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筠连县司法局双腾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人员及家属大接访活动
警民一家亲 和谐矫正助帮教
-----筠连县司法局双腾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人员及家属大接访活动
9月,筠连县司法局启动开展了警民亲活动。双腾司法所按照上级司
法局相关要求 认真观贯彻落
双腾司法所所长张文军正在与社区矫正人员杨道飞的祖母交谈 实,开展了社区矫正人员及家属大接访活动。
目前,我镇尚有社区矫正人员4名,多年来未出现一例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案件。在本次警民亲活动中我所针对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及家庭进行了彻底的摸底调查。以便及时掌握各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改造情况及家庭情况,同时通过本次调查了解的情况,对各矫正对象制定了不同的矫正方案,并将调查了解贫困矫正对象家庭的情况向镇政府报告给予适当补助。
本次活动的开展一是和谐了警民关系,二是掌握了辖区内矫正人员的全面情况,三是解决了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同时我所制定了接访走访制度,规定工作人员每月对矫正对象至少进行一次走访,使接访走访制度化、长期化。
第二篇:汶阳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植树活动
汶阳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植树活动
3月12日是中国传统的植树节,汶阳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
上午8:30,全部矫正人员带着铁锹准时来到汶阳司法所集合。司法所工作人员讲解了这次社区服务的相关要求和重要意义后,带领着矫正人员直奔目的地汶阳镇马东史村。这个村的西边是主干线大坡路,村里决定在路两侧栽植樱花,打造靓丽的景观路“樱花大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带领矫正人员赶到后,村干部马书记仔细讲解了樱花的栽植、管护方法,然后指挥矫正人员进行了挖树穴、栽苗、浇水。一上午的时间共栽植樱花300株,马东史村对汶阳司法所组织这次植树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这次植树活动,让社区矫正人员学会了樱花的种植方法,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和社会效应。
撰稿:李伟
2014年3月12日
第三篇:XX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XX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常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切实提高矫正质量,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真正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XX司法所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部分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走访谈心。
2014年4月23日,XX司法所得知社区矫正人员黄某和兄弟因母亲赡养问题发生纠纷,XX司法所立即组织镇综治中心、村民委员会包片干部,到黄某家中了解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听取其思想汇报和认识,了解事情的原委。当即召集其兄弟和母亲进行座谈,经过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将其母亲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XX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工作人员不放过任何问题,与社区矫正对象促膝谈心,对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和思想状态进行充分了解,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所面临的困难,扎实开展社区矫正,提高守法意识,争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第四篇:2011年双河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2011年双河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努力提高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双河”、“法治双河”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三、工作目标
一是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试点社区矫正对象不漏管、脱管,减少或杜绝重新犯罪;
二是规范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三是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和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作为考核、鉴定与奖惩的依据;四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和自控能力,提高矫正质量。
四、工作措施
1、在完成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矫正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对矫正对象按犯罪性质、矫正期限及刑罚的不同,分别进行谈话了解,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矫正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根据各个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矫正方案,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记录区分。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社区矫正档案要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按照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规范完善相关资料并录入移动信息平台。对每个解矫对象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防止超期解矫现象发生。对解除矫正的矫正对象档案做到资料真实有效、归档材料齐全、装订顺序正确。
3、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规定,在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时给予不同的引导,根据个人身体、工作状况,分别安排社区公益劳动,参加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另外,特别是对于个别不服从管教的,依法予以严惩。
4、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协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在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5、坚持“矫正为本”的原则,规范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按规定组织矫正对象开展警示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劳动、技能培训等专项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从解决矫正对象实际困难入手,制定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依法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服法;
6、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使社区矫正工作者达到“六清”:矫正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
7、坚持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操作维护,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高效运作、安全稳定,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办事效率和科技含量,强化对重点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强化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治。
8、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帮教力量。落实社会矫正对象与志愿者1:2的比例组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
9、按上级部门要求配足社区矫正志愿者,使社区矫正工作向专业化迈进,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10、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
11、积极树立矫正对象转化改造典型。对矫正对象在矫正监管期间助人为乐、有重大贡献等突出表现的,可以作为矫正对象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激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同时,对在矫正期间不服从管理,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矫正制度的矫正对象,根据每月、每季计分考评结果予以一定的惩处,达到警示矫正对象的目的。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社区矫正报到制度,矫正对象在收到生效法律文书7日内到司法所报到,办理各项矫正手续,填写《社区矫正保证书》。二是工作例会制度,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和矫正对象思想动态,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三是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要求矫正对象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每月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四是考核奖惩制度,每月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情况、公益劳动表现和遵章守纪情况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评分。五是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司法所建立规范的矫正工作档案,对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社区矫正的有关资料进行统一保管,严格按照“四书” “五表” “一录”的规定格式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单独立卷。
13、广泛搜集各方面信息资料,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社区服刑人员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五篇:溆浦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业务培训
溆浦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业务培训
3月11日,溆浦县司法局召开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为了先行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启动工作的准备,会议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了会议议程,组织了全体司法行政干警进行了社区矫正的专题业务培训。
会上,县司法局局长武清勋强调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全县司法行政干警要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体制和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全新的职能,全县司法行政干警要切实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及时掌握社区矫正的相关业务知识,为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县的即将启动做好思想上和业务上充分准备。
这次业务培训,除了介绍了全国和全省社区矫正的工作情况外,主要是就社区矫正的历史演进、概念及其内涵、适用范围、工作的主要内容、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上的主要职责以及社区矫正专业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了大致的阐述。同时对启动后的第二期业务培训的内容如社区矫正的操作流程和档案文书等做了简明扼要的讲解。
通过这次培训,全县司法行政干警对社区矫正这项全新的工作职能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初步树立了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信心。因此,这既是一次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司法行政工作而提高工作能力的业务培训,也是一次社区矫正工作启动前的司法行政系统内的思想大动员,获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