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电费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

时间:2019-05-13 05:2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电企业电费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电企业电费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

第一篇:供电企业电费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

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

(临汾供电分公司)贾振龙 丁艳玲

摘要:电费回收是电力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电费回收难”已经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产生欠费的原因及欠费对供电企业的危害性,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提出解决电费回收问题的方法。关键词:电费回收 风险 措施 0 前言:

电费回收是电力营销的最末一个环节,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体现,电费回收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电费回收的好与差,不仅影响电力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的用电稳定。因此,研究电费回收问题,加大电费回收的力度,树立效益为中心观念,树立客户至上、以客为尊的观念,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是供电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1 电费风险产生的条件

电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具有无形性、产供销过程同时性和不可存储性等特点,它的消费具有时间上和量上的延续性,这就决定了电力商品的交易不能像其他普通商品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目前供电企业所普遍采用的结算方式是先用电后交费,电费的结算和缴纳按时间计算,这就是典型的赊销模式也就是信用销售模式。而信用销售模式是建立在客户在享有电能的使用后,会遵守信用在供电企业规定的期限内上交电费的基础上。但很多客户却违反此原则,他们利用电力行业的公益性、不能随便停电的弱点,恶意拖欠电费,对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计划经济时代以来,国家就是以先用电后交费这样一种付费模式,经过几十年发展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供电部门由国家行政事业部门转变为股份制国有企业,尽管有很多其他交费形式出现,这种先用电后交费模式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在电能的交换过程中,供电企业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因此,这种模式决定了电费拖欠在客观上无法避免。先用电后交费,实质上相当于供电部门先替客户垫付了供电成本,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始终滚动着,在资金这么紧张的形势下,累计下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应该说供电企业有选择自己市场的权力,但由于供电企业产品的特殊的公用性,电力产品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供电企业还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是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企业的特殊性。供电企业有责任兼顾社会效益,兼顾整个电力市场,在有些市场上,电价很低,掂量很少,从利润核算角度看,是赔本赚吆喝,主要是树立社会形象,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这部分电费的风险、经营风险也要供电企业来承担。电力体制改革以后,供电企业成为企业法人,失去了其行政职能,也相应失去了电力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不能对电力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取证、处罚和紧急处置,不能做出警告、罚款、停电的执法决定。而负有电力行政执法职责的地方分管机关,有编制、人员素质、技术等因素,一时无法接手并实施到位,导致一时电力执法主体缺位,导致欠费现象增加。同时,地方政府认为供电企业属于电力行业管理,在处理欠费等电力矛盾时,往往从本地利益出发偏向于地方企业,行政干预欠费的回收工作。客户观念陈旧,电是商品意识不强。部分客户依法用电依法交费观念淡薄,有的经营并不困难,但欠费企业互相攀比、互相影响,对电费是能拖则脱,能欠就欠。“电是国家的,电费不欠白不欠。”不少人视供电企业为国家事业单位,而非经营性企业,认为电网是国家的,电也是国家的,欠国家电费一不丢人,二不犯法,能拖则拖,时间长了还可以减免。

综上所述,电网企业对市场经济特别是转轨过程中的市场经济认识不足,事前防范措施欠缺,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电费风险产生且恶化的内部根源;传统的“先用电后交费”的结算方式是导致电费风险的现实根源;法制不全、规则失范是形成电费风险的制度根源;信用缺失普遍,欠费有利可图是引起电费风险的社会根源。2 电费风险的危害性

电费回收所面临的风险之大,欠费所造成的后果之严重,是难以置信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电力行业有300多亿元电费被拖欠,整个供电行业被拖欠的电费占各企业流动资产的26%左右,50%的供电企业当年创造的利润的35%被拖欠的电费湮没。这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影响了供电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电力资金运转不畅。欠费问题直接影响供电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特别是给正常的生产流动资金带来压力,一些急需的电力建设和改造资金难以确保及时到位,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和供电质量。

(2)供电企业效益降低。欠费问题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并给供电企业带来极大的坏账风险。巨额的欠费使得现金流向掌握在用户手中,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果难以转化为真正的效益。供电企业本属盈利企业,却出现负债、贷款经营甚至亏损的局面。

(3)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受损。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和结算信誉。

(4)电费风险的危害性不仅关系到电供电部门,而且涉及到整个电力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三角债”的形成,将造成社会生产恶性循环。如企业用户欠供电系统电费,则供电系统不能支付购电量,发电厂无法付燃料款,燃油、煤矿公司无法组织正常生产。

(5)根据国家税法规定,税务部门是按应收帐款进行征税,而不是按已收帐款征税。这样一来,客户如果欠费,供电企业不仅要承担无法回收的风险和垫付银行利息,而且还要垫付巨额的税款。(6)电费回收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还间接消耗了供电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其他市场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3 电费风险原因分析 3.1 电费拖欠的表现形式

分析电费拖欠企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欠费。目前,各地都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市场环境的改变而经营困难,无力缴付欠费。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每年必定有一批企业亏损或倒闭破产,影响电费回收。

(2)政治原因欠费。有些企业在当地作为骨干企业,政府重点扶持,一旦发生欠费,电力部门采取限电、停电的办法来催缴电费阻力较大,往往被政府以稳定为由进行干涉,这样长年累月形成大额欠费。

(3)部分企业恶意拖欠电费。由于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企业贷款困难。有些企业虽然经营不困难,却把拖欠电费作为解决无锡流动资金的一种手段,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少数大工业因效益不高,不少承包企业、个体经营者法制观念不强,对缴纳电费重视不够,甚至还有谩骂、殴打电费回收人员情况的发生,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增加了电费回收难度。

(4)利用政策、法规的空当恶意拖欠电费。一些临时用电和短期用电客户,利用现行政策的空当,突击用电,然后人去楼空,溜之大吉。

(5)企业破产和改制不规范欠费。随着国有老企业破产、改制步伐的加快,由于程序运作不规范,电费呆坏帐损失进一步增加。(6)通过变更用电主体故意拖欠电费。为逃避沉重的电费债务,有的企业偷梁换柱,变更企业名称和法人脱逃电费或借助政府的改制政策,合理合法规避电费债务。

(7)长期以来,农业电费都是由村委代收,但自供电企业对农村用户实行直抄直收的收费方式后,村委的态度和配合情况不如以前,也造成了电费回收的困难。同时农网改造后,个别客户的欠费只能对个别客户停电,这样单独停电非常麻烦,基本上无法实现,因此不方便对欠费客户进行惩罚,从而助长了欠费之风。(8)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对一些客户的用电性质、用电状况不能了如指掌,尤其对租房营业户,经营几个月后这溜之大吉,形成呆账,造成电费不能及时回收。

一些客户的电能计量装置长期带故障运行或电力企业少算倍率,不能及时发现,经补电量计算,应缴数额巨大,客户一时不能承担,致使电费不能足额回收。

少数超收人员超表不到位,形成客户电能表上积余电量,客户不能及时上缴。部分收费人员执行电价滞纳违约金制度不力,致使某些企业不能从思想上重视电费的上缴。3.2 电费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电费风险主要包括欠费风险和欠费变为呆坏账的风险。欠费的表现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从导致电费风险的原因分析,不外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从内部来看,一是供电企业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是导致电费风险且日益严重的内部原因。供电公司开始出现欠费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之间的往来靠行政手段调节,加之1996年以前电力供应紧张,供电企业可以依靠行政手段和电力供应紧张来强力回收电费。进入市场经济后,供电企业公司没有及时调整思路,没有真正认识到电是商品,沿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经济转轨过程中伴生的不规则现象认识不足,加之在欠费初期电费风险对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还不是很大,听之任之,欠费面越来越广,欠费越积越多,电费风险逐步增加。加之国有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企业改制,破产速度加快,欠费和坏账猛增,风险达到峰值。二是“先用电后交费”的结算方式为电费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实现条件。这种结算方式条件下的电费回收,只能是事后追缴,加之失信客户、困难客户多,供电公司顾此失彼,十分被动。三是对处理、消化电费坏账研究不够,导致丧失化解部分陈欠风险机遇。在企业改制、破产过程中,有些欠费可以通过抵押等方式回收,但因为没有明确如何分摊、处理伴随而来的损失,导致部分本可以收回的欠费因缺乏政策支持而未能收回。四是内部管理不善导致部分电费风险。对电费资金解缴过程中的监管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不能及时清理到帐资金和发票,给部分不法收费员截留电费收入以可能,抄收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使得本可收回的电费未收回,而成为欠费或呆坏帐。

从外部来看,一是部分客户信用缺失,转嫁经营风险。上世纪90年代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时期,一些信用差的客户一旦发生经营困难,就把电费当做不要利息的流动资金。经营风险被转嫁到电力等公共性企业和银行。由于对欠费缺乏有效制约,使得欠费有利的心理很有市场。一些客户攀比欠费,电费风险进一步加大。二是电网企业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电费风险是社会稳定风险的转化形式。部分客户利用地方政府保稳定的心理,对于电费能欠则欠。一旦电网企业采取强力催收措施,客户以保稳定为由,把责任推给政府。政府为维持一方稳定或出于盘活企业的目的,要求电网企业在欠费的情况下也要供电,供电企业被迫用电费支付保社会稳定的成本。三是不规范改制、破产导致部分电费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把本应由改制后企业承担的电费债务作为坏账处理,而且在改制、破产过程中发生新的欠费。4 电费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欠费产生的原因分析,加强电费回收力度,防范电费风险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4.1 改善供电企业的内部管理,落实电费回收责任。

建立健全电费回收管理制度和机制,完善催收电费奖惩制度,建立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机制。电费回收工作必须坚持全局一盘棋,充分发挥供电企业整体优势。

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奖罚分明,将电费回收与企业效益、职工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确保电费的回收。

要及时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回收电费。对经营不善,有可能产生呆账、死帐和电费滞留的企业尽量做到早知道、早采取措施,并建立开放式的服务方式,确保电费的及时回收。

要深入调查,掌握用户的经营情况,密切监控濒临破产、停产企业的动态,对高耗能企业实行预缴电费制度,降低电费回收风险,对信誉度差、常拖欠电费的客户严盯死守,随时掌握客户的动态,以便采取最有力的措施。

要加大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力度,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各行业有关政策,对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便对不同行业的客户是行不通的监控、收费策略。以“三千精神”感动客户。电费回收除去定点坐收、委托银行代办外,抄收人员要发扬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精神,及时登门催收。对那些平时不在家的用户,早、中、晚上门催收,特别是对缴费意识不强、有钱不交、长期拖欠的客户要苦口婆心地宣传有关电力法规、政策。对确有困难的用户以实际行动解决用电上的难处,化解矛盾,增进用户对供电企业的理解和支持。4.2 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优质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电是商品”的理念,改变部分人对电这个特殊商品的认识,树立电是商品,用电应当缴费的观念。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法律法规中有关电费缴纳责任条款应进行详尽的解释,特别要宣传拖欠电费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让全社会树立起按期缴纳电费的责任意识,不断营造良好的电费回收工作环境。

以客户为中心,树立“客户至上,以客为尊”的观念,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既要了解客户提出的需求,又要了解客户未提出的需求,想方设法为客户解决问题,通过真诚的服务,情感的沟通,让客户对供电企业产生信任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客户对电费回收工作的理解。4.3 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电费风险。

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制管理理念。逐步完善《供用电合同》,以法律的形式将客户交纳电费的时间、付款方式规范化;要与客户签订电费协议,以书面形式明确客户交纳电费的违约责任。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回收协议应充分考虑用户欠费后,供电企业对其进行处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要做到尽可能地全面、完备。对于长期拖欠电费的客户,经多次催缴无效,应坚决拿起法律赋予的武器,对其采取停电限电。实施限电、停电要严格依法执行,严格按合同和协议执行,要严谨操作,对实施后的事态给与充分的关注,法律是企业权力里的根本保证,一定要做到周密严谨,不留后患。对一些恶意欠费的客户,要果断采取法律诉讼的手段,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4.4 加强沟通,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供电企业一定要加强沟通,取得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供电企业是地方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支持地方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供电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地方政府汇报企业在电费回收工作中的难处,讲清电费回收对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讲清建立法治的、有序的供电秩序对地方稳定、人民生活提高、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政府的支持,为供电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好的外部环境。4.5 引入信用管理机制,建立电费风险预警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所实施的电费回收手段,绝大多数是考虑如何将被拖欠的电费收回,以减低损失,这种管理发生在形成拖欠以后,属于事后控制。引入信用管理机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用电政策,可以有效地防止拖欠电费现象的发生。

目前电费回收信用评估,一般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用电量、企业业绩和发展前景、拖欠电费额、拖欠电费次数、追讨欠费费用等指标作为评判一个客户信用的基本参数,通过专家组评判可以得出一个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情况下,将客户分为AAA级、AA级、A级、风险I级、风险II级、风险III级等不同的六级。电费回收信用评估系统的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客户缴纳电费的情况,为供电企业电费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5 结语

电费回收问题是目前困扰供电企业经营工作的最大压力之一,电费回收的措施与所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懈努力,相信会找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最佳方法组合。

第二篇:新形势下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

新形势下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电老大”为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在电费回收风险防控方面也不得不与时俱进。电费回收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石,电费的足额及时回收是供电企业运营的前提,也是为广大电力用户持续提供可靠电能的保障。该文着重探讨电费回收过程存在风险的原因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74-02

随着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电力需求空前高涨,电费的回收在现实工作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给电费的及时足额回收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影响供电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制约了供电企业的发展。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供电企业自身管理不够完善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外来的未知的风险。因此,供电企业要仔细分析电费回收工作中种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出有效地防范措施,强化风险防控,维持电力企业正当权益,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

1.1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交易具有独特性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电老大”的优越感,在电力管理方面和电费收缴方式上还存在一些的缺陷和不足。目前大多数供电企业逐步实现了电费收缴工作的自动化,自动收费系统存在很多技术缺陷,电表抄表率提不上去,无形中降低了电费回收率;另外就是仍然有很多地区采用的是先使用后收费的电费回收方式,拖欠电费现象较为普遍,这给供电企业的资金回笼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加大了电费回收工作的难度。

1.2 与电费回收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健全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亦在不断攀升,人们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有关供电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却是滞后的,特别是电费回收方面法制建设十分的不完善。供电企业面对有的恶意欠费行为无法可依,其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致使资金流失,妨碍电力企业的发展。

1.3 供电企业本身的电费回收体制存在漏洞

目前,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管理制度是相当不完善的,一是没有建立电力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甚至对客户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程度没有做过任何分析;二是对电力欠费催缴工作人员没建立应有的奖励机制,电费回收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三是电费回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欠缺,专业技能和财务水平均有待提高,做了很多无效管理。

1.4 供电企业对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电力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市场风险,供电企业如果没有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难以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会有各种企业的破产和此消彼亡,给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造成一定的呆账坏账损失,大多数供电企业由于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电费回收的风险。

新形势下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

2.1 改进电费回收模式,丰富欠费催缴手段,优化服务

供电企业要想扭转电费欠费普遍的局面,应结全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电费回收方式革新,变被动为主动摒弃以前先用电后付费的老旧模式。最行之有效的电费回收方式是采取IC卡充值预付电费,结合互联网+,丰富用户缴费方式,创建便民利民的便捷式服务,既能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规避电费拖欠现象,加强供电企业资金周转,降低电费回收风险;又能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I形象。此外,供电企业要进行服务创新,推行多元化缴费方式,如设置第三方代收服务站点、银行代扣、移动营业厅等自助缴费点、银行自助缴费终端、支付宝缴费和微信支付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全新支付手段,形成快捷灵活的多维电费回收格局。对于没有安装磁卡电表的用户要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欠费催收,如电话语间留言、短信欠费提示、张贴欠费通知单、电话催费或者上门收费等人性化服务,尽量不用断电催收欠费的方式,积极优化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用电新局面。

2.2 政企协同促进电费回收制度的完善,防控电费回收风险

目前与电费回收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供电企业的权益得不到应有地保障,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步伐,这也是法治社会构建的必要。

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要了解供电企业的电费拖欠情况,维护其良好运转,稳定地方经济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供电企业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主动汇报电费回收以及重点客户拖欠电费,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重要电费拖欠难题,降低用电大户欠费比例,防范重要的电费回收风险。另外就是供电企业要加强与各大银行合作互动,尽减少电费在途资金的比例,加速供电企业资金流动。

2.3 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信用评级机制和内部收费奖励制度,完善管理体系

打铁还靠自身硬,供电企业要想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必须从企业管理出发,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才是根本。首先,供电企业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客户信用评级机制,是客户信用评级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制定信用评级指标时应根据客户的电费是不是及时缴纳、有无安全隐患存在、发生过安全事故与否、有没有违章用电或窃电行为、有没有人为破坏电力设施等不法行为、电费支付能力等建立评级指标体系,经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层层评估审核,然后进行信用分级评级,降低电费回收风险。其次,是要制定科学合理内部收费奖惩制度,激励收费人员的工作热情,电费收回基本上靠收费人员的辛勤工作来达成,必须要把收费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对等起来,每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收费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奖金挂钩,奖罚分明。然后,供电企业管理层要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电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收费人员专业技能,管理层要有全局性地战略眼光,善于发现和抓住电费回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用时采取整改措施提高电费回收率。

2.4 强化电费回收风险预警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后,电费回收工作面临着各种风险,供电企业可采用“集中管控、重点盯防”的风险预警机制,编制风险识别卡,将电费回收风险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分组管理,明确客户的风险类型和风险评审量化标准值。供电企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当客户临近或触动相关险评审量化标准值时,及时通知风险防控主管部门按照风险防范预警预案,重点跟踪风险动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马采取风险防控措施,杜绝电费回收过程中产生呆账坏账,维护企业利益。

结语

向广大电力用户提供电能是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电费则自然而然的是供电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做好电费回收工作,确保电费及时足额回收虽然面临着种种风险,但是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是可以规避电费回收风险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费回收风险也会各有不同,供电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才能将电回收风险降至最小,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蔺海霞.浅析电费回收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32):67.[2] 陈利文,谭维.浅谈供电所电费回收风险管控[J].机电信息,2015(33):168-169.

第三篇:电费回收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电费回收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摘 要:在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电费拖欠对供电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电费拖欠,供电企业不能对供电设备进行维护,导致供电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电费回收,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周转资金的一种措施,控制好电费回收中的风险,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效益,也可以促进供电企业的正常运作。

关键词:电费回收;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7-0135-02

电费是供电企业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在电费收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电费拖欠的现象,所以就需要控制电费回收中的风险,并对电费回收工作进行管理。电费回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逐渐出现了电力供需矛盾。电费回收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需要对电费回收风险进行防范,以促进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解决电费回收问题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电力资源作为商品投入到市场中。很多电力资源的用户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电力资源的商业化,所以在电力资源的使用上故意拖欠电费。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电费是供电企业唯一的经济来源,电费的回收情况直接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如果电费的拖欠情况十分严重,直接会威胁到供电企业能否正常经营。电费拖欠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供电企业的正常收入。产生电费回收风险的原因

2.1 电力交易的独特性

目前中国的供电企业采用的收费方式都是先使用后交费,和其他商品交易不一样,其他商品都是先交钱后使用。所以,供电企业的这种收费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在考验用户的道德。一些道德素养比较低的用户就会选择拖欠电费或者逃避交费,这就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了风险。

2.2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进行管理

目前,中国关于电力市场管理的法律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并没有给予供电企业权力,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拖欠电费和逃避交电费的用户。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电力资源其实是一种商品。

2.3 电力用户没有自动缴费的意识

很多用户并没有把电力资源当作商品来使用,对法律也没有全面的认识,主观地认为电力资源属于国家,所以是否交电费并不是十分重要,没有认识到自己这种行为是属于违法行为。一些企业因为管理不善倒闭,企业倒闭后拖欠的电费一直都不交纳,有些企业是因为没有能力偿还有的则是故意逃费。

2.4 供电企业的收费制度不完善

市场竞争机制在不断变化,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如此强烈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会倒闭,这就会产生一些死账。供电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死账对企业的影响,当出现死账的时候,并没有完善的制度对死账进行处理。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没有预防死账的意识,这就导致供电企业面临死账的风险。电费拖欠的具体情况

电费拖欠的具体情况大概分为七种,经营困难的企业拖欠电费、经营不善破产企业拖欠电费、企业故意拖欠电费、企业收入有限拖欠电费、企业经营活动导致的电费拖欠、城市建设在成的电费拖欠、农村电费拖欠。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一些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就会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这种企业往往会出现电费拖欠的情况。

一些企业已经在破产边缘,却还坚持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电力资源,生产出的产品成本高、利润少,拖欠大量的电费。

一些冶炼、化工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但是产品的利润却不是很可观,大部分的资金都用来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就没有充足的资金交纳电费,就造成了电费拖欠。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就开始招商引资对城市进行建设,有些企业因为经营方式不当等原因倒闭,这些企业在倒闭后,出现管理人员逃逸的现象,而且供电企业的收费方式也不是十分得当,就出现了企业故意逃费的情况,很多电费无法收回。

对于一些旧城区,政府要进行改建,在旧城区的拆迁过程中,很多拆迁户都没有办法联系上,这些拆迁户拖欠的电费就无处索要了。

农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很多农村的青年都去城市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由于不具备自主交费的意识,在生活费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拖欠电费,这种情况,供电企业还无法直接停止供电。

对电费拖欠情况进行整体的分析,现在电费的收缴工作很难顺利进行。电费回收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加大电力知识的宣传力度

向电力资源的使用者灌输“电力资源是一种商品”的思想。电力用户有使用电力资源的权利,但是必须履行交纳电费的义务。电力用户拖欠电费会影响供电企业的发展,而且拖欠电费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用户要养成及时交纳电费的习惯。供电企业还可以通过政府或其他媒介向电力用户普及拖欠电费的危害。及时把电费的波动情况告知电力用户。让电力交费透明化,为电费回收工作奠定基础。

4.2 完善电力回收工作

结合实际情况,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对电力用户的信誉度进行级别的评定,不同级别的用户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建立一个新的收费标准,在电力回收的过程汇总,可以适当的使用法律的手段。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力回收体系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促进电力回收工作顺利完成,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3 改变传统的收费方式

过去的电力收费方式都是先使用后收费,这种收费方式给电力回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可以改变过去传统的收费方式,使用电费预付的收费方式。改变供电企业的被动地位。在电力回收方式的探索过程中发现,电费回收困难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收费方式不得当造成的。电费预付的收费方式可以减少电费拖欠的问题,可以保障供电企业的收益,还可以改变电力用户的交费观念,促进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

4.4 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

在进行电费回收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定期的对员工进行法律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解决遇到的问题。

4.5 对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对回收风险进行评估

供电企业要对电力用户的资质进行调查,根据相关的规定,在电力用户交纳费用后,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在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后还要定期对用户进行访问。了解用户的用电现状和用电需求。对待流动性大的用户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收费方式,对待经常拖欠电费的用户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关键时刻可以使用强硬的措施保证自身利益。结 语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增加,电费拖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电费回收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所以要重视电费回收的问题。减少电费回收中的风险,提高用户自动交纳电费的思想,缓解电力供需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浅析电费回收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1).[2] 钟国旗,陈平淑.浅谈电费回收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3] 韩启发,尤开进,田沛文.谈新形势下电费回收风险防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第四篇: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投招标的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施工队伍的剧增,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竞争的参与者,承受着日益巨大的风险。,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化解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施工企业的特点出发,系统的划分了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指出了防范风险的三种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施工企业常见风险防范措施。全文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施工企业的特征

施工企业是以基本建设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与其他行业相比,生产对象、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产品都有其独特的属性。以建筑物为产品,不确定因素多,管理难度大,系统风险突出。

(一)生产产品的不可比性

施工企业的产品即建筑物,不管它的形式功能千差万化,都在设计指定的地方生产,有固定性。而企业的施工活动随施工产品的地域不同具有流动性。因施工地域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其产品无可比性,难以事先控制。

(二)复杂多样性

生产方式千变万化,作业项目不尽一致,不同的工艺要求,不同的施工方案。人员设备多,自然状况差,危险大、隐患多,是一个非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潜在风险因素多。

(三)周期长、耗资多

建筑产品形体庞大,投资数额大,生产周期长。生产的过程是价值的积累过程。一般耗资数额巨大,耗用大量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供应价格波动大,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财务风险大。

二、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

所谓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按责任方可以把风险划分为:发包人风险、承包人风险以及第三人风险等。这三种风险既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共同构成,即混合风险。例如,因发包人支付原因和承包人管理水平因素而导致工期延误等即属混合风险。

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又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施工企业千辛万苦中标,按业主要求进场后,存在以下风险,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一是征地拆迁不落实,许多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大量的征地拆迁未解决,施工准备不充分,不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单位陷入夹板之中;二是施工图纸不到位,原设计与实际不符变更多,图纸不配套,甚至有的项目边施工边设计;三是人为干扰多,有的建设单位强行要求指定分包方,划走部分工程搞协调平衡,有的强行指定供应商,或指派租赁设备,有的当地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搞摊派、拉赞助、乱收费、乱罚款,把建设项目视为当地的“致富工程”。动不动以断水、限电、挡道相威协,集体闹事,把施工企业视为“唐僧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延误工期,停窝工损失大,加重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除了以上所述风险,还存在以下风险因素: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2.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投标。根据国家规定,建筑行业实行投招标制。施工企业的任务以竞标的方式获取。当前施工企业僧多粥少,一个招标项目,动辄上百家参与竞争。手续繁杂且中标概率低。投标花销费用大,企业重不堪负。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是施工企业投标揽活的最大风险。首先表现在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大大超出了施工企业的承受能力,有的工程项目压级压价达到国家定额预设造价的30%多。许多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生存也不得不承接。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了“最低价中标”而非“最合理价中标”的现状。其结果一方面使得施工单位以巨额亏损暗贴建设单位的投资额,另一方面某些施工单位“不得不”以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求生存,必然导致“豆腐渣工程”。还有一些工程开工不拨动员予付款垫资司空见惯,一批无资金或资金不到位的项目,有的项目施工单位中标后垫资5%--10%的现金保证至工程结束后迟迟不予返还。多数垫资项目属“空手套白狼”工程,把风险接嫁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挖空心思争着上、抢着上、骗着上、赖着上。到头来很多只能是“半拉子工程”。造成施工企业亏损严重,资金紧张,信誉受损,陷入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施工材料往往占到整个工程造价70%左右。当各种资源的实际价格在中标报价的范围之内,企业将会获取利润。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投标报价中的静态价与实际价相差甚远,生产资料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地材价格变动更出人意料,如砂子、石子、片石、水泥等,由于当地资源产量的限制,地材供不应求,价格成倍上涨,远距离供应加大了成本负担。有的采取集中垄断供应的方式,人为抬高料价,且不许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地材价差大都不在调概范围内,巨大地材料差,由施工单位自行消化,而料费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举足轻重。价格上涨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经营风险。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5.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6.财务危机。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耗资数额大,一个企业的施工项目少则几十个,覆盖面广高度分散,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建设单位款项的长期拖欠,投标押金的置留、完工项目的尾工扣款,许多项目竣工多年,工程款和保证金难以及时清回和返还。企业的债权债务逐年增长,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财务的风险。项目赊购的各种材料、应付的设备租金、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待交的税款等,难以按期支付。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信用,另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资金陷入困境。施工企业异地施工,项目完工后债权人又迫使施工单位必须撤离前清偿债务,于是诉讼不断举债还帐,或就地以机械设备清偿。施工企业进场施工难,清场撤出更难。资金周转困难,已实现的收益没有货币化,财务状况恶化,承担着货币贬值风险和呆坏账风险及利息风险,隐含着巨大的财务危机。

7.入世后国际竞争。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施工队伍的大量涌入。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质量、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建筑市场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将会影响到国内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竞争的范围和内容将更加严峻,许多施工企业将面临着退出市场竞争的危险,能否参与国际竞争,遵循国际惯例,融入国际大市场,是对每一个施工企业生死存亡的考验。

(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

3.转包、分包。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各种关系指定强行分包的、也有施工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转包的。施工企业一方面任务短缺,饥不择食,另一方面又把中标的任务大量分包给劳务工队,相互矛盾。由于大量的非自行完成,造成了管理的隐患,增大了社会责任的风险。也有背于严禁擅自将工程转包或肢体分包的法律要求。因此引发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劳务方常以价格不合理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重新确定分包价格。实际上发包方大都败诉,损失教训惨重。大量的分包合同都隐含着争议的风险。另外,大量的工程分包、转包使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加大,安全与质量的责任主体并未变更,风险也未转嫁化解。若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有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的风险,应当引起管理者高度的重视。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上述各类风险都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三、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即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

(一)控制风险。这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如下:

1.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涉及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定根据,建筑企业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办事,才能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有效地依法控制工程风险。

2.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承包商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招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3.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基于“利益原则”的承包人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不利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减少或避免风险是谈判施工合同的重点。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通过合同谈判,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应有相应的策划和对策。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或称标准文本)从而签订合同是使施工合同趋于完善的有效途径。鉴于中国已经入世,合同的签订也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国际工程合同必须符合FIDIC合同条件。

4.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要素市场价格变动是经常遇到的风险,在招标报价时,必须及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但在招标报价时往往对要素市场价格变化预测不周、考虑不全,特别是可调价格合同,控制风险必须随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格,以减少风险。

5.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虽然已经发现了风险,但合同中还会存在词语含糊,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不明确甚至矛盾的条款。因此,任何施工合同履行过程都要加强合同管理,分析不可避免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透彻地分析出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在合同履行中就很难有效控制,特别是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更要强化合同分析,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

6.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分包给分包商的工程,总包商负有质量、安全、工期等协调和管理的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所以对分包商的承包工程和其工作,要严格进行管理,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分包合同,把总分包之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措施:

1.行索赔制度。由于不可预测的某些风险总是存在,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造成经济损失或时间损失的根源,合同双方都期望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向对方转移风险。但工程索赔制度在我国尚未普遍推行,建筑企业对索赔的认识还很不足,对索赔的具体作法也还十分生疏。因此,必须了解索赔制度转移风险的意义,学会索赔方法,使转移工程风险的合法、合理的索赔制度健康地开展起来,逐步向国际工程惯例接轨。

2.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

A.行担保制度。这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有效作法。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

第一、保证。当前我国正在逐渐推行银行保证或企业保证。①银行保证。国际通行作法是在工程招投标和合同履约过程中实行银行保函制。由承发包双方开户银行,根据被保证人(即承包人或发包人)在银行存款情况和资信,开具保函,承担代偿责任。但目前我国银行保函制度没有相应法规或规章,尚未普遍推行。②企业保证。除推行银行保函制外,也可以推行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做为工程承包人或发包人的保证人,由其出具保函,承担代偿责任。

第二,抵押。在承发包双方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时,由承发包双方或其任何一方与第三方抵押人订立抵押合同并进行抵押物登记。

B.行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指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一般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是在投标报价说明中都要求承包人作出保险承诺。我国工程保险工作尚未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建筑工程一切险种、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等设置了相应条款。为把工程保险制度逐渐推行,一方面要在修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时向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要制定建筑工程保险章程和必要的法规、规章,以保证建筑工程保险制度的全面推广。

(三)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四、施工企业降低风险的根本途径

(一)有赖于国家在宏观上深化改革,依法规范经济秩序

国家依靠深化改革,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健全建筑市场的法律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加强建筑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使市场秩序规范化、法制化。首先,要规范投资主体的经济行为,增强依法行政和依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的自觉性,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审核监督,特别是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坚决取谛“钩鱼项目”,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净化投招标市场,做到公平公开,合理确定标价。大力提倡“阳光招标”,铲除“暗箱”操作。把投招标工作与反腐倡廉活动结合起来,坚决打击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三要增强施工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依法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四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为施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支持国家基本建设,要严肃处理阻挠、干扰、破坏基本建设行为。

(二)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施工企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建筑市场的风险,有外部市场不规范产生的,也有企业内部经营决策不慎造成的。要学习政策法规、金融知识、财会知识,提高对风险的鉴别能力。对风险不能视而不见或否认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要民主科学。既大胆创新,又稳妥谨慎。要深入调查研究,把工作做细,避免个人盲目决策行为,重视可行性研究优化方案。要建立可追溯的决策责任制度,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风险,回避风险,力争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强化成本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施工企业的风险归根到底是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风险的根本。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首先把好源头关,必须重视投标揽活。对所投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筛选方案,合理降造。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精确报价,量力而行。对资金不落实、条件刻苛,标价过低的风险项目坚决放弃,避免越干越亏。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落实内部承包,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使成本费用受控。重视对分包、转包项目的管理,探索合作的方式,化解纠纷的风险。可成立虚拟联合体或组建劳务作业队等形式,严格控制整体包出。适度控制经营规模,变“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不盲目追求产值规模,走内含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以技术创新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别人所不为。要挖潜节约,实施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抓好在建项目的管理,以干促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不断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适度多元化经营,开发多层次市场

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间断性,任务的获取与街接受国民经济的调整而变化。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施工队伍的增加,竞争形势十分严峻。若将生产的产品或经营局限在一特定方面,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适应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可有选择性地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对策,开发多层次市场,实现一专为主多种经营。要大而强小而专,涉足的领域不能窄。要人有我新,科技领先。也可参股经营、联合投资、兴办企业等,开发关联型或非关联型项目,拓宽经营渠道,开辟第二财源。多种经营的战略非权宜之计,同时,应谨慎从事,反对盲目乱投资上项目而加大经营的风险。

(五)加强财务管理,管好用活资金

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种借款,筹资渠道难以多渠道,由于投资收益低,靠吸取资本金或发行债券不现实。当前大量的应收款项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一方面资金被建设单位无偿占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利息支出浸蚀着施工利润,管好用活资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一要建立领导和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全员资金管理。在资金的拨放、运用、管理上下功夫,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二是适应现代理财意识,以效益为中心,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适度集中财力,减少资金沉淀。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适度控制机械设备的购置,对通用的应以租为主。既算经济效益,也算现金流量。三要加大清欠力度,对长期欠款的项目,要落实责任人限期清理。必要时应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并建立清欠激励制度。四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资金运动,防止资金流失、资金失控和资金周转不灵,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加强投资决策,以减少投资失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施工企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

1.索赔的法律依拒

施工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虽然我国在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中还存在有关法规不够健全、不够严密的问题,但对逐渐推行工程施工索赔工作,客观上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第一,《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事责任原则,在《民法通则》第111条对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作了如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违反合同的现象屡屡发生,这种违反合同的现象可能是合同内因素,也可能是合同外因素;可能是发包人故意行为,也可能是客观原因,发包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无论什么情况,只要是发包人的责任使建筑企业遭受到合同价款以外的损失或影响工期,施工企业就可以依法要求发包人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种要求赔偿权,就是依法索赔权。

第二,《合同法》第107条至114条也有上述类似规定。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的过错,建筑企业可以依据这些条款向发包人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这种要求即为索赔。另外,《合同法》第28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优先受偿权”的司法解释,为建筑企业的索赔提供了优先受偿的法律支持。

第三,国家建设部、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第34条规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索赔制度。”第6条规定,“对于建设资金不足,物资供应短缺的工程,企业有按照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并有权调整施工进度。”第7条规定,“工程的承包价格应由企业与工程发包单位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投标竞争,在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在工程施工中,如发生工程量变化,设计变更等,企业有权要求按有关规定调整预、决算。”上述条款也可作为建筑企业向发包人要求索赔的依据。

2.索赔的证据种类

(1)投标文件。它是组成施工合同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承发包双方的要约和承诺,在索赔要求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

(2)会议纪要。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及有关针对工程召开的一切会议纪要;但纪要必须经过参与会议的各方签认,或由发包人或其代理人签章发给建筑企业才具有法律效力。

(3)来往信函。合同双方的来往信件,特别是对建筑企业提出问题的答复或认可信等。

(4)指令或通知。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各种指令、通知,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暂停等指令。

(5)施工组织设计。这是指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在内并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如施工记录、施工日报、工长日记、检查人员日记或记录以及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中停电、停水、停气和道路封闭、开通记录或证明等。

(7)工程照片。这是指注明日期、可以直观的工程照片。

(8)气象资料。现场每日天气状况记录,或请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气象记录。

(9)各种验收报告。如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中间验收工程报告、材料实施报告以及设备开箱验收报告等。

(10)有关原始凭证。如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原始凭证,各种可以公开的成本和会计资料等。

(11)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国家颁发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性文件,特别是涉及工程索赔的各类文件;政府有关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调整造价的方法和指数等,一定要注意积累。

3.按现行示范文本的索赔机会 《合同文本》提供的索赔机会

发包人要求承包人需要特殊保密的措施费,由发包人承担 6.2 工程师指令错误发生的费用、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7.3 因发包人原因,承包人在施工中采取的紧急措施,造成承包人费用增加 8.3 发包人未能完成其义务(九项工作),造成延误,赔偿承包人损失

12.2 发包人因其自身原因,推迟工作

因发包人原因暂停施工 13 工期延误条款(7种情况)15 发包人要求工程部分或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工程质量因发包人原因达不到约定条件 16 1)工程因工程师不正确纠正或其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返工,修改

2)包人检验合格后,又发现承包人造成的质量问题,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3)工程师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如检验为合格,由发包人承担追加合同价款 18 工程师要求重新检验,如工程合格 19.5 由于设计原因试车达不到验收要求,发包人负责修改设计;由于设备制造原因试车达不到验收要求,且设备为发包人采购

23.3 合同价款调整条款(4种情况)

27.4 发包人供材料、设备延误或不合格

29.1 设计变更

39.3 不可抗力 43.2 工程施工发现地下障碍和文物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44.6 因发包人原因,解除合同,由发包人按合同支付

已完工程价款和赔偿承包人有关损失

总之,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但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下索赔的机会;二是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履行合同时提供索赔的机会和索赔成功。

(二)以《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为依据的维权

全国人大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最高人民法院又于2002年6月对“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进行了解释,规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它债权”。《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建筑企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言,不啻为“一把尚方宝剑”。

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工程项目的不同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惟有将他(她)们送上被告席。

(三)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我国《建筑法》规定,允许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在城市规划内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等。否则,即属违法工程。对此类工程,政府通常做法主要有两种:①对合同双方(主要是发包方)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责成发包方补办相应手续。②按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工程进行强制拆除。如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曾先后多次采取这种措施。这种情况下的建筑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是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丧失一定的投标权等)及无法收回工程款。

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主要有:(1)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2)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四)防范项目法人的风险

有一种“发包人”,由于真正的业主为了该项工程的管理,甚至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其表面特征是注册资金由真正业主提供,注册资金要么远远低于工程标价,要么不实;项目法人的人员是真正业主的工作人员,有的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甚至是真正业主的主要负责人;建筑工程的用地由真正的业主办理,土地使用权大多属于真正业主。其法律特征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

与这类项目法人合作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防范措施一般为:①到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局)查清土地使用权的所有人,确认是否为项目法人;②如果是,尽量不要垫资;③当出现进度款拖欠时,要求发包人让真正的业主提供履约担保;④如工程已竣工则应迅速起诉,列发包人和真正的业主为共同被告并保全所建工程和真正业主的其他资产。

(五)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垫资施工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虽然国家明文禁止,但禁而不止。而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则如影相随。该风险的规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②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帐要及时准确。③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非总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六)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经常有材料商起诉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收据内容大多为收到某物品多少,单价多少、价值多少,未付款等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而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以上主要是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其防范,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施工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第五篇: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国企正面临转换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作为建筑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建筑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临时性强,作业条件变动大,现场环境复杂,很多作业活动在危险性高、条件特殊的区域进行,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如何防范风险对建筑企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建筑企业存在的常见风险,风险防范的必要性,防范风险的方式和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做出详细论述。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所涉及的工程规模大小不

一、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施工环境复杂,人员需求量大,素质高,流动性大,涉及相关公司多。各类常见风险都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建筑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必须考虑如何防范风险或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防范措施对建筑企业有深远的影响。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市场风险带给建筑企业许多不同风险,建筑企业还有其它一些不可抗风险,建筑企业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规避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建筑企业的常见风险种类

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

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

第 1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

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

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

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标文件

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

第 2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2.要素市场价格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3.金融市场因素

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

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5.国家政策调整

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

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

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

第 3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

3.分包方面

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履约方面

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二.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即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

(一)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

(二)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三)保留风险

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做法。

三.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措施

(一)以施工合同为基础进行索赔 1.索赔的法律依据

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管理并非由于

第 4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自己的过错,而是属于应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它是转移风险的主要途径。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2.索赔的证据种类(1)投标文件

它是组成施工合同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承发包双方的要约和承诺,在索赔要求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

(2)会议纪要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及有关针对工程召开的一切会议纪要;但纪要必须经过参与会议的各方签认,或由发包人或其代理人签章发给建筑企业才具有法律效力。

(3)来往信函

合同双方的来往信件,特别是对建筑企业提出问题的答复或认可信等。

(4)指令或通知

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各种指令、通知,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暂停等指令。

(5)施工组织设计

这是指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在内并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

第 5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

如施工记录、施工日报、工长日记、检查人员日记或记录以及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中停电、停水、停气和道路封闭、开通记录或证明等。

(7)工程照片

这是指注明日期、可以直观的工程照片。(8)气象资料

现场每日天气状况记录,或请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气象记录。

(9)各种验收报告

如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中间验收工程报告、材料实施报告以及设备开箱验收报告等。

(10)有关原始凭证

如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原始凭证,各种可以公开的成本和会计资料等。

(11)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

国家颁发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性文件,特别是涉及工程索赔的各类文件;政府有关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调整造价的方法和指数等,一定要注意积累。

3.按现行示范文本的进行索赔

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但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

第 6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一是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下索赔的机会;二是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履行合同时提供索赔的机会和索赔成功。

(二)以《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为依据进行维权 全国人大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最高人民法院又于2002年6月对“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进行了解释,规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它债权”。《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建筑企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言,不啻为“一把尚方宝剑”。维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工程项目的不同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惟有将他们送上被告席。

(三)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我国《建筑法》规定,允许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在城市规划内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等。否

第 7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则,即属违法工程。对此类工程,政府通常做法主要有两种:①对合同双方(主要是发包方)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责成发包方补办相应手续。②按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工程进行强制拆除。如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曾先后多次采取这种措施。这种情况下的建筑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是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丧失一定的投标权等)及无法收回工程款。

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主要有:(1)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2)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四)防范“烂尾楼”工程的风险

“烂尾楼”工程是因业主资金原因导致停工时间较长的工程。如三亚市政府分别于2001年元月15日和该年4月19日对涉及68家物业、数百家业主资产数额达数亿元的“烂尾楼”工程进行了“轰炸”,强行拆除。很明显,建筑企业的风险在于工程款不能回收,停、窝工损失得不到赔偿。防止风险发生的途径,不承诺垫资,履约保证金只能出具保函,一旦拖欠进度款,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支付,则果断停工(这是行使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

(五)防范项目法人的风险

有一种“发包人”,由于真正的业主为了该项工程的管理,甚至

第 8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其表面特征是注册资金由真正业主提供,注册资金要么远远低于工程标价,要么不实;项目法人的人员是真正业主的工作人员,有的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甚至是真正业主的主要负责人;建筑工程的用地由真正的业主办理,土地使用权大多属于真正业主。其法律特征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

与这类项目法人合作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防范措施一般为:①到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局)查清土地使用权的所有人,确认是否为项目法人;②如果是,尽量不要垫资;③当出现进度款拖欠时,要求发包人让真正的业主提供履约担保;④如工程已竣工则应迅速起诉,列发包人和真正的业主为共同被告并保全所建工程和真正业主的其他资产。

(六)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垫资施工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虽然国家明文禁止,但禁而不止。而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则如影相随。例如:1995年10月23日,中铁十七局与美兰机场签订了《垫(带)资承包美兰机场工程项目协议书》,约定:中铁十七局对承包的美兰机场土石方工程进行部分垫资施工,垫资比例为60%;垫资期限自美兰机场确认的按工程进度计算的垫资额时起至项目竣工后一年内还清本息的整个期间,按每笔垫资额分别计算;中铁十七局先后垫资以及利息达到1.35亿元,后来对垫资资金计算的利息存在异议,至今都没有完全追回。该风险的规避从两个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

第 9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②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帐要及时准确。③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非总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七)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经常有材料商起诉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收据内容大多为收到某物品多少,单价多少、价值多少,未付款等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而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第 10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特别是在2008年后爆发的全球的金融危机,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内流动性过剩,房价高起,持续上涨,多数大宗商品进入高通胀的时代背景下,对建筑企业预防风险又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建筑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促进中国建筑企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促使中国的建筑企业能够走出国门,争取成为世界上的一流的建筑企业。

第 11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

【1】刘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0年(第21期)。

【2】罗红:“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0期)。

【3】郭敬宇、温丽红: “浅谈常见建筑企业风险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

第 12页/共 12页

下载供电企业电费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电企业电费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分析讲解

    “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这说明了风险的客观性即只要存在经营就会存在风险;“风险会带来灾难,风险与利润并存”,这说明风险与生产及发展的相关性。结合笔者在施工企业多年......

    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公司千辛万苦中标,按业主要求进场后,存在以下风险,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一是征地拆迁不落实,许多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大量的征地......

    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对员工的培训是中小企业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企业员工培训时却面临着人才流失风险、贬值风险、绩效......

    县级供电企业电费风险防范与管理

    电费风险防范与管理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销售的最终环节,为加强电费回收过程管理与考核,保障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供电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企业......

    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表现,是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

    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蓝光·十里蓝山项目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十里蓝山项目处于高边坡上,高差80多米,地质地貌复杂,高边坡深基坑较多,安全风险难以想象;质量以精品打造,贵在细节雕琢管理;进度特紧,保证工程......

    产品质量风险及防范措施

    产品质量风险及防范措施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不会被客户所接受,就不会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一旦发生质量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

    廉政风险及防范措施

    廉政风险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按照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相关要求,市中心血站成立了站长任组长,副站长、支部委员任副组长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