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总结
强基固本 服务为先 扎实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根据全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按照市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市创新办及市直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以“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为工作目标,以街道、社区“三个中心(站)”“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坚持强基层夯基础,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创新完善社区网格综合服务功能,循序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中央综治委、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夯实网格基础,培植网格管理力量之源
(一)大力整合,规范建设三中心(站)。我区结合区情出台了《关于做好三个中心(站)和三支队伍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体系建设运行的需要,对街道、社区内设机构进行大力调整,归并人员、整合职能,整建服务大厅,规范设置服务窗口,集中办公,综合履职,将服务管理进一步向居民群众延伸贴近。按照统一的规格、内容、颜色,设置各种标牌、标志,营造清新优质服务环境,不断创新完善各具特色、深受居民群众喜爱的服务平台、服务空间,努力为辖区单位和居民提供不离家、不离社区、不出街道的“一站式”服务。
(二)“三支队伍”共建,扎实推进全覆盖。在市支持下,全区4个街道配齐了175名社区专职工作者332名网格管理员,在社区党组 1
织、自治组织的组织动员下,按照“一格八员”的单元模式和“一个网格一个服务团队”的工作需要,发展志愿者组织283支,共计8000余人。街道、社区三中心(站)在各级党组织统筹协同下开展工作,三支队伍互动配合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区居委会普遍为网格管理员提供“十个一”(即一个工作证,一个社区通,一个公文包,一盒居民联系卡,一本会议记录本,一本民情日记本,一本社区服务手册或一卡通,一套应急工具,一套办公桌椅和一间储物柜)的工作支持。社区党组织安排专职社工“一对一”帮辅网格管理员,带领她们尽快熟悉网格范围、居民情况,教会她们群众工作方法,安排负责不同业务的专职社工为网格管理员授课,通过训考结合的方式,迅速提高网格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引领他们尽快入格全面履职。同时,网格管理员在楼栋“新八大员”志愿服务人员的配合下,在基层网格充分了解社情民意,为专职社工提供基础信息、动态信息和工作支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特殊困难居民代理代办事务,不断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的全覆盖。
(三)积极探索网格管理机制,大力拓展网管能效。我们十分注重探索构建市垂管与街道、社区托管之间协调联动机制。一是探索街道社区“三中心(站)”互动、网格管理员与上级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二是探索网格管理员和社区志愿者之间互动配合,完善网格综合信息收集的机制;三是探索了街道、社区内“五星级网格管理员”考核评比办法,激发网格管理员工作热情,建立了社区专职工作者、党员、群众对网格管理员的三方评议机制,按照月度汇总、年终总评,以考评总分值进行奖励兑现,不断探索网格管理员考核管理机制。
二、创新群众工作,赋予网格管理时代气息
(一)健全党组织,有序组织群众。我们充分利用“选聘分离”社区管理体制的优势,积极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单位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组织架构。以小区党建为着力点,组建“四同(同域、同趣、同业、同建)党支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覆盖到小区楼栋、居民片区、社会组织,努力实现社会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完善社会动员组织网络,以楼栋为基础、楼长或片长为骨干,培育“楼长会客厅”、“议事恳谈会”、“居民说事室”等载体,畅通社会动员渠道,丰富网格管理资源,完善社会动员措施,增强社区凝聚能力。
(二)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发动群众。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吸纳“新八大员”志愿者。创立“爱心银行”、志愿者志愿服务累计计算办法等方式,鼓励公益热情。二是充分利用社区名人、能人打造工作室和服务热线承接居民服务需求。以经验丰富工作细致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张明跃命名的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热线开通以来,社区已解决社区居民求助21件,帮助23个困难家庭子女进行就业技术培训,回答居民咨询400多个。三是大力组建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伍,亮起志愿者队伍品牌。社区党员互助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三葵”阳光行动、社区老妈妈防火团、养老助老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阳光驿站、义工中心、“议案说法”宣讲团、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室等10多支特色服务队,活跃在各个社区,为居民排忧解难。
(三)丰富活动内容,有效凝聚群众。全区大力开展“邻里节”、“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唱红歌”比赛、夏日纳凉晚会、知识竞赛、3
联谊活动,以文化体育活动凝人心聚人气,形成社区搭舞台、网格为中心、居民唱主角、和谐大家庭的氛围,网格管理在活动中得到更广泛的宣传,获得更多居民支持。
(四)健全“三会”制度,充分依靠群众。健全听证会、议事恳谈会和民主评议会“三会”制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听证会由社区党组织就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以及反映强烈的事项,组织社区单位和居民代表通过质证、论证、表决等方式做出决策,明确社区“管什么”;议事恳谈会由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协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明确社区“怎么管”;民主评议会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及专职社工述职,接受居民代表评议,明确社区“管得怎么样”。社区利用“三会”,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实现了杂居小区的改造,形成了党委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居民自助服务,成功化解了杂居小区的管理难题。
三、探索综合服务,增强网格管理新活力
(一)“一站式”政务服务延伸到居民社区。各中心(站)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进一步梳理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及工作流程,编印《服务指南》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创建社区网站、社区QQ群、公示服务电话,拓展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时间、空间;推广错时工作制度,在中午休息和下午下班后延长工作时段,服务“上班族”居民群众;大力推行“代理”“代办”服务,实行“一门受理、后台处理”的方式,极大方便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
(二)建设“一刻钟”服务圈方便居民基本生活。各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围绕居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服务项目,运用市场 4 的手段、社区组织的公信力和合同的约定,挂牌推出“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加盟服务单位,为居民群众提供诚信、友善的市场服务,为社区特殊人群提供基本生活品慈善资助。
(三)不断化解矛盾,充分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流程,组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人员学习《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全面推行“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司联调” 等调解机制,创新工作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渠道。截止5月19日,全区利用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共排查各类矛盾和问题隐患1956件,社区自办自结1744件,各类矛盾问题办结率97.82%,其中群众满意率达99%。
(四)突出人性化服务,促进源头治理和重点人群的管理。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一方面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区直各部门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和实施前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以街道为示范,为精神病人救助治疗、吸毒人员管控关爱、刑释解教人员社区帮扶、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社区探索的“青少年关爱工程”,累计帮扶23名闲散青少年,有19名走上工作岗位;探索的“社区辅住、扶路”刑释解教人员社区帮扶工作法帮助21名刑释解教人员安家就业,并得到中央、省、市的肯定,在中央电视台“平安中国”、“法治在线”栏目宣传报道。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汇报材料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重点从优化服务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地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三项服务,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服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镇始终将民生工程作为工作首要目标,今年,更是加强了民生工作落实力度,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促进非农就业。一是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特别是紧盯北京现代三工厂和印刷产业园在建企业的需求开展培训,引导劳动力到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就业,累计培训劳动力245人次,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就业指标任务的131%,全镇“纯农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归零”。二是为劳动力安置转移搭建平台,举办**镇招工招聘会,实现51名劳动力就业;还积极组织镇域劳动力参加南彩、杨镇等乡镇举办的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全镇实现转移就业180人。三是就业转非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已实现67人就业转非,完成全年指标(88人)的83.8% ;“绿色就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积极宣传城乡医疗保险各类政策,增强群众的投保意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6%,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实现100%,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二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划拨10万元对镇域80岁以上老人进行补助,扩大补助范围(往年只针对9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三是依托 1
**区慈善协会**分会,吸引社会资源助推慈善事业,拓展救助范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为各类困难群体捐赠救助款物价值10万余元。四是落实“九养”政策,增设老年人餐桌、电器修理等服务项目。
(三)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口、教育、医疗等工作发展。坚持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优质服务,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 96.9%,农村新生儿入非率达100%;立足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兴农讲堂”,邀请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授课,向群众传授园林绿化、保洁等专业知识,提升镇内劳动力就业技能;与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医院联合开展2次义诊活动,累计为4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二、完善五项机制,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镇党委政府将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作为提高社会管理实效的保障,通过完善五项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完善基础事务管理机制。一是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此次换届选举,我镇共设立大选区3个、小选区19个、投票站19个,拟选举区人大代表6人、镇人大代表48人。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重点从健全组织领导、出台应急预案、规范工作流程和加强外围安保四个方面入手,多次召开换届动员会和部署会,确保了换届选举一次成功,为镇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按照北京市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的要求,作为**区的试点乡镇之一,我镇在15个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了软硬件条件,其职责主要是对村务决策、村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村级重大事件进行监督,收集、受理村民意见和建议,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三是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在线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
明度。
(二)完善社会面防控机制。一是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按照“以专带群,专群结合”的原则,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治保、民调和专职巡防队力量,建立专群力量“同步部署、同步上勤、同步调整”的工作机制;加快科技创安步伐,目前,我镇电子监控探头达到304个(镇级39个、村级177个、企业88个),技防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二是全面开展“打非”工作,对镇域企业、出租房屋、违法建设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累计检查47家企业,排查隐患94处,责令28家企业当场整改、19家企业限期整改,现已全部复查完毕,消除了安全隐患,净化了镇域经济市场秩序。三是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镇相关科室部门年初与各村委会和镇内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每月召开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会,总结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联合执法检查,对不规范及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三)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推进信访代理制度,完善镇村两级信访代理机构,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室的“调和”职能,及时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诉求,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实行包村工作月报制度,包村组长每月填写包村工作月报表并上报镇组织部,详细记录各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在下月报表中详细说明问题解决的程度和结果,实现对工作的动态管理,搭建镇村联系的桥梁。
(四)完善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一是继续落实信访、纪检、综治、司法、民调“五位一体”的联合办访工作制度,加强责任村及责任部门与信访部门的联动、村级信访信息员与镇信访办的互
动,形成以信访维稳部门为主,全镇上下整体联动、紧密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二是继续落实《**镇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着力减少决策出台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三是发挥信访信息员作用,及时发现信访和纠纷苗头,协助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构建多元的矛盾调解机制,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继续保持“三无”态势,为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联审制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实地建厂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抬高低端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减少和消除小、低、散等低端业态,着力构建“数量与地区承载力相适应,质量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流动人口格局。二是坚持“村企联管”和“四集中”管理制度,做好基础信息登记工作,严格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和流动人口“二次登记”制度,加强对信息的动态管理;推进两个村的村级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实现一站式办公,下移流动人口管理的关口。三是开展流动人口调研工作,今年6月份,镇主要领导分批次与15个村书记、镇域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流动人口专题会议,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法,探索好措施、好方法,并逐步写入村规民约,发挥群众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性作用。四是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给予帮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宿感,促进流动人口逐步融入镇域环境,与本地群众和谐相处。
三、紧跟发展形势,谋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认真总结并推广我镇在精细化管理、矛盾调处、农村基础事务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
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创新服务项目,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探索创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深化网格化管理理念,以村为单元,划分若干工作网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其中,打造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二是突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各级就业帮扶体系、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促进我镇劳动力充分、优质就业;大力推进就业转非工作,使农民进入城镇职工基本保障体系,与城镇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建立社会保障全覆盖工作体系。继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是与城镇化进程伴生的人口现象,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中,育龄群众占大多数,少数地方因流动而超生、因超生而流动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不久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着力破解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难题。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新机制。切实强化政府流动人口社会管理职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服务流动人口的合力。根据流动育龄群众规模大、流出范围广的特点,主动与全国24个流入地省份开展区域协作,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采取“立足企业建协会,选聘法人当会长,围绕服务抓管理,抓好管理促融合”以及派驻计生联络员等措施,协助流入地做好工作,有力推进了流动人口自我管理、协助管理,既提高了流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又促进了流入地和谐稳定。
破解人口流向引导难题。开展人口流动迁移与空间分布研究,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控人口总量,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促进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同向流动的机制。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区域的居民自觉降低生育数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鼓励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吸纳外来人口定居落户,推动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实现本地化;引导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结合全省工作大局,努力提高武汉城市圈聚集产业、吸纳人口能力,促进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转移,鼓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鄂西边远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构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破解流动人口享受政策难题。着眼于帮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遵循“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保证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等切身利益。加强城镇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服务车、社区服务网点,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可及率,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奖励优待,让更多的流动育龄群众共享公共服务。
破解流动人口动态管理难题。完善流动人口全员统计信息制度,建立健全以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互通为纽带、以业务规范为依据、以层级监管为保障的机制体系,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监控、绩效评估和统计分析监管平台,推动信息流与业务流融合。实行电子办
证,实现一孩《生育服务证》现居住地办理、《婚育证明》异地输出,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制止要求育龄妇女返乡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象,减轻流动人口负担。
破解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难题。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因计划生育引起的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坚决纠正损害流动人口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其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切实保障。
(作者为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第四篇: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与统一战线工作“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总结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特殊规律,准确把握统一战线服务社会
管理的功能定位、对象重点、方式载体,努力形成推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合力,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
一、支持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各民主党派要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好参谋,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民主监督,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搭建民主党派“知情问政”平台,深化参政议政委员会专题调研制度;拓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完善民主党派向党委和政府报送社情民意的制度和渠道;协助党委和政府疏通民主监督的渠道,保障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功能;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和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制度;推动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工商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共同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
三、发挥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按照“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加强队伍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培育树立典型等一系列工作,将游离于传统统战工作体系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街道、社区、楼宇等社会领域党组织工作范围,密切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实现统战工作的全覆盖;建立健全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机制,扩大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覆盖面,加强中介组织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化建设;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和服务,建立新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与党委政府沟通联系的渠道,为其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创造条件。
四、完善统战工作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加大社区统战工作力度,以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区管理,反映社区民意,同时加强统战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统战工作网络。通过落实统战政策、规范阵地建设、健全组织网络、搭建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完善统战工作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第五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卫水字„2010‟16号
卫辉市水利局
关于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根据《新乡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新办文„2010‟56号)的要求,卫辉市水利局决定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创新领导机构,并制订以下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全省文明单位为契机,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建立与“新农村、新水利”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1
为目标,以解决当前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以规范和谐的管理体系为基础、以数字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手段、以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为支撑、以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为保障和以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为统领的社会服务管理“五大体系”,力争在新时期为水利工作的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田振东
副组长:李道鸿闻喜明
成员:王建中李建华火炜张春华王全芳
张开琴连胜李海霞
四、工作内容
1、构建数字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一是以“一个网络、多个平台、集成应用”的思路,成立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按照新农村、新水利发展的宏伟思路,建立乡、村上下对应的数据库和电子图层,做到资源共享。二是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的指挥高度、组织协调、监督评价功能,对辖区内的责任主体管理标准化和考核评价标准化。三是充分水利局帮农、爱农、护农的作用,做群众的贴心人,用爱心、诚心、热心积极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与群众的“润滑剂”作用,通过服务找差距,通过服务促管理。四是建立通报制度。利用公示栏及内部办公网,每月通报各情况。建立奖励制度。根
据每周月报及季度汇总的情况,对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评定,优秀的予以奖励,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建立例会制度。通过月例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问题,交流工作,探究方法,使数字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总结,有提升。
2、构建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
(1)推行矛盾多元调解工作模式,努力实现“四个完善”,打造立体司法调解格局。
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形成一直素质过硬的调解队伍。目前松西社区已经成立了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使每一位人民调解员均具备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始终坚持“以防为主”,努力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的发生。
(2)完善重点地区动态排查整治和联合执法的工作模式。定期排查确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和整治工作重点,3、构建规范和谐的管理体系
(1)加强规范化建设,改善办公环境,重新合理布局,充实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以政府服务、便利服务、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打造服务圈;全面满足群众各方面生活需求。通过协会式管理模式,吸纳服务商,开展定时上门、预约、代办等各方面服务。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整合地区教育资源,联合外部
教育资源,加强对工作者的针对性培训,并通过岗位技能大赛评选岗位能手,优秀人才到街道挂职锻炼,提升工作站位水平。二是加强对新大学生的培养锻炼和实际能力培训,使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成为工作的新骨干。三是加强与本市和外地优秀工作者的交流学习,促进水利工作者的理念更新,眼界开阔,能力增强。
4、构建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
(1)健全社会动员网络。构建分层分类、条块结合的立体社会动员网络,单位、个人参与,投入地区社会建设共同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及分会的作用,更多的处理地区社会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为纽带,构建地区性社会动员网络。
(2)培育社会动员载体。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枢纽型”组织为依载体,加快完成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调整,进一步深化志愿者分类管理,开展志愿者之星、优秀志愿者团队等评选活动,调动单位职工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5、构建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
(1)构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新体系。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积极探索规模以下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不断深化社会工作党委各项工作。
(2)深化党建工作新机制。规范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推行党建考评机制,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深化党务公开,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切实加强机关和退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表率作用、党组织在社会群体中的旗帜作用,形成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
五、实施阶段
(一)研究部署阶段(2010年9月中旬)
学习研讨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完成《卫辉市水利局关于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确定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任务,结合部门职责,做好任务分解。
(二)重点突破阶段(2010年9月下旬)。召开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部署工作任务。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工作部署,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动员、社区建设和社会领域党建等领域的探索创新取得初步成效,培育一批勇于创新的典型。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按照“五大体系”和“五大突破”创新的要求,按专题分别进行经验的提升和总结,形成水利局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工作经验。
(四)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3月开始)。认真总结提升前一阶段各类典型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水利局全面推开。
卫辉市水利局
二〇一〇年四月八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