体系,巩固省级名牌,争创国家名牌。

(六)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

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结合机关效能建设,逐步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综合评价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挂牌保护工作,进一步把政府职能部门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行为引导到有效协调和强化服务上来。逐步建立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公开资金申报项目、公布申报条件及程序,规范所需申报文件及文件格式,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篇: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这次城市经济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民营企业和项目建设,并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专题座谈会,全面分析总结了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呈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区在册个体工商户15378户,从业人员33382人,注册资金15.19亿元;未注册个体工商户5024户,从业人员11758人;在册非公有制企业4652户(市上3484户,区上1168户),从业人员38060人,注册资金10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8户(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宝塔辖区共有非公有制经济25054户,从业 8.32万人。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42亿元,占全区GDP的29.1%,上缴税金6.39亿元(区国税0.96亿元,区地税3.2亿元,市地税直属分局1.73亿元,市国税直属分局0.5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47%,增加值和税收分别较2008年递增了13%、14%。

(二)非公有制经济涉及领域广阔,发展后劲较为强劲。2002年10月,在原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局,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2003年以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制造、石油煤炭开采配套、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现代服务十大行业。形成了以嘉盛石油机械公司、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常泰药业公司、圣果果业公司为主的16户加工制造企业,狠抓基础管理和省级名牌产品研发,产品质量、产能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以延百集团、丰泉物流建材市场、大华物流园区、帝豪商场等1200户批发零售为主的商贸物流业,销售业绩逐步攀升,吸纳了大批劳动力转岗就业;在以治平建工集团、慧泽房地产、龙飞建筑公司、川口建筑公司、玉龙房地产为主的402户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带动下,区内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居家装饰市场比较活跃,辐射区域不断扩大;以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资协公司为主的79户交通运输企业成为了市区货运的主要力量。以银海(集团)国际酒店、丽森酒店为主的816户餐饮住宿企业,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接待能力持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6.3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7%;对区本级财政贡献达1.8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32万人,支付报酬12.48亿元,人均工资达15000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增加财政收入、安置就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非公有制经济局党委成立以来,按照组建一批、完善一批、提高一批的思路,加快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全区已有34户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有企业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40个,共有党员294名,64户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建立了10个党建示范点和8个工会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培育造就了王西林、张平、沙张明、姜志东、赵文忠、曹春景、郝成斌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致富思源,通过多种形式回馈社会、回报乡邻,积极投身新农村、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建设,特别是治平建工集团的张平,在新农村及农业产业开发建设方面,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张兴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治平机械化养鸡场、旅游接待中心治平山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捐款捐物参与扶贫帮困、贫困生、残疾人救助等慈善事业,非公有制企业累计为全区扶贫帮困、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及新农村建设捐款捐物2亿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及失学儿童1500多人。此外,全区有60多名非公有制企业家被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王西林、沙张明、张平、姜志东四位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王西林同志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治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农村工作思维影响,对于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制定工作措施和落实政策上做的很不到位,一些制度、文件流于形式,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企业规模小,总量少,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非公有制企业在名优产品开发方面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所以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石油产业在产值和社会贡献方面占绝对份额,而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等二、三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发展不平衡。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只有248个,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区GDP的29.1%,而全省平均达到了45%。

(三)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收费、罚款随意性大。有的部门重处罚轻服务,只收费不服务,乱检查、乱评比、吃拿卡要、变相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急需发展,但申请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部门互相掣肘,设置障碍,使手续很难及时办理,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由于发展环境的制约,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将项目和资金转移到西安及周边县区发展,造成税收外流。

(四)融资难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至今没有成立信用担保中心,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担保业务无从谈起;二是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企业可提供的贷款抵押资产有限,制约着贷款申办;三是区内只有四大专业银行和信用社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没有引进商业银行,所以资本金融市场不活跃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自身素质不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大多数仍处于资本的初始积累阶段,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在执行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管理、职工技能鉴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信誉度较低,给自身开展融资、信贷、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工作造成了困难,制约着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要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就没有宝塔区经济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宝塔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二是按照省、市要求,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三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市精神,尽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二)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3年完成产业园碾庄汽车机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入驻标准。同时着手规划姚店区域、冯庄区域、河庄坪区域其它园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二是在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的综合优势,重点抓好五个依托,即:依托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发展机械制造及加工配套产业;依托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相关的配套产业;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餐饮、住宿和乡村第三产业;依托城市扩张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发产业;依托延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产业。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加快组建宝塔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拓宽担保范围,加大担保比例,规范担保行为,发挥已成立的2户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加快其它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尽快与省市金融机构联系,在我区组建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份制银行。二是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推荐重点项目和信用好的企业,为金融部门和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加强创业培训,推动全民创业。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把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培训教育计划。二是充分利用区职教中心、区农发办扶贫培训和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等平台,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实行培训资金捆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厂长(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及创业者进行政策法规、统计信息、计算机财务、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每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赴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发展水平。

(五)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借鉴浙江及外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或创业辅导中心的做法,建立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服务中心(大厅),将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顾问、土地预审、税务、工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服务类型集中到一个地方办理,实行代办制,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设立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考察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定期向企业推荐。联合各类媒体,经常向企业发布政策法规、交流合作、技术改进、中介服务、项目推介等各种信息;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选派部分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四是通过政府引导、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团体成立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

(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在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前提下,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质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法人制度建设等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每年确定一批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协作等活动。对不按时纳税,欺诈客户,还贷不及时的企业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逐步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发挥宣传舆论和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继续按照《宝塔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奖励,赋予优秀企业家应有的地位和荣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支持创业,争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把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基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二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及时受理和认真办理涉及破坏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的投诉和举报,继续开展企业对职能部门监管和服务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是继续实行缴费明白卡制度和缴费登记卡制度,严格执行《陕西省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收费标准按最低限额收取。严禁采用各种形式的罚款收费收入提留分成,任何单位不能定罚款任务,对轻微违法的按下限处罚。对园区、大型超市、市场企业的执法检查由非公有制经济局牵头,组织各执法单位对企业统一检查,一年不能超过2次(除安全检查外)。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持续、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八)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成熟一户,组建一户、巩固一批、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没有党员抓发展、有党员的抓组建,有组织的抓规范,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继续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关于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小门市、米面加工作坊、小旅店、铁匠铺、小饭馆等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发展到行业门类齐全。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延安城市框架拉大,人口增加和红色旅游的兴起,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呈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区在册个体工商户15378户,从业人员33382人,注册资金15.19亿元;未注册个体工商户7349户,从业人员14234人;在册非公有制企业2836户,从业人员39584人,注册资金10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8户(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宝塔辖区共有非公有制经济25563户,从业 8.72万人。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42亿元,占全区GDP的29.1%,上缴税金3.51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24.7%,增加值和税收分别较2008年递增了13%、14%。截止2010年8月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1.28亿元,上缴税金

2.45亿元。

(二)非公有制经济涉及领域广阔,发展后劲较为强劲。2002年10月,在原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局,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2003年以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制造、石油煤炭开采配套、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现代服务十大行业。形成了以嘉盛石油机械公司、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常泰药业公司、圣果果业公司为主的16户加工制造企业,狠抓基础管理和省级名牌产品研发,产品质量、产能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以延百集团、丰泉物流建材市场、大华物流园区、帝豪商场等1200户批发零售为主的商贸物流业,销售业绩逐步攀升,吸纳了大批劳动力转岗就业;在以治平建工集团、慧泽房地产、龙飞建筑公司、川口建筑公司、玉龙房地产为主的402户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带动下,区内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居家装饰市场比较活跃,辐射区域不断扩大;以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资协公司为主的79户交通运输企业成为了市区货运的主要力量。以银海(集团)国际酒店、丽森酒店为主的816户餐饮住宿企业,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接待能力持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3.51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7%;对区本级财政贡献达1.8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32万人,支付报酬12.48亿元,人均工资达15000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增加财政收入、安置就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非公有制经济局党委成立以来,按照组建一批、完善一批、提高一批的思路,加快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全区已有34户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有企业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40个,共有党员294名,64户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建立了10个党建示范点和8个工会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培育造就了王西林、张平、沙张明、姜志东、赵文忠、曹春景、郝成斌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致富思源,通过多种形式回馈社会、回报乡邻,积极投身新农村、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建设,特别是治平建工集团的张平,在新农村及农业产业开发建设方面,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张兴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治平机械化养鸡场、旅游接待中心治平山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捐款捐物参与扶贫帮困、贫困生、残疾人救助等慈善事业,非公有制企业累计为全区扶贫帮困、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及新农村建设捐款捐物2亿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及失学儿童1500多人。此外,全区有60多名非公有制企业家被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王西林、沙张明、张平、姜志东四位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王西林同志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治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各级干部普遍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对于农业农村工作都能讲出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观点,但对于城市经济大都没有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没有真正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没有真正建立发展目标、扶持政策落实、绩效考核和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有些制度虽然制定了,也出台了文件,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区域经济水平不高,信息闭塞,群众思想守旧,拥有资本少等原因,导致非公有制经济缺乏必要的舆论氛围、机制保障和创业基础。

(二)优惠政策落实不力,相关措施严重滞后。近年来,区上相继出台了《关于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五项政策和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行风评议、收费登记、执法检查审批、举报投诉、联席会议等六项制度。但由于各方面认识不统一,部分政策制度至今没有落实到位,比如:2008年,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500万元),组建宝塔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缴费明白卡制度和缴费登记制度、选派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等。

(三)企业规模小,总量少,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非公有制企业在名优产品开发方面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所以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石油产业在产值和社会贡献方面占绝对份额,而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等二、三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发展不平衡。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只有248个,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区GDP的29.1%,而全省平均达到了45%。

(四)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收费、罚款随意性大。有的部门重处罚轻服务,只收费不服务,乱检查、乱评比、吃拿卡要、变相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急需发展,但申请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部门互相掣肘,设置障碍,使手续很难及时办理,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由于发展环境的制约,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将项目和资金转移到西安及周边县区发展,造成税收外流。

(五)融资难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至今没有成立信用担保中心,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担保业务无从谈起;二是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企业可提供的贷款抵押资产有限,制约着贷款申办;三是区内只有四大专业银行和信用社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没有引进商业银行,所以资本金融市场不活跃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安塞县已成立两家股份制银行)。

(六)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自身素质不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大多数仍处于资本的初始积累阶段,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在执行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管理、职工技能鉴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信誉度较低,给自身开展融资、信贷、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工作造成了困难,制约着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要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就没有宝塔区经济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宝塔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二是按照省、市要求,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三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市精神,尽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二)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3年完成产业园碾庄汽车机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入驻标准。同时着手规划姚店区域、冯庄区域、河庄坪区域其它园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二是在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的综合优势,重点抓好五个依托,即:依托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发展机械制造及加工配套产业;依托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相关的配套产业;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餐饮、住宿和乡村第三产业;依托城市扩张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发产业;依托延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产业。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加快组建宝塔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拓宽担保范围,加大担保比例,规范担保行为,发挥已成立的2户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加快其它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尽快与省市金融机构联系,在我区组建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份制银行。二是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推荐重点项目和信用好的企业,为金融部门和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加强创业培训,推动全民创业。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把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培训教育计划。二是充分利用区职教中心、区农发办扶贫培训和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等平台,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实行培训资金捆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厂长(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及创业者进行政策法规、统计信息、计算机财务、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每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赴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发展水平。

(五)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借鉴浙江及外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或创业辅导中心的做法,建立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服务中心(大厅),将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顾问、土地预审、税务、工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服务类型集中到一个地方办理,实行代办制,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设立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考察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定期向企业推荐。联合各类媒体,经常向企业发布政策法规、交流合作、技术改进、中介服务、项目推介等各种信息;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选派部分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四是通过政府引导、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团体成立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

(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在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前提下,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质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法人制度建设等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每年确定一批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协作等活动。对不按时纳税,欺诈客户,还贷不及时的企业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逐步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发挥宣传舆论和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继续按照《宝塔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奖励,赋予优秀企业家应有的地位和荣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支持创业,争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把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基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二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及时受理和认真办理涉及破坏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的投诉和举报,继续开展企业对职能部门监管和服务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是继续实行缴费明白卡制度和缴费登记卡制度,严格执行《陕西省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收费标准按最低限额收取。严禁采用各种形式的罚款收费收入提留分成,任何单位不能定罚款任务,对轻微违法的按下限处罚。对园区、大型超市、市场企业的执法检查由非公有制经济局牵头,组织各执法单位对企业统一检查,一年不能超过2次(除安全检查外)。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持续、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八)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成熟一户,组建一户、巩固一批、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没有党员抓发展、有党员的抓组建,有组织的抓规范,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继续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下载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

    ××××年,×××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石化强区这一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一、经济发展总体情......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

    ××××年,×××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石化强区这一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一、经济发展总体情......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定稿]

    志政协办发[2010]16号关于组织政协委员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县非公办:按照2010年政协常委会议工作要点,为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8月26日主席办......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5篇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2004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协调、扶持、服务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长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余心声:论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一 前不久,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大力推进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环境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一、基本情况 1、截至2012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4549户和350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7亿元和12.5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877人和1342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一)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三)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四)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