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05: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中国地质学会在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和第38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理事部门、会员单位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2007年,学会全体同志锐意进取、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在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期刊出版、组织建设、人才举荐、媒体宣传、经费筹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活跃,服务能力增强,社会影响力扩大的年度目标。年底再传喜讯,我会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称号,这是中国科协对我会工作的充分肯定。这项荣誉的获得,为地质行业争了光,为挂靠单位争了光,为学会争了光。

一、认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增强学术会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为认真做好学术交流工作,增强学术会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扭转了学术会议参加人数越来越少的被动局面。2007年我们重点对以下两类会议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一)对学术会议,改革其形式和内容,提高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为此,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紧密围绕着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组织会议;二是围绕着学科前沿问题组织会议;三是围绕着走向国际地学制高点组织会议;四是到野外现场召开会议,提高参会人员的兴趣。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理想的效果。本年度计划召开32项学术会议,实际召开46项,交流学术论文1639余篇,参加人数5481人次。比年初安排的32项学术活动多出14项。表明地质科技工作者对我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会议有强烈的需求和积极性,在社会上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如:“陆相盆地系统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国际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暨非开挖设备展览会”、“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等会议,以其新颖的会议议题、深厚的学术内容、灵活的会议形式,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员的参加,社会反响热烈。

(二)改革常务理事会和秘书长会议,发扬民主办会的优良传统,提高学会的凝聚力。2007年共召开秘书长会议5次、理事长会议4次,省级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会议1次。会前,我们都精心组织材料,周密安排会议议程,尽量提供地质行业各部门共同关心的议题、动议,反映地质行业共同的呼声,供大家商议、决策,大大调动了各常务理事单位共同办会的积极性。体现了行业学会为大家服务的办会理念,受到各行业部门的欢迎,提高了学会工作的凝聚力。近期开展的《地质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筹备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筹备国际地球年”等工作,都得到了各部门的积极支持。

二、着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地质工作和地质科技人员的社会显示度

2007年,学会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地质工作的社会显示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利用科普活动,普及国土资源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工作的认知度。2007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同各省级学会在全国各地主办了世界地球日、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全国科普周、科普进学校、科普进庭院等活动,参加人数达数十万人,许多部门和地方的领导参加了这些活动。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普及了地学知识,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

(二)利用社会媒体,宣传地质工作和学会工作,提高学会工作的知名度。据初步统计,2007年,《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众科技报》、《科学导报》等十余种报纸、杂志登载了学会提供的文章近30篇;几十个网站同时宣传了由我会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改写成的新闻稿,有的文章点击率3个月内高达14822次;同时,《国土资源年鉴》、《中国科协年鉴》也登载了学会工作要闻。上述工作,扩大了地质工作和学会工作的知名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力量,深入挖掘著名地质学家和历史名人的事迹,宣传地质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2007年,学会参与筹备了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徐霞客诞辰420周年的纪念活动,得到了江苏省泰兴市和江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温家宝总理给徐霞客诞辰420周年纪念大会发来贺电,徐绍史部长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各大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充分宣传了地质前辈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各界踊跃参加、反映热烈。

(四)办好学会科技期刊,为科技人员搭建永不闭幕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我国有科技期刊5000余种,其中,地质类科技期刊200余种,我会主办、合办期刊19种,其中自办3种。内容涵盖学术、技术、科普、教育等地质学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会员需要。

2007年学会自办的3个刊物除继续得到财政部、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外,《地质学报》中文版再次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全国排名第8;《地质学报》英文版除继续被美国《CSI》收录外,还被《CA》收录,在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中,排名第3,有110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的论文,其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科技期刊的水平。

(五)办好学会网站,为会员单位和会员个人提供便捷快速的网上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的速度,适应青年一代科技人员和社会大众获取知识的要求,2007年,学会对网站版面进行了改造,正以全新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

(六)加强会讯出版,及时沟通情况,让各界领导全面掌握学会情况。2007年,共出版《中国地质学会会讯》4期、《情况通报》6期,及时记录和通报了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特别是今年加大了报道理事单位、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力度,受到各单位的热烈欢迎。

三、积极开展人才举荐和科技奖励活动,创造各类地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为我国地质事业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支撑

2007年,我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的初评工作,共评出董月霞等10名金锤奖候选人、叶晓滨等40名银锤奖候选人,现已公示完毕,稍后,还要经各位常务理事终审确定,正式向社会公布。同时,学会还于去年6月29日启动了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的推荐工作,收到15个省市有效候选人材料70份,初评工作拟于本月底进行。2007年,学会根据中国科协要求,向中国科协推荐了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其中,代世峰、苗爱生、鹿化煜三位同志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另外,我会还组织了两院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工作,国土资源奖的初评工作,向有关部门举荐他们在地质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使更多的知名科学家得到相应的荣誉。

四、加强学会内部自身建设,提高为会员和会员单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充实了秘书处工作人员、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努力营造人尽其才、团结协作、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保障了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2007年,是学会工作人员变动最大的一年,有3位同志离开学会,在地科院领导的支持下,通过竞聘上岗、应届研究生招聘等措施,有4位新同志进入学会工作,大大缓解了学会工作人员紧缺的严峻局面。并且,他们很快的适应了环境,胜任了工作,保障了今年学会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根据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学会还为临时聘任的工作人员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并为他们上了失业、养老和大病统筹等保险。做到了规范用工、合法用工的国家要求。现在学会是一个机构,三种用人制度,这也是一种创新,应该积极探索。

(二)完善了秘书处岗位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2007年,根据地科院人事管理的统一部署,学会也按照要求,完成了竞聘上岗人员的岗位设臵,确定了相应的职责

(三)加强了对二级机构的管理和与省级学会的沟通,树立学会良好的办会形象。秘书处紧急向学会各二级机构发出了《关于举办地质科技培训班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严禁以中国地质学会或专业委员会的名义强行推介会议和收取高额培训费,并设立了监督电话。

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学会二级机构、省级学会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筹备各类学术会议,协助邀请专家参会;了解二级机构和省级学会的要求和动向,及时沟通情况,得到各二级机构和省级学会的一致认可。

五、加大经费筹集力度,提高学会生存能力

(一)通过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筹集经费。如:承办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学术论坛,组织中国科协《地质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等工作。

(二)通过申报项目筹集经费。2007年,学会向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共申报项目12项,批准7项(1)农村水污染综合控制战略研究;(2)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3)重点学术会议1项;(4)高层次人才信息采集工作1项;(5)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3项。目前,各项课题正在按照各自的要求,全面实施之中。

(三)通过收缴会费筹集经费。从2007年,学会设专人负责会费的收取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学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力的支持了学术活动的开展。

经过大家的努力,2007年各理事单位上交会费等资助54.28万元(其中包括有的理事将4年会费全部交齐),国土资源部拨款50万元,中国科协资助121万元(学术活动经费、精品期刊经费、科普经费和委托项目经费),总收入226.28万元。支持学术活动、补贴期刊出版146万元,设备购臵6万元,聘任人员及工作人员津贴50万元,科普活动6万元,共计支出208万元。基本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

六、其他正在进行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积极筹备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工作。本月8日,部外事与科技司召开会议,全面启动33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备工作。目前,已落实组团专项经费150万元;学术论文的征文本月底结束,现正在审查出版之中;大会展览的展区已初步落实,展览的内容现已下发通知,请各单位提供资料,供筹委会选用。力争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精美的展览,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地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参加中国国际地球年的活动。联合国第60届大会于2005年12月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联合国国际地球年,我国是提案国之一。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委员会,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有关活动。根据国务院的批文,中国国际地球年的负责单位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行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地质学会。

目前为止,学会秘书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编写了“中国国际地球年启动活动专项经费预算”、“中国国际地球年启动仪式筹备会议方案”、“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启动仪式方案”和“中国国际地球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经费100万元,目前,正在制作各种宣传手册、口号、会微、宣传招贴画等,供中国委员会使用。

(三)组织了向国际地球年组委会推荐大学生地学作品竞赛中国赛区候选人的活动。根据国际地球年组委会安排,国际地球年期间将开展大学生地学作品竞赛活动,颁奖活动将于2008年2月12-13日在法国巴黎国际地球年开年仪式上举行。国际地球年组委会分配我国推荐5个参赛名额。

(四)积极落实筹备“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工作。2007年3月16日,协助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人事教育司召开了注册地质师筹备工作专家座谈会,就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方案进行了讨论,完成了一系列的文件准备工作。明天下午,部地勘司召开行业管理会议,将涉及本项议题。

(五)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建国以来,全国构造大会分别于1965年、1979年、1987年召开过三届,至今已20年没有开过,备受各界瞩目。本次会议计划2008年10月中旬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现已经有15个部门39个单位同意作为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共同发起单位。12月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了组委会协调会议,协商成立了会议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以及筹资小组。目前,各组已经开展工作,相应的任务正在落实之中。

七、2007年学会工作有成绩,也有不断改进的地方。成绩属于全体理事单位、全体理事、全体会员,荣誉属于大家,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在08年中加以改进,不断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深刻的体会。

(一)上级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学会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完成的,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和38届理事会对学会工作的支持,为我们完成学会任务、做好学会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学会各理事单位、全体会员和挂靠单位的理解和配合,是做好学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学会是由各理事单位、全体会员共同组成的学术团体。要完成每项工作,必须得到大家的理解和配合。一年来的工作表明,我们完成的每项工作,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在大家充分理解、全力配合下完成的。没有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就不能完成和做好学会工作。

(三)学会工作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当前学会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国家经济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学会工作必须与日俱进,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创新性的做好工作;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满足国家的需求;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全体会员做好服务,提高学会的服务能力,扩大学会的影响力。一年来的工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做好学会工作,秘书处是关键。秘书处负责学会日常工作,全体工作人员要继续团结协作,识大局、讲奉献,尽职尽责的做好每项工作。一年来秘书处全体人员克服人员少、变动大、任务重等困难,为完成07年的工作做出了贡献。作为秘书长,我感谢大家的密切配合和辛勤劳动,正是由于你们的努力工作,才使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

第二篇: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附件1:

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在第38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围绕本届理事会的任期目标,团结协作、努力工作, 拓宽思路、锐意进取,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现将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简要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2007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组织召开了3次秘书长会议和2次常务理事会议

分别于2007年1月19日、4月16日、7月26日,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第3次、第4次、第5次秘书长会议。1月30日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第4次常务理事会议和5月以通讯方式召开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就中国地质学会有关问题进行了审议。

第3次秘书长会议听取中国科协七届二次会议全委会情况汇报和2006年中国地质学会工作汇报,讨论了2007年工作要点,审议了地质制图、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名单、科普委员会更换主任和增补学会理事的报告,审议了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同意将上述内容提交常务理事会议审议。第4次常务理事会议对第3次秘书长会议提交讨论的问题进行了审议,与会常务理事对秘书处2006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秘书处在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工作有新意,呈现出新气象。同时,对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和2007年工作要点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修改后以通讯形式征求常务理事意见。会后,秘书处对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和2007年工作要点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并提交第4次秘书长会议讨论通过,第4次秘书长会议还探讨了召开学术年会的工作设想,听取了2007年学会工作会议筹备情况和2007年会费的收缴情况及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和国际地球年有关情况汇报。5月以通讯形式举行了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就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和2007年工作要点等有关问题进行审定通过。7月26日,召开了第5次秘书长会议,与会秘书长听取了秘书处关于2007年申报中国科协课题情况和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论文征集筹备工作及国际地球年中国筹备情况汇报,听取了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论坛情况汇报,讨论了召开学术年会有关事宜,审议了分机机构换届名单和新增理事名单,探讨了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工作设想等事项。

二、筹备召开了春节茶话会和2007年学会工作会议

2007年2月14日,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春节茶话会在国土资源部山水宾馆会议厅举行。200余名地质学家、地质工作者参加了春节茶话会。孙文盛理事长和涂光炽、陈梦熊、赵鹏大等16位两院院士亲临会议。茶话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王京彬主任主持。

茶话会学会是一年一度例会,深受地质学家们欢迎,这是相互问候、交流信息的平台。朱立新秘书长首先简要介绍了学会2006年工作情况和2007年学会工作的总体思路,他对理事部门、会员单位和全体会员的支持表示感谢。在朱立新秘书长汇报后,孙文盛理事长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代表学会理事会,对大家长期给予学会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国土资源系统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中国地质学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他对学会2006年工作表示满意,也对学会今后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面向地质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支撑力;二是要面向广大会员,不断增强凝聚力;三是要面向社会,不断扩大影响力。他表示,国土资源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科协和有关部门的代表相继发言,与会老、中、青地质专家欢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了地质工作美好未来。茶话会当天,正逢中国科学院院士涂光炽先生87岁华诞,孙文盛理事长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向涂光炽院士敬送了花篮,会场上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表达了大家深切的祝福!其间,茶话会还安排了抽奖和中外名曲演唱活动,将茶话会的欢快气氛推向了高潮。

2007年5月10-11日,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省级地质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7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江苏省地质学会的高度重视,资源厅和学会的主要领导和江苏省科协秘书长出席了会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陶培荣厅长、江苏省科协詹庚庆秘书长、南京地矿所陈国栋所长分别代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省科协、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讲话。

这次会议传达了中国科协“七届二次全委会”和“全国学会工作会议”精神,朱立新秘书长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开创地质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交流学会工作经验,探讨今后发展思路。报告从八个方面对全国各省级地质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2006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与会代表围绕 “工作报告”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工作报告”全面、详细,全面记录了中国地质学会、各省级地质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与往年相比,今年增大了总结省级学会工作的篇幅。与会代表来自不同的地区,组织开展学会工作的方法也不近相同,但在搞好学会工作中,有一个共同认识:搞好与挂靠单位的关系,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搞好与理事部门的关系,得到会员单位、理事单位的支持,是顺利开展学会工作的基础。与会代表们表示通过交流加强了各省级学会和专业委员会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树立了更坚定的信心。

朱立新秘书长就开展学术交流、做好科学普及、实施精品期刊工程、大力发展会员、拓宽服务领域、完善网络建设等方面部署了2007年工作。他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抓住机遇,趋势而上。二是主动进位,争取支持。三是创新工作,突出重点。四是做好服务,加强联合。

三、圆满完成了中国科协委托的多项工作和2007年中国科协课题申报工作

1、完成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出版工作 《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协首批认定的开展“学科发展进展研究”30个项目之一,由中国地质学会负责实施。自2006年6月起,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了数十位地质专家,分别就地层和古生物学、岩石学等11个专业学科开展了学科发展研究,在系统总结、研究和分析地质学科近年来主要进展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报告,提交中国科协并获通过。2007年2月14日—28日,秘书处组织完成学科发展最终稿大样的校对工作,3月20日,在中国科协举行的“2007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发行了包括《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在内的30个学科发展研究报告。4月初,秘书处将《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寄给各位常务理事和有关部门,7月初,向有关单位优惠征订《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承办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学术论坛的组织工作

受中国科协学术学会部委托,我会承办了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学术论坛的组织工作。2月底,完成起草了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2007)学术论坛初步方案;3月初,与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消防学会联系,催交各专题报告编写方案;3月28日,召开了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学术论坛筹备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会议名称、主题、内容及会议时间等内容;4月19日,召开了专题报告执笔人专题汇报,各专题取长补短,相互征求意见。

5月28日-29日,“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工作在自然灾害预防一线的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教授、领导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苏义脑,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庄肃明,中国消防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海洋学会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杨文志副部长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协从1988年起主办减灾会议和出版减灾蓝皮书的情况,以及从2007年转变为减灾论坛的基本设想和实现目标,随后,冯长根书记作了重要报告。他说: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本次研讨会我们重点围绕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度大、公众关注度高的煤矿和非煤矿山、滑坡泥石流、雷击等重大灾害事件展开,三类灾害每年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中国科协要号召方方面面的专家,动员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于矿山坍方、涌水、瓦斯爆炸,大型工程、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的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雷电等自然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治手段的研究上。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查明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本质,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为国家提出实事求是的建议和对策是中国科协的任务。

会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刘传正研究员作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报告;中国矿业大学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武强教授作了“中国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调查与预防”研究报告;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广东防雷中心主任杨少杰高级工程师作了“中国雷电灾害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三个报告人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介绍了各灾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灾害发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和机制、国外治理和预防的最新技术与方法、对策与建议,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围绕三个报告,分组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会后,现已形成了三个分报告和一个8千字的总报告,已报中国科协。

3、积极组织2007年中国科协课题申报工作

4月初,秘书处积极组织2007年中国科协课题申报工作,今年学会向中国科协申报的课题情况,经过专家评审和公开答辩,到目前为止,我会有三个课题获得资助(2007年6月—2008年6月):(1)“农村水污染综合控制战略研究”;(2)“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3)重点支持学术会议1项。现秘书处正组织人员实施。

四、学术交流方面的工作

1、制定2007年中国地质学会学术活动计划 今年学会学术活动计划,共有32项,其中,岩石类会议2项、地球化学类4项、能源类4项、工程类6项、地质教育和科技期刊类6项、地质公园类3项、其他类7项。经过两次秘书长会议的认真讨论,结合会议内容、规模及我国当前地质工作热点问题,其中有6个会议作为学会2007年的重点学术会议,其余26个会议作为一般会议,已经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

2、按照计划精心组织召开了部分学术会议

按计划已召开的学术会议有:海相油气勘探开发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油气勘探成败与发现规律学术研讨会、第11届中国非开挖技术年会、地质科技期刊如何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讲座等。

这些会议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如:2007年3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南京市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于国际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60多人参加了会议,一千余人参观了展览。除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术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外,南京市建委、南京公用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刘广志院士发来了贺信。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会上按排的“2006年中国非开挖行业回顾”、“非开挖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和“非开挖专业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等大会报告,在与会代表中产生极大兴趣。会议还组织了技术讲座,深受与会者的欢迎。

2007年6月12日-15日,“第二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环境保护与教育”在中国江西省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召开。来自中国、比利时、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境)外代表31人。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出版会议论文集一部。30余家中国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报名参加研讨会期间举办的地质公园推介及展示会。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主题为:加强地质公园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国家地质公园与世界地质公园的网络建设,以科学研究带动地质公园建设,向公众推介地质公园。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办的《油气勘探成败与发现规律》学术交流会,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单位5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剖析了油气勘探发现过程规律,总结了经验教训和深化油气勘探工作。勘探实践证明,勘探理论的超前攻关、勘探思路的及时转变、勘探成败的反思是油气再发现的重要条件。

3、召开了历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学术交流会

4月28-29日,历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正值“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历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银锤奖”的获奖者代表和正在攻读地球科学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在校研究生180余人参加了会议。孙文盛理事长、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张洪涛副局长、闫学义局长、徐水师局长、韩豫川局长及中国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孙枢、沈其韩、裴荣富、赵文津、王铁冠等两院院士亲临大会。

孙文盛理事长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青年地质科技奖在发现、培育地质科技人才,引导青年地质学家为国争光、推动中国地质科技事业进步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他希望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用心做事,在善待别人的同时善待自己。孙枢院士作为“青年地质科技奖”设立、发展的支持者和见证人,对“青年地质科技奖”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与会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给予了殷切的期望。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教授也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四位“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及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代表,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学术报告。分组会上与会代表分三个专题进行讨论,一是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如何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自身发展与地质事业紧密结合。二是交流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在矿产、资源、工程、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成功经验,以及成功走向国际舞台的经验。三是讨论学会利用何种资源和方式更好地为青年人才的培养、举荐服务,为源源不断地造就地质科技人才建立长效机制。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地质学会为青年人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为有志于地质工作、地质科技的优秀人才指明了方向。近2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的设立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正确决策,它在发现、培育地质科技人才、引导青年地质学家为国争光、推动我国地质科技事业的进步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许多获奖者在地质科研、地质找矿、地质灾害治理、科技管理等领域作出了许多成绩,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会议不仅得到获奖者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得到《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众科技报》、《地质勘查导报》等新闻媒体在显著位置对会议的议题给予了深入报道。

4、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论文征集工作

2008年8月6日—14日,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挪威第33届组委会的2号通知在网上已发出,与一号通知书相比变化较大:内容不再以北极为主,各大洲地质全有;会期缩减一天;增加了国际行星地球年的内容;各时间段收费标准不一,增幅较大。近期国土资源部科技外事司与地质学会共同探讨了组团事宜;中国地质学会编制了组团专项经费预算,已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两轮答辩。现在秘书处已经完成并发出了“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征文通知,就大家关心的时间、交费等问题作详细说明并对相关事宜提出具体要求。我们力争推荐高水平的论文代表中国代表团参加大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地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5、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科学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学科领域涉及地球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方方面面。1965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构造地质会议,1979年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构造会议,1987年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会议。自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召开迄今,中国构造地质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计划2008年10月中旬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会议将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及邻区为重点,研讨大陆和海洋板块构造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各部门在构造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我们邀请了各相关学会、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做联合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的发起单位,现在邀请函已经发出。

6、筹备学术年会工作

对于学术年会问题,学会秘书处征集各方意见并提出年会设想,4月16日在第4次秘书长会议上进行了讨论。与会秘书长们一致认为: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的交流,为地质工作各部门提供科技成果的交流平台,探讨地质工作的新思路,介绍新方法、新技术在地质科学领域的应用等十分必要。为确保组织好学术年会,2007年7月18日专门召开了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座谈会,讨论了年会主题、组织方式等。根据会议讨论结果,秘书处再次起草了学术年会组织规划初步设计方案,7月26日提交第5次秘书长会议讨论,与会秘书长认为:组织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会议主题最好围绕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建议每二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考虑到与明年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国际地球年开年等大型会议冲突,建议明年准备召开的学术年会改在2009年初召开,会议主题下次秘书长会再议,相关事宜需报常务理事会审批。

五、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

1、世界地球日及地学夏令营活动

2007年4月22日,举办了第3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主办。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孙文盛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发表了致辞,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鹿心社、贠小苏、汪民、王世元、党组成员甘藏春、王瑞生、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出席了开幕仪式。活动现场,通过组织专家现场咨询;“李四光中队”少先队员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为公众开设地学科普知识展区:地学科普知识展板,温热泵原理示意模型,矿物、岩石、观赏石标本;向公众发放“世界地球日”特刊、纪念徽章及其它科普宣传材料和纪念品等活动,宣传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及子孙后代唯一家园的理念,强调了善待地球,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另外,地学夏令营活动,现正在全国各地举行,中国地质学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总营活动,去年是全国总营活动年。

2、中国国际地球年筹备工作

联合国第60届大会于2005年12月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联合国国际地球年,我国是提案国之一。该项活动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地学为主导的国际年活动,目的是通过加强地学教育与科研,全面宣传地球科学服务社会的理念,促进地学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根据联合国决议,国际地球年将主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组织实施。同时,各国需成立相应的国家委员会,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际地球年国家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学界希望中国作为地学大国和国际地球年的重要推动者在国际地球年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做好地球年国内和国际工作,国土资源部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关于成立联合国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的请示,建议尽快成立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国委员会,同时建议委员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外交部、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相关单位为委员单位。此请示报告已得到批准,根据国务院的批文,将尽快成立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国委员会以及负责组织实施各种活动的行动委员会。

中国国际地球年的负责单位是国土资源部,国际地球年中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际司,现全委会成员基本落实,行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地质学会。到目前为止,学会秘书处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如编写中国国际地球年启动活动专项经费预算,已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答辩;起草中国国际地球年启动仪式筹备会议方案、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启动仪式方案、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行动方案等。经多次协商拟于2007年8月底左右召开“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成立筹备会议”、9月底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成立大会”,我会已提出了具体行动方案,包括口号、会微等方案报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第一次会议审批。

六、出版及宣传方面的工作

1、公开刊物出版情况

《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出版6期、《地质论评》已出版3期、《地质学报》英文版已出版3期。另外,经过评审、答辩等程序,2007《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继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A、B、C类的资助。为了给会员提供更多科技成果宣传阵地,近年我会有计划的收编一些地方级别的刊物作为学会的刊物,如2005年《西北地质》正式做为学会刊物之一,今年我们经过与江苏地调院、地质学会协商,把《江苏地质》更名为《地质学刊》,以缓解我会缺乏技术类刊物的现象,目前正在按新闻出版署的要求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2、内部工作刊物出版情况

《中国地质学会会讯》已出版2期、《情况通报》已出版3期。

3、媒体宣传工作

为提高学会在社会的知名度,我们向《国土资源年鉴》和《中国科协年鉴》提供了关于中国地质学会2006年工作的稿件。为《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众科技报》、《地质勘查导报》等新闻媒体提供我会在学术活动、科学普及等工作新闻报道材料,得到上述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

4、网络宣传工作

利用学会网站,积极报道我会的重大活动,宣传省级地质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取得的工作成绩,及时刊登有关的会议通知和重要事件,受到有关部门的欢迎。

七、人才举荐及评奖方面的工作

1、举荐青年人才

根据中国科协要求,积极组织向中国科协推荐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工作。截止到目前,已有17名获得过中国地质科技奖的人员,荣获了中国青年科技奖。现正在公示还有:代世峰、苗爱生、鹿化煜三位同志。

2、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07〗2号)的通知精神,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1月29日以2007地会005号文件的形式向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及各理事单位发出了《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07年3月9日,经陈毓川、孙枢、翟裕生、王铁冠院士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向中国科协推荐的两院院士候选人。

3、国土资源奖初评工作

3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向省级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发出了《关于开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推荐申请项目。截止到6月10日,共收到申请项目12项,经过秘书处资格审查后,6月27日,组织召开2007国土资源奖初评会议,经与会专家认真评议,本着宁缺勿滥原则,最终推荐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

4、启动了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和第四届黄汲清奖评奖工作

2007年6月20日,已将《关于推荐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发送到各省级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理事单位,要求9月30日之前报送材料。申报者必须是1968年1月1日后出生。

2007年6月29日,已将《关于推荐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通知》发送到各省级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理事单位,要求10月15日之前报送材料。候选人必须是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八、网站建设方面的工作

中国地质学会网站设立于1997年,在宣传报道学会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利用网站做好学会宣传交流工作,秘书处多次组织人员讨论学会网站建设问题,探讨如何完善网站设置模块,以适应学会发展的需要,新的版面设计正在进行,近期将会以全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

九、其它方面的工作

1、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

2007年3月16日,协助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人事教育司召开了注册地质师筹备工作专家座谈会,就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方案进行了讨论。陈毓川、刘益康等9位专家及地质勘查司、人事教育司和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通过讨论与会专家达成了以下共识:

1、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非常必要,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地质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结合我国国情和人事部的要求,现阶段国土资源部设立的矿产储量评估师、矿业权评估师和拟建的注册地质师制度,实行“三师并立、各司其职、共同发展”,同时与地质勘查单位管理结合;

3、注册地质师制度建设,应在人事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由国土资源部人事教育司和地勘司共同管理,中国地质学会负责具体实施。会后,秘书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了“关于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报告”,于4月1日交到地勘司,7月26日将“中国注册地质师认证筹备工作情况简介”既注册地质师筹备工作的来龙去脉交到地勘司,供其向有关部门汇报时参考。

2、完善中国地质学会基本材料

根据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的指示,秘书处完成了中国地质学会简介的编写和理事会、秘书长及办事机构、专业委员会、省级地质学会通讯录的编辑,整理了近年来学会工作情况及今后主要工作的汇报材料,供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地质学会所用。

3、完成学会办事机构人员调配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开展的院机关处室(中心)领导岗位第二轮竞聘上岗工作安排,4月,秘书处处长、副处长岗位参加了院机关管理处室领导岗位竞聘工作,期刊处处长、副处长岗位参加了院机关业务处室领导岗位调配工作。6月,招聘了三名工作人员,一名博士后、两名硕士,他们都是学地质专业,现已全部到位,学会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4、完成与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签定用工合同,并为他们上了失业、养老和大病统筹保险。

5、规范了专业委员会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行为

针对有些社会上的公司、团体,以赢利为目的,打着中国地质学会或中国地质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旗号,组织各种名义的培训班,向地质行业有关部门发号施令,严重损害了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的行为。4月,向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分会、工作委员会发出了《关于举办地质科技培训班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严禁以中国地质学会或专业委员会的名义收取高额培训费,维护中国地质学会及专业委员会自身的形象。并设立了监督电话。

6、完成编制2008预算及答辩工作

十、会费收缴工作情况

经过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多次与理事单位联系,截止到2007年8月底,共收缴会费43万元。

第二部分:2007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术交流活动方面

1.围绕地球年10大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活动;

2.组织好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征文工作,积极参与筹备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地质代表团事宜;

3.组织、管理好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学术会议。

二、承担中国科协项目研究方面

1.农村水污染综合控制战略研究; 2.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3.其他待批项目。

三、科学普及方面

1.围绕国际地球年活动,开展组织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编写科普读物等有关活动;

2.按照中国科协要求提供宣传资料,使地学科学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培育公众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的认知水平;

3.委托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撰写宣传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历史。

四、期刊编辑出版方面 1.继续做好《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和《地质论评》中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 2.要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进入《SCI》、《CA》、《EI》、《日本科学文献技术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等五大国际检索系统,提高学会刊物的国际知名度;

3.继续做好内部刊物《中国地质学会会讯》、《情况通报》编辑出版工作。

五、组织建设方面

1.继续做好分支机构的换届和管理工作,探索专业委员会与挂靠单位的共建问题,争取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

2.指导省级地质学会换届工作,完善健全省级地质学会组织,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六、网络建设方面

1.要健全中国地质学会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立不同级别的人才数据库和会员数据库,供会员单位使用;

2.要建立快速的国内外信息传播平台,随时转发国家有关地质行业改革和工作部署的方针政策,提供更多的国内外信息,提高实效性和准确性;

3.要提供电子版的会讯、学术期刊的全文和摘要,供不同的读者使用; 4.要尽快解决原有网站存在的技术缺陷,在提高网速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内容易于下载,满足会员单位的需求。

七、其他方面

继续做好注册地质师资格认证筹备工作,为今后我国顺利进入国际地质市场培养人才。

第三篇: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姓名:刘辉 学号:1002122322 任课教师:杨娟 周东升 刘宝林

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开课时间:2014.2-5

第四篇:中国地质调查局(范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确保地质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

第三条 项目管理原则

(一)法人负责制;

(二)项目管理与业务推进相结合;

(三)分类分级管理。

第四条 地质调查项目按工作性质划分为调查类、科研类、综合类;调查类项目按地域划分为大区、跨区域、全国性三类。

第五条 地质调查项目按计划项目、工作项目设置。项目负责单位分别称为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实施单位”)、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第六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本部(以下简称“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或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部(以下简称“地科院”)、承担单位三级管理。

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设立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应有地质调查项目管理机构。

第七条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论证与计划编制,任务下达,设计编制与审查,项目实施与监督检查,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与验收,资料和成果管理等。

第二章 项目管理与业务推进职责

第八条 地调局主要负责地质调查工作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及业务推进。

(一)组织编制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计划项目设置方案、项目计划和预算建议,明确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审定计划项目负责人;

(二)组织计划项目立项论证与评估,审批计划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编制并下达工作项目任务书;

(三)督促检查项目施工进度、项目质量及经费使用情况;负责项目任务重大调整的审批与重大质量事故查处;

(四)负责项目技术、财务和统计报告的审查、汇总分析;

(五)负责组织计划项目成果报告评审和验收,组织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的审查;

(六)负责地质调查成果和资料管理,发布地质调查重大进展和成果信息;

(七)负责跨区域、全国性及海洋地质调查类和综合类计划项目中工作项目管理。

第九条 大区地调中心主要负责本辖区计划项目中工作项目管理,地科院主要负责所属单位负责的计划项目中工作项目管理。

(一)组织新开工作项目论证、续作工作项目评估;

(二)组织设计审查、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

(三)组织工作项目验收;

(四)督促检查工作项目进度、质量与经费使用情况;

(五)汇总编报技术、财务和统计报告;

(六)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汇交地质资料;

(七)大区地调中心负责本辖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地质资料接收、保管与服务工作;

(八)承办地调局委托的有关项目管理工作。第十条 实施单位负责计划项目的业务推进。

(一)编制计划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提出工作项目设置方案,推荐计划项目负责人和工作项目承担单位;

(二)组织编制新开工作项目可行性报告、续作工作项目评估报告;

(三)指导工作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的编写;

(四)负责工作项目立项论证、设计审查、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

(五)制定计划项目相关工作技术要求;

(六)指导工作项目实施,组织重大业务问题交流与研讨;

(七)负责实施计划项目,提交计划项目成果; 第十一条 承担单位主要负责工作项目的实施与业务推进。

(一)负责新开工作项目可行性报告、续作工作项目评估报告、工作项目设计的编制、优选项目负责人;

(二)负责工作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初审;

(三)负责项目技术、质量及经费管理;

(四)编报工作项目技术、财务和统计报告;

(五)受委托组织工作项目设计审查和野外验收;

(六)编制工作项目成果报告、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和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

(七)向实施单位提供相关项目资料和成果;

(八)按规定汇交和保管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章 立项论证与计划编制

第十二条

地调局依据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等相关规划,在充分征求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审定。

第十三条

地调局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确定计划项目与实施单位。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会同实施单位,在征求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落实计划项目任务。实施单位编制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工作项目设置建议,推荐承担单位,经大区地调中心或地科院审核,报地调局。第十四条 地调局组织专家对新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对续作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地调局根据论证结果,下达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意见。

第十五条 承担单位主要以委托形式确定,具备条件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定。中央和地方公益性队伍、行业队伍及院校以委托形式为主。承担单位根据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新开工作项目编制可行性报告,续作项目编制评估报告,经实施单位审核后,提交组织论证单位。

第十六条 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以计划项目为单元组织新开工作项目论证,续作工作项目评估,邀请相关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七条 地调局根据项目论证结果,编制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向社会公示,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八条 地调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审定的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编制项目预算建议,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九条 地调局根据国土资源部下达的项目计划,印发地质调查项目计划,主送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和地调局机关有关部室,抄送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任务下达

第二十条 任务下达采用计划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批复和工作项目下达任务书的形式。

第二十一条 计划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经地调局审定后,向实施单位下达计划项目批复意见,抄送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

第二十二条 总体实施方案批复意见包括计划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周期、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总预算、计划项目负责人、成果提交时间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地调局组织编制工作项目任务书,下达承担单位,抄送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实施单位和工作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工作项目任务书包括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周期、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成果资料提交时间、经费预算等内容。

需提交阶段性成果的项目,在任务书中应明确提交的阶段性成果的名称和时间。

第五章 设计编制与审查

第二十五条 实施单位依据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意见,修改完善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报地调局备案。第二十六条 承担单位依据工作项目任务书,在实施单位指导下,编制新开工作项目总体设计或续作工作项目工作方案。

第二十七条 工作项目总体设计由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以计划项目为单元组织评审。工作项目总体设计或工作方案经承担单位初审后,报组织审查单位。部分项目的设计可委托承担单位评审。

第二十八条 组织审查单位对新开工作项目总体设计书,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续作项目工作方案进行审批。

第二十九条 设计评审采取会审或函审形式,以会审形式为主。

采取会审形式的,评审意见在专家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并与承担单位交换意见。

采取函审形式的,评审意见由组长根据专家书面意见综合后,提交组织审查单位。

第三十条 设计评审应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并对设计质量评定等级。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不合格等级的设计重新编写后,需重新评审,重新评审的设计,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第三十一条 组织审查单位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向承担单位下发评审意见书。

第三十二条 承担单位按照设计评审意见书,完成设计书的修改,并提交组织审查单位。组织审查单位审核后,向承担单位下发设计审批意见书。

第三十三条

组织审查单位在工作项目设计审查结束后,向地调局报送设计审查工作总结。

第六章 项目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承担单位负责工作项目的实施。承担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培养人才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三十五条 承担单位应对项目质量和原始资料进行严格管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经费监管。项目组对原始资料进行100%的自检和互检。

第三十六条 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业务指导,适时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

第三十七条 大区地调中心负责监督辖区内项目实施,地科院负责监督所属单位内项目实施,对项目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其中,质量抽查和经费使用情况抽查比例不低于当年工作项目总数的20%。

第三十八条 地调局对项目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当年工作项目总数的10%。

第三十九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工作报告制度。工作报告分为技术、统计、财务报告及专报。

第四十条 技术报告分为半年报、年报。承担单位按项目属地原则报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所属单位报地科院,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汇总后报地调局。全国性、跨大区、综合性项目由实施单位报地调局。

第四十一条 统计报告分为季报和年报。承担单位按项目属地原则报大区地调中心,由大区地调中心审查汇总后,上报地调局。地科院所属单位承担的项目向地科院报送,由地科院审查汇总后,上报地调局。地调局局属单位(除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所属单位外)、国土资源部直属单位、中央管理地勘单位承担的项目直接报地调局。

第四十二条 财务报告为年报。按单位属地原则由工作项目承担单位报大区地调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审查汇总后报地调局。地调局局属单位、行业地勘单位报地调局。

第四十三条 项目有重大进展的,由承担单位以专报形式报地调局,抄报实施单位、大区地调中心或地科院。

第四十四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名称、工作年限、主要实物工作量、目标任务、工作地区、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进行调整的,由承担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调整申请,经大区地调中心或地科院签署意见后,报地调局审批。其他变更报大区地调中心或地科院审批。

第七章 野外验收

第四十五条 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应在现场进行野外验收。野外验收主要是核实野外工作量完成情况、野外工作质量及野外工作设计执行情况等。

第四十六条 野外验收工作由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也可委托工作项目承担单位组织验收。

第四十七条 承担单位在野外工作结束前,向大区地调中心或地科院提出野外验收申请。

第四十八条 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根据野外验收申请,会同实施单位,确定验收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承担单位应提供野外验收所需的资料,并提供便利。

第四十九条 野外验收结束后,野外验收组应提交验收意见。组织验收单位审核后,向被验收单位下发验收意见书。

第五十条 验收意见明确需要补充野外工作的,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及时补充野外工作,并向组织验收单位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经组织验收单位认可后,方可转入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五十一条 承担单位在野外验收结束后,须向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报送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

第八章 成果报告评审与验收

第五十二条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评审与验收实行计划管理。地调局负责下达项目成果评审和验收计划,实施单位、承担单位按计划规定时间提交成果。

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为工作项目成果组织评审和验收单位。地调局为计划项目成果组织评审和验收单位。实施单位为工作项目成果评审负责单位。

第五十三条

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应按计划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工作项目设计书和成果报告编写要求,编写项目成果报告、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及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报组织评审单位评审和验收。

第五十四条 成果报告评审和项目验收主要依据计划项目总体方案、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评审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批复意见、野外验收意见书及有关技术标准等。

第五十五条 综合性、科研类项目在成果报告评审和验收前,组织评审单位应对野外记录、测试数据等原始资料进行核查。含有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的项目,评审前应进行专门测试验收。

第五十六条 成果报告和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分别评审。成果报告评审应形成专家书面评审意见,并对报告质量进行等级评定。质量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不合格等级的报告应重新编写和评审,重新评审的成果报告不能评定为优秀等级。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应形成审查验收意见书,明确验收结论:通过或不通过。第五十七条

组织评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审查验收意见,向成果报告和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提交单位下发评审意见书。

第五十八条 成果报告提交单位按照评审意见书,完成成果报告修改,送组织评审单位。组织评审单位审查合格后下发审查意见书。

未通过审查的,通知承担单位限期修改,重新上报审查。第五十九条 批准中止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批复意见编写阶段报告或总结,提交组织评审单位评审和验收。

第六十条

项目验收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做出验收结论:通过或不通过。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技术和经费管理情况、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益等。

项目验收可与成果报告评审或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验收同时进行。

第六十一条

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成果登记申请。地调局收到申请后,对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

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证书。不合格需重新申请。

第九章 资料和成果管理

第六十二条

承担单位应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向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汇交项目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同时,具有明确地域项目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承担单位应向项目所在地大区地调中心提交。

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按照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十三条 确因不可抗力无法按期提交地质资料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向地调局提交书面延期申请。

第六十四条

地调局在网站或媒体不定期发布地质资料信息,向社会提供服务。已完成审查验收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含阶段性成果)的地质资料,应及时提供利用服务。

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应履行审批程序,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六十五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地调局所有。实施单位、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享有署名权,具有获得奖励等权利。

第六十六条 发表论文和专著、成果宣传等应注明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专著应向中国地质图书馆上缴一份。

第六十七条 计划项目形成的成果,视工作项目成果贡献大小,享有相应的署名、获得奖励等权利。

第六十八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施中形成有价值矿产地的处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九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奖励制度。设立地质调查成果奖,定期进行评审。

第十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实行项目承担单位信誉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重要环节审计跟踪监督制度。定期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七十一条 建立地质调查项目专家库,实行专家信誉管理。

专家在参加立项论证、设计审查、质量检查、野外验收、成果评审等活动中,实行回避制度。

第七十二条 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地科院有关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

第七十三条 实施单位、承担单位无故未按期完成工作计划,不汇交地质调查资料或不提交项目工作报告,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停止新开项目等处罚。

第七十四条 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发生伪造资料、弄虚作假、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有关管理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地调局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承担地质调查项目资格等处罚,违反国家法律的,交由有关部门处置。

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第七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网络教育专本科2.5年济宁龙华教育招生报名

招生专业(以下专业包括大专和专升本,共计24个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会计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资源勘查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宝石商贸与营销(只有高升专)、采矿工程(只有高升专)。

报名材料:①、报名费②、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或扫描件、毕业证原件或复印件或扫描件③、蓝底1寸彩照4张或电子版照片。

一、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是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内地学教育的排头兵和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2008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独立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中国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培训工作等各类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坚持突出品牌和特色,坚持学校“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以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手段,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形成了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学校远程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教学网站功能齐全,教学资源丰富,实行弹性学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教学支持服务。学院实行与学校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在招生、学籍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等环节,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由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院系积极参与,共同承担、实施完成,保证教学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

二、入学测试

1.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入学:

(1)报考专科层次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学历者,报考专升本层次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A4),经我院审核通过后可免试入学。

(2)获得局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者可免试入学。

(3)参加近两年内成人高考的考生凭成绩单择优免试录取,考生须提供准考证和成绩单原件。

2.根据学院有关规定和教学要求除符合免试入学条件的,必须参加我院统一组织命题的入学测试; 测试科目如下:

(1)专科: 语文、数学综合(满分120分)150分钟

(2)专升本:文科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综合(满分120分)150分钟

理科类: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综合(满分120分)150分钟

3.考试大纲及复习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丛书及考试大纲》2011年版。

5.我院视测试成绩划定录取分数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时,学院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持录取通知书及入学须知到各报名处报到入学。

三、收费标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按照学生选学专业课程的学分收费。收费标准经北京市物价

局或学习中心所在地相关部门批准的标准收费,学生按学费标准在当地学习中心统一交费。

四、教学与考试

1.教学资源

学院统一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范,由主讲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创作组,自主开发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教育课程,同时积极引进新世纪网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等优质的共享资源。

2.考试方法

学生按教学规定时间参加考试,考试由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命题、阅卷,各地报名处组织考试。

3.统考科目

专升本统考科目(2门):大学英语B,计算机应用基础。

五、学历文凭及学位证书

在规定的弹性学习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获得毕业学分,专升本学生还必须通过全国高校网络教育统一考试,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经审核通过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颁发国民教育系列本、专科毕业证书(注明网络教育),电子注册、国家予以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授予学士学位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符合下述条件者,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1)在校期间各门课程平均成绩在70分(含)以上;

(2)网络统考课程合格;

(3)毕业论文成绩在良好(含)以上;

(4)通过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考试;

(5)申请学位的学生应在规定的弹性学制年限内。

六、专业介绍

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研究工业、运输、水利及居住等用途的固定建筑物和设施的规划、设计、建造及维护的一门学科。

本专业是以工程地质、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及基础工程施工为专业特色,培养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宽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从业适应面广。毕业生可在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房屋建筑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开发部门从事工作。

2、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是以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土地管理及房地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理论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测绘、规划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及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土地是对象,法律是前提,3S技术是手段,经济是实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的土地利用与管理,集土地管理、利用、开发、经营、保护为特色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地籍管理、土地调查、土地估价、地籍测量、土地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及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3、行政管理

行政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行政学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各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本专业以传统的行政管理学科为研究方向。在行政管理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国土资源管理的优势,发挥土地行政方面的特长。

4、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市场营销活动规律及其策略的学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营销方法与技巧,掌握从事现代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从事市场开发、营销管理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

5、法学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学科。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并具有较高法律事务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学生毕业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

6、会计学

会计学是专门研究会计信息核算与披露、财务分析与决策等程序和方法的应用型学科。

本专业的学生既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运用会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7、工商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一般性、多学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本专业以管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与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工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与管理问题。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为基础,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开发技能,并应用于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学科。

本专业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从业的适应面广,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

9、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和防御各种灾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以保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物质财富损失为目的的安全技术理论及专业技术手段的综合学科。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安全工程方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安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10、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是融地质理论、勘查技术、矿产地质于一体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资源勘查的工作方法,具有对资源成因和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与研究的初步能力,懂得“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基础理论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信息领域的新兴学科。

本专业培养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矿企业、电厂、政府部门等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工作。

12、宝石商贸与营销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一定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具备从事珠宝玉石鉴定、鉴别及商贸经营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应于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珠宝研究、鉴定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专业课介绍: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结晶学与矿物学、钻石学、珠宝玉石概论、市场营销学、岩石学、珠宝商贸、天然宝石的改善及鉴别方法、观赏石、宝玉石矿床学、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13、采矿工程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固体矿床开采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采矿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煤炭、冶金、材料加工及相关企业从事矿山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下载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地质大学红十字会2013年工作总结

    红十字会2013年工作总结 2013的工作已经基本接近尾声,总的来说,整个学年的工作是进而有序的进行的,每个社员都积极参与,在同学也反应很好。 上半学年我们的主要活动是3月份招新,......

    中国地质勘测工程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

    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

    中国地质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中国地质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书撰写规范(试行) 木科毕业论文或设计书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本科毕业论......

    中国地质大学自荐信

    自荐信 尊敬的中国地质大学招生办领导: 您好!我是2012届高中应届毕业生。我希望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来报考中国地质大学。 我来自一个教师的家庭,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大学教师。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章程 (第八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校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

    中国地质发展史(短小精悍)

    中国地质发展史 ——思想与知识的准备 Xueyezi 2007.8.19(七夕节) ——出自:小木虫 十八世纪后,西方工业勃兴。英国的生铁年产量,从1700年的12,000吨,上升到1840年的 139万吨;而......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 争创2005年度首都文明单位的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于2004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一年来,院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占地1700余亩。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是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校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