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08]26号)

时间:2019-05-13 05:4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08]2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08]26号)》。

第一篇: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08]26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26号 【发布日期】2008-03-18 【生效日期】2008-03-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

(甘政办发[2008]2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甘肃矿区办事处:

现将《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各市州、各部门和相关牵头单位要按照要点分解的任务明确责任、制定计划、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并将要点任务落实完成情况于今年11月底报告省政府。

二○○八年三月十八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5―2009)》为主线,大力加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依法行政工作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更好地服务于甘肃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加强组织协调。依法行政工作要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协调指导,强化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部门向本级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的制度。(省政府各部门)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及政府网站,采取开设依法行政专栏、举行县域依法行政论坛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宣传活动,选择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定期或不定期宣传通报各市州、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部署、工作成效、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重大涉法事项的处理情况。加强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政府法制信息直报网点。(省政府各部门)

三、推进基层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各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对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帮助。省市两级政府要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制定下发《甘肃省依法行政示范市县标准》,发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作用。(省政府各部门)

四、完善评议考核机制。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考核标准要量化、程序要透明、结果要公开,并逐步实现与干部奖惩、任用挂钩,发挥评议考核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督促引导作用。(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政府法制办)

五、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明确界定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决策规则、程序、监督等相关办法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的听证、公布制度和决策跟踪评估制度。(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相关部门)

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着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协调改革发展中的各方利益,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完成14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起草制定工作,适时召开全省政府立法工作研讨会。(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相关部门)

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有关法律和中央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的精神和具体要求,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科学合理设置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职能、机构和编制法定化。省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要从注重具体事务管理、具体项目审批转移到宏观调控、研究制定政策和监督管理上来,合理划分市县之间、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逐步解决职能交叉问题。(省编办、省人事厅)

八、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紧急状态预警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构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预测与信息发布、控制与处理、物资保障方面的制度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市场价格秩序,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完善政府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办法,明确服务标准,简化服务程序,降低服务成本。(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相关部门)

九、健全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监管,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取消违规的收费项目,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制定出台《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保障行政执法所需经费,规范公务员职务消费,坚决杜绝“以罚没养执法”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确保行政机关权力和利益脱钩。严格实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省财政厅、省物价局)

十、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管理和就业培训,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省劳动保障厅、省人事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

十一、深入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和投诉中心运行,逐步建立省市县网络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健全完善违法行政行为投诉处理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实施行政权力“阳光操作”工程,增加管理透明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组织相关部门)

十二、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入宣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事项外,各级行政机关都应当依法公开信息,并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条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网络工程建设,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相关部门)

十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结合全省第三轮持证执法工作,清理确认行政执法主体,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和培训考核制度。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培训作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甘肃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业务知识、执法技能等教育。(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相关部门)

十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继续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相关制度,解决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和执法扰民等问题。力争完成庆阳、酒泉等市州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任务。探索综合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和领域。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按照“减少执法层次、适当下移行政执法重心”的要求,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省政府法制办、省编办)

十五、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落实《甘肃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依据,界定执法权限,细化执法标准,逐级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并纳入目标管理。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制定出台《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相关部门)

十六、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和网络查询平台,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定期清理,实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落实“四级政府、三级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畅通渠道,积极受理社会公众对规范性文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台《甘肃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究。(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相关部门)

十七、发挥复议层级监督职能。宣传贯彻《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保证行政复议渠道畅通,强化行政复议监督指导,保障行政复议工作经费和必须的办公条件,加快行政复议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推进行政复议配套制度建设,落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资格管理和培训制度、行政复议责令受理和处理制度、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统计软件报备系统,完善行政应诉相关制度,推行行政诉讼案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加大依法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力度。(省政府各部门)

十八、建立高效便捷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通过完善人民调解相关制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解决各类纠纷的新机制,把纠纷妥善化解在基层。推行法律援助制度,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机构。(省司法厅)

十九、完善信访制度。充分发挥信访机构的作用,搭建政府与群众直接对话的平台。妥善处理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健全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效防止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对可以通过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省信访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07]40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7]40号 【发布日期】2007-04-10 【生效日期】2007-04-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

(甘政办发[2007]4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四月十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5―2009年》(以下简称《规划》),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重点抓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认真搞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各级人事、司法、法制部门要协调配合,将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培训列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做好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前的学习培训工作。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学法不少于40个学时。

二、按照“五年有规划、有安排”的要求,提出本市州、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督促指导,及时分析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应报省政府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实行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加快完成省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规则,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政府立法、行政复议应诉等方面的作用。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则》,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四、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原则,认真做好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坚持“立、改、废”并举,不断完善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进一步实行开门立法,多渠道、多形式听取群众意见,提高立法及政策制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

五、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措施,大力推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措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力争年内将《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草案)》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六、加大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公布行政执法“权力清单”的任务。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分解落实执法责任的通知》(甘政发〔2006〕67号)精神,分解执法职责,界定执法职权,设定公正合理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年内制定出台《甘肃省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

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政府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推行网上审批,健全完善违法行政行为投诉处理制度,建立投诉中心,实施行政权力“阳光操作”工程。按照“减少执法层次、适当下移行政执法重心”的要求,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和领域。

八、以贯彻落实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切实改变行政复议机构与所承担任务不相适应的状况,着力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省人事、编制部门要会同省政府法制办提出加强全省行政复议机构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保障行政复议工作必须的经费。

九、加快备案审查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加大对“红头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确保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确保“四级政府、三级监督”备案审查机制的落实。年内制定出台《甘肃省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规则》。

十、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管理和就业培训,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年内实现全省市州劳动市场信息网络联通。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制度。

十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十二、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严格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将依法行政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严禁将办案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范围和幅度,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十三、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办法,将依法行政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并实施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制度。

十四、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对近三年来贯彻落实《纲要》和《规划》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在年底前将落实情况书面报告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常委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甘肃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84号 【发布日期】2008-07-02 【生效日期】2008-07-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甘肃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8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因省政府领导分工调整和人事变动,省政府决定,对甘肃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 长: 徐守盛 省委副书记、省长

副组长: 刘永富 省委常委、副省长

何 挺 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

李沛文 省政府秘书长

火荣贵 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卢效东 省政府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

成 员: 赵 春 省发改委主任

白继忠 省教育厅厅长

张光义 省监察厅厅长

王禄维 省司法厅厅长

周多明 省财政厅厅长

庞 波 省人事厅厅长

李 峰 省劳动保障厅厅长

张力学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李 慧 省建设厅厅长

杨咏中 省交通厅厅长

武文斌 省农牧厅厅长

高清和 省林业厅厅长

邵 明 省文化厅厅长

刘维忠 省卫生厅厅长

何振中 省审计厅厅长

张性忠 省地税局局长

张绪胜 省工商局局长

武敬东 省质监局局长

冯 杰 省环保局局长

吴宝真 省物价局局长

杨继元 省国税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才宝甲任办公室主任。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77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7]77号 【发布日期】2007-06-13 【生效日期】2007-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7]77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今年以来,我省中东部地区发生了大范围干旱,局部地方干旱持续五年之久,而且目前旱情仍在蔓延。为了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不出问题,维护全省经济社会稳定,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抗灾救灾目标责任制和抗旱救灾责任追究制。要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抗旱救灾取得实效,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同时,要做好暴雨洪水、冰雹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值班,提高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努力形成抗旱救灾工作的合力。

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抗旱救灾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灾区的支持力度。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捐助活动,帮助灾区群众。要把保险纳入灾害防范救助体系,积极支持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认真做好灾情的统计、核查工作,及时、正确、客观地反映灾害损失和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要明确专人负责灾情报送工作,对缓报、漏报和谎报、瞒报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旱灾重点监测县每10天要向省民政厅报告旱情监测数据。救灾款物的发放要严格程序,保证重点,做到救助对象公开、拨款数额公开、救助标准公开。要加强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款“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各级财政必须确保救灾、低保资金的下拨,把救灾粮款和低保资金及时落实到救助对象手中。农牧和供销社等部门要切实做好小秋作物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各项物资和技术的准备工作,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如有有效降雨,及时指导帮助群众做好小秋作物的抢种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各类水利工程的管护维修工作,加强节水和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河东地区要坚持“三水”齐抓,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挖掘小水资源,建成一批小型水利工程,抓好集雨节灌工程建设。要以保障城乡群众饮水为重点,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正确处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关系,制定应急供水方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重点企业生产用水,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秩序。要抓好人饮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护好现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要广泛动员和组织有条件的厂矿企业、机关单位、驻地部队为困难群众拉运送水,组织农民开展自救和互助互济。气象部门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发改委和经委等部门要协调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电力供应。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要把劳务输出当作抗旱救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

三、妥善安排好受灾困难群众的生活。

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灾区群众的饮水吃饭问题。要突出重点,分类救助,把连年干旱受灾群众多的县区以及局部暴洪等灾害严重的县区确定为救灾重点,把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特困优抚对象和因病因祸致贫的缺粮、缺钱、缺劳动力的“三缺户”纳入重点救济范围,把学校和卫生院等作为保证用水的重点对象。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各项支农补助政策。要把兑付农村低保资金、春荒救助款、退耕还林补助款作为抗旱救灾、消解燃眉之急的有效措施,及时准确发放到户。要全面落实教育资金减免政策,保证困难家庭学生不因旱灾辍学。要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患病群众特别是重大病患者能得到及时医治。

四、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实事求是地报道我省干旱灾情,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受旱地区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灾情,通报抗旱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报道灾区干部群众抗旱救灾的顽强精神,广泛宣传抗旱救灾先进典型事迹,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为抗旱救灾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法规名称】石家庄市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颁布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石政发〔2010〕19号 【颁布时间】2010-3-25 【正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

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0年我市依法行政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完善制度建设,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和专题法制讲座制度。围绕政府职能和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重点学习土地管理、城市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年内组织一至两次各级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大型法制讲座,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市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

(二)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年内组织在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学习依法行政通用法律知识和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不参加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取消其行政执法资格。新法律法规公布后、实施前,负责执行的执法部门组织其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实施。

(三)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宣传通报各地、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加强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工作,形成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四)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深入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征求各方面意见,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还要公开听取社会意见并进行风险评估,决策事项应当听证的要组织听证;法制机构要对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以及行政裁决、行政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前,必须经本级政府、本部门法制机构审查,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政府及其部门不得作出决策。

(五)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跟踪反馈和评估。重大决策的制定机关要跟踪了解决策的实施情况,实施机关要及时向制定机关反馈决策的执行情况。制定和实施机关要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适时组织专家学者或者委托评估机构对决策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是否予以调整的决定,切实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六)强化决策责任追究。强化对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和权限、对象和范围、程序和形式,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

序的决策行为。对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以及应当做出决策而不做出决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要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给予责任追究。

(七)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今年将下大力对各级行政机关落实《石家庄市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各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及清理结果执行情况,社会公众对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情况;检查各单位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否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是否经广泛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经事先审查和及时备案。

三、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八)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的行政服务模式,加快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审批和服务项目进驻力度,将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审批和服务项目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入驻率100%。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九)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项目,进行再清理、再规范;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把网上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覆盖到所有行政审批项目,使任何一项审批项目从申请登记、受理、审核到审批办结,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真正做到“程序最简、审批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

(十)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报告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并切实做好公民依法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公民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科学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十一)科学安排政府立法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重点,把引导、促进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急需解决的制度问题作为立法的重点,精心选择和安排立法项目。在继续加强有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有关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内需和推进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立法。确定立法项目时,要对立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凡是通过道德约束、社会自律、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一般不通过立法的形式解决。

(十二)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所有立法草案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求意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公众意见,选择社会公众关注、事关民生的立法项目,举行立法听证会。政府法制机构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起草、审查修改过程中,要努力发挥主导、协调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成本效益分析制度。上半年,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做好地方性法规的清理工作,切实维护法制统一。

五、健全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十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部门到企业执法检查行为的审批备案制度,确保执法权限的正确实施。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确保公正执法;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规定,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更多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畅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渠道,认真查处、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正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十四)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完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机构改革,以新的“三定”方案为依据,明确行政执法职权,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制定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职责,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年内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各县(市)、区政府要通过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一次评议考核。

(十五)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认定制度。市本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后,要对各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清理、确认,重点是调整、整合和新组建的部门,并向社会公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未获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

行政执法活动;法制机构要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六)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积极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制定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工作规则等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根据行政复议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适时颁布《石家庄市行政复议规定》。

(十七)改进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认真把好行政复议办案的事实关、法律关、裁决关、善后关,切实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完善行政复议听证制度,明确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提高听证效率。对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共性违法行政问题,要及时制发建议书或意见书,督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予以纠正。加强对各县(市)、区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文书。加强行政复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行政复议工作动态,为行政机关作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十八)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按照“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的要求,调整市政府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行政调解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制度,明确行政调解范围、工作职责、流程和目标要求。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努力化解行政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信息交流,年内组织召开行政调解联席会议,交流行政调解工作经验,提高行政调解水平和能力。

(十九)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完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权。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要认真进行答辩,并按规定向法院提交有关依据、证据和其他材料;要指派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关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重大行政案件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亲自出庭应诉。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确保行政争议得到最终解决。

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扎扎实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十)强化领导职责,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责任,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确定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政府法制机构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法律素养高的干部充实到法制机构,并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的力度。

(二十一)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评议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将依法行政评议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及其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考核挂钩,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对所属部门和机构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

下载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08]2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甘政办发[2008]2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