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者证考试资料3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裸体要素不包括()A、主体 B、前景 C、空白 D、线条
2、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A、新闻价值 B、新闻政策C、新闻宣传思想 D、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3、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补充仅靠视觉所不能获得的信息内容,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采取()角色定位。
A、记录者 B、行动者 C、目击者 D、参与者
4、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不包括()A、线性传播 B、具体形像 C、受众广泛 D、可选择性
5、怎样的题材不适合做广播现场报道()A、场面宏大且分B、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新闻性C、音响典型D、正在发生的
6、在消息写作上,所谓的“三重复”现象指()A、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
B、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 C、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 D、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
7、摄像机在高于被摄物水平线的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
A、深远、辽阔 B、崇高、庄严 C、亲切、熟悉、自然 D、庄重稳定、端正静穆
8、下列各项都是电视影像的要素,其中()又被称为镜头语言 A、光线 B、蒙太奇 C、画面构图 D、景别
9、“摆事实、讲道理”是以下哪种论证方式?()A、对比说理 B、据事说理 C、论辨说理 D、算帐说理
10、编后语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它是() A、编辑部评论 B、编者评论C、个人评论 D、最权威性评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近年来,人物专题的报道对象越来越广泛,呈现出()特点A、均衡 B、丰富C、典型 D、多元E、精英
2、广播的传播优势包括()A、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B、听众广泛,覆盖面广C、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D、线性传播,便于收听E、长于再现,重构时空
3、新闻评论的特点包括()A、新闻性 B、导向性C、思想性 D、群众性E、伦理性
4、下列节目中,属于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是()
A、《新闻三十分》 B、《实话实说》C、《焦点访谈》 D、《现在播报》E、《新闻调查》
5、开展舆论监督要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建设性监督 B、坚持科学监督C、坚持群众监督 D、坚持依法监督E、坚持大胆监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针对下面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消息(荣辱两分明)(2006年5月5日),分析这则电视消息的特色。主持:“五一”期间记者在北京采访时看到,外地游客在北京火车站和水关长城两个不同的地方受到的待遇迥然不同,使得荣辱之间界限分明。现场:漫月旅行社的旅游巴士上 解说:这家自称名叫“漫月”的旅行社在街头散发的小广告上以及旅客上车前都一直承诺每人一天100元,保证全天游览的所有费用,但是上车之后导游却宣布增加一个每人60元的自费项目。
导游:有的朋友说了,导游我这一天,我就想花这100块钱的团费,我不想去这自费景点。没关系,您听清楚了,现在我还没收您钱呢,从这第一站是长城,我给您拉到长城,不收您一分钱,您自己下车。
现场:游客付款场景和水关长城外景
解说:自己下车走,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游客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他们只好接受这些条件。在车上导游称水关长城的门票是每人45元,到了地方大家发现散客才26元,旅游团体票则会更便宜。现场:回程的巴士上
游客:下回倒找俺钱俺也不来了,照他这样。解说:和漫月旅行社的见利忘义不同,在北京火车站您会看见一老一少为游客义务指路的人。
现场:北京站一老一少为外地游客指路。
解说:今年61岁的退休老人吕英曾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从5月1号开始他每天上午都会带上儿子坐公共汽车赶到北京火车站义务指路,遇到自己也不熟悉的地方吕英会拿出整理的北京公交路线手册查询。
吕英: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是能给外地到北京游客提供很大的方便。游客:心里感受就是到北京好像到家一样,比较温暖。
2、对所给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制定出采访计划、列出采访提纲。
新闻线索:2005年10月23日,在吉林省九台市卢家小学,7岁的女孩小欣月突然摔倒在操场上。医院诊断为髓母细胞瘤——脑瘤中最严重的一种。身患绝症的小欣月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天安门广场观看隆重的升旗仪式,听国歌响起。为此,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于3月29日派代表赴长春在小欣月的病榻前举行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3月31日,小欣月到北京接受了手术。目前,小欣月病情稳定,正处于恢复。
五、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1、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电视新闻导语。(5分)近几年来,日照市沿海渔村“渔家乐”民俗旅游不断发展,但从业人员多是家庭成员或外来雇工,文化礼仪知识比较欠缺,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们的需要,不断提升民俗旅游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成为村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为此,东港区秦楼街道任家台村专门邀请了有关专家来到村里,向村民传授民俗旅游礼仪知识。近近百名村民参加了学习。
2、根据以下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以内。(20分)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高鹏汪涌)著名导演张艺谋16日说,能够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是他一生最大的光荣,尽管担子“重如泰山”,但他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
张艺谋当日在北京奥组委举行的聘书颁发仪式上说,受聘担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是文艺工作者一辈子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他最大的光荣。他将竭尽全力,努力工作,不辜负北京奥组委对他的信任。
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张艺谋在国内外获得过无数大奖,此前曾两次执导北京奥运会宣传片。但他坦言,执导奥运会开、闭幕式“压力很大”。他说,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盛大文化庆典,同时也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常重大,“接受这个任务,我感到自己肩负的担子重如泰山”。
为了确保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品,能够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北京奥组委确定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强大创作团队。除邀请张艺谋出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和国家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总监陈维亚将担任副总导演。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以及曾经执导过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澳大利亚著名大型活动制作人里克?伯奇等将作为艺术顾问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出谋划策。
张艺谋说,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绝非依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因此,他将集中全体创作团队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他说:“我们今天在这里接受聘书,就是立下了一个军令状。我代表开、闭幕式的主要工作人员,向北京奥组委、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任务,不辜负北京奥组委对我们的信任,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嘱托和期盼,不辜负全世界各界人士对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关注和期待。”
3、为上题中撰写的消息配发短评一篇,300字左右。(20分)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D
5、A
6、C
7、A
8、B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CDE
4、CE
5、ABD
三、简答题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
(3)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
(5)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
(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份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品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是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
(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四、案例分析题(略)
1、答题要点:(1)细读材料,从选题、语言、结构等典型特色入手;
(2)结合电视消息的特色;(3)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语言简练,逻辑清楚。
2、答题要点:(1)深入分析材料,根据新闻线索寻找新闻点,考虑采访计划。(2)遵循采访提纲写作要求,结构完整,思考全面。(3)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五、写作题(略)
1、答题要点:(1)筛选新闻信息,掌握材料要点,确定新闻要素。(2)根据材料特点,确定导语类型。(3)语言简练,具体形象。
2、答题要点:(1)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2)主题集中,思路清晰。(3)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4)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5)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3、答题要点:(1)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2)述评结合,由浅入深。(3)遵循广播的传播规律,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以及()
A、节目的前期策划 B、谈话现场的氛围C、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 D、节目导演对现场的控制
2、深度报道是()A、一种新闻体裁 B、一种报道方式C、一种评论形式 D、一种报道理念
3、广播电视采访所面对的现场有两种,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和()
A、新闻事件结束的地方 B、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C、新闻人物出现的现场 D、广播电视记者所在的地方
4、民间的谚语、民谣等在新闻评论中经常作为()论据来使用 A、概括性论据 B、事实性论据C、理论性论据 D、规律性论据
5、最为常见的广播消息结构形式是()A、倒金字塔结构 B、时序结构C、引导结构 D、逻辑结构
6、无论哪篇消息,绝不能缺少的部分是()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7、述评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即事明理,所以讲道理要()
A、实事求是 B、观点鲜明C、缘事而发,注重分析D、有丰富的材料
8、以下哪种景别方式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A、近景 B、特写 C、中景 D、全景
9、在广播中,音响包括()A、节目音乐 B、实况音乐 C、实况语言 D、实况音响
10、在新闻五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A、何时 B、何人 C、何事 D、何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影像的基本特征包括()
A、再现性 B、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C、感性的符号形式 D、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E、非限定性显示空间
2、下列有关新闻采访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是新闻报道的起点 B、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C、是为获得社会实证材料 D、一种新闻体裁E、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3、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包括()
A、真实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C、典型性原则 D、统一性原则E、兴趣性原则
4、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A、引导的作用 B、指挥的作用C、监督的作用 D、表态的作用E、深化的作用
5、新闻线索的特点包括()
A、内容新鲜,很有价值 B、比较简单,完整性差C、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D、只是信号,有待证实E、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2、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对所给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制定出采访计划、列出采访提纲。(10分) 新闻线索:据新华社电 今年起至2008年,全国将实施“保护生命、平安现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
2、指出并分析所给广播新闻稿的结构特色。(10分)
《美国阿科中国有限公司恢复了莺歌海盆地的石油勘探作业》 去年10月,阿科公司租用的“爪哇海号”钻井船。
五、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1、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或电视)新闻导语。(5分)《黑车营运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安全》 为把打击黑车行动进行到底,北京市首次成立了“北京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工作协调小组”。
4月35日零时起,北京市展开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的“狂飙行动”。此次行动时间为一个月,此次“打黑”战役中,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门将全面开展联合执法。首次成立的协调小组将统一协调、指挥全市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工作。
2、给材料写作。要求:(1)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左右。(20分)(2)为你撰写的消息配发一则广播消息,300字左右。(20分)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
(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C
5、B
6、B
7、C
8、A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E
3、ABE
4、ACDE
5、BCDE
三、简答题
1、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 (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定位,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根据目标人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此外还要注意协调与其他相邻栏目间的配合,形成长短时间、风格各殊的互补格局,以便提高传播效果。
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诉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替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有相同之处,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带机采访,也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采访的特殊性,采访与部分报道同步进行,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体现,进而产生了“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和传播者之外,人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面容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记者通过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参与新闻的制作。(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与第一个特性是相关的。(6)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四、案例分析题
1、答题要点:(1)深入分析材料,根据新闻线索寻找新闻点,考虑采访计划。(2)遵循采访提纲写作要求,结构完整,思考全面。(3)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2、答题要点:(1)确定倒金字塔结构。(2)结合材料分析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缺点。(3)语言简洁,层次清楚。
五、写作题。
1、答题要求:
(1)筛选新闻信息,掌握材料要点,确定新闻要素。(2)根据材料特点,确定导语类型。
(3)符合视听规律。(4)语言简练,具体形象。
2、(1)答题要点:A、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B、主题集中,思路清晰。
C、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D、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E、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2)答题要点:
A、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B、夹叙夹议,由浅入深。C、遵循广播的传播规律,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闻采访的难点尤其体现在()A、求新性 B、突击性C、灵活性 D、持续性
2、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人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还包括()A、现场参与者 B、现场解说者C、现场引导者 D、现场目击者
3、为获得最佳效果,记者在采访中应如何提问()A、多提开放型问题 B、多提闭合型问题
C、尽量减少提问,由被访者主动阐述 D、根据采访对象和采访阶段选择
4、广播电视评论中最富有依附性的一种评论类型是()A、本台评论 B、编后话C、本台短评 D、新闻评述
5、()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A、实况语言 B、广播音乐C、音响 D、广播语言
6、事件消息按内容性质可分为()A、突发性报道 B、阶段性报道 C、概貌性报道 D、典型性报道
7、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A、真实 B、生动C、及时 D、具体
8、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状况的光是()A、逆光 B、侧光 C、顶光 D、顺光
9、景别是()A、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B、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C、被摄物体在摄影机镜头前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D、在同一距离上运用不同焦距所摄的画面
10、《中国财经报道》()A、专题性新闻栏目 B、杂志性新闻栏目C、专栏型新闻栏目 D、消息类新闻栏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广播中,音乐的存在形式包括()A、主题音响 B、音乐节目C、节目音乐 D、画面音乐E、实况音乐
2、进行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有()A、挑 B、等 C、抢 D、摇 E、移
3、关于《新闻会客厅》,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杂志性节目 B、新闻性节目C、谈话类节目 D、插播节目E、定期节目
4、广播消息的非“倒金字塔”结构,又可细分为()A、引导结构 B、时序结构C、逻辑结构 D、耗散结构E、双线结构
5、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是()A、把关 B、核实新闻线索C、发言(评价新闻事实)D、整合新闻信息E、寻找新闻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2、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3、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四、案例分析(20分)针对下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电视述评《知荣明耻 立身之本——知荣辱*树新风》,分析电视评论的特色。主持人 翟树杰: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五、写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学的小黄“五一”来到了北京,他不是来旅游,而是来上教研班的。“五一”假期像小黄这样进京求学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1、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以内。(20分)
2、为你撰写的消息配发短评一篇,500字左右。(25分)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D
6、A
7、A
8、B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E
2、ABC
3、BCE
4、ABC
5、ACD
三、简答题
1、(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A、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介,电视可通过影像、声音、文字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B、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见为真”,又让人“耳听为实”,在真实再现新闻事件方面,电视具腹天独厚的优势。C、时效性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
(2)电视传播的劣势包括:A、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B、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2、“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具体包括:(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4)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播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3、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在传播内容、传播目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带机采访,也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采访的特殊性,采访与部分报道同步进行,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体现,进而产生了“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和传播者之外,人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面容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记者通过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参与新闻的制作。(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与第一个特性是相关的。(6)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四、案例分析题
1、答题要点:(1)深入分析材料,根据新闻线索寻找新闻点,考虑采访计划。
(2)遵循采访提纲写作要求,结构完整,思考全面。(3)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2、答题要点:(1)确定倒金字塔结构。(2)结合材料分析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缺点。(3)语言简洁,层次清楚。
五、写作题。
1、答题要求:(1)筛选新闻信息,掌握材料要点,确定新闻要素。(2)根据材料特点,确定导语类型。(3)符合视听规律。(4)语言简练,具体形象。
2、(1)答题要点: A、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B、主题集中,思路清晰。
C、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D、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E、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2)答题要点:
A、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 B、夹叙夹议,由浅入深。C、遵循广播的传播规律,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四)
一、单项选择题(估计占10%,每小题1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
1、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评论体裁是:()A. 社论 B.本台评论 C.编后话 D.谈话类评论
2、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叫做()。A.广播评论 B.广播漫谈C.编后话 D.谈话类评论
3、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叫做()。
A.新闻述评B.新闻调查C.电视述评D.舆论监督节目
4、在新闻评论中,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叫做().A.评论的要素B.论据C.论点 D.论证
5、按照编排好的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制合成为完整的播出带,以备按时播出,这种播出方式就叫做()A.录播B.录像C.播出D.直播
6、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个编辑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这一环节叫做()。A.栏目编排 B.统筹策划 C.录制播出 D.通联 E.稿件编排
7、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效果、音乐等而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叫做()。A.音像编辑合成 B.栏目编排 C.录制播出 D.稿件编排 E.修改稿件
8、广播电视中播出时间、名称、内容范围相对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即().A.片头B.评论C.专题D.节目E.栏目
9、广播电视中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是()。A.本台短评B.编后话C.小言论D.脱口秀E.主持人评论
10、为《焦点访谈》演播室赠言:“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 的是()
A.温家宝 B.李鹏 C.xxx D.朱镕基E.胡锦涛
二、多项选择题(估计占10%,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
1、评论的论据有多种,但按各种材料的性质来分,主要可归为() A.理论性论据B.事实性论据C.真实的论据D.新鲜的论据
2、新闻传播内容的选择,离不开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主要有()A.新闻的标准B.科学C.统一D.社会效果的标准
3、订正事实要达到的标准应该包括()。A.真实B.准确C.生动D.合理E、统一
4、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主要特点是:()
A. 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B.标题的长短有不同C.作用有所不同D.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
5、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包括()
A. 真实性原则B.目的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兴趣原则E、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
6、字幕一般有如下一些常见的基本形态()
A. 独立型字幕B.转译型字幕C.主导型字幕D.解释型字幕E、表达型字幕
7、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传播内容不同B.传播目的不同C.传播方式不同D.传播效果不同
8、一般来说,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即论点与论据的结合方法主要包括:()A. 据事说理B.对比说理C.论辩说理D.算账说理E、形象说理
9、述评大致可分为()A. 工作述评B.形势述评C.事件述评D.国际述评E.思想述评
10、电视谈话类评论的主要形式有()
A. 访谈式电视谈话B.讨论式电视谈话C.论坛式电视谈话D.现场参与式电视谈话E.对谈式电视谈话
11、电视述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
A. 调查性B.分析性C.解释性D.论辩性E.专题性
12、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与新闻报道不同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
A. 解释功能B.表态功能C.深化功能D.引导功能E.协调功能
13、新闻性栏目,目前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A. 专题型新闻栏目B.消息类新闻栏目C.杂志型新闻D.社会新闻栏目E.调查类新闻栏目
14、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A. 新闻信息统合B.把关C.编辑稿件D.策划E.发言
15、一般评论的论点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A. 掷地有声B.新鲜独到C.观点正确D.简洁精炼E.论点集中
三、简答题(估计占30%)
1、试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流程。
2、广播电视新闻栏目设置需要注意和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3、请结合实例,谈谈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
4、广播新闻制作中在音响的选用和合成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电视新闻在编辑制作中应注意掌握哪些手法和技巧?
6、什么是新闻编排,新闻编排中常见的技巧有哪些?
7、与报刊杂志的新闻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8、试述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9、要办好谈话类评论节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0、请结合实际,谈谈采制舆论监督节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估计占20%)请分析下面广播评论的说理特色。《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娶妻》
在横向经济联合中,不少乡镇企业纷纷外出找门路、攀“高亲”,巴不得弄个附马当当。这种想法固然不错,可举国之内,附马能有几个?能和全国重点企业、科研单位挂上钩的乡镇企业不会很多。
攀不上高亲怎么办?一个村办厂厂长说得好:“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娶妻”他这个村离公路比较近,又有不少集体公房,具备发展工业的一些条件,他们曾经人接人地外出攀亲,一直未能如愿,后来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个养禽专业户,因为地处偏僻,房屋不足,生产受到了限制,于是这个村办厂就和那个养禽专业主起了养殖联合体,进而发展为孵化到加工生产的一条龙生产线,双方得益都不浅。厂长开玩笑说:“我们小夫妻过得还挺不错呐!” 在生活中,有些人找对象就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拖成了大龄青年。在横向经济联合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能够取得的好的经济效益。“高不成”也可以“低就”,当不上“附马”,同样能娶到一个“好媳妇”。请分析下面一组新闻在编排上的特色,并试分析其优劣。节目串联单:
聚焦立法听证:本市举行首次立法听证,机动车和行人、骑车人发生事故如何赔偿成为关注焦点
聚焦立法听证:听证会激发百姓参与,专家评点这是民主立法的新尝试(录音消息)聚焦立法听证:骑车人被撞进机动车轧死,两辆涉案车如何划分责任尚无定论 聚焦立法听证:一对老夫妇拦住长城赛福车,声称开车的吓坏了骑车的 关注无障碍:残疾人代表检查西城无障碍设施,部分设施美观但不实用(录音消息)关注无障碍:短评,到底是在撑门面还是在办实事 前三门大街铺辅路昨晚开始铺油 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昨天全面开工 北京西客站出站系统将新装10部滚梯
简讯: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未来十五年前增至1.4亿量 简讯:大连一辆液氨罐车翻入水库 简讯:马来西亚直升机坠毁,4人丧生 简讯:土耳其直升机坠毁,5人死亡
10、请结合实际,谈谈采制舆论监督节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五、写作题(估计占30%)请为下面新闻制作适合广播电视新闻特点的标题。“我当时真的是冲着一名教授,才报考北京邮电大学的,一进门才发现只有全校开大会时才能听到他的教诲。”一位大一新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对北大等10所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的高校进行了一次微型调查,本学期10所高校上千位博士生导师、教授、院士为本科生上过课者寥寥无几。
对名教授很少给本科生上课的问题,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博导时间紧顾不上,带研究生、稿科研、学术交流都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本科生的课时一般较长,时间根本保证不了;二是不少博导认为有些不一定比讲师讲得好,讲得有经验,又何必非亲自讲呢?第三也有部分博导觉得上本科生课是“教书匠”,不小报酬却不高,不值得干。人民大学著名教授高鸿业曾任科罗拉多大学客座教授,他告诉记者:“在美国再大的教授,每周也必须给学生上3个钟头的基础课。教学相长,教授把他的人生经验、治学方法融在知识中交给学生,教授也从学生身上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真实想法,同样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崔琦在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推掉了不少应酬,但每周给普林斯顿大学生的三节固体物理谭照开不误。看来不在乎忙的程度如何,关键是观念,重视教学的观念。请按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规律和特点,将下面提供的新闻编排成一期社会新闻栏目,并阐明编排理由。
小区内建起了“淘宝网”:
某小区的居民发出倡议,并设立了二手物资信息台。不管您家是有淘汰的早货,还是想求购点东西,都可以来登记,由居委会统一调配,在小区内消化旧货。无障碍通道有障碍:
盲人杨大姐反映,北京的无障碍通道障碍实在大多了,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多不便。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违法告知通知书开始投递发放。京郊农村赤眼蜂成了害虫的克星。背景:赤眼蜂灭害有原理。石景山区发放帮困助学金。北京启用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车辆经过不停车,就可测出是否超载。平谷大峡谷景区今年夏天接待游人创新高。昌平区长出酷似葫芦的柿子。
10、某小区居民反映,物业在大热天就收取暖费。
11、延庆观众反映,延庆两条公交车线路莫名其妙停运,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12、小区旁建起加油站,带来安全隐患。
请以中央电视台新闻为例,策划和组织一场关于活动.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简答论述题目
(一)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的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定位,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此外还要注意协调与其他栏目的关系。除了避免与其他栏目产生雷同外,还要注意相邻栏目间的配合,形成长短时间、风格各殊的互补格局,以便提高传播效果。
5、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体现出来的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代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6、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有相同之处,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人。带机采访,也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采访的特殊性,采访与部分(或全部)报道同步进行,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体现,进而产生了“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记者通过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参与新闻的制作。(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与第一个特性是相关的。(6)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7、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①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介,电视可以通过影像、声音、文字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②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见为真”,又让人“耳听为实”,在真实再现新闻事件方面,电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③时效性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迸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2)电视传播的劣势包括: ①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②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8、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具体包括:(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4)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9、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在传播内容、传播目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1)在传播内容上,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新闻报道则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2)在传播目的上,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在于阐发意见、宣传主张,新闻报道则在于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实的需要。(3)在表达方式上,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新闻报道则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
10、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先例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狭义上来说,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11.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指互联网上广播电视的简称。目前各电台和电视台都可以用网络播出设备把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主在相应的网站上,用户利用上网设备就可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收广播看电视广播节目。
1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13、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哪几种具体形式 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存储释放式和直接交互式两种: 第一种方式没有回传通道,通过广播通道的附加通道传送与内容有关的信息或短片,供收看时交互选择收看或点播;第二种方式的播出端与接收端之间除了广播通道外还有附加的回传通道,用户可以根据发送端提供的业务选择清单通过用户端的相应设备(如机顶盒)选择相应的服务,发送端在收到相应的选择信息后再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等。
14、请简要回答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区别(1)模拟电视是采用模拟传输系统,以连续波形传送信号的电视。模拟电视信号指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完全模拟实际的物理参数变化。(2)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15、EFP电子现场制作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
16、数字技术 所谓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就是能将任何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后,由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17、简述交互式电视的特点及优越性(1)交互式电视ITV,全称为interactive television,也有人称之互动电视。它是传统电视与计算机的结合体,被专家称为“后PC时代产品”;(2)通过交互式电视,看电视、浏览信息、收发E—mail、发表评论、网上聊天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交互式电视较之传统电视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改变了过去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的状况,使人们可以主动选取信息,从而达到使观众与电视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和谐关系。它的发展受到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18、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2)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9、试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1)监督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不破不立,揭露是为了推动,批判是为了建设,否定是为了肯定,这是舆论监督功能的意义所在。社会监督功能表现为三方面:①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引导社会及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动向;②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督;③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2)社会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传达公从呼声,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3)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指导和制约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4)社会制衡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舆论监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民主、最符合民意的权利,其监督范围广、反应迅速、影响效果大,在进行权力制约和权力抗衡时具有巨大威力;(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新闻舆论通过严密跟踪监督目标与对象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提供新信息,描述新进展,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同时,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结论通过平衡整合确保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活力。
19、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指导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20、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21、简述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 新闻新闻敏感体现在三个方面:(1)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迅速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准确判断新闻价值,从众多新闻事实中选择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从细微处敏锐推断潜在的重大变化。
22、简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设有办公厅、宣传管理司、电影管理局、社会管理司、人事教育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法规司、电视剧管理司等职能司局;所属单位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主要职能: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迸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等。
23、按技术方式的不同可将移动广播电视分为哪三种(1)使用卫星的卫星移动广播电视;(2)使用地面发射网的地面移动广播电视;(3)使用通信通道的手机广播电视。
24、简述当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的种类及其异同.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分别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1)这三种制式的共同点是都传送了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且都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目的。(2)三种制式的主要区别是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方式不同。虽然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是它们之间却相互不兼容,因此,在三种制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
25、产业属性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也有进人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3)新闻事业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是报道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闻事业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次才可说是一种产业。
26、广播电视节日中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避免批评报道(1)这种观点不正确;(2)坚持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但绝不是放弃批评报道,拒绝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对工作中缺点错误的批评。正面宣传是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批评报道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两者都是为了激励人民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27、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论述应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2)提倡多样化体现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就是在不违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艺术家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完全可以百花齐放。提倡多样化包括两方面的要求:①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3)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辩证统一,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主旋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弘扬主旋律,要确保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提倡多样化,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促进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就是要既大力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二篇:2012记者证考试
2012年编辑记者考试试题
一
1续写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下四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上世纪3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来访,受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热情接待,其代表作为《飞鸟集》。
3为繁荣文学艺术,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古代名篇《鸿门宴》
5毛泽东的“东临碣石有遗篇”,“遗篇”指的是(曹操的《观沧海.》 8 欧仁。鲍狄埃写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是(国际歌)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欧阳修)的散文,文章的名字是(醉翁亭记)10写出你读过的朱自清的两篇著名的散文(《背影》《你我》)“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出自前苏联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作品。
12“大风气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续写刘邦《大风歌》的下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
13我国的主要河流,比如黄河、长江,为什么一直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14流经欧洲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哪些标点符号不会出现在文章段尾(:、,——)
16通常情况下,在排比句中,哪个标点出现的频率最多(;)
17举出带“作”字的两个成语,(作茧自缚、自作自受),为什么不用“做”,原因是(词性不同)
18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写出两个基本通用的词语,比如:唯一和惟一,其他和其它(想像”、“想象)
19避暑山庄肇建哪一年?(1703)20写出康乾七十二景中的六景,其中三个字的丽正门,如意湖,水心榭。四个字的四面云山,南山积雪,云容水态。丽正门前的匾额题词有(满汉蒙回藏)五种文字。
22避暑山庄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被称作(夏都)
23中国哪一个皇帝在位时间最长(康熙),在位时间是(61)
第三篇:2011编辑记者证考试补充材料
一、“用事实说话”不是不要倾向性:
“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
二、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党性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成就,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维护和加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
2、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树立坚定的国家意识呃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整体对外战略。
3、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考虑宣传重点内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着眼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三、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1、关于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论述: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的论述: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尤其要为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筹办北京奥运会等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4、“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 1
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1)必须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
(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深远,是一份纲领性文献。讲话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新的理论成果,对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许多新的判断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要求。这个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向导和指南,对我们做好今后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新闻价值
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新闻价值的主体:社会的需求。新闻价值的客体:新闻事实或新闻本身
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它的需求的社会功用值。
新闻价值要素的定义: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包括不变要素(真实性、时间性)和可变要素(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人情味)。新闻价值评价指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评定和发掘。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表现出来的是主客体的实践关系;新闻价值评价是主观的,反映的是主观对客观新闻价值的评价与认知关系。新闻价值评价以新闻价值为根据,新闻价值决定新闻价值评价,新闻价值的体现必定要经过新闻价值评价。新闻价值观
1、定义:人们关于新闻价值的取向、标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新闻评价中的体现。
2、西方新闻价值观念:反常论、黄色新闻论
反常论:当大众化报纸最先在西方兴起时,猎奇新闻观(又称反常论新闻观)便应运而生。形成于19 世纪50 年代左右的猎奇新闻观认为,那些离奇、古怪、异常、失去常态的事件和现象才能构成新闻的对象,新闻就是充满趣味性、新奇性、非常性的各种怪闻.最反常的事实就是最好的新闻,只有罕见的、失范的并令人吃惊的事件,才是最有价值的事件。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好奇本能论”是这种新闻观的理论基础,追求商业利益则是其 2
根本的动力机制。这种新闻观“把追求无聊庸俗的异事趣闻当作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作为聚财敛富的上好门径” ,它把贪得无厌的好奇感和低级趣味作为评价新闻价值的第一标准,猎奇新闻观自从诞生之日起,在西方就未绝于世,即使在今天中国的新闻界,它仍被不少人作为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黄色新闻论:产生于19 世纪30 年代的黄色新闻,也是新闻传播遵循商业逻辑的产物,不仅追求猎奇,而且以极力渲染凶杀、灾祸、色情、犯罪等刺激性内容为能事,它把社会描绘成“一个充满性爱、情杀、欺骗、拜金与恐怖的世界,,它以煽情主义为基础,把煽情新闻看作是最有价值的新闻。
我国的新闻价值概念:典型论、新闻有益论
从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到雷锋、王杰、焦裕禄、华罗庚、陈景润,再到张海迪、徐洪刚、李国安、李素丽、李向群、许振超、任长霞等等,一个个时代的典型人物群星璀璨,辉映长空;一个个典型集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先进典型,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新闻有益论: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依归,反对客观主义和所谓的“有闻必录”。
五、新闻控制:社会中的权力机构为了特定的利益,利用权力对新闻事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内容进行调控。他律和自律:
社会力量(如新闻法制)对媒介的控制,利用——他律
新闻媒介自身制定行业规范,自我约束(新闻道德)——自律
六、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七、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八、数字广播的优势:①音质纯净,可与CD媲美;②抗干扰能力强,收听效果好;③适合于固定、便携和移动收听,快速移动时接收效果好;④除了音频节目,还可以提供数字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除此之外,数字广播还有发射功率低、发射带宽使用充分等优点。
数字电视能带来高质量的画面,功能更加丰富,高质量的音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还具备交互性和通信功能。根据清晰度可分为: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码率分别约为4 兆和20 兆比特左右。
卫星广播:利用广播卫星向地面转播电视或声音广播信号,供一般公众直接接收的广播方式。卫星广播接收包括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两种:个体接收系统卫星的发射功率较大,到达地面的电波较强,用直径1米以下的小型天线和简单的设备即可接收,这是卫星广播的主要形式;集体接收系统卫星的发射功率较小,地面要用较大的天线和较复杂的设备来接收。卫星广播系统由广播卫星、地面接收网、上行站和测控站组成,具有覆盖面积大,广播质量高,投资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
九、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2003年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 3
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知》指出,深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是首要政治任务,要摆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首位。广泛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新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既要抓紧抓好,又要持之以恒。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战线自律活动,是改进作风、维护形象的紧迫任务,要集中精力、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开展。广泛深入地开展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对于整个新闻工作和新闻战线自身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通知》提出,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新闻舆论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牢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更加坚定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把好关、把好度、把好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通知》提出,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新闻职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忠于党和人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树立新闻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要努力做到“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十、蔡赴朝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10日)
今年以来,各级广播影视部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着眼于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认真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宣传,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有力。特别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宣传,这是今年的一次重大宣传战役。各级广电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推出了一批红色主题节目栏目,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二,着眼于提高质量、多出优秀作品,切实加强创作引导,围绕建党90周年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向全国推荐了28部电影,推荐了90部电视剧(包括中宣部、广电总局联合推荐的40部,以及总局从各地报送的优秀作品中选出的50部)。这些优秀作品播映后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三,着眼于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已经开始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服务试点,召开了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现场会,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也正在抓紧调研立项。
第四,着眼于解放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全省网络整合,另有6个省区基本完成省市两级网络整合。已经完成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监管平台建设。网络广播电视、4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第五,着眼于确保导向正确、确保文化信息安全、确保事业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积极推动出台了高法对《刑法》第124条的司法解释,为维护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针对有些地方出现的非法设台现象进行了坚强有力的整治,深入开展了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同时,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也进一步加强。
我想就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广播影视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1、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导向立台、新闻立台、深度立台、特色立台,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广播影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立场、严格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确保舆论导向不出任何问题。
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导向是前提、是根本,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核心、是关键。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和传播渠道日趋多样,传媒发展和社会舆论引导格局深刻变化,微博、博客、论坛、QQ、MSN等互联网舆论场影响日益扩大,舆论传播和以往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具体分析起码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过去一般是事情发生后才传播,可以称之为滞后传播,现在普遍要求我们做到及时传播,现场直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媒体能力的重要方面,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焦点。第二,过去基本上是“我播你听你看”的单向传播,现在互动传播越来越多,受众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所以媒体吸引受众参与、增强节目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第三,过去是各媒体分别传播,现在则是多媒体混合传播,独家垄断新闻的现象越来越少,媒体发展特色传播和深度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第四,过去传播一般在事件之外,以局外人的角色进行客观传播,现在传播有时参与到事件发生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媒体已成为应急引导处置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甚至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些特点,电台电视台要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问题,至少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特别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准确的权威信息,积极抢占传播制高点,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在传播无所不在的今天,可以得出一条基本规律: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所发布信息准确、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只有因迟报漏报造成消极被动局面的情况,没有因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而产生被动、因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第二,要按照“三贴近”原则深入推进节目创新,切实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真正使广播电视节目入耳入脑入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第三,要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对网上热点问题,一个重要的处置原则是坚持“网上来、网上去”。但是,在网络舆论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对已经形成或将要形成舆论误导的网上热点,主流媒体非常有必要坚决果断、及时介入。毕竟主流媒体权威性强、公信力强,及时介入就可以有效克服抵制网上错误信息的影响,压制网络谣言和不实炒作的传播空间,形成强大的正面引导的舆论合力。这方面主流媒体应当有所作为。需强调的是,这项工作要严格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电台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什么时候介入、怎么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要由党委宣传部门统一指挥。广播影视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党委宣传部门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第四,要紧紧依托自身资源,大力发展网络传播、占领网络阵地。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壮大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和阵地,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2、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实现影视剧生产的科学发展。在影视剧生产方面,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已是影视剧生产大国,去年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达526部、电视剧产量约1.5万集。这些作品中不乏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力作,但是从人民的需求、时代的要求和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追求来看,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数量还是偏少。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佳作,是影视剧生产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同志们的发言来看,各省在抓影视剧精品创作方面,都有一些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总体来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出精品,要靠市场机制,但仅靠市场机制也不行。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宏观调控。回顾近年来的影视创作,《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唐山大地震》、《飞天》、《郭明义》、《杨善洲》、《乔家大院》、《闯关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解放》、《保卫延安》、《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精品力作,许多都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下,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而创作生产出来的。所以,在出精品方面,党委政府应当有所作为、科学作为、大有作为。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视剧创作如何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作用,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一个考验。影视剧创作生产有其自身规律,行政领导不能瞎指挥、乱指挥。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应当科学、准确、内行、到位。同时,党委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有的是直接策划、直接出选题,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出精品力作;有的是帮助进行选题和剧本论证;有的是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提供指导服务;有的是强化统筹协调、帮助解决困难等;有些特殊题材比如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精品创作,更需要党委政府特别的扶持。
抓影视剧精品创作,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抓紧推进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影视剧的创作生产。从现在开始,各地要集中一流队伍和力量,从剧本抓起,及早动员、及早谋划,争取明年高质量地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同时,也要重视贺岁片的创作生产,推出一批格调健康、愉悦身心、大众喜爱的优秀贺岁片。
3、坚持百花齐放,繁荣广播电视节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里着重谈防止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目前,总局正在深入调研,准备出台加强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纠正有些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不可否认,广播电视有娱乐的功能,但娱乐只是其功能之一。作为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为全体人民服务,为全体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要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了解国家和世界大事,了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广大少年儿童还需要少儿节目,广大农民朋友还需要对农节目,等等,因此广播电视节目要百花齐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明确,上星综合频道的定位是新闻综合频道,不是专业频道,更不是娱乐频道,不能办成空中大舞台。要在坚持新闻立台、强化新闻类节目的同时,做到各类节目综合发展。提新闻立台,也是符合客观实际、适应人民群众客观需求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听率最高的节目是《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用一年时间着力提高新闻频道节目水平,收视率更是翻了一番。全面体现主流媒体的功能,更好地为全体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就必须坚决防止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总局和各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要理直气壮。加强上星综合频道的节目管理,还因为一些广播电视娱乐节目比如相亲婚恋类节目,拿来者多、原创者少,节目同质雷同现象比较突出。我们不排斥学习借鉴境外优秀节目形态,但应该更多地强调自主创新。
和娱乐化问题紧密相关的就是收听收视率问题。收听收视率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考核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我们一直强调,要重视收听收视率,但不能搞唯收听收视率,为此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前不久,总局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发文在全国省级电视台推广中央电视台的做法。中央电视台探索建立了一套新的栏目综合评价体系,主要是采用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专业性四个指标对栏目进行科学的综合考评,改变了过去过于倚重收视率单一指标的做法。该体系今年5月开始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下半年正式实施。总局也正在研究制订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争取尽快出台。同时,我们鼓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有所创造,能够在广播电视节目科学评价方面总结探索规律,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节目评价指标体系。
4、认真抓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这是长春、云山、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直接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把发展直播卫星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电视覆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确保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总局抓紧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目前,总局已经筹建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管理中心,拟定了试点方案,在宁夏、内蒙古、河北三省区选择了若干乡镇开展试点,争取较早、较快、较好地出成果。近期将在宁夏召开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现场会,对这项工作做出部署、提出要求。
我国发射的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已运行3年,成功地实施了服务广播电视盲区1350万户农村群众的任务。现在,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我们要把直播卫星作为面向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的6亿多农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来抓。这样,通过直播卫星,可以将包括中央电视台16套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3套节目以及本省节目在内的30多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直接传送到农民家中。不仅如此,通过直播卫星,还可以将应急广播、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和业务加进去。特别是还可以体现三网融合要求,通过与电信部门合作,能够很方便地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固定电话服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推进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必须统筹无线、有线、卫星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协调发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推广工作必须由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来做,不能再搞第二家机构、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不能由于推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冲击了有线电视网络。
利用直播卫星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地区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广播电视覆盖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十二五”时期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拓展到“户户通”、解决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举措,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全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集中精力抓紧抓好。
5、大力推进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是列入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文化惠民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大中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步伐加快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泛实施,目前我国电影市场形成“两头强、中间弱”或者说“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我国的近8000块电影银幕、现代化的数字多厅影院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大中城市的群众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影服务;农村也基本做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广大农村群众可以免费观看;而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十分薄弱,已经成为影响制约电影科学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必须加快县级城市影院建设。遵照中央领导指示,7月29日中宣部和总局联合在河北唐山召开了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作现场会,对 7
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我们提出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到2015年,全国要实现每个县级城市都建有数字电影放映场所;第二,到2015年,全国要有60%的县级城市建有数字多厅影院;第三,凡是经济条件好于或者大致相同于河北的省份,要在明年底(河北是今年底)前努力实现全省县级城市数字电影放映场所全覆盖。总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九个字:“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看得上”,就是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看到电影的基本需求,县级城市放映场所要因地制宜,可以新建也可以改建,可以租用也可以利用现有礼堂、剧场等公共设施改造。“看得起”,就是县级城市影院建设绝不能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一定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豪华而提高电影票价,要让观众看得起电影。“看得好”,就是县级城市影院建设一定要跟上数字电影放映的潮流,其他设施和条件可以相对差一些,但一定要有数字化的核心技术装备,确保看电影的基本视听质量。
6、积极主动推进三网融合。广电和有关部门加强合作,贯彻中央部署推进三网融合,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要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加大工作力度,继续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一要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步伐,今明两年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要实现一省一网,全国大中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要抓紧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为扩大三网融合试点做好必要的准备。二要着力在广电网络内容、技术、服务创新上下功夫,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变化和新实惠。三要坚持业务发展与安全监管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强监管平台建设,确保网络信息与文化安全。
7、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全国广电系统要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要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精心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真正把优秀人才团结和凝聚到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事业中来。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推进广播影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8、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这里,我想强调两点:第一,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没有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决策,就没有今天整个宣传文化领域的发展繁荣,也不会有广播影视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大家在发言中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绝不能动摇。第二,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与经济领域的改革一样,文化体制改革也是要不断解决老问题、迎接新挑战、推动新发展。近年来,各地广电部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推出了不少改革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力推动了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但同时,我们在改革中也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总局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总之,要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巩固发展已有的改革成果,不断完善改革的思路措施和办法,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促进广播影视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管理是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本职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加强,不能松懈、不能削弱。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
十一、在2010年CCBN中国广播影视科技发展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2010年3月22日)
张海涛
我国广播影视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有线、无线、卫星等 8
多种手段并用,中央与地方结合的广播影视网,形成了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混合覆盖的广播影视体系,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广播影视发展之路。广播影视已成为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是人们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影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
(一)新时期新阶段,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广播影视肩负着新任务、新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争创新优势、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要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并提出了“八个加快”重点工作,其中,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广播影视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广播影视发展,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广播影视系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结构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节目内容,创新服务业态,提升产业发展和自身价值,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更趋多元、多变、多样,广播影视必须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和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文化娱乐和信息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二是人们思想文化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更加明显;三是人们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维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意愿更加强烈。当前,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都超过5亿台,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4亿、固定电话用户超过3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亿,网民超过3.8亿。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娱乐方式不断涌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音视频节目和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广播影视作为主流媒体,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盘活现有资源,开发节目新形态,拓展服务新业态,完善服务方式,不仅满足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的新需求,还要满足各行各业以及计算机、手机、车载等多种终端用户的新期待,使广播影视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与世界同步、与人民同行,推动广播影视快速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大众媒体为大众的目标。
(三)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不断发展,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广播影视面临三网融合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发展。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突破了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以及与电信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壁垒,媒体之间的融合竞争更加激烈,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势头更加明显,互联网、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兴媒体。从国际上看,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 9
渐停止地面模拟电视播出,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网不仅提供音视频节目,还提供互联网接入、话音等综合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三网融合,加快了互联网宽带服务的普及。美国有线电视网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占到整个宽带市场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各国电信运营者通过多重业务捆绑的竞争策略,不仅提供传统的电话业务,还提供互联网接入、IP电视等视频服务,提高用户ARPU值。从国内来看,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我国电信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全行业基本完成了战略转型,实现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的转变,在体制机制、资本市场、网络基础、用户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经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并开始进入IP电视等广播电视传输的基本业务领域。去年底,经总局批准试点城市的IP电视用户超过200万。而我国有线电视网,主要依靠各地广电部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形成了1.74亿的用户规模,但由于缺乏国家投入,各地分级管理、分散经营,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实力的竞争主体,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我国有线网络承担着宣传任务和公益性服务,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数字化,难度很大,在全系统的艰苦努力下,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用户的大力支持下,近来年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很快,但是目前仍然有近2/3的用户还是模拟的,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另外,由于政策等原因,有线网络提供的宽带接入用户较少,去年底只有300多万,在全国1亿宽带用户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有线网络也还不能提供IP电话等话音服务。三网融合给我国有线网络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三网融合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三网融合将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层级分割和分散格局,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方式方法、业务形态、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我国广播影视只有抓紧从过去的单纯节目内容提供向综合业务服务转变,从过去的各自为战、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迈进,实现广电行业的战略转型,才能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推动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传播能力、推进三网融合,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引领带动我国现代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有三项重要任务:
一、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丰富内涵,推动广播影视从过去的模拟、分散、单一服务,向数字、集约、综合服务转变
广播影视是高科技、重装备的行业,涉及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多个环节,涉及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当前,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影视的技术基础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由模拟向数字的重大转变,使广播影视传播方式正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接收终端由单一向多元多样转变,业务形态由封闭分割向开放融合转变。加快广播影视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
科技进步是广播影视发展的永恒推动力。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正向数字广播、网络广播、多媒体广播方向发展,电视正向数字电视、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下一代电视方向发展,电影正向数字电影、立体电影方向发展,广播电视网正向数字、双向、智能、多功能、全业务方向发展,并积极为物联网提供有力的支撑 10
平台。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准确把握广播影视的发展趋势,始终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龙头,以自主创新为依托,改造广播影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放映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广播影视发展开拓新空间,不仅为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还要为手机、计算机、MP4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不断提高数字化的传播能力,实现广播影视面向多终端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受众对数字化传媒生态中内容的新需求。
(二)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加快推动广播影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高方向转变。
经过60年来几代广电人的艰苦创业,我国广播影视已形成庞大的数量规模:一是播出机构、节目套数和内容生产数量很大。去年底,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654座(广播电台251座、电视台272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2087座),开办了3985套开路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2675套、电视1310套),还有178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付费电视139套、付费广播39套)。去年生产的电影故事片超过450部、电视剧超过1.3万集、动画片超过17万分钟。二是传输覆盖网和用户规模很大。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卫星上行站30多座,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公里,去年底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6.31%和97.23%,全国电视用户约4亿、有线电视用户约1.74亿,都占全球的1/3。我国广播影视在节目套数、生产数量、播出时间、用户规模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布局分散、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营主体;节目雷同、同质化竞争、图像质量低下、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各类终端用户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和服务方式已迫在眉睫。此外,去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已超过1600亿元,转变发展方式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在内涵提高上下功夫,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品质提高,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更加注重业态创新,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广播影视传播方式从模拟单向传输向数字双向互动转变,加快推动运营模式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加快推动服务方式由简单单一服务向多样化综合服务转变,培育一批充满活力、有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影响的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广播影视服务水平和整体实力。
(三)要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充分发挥智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广播影视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广播影视属于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更需要强化技术革新和文化创意,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广播影视专业岗位门类齐全,既有新闻宣传、文艺创作专业人员,又有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专业人员。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分类指导,加强领导,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造就一批懂宣传、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大批业务骨干和专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吸纳社会有识之士和专业人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共同推动广播影视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着力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统筹协调,覆盖广泛,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胡 11
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去年,中办、国办下发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建成了多种手段并用、多层次覆盖、规模庞大的广播影视网,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安全平稳地实现从播出前端到用户终端全系统的数字化,构建完善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现代传播体系,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十二五”时期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和网两个积极性,台网联动,共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广播电视是内容和载体的有效统一。广播电视台负责节目的采编、制作、播出,广播电视网负责节目的传输、覆盖和用户服务,是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家家户户的桥梁和纽带,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广播电视传播体系。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按照总局下发的白皮书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建立面向多种播出平台、面向多种终端用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提高节目质量,创新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去年,全国已开办13套高清节目。要继续把高清电视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实行标清与高清同播。加强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制定完善高清节目制播流程,加强高清节目制作储备,加快高清节目制播人才的培养,增加高清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套数,加快高清电视的推广普及,带动高清电视产业发展。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广播电视网是确保让党和国家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文化宣传网,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网和备份网。要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业务,提供新服务,满足新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电视网的单向传播优势、宽带接入优势和用户资源优势。同时,加快双向化改造、新业态开发,加快融合集成创新,加强台网联动,努力做到跨网络、跨屏幕、跨平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汇天下精华,为政府、行业、社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总之,要以数字化、双向化、高清化为契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二)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手段,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收入水平不均衡,东部、中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我国有4.12亿户家庭,有约4亿户电视家庭用户分散在全国的城市农村、山区村寨,必须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混合覆盖。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工程,我国广播电视覆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已完成全国11.7万个行政村“盲村”、10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解决了近1亿多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全国71.66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其中,通过直播卫星方式将解决1230万户、近500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由于采用了直播卫星加密方式,可以实现对每个用户、每个机顶盒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为下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实施西新工程。西新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薄弱的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覆盖和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12
译制,使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能听到看到、还要能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
三是实施无线覆盖工程。已完成6626部发射机的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任务,使中一广播、中一电视、中七电视的人口无线覆盖率从2005年底的61%、38%、0%,提高到目前的85%、85%、69%以上,无线覆盖人口分别超过11亿、11亿、9亿,初步建立了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无线覆盖滑坡的问题,保证了人们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就能免费听到广播、看到电视,享受公共服务。下一步要在确保无线覆盖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利用新技术手段,使无线覆盖地区2亿多户群众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高质量的节目,努力做到城乡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
四是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全国已有160多个地市、460多个县市完成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海南、宁夏、江苏等省区所有城市已完成整体转换。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1.74亿,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6500万,占用户总数的1/3以上,有线数字电视呈快速发展势头。下一步要把数字化转换、双向化改造、新业态服务结合起来,推动有线网络成为三网融合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
五是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建设。CMMB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和标准,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30个省份完成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和运营签约,并与中国移动一道,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TD+CMMB的融合发展。TD+CMMB的融合发展,开启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讯广播事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是实践三网融合的有益探索,对于推进科技创新、带动国内消费、促进文化信息产业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多变多元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正加紧优化网络覆盖,创新业务形态,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手机、手持电视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等各类CMMB终端的推广普及,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听广播、看电视、查信息的需求。
六是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今年底所有地市都将开通地面数字电视。为了保证公共服务,我国地面电视实行模拟与数字同播、标清与高清同播的方针,以避免因为技术升级而使目前收看模拟地面电视的用户接收不到电视信号。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聚合力,它以“多对多、自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广电“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模式,满足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个性化新需求。近年来,广电系统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新途径、新方式,不断提升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力推进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央视网、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等网站的点击量快速增长,开播了中国网络电视台。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总之,我国已建成了针对城市、农村、山区等不同地区,针对电视机、收音机、手机、车载等不同终端,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各种传输手段的传播规律,统筹兼顾,明确定位,有序竞争,共赢发展,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基础上,着眼于高速、高清、互动、便携、移动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加强技术监测监管,构建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现代传播体系。
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模拟与数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发展的关键时期。广播影视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到传输、覆盖、接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使整个系统高效运转、安全运行,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近年来,为了防范和应对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以及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全国广电系统已建立了反应快捷、令行禁止、调度灵活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了全国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系统以及节目收听收看、境外卫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广播影视的安 13
全保障能力和监测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当前,我们正积极整合优化现有的监测监管资源,建立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统一技术监管平台,对不同播出形态的广播电视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监管。要加强技术革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监测监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为确保安全播出、提高传输覆盖质量、加强节目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监测监管手段,将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音视频广播等新业务纳入监测监管范围,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要加强对网络视听等新媒体的监管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视听新媒体技术监管体系。同时,要围绕国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立分级、分区域、多部门联动的国家应急广播运行机制。总之,安全可靠、可管可控,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基本要求,加强技术监测监管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
三、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事业变产业、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人们多元多变多样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的必然选择。按照国务院下发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推进三网融合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明确双向进入的业务范围,组织制定试点方案,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二是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推动电信网宽带工程建设以及加强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三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加强技术监控系统建设;四是切实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三网融合工作分两个阶段推进,今年到2012年是试点阶段,2013年到2015年是推广阶段。目前,总局正与工信部制定试点方案,在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三网融合不仅仅是广电与电信业务的对等开放,更重要的是服务业态的创新,真正让用户感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全新视听享受和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让用户体验到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型,突出广电特色,发挥广电优势,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确保安全可控,积极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发展之路。
(一)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数字化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数字化、双向化是有线电视网开展各类综合业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有线电视网络升级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目前全国已完成整转的6500多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中,双向覆盖用户3000多万,但实际双向机顶盒用户只有200多万,所占比例很低,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任务很重。已完成数字化转换的城市,要加快双向化改造步伐,加快宽带数据基础平台建设,既发挥单向广播的优势,又提供双向交互多功能服务,使有线网成为推进三网融合的高速宽带、高清互动的重要支撑平台。尚未完成转换的城市,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直接向双向化过渡,使互动电视、视频点播、时移电视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功能。今后,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宽带接入等综合服务,努力实现有线网络的战略转型。今年,总局将在去年与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制定NGB战略发展规划,明确NGB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努力构建NGB传输网络(骨干网速率达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每秒100兆)、NGB业务平台(提供高清电视、数字音视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NGB管理系统(对业务、内容、网络和用户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14
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全方位服务。要结合三网融合试点,同步推进NGB示范网建设,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NGB示范网。要统一技术标准,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快组织制定NGB标准体系,制订完善相关技术、网络、业务标准。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NGB技术和产业联盟,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合作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加强NGB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可控可管、安全可靠,确保安全播出和政令畅通。
(二)要加强体制创新,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和事转企步伐,培育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合格市场主体。
去年,总局已颁布《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要加快网络中心事转企的步伐,加快推进省级网络整合,在今年底之前基本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目前,全国有13个省份基本完成了网络整合,北京、陕西、湖南、深圳等网络公司已经上市。各地要抓紧推进网络整合。一是要始终坚持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保护地市、县的实际利益,推动省、地市、县三级贯通、共同发展。二是要采取股份制方式,省、地市、县共同协商,确定资产评估标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共同塑造和培育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格的市场主体。三是要坚持业务发展与网络整合并重并举的原则,业务发展与网络整合要相互促进,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影响有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总局将按照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要求,抓紧研究提出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方案,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股份制改造等市场手段,尽快形成有线电视网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提高有线网络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快新业态开发,切实提升有线电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用户的需求是有线电视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为本、用户至上,是有线电视服务的基本要求。各地在推进数字化转换、双向化改造和网络整合的同时,要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服务新业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内容丰富度、图像清晰度、用户体验度和价格实惠度。一是要抓紧研究制定广播电视基本业务、增值业务的科学分类标准,建立广播电视业务分类目录,抓紧研究制定有线电视服务质量管理规定,为全国有线网络开展各类业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政策规范和标准。二是要明确服务定位,完善服务规范,细化服务流程,严格服务管理,及时处理用户投诉,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终端提供精细化的周到服务。同时,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用户的监督,形成有线数字电视的良好服务品牌和公众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要加强服务新业态开发,推动融合创新和本地化服务。要加强对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融合研发,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银行支付、民生信息、电视通话、宽带接入、家庭智能化等多种新业务,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家家户户人人享用的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多元多变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二、新闻是否可以“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1952.12)时提出来的。“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的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用“想象”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
十三、收视率固然是看栏目受欢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能成为唯一。
央视新考核将出台新增4指标 收视率不是唯一标准2011年03月19日来源: 法制晚报 日前,记者独家获悉,央视正在酝酿栏目综合评价体系标准,这套标准将覆盖央视所有频道的所有栏目。新评价体系即将出台,此举必将掀起国内电视的一种变革。
在这套综合评价体系中,除了收视率之外,还将新增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四个指标。五个指标结合在一起,给每个栏目打分,而不再是单一拿收视率来说话。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认为,收视率其实只是个商业指标,但如今,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看法又发生了改变,除了知道多少人在看外,他们更关注的是什么人在看。“连广告商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电视台只看收视率的做法自然需要改变”。
十四、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
壮大主流舆论 凝聚思想共识 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9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主题主线,把握好导向基调,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劲、振奋精神的工作,壮大主流舆论、增进思想共识,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兴起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广泛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十二五”规划纲要,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理论大众化工作,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项工作导向正确、富有成效,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刘云山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加强经济形势宣传教育,准确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深入阐释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阐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阐释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的具体措施,引导人们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要积极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进展成效,把工作的思路办法讲清楚,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让人们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前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有效地做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析“三件大事”、“三大成就” 辛鸣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七一讲话”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三大成就”,目的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大成就”: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刘云山: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近日在河北调研时强调,要充分运用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人们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刘云山强调,学习宣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重在联系实际、贵在推动实践。要把宣传教育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增强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汇聚起同心同德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要把宣传教育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强应对风险考验的能力。要把宣传教育与人们建设美好生活、创造崭新业绩结合起来,激励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把宣传教育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起来,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新华社石家庄7月12日电)
蔡赴朝在庆祝建党90周年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30日)
广播影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结合总局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建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中央部署精神,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党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都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广播影视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要始终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宣传主动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特别是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既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又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变,社会热点互相叠加,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杂音噪音时有出现,以一元指导思想引领多样社会思潮的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共产党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立场、严格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联系实际,扎扎实实
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1、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党的建设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分阶段、有重点开展各项专题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总局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活动。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这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巩固活动成果,提高活动成效,努力形成统筹推进、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新局面。要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着力推进理论武装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抓好整改落实,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结合“三项学习教育”开展创先争优,切实提高政治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2、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广播影视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要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原则和思路,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点,紧密联系广播影视中心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全力在推进宣传创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把安全播出作为重要责任,全力在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确保党中央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走正道、出精品,全力在繁荣创作生产、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需求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全力在解放和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科技进步,全力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力在加快走出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加强和创新管理,全力在提升广播影视管理科学化水平上创先争优。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促进相统一,真正以党的建设促进业务开展,以业务成效检验活动成果。
3、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是机关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广播影视队伍。各级党组织要在教育培养干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改进作风方面多想办法、多做工作。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勤勤恳恳为人民办事。要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引导教育广大党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同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干部职工利益,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多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转变,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广播影视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人民群众对广播影视的热切期盼,是全体广播影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目前总局及直属单位共有干部职工3.6万人,其中共产党员1.5万人,占42.4%。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推动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坚力量、骨干力量。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勤奋学习。学习是共产党员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既从书本知识中学习,又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努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走在前列。要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导,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知识储备。18
要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着眼于解决广播影视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转化为工作措施,转化为推动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能力。
二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观念,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广播影视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广播影视工作,作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时代先锋,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特别是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部署,破除固有偏见和传统思维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新闻宣传规律、信息传播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党的建设工作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坚持改革创新,自觉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激励广大党员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推动形成广大党员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三要真抓实干。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要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要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把事业推向前进,使各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
四要廉洁奉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要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操守、重品行、作表率,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政治品质和精神境界。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时间:2012年
第四篇:2012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综合知考试资料(按大纲整理)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第五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第六条 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联系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首先是联系,相互联系(表现为)相互作用(结果)运动变化(向上的运动)发展。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一、联系的定义和实质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②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处在纵横交错的联系之中;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个整体之网上的一个扭结。
(3).普遍联系的观点方法论启示:
1、要用联系的观点考察事物。一方面,自觉探究事物固有的联系;另一发面,通过对已知的联系的研究达到对事物的认识。
2、建立联系,协调联系,推动改革开放相纵深发展。事实上,改革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开放就是建立多方面的联系。
2、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1)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发展、以至灭亡,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有条件但不为条件论。
(3)条件的观点的方法论启示:
1、可以通过对事物存在条件的分析,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2、具体、全面分析不同条件,是我们弄清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3、联系和系统(略)
4、区别和联系的辩证法
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二、物质世界永恒发展原理
1、发展的实质和规律性
(1)发展的实质及其客观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生事物的成长和旧事物的灭亡。所谓新生事物是是指新出现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则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发展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2)发展的永恒性——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我们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主流,就是因为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必然取代旧事物。理由有三:
①、新生事物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新生事物是在对旧事物扬弃的基础上产生的,有着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社会领域中的新生事物符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这是因为:
第一、旧事物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总要奋力反抗。
第二、开始时新旧事物力量对比悬殊,新生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有待完善。新生事物的成长要有一个过程。旧事物的灭亡也要有一个过程。总之,只有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体现发展、实现发展。对象世界的永恒发展是在新过程的无限更替中完成的。
3、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通过否定之否定来实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因为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其辩证关系表现在: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得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事物发展是不断的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唯物辩证法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主张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既不懂得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也不嫩吧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其认识论具有消极性和直观性的缺陷。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认为物质世界只有成为人们实践的对象,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认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元的。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形成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次。其中生产关系一身而二任,它既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又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使一切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矛盾,使生产方式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影响历史进程。
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社会活动都对历史起作用。历史的最终结果是从个人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个人的意志目的只能融合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中,“合力”归根结底反映的是经济的必然性,因此不能认为个人的意志等于零。社会历史是合乎规律地向前发展,有它的必然性。个人的作用相对于这种必然性来说,是一种偶然性,但它又是这种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历史人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重大影响与积极作用。
列宁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能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好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杰出人物提出的先进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杰出人物起到实现社会变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即领导者的倡导和组织作用)。此外,一些剥削阶级的代表,一方面是人民的统治者、压迫者和剥削者,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们利用既得权力在某些方面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也起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③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以往任何杰出人物都无法比拟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要求,需要而且必然造就出自己的领袖集团,没有本阶级的革命政党和领袖,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无产阶级领袖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是领袖集体。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规定了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其他阶级领袖的特点,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善于正确反映和集中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当然,无产阶级领袖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④正确理解个人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
反对个人崇拜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个人崇拜是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是旧社会留下来的腐朽遗产,无产阶级的革命胜利后,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它的影响。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彼此既对立又统一。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资本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量的概念。然而今天我们来单独研究宏观经济存量核算时,“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而作为投资活动的沉淀或者累计结果,资本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其价值来进行,遵循等价交换、资源让渡的原则。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的运动表现出来的。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生产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其产生有两种方法: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另一个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和动力。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是唯物史观,第二个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社会的主题,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 社会发展制约个人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日益优越的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他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日益优越的社会条件,而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又依赖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以马克思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人的个性发展对社会与个人的发展的一致性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政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最后,社会主义社会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为人的能力的多样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
社代替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1、形成 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阶级新的理论来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向前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文化条件 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初步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1)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2)关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关系。(3)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4)关于资产阶级和统一战线。代表性的作品:《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②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1)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1927-1935年)。
2)条件:毛泽东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同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3)主要表现: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4)代表性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这篇文章侧重论述5个条件。
《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工作为中心”的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反对本本主义》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本本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典口号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81年决议第一次概括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
③1935-1945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1)时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从1935年初到1945年。
2)条件或原因:a)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经验教训的总结;b)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d)全党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归根结底是资产阶级革命。延安整风也属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条件之一。
3)主要表现:从理解上把握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最主要的表现或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走向成熟毛泽东在抗战时期主要解决:革命的性质、经验、纲领、前途。4)代表著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心论述“三大法宝”;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两大特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的著作。新民主主义也是本文第一次提出。
④1945-1976年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 1)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主要表现:①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原则;②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③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④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前4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到1956年7年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三大改造。⑤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五点讲社会主义革命)⑥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想;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⑨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思想;⑩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后五点是社会主义建设。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定义)在中共中央文件中对毛泽东思想先后进行了三次定义:第一次:1945年中共七大: 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第二次:1981年决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次:1997年中共十五大,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主要内容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一、形成及意义
①形成: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阐述;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②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内容: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以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人民民主政权
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力量团结一致。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时期统战的基本经验:同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即联合又斗争;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及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研究,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理论语实际相统一,是我党长期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战略转移的同时,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的理论。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
5、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并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6、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全面成熟。
7、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四位一体: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只有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邓小平理论
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构建是一项战略任务,要求全党提高构建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创新型国家
06.1.9胡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20年建成!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包括自然生态问题、人的精神生态问题,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以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05.9.15胡,联合国成立60周年峰会上《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是党成为执政党后的根本性建设。
首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成为执政党后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证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即便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注重研究和提高自身执政素质,难免导致执政体系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最终丧失执政地位。我们党一向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紧迫课题。
其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坚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上一贯重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这就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一句话,党的各方面建设都要落脚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上。
另外,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内在地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统一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动力。党的执政能力靠什么来提高、执政地位靠什么来巩固?关键是靠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成果,必然会直接推动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另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目标。在执政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通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成果来体现、来考察、来检验。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05年初起,一年半时间在全党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
(四)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基础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 7 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它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特征。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他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工作联系关系和一定的指导关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宪法序言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我国的文化制度
宪法第19、20、22、24条作了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在人民群众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宪法19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同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二)相关法律法规 刑法
是关于犯罪和刑罚法律规范的总称。现行《刑法》于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97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本罪名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补充规定》中所设立的罪名。刑法学界有的主张定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但倾向性的意见以及司法实践中则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此罪名为选择性罪名。可根据犯罪事实具体选择确定。
一、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均可构成,外国人、无国籍人不构成本罪主体。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故意的内容,一是明知是国家秘密或具有情报价值而故意窃取、刺探、收买。二是明知是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而故意向其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3.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安全。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是否为国家秘密或情报,须由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作出鉴定。4.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密法规,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
二、要注意区别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犯罪特征是将秘密泄露给不应当知道的人,主要是一种职务犯罪,其犯罪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犯罪的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而本罪的提供对象是境外的,性质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而非职务犯罪、行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指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一、本罪是刑法修改后,新增设的罪名,它是对1979年《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破坏通讯设备罪有关规定的扩大。
二、本罪的构成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体为通讯设施方面的公共安全。侵犯对象是与广播电视、公用电信相关的,正在运行、使用中的各种设施。客观方面表现为用各种手段破坏通讯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三、盗窃通讯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如数额不大,但危害公共安全后果严重的,参照两高关于破坏通讯设备罪的司法解释(详见本罪名法律依据部分),可定本罪。数额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定盗窃罪。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罪侵犯对象不包括国防用的通讯设备,因为刑法已增设了危害国防利益罪及相关分罪名,用于惩处相关的犯罪行为。因此,原破坏通讯设备罪中有关上述问题的司法解释,对本罪不再适用。
侵犯著作权罪
即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权、邻接权的复制品而予以销售,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是指以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方式,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情节严重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本罪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
二、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出自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如果仅是散布失实的情况,而无损害他人商誉的故意,则不构成本罪。
三、本罪是结果犯和情节犯,只有造成他人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才构成本罪。此为区分一般商业诽谤行为和本罪的界限。重大损失的标准,尚未明确规定,可参照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罪名。虚假广告罪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才能构成,包括个人和单位。
二、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虚假广告而为之宣传。“情节严重”是构成本罪的条件。
三、本罪是新设立的罪名,1979年《刑法》和相关法律无此规定。诬告陷害罪
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包括犯人)受刑事处分的行为。
一、诬告陷害罪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 在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诬陷的目的,至于被诬陷的人 实际上是否受到刑事处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二、1979年《刑法》规定的诬告陷害罪只规定了量刑原则,而未明确相应的刑种和量刑幅度,新《刑法》对此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侮辱罪
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侮辱,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侮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3 种:1.暴力行为侮辱,但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则 应以伤害罪论处。2.言语侮辱。3.文字侮辱。无论哪种方式的侮辱,都必须公然进行,主观方面还必须是直接故意,否则,不构成本罪。本罪中“情节严重”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很坏的情形。
二、本条相对于原刑法145条,现去除了侮辱方式表述“包括用大字报、小字报”,同时增加了“管制刑”。
三、本罪与诽谤罪的区别:(1)侮辱不捏造事实,诽谤则是捏造事实;(2)侮辱有暴力可能,诽谤不使用暴力;(3)侮辱一般当面进行,诽谤则往往在公众场合进行或向第三者散布。
诽谤罪
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诽谤必须针对特定的人实施,但不一定非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中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本罪,但是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直接故意所致,而且情节必须严重,否则,不构成本罪。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很坏的情形。
二、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在客观方面,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但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陷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第二,行为方式不同。诬陷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第三,主观意图不同。诬陷是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三、本罪一般告诉才处理。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才由司法机关公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是指行为人故意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汉族人,也可以是少数民族人。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有挑起民族仇恨和歧视的目的。客观方面,有 煽动的具体行动。侵害的客体,是兄弟民族全体人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同时也侵害了我国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二、本罪同煽动分裂国家罪不同,主要是侵犯民族个体成员之间的和 睦相处,不以民族分裂为目的。如目的转移为全局性的分裂,则应以 分裂国家罪定罪处刑。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一、窃取、刺探、收买是非法获取秘密的三种不同手段。其中窃取是秘密进行的,而刺探和收买则既可秘密进行,也可公然进行。
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直接对象是国家秘密。主观上行为人只能是出于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窃取、刺探、收买手段,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窃取、刺探、收买三种方法既可同时使用,也可采用其中二至2种。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本罪同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后者是特殊主体国家工作人员,是故意或过失“泄露”,而本罪则是故意去刺探获取。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指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明占用频率,经责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干扰了无线电通讯正常 进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此罪。主观上是故意的。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1.违反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占用频率;2.经责令停止使用后仍继续使用;3.客观上干扰了合法 无线电通讯的正常进行并造成了严重后果。
二、此罪系修改后的刑法设立的新罪名。单位犯本罪的,适用双罚制。传播淫秽物品罪
指不以牟利为目的,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淫秽物品;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除自然人外,还包括单位。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淫秽物品而故意予以传播,过失不构成本罪,另外本罪在主观方面还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果传播淫秽物品,以牟利为目的测不构成本罪,而以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罪定罪。
二、本罪和与其相近似的其他罪的区别: 与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区别,一是犯罪目的不同,本罪不以牟利为目的,后者以牟利为目的;二是情节要求不同,“情节严重”是本罪的构成条件,而对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来说,“情节严重”只是量刑依据。与利用淫秽物品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区别,在于前者行为人只是 传播淫秽思想,没有传播具体犯罪方法,而后者行为人主观上有利用淫秽物品传授犯罪方法的故意,客观上有将淫秽物品作为工具,通过图解或展示,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
三、关于淫秽物品的范围,参见“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 秽物品罪”的法律依据。《民法》
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法律规范的总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一律平等。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包括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
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名誉权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荣誉权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于自己的荣誉称号获得利益而不受他人非法剥夺的一种民事权利。
姓名权
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权
是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法或形式。合同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
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侵权责任是任何人都对他人承担这样一种义务,即不因为自己的错误(过错)行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即能构成侵权行为,要对受害方承担责任。侵权行为基本上都是违法行为。
侵权责任包括“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两种。
一般侵权行为是指因行为人对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并造成损害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特殊侵权民事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自己有关的行为、物件、事件或者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者民事特别法的规定仍应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失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侵权责任的法律特征表现在:
1、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侵权责任以侵权行为为前提要件
3、侵权责任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在一些特定情形下,侵权人可以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⒈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⒉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⒊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⒋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
⒌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但是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⒍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但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著作权
也叫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权利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权利限制
一、合理使用——所谓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注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并且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
二、法定许可 ——法定许可指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应当按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表演者权利和义务
保护期为50年。
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下列权利:
1.表明表演者身份;
2.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3.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
4.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
5.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
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三)表演者的主要义务
表演者使用他人的作品演出,应当征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演出,应当征得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
保护期为50年
权利: 1.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2.许可他人播放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义务: 1.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2.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3.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4.录音录像制作者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同表演者订立合同,并支付报酬。
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
保护期为50年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许可的下列行为:(一)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二)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换言之,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以下权利。
1)播放权 广播电台、电视台有将自己编排制作的节目播放出去的权利。
2)许可他人播放并获得报酬权 广播电台、电视台可授权他人将自己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录制下来并转播。
3)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并获得报酬 复制广播电视节目的方式有录制、出版等,如将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英语数学节目录制成磁带和录像带。权利的限制
1.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限制
限制如下:
①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应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②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已声明不许使用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除外;
③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演绎作品制作节目的,应向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著作权人分别支付报酬。
2.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表演者表演的限制
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广播和电视节目时,如果表演者是独立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演出单位或演员,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同表演者签订合同,取得制作权和播放权,并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3.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录音录像制品和影视作品的限制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不论该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是否公开放映或播放,都应当取得制片者或者录像制作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是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法定使用”。
保守国家秘密法
1988年9月5日通过,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对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保密制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进行规定的法律。国家秘密范围
(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七)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第四十九条 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第五十一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三个“有利于”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总原则,是就语言文字使用的内容和形式问题作出的原则规定。
2、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这表明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第十一条 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 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六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目的是为了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于1997.8.1,国务院6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1997.9.1日起施行。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采编、制作、播放、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等活动。
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国务院负责全国,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机构本辖区。
《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指采编、制作并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机构。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
(一)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诽谤、侮辱他人的;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
真实、公正
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普通话、规范汉字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68号国务院令,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目的是为了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的。
三、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常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首先,它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其次,它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自由经营与政府干预
所谓国家干预论(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
所谓自由经营论(经济自由主义)是指一种主张最大限度利用市场的机制和竞争的力量,由私人来协调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而只赋予国家以承办市场和竞争所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极少量的经济活动的思想和政策。
盛行于15至18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是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和经济政策演变、发展的
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原始国家干预主义占上风的时期。
两大基本理论和经济政策演变的第二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是经济自由主义占上风的古典
和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时期。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演变的第三个阶殷(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当代新型的国家
干预主义在总体上占上风的时期。所谓 新”就是以国家调节市场活动,直接地全方位地干预经济运行,从而使政府调控机制从以往的外生变量,转化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旧国家干预主义侧重于执行外贸领域的关税保护政策,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松散结合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两大基本理论和经济政策演变史的第三阶段,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阶段,这是一种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形态。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
①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再存在,因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计划,即通过社会的统一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
②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第一,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第二,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第三,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A、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B、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C、市场调节会造成外部不经济D、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E、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使用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合理配置资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优化配置资源。使全社会资源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平衡,资源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一致,全社会资源配置合理。(2)节约使用资源。努力降低消耗,有效使用,对贵重稀缺资源,可采取替代措施。(3)保证重点产业对资源的需要。根据重点产业对资源的要求,重点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企业的生产。资源配置的方法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调节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配置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即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和支配资源流向、流量及消费强度。
成本与收益
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收益则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指标,对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情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进入经济衰退时期了。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
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此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而减低了。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以来新低,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3.3%。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拔=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CPI表示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
(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引起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4、新技术的采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
6、体制和制度因素;
7、汇率制度的缺陷。治理通货紧缩的一般措施
(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调整政府收支结构。通货紧缩既然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治理通货紧缩,也就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以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
(二)加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过多,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造成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采取不同形式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两者比较 区别
⑪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⑫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⑬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⑭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⑮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⑪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⑫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充分就业与失业
充分就业:它的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
失业: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1、充分就业是凡是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就业岗位,与之相对应,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失业是想得到就业岗位而被动地失去了就业机会,那些有工作能力而又不愿意工作的人不被视为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失业,因而通常叫做自愿失业,那些处在法定劳动年龄段两端(如18岁--60岁)之外的人口也不认为是失业人口。
2、充分就业者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有效率的工作,人力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也就是通常说的几个人的工作几个人干,如果两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也被认为是有一个人失业,这就是经济学家通常说的“隐形失业人口”或“潜在过剩人口”。
3、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就业岗位,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即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劳动年龄和需求偏好变化而引起的职业转换过程中的暂时性失业,这种失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合理性,属于劳动力人口的正常流动,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充分就业被认为是人力资源有效率配置的优化状态。
4、充分就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都被认为是存在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态,自然失业率是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这时的经济运行周期处在高涨或繁荣阶段,失业补助、社会救济、福利开支、社会保障、生活水平、心理状况、人口规模、运行质态、社会认同等等,都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状态。
5、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自然失业率的具体数值,各国政府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国特定时期是否实现了充分就业。以美国这个现代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为例,20世纪50、6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3.5—4.5%,即95.5—96.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7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4.5—5.5%,即94.5—95.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5.5—6.5%,即93.5—94.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
6、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失业率若大大高于自然失业率,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疲软,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改进和提升,实际失业率接近或等于零则不可能,至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存在的实际失业率接近或等于零的情形,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失业人口或过剩人口在非效率性过度就业状态下被“隐形失业人口”或“潜在过剩人口”所掩盖,不仅在事实上没能解决失业人口问题,反而又长期损失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有效率,以此为标志的政治优越性也缺乏可持续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财政政策的分类
1、按照财政收支和管理分类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这一分类容易理解,这里不再解释。
2、按照财政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可分为总量政策和个量政策。
所谓总量政策是只对经济总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总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调节全社会供求关系平衡的财政政策,也称宏观财政政策。具体可以分为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赤字以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也称为赤字财政。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赤字财政。理解了膨胀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也就不难理解了。
个量财政政策是只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也称微观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征税范围和税率的调整实现的。
3、按照政策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
长期财政政策是为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如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短期财政政策属于战术性政策,适用于特定时期。如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即是在目前需求不旺的特定时期实行的短期财政政策。
此外,还有其他分类方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财政政策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量的一种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分类比较简单,一般分为货币扩张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
货币扩张下政策是指为了扩大需求,刺激经济教务长和减少失业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缴存的比率即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等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缓解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不旺、物价持续走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等困难,以促进经济走出低谷。
货币紧缩政策则恰好相反,它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政策。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特定的时期可以适度扩张。我暂定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是在出口下降、雨量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趋缓的特定条件下采取的货币适度扩张的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具体目标可以分为:
1、货(现金)发行量目标;
2、货币供应量目标(非现金,通过利率调整实现);
3、贷款规模目标。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
为实现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仅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又依靠财政政策或仅依靠货币政策都难以完全奏效,需要两种政策的紧密配合,这是因为:
第一、两个政策调控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这说明可以也应该相互配合。财政政策侧重于解决财政赤字、供求总平衡和结构性平衡。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量、解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即抑制或扩大社会需求问题。两者是从不同方面为了实现一个总目标,两者配合使用可以较快地实现目标。
第二、两个政策实现的途径和方式不同。,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部门的收支实现的,或扩大财政支出,或紧缩财政支出,最后肥映出来或赤字或盈余。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银行信贷实现,由中央银行宏观决定,或通过货币回笼、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减少货币供应量。由此可见,两者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最终达到经济总量供需平衡,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第三、两种政策的时间滞后性不同。财政问题容易发现,但决策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于财政预算具有法律性质,因此,发现经济问题到财政政策实施需经过财政部门提出、政府部门研究、报权力机关讨论并批准,往往需要时间较长。货币政策恰好相反,认识清楚问题需要时间长,但做出决策和付诸实施时间短。在我国由央行决定,可以较快地做出决策并且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随时调整。所以,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弥补各自缺陷,有利于宏观调控目标更好地实现。由此可见,两种政策各有优劣,各有特点,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以尽快实现宏观调控总目标。
顺差和逆差
顺差favourable balance;surplus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贷方余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由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一国的国际储备或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由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资本的大量流入。
国际贸易的顺差的结果是大量产生外汇储备,给本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危机和副作用:
1、大量囤积外汇,会引起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无论是出口创汇还是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都会形成对本国有形经济资源的购买能力,造成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
2、推高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资源的流失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所换来得外汇如果不能实现购买,则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扬。
3、迫使国内生产企业和银行系统倒闭,出口创汇不能回购资源,在国内以发行本国货币虚增企业利润来实现,实质上是生产企业的出口成本以通货膨胀消化,长期运做,使所有生产企业总体上收不抵支,使这些企业所持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外汇储备的货币形态,造成倒闭,而以企业经济赢利为基础而生存的银行也会因企业的倒闭使放出的贷款不能收回而发生倒闭。
4、使中央银行产生巨额的汇兑损失,由于这些损失需要通过本国货币的无保证发行获得,由工商企业和银行系统消化,迫使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间资本公担,我国大批国企和国有独资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为企业无法独立承担央行大量囤积外汇产生的汇兑损失,不得不吸收民间资金共担损失以苟延残喘。实质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质属于国有独资制造企业和银行的变相破产形式。
5、给外汇发行国通过大量发行钞票,稀释其货币购买力,掠夺持汇国的财富以逃避债务创造条件。这是形成我国中央银行的汇兑损失的主要原因。
6、蒸发本国货币的积蓄,大量通货膨胀本身是中央银行稀释本国货币购买力的表现,但中央银行在稀释购买力时没有补贴持币人等比的新增货币,从而是百姓财富蒸发。
7、蚂蚁搬家式的将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移出国外,造成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大量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是以所谓的单向等价交换为特征实现,即使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而外汇发行国将换得的人民币购买我国商品输入其国家,销售后补足外汇的发行准备,回笼该国货币买削其债务。而本国因囤积外汇不能回笼资源,造成大量无准备的货币发行,从而丧失对本国货币的节制,任其通货膨胀,这意味着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
8、国际贸易最公平的交易是钱货两清的交易,当钱货两清时,就不存在顺差和逆差的问题,因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只有没有完成清算的交易才有顺差和逆差。其出口大于进口的总差额就是顺差,也就是商品的净输出差额。如果国家在出口商品过程中,通过出口关税征收了税款,则实现了政府的税收利益,如果没有对出口的贸易征税,则放弃了政府的税收利益。一般殖民地国家的关税权的丧失就是政府在出口商品时放弃对出口商品的征税权。
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
国际贸易的逆差,在金本位制货币条件下,需要向出口顺差国输出黄金,以清算负债,否则,就无法达成贸易。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根据使用货币的不同产生截然相反的经济利益关系。如果逆差国使用其本钞对顺差国清算,则属于赊帐购入行为,长期赊帐购入顺差国的商品,会促成顺差国制造企业的破产和其银行业发生发行准备作空的金融危机。如果使用顺差国的货币清算,则属于对冲顺差国逆差的补偿贸易行为,会减少顺差国对本国的债务。如果使用第三方信用货币清算,则与使用本钞清算对顺差国产生的影响相同。坏处
转变传统的追求贸易顺差的观念,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首先,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其次,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好处
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即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外汇的动态概念,是指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它是国际间汇兑(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外汇的静态概念,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如:银行存款、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库券及其长短期证券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汇率是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该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自由贸易(Free Trade)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自由贸易的静态利益包括两方面:
1.通过国际交换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太高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
2.通过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使本国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自由贸易的动态利益在于:通过国际分工和交换,一国可以获得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从而促进就业扩大、收入提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保护贸易:利用国家权力,制订高额关税以及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防止外国商品竞争,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一直推行这种政策。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它幼弱的民族工业,也实行必要的保护贸易措施。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货币当局把本国国币兑换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固定,并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分为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维持固定汇率的措施
1、提高贴现率
2、动用黄金外汇储备
3、外汇管制
4、举借外债或签订互换货币协定
5、实行货币公开贬值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浮动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按被盯住的货币不同,可分为盯住单一货币浮动以及盯住合成货币。特点
一,汇率浮动形式多样化,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单一浮动、联合浮动等。
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并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对汇率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
三,由于汇率的变化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因此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波动要频繁,而且波幅大。
四,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浮动汇率对经济的有利影响
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节省国际储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已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 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助长投机,加剧动荡;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货币战加剧;具有通货膨胀倾向;一国际协调困难;提高了世界物价水平;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与浮动汇率比较,固定汇率为国际贸易与投资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降低了汇率的风险,便于进出口成本核算,以及国际投资项目的利润评估,从而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某些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扩张与资本输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外汇市场动荡时期,固定汇率制度也已于招致国际游资的冲击,引起国际外汇制度的动荡与混乱。当一国国际收支恶化,国际游资突然从该国转移,换去外国货币时,该国为了维持汇率的界限,不得不拿出黄金外汇储备在市场供应,从而引起黄金的大量流失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减少。如果黄金储备急剧流失后仍不能平抑汇价,该国最后有可能采取法定贬值的措施,从而使整个汇率制的与资本体系的极度混乱与动荡。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外汇市场与各国的货币制度才能恢复相对平静。在未恢复相对平静以前的一段时间内,进出口贸易商对接单订货常抱观念态度,从而使国际贸易的交往在某种程序上出现终止停顿的现象。
欧盟
欧洲联盟(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27会员国,主要位于欧洲。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伙伴国家之间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1921 年,当时的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后来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经济同盟。1932 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成员国彼此之间相互减让关税,但对非英联邦成员的国家仍维持着原来较高的关税,形成了一种特惠关税区。
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形成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后半期。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领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
4、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载体: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和提高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2011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宣布批准俄罗斯成员身份。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五大职能:管理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调节职能;提供职能
基本原则:互惠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经济发展原则、非歧视性原则
1997年10月9日,世贸组织启用新的标识。该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三道
和下三道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决定,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12月27日同时成立。总部均设在华盛顿。两家机构均属于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
(2)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互补充。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项目贷款,帮助他们兴建某些建设周期长、利润率偏低的重要项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活动则是稳定国际汇兑,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平衡国际收支。
(3)1980年起,我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4)2008年2月4日华盛顿时间世界银行正式公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夫教授出任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作为世行发言人,行长首席经济顾问,并主管世行研究工作,推动非洲发展和南南经验交流等。
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开始营业。凡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按照《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条款》的规定,世界银行的宗旨是:
(1)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鼓励不发达国家对资源的开发;
(2)通过担保或参加私人贷款及其他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可运用该行自有资本或筹集的资金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
(3)鼓励国际投资,协助成员国提高生产能力,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
(4)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与其他方面的国际贷款配合。限制条件
(1)只有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才允许申请成为世界银行的成员,贷款是长期的,一般为15—20年不等,宽限期为5年左右,利率为6.3%左右。
(2)只有成员国才能申请贷款,私人生产性企业申请贷款要由政府担保。
(3)成员国申请贷款一定要有工程项目计划,贷款专款专用,世界银行每隔两年要对其贷款项目进行一次大检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社会化
是使人们获得个性、人格,并学习其所在社会和群体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化使人从“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使社会、文化得以维持和传承,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是四种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社会角色
是人们对群体或社会中拥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包括一整套与此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社会规范
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定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应该采取哪些适当行为的准则。可分为民俗和民德,法律属于民德范畴。
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社会分层
是根据获得社会报酬的机会上的差异,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现代化
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层制化。社会保障
是一项国家责任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具体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收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名《国风》为地方音乐,《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音乐,《颂》则是宗庙音乐。《诗经》在艺术技巧上突出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是四言诗的鼻祖,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作品,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任汉武帝时太史令。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个部分组成。“本纪”记载帝王的政迹,“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是记载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专史,“世家”主要记述贵族王族的事迹,“列传”则是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传记。成为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的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原本共120回,但后40回失传。现今学界普遍认为通行本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不知为何人所作。但民间普遍认为为高鹗所作,另有一说为高鹗、程伟元二人合作著续。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新文化运动
新文学运动泛指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历史上传统文学不同的新文学。其特点是
1、在语言上采用接近人民口语的白话。
2、在内容上描写现实社会生活和斗争。
3、在思想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新文学运动是无产阶级反对封建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宣告了中国几千年传统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诞生。并且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以1915年《新青年》创刊为开端,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姿态。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五四”新文学运动最突出的表征是提倡白话文学,其核心人物为胡适,并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后,郁达夫的《沉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鲁迅以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震撼文坛。
左联: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标志着革命文学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席成立会的有四余人,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村、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稍后,茅盾、周扬也分别参加左联,鲁迅在成立会上作重要讲话。鲁迅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说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文写作。鲁迅后期小说结集为《故事新编》。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8] 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大陆妇孺皆知。一般认为,代表鲁迅最高文学成就的作品是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1933年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所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杂文
鲁迅首创了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的新文体——“杂文”,并将之发扬光大。他的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毛泽东誉之为“匕首”和“投枪”(匕首投枪一说本于鲁迅《南腔北调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机》),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代表作有《二心集》、《华盖集》等。散文
鲁迅散文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作品结集为《朝花夕拾》和《野草》。前者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代表作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野草》则以尼采式的散文诗形式,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批判反思,反映了作者当时虚无主义的悲观心境。语言色彩艳丽而冷峻峭拔,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晦暗幽深。对日后中国白话散文诗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诗歌
鲁迅并不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只是偶尔为之。其诗作传世无多,主要以旧体诗为主,多有佳句。早期诗歌深受古诗影响,多吟咏离情感伤。留学日本时作《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真切动人,境界大开。《四一二事变》一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写出乱世友人遭逢政治迫害情景,令人为之动容;赵聪《三十年代文坛点将录》说,时人称“三百年来无此作!”。1922年创作《彷徨·题辞》:“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描述文学创作路上呕心沥血孤行,也是著名代表作之一。相较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鲁迅的诗歌在当代被引用的频率很高。“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是常被中共官员引用来表示对台和解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常被引用以自况。
鲁迅翻译的两本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和《地底旅行》。(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译作
鲁迅也以译作著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人,乳名文豹;原名 郭沫若照片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沫若是甲骨学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 郭沫若(中)与周恩来(右)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 《奴隶制时代》等。文学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雷电颂》
诗歌代表作品
1、天狗
2、笔立山头展望
3、凤凰涅槃
4、战声
5、罪恶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骆驼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黄浦江口
11、血肉的长城
12、太阳礼赞
13、春莺曲
14、莺之歌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17、诗的宣言
18、炉中煤
19、霁月 20、郊原的青草
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回忆录
《洪波曲》
评论集
《雄鸡集》
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í)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街》《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茅盾
茅盾,本姓沈,名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半岛阿开亚人和特洛伊人之间为时10年的战争。公元八九世纪盲人诗人荷马对长期传唱的战争故事的整理中形成两部完整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书共分为24卷,《伊利亚特》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中几十天发生的故事,《奥德赛》描写战争结束后英雄俄底修斯返乡途中10年底漂泊历险。荷马史诗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还是古典文学的典范。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它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个运动具有明显的思想解放性质。文艺复兴文学的代表作有,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们尊称为“莎翁”。
巴尔扎克
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地洞》等揭示的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审判》、《在流放地》以及《万里长城建造时》则揭示了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其中的腐朽。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中写到:中国老百姓被驱赶去建造并无多大实用价值的长城,他们连哪个皇帝当朝都不知道,许多年前的战役他们刚刚得知,仿佛是新闻一般奔走相告。“皇帝身边云集着一批能干而来历不明的廷臣,他们以侍从和友人的身份掩盖着艰险的用心。” “那些皇妃们靡费无度,与*刁的廷臣们勾勾搭搭,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纵欲恣肆,恶德暴行就像家常便饭。”他还写出了表现民主主义思想的一句话:“在我看来,恰恰是有关帝国的问题应该去问一问老百姓,因为他们才是帝国的最后支柱呢。”
第五篇:2014记者证换证考试判断版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对)
2.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我们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对)3.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对)
4.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
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对)
6.当前,我们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稳步迈进。(错)
7.党的十八大立足新世纪、新阶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对)
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对)
10.党的十八大回顾和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错)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错)
12.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
13.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对)
1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阐述。(对)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对)
16.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
17.历史经验表明,思想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对)18.党的十八大修改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对)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对)
20.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应完全依靠党的领导。(错)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对)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对)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
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对)
2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
25.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不能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错)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对)27.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胜利完成“十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错)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权力属于中国共产党。(错)
29.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对)30.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决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决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对)
3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效率至上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错)3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对)
33.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社会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对)3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对)
3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发展面对严峻挑战。(对)36.事实证明,我国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讲原则、讲道理、有底线。(对)
37.新闻记者认识国情、立足国情,首要的便是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8.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的思想。(错)
39.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40.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对)41.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门倡导新闻行业开展“三贴近”活动。(错)42.新闻媒体要想改善“信息泡沫化”的状况,需要将党性原则和新闻规律更好地结合起来。(错)
43.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情况。(对)44.在人物通讯报道中,媒体为了突出某个典型人物,允许存在着人为拔高的宣传做法。(错)
45.宣传不一定要有实在的信息内容,宣传注重的是形式,为了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46.宣传是传播者反复宣扬某些理念和思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对)
47.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的“根底论”中,把“群众观点根底”列为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错)
48.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错)
49.普通百姓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对)
50.党的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因此信息量成为传统媒体可以凭以竞争和生存的法宝。(错)
51.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在基础上,特殊情况下可以忽视社会责任。(错)52.新闻报道不能以观点统领事实,不能为了观点而剪裁事实。(对)
53.“三贴近”的要求为媒体找准新闻源头批示了方向,然惨烈,但报道中应该避免渲染悲情的音乐。(对)
75.我国新闻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视真实、客观、时效、自主的新闻专业原则。(对)
76.记者参加政府、企业等采访对象单位的会议,可以吃对方提供的免费午餐。(错)
77.为加强交流,记者可以接受采访对象的免费旅游。错 78.记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关联。(对)
79.某企业是本报的广告大户,不报道有关它的负面新闻,合情合理。(错)
80.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对)
54.《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出了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错)
55.“走转改”活动中的“走基层”的要求,就是让记者以领导干部的姿态到基层参观和访问。(错)
56.“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做朋友,以平视眼光报道。(对)
57.“走转改”活动中的“改文风”的要求,就是让报道的语言变得更加文学化和艺术化。(错)58.马克思提出的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而无关具体的事实。(错)59.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对)
60.“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是客观报道的一种操作方式。(对)
61.新闻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是符合马克思“一般的公正”原则的。(对)
62.马克思的“一般的公正”原则是指报刊报道新的事实或争论双方的观点时,应保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对)
63.对于有明确立场的报刊来说,“一般的公正”是一种束缚。(错)
64.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对)65.在阶级斗争尖锐对立、一个阶级剥夺另一阶级利益的历史条件下,不存在新闻自由。(错)
66.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错)
67.马克思认为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对)
68.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说“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恩格斯说新闻出版“享有绝对的出版自由”,恩格斯用这种绝对的词语是为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政治意义。(错)69.马克思主义新闻的法治化观点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对)
70.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媒体,而非人民。(错)71.媒体应当建立常规的更正与答辩机制,这符合马克思有关新闻的真实和客观的理解。(对)
第三章 新闻伦理
72.中西新闻伦理没有本质差别。(错)
73.真实原则是世界各国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最普遍原则(对)
74.客观公正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普遍原则,地震虽
欠条,并按期还了钱,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错)
81.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错)
82.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对)83.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必然会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错)
84.新闻记者应该平等对待各类采访对象。(对)85.某记者参加某企业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收了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这不属于新闻伦理的失范行为。(错)86.若涉及较大公共利益,在预约采访被拒绝后,新闻记者可未经公众人物的同意进行拦截采访。(对)
87.判断报道是否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的一种重要依据是,是否与公共利益相关。(对)88.新闻记者可以事先不征得许可,进入公众人物的私人建筑进行拍摄采访。(错)
89.暗访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产生何种效果,都应在法律和新闻职业规范的限制内谨慎运用。(对)
90.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就不受保护。(错)
91.记者采访犯罪嫌疑人、罪犯的亲属前应征得他们的同意。(对)
92.记者采写的报道领域不应涉及自己或家人参与的投资活动范围,如房地产、证券、股票等。(对)
93.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事件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表明媒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对
94.社会痛恨卖淫嫖娼行为,某电视台可将卖淫女被公安人员抓住头发,双手反扭的镜头直接播出。(错)
95.官员是公众人物,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来挖掘他们的腐败事迹。(错)
96.新闻记者不得假扮公安、纪检、法官等公职人员去进行暗访。(对)
97.2013年5月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性奴案新闻,新闻中3名被囚禁近十年受害女子的照片应该打上马赛克。(对)
98.救灾现场,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而不是去救灾。(对)
99.在灾区见到一些失去了孩子的爱灾群众正在抱头痛哭,此时记者不应该去打扰他们,应该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后,再进行采访。(对)
100.医生正在抢救病人时,记者不应该对该医生进行采访。(对)
101.强调“最小伤害”原则,会影响到报道的客观、公
正。(错)
102.在灾难事件或者自杀事件中,同新闻媒体之间组合起来或者派出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可以减少对采访对象的二次伤害。(对)
103.要做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必须要做好一个人,一条生命远比一条报道更重要。(对)
104.弱势群体都是商业价值不高的受众,日益强调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新闻媒体对他们关注不够,可以谅解。任。(对)
125.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强化,这增大了媒体从司法机关获得案件信息的难度。(对)
126.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对)
127.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与的一种重视评价,主要是积极评价,但也可能是消极评价。(错)
(错)
105.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星、政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助。(对)106.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适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认罪”等。(对)107.罪犯是社会的败类,相关报道中可以用“恶霸”、“禽兽”、“畜生”等词语。(错)
108.在社会道德风气不改善的情况下,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可能得以提高。(错)
109.新闻记者失德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错)110.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要比采写的基本技巧更加重要。(对)
111.新闻记者良好职业伦理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整体修养。(对)
第四章 新闻法规
112.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媒体、传播者、收受者或公民和法人四个方面。(对)113.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负相关关系。(对)
114.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对)
115.侮辱罪和毁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对)
116.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错)
117.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错)
118.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对)
119.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对)
120.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对)
121.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对)
122.审批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对)
12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在法庭旁听时,一律不得在庭审中录音、录像和摄影。(错)
124.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
128.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侮辱或恶意丑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不认定为侵害公民肖像权,但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对)
129.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所享有,不得转让。(错)130.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错)131.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对)
132.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错)133.媒体同情或赞颂犯罪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对 134.我国大陆地区的地图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可以出版发行地图,但出版发行地图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地图编制部门。(错)
13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测性消息。(对)
136.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
第五章 新闻采编规范
137.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错)
138.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对)
139.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对)140.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错)
141.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错)142.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对)
143.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错)
144.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错)
145.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对)
146.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错)
147.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对)
148.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对)
149.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对)
150.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对)
151.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错)
152.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使用。(错)
153.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对)
154.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错)155.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观众。179.虚假新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错)
180.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错)181.非故意的失实新闻,对媒体的形象没有损害(错)182.面对其他信息源时,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转载(错)183.在公众与传媒这对关系中,公众是传媒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传媒是被评价的客体(对)。
184.虚假失实新闻对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就可消除(错)
185.新闻的品质与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对)186.传媒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毁(对)
187.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宣传、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错)
188.虚假失实新闻更广泛的受害者是受众(对)(错)
156.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对)
157.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错)
158.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对)159.“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踏实我们的好班长。’”词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错)160.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对)161.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错)
162.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对 163.援引其他媒体消息时,需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错)
164.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对)
165.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对)
166.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消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对)
167.使用信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错)
168.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错)169.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对)
170.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对)171.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错)
172.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对)173.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错 174.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对)
175.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错)
176.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错)
第六章 防治虚假新闻
177.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事实依据(对)
178.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错)
189.虚假失实新闻只要不被揭穿,就没有危害(错)190.虚假失实新闻对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错)
191.“刻板印象”是由于大众传媒对一定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长期片面性、歧视性、不平衡报道而形成的(对)
192.虚假失实新闻将严重影响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权竞争力方面的表现,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对)
193.道听途说指记者在进行新闻事件采访和调查过程中没有切身实地调查事实真相,只是在一些听闻基础上的主观臆断和“合理想象”而形成新闻报道(对)
194.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对数据进行造假(错)
195.故意摆拍不属于图片造假(错)
196.新闻记者可以直接使用网络信息源(错)
197.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错)
198.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可以对报道对象的事迹任意拔高(错)
199.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
200.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错)
201.媒体机构本身没有建立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就等于变相纵容虚假失实新闻(对)
202.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是个体性为主的精神劳动(对)为了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记者必须在新闻叙事中交代消息来源,交代消息来源就构成了客观性叙事的必要环节(对)
203.新闻的真实程度与人们对新闻事件认识的深入程度成反比(错)
204.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跟进调查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基本态度(对)
205.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能力的消解,容易导致虚假失实新闻的出现(对)
206.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刺激性和趣味性(错)
207.只要新闻从业者和媒体机构的自律就能够杜绝虚假失实新闻(错)
208.要避免虚假失实报道,媒体必须要建立顺畅、完善的采编对接制度(对)
209.编辑可以根据版面的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任意删改(错)
210.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直接来源和首要方式,严谨细致的采访是防止新闻失实的第一道防线(对)
211.现场采访浪费时间,新闻记者只用电话采访或邮件采访就行了(错)
212.在采访时,做到基本事实真实和整体真实即可,细节无所谓(错)
213.在采写涉及双方争议的新闻时,记者不能只对一方偏听偏信,而要给予他们同等的表达看法的报道份额(对)214.在调查相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利用获得的多重信息源进行相互印证,可以提高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对)215.新闻单位应成立专门的新闻纠错、打假机构,专人负责,使之常规化、正规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