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库选择题
我国的保险互助组织最早产生于(B)北京B、上海C、武汉D、广东 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是:(A)
投保资助型B、福利国家型C、国家保险型D、储蓄保险型 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C)A、法国B、德国C、英国D、瑞典 具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D)新加坡B、德国C、英国D、瑞典
5、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B)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C)
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7、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最早是在(B)建立 中国B、前苏联C、英国D、德国
8、投保资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C)瑞典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9、实行自我保障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B)瑞典B、新加坡C、英国D、中国
10、(D)颁布的失业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世界上强制性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法国B、德国C、瑞典D、英国
11、目前采用最多的失业保障模式是(C)
A、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障模式B、失业救济制度C、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社会保险。
12、50年代初期,工业国家规定的失业津贴等待期多数是(B)天 A、6 B、7 C、8 D、9
13、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给付期最长(C)月。A、12 B、18 C、24 D、30
14、我国于(B)年起,开始推行合同制,同时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开始与市场经济国家接轨。A、1985 B、1986 C、1987 D、1988 15、1883年,(B)政府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
美国B、德国C、智利D、瑞典
16、(A)于1920年首创了全民卫生服务,即由政府负责向全民提供医疗服务,并且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付。匈牙利B、瑞典C、芬兰D、挪威
17、美国老年医疗保险中采取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法是(D)工资制B、定额付费C、按病种分类付费D、RBRVS支付制
18、HMOS四种形式中最普遍的是(A)有医疗服务提供者发起并组织管理 由私人医疗料保险公司发起 有大中企业或企业联合组织发起 有社区团体组织发起
19、医疗保险制度中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C)倍左右 A、2 B、3 C、4 D、5 20、(B)实行储蓄保险型医疗保险制度,还实行了健保双全和MEDI计划 瑞典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21、按基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式,社会保险模式可分为(ABCD)投保资助型B、国家保险型C、福利国家型D、储蓄保险型
22、社会保障制度包括(ABCD)
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23、社会福利的内容(ABCD)
未成年人福利B、老人福利C、残疾人福利D、劳动者福利
24、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ACD)强制性B、补偿性C、储蓄性D、互济性
25、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ABCD)
企业缴纳B、劳动者个人缴纳C、国家财政基金D、基金投资收益
26、我国长期实行(ABD)的就业政策 高就业B、低工资C、高工资D、高福利
27、老年保险制度的三种基本模式(ABC)
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B、投保资助型C、自我保障型D、福利国家型
28、职业教育与培训分为三个层次(ABC)职前训练B、在职培训C、失业培训D、普通教育
29、享受老年社会保险,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和所要求的工作年限,才能领取养老金,实行该种限制条件的国家有(AC)
前苏联B、中国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D、新加坡
30、老年社会保险基金中,是退休费用定量化,必须考虑(ABD)预定死亡率B、预定退休率C、预定出生率D、预定新增就业率
31、从事铅汞业等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者其工龄计算工作一年按(C 一年B、一年零三个月C、一年零六个月D、一年零九个月
32、就业保障制度包括(ABC)
失业预防B、失业补救C、失业保险D、职工培训
33、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最长为(A),最短为()A、24,12 B、18,12 C、24,18 D、34,24
34、医疗保障中实行贝弗里奇模式的有(ABD)英国B、瑞典C、前苏联D、芬兰
35、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有(ABCD)政府债券B、银行储蓄C、股票D、项目基金
36、社保基金的投资原则(ABCD)
安全性原则B、长期受益原则C、多样化D、可流动性
37、社保基金的特点(ACD)强制性B、安全性C、储蓄性D、互济性
38、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ACD)社会保险B、社会优抚C、社会救济D、社会福利
39、社会福利包括(ABCD)
未成年人福利B、残疾人福利C、老年人福利D、劳动者福利
40、医疗保险基金筹集资金的原则是(ACD)以支定收B、以收定支C、收支平衡D、略有结余
41、社会保障的最初形态是(B)
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优抚D、社会福利
42、社会保险的特点(ABCD))计算
B、互济性C、储蓄性D、补偿性
43、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4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ABCD)低水平B、广覆盖C、双方负担D、通胀结合
45、政府可以运用社会保险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ABC)自动稳定器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基金投向D、货币政策
46、我国目前养老金的筹集方式基本上是(C)现收现付式B、储备积累式C、混合式47、1993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第(B)次失业高峰 A、3 B、4 C、5 D、6
48、医疗保险的特点是(ABC)普遍性B、复杂性C、短期性D、长期性
49、一直保持使用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的是(D)瑞典B、芬兰C、挪威D、美国
50、医疗保险运用最普遍的一种费用支付方式是(A)按服务项目B、按人头C、总额预算制D、定额付费制
51、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是在供给制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征是:B A、业有充分自主权 B、企业办社会、福利项目多,形式单一 C、实行纯粹福利分配 D、福利项目灵活多样
52、实行从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有:A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波兰
53、下列国家中属于商品化兼福利政策的住房保障模式:BC A、捷克 B、新加坡 C、德国 D、日本
54、新加坡从1995年开始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的公积金用于购买住房及保险金,其余用于医疗费及其他特殊费用。A A、80% B、85% C、60% D、75%
55、我国改革前住房保障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有: 福利性B、供给性C、非商品性D、产权模糊性ABCD、住房公积金归职工个人所有,存入职工个人公积金帐户,可以把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与----------两种功能不同,支付使用处于不同阶段的帐户资金通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C 职工福利基金帐户 B、职工困难补助个人帐户 C、职工养老个人帐户 D、职工生育津贴帐户
57、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B 生活需求法B、恩格尔系数法C、生活形态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58、一般说来,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必须经过-------程序。B 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B、普遍性原则C、法制化原则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59、最低生活保障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网:ABCD 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法制化原则 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60、目前,我国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由各级---------制定政策,负责行政管理,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D。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B、劳动服务部门C、政府部门D、民政部门 61、下列关于致贫因素的分析,属于人的因素的是:ABCD 人的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人口出生率 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贫困状况的持续
62、以下农村扶贫的方式和方法中,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促成双重性质,扶贫效果深远的扶贫方式是:B 以工代赈B、劳务输出C、小额信贷D、生活救济 63、扶贫目标的实现和扶贫项目的实施,首要条件是:D 政策支持和引导B、思想扶持C、科技和信息D、足够的资金 64、我国扶贫资金的来源有:
国家扶贫资金B、地方配套资金C、国际组织扶贫资金D、企业帮扶资金 65、以下属于法律援助内容的是:ABC 诉讼费减免B、免费提供律师C、公证D、法律咨询服务
66、发展中国家法律援助制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建立,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备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体制多元化现象的存在,使得---------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处理纠纷的主要手段D。法律援助B、民法C、诉讼法D、传统的习惯法、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的体现,有关其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体现国家对全体人民基本公民权利的保障B、完善诉讼民主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发展D、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 68、下列法律法规中,包括法律援助规定的是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B、《刑事诉讼法》C、《民事诉讼法》D、《法律援助法》 69、世界各国法律援助资金来源主要有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两种模式,法律援助资金间接投入的主要方式是:A 法院免费诉讼制度B、政府财政拨款C、诉讼保险D、社会捐赠
70、--------是确定当事人能否获得法律援助的基本条件,是决定法律援助程序能否启动的关键。它既体现法律援助制度的性质,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和法律援助制度的发达程度。B 法律援助对象的确定 B、法律援助的对象和范围 法律援助资金的到位D、法律援助立法和范围 71、我国法律援助的范围主要是ACD:
A、公诉案件的被告 B、有经济困难的自诉案件的当事人 盲聋哑残疾人、未成年人 D、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
72、从社区发展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当代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是:A A、社区治理和社区福利 B、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C、社区工作和社区福利 D、社区生活和社区发展
73、近30年来,经济发达国家,包括那些高福利国家,政府的包袱越背越重,普遍感到单纯依靠政府解决不了全社会的福利和社会服务问题。于是,这些国家逐步将之转为--------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ABCD。
群众自治B、自我服务C、小型、多样D、分散于社区
74、社区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与传统意义的社会保障工作和一般性的社会工作相比,有以下特征:ABCD 福利性服务B、区域性服务C、群众性服务D、综合性服务 75、下列关于社区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社区服务能够充分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 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是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健全,社会参与率高
进一步发展我国社区服务事业,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提高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水平76、社会保险区别于雇主责任保险的突出特点是ABCD
统一筹措保险资金 B.共同承担风险 C.更有效的保障工人的利益
D.分担企业的责任 77、——是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前提条件D A.职业病 B.工伤 C.残废
D.工伤鉴定 78、工伤保险施行B
A有偿责任制 B无偿责任制 C共同责任制79、1953年,我国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建立起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其主要特点是A
A单位保险 B社会保险 C 职工保险 D 政府保险 80、1996年——的颁布实施,将工伤保险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制度,加以体系化|、规范化,表明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D
A《劳动保险条例》 B《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C《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法》 D《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8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分几个部分以下ACD A医疗待遇 B疾病待遇 C伤残待遇 D 死亡待遇 82、综合考察当代优抚失业,其发展形势大致可地分三类ABC A社会保险式 B 社会救助式 C 社会福利褒扬性 D 社会救济式 83、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的对象是A A复员军人家属 B 现役军人 C 退役军人 D 病故军人的家属 84、优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AB
A死亡优抚 B 伤残优抚 C社会优待 D 退役安置 85、社会优待手段包括C A资金保障 B 服务保障 C 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 D就业保障 86、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ACD A国家政策拨款 B 企业缴纳费用 C社会募集统筹 D个人投保 87、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保障基金的是C A抚恤优抚 B 安置经费 C 福利费 D补助费 88、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AB
A机会均等 B特别扶助 C 特别保障 D 普遍国民待遇 89、以下属于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ABCD A康复保障 B 教育保障 C 就业保障 D 环境保障
90、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规定:康复技术以——为骨干,——为基础,——为依托,已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新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B
A社区康复 B康复机构 C 残疾人家庭 D 康复协会 91、根据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针,残疾人教育着重发展A
A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B义务教育 C中等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92、根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教育采取——的方针B A集中就业 B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C多层次,多种形式 D 多渠道 93、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有以下几部分组成ABD A残疾人社会物质保障 B 残疾人社会安全保障 C 残疾人文化福利保障 D残疾人社会发展保障 94、职工利的主要内容A A职工集体福利 B职工福利基金 C 职工福利补助 D 职工福利费用 95、----------是国家和单位职用于生活福利设施和福利补贴的各种费用的总称D A职工福利经费 B 职工福利基金 C 职工福利补助 D 职工福利费用 9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费的主要来源是A
A国家财政拨款 B 单位行政费用 C 单位收入 D 个人缴费 97、下列哪项不属于与改革职工福利制度相配套的重要举措B A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制度 B 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C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D 改革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98、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经费从——中列支B
A企业社会保障基金 B企业福利基金 C企业后备基金 D 企业发展基金
99、西方国家的企业主动向职工提供的福利中,与我国职工生活福利文化福利相类似的项目主要有ABCD A带薪休息 B 职工援助方案 C 教育资助 D 生活福利 100、按照国际标准,住房补贴一般占职工工资的——D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A10%—15% B 10%—25% C 20%—35% D 20%—30% 101、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ABCD)A 定额自付B 扣除保险C 共付保险D 限额保险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库
导论和第一章
一、单选题 1、1943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是
A、张如心 B、刘少奇 C、王稼祥 D、邓小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3、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是()
A、周恩来
B、刘少奇
C、朱德 D、王稼祥
4、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毛泽东思想做了科学概括和全面论述的是()。
A、王稼祥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5、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6、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7、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8、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著作是()。
A、《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D、《新民主主义论》
9、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1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内容主要体现在()。
A、九个方面 B、八个方面 C、七个方面 D、六个方面
11、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12、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评价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A、《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新民主主义论》
13、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4、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在()。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指()。A、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 B、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权
C、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6、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C、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18、指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的人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19、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 20、1941年3月,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的理论工作者是()
A、刘少奇B、张如心C、邓小平D、陈毅
二、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集中体现在毛泽东著作中的有()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共产党人〉发刊词》 E、《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
2、毛泽东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E、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E、《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B、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
C、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D、指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E、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
5、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外,还包括()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E.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6、党的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A.革命家 B.军事家 C.政治家 D.理论家 E.战略家
7、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除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渊源外,还包括()
A.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条件 B.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C.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条件 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为指导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E.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8、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三位历史伟人是()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刘少奇
E.江泽民
9、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的原因
A.历史反思,即中国革命的曲折道路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了更为深刻和完整的认识
B.现实土壤,即抗日战争的复杂矛盾关系和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多方面的伟大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领导地位,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实际领导地位,为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和发挥作用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
D.理论前提,即抗日战争是毛泽东读马列著作花费时间最多和著述最为丰富的时期,这为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E.重要来源,即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这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渊源。
(三)、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包含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本主义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3、毛泽东说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A、认清国情 B、认清民情 C、认清历史 D、认清发展方向
4、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6、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是()
A、封建势力 B、买办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8、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A、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A、没有认清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D、认为中国革命始终处于高潮
10、中国先进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A、辛亥革命之后 B、新文化运动之后 C、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D、五四运动之后
11、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是党的()A、一大 B、三大 C、二大 D、四大
1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A、戊戍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的对象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动力不同
14、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政治条件是()A、辛亥革命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5、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产阶级列为革命对象的文章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6、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中共“一大” D、五四运动
17、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A、兴中会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
19、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20、“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实质在于()A、没有认清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D、认为中国革命始终处于高潮
21、民主革命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由下列哪个阶级领导的?()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2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是()
A、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 C、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2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 C、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24、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5、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A、买办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
D、自由职业者 E、民族资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E、大地主阶级
2、下列革命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有()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北伐战争 E、义和团运动
3、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E.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E.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A.与最先进的生产形式相联系 B.所受压迫最深因而革命性最强 C.分布集中易于团结 D.文化程度较高
E.与农民阶级有天然联系,易于结成工农联盟
6、官僚资本主义的特点是()A.软弱性 B.民族性 C.买办性 D.封建性 E.垄断性
7、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C.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D.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E.身受三重压迫,具有极为强烈的反抗意识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之所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E.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步骤是两步走
9、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是指()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农民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E.社会主义革命
10、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买办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E.小手工业者
11、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 B.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C.人民大众的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E.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
1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指()A.民族主义 B.民本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享主义 E.民生主义
1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A.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实现了人民解放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E.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除了表现为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还有()A.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B.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先是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代之而起的是地主买办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E.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过的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倾向是()A.教条主义 B.投降主义 C.冒险主义 D.经验主义 E.关门主义
16、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C.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消灭资产阶级 E.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17、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A.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B.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单一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 D.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E.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B.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次革命”论 D.“一次革命”论
E.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联系的
1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A.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B.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C.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D.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 E.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0、近代中国人民起来革命的原因()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朽 C.中国的人口太多)D.西方文明的影响 E.中西文化的碰撞
2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A.领导阶级的不同 B.革命对象的不同 C.指导思想的不同 D.革命的前途不同 E.革命的任务不同
2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条件()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帝国主义的入侵 E.西方思想的影响
2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意义是()A、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B、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C、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D、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 E、易于形成工农联盟
25、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时代背景看,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处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从阶级阵容看,随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C、从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已有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从发展方向来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E、从革命对象来看,是一场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三、辨析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的发生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对象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因此,它已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5、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可见,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目的是要把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因此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新文化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对象不同
12、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软弱性和妥协性
13、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前资本主义社会
14、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方案是历史必然 15、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 B、资本家问题 C、地主问题 D、工人问题
2、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最主要错误是()A、害怕工农运动 B、反对土地革命 C、放弃革命领导权 D、一切服从国民党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白色起义 D、平江起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准确表述为()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团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各爱国阶层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前途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6、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文献是()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是()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小资产阶级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财产归人民所有 D、没收一切私有财产归全民所有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11、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13、毛泽东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在()A、1935年瓦窑堡会议 B、1947年10月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C、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 D、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民粹主义
15、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旧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新民主主义性质 D、民主主义性质
16、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产阶级列为革命对象的文章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7、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18、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19、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党指挥抢
B、军民一致
C、民主建军
D、官兵一致 20、人民军队建设的宗旨是()
A、党指挥枪的原则 B、枪指挥党的原则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政治工作三原则
21、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A、又联合又斗争 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D、团结——批评——团结
22、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错误的倾向是()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B、王明新投降主义 C、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D、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23、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任务是()A、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B、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4、毛泽东提出在军事上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是())A、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B、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 C、宽待俘虏和瓦解敌军
D、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25、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农工民主党 D、中国民主联盟
2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 B、爱国主义 C、马列主义 D、新三民主义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体是()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28、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2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C、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30、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
31、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A、左派
B、右派
C、中间派
D、顽固派
32、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A、党内合作 B、党外合作 C、建立联合战线 D、军队建设
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A、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地方实力派 C、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4、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是在()
A、1927年 B、1937年 C、1947年 D、1957年
35、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A、同盟军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D、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策略
3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37、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38、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是()A、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有理有利有节
39、与资产阶级联盟必须实行的政策是()A、又联合又斗争 B、互谅互让 C、斗争政策 D、团结方针 40、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A、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 B、无产阶级对于军队的领导
C、资产阶级对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D、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41、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4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A、消灭日本残余势力 B、推翻美蒋反动政权 C、进行土地革命 D、发展人民民主运动 43、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A、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挽救失足者
44、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D、中共七届五中全会
45、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46、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为中心任务 A、官僚主义 B、宗派主义
C、主观主义
D、党八股
47、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B、确立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C、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D、克服主观主义,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4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9、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的处理党内矛盾方针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批判从严,处理从宽 D、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 5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共识是在()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会议后 D、遵义会议后
5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52、“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革命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53、“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形式是()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建立红军
54、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
A、中共四大 B、中共五大 C、中共六大 D、八七会议
55、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A、北伐战争 B、农民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6、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C、相当力量的正规军的存在 D、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57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A、密切联系群众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8、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我批评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59、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C、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两大任务 D、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60、毛泽东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C、组织人民军队 D、造就农村革命根据地
61、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2、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B、以合法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C、以城市为中心 D、以乡村为中心
63、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 B、加强党内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64、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为一项“伟大工程”的著作是()A、《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65、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是()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理论建设 66、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基本观点出自于他所写的()一文中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67、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A、发展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A、武装夺取政权
B、消灭反动的武装力量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68、毛泽东()一文,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69、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70、中国共产党确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二、多选题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党的建设为中心 B、农村政权为根本 C、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D、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E、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形成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
E、独立自主 3、192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A.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B.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C.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E.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A、独立自主 B、发展进步势力 C、争取中间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E、又团结又斗争
5、毛泽东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E.《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是()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井冈山的斗争》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的政策 E.良好的群众基础
7、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A.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 B.加强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C.加强党的政治路线教育 D.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教育 E.党的优良作风教育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A.反对封建压迫 B.反对中间势力 C.反对北洋军阀 D.反对顽固势力 E.反对国民党新军阀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征是()A.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社会矛盾 B.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C.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 D.没有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E.具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是()A.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B.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C.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 D.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E.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13、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包括的阶级有()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大资产阶级
14、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
A、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B、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D、工人与农民的联盟 E、各个阶级之间的联盟
15、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是()A、组织领导工农运动的方针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C、土地革命的方针 D、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方针 E、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16、实行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A.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C.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坚持以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为支柱
E.对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
17、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指()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E.节制资本
18、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基本任务是()A、打仗消灭敌人 B、发展壮大革命队伍 C、建立健全民主制度 D、做群众工作 E、开展生产建设
19、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基本思想是()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B、积极防御 C、战略进攻和决战的思想 D、集中优势兵力 E、政治上瓦解敌人
20、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项原则是()A、官兵一致 B、上下一致 C、军民一致 D、打仗与群众工作 E、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
21、解放战争中的三大决战是()
A、济南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E、渡江战役
21、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
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D.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E.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2、毛泽东在中国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归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有()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E.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小资产阶级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思想方法上的主观性、片面性 B.政治倾向上的左右摇摆性
C.组织生活上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 D.组织关系上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 E.工作作风上的官僚主义 24、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E、反对腐败
25、“两个务必”指的是()
A、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 D、保持共产主义信念 E、保持党的优良传统
三、辨析题: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形式
2、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3、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既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可以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5、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6、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7、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8、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9、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把组织制度建设放在第一位
10、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11、毛泽东最早论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A、资本主义思想 B、新民民主主义思想 C、民粹主义思想 D、共产主义思想
6、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7、1941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文化纲领是()A、文艺为人民服务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8、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是()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D、《中国土地法大纲》
9、《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做出的一个重大原则性修改是()A、把土地所有权改为归农民所有 B、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
C、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 D、提出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配方法 10、1931年中共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保护富农
B、限制富农 C、消灭富农
D、中立富农
11、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保护富农
B、消灭富农 C、中立富农
D、限制富农
12、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土地改革总路线的是()A、《论政策》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3、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根据是()A、中国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
B、人民军队的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C、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D、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
1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A、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5、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共产党一党执政 D、国共合作政府
17、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改革是()A、减租减息的政策 B、土地没收的政策 C、统一战线政策 D、消灭富农的政策
18、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D、莲花县工农兵政府
19、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权力机构为()A、国共合作 B、参议会 C、“三三制”
D、宪政制
2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D、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武装斗争
21、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平等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届二中会议 D、八七会议
24、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著作是()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5、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A、工农联盟 B、人民代表大会
C、参事制 D、民主协商
26、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农民阶级
27、毛泽东在1949年建国前说,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A、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建立工农专政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工农兵联合政府
28、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
23、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
A、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B、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C、民主与协商的结合 D、专政与镇压的结合
29、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主体是()A、人民 B、工人 C、农民 D、劳动者
30、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C、多党合作制 D、民族区域自治
31、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A、工农民主专政 B、工农民族资产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32、中国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唯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33、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3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35、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工农兵代表会议
B、人民代表会议 C、参议会
D、边区政府
二、多选题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A.民主与专政的相互结合
B.衔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 C.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D.扩大了对敌人专政的范围 E.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民主集中制
B、党的一元化领导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革命的 B.进步的 C.民族的 D.科学的 E.大众的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在人员构成上是 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 D.知识分子占三分之一 E.少数民族人士占三分之一
5、毛泽东指出在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A.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依靠贫农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制度 D.发展农业生产
E.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利益
6、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指()A.无产阶级领导 B.工农联盟为基础 C.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民主集中制 E.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平均地权 E.消灭富农))(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重要文件包括()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五四指示》 E.《中国土地法大纲》
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
A、民主与集中的相互对立 B、概念的表述准确又贴切 C、扩大对敌人专政的范围 D、扩大人民民主的范围 E、衔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两个时期
10、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
A、发展生产 B、繁荣经济 C、公私兼顾 D、劳资两利 E、四马分肥
1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其内涵包括()A、主张客观真理 B、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 D、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
E、对待传统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12、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中对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阐述的内容主要有()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B、文化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C、经济是基础
D、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E、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其他工作的生命线
13、新民主主义文化之所以是先进文化,是因为()A、在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B、在形式方面,具有民族形式 C、在内容方面,是科学的D、在方法方面,坚持兼收并蓄 E、在方向方面,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 14、1931年前后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内容包括()A、依靠贫雇农 B、联合中农 C、限制富农
D、消灭地主阶级 E、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5、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土地改革的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A、依靠贫农 B、团结中农 C、限制富农 D、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E、发展农业生产
第五章
一、单选题
1、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策略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 B、全面反击
C、针锋相对 D、有理有利有节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的矛盾 5、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A、国营企业 B、私营工商业 C、党政机关 D、合作社
6、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A、市场经济 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7、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阶级 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
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
1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
12、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B、稳步前进的原则 C、说服教育的原则 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
13、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4、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15、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6、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政策。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 C、加工订货 D、委托加工
1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19、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0、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的指导方针。
A、以工业为主导 B、以农业为基础 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1、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A. 1949年至1953年 B. 1950年至1954年 C. 1953年至1957年 D. 1951年至1955年
22、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2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
A、社会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 C、民主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
24、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不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中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25、1952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总路线提出起,到建成社会主义
二、多选题 1、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行贿 D、反偷税漏税 E、反官僚主义
2、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对资本家和地主阶级的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 E.稳步前进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有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E.没收
5、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是()A.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建立人民公社
E.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 E.稳步前进
7、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A.和平赎买。根据中国国情,正确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分别对它们采取“剥夺”和“赎买”政策,顺利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有化,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地深刻变革。
B.逐步过渡。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实行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保证了有条不紊地从资本主义私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将原来的剥削分子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使他们通过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E.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
A、个体农业 B、官僚资本主义 C、个体手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E、小资产阶级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三大改造时,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E、公私合营
三、辨析题:
1、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六章第七章
一、单选题:
1、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3、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继续照苏联的经验办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D、吸收一切国家的经验
5、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A、国家的统一 B、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C、人民的团结 D、阶级斗争
6、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是()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7、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 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9、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思想政治工作 B、群众工作 C、军事工作 D、文化宣传工作
。)
10、在我国剥削阶级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5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苏联模式 D、日本模式
12、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 C、集体领导 D、民主集中制
13、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即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 B、集中制 C、集体领导制 D、民主集中制
15、新中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是()A、参议会制度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国务会议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席会议
18、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非对抗性的 B、对抗性的 C、可以转化的 D、相一致的
19、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平等 2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 B、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22、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中国共产党员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刘少奇 D、周恩来
23、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A、苏联模式 B、东欧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
24、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2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A、重工业的发展问题 B、轻工业的发展问题
C、农业的发展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26、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A、三大改造的开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D、“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27、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文章是()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不要四面出击》 D、《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2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29、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次序是()
A、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B、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C、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D、工农业并举
30、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其关键是()A、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D、加强党的建设 31、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A、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2、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33、毛泽东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4、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 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D.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35、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形式的主要标志是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的讲话()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D.《矛盾论》
36、中国共产党在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时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以教育为基础,以科学为先导B、以工业为基础,以农业为主导 C、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D、以科技为主导,以工业为基础 37、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A、“中间地带”的思想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D、“两个霸权”的思想
3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首要的经济关系是()A、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D、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3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40、毛泽东提倡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是毛泽东提倡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是()
A、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个人的利益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D、“两参一改三结合”
二、多选题
1、毛泽东指出,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A.中学为体 B.西学为用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E.兼容并包
2、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A.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强化对敌人的专政
D.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A.去粗取精 B.全面继承 C.兼容并包 D.古为今用 E.洋为中用
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政治关系有()A.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 B.党和非党关系 C.革命和反革命关系 D.中国和外国关系 E.是非关系
6、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我国的现代化宏图,即实现社会主义的()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E.交通现代化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A.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组织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E.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经济关系()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和产生者个人的关系 E.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9、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A、基本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人与自然的矛盾 E、生产和需要的矛盾
10、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表现在()A、民主与专政性质不同 B、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割裂的
C、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与方法 D、民主与专政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E、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1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组织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E、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
1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在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C、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D、在生产价格上,国家价格是主体,一定范围内自由价格是补充 E、在经济体制方面,计划经济是主体,市场经济是补充
1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有()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学说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社会生产力 E、建设小康社会
14、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分两个阶段()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E、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1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实行的方针应该是()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和平共处 D、平等互利 E、互利互惠
16、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局面应该是()
A、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B、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C、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D、生动活泼 E、百花齐放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中共八大决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6、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7、毛泽东强调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贯彻“以农业为主导,以工业为基础的方针。”
8、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失误的根本原因是阶级斗争
9、我国工业化建设道路是优先发展农业
第八章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A、立场、观点和方法 B、基本原则 C、基本路线 D、基本的方针政策
2、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
A、克服主观主义 B、克服骄傲自满情绪 C、克服宗派主义 D、克服官僚主义
3、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做了科学解释的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4、毛泽东之所以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靠的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5、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著作是()。A、从群众中来 B、到群众中去 C、群众观点 D、群众工作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思想路线 B、组织路线 C、军事路线 D、群众路线
7、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关门主义
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9、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10、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11、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A、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B、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开展对错误思想的斗争
D、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12、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C、“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 D、“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13、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A、《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多选题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主要是指()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 D.谦虚谨慎 E.艰苦奋斗
2、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E.加强对群众的领导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少数服从多数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指出了()
A、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统一 E、理论联系实际
5、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系到()A、怎样看待党和国家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B、党的团结 C、国家的安定
D、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E、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三、辨析题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独立自主
第三篇:艺术概论试题库
艺术概论试题库 ——选择题
1、艺术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是(C)A.社会性B.认识性C.审美性D.科学性2、2、艺术作为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是(B)A全面的社会生产劳动B.经济基础C.政治D.哲学
3、在阶级社会中,艺术是(B)A.无阶级性的B.有阶级性的C.超阶级性的D.为艺术而艺术的
4、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A.模仿B.再现C.表现D.反映 5.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B)A.经济基础B.社会意识C.政治法律制度D.科学文化
6.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是谁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C)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
7.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B)。A.相互和谐 B.相互利用C.宗教对艺术的否定D.没关系
8.艺术形象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具有(D)A.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抽象和具象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9、一切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和艺术区别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是(B)A.科学性B.形象性C.逻辑性D.认识性
10、艺术的基本特征是(D)A.情感性B.审美性C.虚构性D.形象性
11.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A)A.形象B.情感C.思想D.生活 12.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美称为(D)A.艺术美 B.现实美C.社会美 D.自然美
13.符合「黄金比」的矩形比例是(A)A.3:5 B.1:3 C.1:5 D.3:7 14.美学上的最高形式原理就是(D)A.反复B.节奏C.对比D.多样的统一。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所谓的“掌握世界”的方式?(B)A.艺术的B.时间的C.宗教的D.理论的
16.意大利哲学家(A)从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出发,主张“艺术是幻象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是一种心灵活动。
A.克罗奇B.伯格森C.科林伍德D.黑格尔
17.德过古典哲学家(A)认为,“艺术作品是诉之于人的感官的”,“多少要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但艺术的最终根源却在于“理念”。A.黑格尔B.伯格森C.科林伍德D.康德
18.(D)在其《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更为明确的提出“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A.列宁B.列宾C.别林斯基D.车尔尼雪夫斯基
19.画家(B)在其著名的《美的分析》中提出了“会使任何绘画构图变得优雅和美”的一些基本规则:“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认为“直线和圆弧线及其各种不同的组合变化,可以规定和描绘出任何可视的物象,因此可以产生无限多的形式”,并称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A.达·芬奇B.荷拉斯C.安格尔D.克莱夫·贝尔
20.“美是生活”是那位人物提出来的(C)A.亚里士多德 B.普洛丁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列宁
21.把艺术典型比作“熟识的陌生人”的艺术理论家是(D)A.荷拉斯B.黑格尔C.莱辛D.别林斯基
22.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空间艺术的是(C)A.舞蹈B.文学C.建筑D.音乐 23.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综合艺术的是(C)A.文学B.舞蹈C.电影D.雕塑 24.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想象艺术的是(B)A.舞蹈B.文学C.建筑D.音乐 25.下列选项中可以被称为听觉艺术的是(B)A.文学B.音乐C.舞蹈D.建筑 26.下列何者不属于视觉艺术(B)A.绘画B.音乐C.工艺D.建筑 27.下列不是美术的主要特征(D)A.造型性B.视觉性C.空间性D.记实性 26.工艺美术属于(C)A.物质产品B .精神产品C .既是物质产品的又是精神产品D.生活产品 27.《乐论》是哪位理论家的著作,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艺术理论专著。(D)A.老子B.孟子C.庄子D.苟子
29.在艺术上最易表现韵律感的是(1)绘画(2)工艺(3)音乐(4)电影。30.构成音乐的艺术形象是(B)A.节奏B.旋律C.乐音D.和声 31.音乐中最有表现力的因素是(C)A.音色B.和声C.曲调(旋律)D.节奏。
32.汉代《毛诗序》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里主要说的是音乐的何种特性(C)A.时间性B.视觉性C.抒情性D.瞬间性
33.___A___是由三个或四个乐章构成的大型乐曲()A.独奏B.交响曲C.协奏曲D.奏鸣曲
34.动作性、抒情性以及同音乐的密切性,这是那种艺术类型的主要特征(C)A.戏剧B.雕塑C.音乐 D.舞蹈
3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中国古典舞蹈的是(C)A.《红色娘子军》B.《宝莲灯》C.《鱼美人》 D.《丝路花雨》
36.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属于(C)A.视觉艺术 B.听觉艺术C.视听艺术 D.想象艺术
37.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悲剧的是(A)A.《哈姆雷特》B.《落米欧与朱丽叶》C.《牡丹亭》 D.《梁山伯与祝英台》 3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剧的是(D)A.《李逵负荆》B.《玩偶之家》C.《日出》 D.《茶馆》
39.下列选项中不是摄影和绘画共有的特点是(B)A.瞬间性B.记实性C.造型性D.静止性
40影视实现时空自由转换主要是靠(A)A.长镜头B.蒙太奇C.声画结合D.快镜头
41.园林与谁的关系最为密切(C)A.书法 B.雕塑C.建筑D.绘画 42.___A___是建筑的基本功能()A.实用B.审美C.教育D.认识
43.艺术起源说中最早提出“游戏冲动说”之学者是(A)A.康德B.亚里斯多德C.狄德罗D.黑格尔
44.两位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说的著名学者为(B)A.康德、亚里斯多德B.席勒、斯宾塞C.狄德罗、黑格尔D.亚里斯多得、柏拉图 45.“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象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此话的作者支持(B)泰勒 A.游戏说 B.巫术说C.劳动说 D.灵感说 46.巫术说最早由泰勒在___ C___ 中提出。
A.《美育书简》B.《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C.《原始文化》D.《金枝》 47.以动物为表现题材的原始壁画,产生的根源是(B)A.人们的巫术信仰B.人们的狩猎生活C.人们的审美观念D.人们的理想愿望 48.___A__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原因()A.生产劳动B.情感C.巫术D.想象性
49.审美是在__C__中产生的()A.社会活动 B.经济发展C.生产劳动 D.阶级斗争 50.下列不属于“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C)A.人体装饰B.雕刻C.玉器D.岩画
51.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是(B)。A.混沌性B.直白性C.隐喻性D.多义性 52.《艺术哲学》是那位法国艺术史家的著作(B)A.罗丹B.丹纳C.瓦萨里D.温克尔曼
53.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B)A.吸收B.创新C.批判D.否定一切 54.对西方艺术应该采取的态度是(D)A.引进B.移植C.吸收D.借鉴
55.艺术历史的起点是建筑。这话是那位哲学家说的(A)A.黑格尔 B.马克思C.列宁 D.恩格斯
56.艺术发生于 是一个正确的命题(B)A.巫术 B.劳动C.游戏D.灵感 57.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B)A.继承B.革新C.游戏D.灵感
58.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D)A.地理环境B.经济状况C.文化传统D.民族精神
59.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A)A.生活体验B.艺术构思C.意象物化D.胸中之竹 60.神话的创作方法是(A)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自然主义
61.是艺术创作过程的中心环节()A.艺术构思B.艺术创作C..艺术体验 62.艺术构思的过程是(D)A.对生活的艺术体验过程B.加工艺术素材的过程C.审美表现的过程 D.艺术形象典型化的过程
63.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是(A)A. 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意象思维D.想象思维
64.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过程的(D)A.起点B.基础C.中心环节D.完成
65.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B)A.审美感知B.审美想象C.审美联想D.审美情感
66.是形象思维逻辑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规律(A)A.和谐律B.融合律C.理想律D.完形律
67.不属于艺术家的修养(D)
A.进步的世界观 B.良好的技巧 C.深厚的文化底蕴 D.刻苦的精神
68.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艺术手法是(B)
A.象征主义创作方法 B.现实主义创作方法C.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D.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69.从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来看,艺术创作中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因为某一事物触发而得以顿悟的心理活动是(D)
A.艺术创作方法 B.艺术思潮C.艺术经验 D.艺术灵感
70.艺术创作过程一般包含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 三个阶段(C)A.艺术创作的心理成熟 B.意象物化C.作品形成 D.题材和主题的选择
71.毛泽东同志说:“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B)” A.特殊性B.普遍性C.民族性D.科学性
72.“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此话作者是(C)A.黑格尔B.丹纳C.罗丹D.毕加索 73.巴尔扎克的小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属于 创作方法的文学作品(A)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C.表现主义 D.浪漫主义
74.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它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A)A.艺术构思B.艺术选材C.艺术手法 D.艺术语言
75.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A)A.艺术风格 B.艺术特色C.创作个性 D.创作特点
76.“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这是谁的话。(B)A.恩格斯B.黑格尔C.列宁 D.马克思
77.无意识大致分为几种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的类型。(B)A.3 B.6C.7 D.8 78.想象性是 的根本特征。(A)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C.艺术创作 D.解读过程
79.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D)A.题材B.主题C.思想D.题材和主题的统一 80.艺术作品的主题是(C)A.一种思想情感B.自我表现C.通过题材体现的思想感情D.题材 81.艺术作品的形式由 构成(D)A.题材与主题B.素材和体裁C.头尾和段落D.结构和艺术语言
82.“品味”一词原是 上的术语(B)A.诗学 B.画学C.心理学D.矿物学 83.“主题”一词始创于 D,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有特征性的核心乐段()A.中国 B.德国C.英国D.意大利
84.艺术的主导功能是(C)A.认识B.教育C.审美D.娱乐 85.艺术的认识作用基于(B)
A.艺术作品的形式B.对现实生活的反映C.艺术作品的语言D.艺术作品的主题 86.“艺术世界”的概念是由___A___在《艺术世界》中提出的()A.丹托B.乔托C.铁托D.罗丹
87.艺术的教育作用建立在(B)A.艺术作品中内容的丰富B.艺术家对题材及意义的认识和判断C.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D.正确反映生活
88.被称为“艺术作品的陵墓”的是(A)A.艺术博物馆B.艺术出版社C.艺术市场D.艺术展览馆
89.“艺术世界”对艺术接受的作用除了它的中介性、接受性、制度性与惯例性外,还有(A)。
A.主动性B.被动性C.静止性D.创造性
90.理解、体验、回味,是艺术接受和艺术欣赏的(D)。A.准备阶段 B.初级阶段C.中级阶段 D.高级阶段
91.审美态度的形成属于艺术接受与欣赏过程中的(C)阶段。A.初级 B.最后C.准备D.高级
92.当代美学著作《美学散步》的作者是(C)。A.李泽厚B.朱光潜C.宗白华D.刘纲纪
93.在我国 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D)A.鲁迅B.胡适C.毛泽东D.蔡元培 94、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所遵循的美的规律是(D)
A.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B.功能与形式相统一
C.真和美相统一
D.真和善相统一 95、构成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D)
A.选择倾向
B.心理定势
C.审美知觉
D.认知经验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A、文字学 B、语音学 ••C、词汇学 D、语法学 •
2、汉语属于(B)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
4、文字的前身是(C)••A、结绳记事 B、手势 ••C、图画记事 D、实物记事 •
5、派生词中包含(B)••A、词尾 B、词根 ••C、虚词 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A、音素 B、义素 ••C、语素 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A、主语位置 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 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D)•••A、土话 B、客家话 •••C、客套话 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A、初 B、视 •••C、人 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 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
1、{
•• 鸟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下] •• 生 [+存在状态 +开始或继续] ••
2、{
•• 死 [+存在状态 +结束]
• •
3、乳母 [+人 +女性-生育关系 +成年-长辈 +授乳关系]
六、简答题(21%)
••
1、指出汉语普通话 a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1)a 音位的条件变体有四个:[a]、[A]、[ɑ]、[æ](1分)2)发音特点(3分)
••[a]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A]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ɑ]后、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æ ]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3)出现条件(3分)
••[a]在韵尾[i]、[n]之前 ••[A]无韵尾 ••[ɑ]在韵尾[u]、[ ]之前
[æ]在韵头[i]或[y]同韵尾[n]之间
2、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概括性、客观性 民族性、时代性、模糊性(每一点分,举例共2分)
3、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怎样表现的? 1)伴随社会的变化进行(1分)
2)分化的初级表现是方言,•最大分化是亲属语言(3分)3)方言分歧缩小,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最后形成国语。(3分)
七、论述题(15%)
1、指出下列句子中“语言”的含义有何区别?在此基础上,论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四美”是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2)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3)鲁迅是运用语言的楷模。
1、指出三个例子中的“语言”的差别。(3分)
前两例指“言语”例(3)指语言。
2、指出“语言”和“言语”定义。(3分)
3、具体说明两者的不同。(9分)1)一般与个别 2)封闭性与开放性
3)时间先后(言语先于语言)
语言学概论试题(2)
一、填空(15%)
1、“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一般(普通)(理论)语言学。2、1898年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写的《•马氏文通•》。
3、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的东部语支。
4、从产生声音角度来看引起音质的不同主要是(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三个方面。
5、根据语素在句子中是否具有独立性,可以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6、文字是在(记事图画、词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固定地与语言中的(语素)联系在一起,•才具备文字的资格。
7、“吃饭”、“煮饭”和“混饭(吃)”中的具体语义关系分别是动作与(受事、结果、目的)的关系。
8、语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社会))和内部(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
••
二、选择题(10%)
1、研究语言亲属关系的语言学是(C)•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小学
•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转换生成语言学
2、一个词尾可以同时表示多个语法意义的语言属于(A)• A、屈折语 B、词根语 •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3、音高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语言一般属于(A)•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 C、南岛语系 D、阿尔泰语系
4、汉字属于(B)
• A、图画文字 B、表意文字 • C、表音文字 D、音节文字
5、采用拉丁字母的是(B)• A、俄语文字 B、汉语拼音 C、朝鲜文字 D、日语文字
6、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形式有关的是(C)
A、主谓 B、体
C、语调 D、语境
7、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A•••)• •A、能够作句子成分
B、是否能够表达意义
• •C、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D、是否有形态变化
•••
8、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D)
•••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
9、洋泾浜英语的基本特征是(D)
• A、语音、词汇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B、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音、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C、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语法基本上是英语的
D、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10、下面词语属阶级方言的一组是(B)• •A、多头、田心 B、黔首、寡人• C、行头、亮相 D、圣母、上帝
三、名词解释(20%)
•••
1、语法 语言中各语法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句法)••••
2、聚合关系 语言单位按某些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 ••••
3、音位 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
4、文字 记录语言的书写的符号体系
•••
5、语言的演变 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不同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年龄
2、至少
3、寒暄
4、角度
5、部门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妻子 [+人 +女性 +成年 +未昏] •
1、{
• 未婚妻 [+人 +女性 +成年 +已昏] • 香(气味香)[+嗅觉 +好气味] •••••
2、{
•••••• 香(他很吃香)[+感觉 +受欢迎]
•••••
3、镰刀 [+工具 +农具 +用于割谷物和割草+由弧形刀片和木把构成]
六、解答题(21%)
•••
1、指出汉语普通话 e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
A、四个:[e]、[ε]、[ә]、[γ](1分)••••••B、发音特点(3分)
••••••••• [e]前、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 •[ε]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ә]央、中、不圆唇舌面元音 ••••••••• [γ]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C、出现条件(3分)••••••••• [e]在[i]前 ••••••••• [ε]在[i][y]后
••••••••• [ә]在[n][ ]前或辅音后轻声 ••••••••• [γ]单独或辅音
••
2、“狼孩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狼孩子的故事说明了:
A、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分)B、离开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2分)
C、孩提时期是学会语言、掌握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阶段。(2分)
如果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机,•就很难学会一种语言。•••
3、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及其产生的地方? A、圣书字、产于古代埃及(2分)
B、楔形文字、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2分)C、汉字、产于中国(2分)D、马雅文字、中美洲(2分)•••
七、论述题(15%)
•••
1、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哪种标准最适用汉语?为什么?
1、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2分)
2、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功能标准。(6分)
3、功能标准最适用于汉语(1分)
4、A、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无法从形态上区分词类。•(2分)•• B、意义标准过于抽象,不易辨认,且词类是语法上的分类,理当从语法的考虑。(2分)
•• •C、形态标准从本质上看也是功能。(2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3)
一、填空(15%)
1、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2、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 普遍唯理语法 》)。
3、汉藏语系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包括(壮侗、苗语、藏、缅(选二))等三个语族的语言。
4、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是最小的能自由发音的语音单位)。
5、义素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词与词或者其它语言单位之间发现的意义区别特征。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7、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
8、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统一)的结果。
9、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看这几个意义是否有)联系。
二、选择题(10%)
1、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D)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描写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历史比较语言学 •
2、英语属于(A)
•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3、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C)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4、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使用的文字基本上以一个字记录语言中的一个(A)
• A、音素 B、音节 • C、语素 D、短语 •
5、属于熟语(固定短语)的有(B)• A、述语 B、专名语 • C、短语 D、“的”字短语 •
6、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意义有关的是(A)• A、主格 B、内部屈折 • C、重叠 D、虚词
7、表层语法意义不同而深层语法意义相同的是(B)• A、给他钱,叫他师傅 B、给他书,笔给他 • C、给他凳子,给他开门 D、给他小说,看他的小说
8、汉语只能用“男”、“女”、“雄”、“雌”等来表示事物的自然性属,这说明汉语(A)•• A、没有性的语法范畴
•••B、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词汇手段来表示 •••C、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分析手段来表示 •••D、用分析手段来表示相当于性的语法范畴的意义 •
9、从语言的谱系分类看,汉语属于(A)•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 C、词根语 D、粘着语
10、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B)•• A、音质音位的合并 B、旧事物的消失 •• C、词义的演变 D、汉字的简化
三、名词解释(20%)
1、亲属语言•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些语言就是亲属语言。
2、语法手段 把具有共同特征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
3、义素• 就是对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即词义的区别特征。
4、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的实际发音。
5、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耐劳
2、始终 3航线
4、排比
5、走向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丈人(古义)[+人 +男性 +年长的] ••••
1、{
••••••••• 丈人(今义)[+人 +男性 +年长的 +妻子之父] •••••••••
2、朋友 [+人 +有交情的] •••••••••{
敌人 [+人 +敌对的]
•••••
3、酒精 [+无色液体 +药品 +用于消毒]
六、简答题(21%)••••••
1、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举例说明。A、发音体不同。如二胡声和鼓声不同。(2分)
B、发音方法不同。如[t]是不送气,[t]是送气(2分)
C、共鸣器的不同。如[n]和[t]的不同,[n]是鼻腔,[t]是口腔。(2分)
2、什么是显性语法意义?它具有什么特点?
A、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等手段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2分)•B、成分之间是连续的;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6分)
3、说明印欧语系的主要特点。• A、没有声调,有固定重音(2分)
B、主要使用附加成分和内部屈折等语法手段(3分)C、没有量词(2分)
七、论述题(15%)
1、试论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4分)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A从词的音义结合的关系来证明(4种关系)(4分)B、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证明(3分)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4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4)•
一、填空(15%)
••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2、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印欧、阿尔泰、南亚、南岛(选二))等五个语系。
••••
3、在元音和辅音的几个区分标准中,(是否受到阻碍)是决定性的。••••
4、国际音标是在拉丁、•音标和音素字母的基础上根据(一对一(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创制出来的。
••••
5、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语境)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6、世界古老的表意文字主要有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末人的(楔形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古代的汉字甲骨文。
••••
7、分化歧义,经常采用语法结构分析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转换)分析法。
8、语言之间的接触会导致语言的借用、(同化(融合、替换))、混合等结果。
9、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二、选择题(10%)
1、描写语言学、规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分类角度是(D)
A、语言结构部门的范围不同
B、语言存在的时间范围不同
C、语言学与其它科学联系方式不同
D、研究语言的操作方法不同
2、日语属于(D)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
3、发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这样发出的音叫(B)
•••••A、元音 B、半元音 C、浊擦音 D、塞擦音 •
4、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的是(B)• A、实物记事 B、图画记事 • C、结绳记事 D、系珠记事
5、根据语素是否有直接用来造句的能力,可以分为(D)• A、词干语素和词尾语素 • B、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 • C、前缀语素和后缀语素 • D、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
6、分析性的语法手段是(B)
•• A、零形式 B、语序 C、外部附加 D、内部屈折 •
7、汉语的“我”,翻译成英语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中,•分别是“I”、“me”、“my”、“mine”,这里使用的语法手段是(B)
••••A、重叠法 B、异根法 C、重音移动法 D、外部附加法
8、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B)
A、语素 B、词 C、句子 D、句群
9、在各个语系中,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B)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C、南亚语系 D、阿尔泰语系
10、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A)
A、汉语的“老”加“虎”变成“老虎”
B、汉语的“儿童”加“们”变成“儿童们”
C、英语的“help”(“帮助”,•现在时)加“ed”变成“helped”(“帮助”,过去时)
••••D、英语的“dog”(“狗”,•单数)加“ s”变成“dogs”(“狗”,复数)
三、名词解释(20%)
1、对比语言学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构造要素进行比较的语言学
2、言语 就是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语言的使用•••••
3、条件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 •
4、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 •
5、民族共同语 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词各的读音(10%)
1、讲话
2、寻求
3、忠实
4、航行
5、增补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丢失 [+停止 +具有] ••
1、{
•• 保存 [-停止 +具有]
••• 凳子 [+家具 +有腿 +供坐用-有靠背] •••
2、{
••• 椅子•[+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 爱戴 [+爱 +下级对上级] •••
3、{
••• 爱护 [+爱-下级对上级]
六、简答题(21%)
1、语音的四要素是什么?在语言中各有什么作用? 音高,区分音调(1分)
音长,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2分)音强,区分轻重音和语调(2分)
音色,区别语言的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2分)
2、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的两大原因。
A、社会原因(3分)B、语言内部原因(3分)
3、文字的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汉字属什么性质的文字? A、三个阶段: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3分)
B、汉字属表意文字。(1分)因为汉字随着形体的演变已失去了象形的特征,但它仍同整个词发生关系;汉字不表音,虽有表音成分,但本质上仍是表意的。(4分)
七、论述题(15%)
1、人以外的动物有没有语言?•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1、没有语言(1分)
2、A、功能方面(4分)B、构造方面(6分)C、习得方面(4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5)
一、填空(15%)
1、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2、谱系分类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依次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
3、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4、从声音产生的角度来看,辅音的不同由(发音体)的不同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决定的。元音的不同主要由(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决定。
5、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可以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
6、不同级别的语法单位都可以从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的差别进行两种分类。
7、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有的比英语和德语的差别还要大,但是仍然属于一种语言,这是因为使用者共同属于一个(民族),•并且有共同的(书面语(文字)),有共同语和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
二、选择题(10%)
1、下面关于语言学发展路线不正确的一个是(A)
A、从重视口语到重视书面语
B、从重视表层到重视深层
C、从重视外部亲属关系到重视内部结构关系
D、从重视历史规定到重视现状描写
2、语言的谱系分类采用的语言学方法是(、C)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转换生成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传统语言学
3、汉语拼音hen(恨)代表的是(B)
A、开音节 B、闭音节
C、只有起音和领音的音节 D、没有音谷的音节 ••
4、属于音节文字的是(C)
•• A、俄语文字 B、日语的汉字 •• C、日语的假名 D、中国纳西族的东巴文字 ••
5、根据构成词的语素数量的多少,把词分为(C)•• A、单义词和多义词 B、类义词和同义词 •• C、单纯词和合成词 D、复合词和派生词 ••
6、综合性的语法手段中没有(C)
• A、重叠 B、附加 C、虚词 D、内部屈折 •
7、“说的是他”具有两种(D)• A、语音停顿 B、层次结构 •• C、表层意义 D、深层意义 ••
8、从语言的词的构造来看,汉语属于(C)
••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C、词根语 D、粘着语
9、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A)
A、汉语的“桌”加“子”变成“桌子”
B、汉语的“同学”加“们”变成“同学们”
C、英语的“help”(“帮助”,•现在时)加“ed”变成“helped”(“帮助”,过去时)
•••••D、英语的“dog”(“狗”,•单数)加“ s”变成“dogs”(“狗”,复数)
••
10、现代汉语属于(B)
•• A、比较语言学 B、共时语言学 •• C、历时语言学 D、一般语言学 •
三、名词解释(20%)
1、显性语法意义 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等手段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
2、谱系分类 按语言的共同来源进行分类
3、描写语言学 对具体语言进行断代描写的语言学
4、音素 音节中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
5、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属性
2、简化
3、荟萃
4、致使
5、头疼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忠实 [+忠诚 +可靠] ••••
1、{
••••• 忠贞 [+忠诚 +坚定不移]
••••• 眺望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远处] •
2、{
•••• 鸟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下] ••••
忘记•[+停止 +知道] ••••
3、{
••••• 记住 [-停止 +知道] •
六、简答题(21%)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先天就有的一种机制,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清语言能力和语言的获得。人类的语言能力指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这是先天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而语言的获得是后天的。离开社会就不可能学会语言。(4分)•乔姆斯基的说法仅仅指语言能力。(2分)
2、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 A、功能上。元音能自成音节,辅音通常不能。(2分)
B、物理上。在共鸣腔内是否受阻;肌肉是否均衡紧张;气流缓急;有无噪音;声音响度。(5分)
3、说明汉藏语系的主要特点。A、有声调(2分)
B、单音节词根占多数(单音节语素)(2分)C、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2分)D、量词丰富(2分)
七、论述题(15%)
1、试论述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相同点:(7分)
1、都是交际工具
2、没有阶级性
不同点:(8分)
1、语言历史长,文字历史短。
2、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
3、语言应用范围广,文字窄。
4、语言永远是渐变的,文字有时可以突变。
语言学概论试题(6)
一、填空(15%)1、1786年,英国的Sir William Jones(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梵语跟希腊语、拉丁语以及日耳曼语)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
2、世界上的语言一般分为汉藏、印欧、(阿尔泰、南亚)等九个语系。•
3、八个标准(基本)元音,其中前元音从高到低依次分别是(iea),后元音从低到高依次分别是(o u ɑ)。
•••
4、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音位变体)。••••
5、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音节或者音位(音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音文字;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词或者语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意文字。
••••
6、句子结构关系的意义可以分为(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两种。•
7、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亲属语言•;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二、选择题(10%)
1、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边缘学科属于(D)
A、个别语言学 B、一般语言学
C、狭义应用语言学 D、广义应用语言学
2、普通话的“好”,用国际音标记为(B)
••••••A、〔hao〕 B、〔xau〕 C、〔hau〕 D、〔xao〕
3、在时间线条的某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是(B)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表里关系 •
4、下面错误的一个是(C)•••••A、思维可以不依赖于语言 •••••B、语言对思维有固定和改造作用 •••••C、思维是语言的服务对象
•••••D、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词不是一对一的 ••
5、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 A、朝鲜谚文 B、朝鲜汉字 C、日语汉字 D、法语字母 •
6、汉语“他在读书”的“他”(A)
•• A、不表示人称的语法范畴 B、表示人称的语法范畴 •• C、表示格的语法范畴 D、表示数的语法范畴
••
7、在汉语演变过程中,现代汉语出现了“他”、“她”、“它”的不同,这是历时性的(D)
•••••A、同化音变 B、异化音变 •••••C、同化形变 D、异化形变
8、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C)
••••••A、时范畴 B、态范畴 C、体范畴 D、数范畴 •
9、《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是(D)
• A、乔姆斯基 B、布龙菲尔德 C、萨丕尔 D、索绪尔 •
10、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B)• A、语素 B、短语 C、句子 D、句群 ••
三、名词解释(20%)
1、隐性语法意义 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
•••••
2、音节 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和语音响度增减过程形成的语音单位。即语音上最小的使用单位
••••
3、合成词 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
4、普通语言学 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是综合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
••••••
5、义素分析:就是把词义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从而描写其相互关系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语言
2、好象
3、知识
4、能量
5、学期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1、馒头 [+食品 +上圆下平+用面粉制作 +发酵蒸成] • 老太婆 [+人 +女性 +年老 +贬义] •
2、{
• 老太太 [+人 +女性 +年老 +褒义] • 君子 [+人 +人格高尚] •
3、{
• 小人 [+人 +人格卑鄙]
六、简答题(21%)
1、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p的区别特征主要有哪些?
A、一个音位区别于其它音位的语音特征。(指音位之间的最小对立项)(3分)•B、P的主要区别特征是:(4分)双唇,区别于唇齿音。•不送气,区别于送气音。清音,区别于浊音。塞音,区别于擦音。
2、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有哪些不同?
A、有无声调(3分)B、有无形态(2分)C、有无量词(2分)
3、文字起源于什么?它与文字的关系怎样?
A、文字起源于图画记事。(2分)B、图画不是文字。(1分)图画成为文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图形,一个图形与语言里的一个词(或语素)相当。(2分)它们要有固定的读音。(2分)
七、论述题(15%)
1、试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A、从语言对思维的作用来看: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思维活动的成果要依靠语言的巩固而存在。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B、从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看:思维是构成语言单位的必要条件。
2、语言和思维的区别:(7分)
A、功能不同•••• B、规律不同 C、范畴不同• ••D、存在形式不同
语言学概论试题(7)
一、填空(15%)
••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
2、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
3、辅音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类。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阻碍方式)、(声带是否振动)和(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
4、汉语中的字基本上以(语素)为造字单位或者记录对象,英文中的字基本上以(音素(音位))为造字单位。
••••
5、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6、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的国语是选择一种主体民族语言作为基础形成的。
••••
7、多义词的引申意义,除了一般的通过近距离引申产生外,还有远距离引申的,后者主要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式产生。
••••
8、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就是说它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物。
二、选择题(10%)
1、下列四门学科中,可以归入个别语言学的是(A)
A、英语词汇学 B、逻辑语言学
C、病理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下面正确的一个是(B)
A、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B、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
• C、语言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而言语是社会的 • D、言语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而语言是社会的 •
3、〔d〕和〔t〕两个音素(A)
• A、在英语里是不同的音位,在汉语里是同一个音位 • B、在汉语里是不同的音位,在英语里是同一个音位 • C、在汉语、英语里都是不同的音位 • D、在汉语、英语里都是同一个音位 •
4、表音文字以(D)为记录单位 • A、音节或词 B、语素或音位 • C、语素或词 D、音位或音节 •
5、“的士”是(D)
• A、“的”字结构 B、派生词 • C、双语素词 D、双音节词
6、英语“She teaches English”(她教英语)中的“他”表示的语法范畴有(D)
• A、时 数 人称 B、时 体 态 • C、时 态 人称 D、时 数 格
7、现代英语的“woman”由中古英语的“wifeman”演变而来。•从现代英语经看不出语素“wo”的意思是“ wife”,•但是并不影响 woman”的使用。这是因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A)
•• A、词 B、音节 C、字 D、语素 •
8、汉语中的轻声是利用(C)构成的 • A、音高 B、音长 • C、音强 D、音质 •
9、语言是由哪三部分组成(B)
• A、汉语 外语 方言 B、语音 词汇 语法 • C、语用 语义 语法 D、声母 韵母 声调 •
10、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是(C)
•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语言内部的发展变化 •
三、名词解释(20%)
•••
1、内部屈折 在一个语素的内部变换音位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 ••••
2、构词后缀 加在词根后面帮助表达某种词汇意义,构成新词的附加语素 •••••
3、互补关系 指有些音素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相补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4、语言符号 用一定的声音形式去标记某种事物或者思想从而获得意义的符号
•••••
5、社会语言学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语言变异等问题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
1、闪光
2、混淆•
3、相信
4、拼写 •
5、意义 •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男孩 [+人 +男性 +年幼] •
1、{
• 女孩 [+人-男性 +年幼] •
凳子 [+家具 +有腿 +供坐用-有靠背] •
2、{
• 椅子•[+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
3、大风 [+空气 +流动 +大的速度] •
六、简答题(21%)
1、什么是音位?划分音位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A、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分)•B、对立与互补。(1分)比如[ P]和[P ]可以在相同的语言环境[au51]•中出现,具有辨义作用,前者是“抱”,后者是“炮”,这是对立关系。(2分)又比如[A]和[a],前者出现在“单说或开音节的单元音”的环境中,后者只出现在[i]和[n]前,•它们之间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互补的。(2分)
2、为什么人类语言具有灵巧的构造?
A、任意性 B、离散性 C、层级性(每一小点2分)
3、什么是隐性语法意义?它具有什么特点?
A、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2分)B、可以是非连续性的(2分)可以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2分)一个成分可以同其它成分发生多种关系(2分)
七、论述题(15%)
1、谈谈世界语言学发展的几个大的过程。
••••
1、传统
2、历史比较
3、结构主义
4、转换生成
语言学概论试题(8)
一、填空(15%)
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 普通语言学教程 》)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2、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3、音位是能够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音节)或者(音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音文字;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词)或者(语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意文字。
5、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对于缺乏形态变化或者缺乏词法范畴的语言来说,划分词类只能依靠语法中的(功能)特征。否则划分词类只要依靠语法中的•(形态)特征就容易划分。
6、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不同是,•前者内部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词汇上面,它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
7、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是并不引起表达中的混乱,这是因为有(语境)的作用。
8、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二、选择题(10%)
1、索绪尔提出了(C)的主张
A、劳动创造语言
B、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C、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D、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
2、下列材料,属于组合关系的是(B)A、b p m f B、不足 改革 •• C、a h o t D、哈 额 击 妈
3、决定音高的是声音的(C)
A、振幅 B、陪音
•••••C、频率 D、声波复合的形式 •
4、下面四种语言中不能归入汉藏语系的是(D)• A、傣语 B、壮语 • C、苗语 D、蒙古语 •
5、“音素”、“电子”是(A)• A、单义词 B、派生词 • C、单纯词 D、多义词 •
6、汉语里只能出现在名词前边的词是(D)• A、动词 B、副词 • C、形容词 D、介词 •
7、语言中稳固性最强的是(C)• A、语音 B、词汇 • C、语法 D、语义
8、语言的基础是(C)
A、语言和语法
•• B、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崐•••••••••
C、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D、语言的社会性
9、〔K〕和〔g〕的区别主要是(B)••••A、发音部位不同 B、发音方法不同 ••••C、音强和音高不同 D、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10、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B)
•• A、音质音位的合并 B、社会生活的改变 •• C、词义的演变 D、汉字的简化
其原因是•(••
三、名词解释(20%)
••
1、变换 句子根据不同格式之间表现出的规律变成另一种句子的方法 ••
2、语素 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
3、自由变体 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区别词义的音位变体
•••
4、语言的接触 指说不同语言的人在口头上或书面上经常交往所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
•••
5、前提义素 与临界词共同的义素,是确定该词义与临界词义有共同联系的义素
••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时间
2、重视
3、努力
4、忽然
5、团体 ••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男人 [+人 +男性 +成年] ••••
1、{
•••• 男孩 [+人 +男性-成年] •••• 高 [+距离 +离地远] ••••
2、{
•••• 低 [+距离 +离地近] •••••
3、确实 [+真实 +可靠] ••
六、问答题(36%)
1、举例说明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什么不同?〔p〕和〔b〕在普通话中是不是音位变体?是什么变体?
A、条件变体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如a音位的几个变体属条件变体。(2分)•B、自由变体与条件变体不同,它是出现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任意替换但又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如吴方言平翘音、前后鼻音等。(2分)C、[p]和[b]是音位变体(1分)D、它们属于条件变体(1分)
•••
2、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方式。
A、扩大(2分)B、缩小(2分)C、转移(2分)
•••
3、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说明主要的语法范畴。(举五种)A、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2分)B、性范畴,数范畴,格范畴,体范畴,时范畴(5分)
•••
4、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的特点。
A、渐变性(3分,没有举例扣1分)B、不平衡性(同上)•••
5、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不同?
A、地域方言是在某一地域内通行的语言,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3分)B、社会方言可以演变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不能。•(3分)
•••
6、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哪些语系?(每种语系至少举一种语言为例)A、汉藏语系,如汉语、侗语、傣语、壮语、苗语等。B、阿尔泰语系,如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C、印欧语系,如俄罗斯语、塔吉克语D、南亚语系,如佤语、崩龙语、布朗语E、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如高山语
语言学概论试题(9)
一、填空(15%)
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2、像汉语这样主要采用语序和虚词语法手段来表达各种句法关系,而没有词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叫做分析语。像俄语这样主要采用(外部屈折(附加))和(内部屈折)等形态性的语法手段的语言叫做屈折语。
3、音位变体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4、世界古老的表意文字主要有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末人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古代的汉字甲骨文。
5、划分词类有意义、(功能)和(形态)三个标准。其中(功能)是决定性或者根本性的标准。
6、人类语言的统一,就是通过语言接触中的(双语现象)阶段,让不同层次的共同语逐渐替换原来的语言或者方言,从而统一成最后的共同语。语言的分化就是在接触减少或者缺乏的情况下,逐渐扩大不同区域的人使用的原来相同或者相近语言的差别,从而形成不同的(方言)甚至亲属语言。
••
7、基本词汇具有全民性、稳固性和(能产性)。
二、选择题(10%)•••••••••••••••••
1、都属于汉藏语系语言的是(C)
A、蒙古语 汉语 维吾尔语 傣语
B、蒙古语 汉语 藏语 满语
C、壮语 汉语 瑶语 傣语
D、壮语 藏语 瑶语 满语
2、语言不具有(C)
A、社会性 B、符号性
C、阶级性 D、系统性
3、汉语拼音声母g k h出现的语音环境与j q x•出现的语音环境(•••••••B)
• •••A、对立 B、互补 •• C、部分对立 D、部分互补
4、“friendship(友谊)”和“recall(回顾、撤消)”都是(••••••••D•)
••• A、音素字 B、派生词 •••••C、单纯词 D、复合词
5、一个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部分是(A)• A、词根 B、前缀 • C、后缀 D、词尾 •
6、汉语副词出现的语言环境是(D)• A、名词后面 B、形容词后面 • C、名词前面 D、谓词前面
7、传统语言学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是(C)• A、转换分析法 B、层次分析法 •••••C、中心词分析法 D、分布分析法 ••
8、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D)
•• A、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不同 •• C、地理的不同 D、社会的分化 ••
9、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中的音素是(A)•• A、具有互补关系、语音上又相似的音素 •• B、语音上相似的音素
•• C、彼此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音素 •• D、具有非对立性关系的音素
••
10、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D)•• A、土话 B、客家话 •• C、客套话 D、行话 •••
三、名词解释(20%)
••
1、语法意义 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类语言单位的共同的关系意义、功能意义或对词汇意义的抽象概括的类义
•••
2、音标 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 ••
3、构形后缀 只表示某种语法形式的后缀
••
4、聚合关系 语言单位按某些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
••
5、历史比较语言学 利用几种语言反映在语音上的对应规律去追溯它们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出来
2、师范
3、现象
4、探讨
5、活动 ••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女人 [+人 +女性 +成年] ••
1、{
•••• 女孩 [+人 +女性-成年]
••
2、黑板 [+黑色 +用于写字 +木板或玻璃板等制成] ••••• 食品[+吃的东西 +范围大] ••
3、{
••••• 食物[+吃的东西-范围大] •
六、分析题(12%)
1、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并说明关系 • 松花江的洪水终于退下去一米多了 •
2、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化下列歧义 • 咬死了猎人的狗
••
3、运用变换分析法分化下列同形结构 •• 他在晒太阳──太阳晒在他身上 •••••••他在晒衣服──他把衣服晒了 ••
七、问答题 24%
••
1、恩格思语言起源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A、语言、思维、人、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2)B、语言是在人们的劳动中,由于交际需要产生的,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C、人类语言从产生是起就是有声语言(2)
••
2、举例说明舌面元音的三维特点。
A、舌面高低 B、舌面前后C、唇形圆展(每小点理论1分,举例1分)•••
3、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分别属于什么语系和语族?
A、英语: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部语支B、法语:印欧语系罗曼语族(又称拉丁语族)C、西班牙语:印欧语系罗曼语族(又称拉丁语族)D、俄语: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部语支•E、阿拉伯语:闪──含语系(又称亚──非语系)闪美特语族 F、汉语:汉藏语系汉语语族
•••
4、举例说明义素分析的基本原则。
A、对等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依存性原则 D、简明性原则
语言学概论试题(10)
一、填空(15%)
1、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他的代表著作是(《 句法结构》),他的作为“标准理论”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
2、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四种。
••
3、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
••
4、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字改革,其方式、内容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可以分为(文字类型的更换)、(表音字母的更换)、(文字的调整与改进)等三种。••
5、一个结构成分完全的句子类型通常叫做(主谓句)。
••
6、人类语言的统一,就是通过语言接触中的(双语)阶段•,让不同层次的共同语逐渐替换原来的语言或者方言,•从而统一成最后的共同语。语言的分化就是在接触减少或者缺乏的情况下,•逐渐扩大不同区域的人使用的原来相同或者相近语言的差别,•从而形成不同的(方言)甚至亲属语言。
••
二、选择题(10%)••••••••••••••
••••
1、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的语言是(A)•••• A、西班牙语 法语 意大利语 •••• B、英语 德语 法语 •••• C、法语 德语 俄语 ••• D、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
2、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B)
••• A、在本质是一致的 B、有着根本区别 ••• C、有不大的差别 D、基本一样
•••
3、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内容(C)
•••• A、只有任意性
•••• B、只有强制性
•••• C、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 D、没有任意性,也没有强制性
•••••
4、汉语普通话〔p〕与〔t〕的区别在于(A)••••• A、发音部位 B、阻碍方式
••••• C、送气和不送气 D、声带振动和不振动 •••••
5、在以下几个语素中,属于粘着语素的是(C)••••• A、水 B、人 ••••• C、规 D、亮 •••••
6、汉语“帽子”、“棋子”两个词(B)••••• A、前者是复合词,后者是派生词 ••••• B、前者是派生词,后者是复合词 ••••• C、都是复合词 ••••• D、都是派生词
•••••
7、英语单词“work”(B)
••••• A、附加“ed”是构词法,附加“er”是构形法 •••• B、附加“ed”是构形法,附加“er”是构词法 •••• C、都是构词法 •••• D、都是构形法
••••
8、方言是全民语言在(D)的变体 •••• • A、不同民族 B、不同时代 •••• C、不同交际领域 D、不同地域
••••
9、以下四种语言中,跟汉语同属一个语系的是(C)•••• A、维吾尔语 B、日语 •••• C、藏语 D、朝鲜语 ••••
10、属于词义要素的是(B)
•••• A、义位和义素 B、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 C、同义和反义 D、类义和同义 •••
三、名词解释(20%)
1、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2、对立关系 相近或不同的音素,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具有辨义作用者,属于不同的音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对立关系
3、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4、心理语言学 研究语言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语言学 •
5、结构分类法 以语言结构的共同性为依据对语言进行分类 •••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
1、重视
2、能力
3、计划
4、相互
5、条件 ••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窥见 [+用眼 +往一定方向 +缝隙里]
1、{
眺望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远处]
2、电灯 [+工具 +照明 +发光 +用电]
创立 [+做出结果 +初次]
3、{
建立 [+做出结果-初次] ••
六、简答题(21%)
1、举例说明前提义素与断言义素的关系。
A、与临界词共同的义素,是确定该词义与临界词义有共同联系的义素(2分)B、与临界词不同的义素,是确定该词义与临界词义相区别的义素(2分)C、举例(2分)
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中常见的主要语法手段。
A、词序(理论1分,举例共2分)B、虚词 C、重叠 D、语调 •
3、举例说明国际音标的特点。
A、音素和音标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现象B、形体简单清晰C、通行范围广
••
七、论述题(15%)
1、试论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动物的交际不是语言(人类特有)(6分)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6分)•••
3、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全民的)(3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1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传统语言学在世界范围内有三个中心,也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它们分别是(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中国)。
2.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索绪尔)(语言学家名字)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的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1916年,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3.语言符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任意)性,二是(线条)性。4.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这是语言的功能特征;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结构特征。
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心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6.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7.超音段(非音质)音位包括由音高决定的(调位),由(音强)决定的重位,以及由音长决定的(时位)。
8.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9.词的结构类型体现了词的(组合)关系,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五种。
10.句式变换常使用的手段有(成分移位)、(增添成分)、(省略成分)、(改变语调)四种。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2.在英语中,/p/和/ph/(“h”为送气符号)是同一个音位,即/p/的自由变体,如“sport”中的“p”读前后两音意义不变。(√)
3.北京话能够作介音的只有/i、u、y/三个音位,能作韵尾的除了这三个音位外,还有/i、u、n、/四个音位。(×)
4.从语言中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如英语中的“chairone”代替“chairman”、“moonwalk”、“美眉”、“网聊”等诸多领域的新词语进入词汇,可以看出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为灵敏,变化比较快。(√)
5.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是靠后天的学习。(√)
6.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它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7.分布最广的语系是汉藏语系。(×)
8.语言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影响。(×)
9.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原因。(√)
10.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语言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语言作为符号的本质是:(A)
A.形式和意义间的结合为“约定俗成”。
B.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固定的联系。
C.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D.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2.音素[ph]、[th]、[kh](“h”为送气符号)的不同是由(B)决定的:
A.发音部位
B.发音方法
C.送气与否
D.清浊与否
3.音位是从(D)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心理属性
D.社会属性
4.元音与辅音最本质的区别是(D)
A.声带振动与否
B.是否均衡紧张
C.时间持续久暂
D.气流是否受阻
5.汉语、日语、俄语从语法结构上分别属于:(D)
A.复综语、粘着语、屈折语
B.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C.粘着语、孤立语、屈折语
D.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6.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指(C):
A.词的附加意义
B.词的色彩意义
C.词的理性意义
D.词的语法意义
7.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间的(C)关系进行的:
A.上下位关系
B.类别关系
C.亲属关系
D.远近关系
8.使某一个方言取得一种特殊的地位而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其原因是(D):
A.政治的原因
B.经济的原因
C.文化的原因
D.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都可以
9.语言融合的情况包括(B):
A.自然融合和共同融合B.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C.被迫融合和共同融合D.自愿融合和自然融合10.词义的概括性表现在(A):
A.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B.特殊性、民族性
C.实用性、通用性、具体性
D.民族性、系统性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中具有互补关系的各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音位变体包括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使用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形态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
4.聚合关系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5.语义场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处于互相联系和制约关系中的一群词的聚合。
6.屈折语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评分标准:要点2分,举例1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语言的层级关系?解释语言符号的二层性?
(要点)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关系。(2分)。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语言的层级体系,其音位层和符号层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3分)
2.辨别音位的“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条件变体是有各自出现条件的变体。属于条件变体中的音位,具体出现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与其前后出现的音素有关。(2分)例如a音位中的变体A、α等,A往往自成一个音节或单独跟韵母组合,α出现在的u后面或舌根鼻韵母前面。
自由变体是几个音素可以互相替换,不受前后的其他音素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变体。(2分)例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不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把普通话的卷舌音发成平舌音,平舌音亦可发成卷舌音,这种变化不许不需要任何音素条件,当然也不区别意义。(举例1分)
3.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 1)客观事物本身有模糊性(2分)
2)词义是通过比较而来的相对性概念(2分)3)词义的概括性导致模糊性(1分)4.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
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1分)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4分)
六、论述题(22分)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要点)1)语言是交际工具(2分),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4分)
3)语言是最重要的的交际工具(4分)2.试述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12分)
(一)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由新质要素的长期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不会出现质的突变。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4分)
(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语言各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对稳定的。(2分)
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当社会变革或社会动荡较为剧烈、社会发展的步伐极为快捷、社会思维较为活跃、不同文化的交往较为频繁的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2分)
第三,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地域方言。(2分)
第四,不同的社会方言的发展变化不平衡。比如青年人的语言发展变化较快,科技语言发展变化较快,各种语体的发展变化也不平衡(2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12)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超音段(非音质)音位包括由音高决定的(调位),由(音强)决定的重位,以及由音长决定的(时位)。
2.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即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汉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1933年出版了(《语言论》),此书成为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纲领性著作。
4.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这是语言的功能特征;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结构特征。
5.句式变换常使用的手段有(成分移位)、(增添成分)、(省略成分)、(改变语调)四种。
6.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7.发出的辅音是鼻音和还是口音,是软腭和(小舌)在起作用。软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产生(口音)。
8.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是否(受阻)。
9.词的结构类型体现了词的(组合)关系,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五种。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相对于形态缺乏的语言而言,形态丰富的语言比较进步。(×)
2.在英语中,/p/和/ph/是同一个音位,即/p/的自由变体,如“sport”中的“p”读前后两音意义不变。(√)
3.北京话能够作介音的只有/i、u、y/三个音位,能作韵尾的除了这三个音位外,还有/i、u、n、/四个音位。(×)
4.从语言中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如英语中的“chairone”代替“chairman”、“moonwalk”、“美眉”、“网聊”等诸多领域的新词语进入词汇,可以看出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为灵敏,变化比较快。(√)
5.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6.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它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7.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改变。(√)
8.语言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影响。(×)
9.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原因。(√)
10.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语言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音素[ph]、[th]、[kh](“h”为送气符号)的不同是由(A)决定的:
A.发音部位
B.发音方法
C.送气与否
D.清浊与否
2.“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C)
A.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本民族的文化有关。
B.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民族活动有关。
C.人类的思维活动和他们所讲的语言有关。
D.语言和民族习惯有关。
3.语言作为符号的本质是:(A)
A.形式和意义间的结合为“约定俗成”。
B.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固定的联系。
C.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D.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4.英语中的“impossible、incomplete、irregular”的三个否定的变词语素“im、in、ir”从发音上解释它们在形式上不同的原因是因为:(A)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5.汉语、日语、俄语从语法结构上分别属于:(D)
A.复综语、粘着语、屈折语
B.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C.粘着语、孤立语、屈折语
D.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6.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指(C):
A.词的附加意义
B.词的色彩意义
C.词的理性意义
D.词的语法意义
7.语言发展的特点是(B):
A.平衡性、稳定性
B.渐变性、不平衡性
C.长期性、系统性
D.有效性、渐变性
8.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间的(C)关系进行的:
A.上下位关系
B.类别关系
C.亲属关系
D.远近关系
9.使某一个方言取得一种特殊的地位而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其原因是(D):
A.政治的原因
B.经济的原因
C.文化的原因
D.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都可以
10.语言融合的情况包括(B):
A.自然融合和共同融合B.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C.被迫融合和共同融合D.自愿融合和自然融合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
2.语法形式 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3.义素 是对词的义项加以进一步分析后得到的语义特征,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4.孤立语 也叫词根语,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都属于孤立语。它的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十分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5.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为亲属语言。
6.语言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评分标准:要点2分,举例1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举例说明语流音变的几种情况?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1分)
同化,就是两个的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比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这是因为dogs其中的/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1分)
异化和同化的作用相反,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比方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的音),这是调位的异化。(1分)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例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了变化:复元音可能变为单元音(比方“木头”/mu t‘ou/弱化成/mu t‘o/)(1分)
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 mәn/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1分)
2.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2分)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如以“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同时蹦出两个字来。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这就是说,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如“我吃饭”不能说成“饭吃我”。但是,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特点。如一些新词的出现,一字词的新用法。这种变化,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也即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社会约定的,而不是天然的、本质的联系(3分)
3.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语法范畴与词的形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1分)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性、数、格、体、时、态、级等,(4分)
4.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2分)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2)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与语言的发展(3分)
一个系统,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种要素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另一种要素的变化。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的反应。作为一个系统,语言要素的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同社会系统中的因素的相互影响变化没有什么两样。
六、论述题(22分)
一、1.谈谈语言与言语的关系。(10分)
语言是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是抽象的符号系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全民的、概括的、静态的系统;(3分)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的行为和结果两方面。是个人的、具体的、动态的现象。(3分)
这两个对象是紧密相联而且互为前提的:语言存在言语与之中;(2分)言语依赖于语言。(2分)
二、结合汉语的特点,谈谈你对汉字拼音化的看法。(12)
文字上记录语言的书写工具,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3分)
汉语言是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构成材料的,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3分)
从文字本身的状态看,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它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通古今。而汉字能跨时间、贯穿古今;跨地域,沟通方言区。(3分)
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是靠汉字记录下来的,而且古今汉字又有很大的不同,汉字拼音化,很可能会中断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3分)
综上,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汉字拼音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上任意两点即可满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13)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中国的传统语言学过去称为(小学),包括三门学科:(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2.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索绪尔)(语言学家名字)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的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1916年,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3.语言符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任意)性,二是(线条)性。4.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动力部分是(肺),发音体是(声带),共鸣腔包括(口腔)、(鼻腔)、(咽腔)。
5.请用国际音标写出八个基本元音:[ i ]、[ e ]、[ ]、[ a ]、[ u ]、[ o ]、[ ]、[ ]。
6.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属于(自由)变体。
7.词的结构类型体现了词的(组合)关系,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
8.句式变换常使用的手段有(成分移位)、(增添成分)、(省略成分)、改变语调四种。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非音质音位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2.[a]、[A]、[]、[]是汉语普通话中同一个音位的四个自由变体。(×)3.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语言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4.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原因。(√)
5.在语言发展中,词汇发展最快,语音发展最慢。(×)6.语言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影响。(×)7.音位是所有语言都统一的,都是跨语言或跨方言的。(×)
8.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同样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对各个语言来说都是一样的。(√)
9.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基本词汇比较稳固,变动较小,一般词汇则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
10.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首先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为了避免同音词带来的歧义,出现了大量的复音词。(×)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音素i和u的不同是由(D)决定的:
A.音高
B.音重
C.音长
D.音质
2.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发音部位(B)
A.双唇
B.齿间
C.唇齿
D.舌面前
3.语言作为符号的本质是:(A)
A.形式和意义间的结合为“约定俗成”。
B.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固定的联系。
C.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D.形式和意义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4.英语中的“impossible、incomplete、irregular”的三个否定的变词语素“im、in、ir”从发音上解释它们在形式上不同的原因是因为:(A)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5.汉语、日语、俄语从语法结构上分别属于:(D)
A.复综语、粘着语、屈折语
B.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C.粘着语、孤立语、屈折语
D.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6.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指(C):
A.词的附加意义
B.词的色彩意义
C.词的理性意义
D.词的语法意义
7.语言发展的特点是(B):
A.平衡性、稳定性
B.渐变性、不平衡性
C.长期性、系统性
D.有效性、渐变性
8.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间的(C)关系进行的:
A.上下位关系
B.类别关系
C.亲属关系
D.远近关系
9.使某一个方言取得一种特殊的地位而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其原因是(D):
A.政治的原因
B.经济的原因
C.文化的原因
D.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都可以
10.语言融合的情况包括(B):
A.自然融合和共同融合B.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C.被迫融合和共同融合D.自愿融合和自然融合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2.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为亲属语言。
3.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成类,因而称为“语法范畴”。
4.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
5.义素 是对词的义项加以进一步分析后得到的语义特征,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6.屈折语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
评分标准:要点2分,举例1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要回答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发元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到阻碍。(2分)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2分)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1分)2.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2分)一般性(1分)、模糊性(1分)、全民性(1分)是其三个重要的特点。3.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1分)口语用词范围窄,句子短,结构简单。(2分)书面语扩大了用词范围,句子结构复杂,讲究篇章结构。(2分)
4.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各种基本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1分)选词(1分),词序(1分),虚词(1分),词形变化(1分)。
六、论述题(22分)
1.说明语言符号是一套层级体系。(10分)
语言是一套层级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2分)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3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3分)
音位’语素词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2分)2.试述社会方言的各种类型及主要特征。
各种语言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使用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社会方言的主要类型:1)阶层方言,2)职业方言,3)年龄方言,4)性别方言。
(特征略,各要点3分)
第五篇:社会保障概论2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
A.自给自足生产发展的结果
C.劳资关系协调发展 B.家庭保障不能解决社会风险 D.生产力亟待发展
2.以下关于现代社会救助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社会救助是民主、法制时代的产物
B.现代社会救助使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C.现代社会救助时多时少
D.现代社会救助是有钱人的恩赐
3.在我国,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不足5年者,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
限是()
A.3个月
C.12个月 B.6个月 D.24个月
4.下列关于社会保险基金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保险基金来自劳动者个人的自愿投保
B.社会保险基金是按照国家法律强制建立的C.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自慈善捐助
D.社会保险基金可以是个人筹建的5.1984年起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的实质是()
A.企业保险
C.地方保险 B.行业保险 D.商业保险
6.社会成员为自己将来退休养老积累后备金的制度是()
A.现收现付制
C.以支定收
7.社会救助的目标是()B.基金积累制 D.部分积累制
A.保障基本生活水平C.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B.保障较高生活水平
D.保障不低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8.社会优待和安置的性质和特征是()A.单纯的社会保险 C.商业保险
B.社会福利或社会救助
D.既有社会保险,也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
9.我国政府对革命伤残人员按照伤残情况分为()A.三等六级 C.四等六级
10.我国劳保医疗的保障对象是()A.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的职工 B.国家计划内统招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 C.复员回乡的二等以上残废军人 D.企业职工
11.以下关于社会保险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保险是等价交换的买卖行为 B.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低
C.社会保险依据保险合同确定权利和义务 D.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12.生育保险制度的特点是()A.生育保险重在休养与营养补充 C.生育保险实行产后照顾的原则
13.我国生育保险提供的保障是()A.女职工生育就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C.女职工产假为75天
14.失业保险保障的情况是()A.失业者被单位除名 C.失业者参加罢工而失业
B.失业者辞职
D.失业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雇 B.女职工生育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D.女职工产假工资为本人标准工资的80% B.生育保险待遇低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 D.我国生育保险保障全体妇女
B.三等八级 D.四等八级
15.目前,认定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残废的政策依据是()A.《工伤保险条例》
C.《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B.《医疗保险条例》 D.《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16.依据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医疗保险又称为()A.残障保险 C.健康保险
B.意外伤害保险 D.死亡保险
17.根据联合国1981年的规定,需要救助的国家是()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800美元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400美元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美元
18.英国实行社会救助制度的形式是()A.生活补贴 C.老人救助
B.病人救助 D.失业者救助
19.我国职工因工死亡,丧葬费的给付标准是()A.3个月的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C.5个月的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B.4个月的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D.6个月的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20.我国政府首次将职业病列入工伤保险范畴的时间是()A.1951年 C.1957年
21.目前我国规定的退休年龄为()A.男60岁,女55岁
B.男60岁,女工人50岁,女职员55岁 C.男55岁,女工人45岁,女职员50岁 D.男60岁,女职员50岁,女工人55岁
22.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项失业保险方面的法规是()A.《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C.《劳动法》
B.《劳动保险条例》 D.《失业保险条例》
B.1952年 D.1987年
23.受伤职工在法庭上证明雇主有过失的理论基础是()A.有过失补偿理论 C.无过失补偿理论
24.工伤保险管理的途径是()A.个人缴费率与企业利润挂钩 C.缴费率固定
25.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是()
B.雇主责任补偿理论 D.不追究过失补偿理论
B.缴费率与行业风险无关 D.缴费率与安全事故率挂钩
A.容易管理
C.也为职业病提供保障
B.涉及面小 D.具有福利性质
26.以下关于我国公费医疗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于1951年 C.公费医疗制度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B.公费医疗制度的实施范围是企业 D.公费医疗制度长期不变
27.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弊端是()A.医疗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B.少数人不能享受医疗保险
C.各企业在获得医疗费管理权上存在不公平竞争D.企业缴纳固定金额的医疗保险费
28.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是()A.保障水平高
C.缺乏负责失业保险管理的专门机构
B.覆盖面过宽 D.基金收费率过高
29.以下关于工伤保险管理说法正确的是()A.工伤保险的实施无法可依 C.工伤保险缺乏仲裁、诉讼机构
30.我国职工福利给付的依据是()A.职工对企业的贡献 C.企业的经济效益
B.职工的工资水平
D.职工持有企业股权的份额
B.工伤保险管理对事故预防具有影响作用 D.工伤保险也保障非因工负伤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以下关于社会保险基金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设立
B.管理机构是政府部门或政府特别授权的专门机构 C.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D.理算原则严格遵循大数法则 E.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32.广义的优待主要包括()A.物质优待
B.帮工代工
C.优先照顾 E.扶持生产
D.走访慰问
33.以下情况属于摩擦性失业的是()A.周期性经济衰退引起的失业 B.工人转岗时出现的工作中断 C.拒绝接受岗前培训而失业
D.青年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失业
E.工厂进行机器设备更新换代,原有部分技术工人缺乏新的技术操作技能而失业 34.我国社会保险包括()A.生育保险 C.工伤保险 E.养老保险
35.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缓解劳动力不足现象的方法有()A.提前法定劳动开始年龄 B.提高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 C.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D.延伸法定退休年龄 E.延长工作时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6.美国的“贫困线” 37.老人福利 38.国家储蓄金制度 39.季节性失业 40.致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41.简述退休制度的主要内容。42.简述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投向的因素。43.简述在日本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备的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44.论述英国盲目宣称“福利国家”导致的不良后果。
B.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5.某县2006年初社会保险基金累计金额为80 000 000元,其中20%存入银行,年净收益
率为2%;30%作为信托存款,年净收益率为3%,该年先后支付社会保险金50 000 000元。请列出算式并计算该县2006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增长的百分比率。
46.某厂一位有4年工龄的工人失业,当地失业救济金标准为每人每月给付300元。如果
失业保险金按照社会救济金120%的标准计发,请列出算式并计算该工人在失业保险给付期内最多可以领取的失业保险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