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编辑记者证资格考试资料整理(业务、基础)总结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笔记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象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 1.易于接收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劣势1.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3时效性强 电视劣势 1不易保存2选择性差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拨出方式。
连续报道: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显示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
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
1、突击性
2、灵活性
3、广泛性
4、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点:
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
2、时间同步性
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5、对设备依赖性强
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特点:
1、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稳定性低
3、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来源:
1、记者本人观察和积
2、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
3、来自受众的信息
4、从其他媒介获得。
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
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
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
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2语言精练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佳原则
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 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素质2真实3自然4清晰5捕捉特点6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3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 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
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1结构线索单一2层次清楚3强化核心信息
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
背景材料的作用:1说明解释,使新闻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表达不便言明的观点5为新闻注入内涵,使其更可读。导语: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导语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导语类型:1直接式2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专题特点: 1主题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用形象说话3表达方式多样4表现功能多样
新闻专题结构:1纵式结构2横式结构3递进式结构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1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3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4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
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
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受众定位2认识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2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策略3制定选题,对重点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
音像编辑: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5转场自然
栏目编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观,站在时代高度和人民群众的立场给新闻以准确的传播价值定位,以此编排新闻节目2遵循节目编排内在规律,有重点,有目的性3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习惯,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编排技巧:1突出重点2优化组合巧妙安排结构4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5保持统一风格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2表态功能3深化功能4引导功能5协调功能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浅”,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把政论和深刻道理用受众易接受的方式表述2平易亲切(a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位置b吸引受众直接参与评论)3更生动4论述性语言与画面语言结合,道理上说服人,画面上感染人,情感上打动人 论点: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论点的要求1正确2立论鲜明,论点明了3新鲜独到4集中 论据: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的要求1真实2精当3新鲜 论证: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论证的方法:1据事说理,依托一定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2对比说理,通过同一事物今昔前后变化对照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显示事物是非曲直,表明媒介的意见,提供给受众思维空间和思考余地。3辩论说理,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辩,达到辩证然否的目的4算帐说理,引用数据和推演数据,使评论具有逻辑力量。编后话的作用:1提示说明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强调补充
新闻述评: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评述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评述的写作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谈话类评论: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
谈话类评论注意:1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适合的节目主持人3选择“意见领袖”式的嘉宾和现场观众4善于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掌握谈话节奏 舆论监督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要把握的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的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定位,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此外还要注意协调与其他栏目的关系。除了避免与其他栏目产生雷同外,还要注意相邻栏目间的配合,形成长短时间、风格各殊的互补格局,以便提高传播效果。
5、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体现出来的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代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6、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有相同之处,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人。带机采访,也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采访的特殊性,采访与部分(或全部)报道同步进行,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体现,进而产生了“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记者通过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参与新闻的制作。(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与第一个特性是相关的。(6)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7、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①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介,电视可以通过影像、声音、文字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②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见为真”,又让人“耳听为实”,在真实再现新闻事件方面,电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③时效性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迸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2)电视传播的劣势包括: ①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②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8、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具体包括:(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4)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9、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在传播内容、传播目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1)在传播内容上,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新闻报道则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2)在传播目的上,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在于阐发意见、宣传主张,新闻报道则在于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实的需要。(3)在表达方式上,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新闻报道则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
10、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先例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狭义上来说,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11.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指互联网上广播电视的简称。目前各电台和电视台都可以用网络播出设备把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主在相应的网站上,用户利用上网设备就可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收广播看电视广播节目。
1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13、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哪几种具体形式 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存储释放式和直接交互式两种:第一种方式没有回传通道,通过广播通道的附加通道传送与内容有关的信息或短片,供收看时交互选择收看或点播;第二种方式的播出端与接收端之间除了广播通道外还有附加的回传通道,用户可以根据发送端提供的业务选择清单通过用户端的相应设备(如机顶盒)选择相应的服务,发送端在收到相应的选择信息后再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等。
14、请简要回答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区别(1)模拟电视是采用模拟传输系统,以连续波形传送信号的电视。模拟电视信号指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完全模拟实际的物理参数变化。(2)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15、EFP电子现场制作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
16、数字技术 所谓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就是能将任何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后,由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17、简述交互式电视的特点及优越性(1)交互式电视ITV,全称为interactive television,也有人称之互动电视。它是传统电视与计算机的结合体,被专家称为“后PC时代产品”;(2)通过交互式电视,看电视、浏览信息、收发E—mail、发表评论、网上聊天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交互式电视较之传统电视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改变了过去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的状况,使人们可以主动选取信息,从而达到使观众与电视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和谐关系。它的发展受到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18、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2)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9、试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1)监督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不破不立,揭露是为了推动,批判是为了建设,否定是为了肯定,这是舆论监督功能的意义所在。社会监督功能表现为三方面:①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引导社会及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动向;②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督;③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2)社会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传达公从呼声,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3)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指导和制约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4)社会制衡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舆论监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民主、最符合民意的权利,其监督范围广、反应迅速、影响效果大,在进行权力制约和权力抗衡时具有巨大威力;(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新闻舆论通过严密跟踪监督目标与对象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提供新信息,描述新进展,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同时,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结论通过平衡整合确保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活力。
19、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指导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20、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21、简述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 新闻新闻敏感体现在三个方面:(1)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迅速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准确判断新闻价值,从众多新闻事实中选择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从细微处敏锐推断潜在的重大变化。
22、简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设有办公厅、宣传管理司、电影管理局、社会管理司、人事教育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法规司、电视剧管理司等职能司局;所属单位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主要职能: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迸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等。
23、按技术方式的不同可将移动广播电视分为哪三种(1)使用卫星的卫星移动广播电视;(2)使用地面发射网的地面移动广播电视;(3)使用通信通道的手机广播电视。
24、简述当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的种类及其异同.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分别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1)这三种制式的共同点是都传送了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且都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目的。(2)三种制式的主要区别是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方式不同。虽然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是它们之间却相互不兼容,因此,在三种制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
25、产业属性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也有进人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3)新闻事业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是报道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闻事业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次才可说是一种产业。
26、广播电视节日中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避免批评报道(1)这种观点不正确;(2)坚持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但绝不是放弃批评报道,拒绝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对工作中缺点错误的批评。正面宣传是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批评报道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两者都是为了激励人民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27、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论述应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2)提倡多样化体现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就是在不违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艺术家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完全可以百花齐放。提倡多样化包括两方面的要求:①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3)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辩证统一,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主旋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弘扬主旋律,要确保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提倡多样化,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促进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就是要既大力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资料汇总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根本点是什么?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我们的党在①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
6、什么是党性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定义】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2)【基本要求】①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④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象。
7、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1)为人民服务;(2)为社会主义服务;(3)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8、什么是正面宣传?答:“正面宣传”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分法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
9、什么是舆论导向?答: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
10、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根本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为指导,自觉地、坚定不移地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保持一致,积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2)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3)必须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4)必须贯彻团结稳定,正面宣传,善于并敢于回答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和敏感问题。
1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把好关、把好度
12、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答: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意义】(1)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2)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3)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4)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5)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注意的有力武器;
13、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14、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答:(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2)社会调节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制衡功能(5)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15、监督的三大原则:建设性、科学性、依法监督。
16、搞好新闻监督工作的要求?答:(1)划清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界限;(2)必须坚持党性原则;(3)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4)坚持共振客观、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5)要坚持党的领导。
17、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答:(1)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由其性质决定的,是对实现党领导新闻事业的保证;(2)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8、毛泽东在1957年6月,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并提出(抢)“新闻”、(压)“旧闻”,(不发)“不闻”的观点。
19、政治家办报的要求?答:(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3)突出重点宣传,把握政治方向;(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20、新形势下政治家办报的要求?答:(1)打好理论路线根底;(2)打好政策法律根底;(3)打好群众根底;(4)打好知识根底;(5)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2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是什么?答: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本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2、怎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答:(1)事实真实(要素、材料、背景);(2)概括性真实。
23、什么是本质真实?答: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24、“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生活、群众。
25、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26、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答:(1)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2)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3)提高引导水平要主要在体制上创新。
27、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答:坚持报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28、文艺上的“二为”方针?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9、双百方针是指什么?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
30、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31、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三者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3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是什么?答:(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2)以全社会为服务对象,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3)要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4)具有权威性;(5)一种创造性的活动;(6)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3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哪些?答:(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34、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1)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色彩;(3)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35、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6、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一个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1981年的《记者守则》。
37、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什么?答:(1)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2)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保持媒体的公信力;(3)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证新闻事业的发展。
38、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39、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NCR。1947年开办了英语节目。
40、北平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41、中央广播事业局在1949年10月成立。42、1982年成立了广播电视部。1986年成立了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成立了广电总局。
4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于1940年12月30日,目前有9套节目、39个记者站,每天播音197小时,全国覆盖面95.04%,英文名称CNR。
44、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立于1941年12月3日,英文名称CRI。
45、中央电视台,1958年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1978年更名为中央电视台。现有18套节目,11个付费频道,1个高清频道和28个网络频道,408个栏目,播出总量为120376.覆盖面94.4%。
4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简称《早报摘》,其前身是《首都报纸摘要节目》。
47、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976年7月1日开办,原名《电视新闻》(每次15分钟),1980年增加为30分钟。1981年开始分小栏目,1984年开始播港澳新闻和国外新闻。
48、中国广播网,1998年8月注册。有63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网站数据总量2TB。提供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在线播放。
49、国际在线:1998年12月26日发布。有43种文字,48种语言,遍及160多个国家。50、央视国际:1996年成立,可为12套节目直播,上网栏目270多个。
51、齐越。原名齐斌濡。著有《谁谁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52、夏青。原名耿绍光。著名播音员,曾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3、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按内容性质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按内容结构分: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按播出方式分:直播、录播。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54、广播传播的特点是什么?答:(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大;(3)声情并茂,有亲和力;(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5)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55、电视传播的特点是什么?答:(1)视听兼备、信息量大;(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腔;(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56、广播的产波符号?答:语言、音乐,音响。
57、广播语言的三种形态:(1)新闻播音语言;(2)实况语言;(3)新闻报道语言。
58、广播音乐的三种形态:(1)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况音乐。
59、广播音响:报道解说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声音。
60、电视传播的符号是什么?答:(1)文字;(画面内文字、编辑时加上去的文字);(2)示意图和图表;(3)照片与图片;(4)影像。61、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再现性的本质特征;(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现实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62、电视影像的要素是什么?答:(1)镜头与蒙太奇(蒙太奇的三层含义:a、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b、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c、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2)画面结构;(3)光线;(4)拍摄角度;(平角、俯角、仰角、正面、侧面、背面。)(5)运动镜头;(变焦距、摇镜头、移动镜头。)(6)景别; 63、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是怎样的?答:(1)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64、中波:载波频率在526.5-1605.5千赫兹频段(MF)的广播。短波:载波频率在2.3-26.2千赫兹频段(MF)的广播.65、无线广播:通过地面发射机携带有声音或其他信息的无线电波,在无线电波可以达到的一定范围内使用相应接收装置接收的业务。并根据使用频变化还是幅度变化携带信息分为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
66、地面电视:地面发射方式进行收视的电视。67、有线电视:通过光缆和电缆传送电视信号的方法;
68、模拟电视: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电视:指亮度、色彩、信号、声音的参数变化用二进制数表示。
69、高清电视:一个透明系统,可在距电视屏高三倍距离上看到的质量同原始距离一样。70、图文电视:电视为每秒25帧,675行,其中50行为逆程。71、交换式电视:(机顶盒)
72、广播电视覆盖方式:无线、有线、卫星。
73、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发射台、有线电视前段——上行站——无线电波发射或光缆传输分配。
广播电视业务
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型: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指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1)熟悉带机采访: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达。这就涉及到所采集新闻信息形式的表现性,记者要考虑问什么问题、还要考虑以什么形式发问等等。做好新闻素材搜集过程的带机采访是整个新闻作品的关键。(2)灵活把握记者角色: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3)熟悉操作摄录器材;(4)注重分工协作。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3.新闻线索
· 定义:新闻线索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和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作用:①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②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③新闻线索的价值决定报道质量。
·特点:①比较简单,完整性差;②时间短暂,稳定性低;③只是信号,有待证实;④反映现象,变动性大。·主要来源:①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②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③来自受众的信息;④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4.确立选题的标准
·定义: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选题的确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政策标准、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新鲜性;②重要性;③显著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
(2)新闻政策是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另一标准。这对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关系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进行公开报道的“命运”。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我国的新闻政策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党和政府就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的决定、决议、指示,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宣传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讲话、批示等。
新闻政策标准体现为:①政治标准。在我国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包括: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例;合乎风俗人情、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②新闻宣传思想。(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是进行新闻选择的又一标准。5.选题的方法和步骤
·选题的方法:①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②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③要看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的步骤:①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②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③可行性论证。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6.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①记者首先要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筹划采访预案。
②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形势。
③记者要补充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④熟悉采访对象是尽快接近采访对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⑤设计采访问题。
⑥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7.采访提纲的撰写: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8.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旁观式、参与式。旁观式就是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程度;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9.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定义: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的特点:①观察的直接性;②观察的客观性;
③观察的经常性;④观察的敏感性。
·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事态;
②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
③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任务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在进行现场观察和采录时要注意:
①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也关系到记者能否准确清晰地采录到需要的音响与影像,获取宏观的细节的信息。因此,在关键的瞬间是否抢占有利的观察位置,对广播电视记者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②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能“一根筋”。③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④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⑤记者要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10.采访对象的选择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①知情;②愿讲;③善于表达。
11.开放型问题指记者近体诗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如:“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12.闭合型问题只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3.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①注意音响的素质;②音响绝对真实;③力求自然;④捕捉特点;⑤音响尽量清晰;⑥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
14.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1)恰当地运用景别。景别指被拍摄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是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调整、转换景别主要有两种方式:①改变被摄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②机位不变时,调整镜头的焦距。
a.全景:是一种介绍性景别。除了用于表现人物形体动作外,也常用来表示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又称为“定位镜头”。
b.中景:这是表现范围相当于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观众的视觉注意中心。”主要用于表现事物的局部和人物的动作、活动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景画面可以包容两个以上的人,便于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记者现场采访经常用这一景别。
c.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画面空间仅能容纳一个人的胸部以上部分,常和中景联用,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在拍摄人物时,近景把主要画面空间留给了人物,人物面部表情异常清晰,所以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近景拉近了观众与新闻人物的距离,是观众产生与新闻人物同处一个空间的感觉,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交流感。d.特写:表现人物头部和物体细部的景别。它比近景的范围更小,可以凸显被摄对象某一富于典型意义的局部。用放大的方式把人物或物体的某一局部突出地呈现在屏幕上,画面形象单
一、醒目,是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景别。(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
①正面方向拍摄。这种角度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特征,画面庄重稳定、端庄静穆。用于拍摄人物,画面中的人物仿佛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不过拍摄角度的弱点是形体透视性差,缺乏立体感。
②侧面方向拍摄。分为正侧面拍摄和斜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之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正面呈90°角,这个方向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姿态、富于变化的轮廓线条,以及事物的运动特点,一般用于拍摄活动中的人物和其他运动物体。斜侧面拍摄,指除了正面、正侧面和背面以外的其他拍摄点。斜侧面拍摄时,被摄物体本身的横线,在画面上变为与边框相交的斜线,从而产生形体透视变化。这种角度拍摄的画面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纵深感和透视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场景的空间深度;也有利于区分人物和景物之间的主次关系,把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或景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③背面方向拍摄。只从被摄对象的背后拍摄。这种角度是画面所表现的视线与被摄对象视线一致,让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同一视线的感受效果。从背面方向拍摄,观众无法看到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一定的悬念。
④平角度拍摄。拍摄人物时,以记者眼睛的高度为基准。平角度拍摄的画面,与人平时观察事物的高度一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熟悉。用于表现物体移动时,可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⑤仰角度拍摄。这种角度能将向上延伸的拍摄对象在画面上展开,有利于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用仰角度拍摄人物,还可赋予画面以崇高、庄严、伟大等内涵,激发观众的赞赏、景仰、自豪感等。⑥俯角度拍摄。这种拍摄角度使画面中的地平线上升到画面上端或上端以外,使地平面上分布的景物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表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觉。用于表现人物,可以展示其位置和活动态势;表现事件则可反映出其总体气势,以及事物各方面的位置或相互之间的关系。(3)巧妙运用光线。
(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长镜头,又称多构图镜头,指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的对一个事件、一个场景进行拍摄。用长镜头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和一个段落,通过持续的时空记录把真实的新闻场景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同时由于加大了单一镜头的表现容量,可以把被摄人物、环境以及人和人、人和物的关系等新闻形象融为一体。·进行电视摄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真实性原则;②实际原则。·进行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有:挑、等、抢。
二、广播电视写作
(五)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用事实说话。
11.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①快速及时,先声夺人;②线性传播;③受众广泛;④具体形象,感染力强;⑤转瞬即逝,不留痕迹。12.用事实说话:(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因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因此新闻中要用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懂得某个道理,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要让受众接受你的观点,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回到事实中去。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听广播、看电视的受众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事实,而不是观点。用事实说话,是受众对新闻媒体的要求。
●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和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是基本的原则,可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①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在新闻报道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事实选择得好,它可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反之,如果选择得不准,哪怕列举出不少事实,记者想说的话或希望表达的观点,仍然模糊不清,甚至引起歧义。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②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现场,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观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和说服力。
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④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有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第一,同期声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同期声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事实性。如果同期声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权威性。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加强了说服力。
(六)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结构线索单
一、层次清楚、核心信息处理突出。
13.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14.层次清楚:电视新闻的层次经常采用总分方式划分,即先总括然后再将这个内容具体化。开宗明义,头绪清楚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层次的要求。
15.核心信息处理突出:对核心信息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
(七)广播电视消息 16.广播电视消息: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类新闻载体。它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用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17.新闻要素:六个基本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18.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个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就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变过程,与外的各种相关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抛开这些纵向与横向联系,很难认识和反映事物的真相。所有的新闻报道、记者的一切采访写作活动,都不能不注意新闻事实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背景。狭义的新闻背景,应当说是对上述在背景的有选择的反映。·新闻背景的作用:
①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③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④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⑤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19.导语: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听、收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起到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用。·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 ①选材精粹。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广播电视消息的导语,只能着重强调某些最重要的要素。事件性消息更注重何时、何事,人物新闻多强调何时、何人,经验性消息更关心何因、结果如何。②具体形象。③简短精炼。④照应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一则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包括:①直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以概括的、直播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记者要在纷杂的材料中提炼出精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加以概括和直播陈述。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洁明了,可谓“直线交流”,极易为观众听众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②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东西,引出新闻事实。这类导语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受众的好奇。特点在于,它不是靠单纯事实介绍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受众。广播电视新闻特殊的延缓式导语是指先概括新闻事实类别、趋向,再详细交代事实细节,以便受众有适当的心理准备,更好的接收新闻报道事实的做法。
20.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1)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的一种结构。特点: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用过渡段)。优点: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缺点:程式化。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运用这种结构,要尽量与听众的价值标准和心理需求一致起来,引导听众自然地从一个层次过程到另一个层次;注意交代事实发生的时间,防止因重要程度与时间先后不一致而混淆事实固有的联系;在层次交替时,为听众提供必要的听觉准备,避免突然的转变。
(2)时间顺序结构。导语之后,主体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种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事实在报道中间或结尾,容易被淹没。这种结构常用于现场报道和富于情节性的口播消息。它的叙事现事件的客观进程一致,便于听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运用这种结构要注意突出重点,控制繁简程度,切忌平均使用笔墨,或详略失宜、主次颠倒。
(3)逻辑关系结构。导语之后,主体部分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性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主体可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主从关系等安排层次段落,表现事实。
(4)金字塔式结构。报道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最后,按照新闻事件的发生顺序或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安排组织材料。适用于趣味性或反常性较强的题材,具有悬念感。
(八)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21.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播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和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十分突出:
①主题开掘深刻,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专题不仅报道重要的新闻事实,而且注重反映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和影响;不仅讲究事物具体,而且重视发挥典型情况和细节;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重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选择题材、提炼主题。专题也要具备新闻诸要素,但更注重“为什么”(Why)和“How”这两个要素。②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声音形象或视觉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体现事物体质的倾向、观点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使受众在形象中满足对事实认识的需要和情感渲泻的需要。③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它的符号手段,如音乐、音响、特效等。可以用对播、交谈、问答或嘉宾、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比消息丰富多彩。④表现功能多样。专题不仅具有提供详尽事实的反映功能,而且具有提示事物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后两种功能越来越爱到广播媒介和听从的重视,于是近些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专门播出解释性或分析性专稿的节目或专栏。22.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段:广播新闻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手段,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包括诉诸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在新闻专题中适当采用这些手段,与内容协调,起到烘托内容、激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
30.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结构的具体因素:一是说、听的线性传播方式;二是听觉与视觉印象的特点;三是受众的收听、收看状态。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除了坚持从题材的实际出发以外,还必须要适应视听规律。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递进式三种结构。
纵式结构是指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适用于报道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广播专题节目的主要线索。这种纵式结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二是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横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内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安排新闻素材。横式结构又分为同时异空结构和多侧面拼接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同时异空结构,就是将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在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这种结构常常用来报道某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它是以空间的变幻来显示时刻的重要。还有一类叫多侧面拼接结构,常常围绕主题,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采用这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拼接事实。
递进式结构是指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这类报道往往在一开始提出问题,接下来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和调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递进式结构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因此,也有人把递进式称为“剥笋式”。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力求脉络单纯清晰、层次井然有序。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般以单线结构为基础,讲究顺序而进。所谓顺序,包括顺时间发展之序,顺空间位置变化之序,顺情节来龙去脉之序,顺事物间逻辑关系之序。这样安排材料,叙述事实,顺乎人们的思路,比较容易听得入耳,也利于人们听后面的、想前面的,边听边琢磨,更好地理解事情和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楚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内容上精心剪裁,繁简合乎听众收听的关注重点。广播电视节目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听众收听到更多实在的内容,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就不能不分主次地罗列所有事实,而必须精心剪裁,力求繁简之间与听众的关注重点相吻合。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表现题材、体现主题。
在逻辑过渡上顺乎思路。过渡是段落、层次间联系的反映。能使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更加完整、和谐、流畅、缜密,形成顺当、连贯的视听效果。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有多种多样的过渡手段,如有时可以应用关联词、语气词,有时可以用过渡句、过渡段。只要自然、顺乎思路、顺理成章,任何方式的过渡都无不可。
(九)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31.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指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现场报道立足新闻现场,即一切以现场发生了什么为核心,虽然不排除现场以外的材料,但务必坚持以现场发生的事实为主;感染力强,伴随现场声音或画面,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现场报道对现场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序化、浓缩化,并通过记者报道提供一些录音机或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现场报道在题材选择上要求:现场的时间、空间相对集中,记者能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来龙去脉。记者能以恰当的角色进入现场,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现场是正在进行时的,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这个过程。内容较单
一、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更为适合。现场有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主要有:(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2)导引结构。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概况做简要介绍,唤起受众的兴趣,再把报道内容转到现场事态,进一步在现场挖掘新闻事件。
32.现场直播:指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现场直播与事件保持同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运用现场的画面或音响,加上记者客观的描述,带给受众置身现场、亲与其事的感受。它是一种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或电视形式。现场直播是最符合广播电视特性的报道方式。·现场直播主要分为:(1)重大活动类现场直播。包括文艺、体育、重大会议以及其他重要活动。这类活动有大志的规律,这类活动的直播,事先可大体进行预测,有些活动还可以根据直播的要求,事先进行组织、安排,主持人可以事先进行准备,导播可事先准备导播文本。如晚会、足球比赛、人代会党代会开幕式、三峡截流等。(2)新闻直播。是指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电视进行直播,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同步进行传输,除景别的变化和镜头的切换外,不加任何包装。主持人也只能靠临场发挥进行报道。事件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新闻事件画面的稍纵即逝是电视新闻直播的特点、难点,也是魅力所在。由于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它们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事先无法准备预测和控制的,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现场直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通过迅速快捷的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播出报道内容,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媒体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时效的竞争,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报道内容传递给受众,对于树立一个媒体的权威至为重要,因而,各媒体在时效上的争夺也十分激烈。(CNN在海湾战争的报道中大量采用电视现场直播,时效之快令其他许多媒体自愧弗如。)
·现场直播的优势:①现场直播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扬已之长,避己之短。广播电视长于报道具体的、可视(听)的、动态的、现在的、进行中的、事件性的事实,二短于反映概念的、无形的、抽象的、静态的、过去的、总结式的,它恰恰有利于广播电视具备的长处,使广播电视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②现场直播能使受众不仅仅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感受过程,相对其他媒体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现场直播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十)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33.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闻依据。连续报道记录了事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
32.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依据要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要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递进式报道的方式要做到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式,最终完成整个报道。在节奏把握上,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33.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①集中性。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②广博性。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③深刻性。系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伯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提示主题,具有深刻性。
34.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采写系列报道,要根据报道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出发,做到精心设计,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以小见大,令受众可感、可知。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十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35.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该履行的职责。新闻信息的统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新闻信息的价值过程,也就是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意义的提示过程。这就要求编辑部门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及信息背景有准确的把握,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为新闻信息准确定位。信息统合的关键,在于准确在确立并在实践中保持栏目定位。(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作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记者、编辑和责任编辑、编审、主编等各级编辑部领导者,都有对新闻信息的选汰施加了个人的影响,但从总体而言,“把关”所体现的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个人也一般是从媒介组织的角度定位出发行使把关权的。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对“把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定位角度,即社会角色定位、专业角色定位和传播对象定位。社会角色的定位关注的是媒介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新闻的倾向性及其传播的社会效果的孝量上;专业角色定位关注的是业务水准,以及真实性、准确性、明晰性、时效性、组合性等,是其决定取舍的主要标准;传播对象定位的角度,关注的是新闻信息的服务性,它是从满足目标群体新闻需求和兴趣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再认识”与“在创造 ”,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编辑部的发言,大量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内容及重点的选择,报道词及标题、提要的表达方式与风格的选择,音响图像摄录和编辑中和处理方式、节目的长短和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编排中的位置和其他新闻的搭配等,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新闻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此外,编辑部还要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撰写与之相配的议论,对新闻事件直接发言,阐明观点。
36.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
(1)选题确定:编辑人员根据一段时期的新闻政策、社会形势,综合评判新闻价值,再结合栏目(节目)定位,确定报道的题目。
(2)编辑工作流程:首先要根据本媒体、栏目特点和节目的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在获得相关稿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节目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并对经过修改的稿件进行编排,确定节目播出形式;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定后,按照不同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工作做准备。
(3)新闻报道的策划:新闻报道的策划是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预测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确定一定时期的报道中心与重点;②制定出报道时机和规模、方式等传播策略;③安排选题计划,以及对重点选题的具体规划与组织实施。新闻报道策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型报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包括重大新闻现场直播及各种较大规模的报道活动。
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时要注意把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这样几个特点: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组织报道的基本方式为空间型的集中式与时间型的连续式两种。广播电视作为线性传播媒体,一般而言,更适合于连续式的传播。因此,以量的集中为特点的集中式传播,除一些非常重大的受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外,一般较少用于广播电视的报道方式中。不过,空间型的另一种报道方式——多现场同时报道,随着通迅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戟经常地被采用。集中报道是在一档栏目中或打通多个栏目,以主要篇幅集中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主题,节目形式既可以是单篇报道,也可以是相关报道的组合。其特点是以密集性大信息量,保证信息的全面民深入,并造成传播声势。由于受广播电视的接受特点所限,要特别注意防止信息重复,安排好节奏,以避免引发受众的厌倦与疲劳。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其重要程度,如所选择内容的重要程度过低,会令人感到小题大做,反而影响传播效果。多现场同时报道实际上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同时性”与空间上的差异所形成的多视点广视野效果。它适用于关联地或广阔的新闻事件报道,特别是现场报道。除此之外,在报道形式上还有如前所述的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4)选择稿件:对稿件内容的选择,离不开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闻的标准,即新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一个是社会效果的标准。在选择稿件的同时,也要兼顾内容的表现形式。一般优先选择更有广播电视优势特点的稿件加以传播。(5)修改稿件:修改稿件,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原稿作必要的订正、增删、润饰的编辑过程。这是提供合乎播出要求的稿件的关键环节,是编辑的经常性工作之一。修改稿件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其本身存在问题,必须订正、修改;另一个则是本身并无问题,但依据栏目的特殊定位和传播意图的变化作出相应修改,这称为相对性修改。修改差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订正事实,一个是矫正思想政治差错。订正事实要达到真实、准确、科学、清楚的标准;矫正思想政治差错则要求纠正节目、稿件中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检查有无违反政策、法规和社会规范的地方,以及校正在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出的错误观念和倾向。特别是涉及到政策、法规、外交、民族问题、宗教事物、机密等敏感问题时,要格外重视其在观点、提法乃至叙述表达上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表达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的倾向性。
修改辞章的工作,是从传播内容方式的角度对稿件所作的修改。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符号系统传播方式的调整与推敲,包括图像、图表、音响、语言、文字、符号、标点等一切表意表情手段;二是对稿件从整体上加以调整与增删组合,包括压缩、补充和重组。(6)制作标题:制作标题是编辑从新闻搞中选择写进标题的内容,确定标题的立场和感情色彩,选择标题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完成标题制作的过程。广播新闻中,消息特别是简明新闻、快讯、短讯等,一般不拟标题。其他的广播新闻体裁,标题也要相对简单明了,易听易懂,而不能像报刊标题那样复杂。广播新闻提要往往可部分取代标题的功能。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①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
②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消息类新闻的标题由于与图像相伴,属于信息的并行传播,为避免对其他符号系统产生干扰,一般要限制其复杂程度,不使用辅题,也不占据屏幕的主要位置;非消息类标题虽可使用辅题,但受屏幕空间和传播时间的限定,因而主标题一般相对较简短,甚至只有几个字。③作用有所不同。电视新闻的标题除了一般标题共有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作用外,还兼有以下作用: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配合,起对比、强调等作用;以片头方式出现时,其划分节目结构与层次的作用,形成段落;以片头方式出现时,通过重复,起调节节奏的作用。(7)栏目编排:栏目编排是把经过选择与修改的独立节目、稿件按照一定的传播意图加以组合排序、整合成一档栏目的工作。其具体操作包括审定全部播出节目、稿件,对其中内容相关的稿件和节目进行组合,安排与调整播出顺序,撰写节目提要、开头语、结束语和串联词,选定其中口播部分的背景图像,安排间隔,写栏目播出串联词等。
(8)录制播出: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分为录播和直播两种。所谓录播,就是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内容先后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音像片断录制合成为完整的一个节目或一次节目的播出带,以备播出。录播节目,编辑在参与录制合成工作,负责监听、监看,指导合成,在录制现场考虑协调画面与解说或前后内容的配合,并负责将完成带送审、送播。
(9)直播导播:新闻节目直播时,在有的组织形式中,编辑还要担任导播,或参与播出操作。在新闻节目直播现场,导播掌握着现场和各工种调度的权力,在其指导下,各部门协同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直播工作。
(10)通联:编辑人员要保护广泛的社会联系,建立并持广泛的信息网络,为编辑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而可靠的信息资源库。为此,要与各信息、稿件来源保持联系,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处理与接待工作,还要做好栏目、节目信息反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适时组织受众调查与节目评奖等。
(十二)节目编辑合成
37.音像编辑合成:是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新闻类节目编辑,根据不同的运作机制,或由摄像师承担,或由记者承担,或由其中任意二者共同承担。它需要编辑人员具备对音响、影像的判断处理能力和操作电子编辑设备的技能。现场直播和无剪辑摄录的新闻节目是把摄录和编辑两个步骤合一,没有后期编辑工作。目前大多数非口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采用摄录加后期编辑的方式制作的。它把摄录音像作为“素材”,因而记者在摄录时,应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需要。对新闻类节目而言,前期采录对节目构思的具体实现,又是在已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调整与完善前期构思的过程。38.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任何规则、规律的考量都不能作为违背真实性原则的理由。对新闻性节目而言,必须体现内容优先原则。一切传播规律与表现手段,都是为内容传播服务的。
(2)目的性原则。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志,是媒介倾向性的体现。(3)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性节目的具体叙述段落中,客观对象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是不能随着改变的。
(4)逻辑性原则。逻辑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式的把握认识对象关系的思维范式。对以分析、概括等理性整合为节目构成方式的表达形态而言,逻辑性是传达、接受与理解的桥梁。(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在编辑新闻类节目时,要控制各构成要素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蒙太奇效应,防止其可能产生的歧义、畸变,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
(6)兴趣原则。顺应受众的接受心理,在结构层次上,也可以制造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的兴趣。
39.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指在广播新闻节目编辑、制作、播出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播出效果而采用的各种编辑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音响的选用与合成。音响是广播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报道魅力的来源之一。
·使用音响有如下方式和技巧:①在报道中音响应尽量早出,以音响独特的声音形象吸引听众,引起注意,增强报道的生动性;②报道中关于主题和事实,能用音响说明的,尽量使用音响,如有可能,解说时最好也有音响作为背景,使报道中的现场音响不中断,声音场面持续相连,形成强烈的现场感;③根据报道的内容不同,把音响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切实起到表现和烘托主题的作用;④注意保持音响在报道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⑤注意不要滥用音响。音响过多过杂会淹没精彩的典型音响,冲淡主题,减慢节奏。
·合成又称为混合录音或合成录音。它是指把两类以上的声音配合录制到一起的工作。经过剪辑后的音响要根据体裁内容的需要,对它偿重新安排顺序,重新排列组合,还要与解说衔接,建立新的内容结构。声音合成主要处理方法包括:切换,即将前一种声音结束,然后即刻出现后一声音的组接方式;淡入淡出,一声音的音量由小变大而出,取代前一种声音,再由大变小而没,让位于后一声音内容的衔接方法;混播,即两种不同的声音如解说和音响或两个音响同时播出,分出主次叠放在一起。各种声音混合复制的要求是:各种音响比例合适、层次分明、音量平衡;声音清晰、平衡、丰满、不抖动;复制后不失真,不混入杂音,标准音量时无“沙沙”声;两段音响或音响与解说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没有复接痕迹。
40.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包括影像组接、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1)影像组接主要如下几种常用方法:
①合乎接受逻辑。②镜头长度恰当。③注意轴线规律。所谓轴线规律,是在影像拍摄与编辑中保证同一时空相邻镜头间空间统一感的一条法则。基本含义是,拍摄将被组接在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时候,拍摄的总体方向应保持在被摄物体前方延伸轴线的同一侧,否则镜头组接在一起时会“跳轴”,造成影像中对象在朝向上的变换,破坏空间统一感,造成理解混乱。
④使镜头衔接流畅。⑤转场的技巧。
(2)电视新闻中的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
有声语言部分包括播音播报语言和语言实况音响。对播音播报语言的编辑处理要注意:选择与节目风格相配的人配画外音;仔细处理情绪的起伏与节奏的张弛,与内容统一、与影像相协调;准确控制与画面及其他传播要素的对位。
语言实况音响要求:讲话要简练、通俗、口语化,与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相适合。在广播电视中,实况音响是客观事实的重要再现形态,具有与主画面同等的信息价值。在具体条件下,二者或互补,或主从、或分立,共同完成信息传达的使命。在实况音响的编辑过程中要注意与画面或同步、或对位等不同组合方式的适当运用。
(3)字幕的运用在电视新闻编辑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基本形态:独立型字幕、主导型字幕、辅助型字幕、转译型字幕、表达型字幕、伴随型字幕。
(十三)广播电视节目编排 41.栏目编排思想
·定义: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发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会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②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③要尊重善于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以提高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
42.新闻编排技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既包括新闻选择、分类及编编辑、串联,也包括新闻栏目设置、栏目之间的组合等。·节目编排的常见技巧包括:
(1)突出重点。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以时间顺序为传播形式的广播电视新闻,突出重点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选择好头条新闻。突出重点还可以体现在一次新闻节目中重点新闻的“量”上,往往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角度的新闻编排组合,以形式一定的舆论声势。不过在使用时要把握好“度”,避免造成“病劳轰炸”工的传播,反而降低传播效果。另外,突出重点的方法还有直播报道,即时访谈和组合报道:直播报道是与在新闻现场的记者或某一新闻内容进行访问或评议谈话。这几种形式都有实现的难度,另外也加长了报道篇幅,所以它们无论在节目的什么段落上都能提示其重要性,引起关注。
(2)优化组合。优化组是提高传播效果最常用的方法。编排时要通过将不同节目合理巧妙地组合,使其在整体传播效果上超过单条新闻传播效果之和。在编排组合时效较常使用的方法有关联组合、专栏集纳与稿件配合。①关联组合。关联组合是把在内容方面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性的新闻节目组成节目群,以形成整体传播强势,并可产生互动效果。其具体组合方式主要有:同事件组合、相关内容组合;②专栏集纳。专栏是在栏目当中再分出来的专门传播特定主题或特定节目形式的单位,又称做子栏目。它在一定的期间内重复出现,有自己的以专用音乐、音像、字幕等形式制作的栏标,每次播出一个或以上与栏定位相吻合的节目;③稿件配合。稿件配合是为了便于受众理解某则新闻报道而配合编发的相关事实信息或观念信息,其中包括通常所说的配资料和评论,也有多条新闻稿件的配合。这种方法现在也被称为综合报道。
(3)巧妙安排结构。新闻编排要遵循三个重要概念;峰谷、节奏、分段。所谓峰谷技巧是保持受众兴趣高峰状态的方法。要求对能引发受众兴趣的节目分散安排,有意搭配不同体裁、形式的内容和有趣与无趣新闻,以减轻观众的疲劳感和厌烦情绪;节奏意味着节目流的起伏和变化周期,即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与重复。节目长短、简繁、迟速、庄谐、不同形式等诸多因素,都应加以通盘考虑,合理搭配,使节目张弛自如、徐疾有度、不滞不泄,合乎受众的接受心理节奏;分段就是用广告或其它区隔方法将一档新闻栏目分成几个部分。
(4)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一般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如栏标、标题、广告、音乐、片花、结尾等等,包括节目间直接的呼应国家连接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起承转合,即通常所说的节目提要、按语和串联词。
(5)保持风格的统一。力求节目风格上有一个整体的基调。整体基调的确定以栏目的基本风格定位与栏目中重点新闻的基调为基础。
四、广播电视评论
(十四)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43.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体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追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区别和联系? 作为新闻宣传的两种重要手段,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相互配合,不可或缺。但它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是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新闻评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
(2)是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即以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为目的;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议论,提供或阐发某种意见和观点,满足受众思考与认识客观事物的需求,即以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为目的。
(3)再次是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讲求“直抒胸臆”,以判断、评论、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表明态度的看法。新闻评论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评论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启发读者。所以,和新闻报道比较,新闻评论的宣传应该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44.新闻评论的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直接发言方式,作为各种意见性信息的承裁与传播方式,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与新闻报道不同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解决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引导功能和协调功能。
在复杂的变革面前,有许多新的政策措施需要进行解释,有许多新的社会现象需要进行分析,人们思想上出现的新矛盾和疑虑需要进行化解,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解释功能的重要方面。新闻评论可以解释政策措施,对党和政府各项新的方针政策的提出、各种新的措施办法的出台和各类新的法律法规的施行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宣传,以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提高他们贯彻执行的自觉性;还可以分析社会现象,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借助性的社会现象进行及时的捕捉和必要的解释与分析,以提高人们认识和识别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帮助人们在思想上释疑解惑。
新闻评论作为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经常针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表示态度、申明主张。它既可以帮助党和政府表明对一些原则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也可以代表媒介发表对典型的新闻或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见解,还可以代表舆论表达公众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意见和倾向。
通过新闻评论,新闻报道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规律和问题得到进一步提示。新闻评论所涉及的事实或现象,一般都较为具体,通过评论,把人们对具体事件的了解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发掘其蕴含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新闻评论还帮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了解其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后果,透过表面,洞察本质,让广大受众既知自然,也知其所以然;新闻评论还可以帮助受众在了解具体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看到与其他新闻事件之间的联系,在把握普遍联系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新闻评论是媒介对社会进行控制和引导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故引导也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的功能。这种引导具体表现为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评论就是通过源于事实的议论进行直接的引导。
新闻评论反映、组织、引导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调节舆论温度,给“热点”吹一些清醒的“冷风”。使其不要成为“沸点”;给“冰点”加一加温,使其不要被舆论所遗忘。在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平衡社会心态,在配合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协调信息的内容和流量,避免不必要的偏差或误解。
45.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思想性、论理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46.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媒体自身传播特点紧密相关。由于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于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反应速度很快。近几年来,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质量也越不越高。在现场直播过程中穿插主持人(或记者)的即席点评或口播预先准备好的评论,可以称之为最具时效性的评论节目,是印刷媒介所无法相比的。广播电视评论是用声、像符号传播内容的评论,这类符号的传播具有线性传播的共同弱点: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因此须在“浅”字上下功夫。一般情况下,“浅”表现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浅”同时还应表现为能把政论性的内容及较为深刻的道理,运用受众容易产生兴趣的材料、容易接受的方式加以表述,既能深入,也能浅出。平易亲切是广播电视评论另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要想使广播评论亲切平易,首先应正确处理传者的关系。作为传播媒介,把自己与听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地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是“平易”的第一层含义;“平易”的第二层含义是吸引广大受众直接参与评论,让受众在广播评论中直接发言,这种参与使广播评论更具群众性和群言性特色,评论内容也更容易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尤其在谈话和述评体节目中,广播电视评论的论点不仅由主持人或记者一个人说出,而是融汇了包括普通百姓、各界人士、专家权威以及有关领导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见解,并由主持人或记者作必要的点拨、提炼或补充而成。
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更加生动。声音和图像所包含的信息种类和信息含量是相当丰富的,不仅可以交待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而且可以叙述事实、评价议论。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可以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广播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没有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除了上述特点,电视评论还有自身独具的一些特点,主要是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十五)新闻评论的说理 47.论点:所谓“论点”,是指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评论的论点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①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表的评论,其观点的正确是首要的要求。②论点的集中,是各类评论的共同要求。48.论据:所谓“论据”,是指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可以放在评论的开头部分,作为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引子,这类文化论据,一般称之为“由头”。它可以作为形成或佐证论点的根据,使分析议论有所依托。同时,生动、典型的论据,还可以起到感情发酵素的作用,使评论的议论和见解有情理交融的诱发物和支撑点。
评论的论据有多种,但按各种材料的性质来分,主要可归为两类:一类为理论性依据,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结晶,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或理论证明,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规律性认识的总称。它可以是先哲或经典作家们的言论或观点,可以是被科学证明了的公理或定律,也可以是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格言、成语或谚语、民谣等;一类为事实性论据,是所有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具体的事实性材料的总称。它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采集的事实,也可以是源于客观事实的概括性材料,可以是纪录过去历史的资料性事实,也可以是由事实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统计数字图表等等。
·新闻评论的论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论据要真实。引用的理论应确凿无误,引用的事实性论据应真实可靠,否则会影响评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随意杜撰论据等做法,更是不能允许的;②论据要精当。应选择那些最具典型性,最能说明问题、证明论点的事实做论据。同时,尽量选择那些事实清晰、情节简单、能运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的事例或现象作论据;③论据要新鲜。或者是新近发生,或者是新近发现,或者是新鲜有趣。应该选择那些容易引起受众兴趣、容易引发议论和联想的事实或材料作论据。49.论证:所谓“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分析与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于论据的提出和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将事与理、虚与实、点与面、破与立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提出结论或意见、建议。
·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即论点与论据的结合方法主要包括: ①据事说理,即依托一定的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 ②对比说理,即通过同一事物今与昔前后变化的对照或不同事物正与反、好与坏、成与败、得与失的对比,显示事物的是非曲直,表明媒介或作者的意向和看法,提供给受从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和更深入的思考余地; ③论辨说理,即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辨或争鸣,达到辨正然否的目的。虽然观点出自不同人之口,但最终是通过评论者一人之口说出。通过不同观点的争鸣与碰撞,可以激动人们的思想,开户人们的思路,触发人们的联想,同时调动人们收听收看评论性节目的兴趣和参与感;算账说理,通过数据的引用和对数据的推演换算,在议论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评论具有更强的逻辑力量和可信性。
50.据事说理:据事说理,也是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进道理。这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说理立法。从事与理的关系而言,事实正是说理的依托、由头或论据,说理则是由事实的现象,感觉到本质、理性的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这种说理方法的好处在于理从事出,虚实结合,使评论文章增添理论色彩,避免空泛议论或就事论事。实践表明,事实和道理的有机结合,正是写作新闻评论也是评论说服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在凡两者结合得好,就有说服力,反之,两者结合得不好甚至割裂开来,那就势必削弱以至丧失说服力。
据事说理的事实材料包括新闻事实、具体新闻性的典型事例、史实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等。它们的共同要求:一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且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二是具有准确性和典型性;三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或引发人们兴趣。
据事说理的方法分为:①依托式。就是凭据新闻报道所提供的新闻事实作为现成的立论和说理的由头和论据,据此进行说理分析,讲清道理,从而深化报道思想,增强思想性和引导功能;
②输入新闻事例。直接输入作者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事实材料于新闻评论之中,并以此为由头和论据,从中引发议论,进而印证和说明论点;夹叙夹议的事理糅合艺术。
③恰当地运用夹糅的方式方法,将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议论按文章逻辑的层次,通过叙议表达手段有机地联系和糅合起来,不仅让读者获知结论,了解众多的信息,还便于让读者明白结论是怎样引发出来的,又是怎样逐步深化的。
51.对比说理:对比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辨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提示事物本质的一种说理论述方法。
·对比说理的具体方法有:纵横比较、对比和类比等。①纵横比较法就是纵横联系和比较的确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来认识客观现实,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纵向比较是以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从而提示事物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横向比较是以事物与彼事物、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是认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地实践中,横向比较经常和纵向比较相互结合起来运用,从而达到相辅而行,相得益彰的效果。
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它的优势和效能突出表现在显示赞誉价值,强化针砭效应,明辨是非利弊,增强说理论述的鲜明效应上。
③类比的方法就是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突出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如果说对比旨在将性质各异的客体放在一起对照,以形成是非得失的鲜明反差,侧重于求异,那么,类比则是重在对形式各异、性质类似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分析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侧重于求同。
52.本台评论:本台评论相当于报纸上的社论。这种体裁、样式的评论是包括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本台评论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本台评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它是代表媒介编辑部的最重要、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其次表现在它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与报纸的社论相同,广播电视中的本台评论也要求既有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又面向广大受众,为他们所易听、易受;同时还需要考虑广播电视传播的特点,力求简练、通俗、生动。
53.本台短评: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和编者按语之间。一般情况下,短评经常以配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与评论员文章不同的是,它的篇幅更为短小,论题更为集中,分析更为扼要,在使用上也有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广播电视的本台短评与报纸上的短评一样,要求短——短小精悍;新——新鲜独到;活——生动活泼;深——就实务虚。此外还应兼顾广播电视自身的特色,在写作和播报方式上更为简捷、通俗,符合口语化的特征,能够朗朗上口。
54.编后话:编后话是报纸上编者按照语中的编后在广播电视跌具体应用,是依附于新闻报道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编后话置于报道末尾,旨在归纳、引申、深化、生发,它是各类新闻评论体裁中最富依附性的一种,离开了所依托的报道,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编后话不仅要对报道中的事实提出看法、作出分析,而且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作为一种最为便捷的评论形式,编后话源于报道又高于报道,力求对报道有所补充和深化。它可以迅速对新闻事实作出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明快犀利,讲求分寸。
·对于一个节目,编后话可以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①提示说明。由于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所限,无法在报道中对很多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和解释,编者按语可以起到包括导听、导视、导 读在内的吸引、解释与说明等作用;②评价表态。对于那些需要借助舆论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及现象,编者按语可以直截发当地加以评论表态,起到明确是非、扶正祛邪的作用;③提醒建议。对于那些虽未造成影响,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对那些尚未引起应有关注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编者按语可以通过及时的提醒建议,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④强调补充。55.新闻述评: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述评与新闻综合述不同,新闻综述是以向读者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在于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①评述结合、以评为本。②述中有评,评中有述。③由述而评,以评驭述。·新闻述评的独特要求:
①选材精当,立意新颖。②即事明理,重在分析。③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56.电视述评:以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等为报道、评析的对象,以画面、音响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以字幕为辅助手法,以记者或主持人的解说、评析为主线,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和人们的分析、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将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及各界群众的分析议论加以恰当的剪辑组织,在节目结尾处予以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或提炼,使节目视听结合,事理融合,使受众获得事实性意与意见性信息的双重满足。
·电视述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表现形式包括调查性、解释性、分析性、论辩性等。
57.谈话类评论:指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谈话最接近人际交流的传播方式,在谈话类评论节目中,形成了类似直接交换意见、商讨问题的说理氛围,带有类交流的特点,具有双向色彩,可以唤起受众的参与感,促使受众进入主动收听“看”、主动思考的状态。同时,多种意见的交流与探讨,增强了信息的含量,也开阔了人们的思路。
·谈话类评论一般分为漫谈式谈话节目、对话式谈话节目、讨论式谈话节目(国外叫做“脱口秀”)、现场参与式谈话节目。
·要办好谈话类评论节目,要注意:
①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
②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协调能力、机敏、干练的合适的节目主持人;③选择有借助性且具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意见领袖”式的嘉宾以及现场观众;
④善于运用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演奏等方式掌握谈话节奏,营造轻松、自然、和谐的现场气氛。其中,主持人的选择在这类节目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58.舆论监督节目:是指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它是广播电视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形式,是这一类题材节目的统称,而非某种固定节目体裁,因此在表现形式是具有多样性。
在我国,舆论监督作为和法制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并行的社会监督机制,由新闻媒体代行。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正义、消除社会阴暗、规范社会秩序、修正社会认知、改善社会风气、提高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直至制定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它所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所表达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它所报道和评论的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和领域,因此它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有利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维护社会各成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宣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及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它监督的范围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监督的参与者不仅有新闻工作者,人民群众也积极投身其中,提供线索、发表意见,使得舆论监督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比拟的广泛性。舆论监督动作迅速,通过媒体的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反映问题,并迅速向社会传播,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新闻媒体通过自己的报道活动还可以及时反映社会公众对所报道问题的意见,形成信息的交流,促进问题的尽快解决。舆论监督是公开的,通过新闻媒体的活动,把所要监督的对象以报道、评论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吸引社会的注意,引起社会的讨论,其过程、内容和细节完全处于公众的掌控之下,从而得以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新闻批评,即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阴暗面和各类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广播电视媒体由于自身的传播特色,反映的内容直观生动、冲击力强,使得舆论监督节目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尤具优势,社会影响力巨大。·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报道原则:
(1)坚持建设性监督。开展舆论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使舆论监督有利于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不能感情用事,防止激化矛盾,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敏感问题,要格外注意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无论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发挥好新闻舆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
(2)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也是舆论监督的生命。一旦不真实,舆论监督就会失去公信力,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决不能道听途说、似是而非、断章取义。真实还有个总体真实与个别真实的问题,总体真实是宏观的真实、普遍的真实,个别真实是单个事件的真实、具体细节的真实。不能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问题,把局部问题当成全局问题。要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听取各方面意见,防止偏听偏信、以偏概全。要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决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势压人,真正让被监督声心服口服,使我们的报道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3)坚持依法监督。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殳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在我们国家,舆论监督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无论是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还是其他各类报刊、互联网站,都要接受法律的约束,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和记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注意在大局下考虑问题、决定取舍,不能“包揽诉讼”、“包打天下”,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的手段,更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取个人私利。新闻媒体什么时候都不能成为独立于党和政府之外的所谓“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我们的记者什么时候都不能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无冕之王”。
第二篇:编辑记者资格考试——业务
网络广播电视指互联网上广播电视的简称。目前各电台和电视台都可以用网络播出设备把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主在相应的网站上,用户利用上网设备就可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收广播看电视广播节目。
EFP电子现场制作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
数字技术所谓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就是能将任何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后,由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数字电视 是指导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写作题:
1、请为下面新闻制作适合广播电视新闻特点的标题。
“我当时真的是冲着一名教授,才报考北京邮电大学的,一进门才发现只有全校开大会时才能听到他的教诲。”一位大一新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对北大等10所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的高校进行了一次微型调查,本学期10所高校上千位博士生导师、教授、院士为本科生上过课者寥寥无几。
对名教授很少给本科生上课的问题,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博导时间紧顾不上,带研究生、稿科研、学术交流都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本科生的课时一般较长,时间根本保证不了;二是不少博导认为有些不一定比讲师讲得好,讲得有经验,又何必非亲自讲呢?第三也有部分博导觉得上本科生课是“教书匠”,不小报酬却不高,不值得干。
人民大学著名教授高鸿业曾任科罗拉多大学客座教授,他告诉记者“在美国再大的教授,每周也必须给学生上3个钟头的基础课。教学相长,教授把他的人生经验、治学方法融在知识中交给学生,教授也从学生身上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真实想法,同样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崔琦在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推掉了不少应酬,但每周给普林斯顿大学生的三节固体物理谭照开不误。看来不在乎忙的程度如何,关键是观念,重视教学的观念。
答:本科生缘何难见教授面?
2、请按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规律和特点,将下面提供的新闻编排成一期社会新闻栏目,并阐明编排理由。
(1)小区内建起了“淘宝网”
某小区的居民发出倡议,并设立了二手物资信息台。不管您家是有淘汰的早货,还是想求购点东西,都 可以来登记,由居委会统一调配,在小区内消化旧货。
(2)无障碍通道有障碍
盲人杨大姐反映,北京的无障碍通道障碍实在大多了,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多不便。
(3)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违法告知通知书开始投递发放。
(4)京郊农村赤眼蜂成了害虫的克星。
(5)背景赤眼蜂灭害有原理。
(6)石景山区发放帮困助学金。
(7)北京启用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车辆经过不停车,就可测出是否超载。
(8)平谷大峡谷景区今年夏天接待游人创新高。
(9)昌平区长出酷似葫芦的柿子。
(10)某小区居民反映,物业在大热天就收取暖费。
(11)延庆观众反映,延庆两条公交车线路莫名其妙停运,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12)小区旁建起加油站,带来安全隐患。
答:节目编排如下:
1、无障碍通道有障碍
2、某小区居民反映,物业在大热天就收取暖费
3、延庆观众反映,延庆两条公交车线路莫名其妙停运,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小区旁建起加油站,带来安全隐患
5、小区内建起了淘宝网
6、石景山区发放帮困助学金
7、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违法告知通知书开始投递发放
8、北京启用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车辆经过不停车,就可测出是否超载
9、京郊农村赤眼蜂成了害虫的克星
10、背景:赤眼蜂灭害有原理
11、昌平区长出酷似葫芦的柿子。
12、平谷大峡谷景区今年夏天接待游人创新高
这期节目编排分为三组,第一组1—6是社区新闻,主打的内容是无障碍通道有障碍,把观众反映的问题编排在一起,突出贴近性;这组新闻的后两条是新风尚和新办法,起到舒缓节奏,启迪思路的作用;第二组7、8是新闻,动态性比较强;最后一组是来自郊区农村的报道9—12,有新鲜事,也有新动态,目的在于掀起又一个收视小亮点,在观众疲倦之时,加入有趣的内容,令观众持续收视。
3、请以中央电视台新闻为例,策划和组织一场关于春运的电视直播报道,并写出简要的报道策划方案。
答:春运报道策划方案
报道主题:直击中国铁路春运
报道目的:在公众与铁路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化解乘客与铁路间的矛盾,在春节临近时营造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
报道时机:选择农历腊月二十七、八铁路春运的最高峰进行直播
报道内容:铁路系统的紧张忙碌、回家乘客的焦急情绪、中国铁路春运的历史回顾、专家对铁路春运的理性分析等等
报道思路:分动态报道和静态报道两种,静态主要报道各大铁路枢纽(包括各大火车始发站、中转站、终点站的购票、乘车、调度情况),动态报道则以记者的体验式采访为线索,报道铁路春运过程中的情况。
报道方式: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报道方式,选择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火车站进行多点共时直播,由各路记者现场出镜报道。选择北京到广州、上海到成都的纵横两条铁路线,由乘车记者进行亲历式报道。其间穿插演播室主持人对专家及政府官员的访谈,并适当穿插相关的背景资料。
报道规模:受报道内容的限制以及日常新闻播出的限制,本次直播报道虽然历时两天,但不准备采用不间断的连续报道方式,而是采取分时段直播,如选择列车出发、到达,开始、高峰、结束等几个时段进行集中直播。
报道范围:报道范围涉及全国铁路春运,但可以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铁路枢纽来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
4、请根据以下材料,以2005年2月21发稿时间,撰写一篇不超过300字,适合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稿。
材料(略)在今天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我省有“四线五景”榜上有名。这次我省入选的精品路线包括南昌、吉安到井冈山一线,赣州、瑞金到古田一线等4条精品线路;萍乡、井冈山、上饶集中营等五个景区则入选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首次联合公布的,全国共有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入选。我省是全国比较早地开展红色旅游的省份,但目前也面临提升红色景区素质的压力。新近出台的《2004—2010全年全国红色展规划纲要》上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红色经典旅游景区门槛比较高,要求80%以上必须为国家3A级旅游区,其中4A级以上景区要达到40%,而江西省目前4A级景区仅为9家。5A级景区数目为零。
答:在今天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我省有“四线五景”榜上有名。
这次我省入选的精品路线包括南昌、吉安到井冈山一线,赣州、瑞金到古田一线等4条精品线路;萍乡、井冈山、上饶集中营等五个景区则入选经典景区。
《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首次联合公布的,全国共有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入选。
我省是全国比较早地开展红色旅游的省份,但目前也面临提升红色景区素质的压力。新近出台的《2004—2010全年全国红色展规划纲要》上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红色经典旅游景区门槛比较高,要求80%以上必须为国家3A级旅游区,其中4A级以上景区要达到40%,而江西省目前4A级景区仅为9家。5A级景区数目为零。
5、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我省入选4条,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我省上榜5个,这令我们这个红色旅游大省有些汗颜。虽然咱们是搞红色旅游比较早的一家,可现在其它兄弟省份也不甘示弱,北京、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与他们相比,我们省的景点层次偏低,5A景区数目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难怪这次上傍的线路和景区数量上还偏少。做得早,还要做得好,目前,我省红色旅游应该正视差距,迎头赶上,好在现在还不晚。
答: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我省入选4条,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我省上榜5个,这令我们这个红色旅游大省有些汗颜。
虽然咱们是搞红色旅游比较早的一家,可现在其它兄弟省份也不甘示弱,北京、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与他们相比,我们省的景点层次偏低,5A景区数目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难怪这次上傍的线路和景区数量上还偏少。
做得早,还要做得好,目前,我省红色旅游应该正视差距,迎头赶上,好在现在还不晚。案例分析题
1、请分析下面广播评论的说理特色。
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娶妻
在横向经济联合中,不少乡镇企业纷纷外出找门路、攀“高亲”,巴不得弄个附马当当。这种想法固然不错,可举国之内,附马能有几个?能和全国重点企业、科研单位挂上钩的乡镇企业不会很多。
攀不上高亲怎么办?一个村办厂厂长说得好“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娶妻”他这个村离公路
比较近,又有不少集体公房,具备发展工业的一些条件,他们曾经人接人地外出攀亲,一直未能如愿,后来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个养禽专业户,因为地处偏僻,房屋不足,生产受到了限制,于是这个村办厂就和那个养禽专业主起了养殖联合体,进而发展为孵化到加工生产的一条龙生产线,双方得益都不浅。厂长开玩笑说“我们小夫妻过得还挺不错呐!”
在生活中,有些人找对象就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拖成了大龄青年。在横向经济联合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能够取得的好的经济效益。“高不成”也可以“低就”,当不上“附马”,同样能娶到一个“好媳妇”。
答:这是一篇优秀的广播新闻评论作品,结合农村经济生活中的新问题,采用比喻、例证等受众容易接受的评论手法和群众自己的语言,把道理讲得明白如话、入情入理。
(1)语言上,非常通俗化、口语化,运用受众容易引起兴趣的材料,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它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乡镇企业在横向经济联合中想与一些重点企业、科研单位挂上钩的思想比喻为想“攀高亲”,弄个“附马当当”,即形象贴近,又通俗易懂。用群众自己的语言----厂长一头一尾的两句话,非常准确、形象的表现出从实际出发选择合作伙伴的好处。
(2)形象说理,事理融合,这则评论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与养禽专业户联合的村办厂办得挺红火来说明论点,让人亲切可感,说服力很强;评论最后还采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把乡镇企业横向联合比作生活中的“找对象”,劝有关政策者不要高不成低不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也能娶上好媳妇。
案例分析题
2、请分析下面一组新闻在编排上的特色,并试分析其优劣。
节目串联单
(1)聚焦立法听证本市举行首次立法听证,机动车和行人、骑车人发生事故如何赔偿成为关注焦点
(2)聚焦立法听证听证会激发百姓参与,专家评点这是民主立法的新尝试(录音消息)
(3)聚焦立法听证骑车人被撞进机动车轧死,两辆涉案车如何划分责任尚无定论
(4)聚焦立法听证一对老夫妇拦住长城赛福车,声称开车的吓坏了骑车的(5)关注无障碍残疾人代表检查西城无障碍设施,部分设施美观但不实用(录音消息)
(6)关注无障碍短评,到底是在撑门面还是在办实事
(7)前三门大街铺辅路昨晚开始铺油
(8)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昨天全面开工
(9)北京西客站出站系统将新装10部滚梯
(10)简讯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未来十五年前增至1.4亿量
(11)简讯大连一辆液氨罐车翻入水库
(12)简讯马来西亚直升机坠毁,4人丧生
(13)简讯土耳其直升机坠毁,5人死亡
答:这期《交通新闻》的栏目编排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节奏感强,是一次编排得比较成功的节目。它在编排上有以下特色:
1、突出重点。这期交通新闻把头条的文章做足,从不同角度用四条报道来聚焦“立法听证会”,形成一定的舆论声势,使节目一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听众的注意。中间关注无障碍的录音新闻配发了短评,形成整个节目的次重点。
2、节目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搭配合理。这期节目体裁涉及口播新闻、录音消息、短评、简讯,形式多样,内容上也做了精心安排,头条一组报道聚焦立法听证,中间两条配合式报道关注无障碍问题,通过配发短评深化报道的力度,然后三条关于交通的报道把最近的动态体现出来,最后用四条简讯结束,这部分节奏快,信息量大。从整期节目看,前半部分重在深挖,后半部分短平快,一张一弛,在重点突出的同时,兼顾一般,能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
3、突出广播特色,优化稿件配置,这期节目有两个录音消息,体现了广播的优势,而录音消息的位置也经过了精心安排,穿插在节目中,有利于调节听众的收听状态,中间三条最新动态内容均是工程进展,最后三条简讯都是关于事故的报道,使非重点信息的报道也有了一定的集纳特点,使节目的整体性加强,让听众感觉层次清楚,详略得当,结构严谨。
第三篇:编辑记者证考试资料(整理版)新闻业务
新闻业务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广播电视节目的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广播节目的类型:(按内容性质)新闻类,文艺,体育,财经,科技(按内容结构)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播出时间)定期节目,特别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音乐: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实况音乐。音响:实况音响,音响效果。
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电视新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解说要紧密配合、协调统一、互为补充,共同为电视新闻整体服务。声音符号组合的基本原则包括:1指代对象保持一致2声画主体灵活组合,发挥各自特长3信息广播相互补充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4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
广播劣势: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信息符号单一,容易产生歧义3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2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强 电视劣势: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
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按照内容性质,可分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典型性报道。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在演播现场围绕普遍关心的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来表现节目内容的一种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叙述、边采访、边录制的新闻报道体裁,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
连续报道:根据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跟踪性报道的一种体裁。连续报道的特点:时新性、连续性、完整性、递进性、广博性、显著性
连续报道采写的要求:1新闻依据的不断添加和变动2递进式报道的方式3节奏把握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系列报道的特点:1主题同一性2信息密集化3信息传播广博和传播效果显著 系列报道采写的要求:1精心设计系列2立体开拓3以小见大
深度报道: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较之其他媒介更具时效性2可以谈话形式展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3具有声、画等多元信息符号,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更能以情
动人。
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1突击性2灵活性3广泛性4持续性
新闻采访的难点:1既有速度又有深度2快速准确3生动形象,不允许任何虚构4现场报道难度更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性: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信息量更加丰富2时间同步性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5对设备依赖性强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新闻线索: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信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特点:1比较简略,完整性差2时间短,稳定性低3信号,有待证实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来源:1(生活渠道)记者本人观察和积累2政府渠道(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3(受众渠道)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从其他媒介获得。
选题: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
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
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
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采访前准备的必要性:1缩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2能够按计划办事,提高工作效率3遇到困难或意外,能胸中有策
采访准备的内容:1搜集背景资料2掌握相关政策3补充相关知识4熟悉采访对象5制订采访计划6物质技术准备
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因素2语言精练易懂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佳原则
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
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真实2力求自然3尽量清晰4捕捉特点5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要求:1调节拍摄距离,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准确表达新闻内容3注意用光控制,巧妙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和镜头运动 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3准确性原则 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
景别:指被摄主题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是电视画面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
远景(广阔),全景(全身或全貌)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特写(人物头像或对象局部)
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
用事实说话的原因:1由新闻特点决定,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载体2符合人们认识规律3符合受众接受心理,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4事实比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1结构线索单一2层次清楚3核心信息处理
新闻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包括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背景材料的作用:1说明解释,使新闻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表达不便言明的观点5为新闻注入内涵,使其更可读。导语: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分为直接和延缓类型。
导语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广播电视消息:广播电视媒体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5散文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1立体化2用形象说话3表达方式和播出方式多样性4表现功能多样5信息容量大6思辨性
新闻专题结构:1纵式结构(时间认识顺序)2横式结构(拼接)3递进式结构(现象本质)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做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
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的主要特点即时性,直接性,参与性
现场直播的要求:1题材重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2精心策划,制订详细可行的报道方案3具有完善的设备和技术支持4具有一个高素质的合作团队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4保证有效传播
新闻编辑工作流程:1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2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编排及确认播出形式3按照不同栏目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4搜集反馈意见,调整改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栏目的受众定位2把握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息时间做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做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与重点,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等策略,安排选题计划,和对重点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2大型报道活动的策划,包括重大新闻现场直播及各种较大规模的报道活动
编辑修改稿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1修改本身存在问题或不负责栏目定位和传播意图的节目稿件2修改事实差错和思想政治差错,达到事实准确,立场正确3修改辞章,进行加工。
音像编辑: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以音响独特的声音吸引听众,引起注意,增加生动性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编辑手法:影像组接、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
电视新闻影视组接常用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
5转场自然
新闻栏目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编辑环节,根据媒体、栏目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成一个栏目整体。
新闻性栏目分类:1消息类栏目2专栏型新闻栏目3专题型新闻栏目4杂志型新闻栏目 栏目编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观,站在时代高度和人民群众的立场给新闻以准确的传播价值定位,以此编排新闻节目2遵循节目编排内在规律,有重点,有目的性3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习惯,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编排技巧:1突出重点(选择好头条新闻,提高重点新闻的“量”,采用直播报道-即时访谈和组合报道)2优化组合巧妙安排结构(关联组合,专栏集纳,稿件配合)3巧妙安排结构(峰谷技巧,节奏,分段)4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5保持风格统一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阐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促使广播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2表态功能,帮助党或者政府表明立场和态度,代表媒体发表看法3深化功能,透过问题看本质4引导功能,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和受众思想5协调功能,平衡社会心态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更具时效性2平易亲切3生动形象
论点: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论点的要求:1观点正确2立论鲜明,论点明了3新鲜独到4论点集中论据: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的要求1真实2精当3新鲜
论证: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舆论监督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的作用: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事物的热情,有利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维护社会各成员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宣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我国和和谐社会建设及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舆论监督节目要把握的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
论证的方法:1据事说理,依托一定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2对比说理,通过同一事物今昔前后变化对照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显示事物是非曲直,表明媒介的意见,提供给受众思维空间和思考余地。3辩论说理,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辩,达到辩证然否的目的4算帐说理,引用数据和推演数据,使评论具有逻辑力量。与其他媒体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如何体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代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编后话的作用:1提示说明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强调补充
新闻述评: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述评的类型:1工作述评2形式述评3事件述评4思想述评
新闻评述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评述的写作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谈话类评论: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
谈话类评论注意1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适合的节目主持人3选择“意见领袖”式的嘉宾和现场观众4善于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掌握谈话节奏。
第四篇:2011编辑记者证考试补充材料
一、“用事实说话”不是不要倾向性:
“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
二、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党性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成就,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维护和加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
2、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树立坚定的国家意识呃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整体对外战略。
3、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考虑宣传重点内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着眼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三、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1、关于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论述: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的论述: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尤其要为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筹办北京奥运会等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4、“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 1
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1)必须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
(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深远,是一份纲领性文献。讲话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新的理论成果,对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许多新的判断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要求。这个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向导和指南,对我们做好今后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新闻价值
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新闻价值的主体:社会的需求。新闻价值的客体:新闻事实或新闻本身
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它的需求的社会功用值。
新闻价值要素的定义: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包括不变要素(真实性、时间性)和可变要素(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人情味)。新闻价值评价指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评定和发掘。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表现出来的是主客体的实践关系;新闻价值评价是主观的,反映的是主观对客观新闻价值的评价与认知关系。新闻价值评价以新闻价值为根据,新闻价值决定新闻价值评价,新闻价值的体现必定要经过新闻价值评价。新闻价值观
1、定义:人们关于新闻价值的取向、标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新闻评价中的体现。
2、西方新闻价值观念:反常论、黄色新闻论
反常论:当大众化报纸最先在西方兴起时,猎奇新闻观(又称反常论新闻观)便应运而生。形成于19 世纪50 年代左右的猎奇新闻观认为,那些离奇、古怪、异常、失去常态的事件和现象才能构成新闻的对象,新闻就是充满趣味性、新奇性、非常性的各种怪闻.最反常的事实就是最好的新闻,只有罕见的、失范的并令人吃惊的事件,才是最有价值的事件。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好奇本能论”是这种新闻观的理论基础,追求商业利益则是其 2
根本的动力机制。这种新闻观“把追求无聊庸俗的异事趣闻当作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作为聚财敛富的上好门径” ,它把贪得无厌的好奇感和低级趣味作为评价新闻价值的第一标准,猎奇新闻观自从诞生之日起,在西方就未绝于世,即使在今天中国的新闻界,它仍被不少人作为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黄色新闻论:产生于19 世纪30 年代的黄色新闻,也是新闻传播遵循商业逻辑的产物,不仅追求猎奇,而且以极力渲染凶杀、灾祸、色情、犯罪等刺激性内容为能事,它把社会描绘成“一个充满性爱、情杀、欺骗、拜金与恐怖的世界,,它以煽情主义为基础,把煽情新闻看作是最有价值的新闻。
我国的新闻价值概念:典型论、新闻有益论
从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到雷锋、王杰、焦裕禄、华罗庚、陈景润,再到张海迪、徐洪刚、李国安、李素丽、李向群、许振超、任长霞等等,一个个时代的典型人物群星璀璨,辉映长空;一个个典型集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先进典型,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新闻有益论: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依归,反对客观主义和所谓的“有闻必录”。
五、新闻控制:社会中的权力机构为了特定的利益,利用权力对新闻事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内容进行调控。他律和自律:
社会力量(如新闻法制)对媒介的控制,利用——他律
新闻媒介自身制定行业规范,自我约束(新闻道德)——自律
六、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七、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八、数字广播的优势:①音质纯净,可与CD媲美;②抗干扰能力强,收听效果好;③适合于固定、便携和移动收听,快速移动时接收效果好;④除了音频节目,还可以提供数字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除此之外,数字广播还有发射功率低、发射带宽使用充分等优点。
数字电视能带来高质量的画面,功能更加丰富,高质量的音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还具备交互性和通信功能。根据清晰度可分为: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码率分别约为4 兆和20 兆比特左右。
卫星广播:利用广播卫星向地面转播电视或声音广播信号,供一般公众直接接收的广播方式。卫星广播接收包括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两种:个体接收系统卫星的发射功率较大,到达地面的电波较强,用直径1米以下的小型天线和简单的设备即可接收,这是卫星广播的主要形式;集体接收系统卫星的发射功率较小,地面要用较大的天线和较复杂的设备来接收。卫星广播系统由广播卫星、地面接收网、上行站和测控站组成,具有覆盖面积大,广播质量高,投资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
九、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2003年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 3
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知》指出,深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是首要政治任务,要摆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首位。广泛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新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既要抓紧抓好,又要持之以恒。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战线自律活动,是改进作风、维护形象的紧迫任务,要集中精力、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开展。广泛深入地开展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对于整个新闻工作和新闻战线自身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通知》提出,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新闻舆论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牢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更加坚定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把好关、把好度、把好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通知》提出,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新闻职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忠于党和人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树立新闻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要努力做到“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十、蔡赴朝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10日)
今年以来,各级广播影视部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着眼于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认真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宣传,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有力。特别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宣传,这是今年的一次重大宣传战役。各级广电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推出了一批红色主题节目栏目,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二,着眼于提高质量、多出优秀作品,切实加强创作引导,围绕建党90周年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向全国推荐了28部电影,推荐了90部电视剧(包括中宣部、广电总局联合推荐的40部,以及总局从各地报送的优秀作品中选出的50部)。这些优秀作品播映后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三,着眼于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已经开始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服务试点,召开了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现场会,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也正在抓紧调研立项。
第四,着眼于解放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全省网络整合,另有6个省区基本完成省市两级网络整合。已经完成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监管平台建设。网络广播电视、4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第五,着眼于确保导向正确、确保文化信息安全、确保事业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积极推动出台了高法对《刑法》第124条的司法解释,为维护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针对有些地方出现的非法设台现象进行了坚强有力的整治,深入开展了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同时,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也进一步加强。
我想就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广播影视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1、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导向立台、新闻立台、深度立台、特色立台,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广播影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立场、严格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确保舆论导向不出任何问题。
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导向是前提、是根本,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核心、是关键。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和传播渠道日趋多样,传媒发展和社会舆论引导格局深刻变化,微博、博客、论坛、QQ、MSN等互联网舆论场影响日益扩大,舆论传播和以往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具体分析起码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过去一般是事情发生后才传播,可以称之为滞后传播,现在普遍要求我们做到及时传播,现场直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媒体能力的重要方面,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焦点。第二,过去基本上是“我播你听你看”的单向传播,现在互动传播越来越多,受众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所以媒体吸引受众参与、增强节目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第三,过去是各媒体分别传播,现在则是多媒体混合传播,独家垄断新闻的现象越来越少,媒体发展特色传播和深度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第四,过去传播一般在事件之外,以局外人的角色进行客观传播,现在传播有时参与到事件发生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媒体已成为应急引导处置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甚至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些特点,电台电视台要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问题,至少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特别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准确的权威信息,积极抢占传播制高点,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在传播无所不在的今天,可以得出一条基本规律: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所发布信息准确、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只有因迟报漏报造成消极被动局面的情况,没有因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而产生被动、因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第二,要按照“三贴近”原则深入推进节目创新,切实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真正使广播电视节目入耳入脑入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第三,要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对网上热点问题,一个重要的处置原则是坚持“网上来、网上去”。但是,在网络舆论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对已经形成或将要形成舆论误导的网上热点,主流媒体非常有必要坚决果断、及时介入。毕竟主流媒体权威性强、公信力强,及时介入就可以有效克服抵制网上错误信息的影响,压制网络谣言和不实炒作的传播空间,形成强大的正面引导的舆论合力。这方面主流媒体应当有所作为。需强调的是,这项工作要严格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电台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什么时候介入、怎么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要由党委宣传部门统一指挥。广播影视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党委宣传部门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第四,要紧紧依托自身资源,大力发展网络传播、占领网络阵地。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壮大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和阵地,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2、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实现影视剧生产的科学发展。在影视剧生产方面,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已是影视剧生产大国,去年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达526部、电视剧产量约1.5万集。这些作品中不乏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力作,但是从人民的需求、时代的要求和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追求来看,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数量还是偏少。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佳作,是影视剧生产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同志们的发言来看,各省在抓影视剧精品创作方面,都有一些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总体来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出精品,要靠市场机制,但仅靠市场机制也不行。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宏观调控。回顾近年来的影视创作,《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唐山大地震》、《飞天》、《郭明义》、《杨善洲》、《乔家大院》、《闯关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解放》、《保卫延安》、《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精品力作,许多都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下,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而创作生产出来的。所以,在出精品方面,党委政府应当有所作为、科学作为、大有作为。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视剧创作如何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作用,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一个考验。影视剧创作生产有其自身规律,行政领导不能瞎指挥、乱指挥。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引导,应当科学、准确、内行、到位。同时,党委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有的是直接策划、直接出选题,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出精品力作;有的是帮助进行选题和剧本论证;有的是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提供指导服务;有的是强化统筹协调、帮助解决困难等;有些特殊题材比如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精品创作,更需要党委政府特别的扶持。
抓影视剧精品创作,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抓紧推进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影视剧的创作生产。从现在开始,各地要集中一流队伍和力量,从剧本抓起,及早动员、及早谋划,争取明年高质量地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同时,也要重视贺岁片的创作生产,推出一批格调健康、愉悦身心、大众喜爱的优秀贺岁片。
3、坚持百花齐放,繁荣广播电视节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里着重谈防止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目前,总局正在深入调研,准备出台加强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纠正有些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不可否认,广播电视有娱乐的功能,但娱乐只是其功能之一。作为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为全体人民服务,为全体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要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了解国家和世界大事,了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广大少年儿童还需要少儿节目,广大农民朋友还需要对农节目,等等,因此广播电视节目要百花齐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明确,上星综合频道的定位是新闻综合频道,不是专业频道,更不是娱乐频道,不能办成空中大舞台。要在坚持新闻立台、强化新闻类节目的同时,做到各类节目综合发展。提新闻立台,也是符合客观实际、适应人民群众客观需求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听率最高的节目是《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用一年时间着力提高新闻频道节目水平,收视率更是翻了一番。全面体现主流媒体的功能,更好地为全体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就必须坚决防止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总局和各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要理直气壮。加强上星综合频道的节目管理,还因为一些广播电视娱乐节目比如相亲婚恋类节目,拿来者多、原创者少,节目同质雷同现象比较突出。我们不排斥学习借鉴境外优秀节目形态,但应该更多地强调自主创新。
和娱乐化问题紧密相关的就是收听收视率问题。收听收视率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考核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我们一直强调,要重视收听收视率,但不能搞唯收听收视率,为此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前不久,总局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发文在全国省级电视台推广中央电视台的做法。中央电视台探索建立了一套新的栏目综合评价体系,主要是采用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专业性四个指标对栏目进行科学的综合考评,改变了过去过于倚重收视率单一指标的做法。该体系今年5月开始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下半年正式实施。总局也正在研究制订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争取尽快出台。同时,我们鼓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有所创造,能够在广播电视节目科学评价方面总结探索规律,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节目评价指标体系。
4、认真抓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这是长春、云山、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直接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把发展直播卫星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电视覆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确保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总局抓紧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目前,总局已经筹建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管理中心,拟定了试点方案,在宁夏、内蒙古、河北三省区选择了若干乡镇开展试点,争取较早、较快、较好地出成果。近期将在宁夏召开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现场会,对这项工作做出部署、提出要求。
我国发射的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已运行3年,成功地实施了服务广播电视盲区1350万户农村群众的任务。现在,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我们要把直播卫星作为面向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的6亿多农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来抓。这样,通过直播卫星,可以将包括中央电视台16套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3套节目以及本省节目在内的30多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直接传送到农民家中。不仅如此,通过直播卫星,还可以将应急广播、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和业务加进去。特别是还可以体现三网融合要求,通过与电信部门合作,能够很方便地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固定电话服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推进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必须统筹无线、有线、卫星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协调发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推广工作必须由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来做,不能再搞第二家机构、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不能由于推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冲击了有线电视网络。
利用直播卫星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地区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广播电视覆盖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十二五”时期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拓展到“户户通”、解决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举措,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全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集中精力抓紧抓好。
5、大力推进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是列入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文化惠民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大中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步伐加快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泛实施,目前我国电影市场形成“两头强、中间弱”或者说“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我国的近8000块电影银幕、现代化的数字多厅影院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大中城市的群众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影服务;农村也基本做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广大农村群众可以免费观看;而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十分薄弱,已经成为影响制约电影科学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必须加快县级城市影院建设。遵照中央领导指示,7月29日中宣部和总局联合在河北唐山召开了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作现场会,对 7
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我们提出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到2015年,全国要实现每个县级城市都建有数字电影放映场所;第二,到2015年,全国要有60%的县级城市建有数字多厅影院;第三,凡是经济条件好于或者大致相同于河北的省份,要在明年底(河北是今年底)前努力实现全省县级城市数字电影放映场所全覆盖。总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九个字:“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看得上”,就是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看到电影的基本需求,县级城市放映场所要因地制宜,可以新建也可以改建,可以租用也可以利用现有礼堂、剧场等公共设施改造。“看得起”,就是县级城市影院建设绝不能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一定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豪华而提高电影票价,要让观众看得起电影。“看得好”,就是县级城市影院建设一定要跟上数字电影放映的潮流,其他设施和条件可以相对差一些,但一定要有数字化的核心技术装备,确保看电影的基本视听质量。
6、积极主动推进三网融合。广电和有关部门加强合作,贯彻中央部署推进三网融合,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要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加大工作力度,继续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一要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步伐,今明两年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要实现一省一网,全国大中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要抓紧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为扩大三网融合试点做好必要的准备。二要着力在广电网络内容、技术、服务创新上下功夫,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变化和新实惠。三要坚持业务发展与安全监管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强监管平台建设,确保网络信息与文化安全。
7、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全国广电系统要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要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精心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真正把优秀人才团结和凝聚到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事业中来。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推进广播影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8、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这里,我想强调两点:第一,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没有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决策,就没有今天整个宣传文化领域的发展繁荣,也不会有广播影视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大家在发言中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绝不能动摇。第二,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与经济领域的改革一样,文化体制改革也是要不断解决老问题、迎接新挑战、推动新发展。近年来,各地广电部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推出了不少改革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力推动了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但同时,我们在改革中也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总局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总之,要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巩固发展已有的改革成果,不断完善改革的思路措施和办法,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促进广播影视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管理是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本职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加强,不能松懈、不能削弱。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
十一、在2010年CCBN中国广播影视科技发展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2010年3月22日)
张海涛
我国广播影视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有线、无线、卫星等 8
多种手段并用,中央与地方结合的广播影视网,形成了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混合覆盖的广播影视体系,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广播影视发展之路。广播影视已成为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是人们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影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
(一)新时期新阶段,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广播影视肩负着新任务、新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争创新优势、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要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并提出了“八个加快”重点工作,其中,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广播影视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广播影视发展,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广播影视系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结构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节目内容,创新服务业态,提升产业发展和自身价值,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更趋多元、多变、多样,广播影视必须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和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文化娱乐和信息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二是人们思想文化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更加明显;三是人们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维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意愿更加强烈。当前,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都超过5亿台,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4亿、固定电话用户超过3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亿,网民超过3.8亿。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娱乐方式不断涌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音视频节目和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广播影视作为主流媒体,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盘活现有资源,开发节目新形态,拓展服务新业态,完善服务方式,不仅满足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的新需求,还要满足各行各业以及计算机、手机、车载等多种终端用户的新期待,使广播影视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与世界同步、与人民同行,推动广播影视快速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大众媒体为大众的目标。
(三)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不断发展,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广播影视面临三网融合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发展。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突破了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以及与电信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壁垒,媒体之间的融合竞争更加激烈,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势头更加明显,互联网、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兴媒体。从国际上看,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 9
渐停止地面模拟电视播出,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网不仅提供音视频节目,还提供互联网接入、话音等综合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三网融合,加快了互联网宽带服务的普及。美国有线电视网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占到整个宽带市场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各国电信运营者通过多重业务捆绑的竞争策略,不仅提供传统的电话业务,还提供互联网接入、IP电视等视频服务,提高用户ARPU值。从国内来看,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我国电信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全行业基本完成了战略转型,实现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的转变,在体制机制、资本市场、网络基础、用户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经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并开始进入IP电视等广播电视传输的基本业务领域。去年底,经总局批准试点城市的IP电视用户超过200万。而我国有线电视网,主要依靠各地广电部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形成了1.74亿的用户规模,但由于缺乏国家投入,各地分级管理、分散经营,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实力的竞争主体,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我国有线网络承担着宣传任务和公益性服务,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数字化,难度很大,在全系统的艰苦努力下,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用户的大力支持下,近来年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很快,但是目前仍然有近2/3的用户还是模拟的,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另外,由于政策等原因,有线网络提供的宽带接入用户较少,去年底只有300多万,在全国1亿宽带用户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有线网络也还不能提供IP电话等话音服务。三网融合给我国有线网络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三网融合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三网融合将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层级分割和分散格局,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方式方法、业务形态、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我国广播影视只有抓紧从过去的单纯节目内容提供向综合业务服务转变,从过去的各自为战、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迈进,实现广电行业的战略转型,才能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推动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传播能力、推进三网融合,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引领带动我国现代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有三项重要任务:
一、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丰富内涵,推动广播影视从过去的模拟、分散、单一服务,向数字、集约、综合服务转变
广播影视是高科技、重装备的行业,涉及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多个环节,涉及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当前,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影视的技术基础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由模拟向数字的重大转变,使广播影视传播方式正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接收终端由单一向多元多样转变,业务形态由封闭分割向开放融合转变。加快广播影视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
科技进步是广播影视发展的永恒推动力。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正向数字广播、网络广播、多媒体广播方向发展,电视正向数字电视、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下一代电视方向发展,电影正向数字电影、立体电影方向发展,广播电视网正向数字、双向、智能、多功能、全业务方向发展,并积极为物联网提供有力的支撑 10
平台。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准确把握广播影视的发展趋势,始终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龙头,以自主创新为依托,改造广播影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放映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广播影视发展开拓新空间,不仅为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还要为手机、计算机、MP4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不断提高数字化的传播能力,实现广播影视面向多终端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受众对数字化传媒生态中内容的新需求。
(二)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加快推动广播影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高方向转变。
经过60年来几代广电人的艰苦创业,我国广播影视已形成庞大的数量规模:一是播出机构、节目套数和内容生产数量很大。去年底,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654座(广播电台251座、电视台272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2087座),开办了3985套开路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2675套、电视1310套),还有178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付费电视139套、付费广播39套)。去年生产的电影故事片超过450部、电视剧超过1.3万集、动画片超过17万分钟。二是传输覆盖网和用户规模很大。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卫星上行站30多座,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公里,去年底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6.31%和97.23%,全国电视用户约4亿、有线电视用户约1.74亿,都占全球的1/3。我国广播影视在节目套数、生产数量、播出时间、用户规模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布局分散、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营主体;节目雷同、同质化竞争、图像质量低下、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各类终端用户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和服务方式已迫在眉睫。此外,去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已超过1600亿元,转变发展方式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在内涵提高上下功夫,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品质提高,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更加注重业态创新,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广播影视传播方式从模拟单向传输向数字双向互动转变,加快推动运营模式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加快推动服务方式由简单单一服务向多样化综合服务转变,培育一批充满活力、有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影响的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广播影视服务水平和整体实力。
(三)要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充分发挥智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广播影视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广播影视属于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更需要强化技术革新和文化创意,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广播影视专业岗位门类齐全,既有新闻宣传、文艺创作专业人员,又有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专业人员。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分类指导,加强领导,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造就一批懂宣传、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大批业务骨干和专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吸纳社会有识之士和专业人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共同推动广播影视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着力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统筹协调,覆盖广泛,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胡 11
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去年,中办、国办下发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建成了多种手段并用、多层次覆盖、规模庞大的广播影视网,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安全平稳地实现从播出前端到用户终端全系统的数字化,构建完善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现代传播体系,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十二五”时期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和网两个积极性,台网联动,共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广播电视是内容和载体的有效统一。广播电视台负责节目的采编、制作、播出,广播电视网负责节目的传输、覆盖和用户服务,是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家家户户的桥梁和纽带,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广播电视传播体系。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按照总局下发的白皮书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建立面向多种播出平台、面向多种终端用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提高节目质量,创新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去年,全国已开办13套高清节目。要继续把高清电视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实行标清与高清同播。加强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制定完善高清节目制播流程,加强高清节目制作储备,加快高清节目制播人才的培养,增加高清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套数,加快高清电视的推广普及,带动高清电视产业发展。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广播电视网是确保让党和国家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文化宣传网,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网和备份网。要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业务,提供新服务,满足新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电视网的单向传播优势、宽带接入优势和用户资源优势。同时,加快双向化改造、新业态开发,加快融合集成创新,加强台网联动,努力做到跨网络、跨屏幕、跨平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汇天下精华,为政府、行业、社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总之,要以数字化、双向化、高清化为契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二)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手段,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收入水平不均衡,东部、中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我国有4.12亿户家庭,有约4亿户电视家庭用户分散在全国的城市农村、山区村寨,必须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混合覆盖。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工程,我国广播电视覆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已完成全国11.7万个行政村“盲村”、10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解决了近1亿多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全国71.66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其中,通过直播卫星方式将解决1230万户、近500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由于采用了直播卫星加密方式,可以实现对每个用户、每个机顶盒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为下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实施西新工程。西新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薄弱的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覆盖和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12
译制,使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能听到看到、还要能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
三是实施无线覆盖工程。已完成6626部发射机的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任务,使中一广播、中一电视、中七电视的人口无线覆盖率从2005年底的61%、38%、0%,提高到目前的85%、85%、69%以上,无线覆盖人口分别超过11亿、11亿、9亿,初步建立了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无线覆盖滑坡的问题,保证了人们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就能免费听到广播、看到电视,享受公共服务。下一步要在确保无线覆盖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利用新技术手段,使无线覆盖地区2亿多户群众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高质量的节目,努力做到城乡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
四是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全国已有160多个地市、460多个县市完成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海南、宁夏、江苏等省区所有城市已完成整体转换。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1.74亿,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6500万,占用户总数的1/3以上,有线数字电视呈快速发展势头。下一步要把数字化转换、双向化改造、新业态服务结合起来,推动有线网络成为三网融合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
五是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建设。CMMB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和标准,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30个省份完成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和运营签约,并与中国移动一道,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TD+CMMB的融合发展。TD+CMMB的融合发展,开启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讯广播事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是实践三网融合的有益探索,对于推进科技创新、带动国内消费、促进文化信息产业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多变多元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正加紧优化网络覆盖,创新业务形态,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手机、手持电视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等各类CMMB终端的推广普及,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听广播、看电视、查信息的需求。
六是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今年底所有地市都将开通地面数字电视。为了保证公共服务,我国地面电视实行模拟与数字同播、标清与高清同播的方针,以避免因为技术升级而使目前收看模拟地面电视的用户接收不到电视信号。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聚合力,它以“多对多、自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广电“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模式,满足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个性化新需求。近年来,广电系统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新途径、新方式,不断提升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力推进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央视网、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等网站的点击量快速增长,开播了中国网络电视台。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总之,我国已建成了针对城市、农村、山区等不同地区,针对电视机、收音机、手机、车载等不同终端,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各种传输手段的传播规律,统筹兼顾,明确定位,有序竞争,共赢发展,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基础上,着眼于高速、高清、互动、便携、移动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加强技术监测监管,构建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现代传播体系。
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模拟与数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发展的关键时期。广播影视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到传输、覆盖、接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使整个系统高效运转、安全运行,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近年来,为了防范和应对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以及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全国广电系统已建立了反应快捷、令行禁止、调度灵活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了全国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系统以及节目收听收看、境外卫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广播影视的安 13
全保障能力和监测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当前,我们正积极整合优化现有的监测监管资源,建立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统一技术监管平台,对不同播出形态的广播电视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监管。要加强技术革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监测监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为确保安全播出、提高传输覆盖质量、加强节目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监测监管手段,将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音视频广播等新业务纳入监测监管范围,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要加强对网络视听等新媒体的监管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视听新媒体技术监管体系。同时,要围绕国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立分级、分区域、多部门联动的国家应急广播运行机制。总之,安全可靠、可管可控,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基本要求,加强技术监测监管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
三、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事业变产业、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人们多元多变多样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的必然选择。按照国务院下发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推进三网融合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明确双向进入的业务范围,组织制定试点方案,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二是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推动电信网宽带工程建设以及加强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三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加强技术监控系统建设;四是切实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三网融合工作分两个阶段推进,今年到2012年是试点阶段,2013年到2015年是推广阶段。目前,总局正与工信部制定试点方案,在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三网融合不仅仅是广电与电信业务的对等开放,更重要的是服务业态的创新,真正让用户感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全新视听享受和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让用户体验到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型,突出广电特色,发挥广电优势,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确保安全可控,积极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发展之路。
(一)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数字化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数字化、双向化是有线电视网开展各类综合业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有线电视网络升级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目前全国已完成整转的6500多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中,双向覆盖用户3000多万,但实际双向机顶盒用户只有200多万,所占比例很低,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任务很重。已完成数字化转换的城市,要加快双向化改造步伐,加快宽带数据基础平台建设,既发挥单向广播的优势,又提供双向交互多功能服务,使有线网成为推进三网融合的高速宽带、高清互动的重要支撑平台。尚未完成转换的城市,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直接向双向化过渡,使互动电视、视频点播、时移电视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功能。今后,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宽带接入等综合服务,努力实现有线网络的战略转型。今年,总局将在去年与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制定NGB战略发展规划,明确NGB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努力构建NGB传输网络(骨干网速率达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每秒100兆)、NGB业务平台(提供高清电视、数字音视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NGB管理系统(对业务、内容、网络和用户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14
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全方位服务。要结合三网融合试点,同步推进NGB示范网建设,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NGB示范网。要统一技术标准,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快组织制定NGB标准体系,制订完善相关技术、网络、业务标准。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NGB技术和产业联盟,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合作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加强NGB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可控可管、安全可靠,确保安全播出和政令畅通。
(二)要加强体制创新,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和事转企步伐,培育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合格市场主体。
去年,总局已颁布《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要加快网络中心事转企的步伐,加快推进省级网络整合,在今年底之前基本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目前,全国有13个省份基本完成了网络整合,北京、陕西、湖南、深圳等网络公司已经上市。各地要抓紧推进网络整合。一是要始终坚持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保护地市、县的实际利益,推动省、地市、县三级贯通、共同发展。二是要采取股份制方式,省、地市、县共同协商,确定资产评估标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共同塑造和培育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格的市场主体。三是要坚持业务发展与网络整合并重并举的原则,业务发展与网络整合要相互促进,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影响有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总局将按照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要求,抓紧研究提出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方案,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股份制改造等市场手段,尽快形成有线电视网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提高有线网络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快新业态开发,切实提升有线电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用户的需求是有线电视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为本、用户至上,是有线电视服务的基本要求。各地在推进数字化转换、双向化改造和网络整合的同时,要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服务新业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内容丰富度、图像清晰度、用户体验度和价格实惠度。一是要抓紧研究制定广播电视基本业务、增值业务的科学分类标准,建立广播电视业务分类目录,抓紧研究制定有线电视服务质量管理规定,为全国有线网络开展各类业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政策规范和标准。二是要明确服务定位,完善服务规范,细化服务流程,严格服务管理,及时处理用户投诉,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终端提供精细化的周到服务。同时,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用户的监督,形成有线数字电视的良好服务品牌和公众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要加强服务新业态开发,推动融合创新和本地化服务。要加强对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融合研发,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银行支付、民生信息、电视通话、宽带接入、家庭智能化等多种新业务,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家家户户人人享用的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多元多变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二、新闻是否可以“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1952.12)时提出来的。“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的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用“想象”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
十三、收视率固然是看栏目受欢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能成为唯一。
央视新考核将出台新增4指标 收视率不是唯一标准2011年03月19日来源: 法制晚报 日前,记者独家获悉,央视正在酝酿栏目综合评价体系标准,这套标准将覆盖央视所有频道的所有栏目。新评价体系即将出台,此举必将掀起国内电视的一种变革。
在这套综合评价体系中,除了收视率之外,还将新增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四个指标。五个指标结合在一起,给每个栏目打分,而不再是单一拿收视率来说话。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认为,收视率其实只是个商业指标,但如今,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看法又发生了改变,除了知道多少人在看外,他们更关注的是什么人在看。“连广告商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电视台只看收视率的做法自然需要改变”。
十四、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
壮大主流舆论 凝聚思想共识 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9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主题主线,把握好导向基调,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劲、振奋精神的工作,壮大主流舆论、增进思想共识,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兴起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广泛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十二五”规划纲要,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理论大众化工作,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项工作导向正确、富有成效,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刘云山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加强经济形势宣传教育,准确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深入阐释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阐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阐释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的具体措施,引导人们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要积极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进展成效,把工作的思路办法讲清楚,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让人们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前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有效地做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析“三件大事”、“三大成就” 辛鸣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七一讲话”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三大成就”,目的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大成就”: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刘云山: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近日在河北调研时强调,要充分运用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人们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刘云山强调,学习宣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重在联系实际、贵在推动实践。要把宣传教育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增强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汇聚起同心同德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要把宣传教育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强应对风险考验的能力。要把宣传教育与人们建设美好生活、创造崭新业绩结合起来,激励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把宣传教育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起来,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新华社石家庄7月12日电)
蔡赴朝在庆祝建党90周年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30日)
广播影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结合总局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建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中央部署精神,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党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都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广播影视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要始终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宣传主动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特别是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既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又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变,社会热点互相叠加,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杂音噪音时有出现,以一元指导思想引领多样社会思潮的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共产党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立场、严格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联系实际,扎扎实实
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1、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党的建设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分阶段、有重点开展各项专题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总局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活动。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这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巩固活动成果,提高活动成效,努力形成统筹推进、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新局面。要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着力推进理论武装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抓好整改落实,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结合“三项学习教育”开展创先争优,切实提高政治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2、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广播影视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要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原则和思路,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点,紧密联系广播影视中心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全力在推进宣传创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把安全播出作为重要责任,全力在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确保党中央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走正道、出精品,全力在繁荣创作生产、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需求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全力在解放和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科技进步,全力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力在加快走出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上创先争优;要始终坚持加强和创新管理,全力在提升广播影视管理科学化水平上创先争优。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促进相统一,真正以党的建设促进业务开展,以业务成效检验活动成果。
3、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是机关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广播影视队伍。各级党组织要在教育培养干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改进作风方面多想办法、多做工作。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勤勤恳恳为人民办事。要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引导教育广大党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同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干部职工利益,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多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转变,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广播影视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人民群众对广播影视的热切期盼,是全体广播影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目前总局及直属单位共有干部职工3.6万人,其中共产党员1.5万人,占42.4%。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推动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坚力量、骨干力量。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勤奋学习。学习是共产党员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既从书本知识中学习,又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努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走在前列。要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导,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知识储备。18
要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着眼于解决广播影视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转化为工作措施,转化为推动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能力。
二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观念,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广播影视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广播影视工作,作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时代先锋,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特别是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部署,破除固有偏见和传统思维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新闻宣传规律、信息传播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党的建设工作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坚持改革创新,自觉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激励广大党员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推动形成广大党员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三要真抓实干。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要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要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把事业推向前进,使各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
四要廉洁奉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要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操守、重品行、作表率,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政治品质和精神境界。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时间:2012年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获得全国编辑记者证
记者证,在我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媒体的记者证,另一种则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这两种证都要经过考试,合格并由相关的新闻机构颁布。
平面媒体的记者证,主要是针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要获得这个记者证,必须先在相应的单位、机构参加工作,实习期满就可以由所在单位、机构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并参加
考前培训,然而参加考试,最终获得记者证。
相比平面媒体的记者证来说,广电行业的编辑记者证更为难以获得。编辑记者证首先要参加全
国统一考试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获得相应的资格考试合格证。然后在广电行业相关单位、机构实习或者工作满一年以上,由所在单位、机构向省级广
电局申请,最后批准。
虽然两个证都是全国通用,具有一样的效力,由于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所以广播电视编辑记
者证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记者证更具有说服力。正因为如此,广电编辑记者证资格考试在近
年来受到热捧,相信不久就会同律师证一样更具有权威性。
在校大学生必须有实习单位,才有可能拿到记者证
记者证不是考的,是发的。
1.要考到“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
2.就是要 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签有合法劳动聘用合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
申报条件及材料明细:
1、是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编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报纸、新闻性期刊的出版
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新闻机构的工作人员;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纪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3、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以及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
4、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的非编制内人员。
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
1、《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情况表》;
2、《领取新闻记者证登记表》;
3、报社与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正式聘用合同;
4、《记者站审核登记情况表》;
5、《记者站领取记者证人员情况表》。
你到单位报到以后,工作一年到这个网站下申请表申请就可以了.http://press.gapp.gov.cn/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是从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从业资
格证,也就是说从事这两个行业,必须获得这两个证件。一方面因为如此,另一方面,由于获
得该证必须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因此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
视。那么,要怎样获得这两个证呢?
第一步通过考试取得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申请获得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
下面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第一,如何取得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
考试资格:根据国家《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第九条规定,“凡遵守宪法……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资格考
试。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受过党纪、政纪开除处分的人员,不能参加报名参加考
试……”可知,对于一般人来说,参加考试就只有两个条件:一是大专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
生),二是无犯罪前科。
考试时间: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地点:由各省级广播电视局公告,一般在省会。在国家广电总局公布当年考试公告后,各省会陆续出台考试公告。
考试科目: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考试科目均为三科,其中公共科目有《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编辑记者专业科目是《广播电视业务》,播音员主持人专业科目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考试教材:各省广电局出售的教材分别为:《广播电视综合知识》、《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这些教材都是由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编写,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不知道什么原因,市面上基本没有出售,考友可以在现场报名的时候买到。记者考试网上已经为大家整理出了《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和《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大家可以不花一分钱,在网上观看。
内部资料、内部考题:没有出售。国家广电总局、记者考试网提醒大家,任何人向你出售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内部考题,请直接拔打110报警。
考试培训:国家广电总局没有钦定任何一家单位进行考前培训,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参加考前培训班,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复习的地方。
考试难度:同高考。
考试合格:编辑记者只要三科成绩总分及格就行,而播音员主持人除了三科及格外,还要求播音主持业务必须及格。目前的及格分数是三科(总分300分)达到160分即为及格。
考试心得:考前多复习教材,千万不要遗漏小知识点,多做练习,考时心细。
通过努力大多数人一次就可以获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的。获得了资格证,下面请看第二步。
第二步,如何获得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
获得条件:一是必须要获得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二是必须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相应工作或者实习相应工作一年以上。
获得步骤:由个人填写申请表,再由所在单位(所在实习单位)将申请表、资格考试合格证复印件、单位证明上交省级广电局,再由省广电局下发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
大家可以看出,做为已经是从业人员,在获得资格考试合格证后,很容易就能取得编辑记者证和播音员主持人证,但对于应届毕业大学生或者未从事相应工作的考友,要怎么样取得实习或者工作年限呢。应届毕业大学生获得方法,记者考试网有专门介绍《大学毕业就能拿到编辑记者证、主持人播音员证》,而对于已经工作的朋友,建议你到当地广电局想想办法。