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数百万流动人口和谐融入八闽社会
创新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数百万流动人口和谐融入八闽社会
编者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事关社会安定稳定大局。实践表明,社会管理重点在于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为此,我省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将综治工作重心下移,社会管理和服务逐步延伸到人民群众“家门口”。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无论是数百万流动人口和谐融入八闽社会,还是公安部门诸多的便民举措,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本报讯(记者包骞)一站式服务、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我省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将流动人口导入有序管理中,让流动人口积极融入社会。去年,全省共设立流动人口暂住登记申报站(点)3043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所)1876个,办理流动人口暂住登记512万人次、出租房屋备案53万户,免费为153.55万流出育妇办理了《婚育证明》,讨回农民工被拖欠工资2.12亿元。
21日,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内人潮涌动,当地公安、计生、劳动、司法等部门在这里集中办公,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现在办证方便多了,只要来这里,花几元钱就全办好了。”来自重庆的外来务工人员谭国兵说。
晋江市流动人口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各办各的证、各收各的费”,费用一度高达184元,很少人愿意办证,一查证就四处跑。现在几元钱一本证,还能凭证享受儿童免费预防接种一类疫苗、按规定购买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服务等15项优惠待遇。流动人口办证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渐渐从“要我办证”向“我要办证”转变。
2008年,晋江市政府把建设100个规范化的流动人口一站式所(站)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如今,全市已建成规范化所(站)100多个,在建站点30多个,方便流动人口就近办证。
新年伊始,家住福州鼓山镇的林女士来到位于福兴大道的林春兰警务室,在社区民警指导下,利用互联网为自己出租的房屋,以及刚刚租住在自家的小丁进行申报登记。目前,福州市在仓山、晋安试运行出租屋房东和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系统,依托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等多个便捷通道,进行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
在晋江,出租屋旅馆式管理已是耳熟能详:把每户租房作为一间客房,统一为每户出租房编订一个出租房门牌号即客房号,并按照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三类进行滚动管理。不管是房东还是租户都要与派出所签订出租屋治安管理责任书等。
据统计,目前,全省公安机关登记在册出租房屋53万户,同比增长5.6%。针对出租房的管理举措,使我省有效挤压了流动人口犯罪空间。去年,全省共排查出租房屋16.9万户,破获流动人口作案刑事案件2416起,抓获犯罪成员17793人。
此外,我省各地各部门大力创新、推进流动人口亲情式管理服务。把流动人口纳入“平安家庭”创建范围,重点创建一批流动人口“平安家庭”示范户,引导流动人口积极融入当地生活。我省把 2 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去年,向厦门市以外的8个设区市发放补助资金2.5亿元;去年初以来,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流动人口子女62.11万名。
福州鼓山镇红光村协助外来人口成立流动党支部和外来人口驻榕计生工作站,从外来人口中选出支部书记和计生管理人员,由镇村给予适当补贴。晋江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外国人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定期开展外国来晋务商人员调查摸底、入户走访等活动,为外国人提供出入境、生活居住、经商贸易、翻译等服务;去年10月,全省首支“阳光世界”外国友人志愿者服务队在晋江成立。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是与城镇化进程伴生的人口现象,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中,育龄群众占大多数,少数地方因流动而超生、因超生而流动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不久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着力破解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难题。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新机制。切实强化政府流动人口社会管理职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服务流动人口的合力。根据流动育龄群众规模大、流出范围广的特点,主动与全国24个流入地省份开展区域协作,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采取“立足企业建协会,选聘法人当会长,围绕服务抓管理,抓好管理促融合”以及派驻计生联络员等措施,协助流入地做好工作,有力推进了流动人口自我管理、协助管理,既提高了流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又促进了流入地和谐稳定。
破解人口流向引导难题。开展人口流动迁移与空间分布研究,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控人口总量,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促进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同向流动的机制。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区域的居民自觉降低生育数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鼓励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吸纳外来人口定居落户,推动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实现本地化;引导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结合全省工作大局,努力提高武汉城市圈聚集产业、吸纳人口能力,促进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转移,鼓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鄂西边远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构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破解流动人口享受政策难题。着眼于帮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遵循“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保证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等切身利益。加强城镇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服务车、社区服务网点,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可及率,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奖励优待,让更多的流动育龄群众共享公共服务。
破解流动人口动态管理难题。完善流动人口全员统计信息制度,建立健全以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互通为纽带、以业务规范为依据、以层级监管为保障的机制体系,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监控、绩效评估和统计分析监管平台,推动信息流与业务流融合。实行电子办
证,实现一孩《生育服务证》现居住地办理、《婚育证明》异地输出,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制止要求育龄妇女返乡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象,减轻流动人口负担。
破解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难题。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因计划生育引起的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坚决纠正损害流动人口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其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切实保障。
(作者为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第三篇:推行“四环”工作法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推行“四环”工作法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行“四个三”工作法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草堂镇距县城和巫山各半小时车程,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更是全县“两城一园”战略的重要支撑,发展潜力较大。但一度时期,群众上访、禁种铲毒、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社会管理形势严峻,严重制约草堂发展。面对困难,草堂镇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探索建立了以“三平台三公开三教育三述评”为抓手的四环工作法,全力打造便民服务“无障碍”、公开透明“无遮掩”、党员干部“无事故”、干群关系“无隔阂”乡镇,积极探索“民生党建”、“效率党建”,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建设“和谐草堂”、“幸福草堂”。
一、搭建“三个平台”,优化服务解民难
设立“群众工作站”,打破干部身份界限,将原来分散运行的“七站八所”整合起来,实现集中办公“一体化”、接待群众“一条龙”、解决问题“一竿子”。
(一)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一是组建便民服务大厅。整合乡镇人员和机构,设立计生、建管等9个固定窗口和一个综合窗口,公示办事流程、服务内容和办理时限,建立“日记载、周汇总、月小结、季分析”运行机制,开展每月服务之星评选,实行“一窗口受理、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结”。便民大厅自2月27日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1200人次、办理业务400余件。二是推行“一中心三室”建设。即在各村建立“民事村办”服务中心,下设便民服务室、纠纷调解室、经济发展室,由村三支干部担任工作人员,代理群众到镇和县办理需求事项,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咨询、治安防范等工作。三是开展流动便民活动。在奇峰、双谭等原乡政府所在地设立便民服务点,在村级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社组设立委托代办点,组织机关干部每月开展一次“面对面”便民服务活动,建立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二)搭建综治调解平台。一是设立群众接待大厅。整合纪检、信访、综治和司法部分职能,设立群众接待大厅,落实专职人员,推行“六位一体”,分类接访,“一站式”处理。二是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建立电话约访、网上询访、办公室全天候接访的“绿色”通道,实行“领导干部挂牌接访、村社干部参与接访、群众自选接访领导”,面对面与信访人交流,现场受理和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建立流动调解机制。设立群众诉求代理员,全权代表群众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反映解决问题,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立镇村“流动调解团”,在村组建立“流动调解小组”,随时随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信访量直线下降,尤其是到县上访量,由去年占全县20%的量,到目前基本为“零”。
(三)搭建群众参与平台。一是完善了党委决策机制。制定了党委重大事项决定办法,全面推行重大决策“三审制”(镇村干部讨论提议—涉及群众或代表听证—党委政府决议),凡出台重大决策和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诸如我们开展的“1+1”低保评选办法、天坪东坡中梁等村干部的调整等,确保了党委政府工作“合民 意顺民心实打实”。二是建立了村级议事决策机制。坚持重大事项公开票决,凡是项目建设、低保评定、困难救助等重要工作,必须由受益群众参与讨论并形成意见,工程建设必须有群众监督参与。诸如毛坪村整村推进项目及扶贫工程退箍资金用途、柑子社区休闲广场建设等,既实施好了项目,又得到了群众监督认可。三是探索建立意见征求机制。开通政务微博、短信播报和电话咨询平台,设立书记、镇长、便民服务、信访举报信箱,制作“欢迎社会各界多提宝贵建议”永久性固定标语,机关设立了群众议事大厅,不定期集中搜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诸如开展的“我为草堂献良策”意见征集评选活动、“如果我是草堂镇党委书记...”演讲比赛等,收到各方建议意见上百条。四是推行志愿服务。设立党员中心户、巾帼红旗手、青年职员岗,开展全程代办、政策咨询、困难帮扶、纠纷化解等服务,实现一村一支志愿服务队。
二、推进“三项公开”,公开透明化民怨
在机关、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区,制作党务、政务公示栏(墙),统一规范村务公示栏,全力推进服务、政策和财务公开,消减干群隔阂,调适社会心态。
(一)推进服务公开。一是公开服务承诺。设立党务公示栏,将全镇五年奋斗目标、工作计划、阶段工作重点和推进落实情况制作成公告,通过分期张贴、会议传达、广播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让群众知晓镇上要做什么事、在做什么事。二是公开职能职责。在党务公示栏内,将党政班子成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及业务人员、村四职干部 和驻村干部的职能职责、手机号码、照片、办公门牌号等张榜公示,并制作成“便民卡片”向群众发放,让群众明白办什么事该找什么人怎么找。三是公开办公门牌。制作机关办公室楼层分布图,在办公门牌上详细标注办公室人员的姓名、职位、职责和手机号码,实行开门办公,方便群众找干部、监督干部。四是公开监督评比。分类公开举报监督电话(禁种铲毒、非法开采等举报重奖,效果显著),分类设立举报监督信箱,设立书记镇长网上信箱及党政微博论坛,在镇村党员中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在机关窗口单位开展“服务明星”月评选、在村干部中开展“代理服务标兵”评选等活动。
(二)推进政策公开。一是公开政策文件。采取张贴公告、广播宣传、印发政策选编、召开群众会等方式,不仅向全镇公开所有惠民政策和文件,并将相关事务的办理流程以及分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的姓名、手机电话等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二是实施“阳光惠民”工程。凡是涉及惠民资金的补助、救灾扶贫资金的发放、低保对象的确定等,实行“群众开会评选—镇村社三级公示—统一集中发放”,确保受益对象“零误差”。三是开展“纠风打假”活动。聘请“民生工程”监督员,设置“政策落实”监督信箱,开通举报电话,随机抽查惠农政策落实和民生工程建设情况,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工程建设实打实。
(三)推进财务公开。一是阳光财务晒收支。制定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严守“不打白条”承诺,凡是涉及镇政府的财务收支,实行“三个月在党政办公会上一公开、半年向社 会一公布”。二是村财镇管民监督。各村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凡是涉及村级基础建设的投入,在坚持“一事一议”的基础上,采取“一讨论二审议三公示四监督五拨付”(即,村民讨论,村、支两委审议,镇村两级公示,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监督,镇政府按进度拨款)方式,确保建设资金不截留、不克扣。三是经费奖惩走明路。实行财政零户统管,采取“一结合二讨论三定酬四定人”方式(即定岗定责定经费、双向择岗定人员),缩小站所室差距,打破“贫富悬殊、各自为阵”,分类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尽可能减少“怨岗攀比”现象。
三、开展“三项教育”,创先争优换思路
采用喜闻乐见形式,深入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和群众“十好”教育,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积极构建和谐草堂。
(一)开展党员教育。一是成立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之家”)。规范建设党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党员学习日、教育周和培训月制度,开设网上党校,提供菜单式学习培训服务,破解“有组织无阵地、有阵地无活动”难题。二是建设党建文化墙。制作17幅党建标语,在机关办公楼张贴,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机关党建文化,开展廉政和宗旨教育,营造党建浓厚氛围。三是开展“园区先锋”活动。将移民生态产业园建设与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园区内的党员干部带头拆迁、宣传政策、调解矛盾。截止目前,张传华等一大批党员示范 作用充分显现,蒋中权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无职党员带动效果明显。
(二)开展干部教育。一是建机制提要求。制定了镇村干部考核办法,奖勤罚懒,实现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择优选配干部机制,提出了“三要三不”工作要求(即:一要为老百姓做实事,不伤害群众感情;二要加快发展,不能有“但求无过”的思想;三要可持续发展,不留后遗症),激活干部队伍。二是寓教于乐培养人才。开展了“三八节”巾帼助脐橙销售、青年干部演讲比赛、“我为草堂献良策”有奖征文活动、“五一”趣味体育活动、写作培训、“文化沙龙”等机关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全面发展。三是开展“岗位危机”教育。开展了镇村干部“珍惜岗位、知责思为”大讨论,制作了党风廉政展板,聘请原县纪委副书记杨前录、县检察院陈劲松等到我镇开展了两次廉政教育宣讲活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既要“事业干起来”,又要避免“干部倒下去”。
(三)开展群众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退休职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不定期组织下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全面开放农家书屋,积极抓好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应用,确保党员群众每月收看次数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240分钟,开展形式多样的地方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严格规范办事程序,依法接访调解。
四、完善“三级述评”,奖勤罚懒赛优劣
(一)健全镇村干部考核体系。制定了机关干部考核办法、驻村干部考核办法、各站所室单项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村(社区)综合考核办法、村干部个人考核办法、单项重点工作考核办法等,通过“一提二考三评”(一提:镇干部人均提取2000元工作津贴作为考核基金,村上分别提取5000元工作经费作为考核基金;二考:镇上考评对象为干部个人和单项业务工作,村上考评对象为村干部个人和综合考核、单项考核、民意考核;三评:镇干部个人考评工作由镇领导班子测评及职工互评、村干部测评、个人业务完成情况评比三项内容组成,村干部个人考评工作由年底向群众述职测评、向党委政府述职测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评比三项内容组成,实行日常考评、工作绩效和年终述评相结合),量化考核奖惩,奖勤罚懒,打破“大锅饭”,让干得好的有想头、有盼头,让落伍者有压力、有动力。
(二)探索建立党员群众评比机制。全年将在全镇开展“爱心妈妈”、“孝心媳妇”、“优秀党员”、“十佳优秀教师”、“十佳道德模范”、“十佳种养大户”、“十佳脐橙销售大户”、“百名诚实守信户”等评选表彰活动。
第四篇:创新流动人口管理 情系民生服务社会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 情系民生服务社会
------五一路街道积极探索提升新鹰城人均等化服务水平新路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上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五一路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新思路,确立河西社区为我办事处流动人口规范管理试点,依托新鹰城人温馨家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健全组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
为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办事处成立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工委书记冯国胜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朱艳和工商所所长张保健担任,办事处其他班子成员各自分包社区,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和管理工作。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将各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任务分解到每个计生专干身上,并与经济挂钩,实行奖惩兑现,从而提高每个计生专干的工作积极性。
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
1、依靠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扩大流动人口对办证管理和懂法守法的知晓度。一是对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向他们发放明白卡,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规定。使外出前能自觉办理婚育证明。与流出育龄妇女签订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确保按时寄回合格的孕检证明。二是对流入到本地的流动人口发放宣传折页、管理服务卡,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的服务,增强流动人口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达到流入人口能自觉的在流入三十日内向居住地社区主动提交婚育证明的效果。
2、落实管理责任。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街道、社区、单位二级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同时,要求各社区要与辖区内的出租房主、用工单位、流动人口雇主签定《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目标责任》,并告知其相关责任人要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3、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型管理。将流动人口分为未婚男性、未婚女性、已婚男性和已婚女性四类分别管理。即:已婚女性为重点控制对象、未婚女性为注意调查对象、已婚男性和未婚男性为一般了解对象,不需要办理婚育证明,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4、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将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全部录入电脑,积极通过区域协作,开展跨地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
息交换工作。逐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数据准确率。
5、办事处建立了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流动人口及时提供职业招聘、爱心帮扶等服务,切实体现了高效、快捷、便民及人性化的特点。
6、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健康服务。为辖区流动人口免费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心理咨询、妇幼保健等服务,积极开展B超、乳透等健康检查和生殖保健培训等。
7、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开展中介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定期公布用工工种、供需状况、用工信息定期发布,同时与劳动监察部门配合,及时查处拖欠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不按规定要求落实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要求等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
8、定期召开流动人口座谈会,发放流动人口问卷调查,积极听取流动人口的建议,摸清流动人口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力量为流动人口提供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三、卸去心防,提高流动人员的认同感。
流动人口不只是我们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也应成为我们城市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和参与者,我们办事处积极为其
提供相应的服务。积极满足流动人员的利益和权利。使其克服自卑感,让流动人口融入“五一”。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法定的公民权利。他们勤劳、能吃苦、遵纪守法,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片热土,为卫东区的经济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必有强化服务意识和引导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协调统一,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使流动人口享受到“同一蓝天,共享阳光”的温暖。
第五篇: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XX市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工作目标
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XX市实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路子,构建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新格局,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上实现了新突破。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XX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制定,指导各部门、各乡镇开展流动人
口服务管理工作,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突破。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会议,安排布置、协调各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认真开展好工作。
(二)由市综治办牵头,从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XX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与市人民政府便民(投资)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对外设立办事窗口,负责处理流动人口服务日常事务。
(三)树立服务意识,把工作重心从防范、控制为主上来,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只要在城市居住,有稳定职业、有合法收入,有合法住所的流动人口、水库移民,即可登记为城市居民,核发居住证。
(四)制定流动人口服务政策和《居住证》使用办法,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出台《XX市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流动人口就医、子女就学、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就业经商等方面享有的权利,明确卫生、教育、计生、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履行的职责和任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
(五)实行房屋编码制度,规定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落实以房管人措施。
(六)保障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经费。在开发区、乡镇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按照流动人口总数500:1的比例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流动人口专(协)管员,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予以保障。
(七)注重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劳动技能、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禁毒防艾知识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的素质。加强对外地流入人口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与流动人口集中流出地的综治部门协作,形成双向管理的工作格局。
(八)依法查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和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使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
(九)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安置基地,为“无家可归、无业
可就、无亲可靠”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成立监外人员管理局,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和社区矫正“五种人”和管理。
(十)对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倾向的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有前科劣迹和报复社会倾向的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人群,逐一纳入社区、村(居)委会视线,掌握动态,落实监护人员,加强治疗、教育、管理。
(十一)进一步加大打击,取缔邪教和非法宗教力度,做好邪教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回访帮教工作,落实“包保”责任和措施,提高转化率和巩固率。
(十二)加强对境外来华人员的管理,全面及时掌握外来人员信息,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时清理、遣返“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人员,引导其更好地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