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调查发言

时间:2019-05-13 05: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调查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调查发言》。

第一篇: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调查发言

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调查发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王中林等16名人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议案,经大会审议确定为重要建议交市政府办理。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7月份,我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该建议办理情况及我市养老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听取了市政府民政部门和部分镇建议办理情况介绍,召开了相关部门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幸福之家、敬老院,并征求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要建议办理的基本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建议的办理工作,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明确市民政局为建议主办单位,并提出办理工作要求。市民政局成立建议办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指定局老龄办专人负责办理,局办公室负责协调和落实,确保建议办理质量。对建议涉及的相关事项进行研究分析,认真落实和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所涉及其他单位职能范围内的事项,及时加强沟通联系,共同研究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办理途径和方法。主动上门与代表沟通,介绍办理动态,进一步征求意见,并书面答复至每一位代表,代表们表示满意。

二、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户籍人口27.58万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5.2万人,占总人口的19%,远超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预计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养老压力将不断加大,我市养老服务事业面临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为原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示范、民办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0年,我市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

1、领导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

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扬中的重要举措,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扬中市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暂行办法》等文件。2010年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十大民生工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始启动。为促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市政府不仅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同时在镇江地区还率先实施运营补贴,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已见势头。此外我市还建立健全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尊老金、老年人医疗保障救助、老年人优待、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等制度,使老年居民享受多项养老实惠,人民群众较为满意。

2、强化示范引导,机构养老建设力度逐步加大

机构养老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中起着基础性和示范性作用,发挥着政府的兜底保障功能。目前我市共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7家,包括1所老年公寓(市福利院)和6个镇区敬老院,床位总数1074张,占老年人总数的2.07%。近年来,部分镇区加大财力投入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三茅镇投资近300万元扩建四期工程、建设特护中心,开发区投入400余万元在原址改建敬老院,改善了入住老人的生活条件。2010年三茅镇敬老院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市福利院被评为省级养老示范单位,新坝镇敬老院、八桥镇敬老院被省民政厅评为省级文明敬老院。

3、突出发展重心,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初见成效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各类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从2010年开始,我市以社区(村)为单位,按照省评估指标体系“AA”以上标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市政府对达到省评估指标体系“AA”标准以上的一次性补贴2万元。至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达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家,其中新坝镇立新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到“4A”标准,获省级示范单位荣誉;城区以英雄社区为服务平台建立“虚拟(智能)养老服务中心”,覆盖12个社区(村);全市共有207户特殊老年人家庭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资金50万元。

4、探索多种途径,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开始启动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吸引社会资本的关注。为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市政府积极引导,研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以及在税收和规费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三茅镇由个人兴办的兴阳村老年幸福之家投资160余万元,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具有一定的规模,已于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八桥镇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300余万元正在建设的天舜养老服务中心,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一些农村家庭也在尝试利用闲置住房进行养老服务,多元化的养老投入机制正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人口老龄化的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不足之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

1、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滞后

一方面,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性,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不够;部分村和社区干部片面认为建敬老院、服务好五保老人就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对发展多模式的养老服务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认识存在误区。另一方面,受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子女担心受到不尽孝道的非议,相当多的老人即便无法居家养老,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不愿进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养老,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2、机构养老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市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尚未落实。目前我市福利院(老年公寓)仅有96张床位(国家、省要求150张床位),配套设施、服务功能与上级要求都存在差距,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急需选址重建。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曾将“关于市福利院改扩建”议案列为当年重要建议交市政府办理,但因选址和用地指标未落实到位,致使该工程被搁置。二是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在城乡建设规划中体现不够,目前城区和各镇区一些养老设施布局不够均衡,服务半径不够合理,新的小区建设中缺乏居家养老设施和功能。三是各镇敬老院发展不平衡,部分镇敬老院建设和运行资金投入不够,设施落后;有的镇敬老院居住环境较差,没有独门独院,与其他单位混用,不利于安全和管理。

3、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宣传推进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深入的宣传引导,居家养老这一好的模式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政府的投入机制、现有的服务能力、硬件设施等尚不完善。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主要是优抚、低保、五保等重点困难老人,更多的高龄及空巢老人还不能享受该项服务。部分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因为资金和设施、人员问题,还不能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4、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缺乏,养老服务管理、职业培训不够

由于目前养老服务收益低,其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水平也相应较低,有的镇敬老院的服务人员工资每月仅600元,加之工作辛苦,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目前我市的养老护理(服务)员主要为40-50年龄段的临时工和大龄农民工,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除市福利院在编人员普遍接受专业培训外,镇区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只有1-2人参加初级知识培训,缺乏专业的护理员。现有部分护理(服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较低。此外,一些农村家庭式养老场所由于缺乏准入和审批机制,属无证运营,消防、饮食卫生、专业服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三、关于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不断集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合力

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发展养老服务的事业心、责任感,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民生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尊老爱老政策。广泛开展敬老爱老的道德教育,增强全社会和家庭敬老爱老意识,营造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深入做好居家养老的宣传推广,争取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逐步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鼓励更多的家庭和老年人主动接受各项养老服务。

2、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机构养老服务的示范作用

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养老服务上的公共职能,切实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示范作用。不断完善与社会老龄化趋势相适应的养老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对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在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科学安排,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加强管理,强化考核,提高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要加快市社会福利院建设,列出时间表,尽快完成选址工作,科学确定建设方案,尽早开工建设。通过改扩建等措施,不断提升镇区敬老院“硬件”水平和服务功能,实现向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3、积极作为,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一要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结合新市镇、新社区建设,合理布局市、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科学配置各类养老设施。新建住宅小区要统筹考虑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二要逐步建立完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库,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将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力量、社会各类中介服务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率。三要研究制定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操作规程、收费标准等管理细则,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4、多元参与,鼓励扶持社会资金兴办养老机构

建立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标准和行业准入机制,强化监督管理。除按现有规定享受一次性建设补贴、床位补贴、营运补贴外,应进一步落实社会养老机构在用地、用电、税收、电视收视费等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和措施,吸纳民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现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场所的检查,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杜绝隐患。要加强对各级社会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检验考核,出台并落实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5、加强培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实施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充分借助人社部门培训机制,运用民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平台,做好初级资格培训,力争实现全部持证上岗。逐步开展中、高级技师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合理增长机制,改善和提高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志愿者组织,组织志愿者、村、社区居民和单位开展自助、互助服务和邻里守望、相互照应活动,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自愿服务。

第二篇: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 金华日报

关键字:养老 养老产业发表时间:2011-05-04 09:48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在东阳调研养老服务时强调: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金华日报消息(通讯员 史莹 报道组 刘小红)4月14日下午,副省长陈加元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东阳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加爱,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市政府秘书长傅利常参加相关活动或陪同调研。

近年来,东阳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创新养老服务形式,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2003年至2010年,该市新建、改造、扩建福利院、敬老院16所,其中市财政投入2385万元,镇乡街道投入910万元,民间投资达3.59亿元。目前东阳市共有25个养老机构,床位502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6张,提前三年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养老机构建设目标。

陈加元一行首先来到歌山镇林头夕阳红乐园。这里有106个房间,可入住老人200名左右。来自千祥镇的83岁老人卢峰登和老伴入住夕阳红乐园已经3年,两位老人告诉陈加元,居住在这里比家里还舒适,子女们也很放心。随后,陈加元一行来到南市街道亲乐园公寓,这里一期工程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亿元,可容纳1500名老年客人。自2009年11月交付使用以来,已入住老人200多名。陈加元先后察看了这里的居住、护理、医疗、娱乐、健身设施,对该中心按照现代养老的国际标准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表示赞赏。陈加元一行还考察了位于江北街道的喜洋洋康乐中心,这里入住老人360多名。陈加元与入住老人和护理人员亲切交谈,并详细了解了中心的运营情况。

陈加元说,东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民办福利机构在投入、规模、档次上走在了金华市乃至全省前列。东阳市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多途径、多形式引民资、聚民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大胆探索公、民混合型养老机构建设的路子,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陈加元要求,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规划引领和法制保障,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努力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推进东阳养老服务上新台阶。

第三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基础设施、组织网络、政策落实、服务标准、运行机制等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办养老机构带头示范作用。

当前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承担着政策基本养老服务兜底的职责。在现有福利养老机构基础上,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着力建设以收养城乡“三无”老人、孤老优抚对象、失能老年人为主的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要继续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建立健全集中供养“三无”老人兼顾为残疾人、孤儿、弃婴和其他社会老人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模范福利院自身资源优势开门办院,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提供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出公办养老机构带头示范作用。

二、坚持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业。民办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发展前景广阔。民政部门一定要组织落实好民办养老机构按规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在鼓励举办者尽可能利用现有闲置资产的同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好土地供应、税费减免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二是建立补贴制度。建立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制度,对接收供养“三无”对象的,按规定标准由当地财政拨付相关生活、医疗、照料等费用。主要推进公建民营。公办养老机构可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以承包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转给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经营,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三、坚持体制创新,实现多层面提供社会养老服务。体制创新是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不能缺少的一环。应加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在城市层面,以县光荣院、社会福利院(社会服务中心),模范福利院等专业化养老护理机构为骨干,通过扩建、改建、增加设施供给等,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起到辐射社区、带动社会、示范民间的作用,在社区层面,结合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督促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服务能力。同时继续探索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群众满意度评估机制,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在农村层面,以乡镇敬老院、福利院为基础,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在确保五保老人等集中供养的基础上,优先保障特殊群体老人的服务需要,在加快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起到示范和主力作用;在行政村层面,应加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力度,强化亲情服务,贴心服务,注重规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运作和管理,努力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第四篇:关于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

关于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

刘长斗

2011年第11期 ——社会建设

加快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人口老龄化环境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省各级、各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改善民生、服务老年群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省委、省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十五”期间,省政府用三年时间组织实施了“福星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农村福利机构1000多所,床位达到16万张,初步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在自愿前提下集中供养的目标。从2007年到2009年,省政府安排经费和集中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方式,对城市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了系统的改扩建,并新建了一批,增加床位1万多张,总床位达到3万张,基本实现了城市“三无”老人在自愿条件下集中供养的目标。与此同时,省政府出台推进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推进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0年底,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已发展到220家,床位近2万张,为解决城市社会老人养老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十五”初期在城市社区实施“星光计划”,建设了31600个“星光老年之家”,逐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目前看,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制度安排、总体设计等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缺乏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和多样性、专业化养老服务模型设计;二是较重视机构建设,缺乏提供不同消费需求的养老服务系统研究;三是农村养老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四是需加大扶持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力度;五是较重视改善老年人物资生活条件,缺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服务。

二、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设想

根据当前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采取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福利养老与产业养老相结合、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相结合的模式;合理界定基本养老服务与社会养老服务的功能定位,统筹不同投资主体利益关系,逐步形成投资渠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项目系列化、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立这个体系要突出以下特点:一是突出满足95%以上老年人就近、在地、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使他们在得到政府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做到“不离家、不离伴、不离圈”。二是更多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普惠制与专业化结合,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和服务空缺。三是重视精神关爱、心理慰藉,做到生活照料与精神抚慰并重。四是统筹安排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二)明晰模型架构。借鉴外省和我省部分地方的做法,设想实行“443”的城乡养老服务架构模式。一是建立和完善4种形式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对“三无”老人实行集中供养;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福利院,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③建设公办失能老人养护机构,对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④建设县市综合性老年文体娱乐场所,组织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给予老年人以精神慰藉。二是建立和完善4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①依托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借鉴甘肃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做法,建设城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企事业单位加盟,对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对居家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对中高收入老人提供有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爱心服务、指导、监督、协调社区(村)企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②建立城市社区或区域性集居家养老与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服务站,为城市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③依托乡镇福利院,整合资源,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对农村老年人提供相对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④在村建150平米左右的服务中心,发展村级老年人协会,组织他们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条件的可适当扩大规模,就近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服务。三是支持民间资本发展3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服务组织:①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公寓,为中高收入家庭健康老人提供代养服务;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爱心护理院,为中高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③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利用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

(三)确定总体目标。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重点的市县、乡(镇、街)、社区(村)三级普惠制与专业化相结合、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生活服务与精神关爱相结合的保障困难老人、服务中高收入家庭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社会资本投入为重点的适应中高收入家庭老人的日常代养与长期专业护理相结合、现代科技远程护理与家政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据测算,实现上述目标,全省需养老床位40万张以上,占老年人总数的4%。

三、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健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形势,研究制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实行分级负责,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制度设计、建设规划、资金筹集、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能,维护基本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加大扶持力度,开放养老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借助专业化力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因地制宜,先急后缓。根据区域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安排建设项目;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为主要形式,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优先抓好孤老优抚对象、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机构建设,重点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社区、村级为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以满足更多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步加强老年专业养护机构建设,统筹解决失能、半失能中低收入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

(作者系湖北省老龄办党组书记、主任)

第五篇: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2016年末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达42.66万人,占常住人口263万人的16.22%,老龄化程度高于福建13.73%,接近全国16.7%的平均水平,按照国际惯例,我市已进入老年社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养老服务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市目前共有养老机构14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家,民办养老机构17家,乡镇敬老院110个,光荣院7个,实际共有床位15644张。拥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135个,2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入运营,17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在建设,全市建制村建有100平方米以上农村幸福院358个。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目前,我市居家养老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机构养老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养老服务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1.居家养老不完善。一是形式单一,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所能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等基础层面上,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呵护、精神慰藉以及社会参与支持等方面的项目十分欠缺。二是协调难,养老服务的不同项目资源由于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使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难。

2.机构养老层次低。一方面,机构养老服务床位等设施不足,大部分条件简陋,维持简单的运作。另一方面,大部分养老机构只有聘请一到二个退休医生为老人服务,没有与相关的医院建立定点服务关系。市福利中心与市第一医院建立了定点服务关系,第一院定时派医生到中心为老人服务,但市福利中心附近没有医院,只能解决一些常规的问题,稍微大一点的问题还是要送到医院解决。全市只有少数几家的养老机构开通了医保卡使用,大部分养老机构存在老年人看病报销难的问题。

3.服务人员跟不上。目前,我市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大都是不具备护理知识的下岗工人、农村妇女或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缺失,一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内容和项目设置也是形同虚设,实际上真正能够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往往比较单一。

4.资金投入缺口大。据了解,目前公益彩票募集的资金仍是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募集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养老事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养老机构市场化经营所产生的利润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运作,更无法加大投入提高发展水平,导致整体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水平难以提高。

三、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并与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强化商品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并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2.强化保障措施。一是资金保障。设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对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以奖代补建设经费的补助比例,提高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补助标准,完善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运营的经济奖励办法,努力改善养老服务环境。二是用地保障。按照到2016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5%以上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在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相应指标,确保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需求。三是用房保障。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列入城市社区配套用房,农村社区要积极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办公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改造或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3.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养老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要做到有机构、有职责、有编制、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专项经费,鼓励相应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就业,在养老服务业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纳入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落实培训机构和培训经费,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评定制度,与人力社保部门或相关专业院校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经培训鉴定合格后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加强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发展壮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重视志愿者队伍素质,组织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志愿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

4.健全养老服务监管机制。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活动,健全养老监管体系。一是把好准入关,重点做好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评审工作。二是把好运作关,对养老机构的运作条件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估,对其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督促整改。三要完善退出机制,对一些整改无法到位的养老服务机构要依法给予关、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5.推进医养结合。一是建立定点挂钩制度,建议卫计委和民政局协调公立医院与百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建立定点挂钩关系。二是整合医疗资源,建立类似“110”、“119”等网络服务系统,让养老服务变得更加方便、及时。三是开通医保卡报销。第一批先开通百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的医保卡使用,待取得经验后再分批开通,方便老人就医报销。

下载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调查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调查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