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

时间:2019-05-14 19:2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

第一篇: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36条”)和贵州省《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发42条”)精神,全力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及工商界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分别深入县直相关部门及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厂矿开展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外出考察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的历程;从初期的餐饮、商贸业发展到建筑业、矿产业、旅游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措施以来,荔波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1、非公经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1950年解放初期,个体工商户4户,没有私营企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个体工商户20户,从业人员20人,注册资金6750元。没有私营企业。

2007年全县个体工商户2456户,从业人员2736人,注册资金7956万元;私营企业122户,从业人员3765人,注册资金16116万元。

2007年的个体工商户户数比20年前的1988年增长了122.8倍,注册资金增长11786.7倍。截止2008年6月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692户,私营企业117户。私营企业中:农业牧渔业11户、采矿业2户、制造业11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11户、建筑业5户、批发零售业41户、住宿和餐饮业2户、房地产

10户、租赁和商业服务14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户、文化体育及娱乐业1户、其他1户。

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由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矿产、旅游、文化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

2、非公经济对社会贡献不断加大。

一是非公经济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县GDP 的比重为80%以上,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1066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4.18%。2005~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连续三年完成税收均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4%以上。非公经济已成为荔波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和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是有效地增加了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此,已为6361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荔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是提高了社会人均收入,2007年全县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工资总额达7633万元,成为农民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

四是非公经济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慈善救助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3、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县直相关部门自觉接受省州环境考评小组考核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受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州、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和无法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工作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的问题。许多部门优质服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相当部门“服务承诺”、“便民措施”、“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制度措施,仍然停留在文字上,办事超时限和办不成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特别是“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 是新时期新阶段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如何推动县域非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两个文件就推进公平准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和信贷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全民创业、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管理服务体制等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部门,对“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的学习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单位甚至不知道国务院和省政府有这样的文件;如何贯彻落实“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目前我县还尚未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

2、管理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我县现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机构,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部门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由于缺少一个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指导、统一服务的部门或载体,对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宏观调控、运行监测和统计指数体系,造成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科学、实际的分析,在发展思路、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法规规章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不利于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同时,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了谁都能管,又谁都不管:谁都想管好,又谁都管不好:谁都不主管,又谁都插手管的局面,上下联系不顺畅,造成对许多上级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优惠政策不

了解、不掌握,失去很多向上争取扶持优惠政策的机会。如省政府出台“省发42条”以后,每年从省级财政拨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而我县每年向上争取到的扶持资金却寥寥无几,有时几乎为零。

3、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有的企业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员工长期在有害环境下工作,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还导致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不仅影响到企业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亟待政府引导和规范。

五是企业无龙头、产品无品牌。一方面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除煤炭、建筑方面等企业上一定规模外,大都是一些小型的企业,形不成规模,产业化龙头企业少,难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产品无品牌,作为以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重心的地方,没有什么产品上得了品牌,外地游客到我县,除了看我们的真山真水外,没有什么纪念品及象样的土特产可买的,无法消费。

六是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中,餐饮业、旅店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所占比重较大,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其它行业的民营经济较少,发展滞后,不协调。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吃、拿、卡、要”现象仍时有发生。通过近年来的整治,明目张胆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四乱”行为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个别部门及个别人员“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管理。如有一个石场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的采矿权,其合法获取的矿界内有一部分是别人原来开采的,那部分矿界是后来相关部门对矿区进行治理整顿时,将其纳入了统一的“招、拍、挂”,因此,他们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采矿权的,但是原开采人无视他们合法获取的开采权,多次到他们矿上非法干扰其正常生产,他们找到相关部门,但相关部门相互推委,一直未能给予妥善解决,他们只好暂时停止那部分矿界内的开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前来检查时,只给予罚款,不听取他们的解释,也不帮助他们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

三是有些服务收费不够合理。我县旅馆业的季节性比较强,客房入住率大约只有50%左右,但闭路电视维护费没有考虑这个因素,业主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非法干扰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权未能得到

有效保护,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如蒙寨电站是我县对外招商引资兴建的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当地群众对他们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当地群众就随意到电站去关闸停止生产发电。此外,还有一些群众,向当地的煤矿企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非法采取挖路开车堵路或到矿上干扰正常的生产程序和破坏生产设备。对企业强买强卖和敲诈勒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五是对煤矿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煤矿企业是高危产业,我县又是产煤大县,煤矿企业多,难免有个别煤矿发生事故,而一旦某个煤矿发生事故,全县的煤矿都要停产整顿。这种“一人得病,全家吃药”不分实际情况一刀切式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

六是办事程序复杂,部门推委事难办。如有一个湖南客商,在都匀开办了一家洗涤公司,为了扩大经营,慕名我县的旅游环境,前来洽谈,想到我县,再创办一家洗涤公司,找到相关部门后,因办事程序复杂,部门互相推委,在我县呆了一个多月,花了几万元,什么也没有办成,最后只好失望而去。

七是非公有制企业垫资建设政府工程项目未能及时结付工程款。工程占用企业资金数额大,时间长。有的项目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工程款还未结付完毕。企业承受的资金成本大,负担重。

5、融资困难。

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病,造成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前缺少专门投资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信用贷款比较难;

三是抵押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成本高;

四是缺少中介机构贷款担保,我县虽然成立了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但是资本金太少,目前资本金只有30万元,而担保放大倍数也比较小,担保贷款的能力有限。开通融资渠道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当前,要按照“国发36条”、“省发42条”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我县贯彻“国发36条”、“省发42条”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突破。

一是在公平准入上,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凡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真正做到“四个不限”、“六个平等”,特别应鼓励支持非公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二是在财税扶持上,按照规定,依据我县财力状况,尽快设立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视新增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主要用以扶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技术改造等。同时学习借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因地制宜,制定落实有较强吸引力的财税优惠政策,吸引非公有资本来我县投资。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扶持优惠政策的研究,加大县直部门和乡镇人员到省直机关及

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力度。

四是在鼓励全民创业上,出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复员军人、下岗再就业和城镇待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及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在制定出台新政策措施的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行文件和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制约和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律废止。除国家法律规定应审批的事项外,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一是进一步明确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促进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从根本上理顺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

二是建立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强化对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考核和评议。建议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各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探索建立健全公开、便民、高效的政府服务机制。实行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明确办事责任,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对一些重点项目可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五是加强监督制约,用铁的手腕治理“四乱”。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政府部门全面推行投诉追究制,对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行为,凡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二次调离岗位,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继续执行企业负担监督(明白卡)制度,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四乱”行为,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公开投诉电话,及时受理举报、投诉。

六是加大打击非法干扰破坏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力度,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权不受非法侵犯,确实维护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非公经济的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投资种养殖业及旅游业,特别是开发牛羊育肥、生猪快速育肥、瑶山鸡规模养殖、农牧产品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旅游纪念品等领域的项目。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开发樟江和捞村河沿河两岸经果林农业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可采取“公司+农户”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2、大力发展畜牧业非公有制企业。一是继续扶优扶强现有的几个畜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二是培育和发展购销

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牧产品加工及购销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种养殖户”的方式,把分散经营的种养殖户联合起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最佳结合。

(3)、发展“绿色”品牌企业。推行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对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对自已的产品 成功注册商标的或取得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要分别给予奖励。荔波野生青梅较多,有万亩樟江蜜柚、荔 波血桃、优质板栗、麻竹笋、瑶山鸡等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要通过发展“绿色”品牌企业,加工包装 系列绿色食品,实现绿色产品就地增值,在推进绿色产品产业化进程中,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4)、发展旅游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一是搞好景区景点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 区、国家级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自然资源,依托荔波飞机场的辐射作用,把旅游业培育 成为新的经济产业亮点,实现非公经济的新突破。二是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适应市场需要,把 城市环境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城市文化,经营城市资产,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让非公经济在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中得到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金融支持力度。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方面,补充增加县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 司的资本金(如果由现在的 30 万元增加到 100 万元,则每年可滚动提供担保贷款 400 万元),做大做强 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出台 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并支持非公有 制企业采用会员制形式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担保机构,逐步建立由县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 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管,防范担保风险,有效缓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建议县政府协调县内各金融机构制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扩大信贷投放量,开发适 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 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荐会,及时向金融机 构推荐优势产业项目,协同考察论证,予以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双赢。四是大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整合中小企业信用资源,逐步建立起企业诚信激励和惩诫机

制。建议可将现 行工商、税务和人民银行分别建立的企业信用评级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对接,建立综合的信用评价体系,使 其在企业升等、银行贷款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激励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

5、积极培植非公有制经济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帮助非公经济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加强科 学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学习,吸取先进企业经验,加强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想方设法 把企业做强做大。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队伍素质。通过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企业需求,重点引进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城 镇经营方面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促进企

业发展壮大。二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全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组织非公有制经 济业外出考察和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开拓市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机制和技术 创新,提升产品知明度,打造品牌,注册商标,占领市场,做大做强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三要帮助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企业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指导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统计制度,按时编报财务统计报表。教育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严格依 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主动接受财政、工商、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的违法违章行 为,尤其是损害社会利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特别要教育和引导个体私营业 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努力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建立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7、营造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1)、召开全县非公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与贡献,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每年表 彰一批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大、前景好的优秀非公企业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在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部门乡镇和人员。鼓励激发非公经济人士和全社会投身 开发荔波、建设荔波、发展荔波的热情,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的历史性跨越作出更大贡献。(3)、加大对政府各部门及各乡镇贯彻落实“国发 36 条”及“省发 42 条”情况的督促检查,促成政府 各部门及乡镇尽快制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办法细则,并对办法细则严格把关,认真研究,严防 以部门利益为核心去随意发挥。(4)加大对非公经济的宣传力度。要求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使之形成各种媒体都热心 非公经济、关心非公经济、宣传非公经济、支持非公经济的良好局面。(5)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改善工商联(商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适 当增加工商联人员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加强党和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部门与工商联的工 作联系制度等方面予以明确。使之能更好为我县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好工作。

第二篇: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36条”)和贵州省《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发42条”)精神,全力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及工商界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分别深入县直相关部门及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厂矿开展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外出考察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的历程;从初期的餐饮、商贸业发展到建筑业、矿产业、旅游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措施以来,荔波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1、非公经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1950年解放初期,个体工商户4户,没有私营企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个体工商户20户,从业人员20人,注册资金6750元。没有私营企业。

2007年全县个体工商户2456户,从业人员2736人,注册资金7956万元;私营企业122户,从业人员3765人,注册资金16116万元。

2007年的个体工商户户数比20年前的1988年增长了122.8倍,注册资金增长11786.7倍。

截止2008年6月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692户,私营企业117户。私营企业中:农业牧渔业11户、采矿业2户、制造业11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11户、建筑业5户、批发零售业41户、住宿和餐饮业2户、房地产10户、租赁和商业服务14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户、文化体育及娱乐业1户、其他1户。

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由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矿产、旅游、文化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

2、非公经济对社会贡献不断加大。

一是非公经济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80%以上,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1066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4.18%。2005~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连续三年完成税收均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4%以上。非公经济已成为荔波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和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有效地增加了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此,已为6361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荔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是提高了社会人均收入,2007年全县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工资总额达7633万元,成为农民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

四是非公经济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慈善救助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3、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县直相关部门自觉接受省州环境考评小组考核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受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州、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和无法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工作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的问题。许多部门优质服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相当部门“服务承诺”、“便民措施”、“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制度措施,仍然停留在文字上,办事超时限和办不成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特别是“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 是新时期新阶段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如何推动县域非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两个文件就推进公平准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和信贷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全民创业、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管理服务体制等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部门,对“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的学习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单位甚至不知道国务院和省政府有这样的文件;如何贯彻落实“国发36条”和“省发42条”,目前我县还尚未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

2、管理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我县现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机构,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部门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由于缺少一个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指导、统一服务的部门或载体,对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宏观调控、运行监测和统计指数体系,造成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科学、实际的分析,在发展思路、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法规规章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不利于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同时,没有主管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了谁都能管,又谁都不管:谁都想管好,又谁都管不好:谁都不主管,又谁都插手管的局面,上下联系不顺畅,造成对许多上级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失去很多向上争取扶持优惠政策的机会。如省政府出台“省发42条”以后,每年从省级财政拨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而我县每年向上争取到的扶持资金却寥寥无几,有时几乎为零。

3、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

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有的企业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员工长期在有害环境下工作,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还导致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不仅影响到企业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亟待政府引导和规范。

五是企业无龙头、产品无品牌。一方面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除煤炭、建筑方面等企业上一定规模外,大都是一些小型的企业,形不成规模,产业化龙头企业少,难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产品无品牌,作为以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重心的地方,没有什么产品上得了品牌,外地游客到我县,除了看我们的真山真水外,没有什么纪念品及象样的土特产可买的,无法消费。

六是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中,餐饮业、旅店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所占比重较大,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其它行业的民营经济较少,发展滞后,不协调。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吃、拿、卡、要”现象仍时有发生。通过近年来的整治,明目张胆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四乱”行为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个别部门及个别人员“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管理。如有一个石场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的采矿权,其合法获取的矿界内有一部分是别人原来开采的,那部分矿界是后来相关部门对矿区进行治理整顿时,将其纳入了统一的“招、拍、挂”,因此,他们是经过合法招标获得采矿权的,但是原开采人无视他们合法获取的开采权,多次到他们矿上非法干扰其正常生产,他们找到相关部门,但相关部门相互推委,一直未能给予妥善解决,他们只好暂时停止那部分矿界内的开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前来检查时,只给予罚款,不听取他们的解释,也不帮助他们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

三是有些服务收费不够合理。我县旅馆业的季节性比较强,客房入住率大约只有50%左右,但闭路电视维护费没有考虑这个因素,业主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非法干扰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如蒙寨电站是我县对外招商引资兴建的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当地群众对他们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当地群众就随意到电站去关闸停止生产发电。此外,还有一些群众,向当地的煤矿企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非法采取挖路开车堵路或到矿上干扰正常的生产程序和破坏生产设备。对企业强买强卖和敲诈勒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五是对煤矿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煤矿企业是高危产业,我县又是产煤大县,煤矿企业多,难免有个别煤矿发生事故,而一旦某个煤矿发生事故,全县的煤矿都要停产整顿。这种“一人得病,全家吃药”不分实际情况一刀切式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

六是办事程序复杂,部门推委事难办。如有一个湖南客商,在都匀开办了一家洗涤公司,为了扩大经营,慕名我县的旅游环境,前来洽谈,想到我县,再创办一家洗涤公司,找到相关部门后,因办事程序复杂,部门互相推委,在我县呆了一个多月,花了几万元,什么也没有办成,最后只好失望而去。

七是非公有制企业垫资建设政府工程项目未能及时结付工程款。工程占用企业资金数额大,时间长。有的项目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工程款还未结付完毕。企业承受的资金成本大,负担重。

5、融资困难。

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病,造成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前缺少专门投资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信用贷款比较难;

三是抵押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成本高;

四是缺少中介机构贷款担保,我县虽然成立了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但是资本金太少,目前资本金只有30万元,而担保放大倍数也比较小,担保贷款的能力有限。开通融资渠道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当前,要按照“国发36条”、“省发42条”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我县贯彻“国发36条”、“省发42条”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突破。

一是在公平准入上,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凡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真正做到“四个不限”、“六个平等”,特别应鼓励支持非公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二是在财税扶持上,按照规定,依据我县财力状况,尽快设立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视新增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主要用以扶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技术改造等。同时学习借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因地制宜,制定落实有较强吸引力的财税优惠政策,吸引非公有资本来我县投资。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扶持优惠政策的研究,加大县直部门和乡镇人员到省直机关及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力度。

四是在鼓励全民创业上,出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复员军人、下岗再就业和城镇待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及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在制定出台新政策措施的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行文件和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制约和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律废止。除国家法律规定应审批的事项外,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一是进一步明确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促进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从根本上理顺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

二是建立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强化对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考核和评议。建议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各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考核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探索建立健全公开、便民、高效的政府服务机制。实行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明确办事责任,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对一些重点项目可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五是加强监督制约,用铁的手腕治理“四乱”。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政府部门全面推行投诉追究制,对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行为,凡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二次调离岗位,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继续执行企业负担监督(明白卡)制度,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四乱”行为,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公开投诉电话,及时受理举报、投诉。

六是加大打击非法干扰破坏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力度,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权不受非法侵犯,确实维护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非公经济的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投资种养殖业及旅游业,特别是开发牛羊育肥、生猪快速育肥、瑶山鸡规模养殖、农牧产品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旅游纪念品等领域的项目。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开发樟江和捞村河沿河两岸经果林农业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可采取“公司+农户”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2)、大力发展畜牧业非公有制企业。一是继续扶优扶强现有的几个畜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二是培育和发展购销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牧产品加工及购销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种养殖户”的方式,把分散经营的种养殖户联合起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最佳结合。(3)、发展“绿色”品牌企业。推行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对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对自已的产品成功注册商标的或取得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要分别给予奖励。荔波野生青梅较多,有万亩樟江蜜柚、荔波血桃、优质板栗、麻竹笋、瑶山鸡等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要通过发展“绿色”品牌企业,加工包装系列绿色食品,实现绿色产品就地增值,在推进绿色产品产业化进程中,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4)、发展旅游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一是搞好景区景点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自然资源,依托荔波飞机场的辐射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产业亮点,实现非公经济的新突破。二是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适应市场需要,把城市环境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城市文化,经营城市资产,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让非公经济在打造国际化旅游专业城市精品中得到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方面,补充增加县商会支点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金(如果由现在的3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则每年可滚动提供担保贷款400万元),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采用会员制形式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担保机构,逐步建立由县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管,防范担保风险,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建议县政府协调县内各金融机构制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扩大信贷投放量,开发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荐会,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产业项目,协同考察论证,予以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双赢。

四是大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整合中小企业信用资源,逐步建立起企业诚信激励和惩诫机制。建议可将现行工商、税务和人民银行分别建立的企业信用评级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对接,建立综合的信用评价体系,使其在企业升等、银行贷款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激励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

5、积极培植非公有制经济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帮助非公经济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加强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学习,吸取先进企业经验,加强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强做大。

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队伍素质。通过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企业需求,重点引进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城镇经营方面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二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全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业外出考察和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开拓市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知明度,打造品牌,注册商标,占领市场,做大做强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三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企业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统计制度,按时编报财务统计报表。教育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严格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主动接受财政、工商、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的违法违章行为,尤其是损害社会利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特别要教育和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努力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建立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7、营造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1)、召开全县非公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每年表彰一批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大、前景好的优秀非公企业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在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部门乡镇和人员。鼓励激发非公经济人士和全社会投身开发荔波、建设荔波、发展荔波的热情,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3)、加大对政府各部门及各乡镇贯彻落实“国发36条”及“省发42条”情况的督促检查,促成政府各部门及乡镇尽快制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办法细则,并对办法细则严格把关,认真研究,严防以部门利益为核心去随意发挥。

(4)加大对非公经济的宣传力度。要求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使之形成各种媒体都热心非公经济、关心非公经济、宣传非公经济、支持非公经济的良好局面。

(5)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改善工商联(商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适当增加工商联人员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加强党和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部门与工商联的工作联系制度等方面予以明确。使之能更好为我县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好工作。

第三篇: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这次城市经济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民营企业和项目建设,并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专题座谈会,全面分析总结了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呈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区在册个体工商户15378户,从业人员33382人,注册资金15.19亿元;未注册个体工商户5024户,从业人员11758人;在册非公有制企业4652户(市上3484户,区上1168户),从业人员38060人,注册资金10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8户(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宝塔辖区共有非公有制经济25054户,从业 8.32万人。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42亿元,占全区GDP的29.1%,上缴税金6.39亿元(区国税0.96亿元,区地税3.2亿元,市地税直属分局1.73亿元,市国税直属分局0.5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47%,增加值和税收分别较2008年递增了13%、14%。

(二)非公有制经济涉及领域广阔,发展后劲较为强劲。2002年10月,在原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局,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2003年以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制造、石油煤炭开采配套、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现代服务十大行业。形成了以嘉盛石油机械公司、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常泰药业公司、圣果果业公司为主的16户加工制造企业,狠抓基础管理和省级名牌产品研发,产品质量、产能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以延百集团、丰泉物流建材市场、大华物流园区、帝豪商场等1200户批发零售为主的商贸物流业,销售业绩逐步攀升,吸纳了大批劳动力转岗就业;在以治平建工集团、慧泽房地产、龙飞建筑公司、川口建筑公司、玉龙房地产为主的402户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带动下,区内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居家装饰市场比较活跃,辐射区域不断扩大;以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资协公司为主的79户交通运输企业成为了市区货运的主要力量。以银海(集团)国际酒店、丽森酒店为主的816户餐饮住宿企业,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接待能力持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6.3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7%;对区本级财政贡献达1.8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32万人,支付报酬12.48亿元,人均工资达15000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增加财政收入、安置就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非公有制经济局党委成立以来,按照组建一批、完善一批、提高一批的思路,加快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全区已有34户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有企业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40个,共有党员294名,64户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建立了10个党建示范点和8个工会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培育造就了王西林、张平、沙张明、姜志东、赵文忠、曹春景、郝成斌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致富思源,通过多种形式回馈社会、回报乡邻,积极投身新农村、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建设,特别是治平建工集团的张平,在新农村及农业产业开发建设方面,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张兴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治平机械化养鸡场、旅游接待中心治平山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捐款捐物参与扶贫帮困、贫困生、残疾人救助等慈善事业,非公有制企业累计为全区扶贫帮困、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及新农村建设捐款捐物2亿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及失学儿童1500多人。此外,全区有60多名非公有制企业家被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王西林、沙张明、张平、姜志东四位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王西林同志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治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农村工作思维影响,对于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制定工作措施和落实政策上做的很不到位,一些制度、文件流于形式,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企业规模小,总量少,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非公有制企业在名优产品开发方面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所以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石油产业在产值和社会贡献方面占绝对份额,而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等二、三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发展不平衡。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只有248个,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区GDP的29.1%,而全省平均达到了45%。

(三)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收费、罚款随意性大。有的部门重处罚轻服务,只收费不服务,乱检查、乱评比、吃拿卡要、变相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急需发展,但申请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部门互相掣肘,设置障碍,使手续很难及时办理,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由于发展环境的制约,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将项目和资金转移到西安及周边县区发展,造成税收外流。

(四)融资难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至今没有成立信用担保中心,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担保业务无从谈起;二是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企业可提供的贷款抵押资产有限,制约着贷款申办;三是区内只有四大专业银行和信用社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没有引进商业银行,所以资本金融市场不活跃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自身素质不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大多数仍处于资本的初始积累阶段,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在执行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管理、职工技能鉴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信誉度较低,给自身开展融资、信贷、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工作造成了困难,制约着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要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就没有宝塔区经济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宝塔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二是按照省、市要求,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三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市精神,尽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二)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3年完成产业园碾庄汽车机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入驻标准。同时着手规划姚店区域、冯庄区域、河庄坪区域其它园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二是在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的综合优势,重点抓好五个依托,即:依托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发展机械制造及加工配套产业;依托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相关的配套产业;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餐饮、住宿和乡村第三产业;依托城市扩张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发产业;依托延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产业。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加快组建宝塔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拓宽担保范围,加大担保比例,规范担保行为,发挥已成立的2户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加快其它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尽快与省市金融机构联系,在我区组建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份制银行。二是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推荐重点项目和信用好的企业,为金融部门和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加强创业培训,推动全民创业。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把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培训教育计划。二是充分利用区职教中心、区农发办扶贫培训和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等平台,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实行培训资金捆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厂长(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及创业者进行政策法规、统计信息、计算机财务、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每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赴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发展水平。

(五)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借鉴浙江及外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或创业辅导中心的做法,建立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服务中心(大厅),将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顾问、土地预审、税务、工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服务类型集中到一个地方办理,实行代办制,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设立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考察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定期向企业推荐。联合各类媒体,经常向企业发布政策法规、交流合作、技术改进、中介服务、项目推介等各种信息;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选派部分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四是通过政府引导、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团体成立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

(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在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前提下,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质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法人制度建设等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每年确定一批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协作等活动。对不按时纳税,欺诈客户,还贷不及时的企业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逐步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发挥宣传舆论和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继续按照《宝塔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奖励,赋予优秀企业家应有的地位和荣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支持创业,争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把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基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二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及时受理和认真办理涉及破坏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的投诉和举报,继续开展企业对职能部门监管和服务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是继续实行缴费明白卡制度和缴费登记卡制度,严格执行《陕西省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收费标准按最低限额收取。严禁采用各种形式的罚款收费收入提留分成,任何单位不能定罚款任务,对轻微违法的按下限处罚。对园区、大型超市、市场企业的执法检查由非公有制经济局牵头,组织各执法单位对企业统一检查,一年不能超过2次(除安全检查外)。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持续、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八)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成熟一户,组建一户、巩固一批、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没有党员抓发展、有党员的抓组建,有组织的抓规范,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继续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瓶颈”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制约因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全州农民在马路市场自产自销农副土特产品,这也是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摇篮”。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继出台一列系适应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和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壮大,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省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年--198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全州个体工商户仅有413户,从业人员547人,注册资金12万元。1981年7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确立市场主体资格的法规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有力地促进了个体经济发展,全州的个体经济也随之得到了恢复发展。1986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988户,从业人员36768人,注册资金2863万元。

2、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1987年8月5日国务院颁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4月全国人大修改后的《宪法》中明确“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州非公有制经济也得以稳步发展。1991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2228户,从业人员43255人,注册资金7116万元;私营企业有114户,从业人员2940人,注册资金1156万元。

3、第三阶段(1992年—1996年):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从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飞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投资者办厂、办企业,推动了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1996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达53215户,从业人员68816人,注册资金24225万元;私营企业发展到558户,从业人员9341人,注册资金9015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第四阶段(1997年至今):持续健康发展阶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下来。1999年7月1日全州出台《黔东南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条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办法。2005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清除了障碍,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州个体工商户达69009户,从业人员86531人,注册资金109251 万元;私营企业达4956户,从业人员38704 人,注册资金410742 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社215个,从业人员4535人,注册资金6963万元。

二、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近年来,全州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发展层次不断加深,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其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1、户数迅速增加。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全州个体工商户达67011户,从业人员84048人,注册资金103946万元,户数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162.25倍。私营企业户数发展到了4875户,从业人员52169人,注册资金403967万元,户数与1989年相比增加了90.28倍。2004到2008年,全州个体工商户户数年均增长5.5%,非公有制企业户数年均增长21.3%。

2、贡献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丰富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贡献巨大,而且在增加城乡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和谐黔东南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迅速提高,2008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6.09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37.8%,比2004年提高4.15个百分点;创税15.3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4.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全州解决社会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自2000年以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94517人,累计安置下岗职工38204人,在全州新增的就业岗位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85%以上的就业岗位,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3、经营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准入条件的放宽和非公有资本自身实力的提高,非公有资本逐步进入农业、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涵盖一、二、三产业,经营领域和投资领域多样化。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内部结构多元化的特点,正由商业零售、小作坊生产逐步向批发、商品超市和规模生产、加工及运输业、建筑业等方面发展。如近年不断发展壮大的中泰药业、东升房产、中昊电子、皓天生物,以及一些介入旅游业、中介行业、社区服务的企业等,既拓展了发展空间,又填补了全州一些产业空白。

4、规模不断扩大。全州非公有制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在50--100万元有1269户;100--500万元有1169户;500万元以上的247户。全州2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私营企业116家,占规模工业总户数的46.8%。目前,全州私营企业中已形成青酒集团、施秉恒盛、凯晟铝业、瑞安水泥、中昊电子、丰球磁材、丰球房产、佳惠连锁等一批特色企业和龙头企业。如施秉恒盛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生产规模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2008年生产工业硅7.15万吨,销售收入7.83亿元,占该县工业总产值的53.8%。

5、品牌逐渐凸显。近年来,全州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打造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品牌,涌现出了以酒、茶、中药材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注册了一批产品商标,如青酒集团“青”、“青酒”,雷山银球茶叶有限公司“银球”,凯里康尔佳制药公司“飞云岭”、丹寨黔丹有限公司“黔丹”、岑巩思州工艺厂“思州”。目前全州有注册商标660件,其中贵州省著名商标22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全州私营企业累计获专利品牌261项,如贵州正康中药研发的灰毡毛忍冬金银花栽培技术、加工产品均获得国家专利,凯里信邦的何首乌、太子参中药材已通过国家GAP认证。

6、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改革开放以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州和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允的原则,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资源配置、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入资本市场等方面逐步享有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

7、产业呈现集聚发展。州、县(市)相继规划建设了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洛贯产业承接区和凯里炉山至麻江碧波循环经济带及丹寨金钟、台江革

一、黎平洪州等循环工业聚集小区,目前已有冶炼、化工、森工、生物制药等一批私营企业相继入驻,有效地激活了生产要素集中经营,集聚发展。

三、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总体来看,目前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总量少、规模小,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仍显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凡带有政府补贴性质的行业,非公有资本进入难度很大,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成为“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看着是打开的,实际上进不去,“非禁即允”的原则还难以完全落到实处。二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贷款贴息、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创业服务、品牌创建、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扶持奖励政策还相对缺乏,在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发展,鼓励参与国企改革,引导产业聚集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三是缺乏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措施,一些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私营小企业因扶持力度弱还难以迅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一些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也急需扶持才能做大做强。四是受州级、县(市)级权属所限,难以完全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五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监测分析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企业对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2、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服务水平、能力、质量还难以达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工商、经贸、商务、国税、地税、工商联等部门均有管理或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职能,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一些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投诉中心和相关机制保障,有的部门推诿、拖拉,问题和困难迟迟难以解决。二是监管方式有待改进,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检查频繁,存在以费代管、以罚代管、以批代管的现象,落实优惠政策、执法检查有时不能一视同仁,随意性较大。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存在服务缺位、管理越位现象。如中昊电子有限公司停电问题,没有得到迅速解决,仅今年5月就停电5次;安平民族制药有限公司货物受铁路运输制约,有时货物停留一个星期仍未发走,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四是对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的行风评议、软环境建设测评、考评等方面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有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惩诫、警示作用。

3、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全州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80%以上为业主自筹,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少,导致融资额度小、融资效率低。如今年3月底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02.6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为33.8亿元。同时,全州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少,注册资本金小,截止今年3月底除州级外各县(市)仅有担保公司6家(凯里3家,麻江、黎平、锦屏各1家),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为600万元,最低的仅100万元,难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融资平台。非公有制企业在跨县(市)贷款、抵押担保方面难度较大,银企合作有待加强。

4、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州的私营企业中,2008年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只有247户,仅占4875户私营企业总数的5.06%。目前除青酒集团、凯晟铝业、凯里信邦、贵州正康、瑞安水泥、中昊电子、丰球磁材、丰球房产等初具规模外,其余私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后劲不足,还难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5、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全州私营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当老板和当经理分不开,投资人就是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能力,内部合力不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还不宽,7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在传统加工、高载能、房地产、运输、餐饮和零售等行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的不多,生产工艺落后,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寥寥无几,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优势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少,品牌影响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其发展现状,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文化建设还较为滞后,履行社会责任能力还较弱。

四、促进黔东南州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做大做强全州经济的突破口,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社会经济环境具有高度的关联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因此,必须立足州情,以加大政策支持为重点,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为主线,以营造良好环境为核心,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为基本方法,以企业家培养为根本,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出台更为有力的支持政策。在贯彻好国家、省的政策措施,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市场准入、融资困难、用地紧张、人才缺乏、服务不到位等实际问题,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支持政策。一是大力鼓励全民创业,放宽准入条件,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支持科技人员携非职务科研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允许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辞职、提前退休创办企业,积极吸引黔东南籍在外经商人员和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创业。二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投融资担保和信息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大力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商业性担保机构,不断完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和需要政府安排的资金配套等方面。四是鼓励争创品牌,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应按其产品所获品牌的不同层次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积极组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引导、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申请使用产品地理标志。五是切实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政策一经制定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该放的权坚决放,该给的钱主动给,该奖励的奖励,该扶持的扶持。

2、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从源头上优化政务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受理机制,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权投诉中心受理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投诉,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切实消除“吃、拿、卡、要”现象。二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次性告知”、“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制度,开展并联审批,做到主办负责、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一次办结。依法公开收费,按最低标准收费,公示收费,亮证收费。三是建立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重大事项协调制、挂牌督办制等机制,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四是强化行风评议、软环境建设测评、考评等结果的运用,对评议、测评、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部门和单位,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侵害企业权益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严厉打击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活动。

3、创造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一是大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倡导合法经营和文明经营,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二是放手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加快建立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逐步赋予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参与行业规划和资质审查、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行业利益等职能。三是大力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网站、市场营销快速反映网络体系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抢抓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等大通道建设带来物流条件改善的机遇,积极引进大型超市和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各类专业市场,稳步推进有条件城镇的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

4、营造更为宽松的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一是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和干扰非公有制经济合法经营活动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二是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由党委、政府定期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评选表彰贡献突出的非公有制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纳税大户和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三是建立政府统计与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体系,准确反映、科学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定期发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信息。四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帮助外来投资者解决入户登记、子女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政策,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2007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36条”)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意见》(黔府发〔2006〕14号,以下简称省“42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各项工作的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挥支柱作用,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非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

2、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76.16亿元,同比增长 38.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44.35%,比上一提高6个以上百分点。其中:在全市国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0.9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28.07%;在全市地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45.26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73.4%。

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增就业主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新安置就业4.44万人,占当年全市城乡统筹就业人数的59.3%;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安置和灵活就业1.88万人。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64万人,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0.68万人,占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82.5%;当年转移就业的2.6万名农民工绝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

(二)非公有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实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3%、36.4%和54.3%,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非公有制经济由以前的粗放型、低层次逐步向集约型、高层次发展;发展领域由以前的以工业为主逐步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服务业、信息化产业等领域拓展;非公有制工业由以前的以高耗能、低附加值为主逐步向低耗能、高附加值转变。在老干妈、益佰制药等原有优势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还涌现出同济堂制药、星力百货、新希望农业科技公司、塑力线缆等一批企业,为壮大相关产业规模、形成相关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三)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1.09亿元,同比增长16.29%;实现工业增加值70.03亿元,同比增长15.35%,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非公有制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强市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两个壮大”。一是从数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户数已超过10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比重达到92.4%。二是从发展的质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例如老干妈公司,2007年克服瓶盖**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产值突破11亿元,上缴税收1.45亿元,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同济堂制药于2007年年初成功赴美上市,并于同年成功兼并老来福药业,当年完成工业产值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7.6%;其他一部份企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宏立城房开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星力百货2007年销售收入6.52 1 亿元,比上年增长23.9%。2007年,我市30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户均产值达到3.8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

(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六大特别是2003年全市第一次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继续贯彻落实《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法》和《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议》等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扶持措施,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措施》(筑党发[2003]1号)和《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筑党办发[2003]14号)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2007年,我市继续狠抓这些鼓励扶持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和发展环境,大大激励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解决融资难问题。2007年,我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扶持渠道进一步拓宽,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市委[2003]1号文件精神,从全市技改资金中切块专门用于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市科学技术创新资金、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的倾斜力度;二是充分发挥贵阳市与国开行贷款平台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2007年,非公有制企业获得由市经贸口安排的流动资金贴息、技改资金贴息、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达到4800余万元,获得开发行贷款1000万元,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金额1705万元。同时,贵阳市对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予以总量1:1的资金匹配。

3、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对外交流,积极开拓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中博会”、“中创会”、APEC等国内、国际大型会展,拓宽视野,加强对外交流;同时引进了一大批涉及新材料制造、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等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壮大和发展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六)利用“多彩贵州”两赛一会的契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产业

通过2006年和2007年的“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活动,积极组织推荐企业参赛,发掘出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全市共有168件(次)作品获市级选拔赛奖项,140件(次)作品获省级评选赛奖项。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商品产业,一是按照省两赛一会组委会《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贵阳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积极提供资金扶持,2006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拨付扶持资金200万元,为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发掘出的12项旅游商品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总的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总量偏小,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呈现“低、小、散”的特征,发展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弱,产业化水平低。三是长期以来,由于创业阶段融资困难、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政府机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三、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展望

由于2008年年初严重的雪凝灾害,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雪凝灾害中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直接损失就达到2.51亿元,间接损失达19.53亿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总体要求,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幅要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与法规实施,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非公36条”、省42条和市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完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 环境。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保障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营造发展环境,围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取得突破;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建立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提高服务及办事效率。

(二)继续着力推动和解决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

落实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的贷款协议,发挥贵阳市借款主体平台的功能,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贷款的开发和扶持力度;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安全运行保证机制,积极探索融资渠道,逐步完善融资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认真贯彻《典当管理办法》,依法对全市典当行业进行监管,规范典当公司行为,增强典当公司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典当业对非公有制企业典当融资的功能,准确把握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促进典当行业快速发展。

(三)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针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专业培训(典当、统计培训),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监控工作

加大对非公有制工业运行的监控力度,将重点监控的非公工业企业由30户扩大到50户;新增加50户服务业企业的统计与建档;摸清全市第三产业非公经济构成情况、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力争在非公第三产业工作中有所突破。

(五)大力推进优质企业改制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的要求,确保每年均有1-3户企业进入上市通道(进行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上报国家证监委待批)。

(六)继续做好“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的组织工作

编制《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为促进贵阳市生产旅游商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个人搭建平台,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步伐。继续挖掘,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吸引全省能工巧匠进驻贵阳,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人才聚集,做好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

下载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荔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一、2005年及"十五"期间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在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贵阳......

    关于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小门市、米面加工作坊、小旅店、铁匠铺、小饭馆等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

    加快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它经济结构形式的总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于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积极发挥三个作用 加快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中不可或缺。就本部门的......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

    ××××年,×××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石化强区这一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一、经济发展总体情......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

    ××××年,×××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石化强区这一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一、经济发展总体情......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5篇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2004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协调、扶持、服务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长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一)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三)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四)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